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家庭权力结构:从垄断到平权——劳动力社会化对农村家庭权力结构的冲击

    作者:郝亚光 刊期:2008年第02期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化,处于家庭权力结构至高地位的家长,因制度的变迁、较少地拥有象征资本,传统所赋予的专制和集权日渐式微;妇女和子女通过参与社会化分工,自身的经济价值逐渐得到肯定,对家庭经济收入的贡献率日渐明晰量化,应有的权力日益得到认可,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传统的家庭权力结构不断被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家庭权力...

  •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点巡礼 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刊期:2008年第02期

    <正>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已形成现代汉语、汉语史和汉语应用3个稳定的、相辅相成的研究方向。在现代汉语特

  • 解读基层民主选举中的症结——对湖北省村委会选举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作者:李增元 刊期:2008年第02期

    无疑,作为村民自治重要内容的基层民主选举对推动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农村环境中,基层民主选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实证调研力图解读基层民主选举的症结,以为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提供相关参考。

  • 产权缺位视角下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作者:张阳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从而形成了大量失地农民并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视角来讨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的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 村民自治研究:基于农民权益视角的梳理与检视

    作者:严卿 刊期:2008年第02期

    村民自治研究可谓农村政治研究的蔚为大观者,但权利话语下的村民自治研究及其综述却相对为学界所冷落。本文以农民的自治权益为视角和线索,从村民自治权的涵义、村民自治权的受损、村民自治权的保障和救济、社会基础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及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乡镇自治的前景等几方面梳理和考察相关研究,以期在整理研究资源的基础上反思当前研究存在...

  • 意识与意向性的关系之当代阐释

    作者:张舟 刊期:2008年第02期

    意识与意向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许多哲学家所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之下,从心灵的自然化出发,意识与意向性均已经获得了许多新的阐释。大多数哲学家承认,意向性是意识的首要属性。由此以来,意向性问题被誉为揭开意识之谜的一把钥匙。

  • 再探莱布尼茨大理石花纹说的科学内涵和价值

    作者:李亚 刊期:2008年第02期

    莱布尼茨认为心灵在认识之前有一点东西,像有花纹的大理石,即大理石花纹假说。这一假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重新理解和认识其内涵,对于现代科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 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蒋舟; 张冬利 刊期:2008年第02期

    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而公民意识不会自发形成,而是有赖于系统的公民教育,亟待我们研究、总结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公民教育思想和实践。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不仅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获得了成功的验证,而且指导了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社会改造事业,对于提高这些国家民...

  • 完善社区纠纷解决机制——共建和谐社会

    作者:郑红 刊期:2008年第02期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纠纷在数量和类型上呈现出新的特点。结合其现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加以完善,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话题。

  • 从“钉子户”现象看公共利益的界定

    作者:操道斌 刊期:2008年第02期

    物权法问世之际即遭到"钉子户"的挑战。基于土地征收衍生的纠纷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降临而减少。从法理上看,只依靠现有任何一部法律都难以承受公共利益界定之重。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审视公共利益的界定,揭开"钉子户"现象的谜底。

  • 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之反思与重构

    作者:李强 刊期:2008年第02期

    考察世界各国保险立法例,赋予责任保险之第三人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已是大势所趋。我国现行保险法应更加明确地设置责任保险之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第三人及利益相关人应秉持责任限定、请求权继续保护和诚信原则对保险人直接行使包含财产及有限人身性质利益的请求权,以促使其正当权益的实现。

  • 高校贷款引发破产危机问题的法律思考

    作者:张培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高校面临破产危机的情况下,应当明确的是高校不宜破产,而学界提出的土地置换和发行国债解决办法缺乏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也无法根本上解决高校破产危机,应当转换思路,在完善高等教育法治的前提下,从政府、银行和高校内部三方面着手解决。

  • 重拾美学“为人生”的价值

    作者:黄卫星 刊期:2008年第02期

    时值当代,后现代审美文化存在消解价值的倾向,体现了"超美学"的思想,危及传统美学"为人生"的终极价值根基。"为人生"是众多美学家从事美学研究和进行美学实践的价值追求,美学"为人生"的价值体现为多重结构和视域,我们有必要郑重地重拾美学"为人生"的价值。

  • “登高能赋”初义探迹

    作者:孔德明 刊期:2008年第02期

    对于"登高能赋"的理解,后人多偏离初义。本文从语义学和周代赋诗活动的角度对"登高能赋"的初义进行探讨。得知"登高能赋"在西周、春秋时期是指和仪礼紧密相关的政事活动中的赋诗行为。主要用于对天子公卿的讽劝以及邻国交接时的称《诗》言志,并非是据登高所见而抒发胸怀,描绘景色。此处的赋不具有文体意义上赋的意思。

  • 论陶渊明的三重人格

    作者:毛德胜 刊期:2008年第02期

    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建构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创见。本文借助弗氏学说,分析陶渊明任真自然的本性,仕隐难全的冲突,诗酒自适的理想,以此探讨其复杂矛盾而又真实自然的人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