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3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政治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5170
国内刊号:32-1833/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9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1697
总被引量:65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9.4375
立即指数:0.0171
期刊他引率:0.9103
平均引文率:9.8
  • 沈福宗、郑玛诺:17世纪去欧洲的最早留学生

    作者:陈辽 刊期:2014年第05期

    关于清代留学生,一般学者以容闳为第一人,其实,康熙年间的沈福宗、郑玛诺两人当为先行者。沈福宗出身于中等阶层,1681年启程赴欧,但不是17世纪第一个踏上欧洲大陆的中国人。他在罗马学习宗教,是天主教徒而非耶稣教徒,他负责翻译并校对拉丁文译本的《论语》,被赠送给了英国牛津图书馆;与学者和科学家的交流,引起了法国、英国国王和学者界的关注和...

  • 近代安徽有影响的留学生群体构成分析——以入选《民国人物大辞典》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的留学生为例

    作者:蒋国杰 刊期:2014年第05期

    近代安徽留学生数以千计,入选《民国人物大辞典》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的319位有影响的安徽留学生,基本反映了近代安徽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即区域分布:南多北少中突出,区域分布不平衡;留学国家:美日伯仲占多数,其他国家人数少;留学专业:军政文法专业多,理工农医学科少;学历分布:欧美学历层次高,日俄文凭获得少;国内母校:省外高校占主导,毕...

  • 从《妇女乐园》看资本语境下百货商店的产生

    作者:王涛 刊期:2014年第05期

    19世纪50、60年代,百货商店逐渐开始在法国出现,这一零售业的变革不仅仅是经营理念上的量变,更是足以影响和改变法国乃至欧美世界生活、消费观念的重要质变。而通过对比《妇女乐园》等文学文本中百货商店产生前后商业经营、投资者的观念,及其背后思想文化、器物等层面的因素,可以发现:百货商店的产生,固然是缘于工业革命在基本的器物层面上带来...

  • 伊卡洛斯形象在19世纪的演变——以歌德笔下的欧福里翁-拜伦、波德莱尔与斯特凡·格奥尔格的几篇诗作为例

    作者:杨宏芹 刊期:2014年第05期

    在古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由于不听父亲的劝告而飞得太高,翅膀被太阳融化,坠海而死。后人将他阐释成各种形象,如追求爱与美的诗人与爱人,追求自由的英雄、革命者、反叛者与乌托邦主义者。在19世纪,有三位大诗人——拜伦、波德莱尔、斯特凡·格奥尔格——续写了伊卡洛斯神话。献身希腊战场的英国诗人拜伦在歌德的《浮士德》里以欧福里翁的形象出现,...

  • 清华简《耆夜》成篇问题再论

    作者:张国安 刊期:2014年第05期

    《耆夜》非史家实录而源于后代追述,仪式传承。《耆夜》"夜爵"读作"夜爵譸(詶)",譸(詶),不同于后世献礼之"酬","夜爵譸(詶)"节序为:斟满酒杯置于客人之前,遂祝颂咏歌以劝酒助兴。"监饮酒"之本义非以礼防饮酒过度,而是罚酒劝饮,礼书"司正"职能乃由早期"监饮酒"职能反向超越转化而来。其所记"饮至礼"间接曲折地反映了周初...

  • 唐代讲唱文学的民间性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谢思炜 刊期:2014年第05期

    唐代讲唱文学在继承源自宗教的宣教性的同时,发挥了民间文化认同的重要社会功用,因而成为在上层文人创作和民间自发创作之外的第三种文化产品的源头。唐代的科举制度和教育普及为它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生产条件。它对孝道主题和民间伦理思想的表现反映了佛教教义与世俗伦理的融合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民间伦理对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

  • 论徐訏小说的死亡意象

    作者:王荣国 盛翠菊 刊期:2014年第05期

    徐訏小说中多次出现死亡意象,显示出创作主体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这些死亡意象的创设与作家敏感而唯美的性格气质、坎坷复杂的人生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徐訏颠覆了死亡的沉重,赋予死亡独特的悲剧美学意味,在哲学层面体现出作家对生命价值的认定和坚持,表明了其对现实人生有爱有理想地活着的坚实态度。

  • 在非诗的时代重新做一个小说家——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作者:陈芝国 刊期:2014年第05期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重返现代革命历史的晚清起点,将建国以来革命逐步走向高潮与变异的17年历史陌生化,对后革命时代的市场化社会现实进行反思与批判,已与擅长在中短篇小说中从事审美乌托邦建构的先锋文学判然有别。格非以物象"雾"贯穿全部叙事,在诗意之雾向罪恶之雾的镜像式演变中,巧妙地书写自己对社会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双重反思,为一代...

  • 论梁启超的美育思想与书法教育实践

    作者:李继凯 刊期:2014年第05期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像先贤苏东坡的文化名人,与康有为相比也更有现代文化气息。他对文化传播规律、美育教育作用等更加关注,也更为自觉,其以"新民说"为核心的美学美育思想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功利性,但他也能顾及文艺的娱乐消闲功能。特别是在面对书法艺术的时候,他对把玩和收藏书法碑帖、挥毫及鉴赏书法作品、讲习与示范书法技巧等都深...

  • 论晚清厘金与印花税

    作者:杨华山 刊期:2014年第05期

    因应太平天国而开征的晚清厘金并未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而裁撤,反因洋务运动的举办而推广至全国,以至于厘金占清政府岁入的近1/5。同时厘金的诸多积弊也日益加重,因此对厘金的存废及其改革成为晚清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官方和民间陆续有开征印花税以转换备受诟病的厘金的建议。庚子事变后,清末新政次第展开,厘金改革成为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未经...

  • 甄审与反甄审:战后国共在收复区角力的转折点

    作者:张福运 刊期:2014年第05期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对收复区教职员及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的甄别审查,尽管涉及面不宽且在多方压力下草草收场,但却成为战后国共两党在收复区角力的转折点。甄审政策设计与实践中所贯穿的"正伪之辨"主题,事实上强加给甄审对象乃至整个收复区民众一种类似"国家之耻"的道德耻辱,而甄审结果与生存机会的结合,又给潜在受害者造成直接...

  • 类型演变视角下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动向研究——兼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策略

    作者:李永乐 刊期:2014年第05期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世界文化遗产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文物、建筑群和遗址。通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30多年来,逐渐演变出六种世界文化遗产具体或特定的类型:跨境遗产、系列遗产、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考察世界文化遗产类型概念与内涵的演变,可以发现,国际遗产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

  • 论20世纪欧洲哲学思维模式的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作者:简圣宇 刊期:2014年第05期

    自胡塞尔开启主体间性思想探索之门以来,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人对主体间性思想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因为学者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主体性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其总是倾向于人为地构造出一个唯我独尊的中心,并意识到主体意识无法在没有参照系的孤立状态中独自形成,必须在自我主体与他人主体的互联互动过程中动态形成,即,主体的形成所仰赖的...

  • 中国经学史诠释之方法论考察——以熊十力“释经法”为中心

    作者:聂民玉 石永超 刊期:2014年第05期

    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为"六经",中国哲学史大都以对传统典籍"六经"的诠释而展开。这六部经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续不绝,相对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讲,主要的就是源于不断地对"六经"进行阐释的结果,因此,探讨诠释"六经"的"方法论"尤为重要。自近代以来,学者们不断地借鉴诠释传统经学的"方法论",以"现...

  • 清代回疆社会生活中的民事习惯法探究

    作者:杨军 刊期:2014年第05期

    18世纪中叶,清王朝统一新疆后,基于新疆地区特殊的民族、宗教情况,对维吾尔族聚居的回疆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反映在法律治理中,则表现为"二元一体"的法制格局,即在涉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根本利益的刑事领域主要采取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国家法";而对与回疆地区维吾尔族宗教生活及风俗习惯具有紧密联系的民事领域一般施行以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