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互嵌——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渭南实践

    作者:解胜利 刊期:2014年第01期

    生产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是目前非遗的两种主要保护形式,前者被认为是非遗保护的理想模式,后者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底线保护。而在具有丰富非遗资源的陕西省渭南市,这两种保护形式并不占主导地位,当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与非遗项目结合起来,通过非遗项目公共产品化和公共文化活动非遗化的方式,使得两项工作互嵌,实现了双赢。这种互嵌的方式不仅是欠发...

  • 求实创新 继往开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复刊十周年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于1980年创刊,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前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曾为刊题词:"坚持科学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并题写了刊名。1991年,学报曾因故停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04年,经过学报人的不懈努力,学报正式复刊。十年风雨沧桑,十年力铸辉煌。复刊十年间,...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1期(第21卷总第67期)内容导读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表现,全球化时代保护好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民族认同和确立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是增进公民文化福祉,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做好这两项工作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和动力。但在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人才的缺乏使这两项工作都面临困境。解胜利同学的《互嵌-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

  • 城市社区个体户文化参与的逻辑与启示——基于武汉市花楼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梁婷 刊期:2014年第01期

    居民参与不足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社区文化实践中,个体户一直被视为文化活动的脱域群体。然而,调研发现,个体户具有与其他群体一样旺盛的文化需求。所不同的是由于生存压力,个体户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有效利用现有社区文化资源。个体户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具有自身群体特有的利益与交往逻辑。社区文化建设应该关注个体户群体的文化需...

  •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治理

    作者:吴理财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凸显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既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学术探索,也是一种现实关怀。2010年我们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

  •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馆团”模式:运行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江汉区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赵晓芳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为了提高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江汉区文化馆与本辖区内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有机合作,为辖区内的民间艺术团体提供基础性与制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民间艺术团体在享受区文化馆提供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同时,积极地释放"文化能量",成为公共文化产品落实的嫁接者,从而使得群众享受到更丰盛的公共文化成果。笔者试图把这一新的公共文化...

  • 论义务教育公立学校的法人困境及其出路

    作者:黄道主 刊期:2014年第01期

    公立学校法人化是适应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但学校治理缺乏与事业单位法人身份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学校为追求私益过度参与市场交易,不仅冲击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也使法人治理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暴露。因公益性对均衡发展的要求,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宜暂时回归政府部门下属机构的地位,并据此重新分配学校与政府的权责。

  • 《左传》贤相群体述略

    作者:陈开林 刊期:2014年第01期

    春秋时代是大夫时代。春秋贤相作为士大夫中的精英,成为《左传》浓墨重彩记述的对象,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春秋贤相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坐实到具体的人物;进而分析春秋贤相产生的原因,归纳了贤相的群体特质,并综论了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功绩。

  • 农村婆媳关系转变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研究

    作者:李晓芳; 郭敬浅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呈现新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婆媳关系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回顾和整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婆媳关系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从文化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口和制度因素等多元因素解释框架,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关系,指出婆媳关系转变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

  •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转型:文化变迁与文化重构——基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层面

    作者:闫小沛; 张雪萍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以村落建筑与布局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以家族权威与伦理秩序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以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有机统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乡村社会独特而丰富的乡村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乡村文化物质载体的村落大批消亡,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进入或消失、或共融、或变异的转型期。在此转型期,从物质、制度、...

  •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人本意蕴——对当代社会人的交往的反思

    作者:肖丽娜 刊期:2014年第01期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但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有重物质生产而轻人的倾向,忽视了交往理论对人的现实境遇的关切与解答。马克思交往理论认为交往的主体是人,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被纳入社会生活体系,才能使人的发展具体化和现实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

  • 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对中国舆论监督制度优化的启示

    作者:项婷; 陈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国家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相关经验,比较中国的政媒关系,结合十八大精神,为中国舆论监督制度的优化寻找新的思路。

  • 社会资本视角下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以闽东陈靖姑信仰为研究对象

    作者:黄胜胜 刊期:2014年第01期

    民间信仰是在历史长河中,由民众自发形成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对民间信仰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出发点在于尽力对以往研究进行深化,从而加深对乡村治理问题本身的把握,以期对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出更好的发展方向。

  • 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改革评析

    作者:魏宏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近期,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公司注册资本改革方案,倡议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加大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取消公司注册最低资本限额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配套制度完善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充分平衡债权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从域外司法实践情况看,...

  • 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与四川藏区甘孜州城镇化的比较——基于城镇化动力结构视角

    作者:丁波 刊期:2014年第01期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在其动力的推动下会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动力系统一般有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制度体制的变革,每一种动力在不同地区、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中乡镇企业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代变换这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