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生产社会化:农户的社会风险与公共服务——以西庵头村农业生产为例

    作者:郝亚光 刊期:2009年第01期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就是农户生产资料的准备从自备到依赖市场提供,生产过程的实现从家庭完成到依靠专业服务,农产品的分配使用从家庭自足到面向市场的过程;也是农户从与自然交换向与社会交换转变的过程。规模较小的农户在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面前,显得尤为脆弱。为保证农户生产的健康发展,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小农之不足应是题中之义。

  •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点巡礼 国家一级学科:教育学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 全球化国际社会中的内在互动逻辑探析

    作者:杜彬伟 刊期:2009年第01期

    全球化是当代国际社会活生生的事实,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它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现实与未来。国际体系的转型、国际关系的变化、人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全球共有价值的认同、主权边界的消失无不打上全球化的烙印。我们目前所经历和理解的全球化是当代全球化,"相互依存—国际合作—国际机制"构成...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第1期(第16卷总第47期)内容导读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在中国,由于历史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存在,"强关系"的运用一度占了上风,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关系的运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弱关系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关系运用上,并且有上升的趋势,这就给只持有一种社会关系的理论提出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正。眼下白领相亲是较

  • 城市社区文化认同建设对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建设的启示

    作者:张良 刊期:2009年第01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征,如社会分化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化,与此伴随而来的是社区文化的认同危机。本文就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建设做了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主要包括文化认同的宏观前提、行为基础、物质形态基础和功能基础,希望对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建设有一定的启...

  • 白领相亲现象中的“弱关系”假设及其实质

    作者:罗琪; 徐晓军 刊期:2009年第01期

    白领相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弱关系"的运用实践挑战了中国社会网络研究普遍认同的"强关系"理论假设,反应出当前青年择偶条件与机制的深刻变迁。本文在描述与分析白领相亲的择偶条件目标定位精准确化、择偶对象多元化、择偶空间加大等现代社会基础后,提出白领相亲中强关系无效,转而运用"弱关系"的实质,从而提出白领相亲的相关建议。

  •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的复兴及对策性研究

    作者:张康芳 刊期:2009年第01期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农村宗族的历史涵义与当代涵义,探讨了当代农村宗族的复兴有何表现以及复兴的原因,概述了农村宗族对当代农村社会的正负两方面功能,最后从农村社会和谐的角度对农村宗族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精神动力的激发

    作者:刘金珠; 林晓 刊期:2009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更加凸显。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对精神动力的内在诉求,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精神动力的具体体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激发精神动力的策略。

  • 柏林“两种自由”观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作者:陈志龙 刊期:2009年第01期

    就柏林关于自由的两种概念各自的抽象涵义而言,法治主要是对公民消极自由的保护,而民主主要是对公民积极自由的肯定。应该厉行法治,用消极自由规范积极自由;推进民主,用积极自由推进消极自由;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两者的双向互动和动态平衡,以实现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辩证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民主与法治、积...

  • 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程寿庆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对世界本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毕达哥拉斯学派进而阐发了其"和谐"思想。尽管其"和谐"思想因历史与认识的局限性,而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性、朴素性与虚伪性,但其主张"和谐"是在差别基础上的对立面的协调统一,特别是强调"和谐"是以正义为根本基础的"和谐",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 公共危机情景下生活救助体系的理性认知与对策分析——以汶川大地震的生活救助体系为例

    作者:李永娜 刊期:2009年第01期

    我国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区实施了"免费午餐"式的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后续生活救助政策以及我国现行的社会生活救助政策,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一些隐性的缺陷逐渐出现,如灾区群众与非灾区群众、灾区困难群众与灾区非困难群众争讨"免费午餐"、接受救助的权利主体在救灾过程中"多被动服从,少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救助方...

  • 论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何东英 刊期:2009年第01期

    执政时间越长,执政党越要警惕和清除自身的腐败,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这是人类政权更迭史的重要启示。从世界范围看,迄今为止的共产党政权,有谁成功跳出了与黄炎培所谈的那种"掌权—腐败—垮台"的历史周期率?苏联东欧只是失败的前车之鉴。但是,作为事业的继承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脚踏实地进行着不懈探索,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

  • 论贺桂梅的文学批评

    作者:孙斐娟 刊期:2009年第01期

    贺桂梅是当代一位日益走向成熟的青年批评家,她的学术潜力难以低估。本文简要地对其研究领域与学术之路进行了梳理,考察了奠定其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石与批评品格,并对其学术追求与身份作了定位。通过对这一批评家的个案研究试图管窥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为当下的文学批评提供一些启示。

  • 革命多余人的复调和声——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的艺术形象论

    作者:周薇 刊期:2009年第01期

    刘醒龙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圣天门口》由革命历史的表象突进到人的潜意识领域与文化传统的深层心理结构,由正统文化的中心走向民间文化的边缘,通过塑造一系列性格独特而丰满的人物群像多元地展示了作者心目中真实的革命场景,同时也通过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实现了一种精神的建构与文学的承诺。这些人物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无一不拥有各自不同的理想...

  • 武汉旅游景点翻译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作者:陈张帆 刊期:2009年第01期

    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料的功能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因此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外国游客并推介文化。根据目的论(Skopostheorie),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时,译者应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但现存的旅游景点资料的译文存在着许多不同方面的错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