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瓦解西北“三位一体”格局的策略

    作者:郭洋 刊期:2017年第01期

    西安事变结束后,西北地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红军、西北军、东北军“三位一体”的军政格局。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局下,中央与地方、统一与割据的矛盾浮现。西安事变后,面对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格局,首先确定了“以政治为主、以军事为从”的总体方针,然后重点打击杨虎城,军事上进行压迫,政治上保持谈判,最终使得杨虎城辞职出国。对于东北军...

  •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

    刊期:2017年第01期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刊期:2017年第01期

  • 邓小平与《中美建交公报》的最终出台

    作者:薛鹏程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美建交公报》的出台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在公报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的会谈,双方就公报中新增“反霸”条款与“废约”问题达成一致。面对建交前夜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激烈交锋,邓小平则以暂时搁置争议的办法移除了公报发表的最后障碍,两国实现了建交。谈判透视出中美两国的...

  •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与总体史

    作者:郑成林 刊期:2017年第01期

  • 纳粹德国的文化政策论析

    作者:张筱云 刊期:2017年第01期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文化经历了从早期的自由多元走向保守现实到最后趋于悲观和极端,纳粹主义恶性膨胀,为希特勒篡夺政权提供良机。希特勒上台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使文化成为极权统治的重要工具。纳粹文化政策有三个维度:一是纳粹政府控制文化领域的思想和原则;二是文化政策管理机制;三是文化政策的推行。高压专制的文化政策导致德意志...

  • “师圣人之遗书”——陶渊明诗文与《论语》的“对话”

    作者:刘莎莎 刊期:2017年第01期

    陶渊明“师圣人之遗书”。作为生活的实践者,陶渊明以孔子为师,践行孔子教义。作为《论语》的阅读者,陶渊明回到《论语》中,体验《论语》中的场景,聆听孔子教义,并在诗文中重现经典场景和孔子教义,借由诗文与《论语》进行对话。陶渊明诗文与《论语》的对话,受到了六朝人对《论语》的解读的影响。在《论语》的六朝解读背景下,从陶渊明“或仕或隐...

  • 消弭的边界:高校学生干部的行为逻辑研究

    作者:董苾茜; 王欢欢 刊期:2017年第01期

    高校学生干部的行为逻辑呈现出对上“弱化政策”,对下“层层加压”的悖论。通过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试图用边界概念来解释高校学生干部的行为逻辑。家庭社会网络与人情生产以及自身关系嵌入导致学生干部竞选机制与动机的去边界化;学生干部自身情感纽带与人情生产导致其与被服务对象间边界的消弭。

  • 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何以提升——基于县级政府能力的视角

    作者:靳永广 刊期:2017年第01期

    城乡一体化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得失成败。县级政府是特定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掌舵者,其能力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县域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的质量与进度。囿于思想认识、经济落后、体制政策、个体素质等不足,山西省H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规划滞后、资金短缺、设施落后和消费偏低等问题,应从深化认识、发展经济、转变职能和强化教育等方面予...

  •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者:吴志虎; 张红彩 刊期:2017年第01期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由此催生出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即网络问政。借助对网络问政的基本理论概述,掌握网络问政的含义、特点、方式,进而放眼于我国,说明我国网络问政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与此同时,提出与此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选择良性的发展道...

  • 互联网上的自我暴露行为的三种类型——以新浪微博和相亲网站为调查对象

    作者:黄燕华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以互联网为调查工具,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微博用户进行私信访谈、与相亲网站注册用户互通邮件、以及对明星的微博进行文本分析探讨相亲网站特殊的机制设计,对人们在互联网这一特殊平台中的自我暴露行为进行剖析和解释,调研结果发现,互联网上的自我暴露行为大致分为自我满足型、社会资本型和策略型三种类型。

  • 竞争法产生的原因——以竞争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为视角

    作者:向华萍 刊期:2017年第01期

    竞争法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而传统民商法的失灵就是其中之一。在竞争法诞生之前,反竞争行为主要由民法中的侵权法进行调整,民商法与竞争法有着天然的剪不断的联系。二者之间除了一般认识即关于主体的假设、关于市场整体的假设以及关于市场和政府功能的假设不同之外,二者调整竞争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并且,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案件中,受...

  • 论法律规范解释多重功能——基于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的启示

    作者:代雪 刊期:2017年第01期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的核心之一是法律规范的解释。争论具体表现为法律规范解释的起点、外部因素对于法律规范解释的影响、法律规范解释拘束性三个方面,而且各自的观点又自相矛盾。这些对立和矛盾的背后却揭示了法律规范解释的法学自身意义上、社会学意义上、政治学意义上的三重功能,第一重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后两重功能则展现了司法的智慧...

  • 人之主体性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作者:周博 刊期:2017年第01期

    卡尔·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化的产物,但作为社会化的人应该是独立的人,“自在自为”的人。那么人的独立、人的自在自为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应该从认识到人之主体性开始。因此,笔者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哲学著作《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为依托,分别论述人所具备的主体属性以及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此基础上又阐释了在面对广义与狭义的政治意...

  • 马克思资本观对创新发展的启示

    作者:熊杰 刊期:2017年第01期

    马克思对资本的论述一直都是辩证的和历史的,他既对资本有肯定方面的理解,又实现了对资本否定向度的批判。马克思批判资本有三种方法,即“普照的光”法、“抽象—具体”法以及“肯定—否定”法,这三种分析法的再现旨在从三个维度(即资本的权利、资本的物化和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中探明马克思辩证的资本观,并希望从中得出一些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