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冷战与重建:朝鲜战争期间有关西德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争论

    作者:陈弢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多次要求西德修改其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加强与西方防务有关的重工业投资和生产。在这一场有关冷战与重建的争论中,出于西德在东西方冷战前沿而具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稳定团结西方阵营的考虑,美国最终接受了西德提出的解决方案。而西德则逐渐以资本主义橱窗的姿态出现在东西方冷战中。

  • 华中师范大学基地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前身是1988年由邢福义教授创建的语言研究所,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汪国胜教授。中心有明显的学术优势,拥有"汉语言文字学"部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

  • 西藏农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活动调查与思考

    作者:罗芳 刊期:2011年第02期

    学习活动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学习活动进行调查,存在着学习活动类型单一、学习活动环境单一、学习活动缺乏能力关照等问题,再以汉语环境、教学方法、教育方式等方面探寻原因,从汉语环境、教学方法、汉语活动和评价形式等方面提出对策。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报交流模式与评价机制

    作者:李倩; 胡洪翠 刊期:2011年第02期

    该文从用户的视角明确了移动互联网的含义,在论述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有条件的资源共享性、有条件的公平性和更大的灵活性。明确了情报交流的含义,分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报交流活动的新特征——情报来源广泛、情报交流活动空前活跃、极强的交流互动性。结合流程图,详细分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报...

  • 论《三国志平话》的宗教文化思想

    作者:余兰兰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三国志平话》的宗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宗教历史观念与宗教人物形象两大方面。其宗教伦理化的历史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惩恶扬善的宗教理想和世俗愿望。而道教神仙化的军师诸葛亮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喜爱与崇拜诸葛亮、崇尚智慧与胜利的普遍情感和共同心理。二者体现了宋元民众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情趣,反映了宋元民...

  • “中道”与“中庸”思想之比较

    作者:高梦娇 刊期:2011年第02期

    虽然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性,但是作为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有关中庸中道的思想。虽然这两种理论本质上而言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无论对理解理论本身,还是研究中西文化都是不无裨益的。

  • 克里克“惊人的假说”对探讨他心知问题的启示

    作者:王杰 刊期:2011年第02期

    他心知问题是人们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许多哲学家都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不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克里克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哲学家们的探讨大都局限于大脑的外部。因而他独辟蹊径,主张打开"黑箱",通过研究大脑内部的神经机制来揭示心灵的奥秘。克里克经过研究,提出意识可能与神经元在40-70赫兹范围内的振荡有关。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考察他人的...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论探微

    作者:丁泽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每一次的分析和论证都是建立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扎根物质基础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正是从作为认识主体的本质而存在的"劳动"概念出发,将人的现实存在性与...

  • 论亚里士多德灵魂观的功能主义之维

    作者:陈思良 刊期:2011年第02期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对灵魂问题有所关注,古希腊哲学家在阐述自己哲学见解的同时也无法回避灵魂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关于灵魂问题的学说后,提出了特色鲜明、更有说服力的灵魂学说。他将灵魂看作是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为灵魂提供了一种功能主义的解释,从而避免了前人在灵魂问题上陷入的困境,有效地解决了灵魂的相关问题。

  • 浅析“第三条道路”的价值理念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读《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作者:方秋兰 刊期:2011年第02期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理念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转型的结果。他的一些主张引起了人们对新世纪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在政治多元、文明交融的现时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价值观念,...

  •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环境分析——浅析《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王雯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环境分析方法,对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从考试改革的物理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建立统一详尽的考试改革模式,维护考生及家长对考试的知情权的结论。

  • 论先秦诸子代表人物的战争思想

    作者:高成瑨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先秦是一个思想大发展的时代,诸子百家代表人物提倡慎战、正义战争和防御性战争的思想,对中国后世国防政策制定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今天的发展道路是和平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这与中国的传统战争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传统。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冲击及应对

    作者:苗丽 刊期:2011年第02期

    网络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带来冲击。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人格异化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冲...

  • 社会化小农视角下的乡村公共舆论

    作者:纪亚泉; 杜豹; 曾智 刊期:2011年第02期

    乡村公共舆论是乡村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迁,乡村公共舆论对农村社会的评价和指导作用日益微弱。在社会化小农阶段,农户的生产生活和交往越来越脱离乡村共同体,熟人社会逐渐"陌生化"。同时,传统道德资源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共同缺失,使农村社会道德资源愈加匮乏,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乡村成员的行为准则。乡村公共舆论...

  • 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实践中的道德贡献

    作者:马社敏 刊期:2011年第02期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党开始实施一系列法令措施以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志,其在道德方面实施的法令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封建旧道德,宣传了近代西方文明并冲击了人民的思想,也促使社会新道德的形成。这些有关道德法令措施的推行,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强制,另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不堪封建专制的压迫。两者相结合,双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