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3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政治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5170
国内刊号:32-1833/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9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1697
总被引量:65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9.4375
立即指数:0.0171
期刊他引率:0.9103
平均引文率:9.8
  • 论穆藕初对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解读

    作者:蒋国杰 刊期:2016年第05期

    1916年穆藕初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译成中文出版,从而成为把《科学管理原理》译成中文的第一位中国人。此后,他结合自己的实践不仅强调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还与众不同地提出了科学管理主要是学理上的管理法,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使用,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他既指出了科学管理的边界问题,也指出了科学管理如何中国化...

  • 陈登恪:古典诗学家庭走出的新文学作家

    作者:马思其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以陈寅恪研究为主体的义宁陈氏研究早已蔚为大观,而同样出身该诗学世家的陈登恪却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采用第一手材料,对陈登恪在留学时期、南京任教时期和武汉大学任教时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考证,探讨了他与青年党及该党主要成员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其早年创作的留学生题材小说《留西外史》的背景、人物和形式...

  • 试论西班牙英雄史诗《熙德之歌》

    作者:赵振江; 程弋洋 刊期:2016年第05期

    史诗是不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产物,体现着该民族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民族精神。《熙德之歌》(Cantar de Mío Cid)不仅是卡斯蒂利亚地区的民族史诗,也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史诗之一。它是用西班牙语创作的第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基于对史诗版本的梳理以及西班牙史诗和法国史诗的比较,《熙德之歌》既有作为一般史诗的...

  • 从阿兹特克末代皇帝到现代墨西哥民族象征——夸乌特莫克形象的历史变迁

    作者:肖隽逸 刊期:2016年第05期

    阿兹特克帝国的末代皇帝夸乌特莫克被誉为“墨西哥历史英雄榜第一人”,他的形象既明确地代表了墨西哥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又模糊多元。从爱国者到叛乱者、从文化象征到进步障碍,他的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社会和民族阶层代表眼里,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象征意义。应从拉丁美洲民族主义兴起的视角并结合具体史实,来观察和分析这...

  • 台湾女性小说的民俗书写与中华文化认同——以萧丽红作品为例

    作者:王艳芳 刊期:2016年第05期

    作为日常生活秩序的合法性资源,民俗与庶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台湾女性小说中的民俗书写为观照底层社会尤其是女性生存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镜像。女性小说透过大量的民俗事象展示了岛屿的日常生活,呈现了台湾的本土文化,实现了对当代台湾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层透视。民俗书写不但折射出近年来台湾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喧嚣与异动,使得多重矛...

  • “我梦中的山河已拼成五色的舆图”——论郑愁予的民族文化认同

    作者:王力 刊期:2016年第05期

    郑愁予的诗歌中叠映着从远古到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谱系,既追求诗艺锤炼和审美气度上有古典诗词的蕴藉之致,又努力彰显白话诗的艺术高度。他调遣意象营构意境的方式,反映了熔中国传统文化铸新诗篇章的努力;他精心营构的“诗”的节奏,是汉语的诗歌韵律与节奏,承载的自然是中华文化意象,内中流注的是现代中国人辗转于东西方文化冲撞融汇中的生命体...

  • 论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中华文化因子——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参照

    作者:吴鵾 刊期:2016年第05期

    台湾作家余光中以卓越的诗歌创作鲜明体现出其对中华文化的皈依之情,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是诗人在与华夏历史脉动的情感互涉中作出的自觉文化定位与文化选择。纵观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中华文化因子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显或隐地表现于诗歌的思想主题、意象意境以及节奏韵律之中。这其中既有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也有对传统文化素材的大量借鉴与...

  • 论两汉图书整理与目录编纂对集部成立的影响

    作者:吴沂沄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录学者多据《四库全书总目》“集始于东汉”的说法,将“以集名书”的现象视作“集”的起点,而忽略“集”的动态特性,实则西汉已有文学归类并汇集成书的行为。本文认为汉儒在“尊经”的风气下,藉由图书整理与目录编纂,完成文化思想的统一。尤其是《诗赋略》的独立,展现汉赋发展演变的过程,融合南北地域特色,其序文也透露编者的文学批评思想——...

  • 杜甫:“集中无词”或“词曲之祖”——从杨慎的一个观点说起

    作者:夏志颖 刊期:2016年第05期

    明代杨慎在构建词史统序时首次提出“杜甫无词”之说,这一观点得到了词学与杜诗学专家不同程度的回应。一方面是明清之际的词学界围绕“杜甫无词”进行了相当热烈的讨论,从辨体、破体两个向度利用杜甫(杜诗)作为词学尊体的资源;另一方面是“杜甫无词”说启发了诗学领域对杜诗题材风格多样性的论证,并由此深化了对“集杜词”的意义认知。杜甫从...

  • 金俊明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探微

    作者:于金苗 刊期:2016年第05期

    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主张“诗必盛唐”,终落入重模拟无创新的窠臼。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一批先觉之士迫切要求改变此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金俊明作为风气转变中心之一的江浙地区遗民诗人,在清初便有意识地在诗歌中抒发个人真情实感,其诗学风尚与诗歌风格为清初江南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翌豪 刊期:2016年第05期

    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是用来衡量一门考试是否有效和可靠的两个关键因素,任何测试的开发与评估都应当把二者纳入到重点考虑范围之内。然而,一些研究者对于测试信度的定义往往过于理论化,甚至把其成立的基础建立在某些理想化的客观条件之上;同时他们在测量信度时所采取的过于机械化的统计方法,也导致了其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试题的客观稳定性。考虑...

  • 公祭黄帝大典与宗庙大祭:中韩传统庆典的当代意蕴

    作者:高小岩 刊期:2016年第05期

    重大庆典活动是勾勒与凸显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可以拓展文化空间,彰显文化风格与标记,互为东亚近邻的中韩两国都有民间的传统大型公共庆典仪式,以韩国的宗庙大祭和中国的公祭黄帝大典作为个案对比,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对历史文化的细化演绎和庆典仪式分类培育的做法经验,从中体会韩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态度。应借鉴以庆典...

  •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的测度及其特征分析

    作者:张春丽 刊期:2016年第05期

    发展低碳旅游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对国家尺度上的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则是分解全球旅游业减排任务的现实需要。依托投入产出表和旅游终端收入,选取便于与国内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的2007年为测度年限,分析中国入境游客、国内城镇游客和国内农村游客的碳排放总量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别占中国碳排放和...

  • 孔子“克己复礼”社会主体思想及其启迪

    作者:陈二林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对孔子“克己”、“知人”、“复礼”之思想进路系统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并不是对个体的轻忽与否定,而恰恰是基于人之为人所应具有的整体性、差异性与社会性,凸显了作为社会成员与关系网络中的个体的社会责任。联系现实,“克己复礼”的社会主体思想,能给予我们许多有益启迪。

  • 孟子“大孝”的现代价值

    作者:沈素珍; 钱耕森 刊期:2016年第05期

    孟子关于“大孝”的思想内涵主要有三: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二是“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三是“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具有着一般不为人所解读的一层重要意义,它对促进人口政策转变与生育观念的现代转换具有现代的意义与价值。弘扬孟子的“大孝”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