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文史

江淮文史杂志 省级期刊

Jianghuai Culture History

杂志简介:《江淮文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11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协委员风采、特殊战线、学林英华、艺苑春秋、人物述林、往事漫录、史林述奇、海外皖人

主管单位:安徽省政协
主办单位: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5-572X
国内刊号:34-1119/K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342
总被引量:501
H指数:6
立即指数:0.0101
期刊他引率:1
  • 于无声处听春雷-回眸改革开放初期的安徽

    作者:陈劲松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76年10月粉碎“”后,百业待举,人心思变,举国上下开展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并于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关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

  • 魏郢:安徽农村改革从这里发端

    作者:潘诗颂 刊期:2018年第01期

    魏郢,安徽来安县烟陈公社杨渡.大队一个普普通通的生产队。然而,在1970年代末期,就是这个并不起眼的生产队,率先实行“包产到组”,成为安徽及至全国农村改革的肇始。魏郢的首创之举距今已40年了,但时至今日,对魏郢生产队的研究仍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魏郢进行研究、梳理和回溯,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农村改革的兴起及至在全...

  • 与袁隆平

    作者:李海文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69年湖南省出台政策,规定“大力推广良种。各地要制订实现良种化的计划,村、队要建立种子队、种子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正是这一时期在湖南研究育种成功的。

  • 我所见证的外交转折

    作者:何方(口述); 丁东(整理)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17年10月3日,何方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生前曾担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创办了日本研究所并任所长;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转折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之一,他曾亲口向我刊资深作者、著名文史学者丁东讲述这段历史以及他自己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与看法。哲人已逝,思想长存。...

  • 关于阜阳试验区的回忆

    作者:吴昭仁 刊期:2018年第01期

    试验区的缘起 谈起我国的农村改革,人们很自然地就想起1982年-1986年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其实1987年本也要发农字头的一号文件的,并已于1986年12月24日由主持的政治局会议通过,定于元旦发出。因逢中央人事变动,政治性文件提前,农字头的文件才以“五号文件”付印。1986年下半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曾有幸参加由时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

  • 随军家属的战时生活

    作者:谢雪萍(口述); 刘宇(整理); 徐铁忠(整理)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 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口述自传

    作者:谢卓弈; 齐婉音; 汪鸣谦; 曹林; 武黎嵩(整理)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 我家从祖父那一代开始,清末的时候就从武汉到南京来了,那时候做小生意。我是在南京长大的,就住在现在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后面。我4岁就在那里住,一直住到1967年,单位里给了我一套房子,我就搬家了。现在那个老房子还在,因为我一个人不能住了,那里只好空着,就在朝天宫西街,黄鹂新村。

  •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丁卯预言”

    作者:马建标 刊期:2018年第01期

    引言 清朝同治六年,是旧历丁卯年,公元1867年。这是很平凡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对于晚清帝国读书人赵烈文的人生际遇而言却显得很不寻常。赵烈文原本是晚清帝国科举制度的失意者,为生活所迫而成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心腹师爷。与那些金榜题名的进士举人相比,赵烈文不过是帝国士人群体中的末流。

  • 张发奎眼中的叶挺

    作者:蔡长雁 刊期:2018年第01期

    叶挺和张发奎同年同月出生(1896年9月),只是不同日,一个是2日,一个是10日,张发奎成了大哥。大哥的家在广东韶关始兴县,小弟的家在广东惠州惠阳县,同为客家人。1912年两人不约而同都考人广东陆军小学堂(校)第七期学习。

  • 胡适的尝试:白话文与白话诗

    作者:陈远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17年3月8日,胡适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日记中注明这句话来自《伊利亚特》第18章第125行。但胡适不是直接从该书中摘录的。日记中说,英国19世纪的宗教改良运动未起时,其未来的领袖纽曼、傅鲁得、客白儿诸人久以改良宗教相期许。

  • 翁偶虹与《红灯记》

    作者:解玺璋 刊期:2018年第01期

    现代京剧《红灯记》是“”中“钦定”的八个样板戏之一。它的前身是上海爱华沪剧团于1963年初排演的沪剧《红灯记》。当初,凌大可、夏剑青将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为沪剧,初稿名叫《密电码》,后经应云卫提议改为《红灯记》,搬上京剧舞台后,一直沿用这个剧名。

  • 父亲从事地下工作的往事

    作者:芮进西 刊期:2018年第01期

    走上革命道路 我的父亲叫芮胜,原名芮学贤,是新四军七师成立时培养的地下工作人员之一。我家祖籍山西,由于战乱,清时迁到安徽铜官山(今属铜陵市),当时有芮姓200多人,祠堂叫永丰堂,我爷爷芮文清是永丰堂主事,膝下10个孩子,我父亲排行老九。

  • 晚清民国时期的“结义”现象

    作者:李恭忠 刊期:2018年第01期

    “结义”,即本无亲缘关系的个人之间结拜为兄弟。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现象,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变得更加流行,在不同阶层当中都有表现,由此形成大量“金兰谱”、“拜帖”,不少至今依然存留于世。近十余年来,民间文书的发掘、收藏趋于热门,历经沧桑存留下来的一些金兰谱受到关注。

  • 关于孙立人的几点“补证”

    作者:李传玺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孙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悼念孙立人的文章里,涉及一些史料,有的被忽视,有的被质疑。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关于它们的“补证”就隐藏在许多其他资料里。

  • 陈独秀与中共早期革命

    作者:王奇生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新的革命史研究热与“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六年来,中共党史、中共革命史特别受到历史学界关注。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中共党史、中共革命史是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系统的一支专门队伍在研究,历史学界几乎很少介入。与之相对应,历史学界侧重于中华民国史。虽然是研究同一时段的历史,但两大系统间互不来往,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