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管理研究、教育研究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4-518X
国内刊号:36-1001/C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5958
总被引量:31549
H指数:50
引用半衰期:4.6068
立即指数:0.038
期刊他引率:0.9558
平均引文率:10.2729
  • 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丁俊萍; 宋俭 刊期:2005年第11期

    新时期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展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研究领域得到很大拓展,研究内容日趋广泛和深入;研究重心总体上呈阶段性顺次推进;研究视域表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手段现代化.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共党史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也给中共党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文学-符号人类学与符号经济(笔谈之二):符号经济与数字文化的国家创新系统

    作者:皇甫晓涛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本文阐述了符号经济与非物质化的信息经济、媒介经济、生态经济、都市经济、文化经济、环境经济、旅游经济、休闲经济、形象经济的典型信息系统要素及创新元素的关系,完成了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数字创新系统研发与内容资源的符号结构阐发,并在汉文化诗学符号表达体系、汉字文化神话符号表达体系、汉文化历史符号表达体系及中国生态资源、生态文...

  •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刘玲华 刊期:2005年第11期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第一,符号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第二,符号的生产也是意义的生产,追求符号价值的获得与追求身份地位的认同具有同构性;第三,符号意义引导符号消费,它是一种集体话语,并非个人行为.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新情况,即电子媒介所带来的图景: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线...

  • 符号经济与消费神话

    作者:黄悦 刊期:2005年第11期

    符号经济是当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所谓符号经济是指商品作为符号的价值上升,以至于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经济活动围绕着商品的符号价值展开,引导与欲望的合谋造就了一个由符号构成的消费神话.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考察当代消费神话的形成机制和深刻影响.

  • 论贫困概念的演进

    作者:郭熙保; 罗知 刊期:2005年第11期

    过去几十年来关于贫困概念以及相应的度量方法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最初人们只是从收入和消费的角度来定义贫困问题,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展到包括健康和教育在内的能力贫困,再到九十年代又进一步发展到包括脆弱性、社会排斥等更为宽泛的权利贫困.这些贫困概念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贫困认识的深化.这些贫困概念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补...

  • 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数学分析工具的新发展

    作者:马颖; 陈波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本文首先概述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所建构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产生的背景,然后介绍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并分别简要地讨论两个模型的设定问题,最后在对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该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 发展经济学视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作者:叶初升; 施颖 刊期:2005年第11期

    正如收入分配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特征一样,发展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有着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殊视角.本文首先探讨了发展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特殊视角,然后梳理了发展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随着发...

  •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刊期:2005年第11期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2000年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下设三个研究室: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发展中经济研究室和中国经济研究室,谭崇台教授为中心名誉主任,郭熙保教授为中心主任.

  • 生态环境问题何以成为政治问题——西方生态政治哲学视野

    作者:王建明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本文主要以生态政治哲学视野探讨西方生态环境问题为何成为政治问题.作者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环境与政治在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经历了一个由中心-边缘-中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生态政治实践在当代西方绿色运动中呈现出了五大基本特征;当代西方生态政治不仅改变了西方的政治格局,而且正绿化着全...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思考

    作者:虞新胜; 颜河清; 李罕 刊期:2005年第11期

    人是有信仰的生命体,追寻生存意义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然而,人类在追寻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走向了"二律背反"的困境.马克思主义把人追求生存意义的信仰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信仰史上的历史性变革.

  • “学生主体”的哲学论说

    作者:宋培基 刊期:2005年第11期

    实践唯物主义是将学生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主体间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和谐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其本质是教育主体与'实践的现实的世界'对话.在对象化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学生主体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发展着人的主体性,从而也实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

  • 试论文艺作品中主体建构的“雌雄同体”意识

    作者:戴瑶琴; 沈卫威 刊期:2005年第11期

    具有"雌雄同体"意识的人物设计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雌雄同体"本身涵盖了"双性矛盾"与"双性和谐"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小说、电影、戏剧作品的细读,比较分析了"雌雄同体"构思在不同类型创作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及表现手法.

  • 焦点:从分离到重合——简论当代中西文学理论的交融

    作者:吴可 刊期:2005年第11期

    自20世纪初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中西方文学理论开始了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过程以中国吸收或引入西方文学理论为主,而缺少双向的交流或对话.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学理论在这一时期各自关注着不同的问题:从到70年代末的社会变革和动荡使中国文学理论与社会政治斗争的联系日益紧密,而此期西方文学理论则将关注的重心...

  • 从在者之思到共在之域——论交感诗学思想在中国文论中的嬗变与转型

    作者:王超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本文试图探讨交感诗学思想形成的价值母体、文化语境及其基本的嬗变形态,通过对其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梳理和探索,总结出'物感-兴观-交感'三个主要的阶段性样态,并进行对比和观照,追问它在普遍'失语'的中国文论处境下能否或如何对价值重建提供一种理论资源.

  • 论江西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的结合

    作者:黄红春; 邱显平 刊期:2005年第11期

    江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歌谣、革命传说与革命戏曲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地方优势,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汇通江西红色文化,不仅能拓宽民间文学研究视野,而且能弘扬赣文化,提升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