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杂志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395
总被引量:1883
H指数:14
  • 论教育腐败的成因与治理

    作者:吴宏超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

  • 二十一世纪美国高质量教师的标准及其实施策略

    作者:陈珊 刊期:2006年第02期

    培养和培训高质量的师资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美国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法,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提出了高质量教师的标准及实施策略。2005年,小布什总统连任后,颁布了《教育---美国的承诺》,加大了高质量教师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对达到标准、提高了学生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本文通过对美国高质量教师的标准、实施情况...

  • 高校学生处分救济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田贤国 刊期:2006年第02期

    目前,因处分不当引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如对处分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或诉讼两种方式获得处分后的救济。但在救济方式的选择与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处分的种类,为了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申诉体制,明确救济方式的选择,加强申诉与诉讼之间的衔...

  • 论《申报》的“义利兼顾”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李振 刊期:2006年第02期

    作为我国第一份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近代著名报纸,在长达七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申报》坚持国家民族大义、民主进步之义、社会公益之义、监督舆论的职守之义,成为道义的担当者、正义的维护者、公益的倡行者、民意的代言者,成为以义率利而成功的典范。《申报》的经营实践表明:"义利兼顾"是解决媒体的公器与私利之间的这一普遍性矛盾的最佳途径。...

  • 台湾《特殊教育法》立法及其启示

    作者:张继发; 李贤智 刊期:2006年第02期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台湾《特殊教育法》制定的背景和修订过程,从中认识到:让残疾人充分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对残疾人的认识、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立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不是“实践本体论”

    作者:胡子政 刊期:2006年第02期

    我国哲学界对于本体论问题的误解可以说是普遍性的。想当然的认为本体论就是关于本体的学问。"实践本体论"就是基于以上观点,同时借助实践范畴在人化世界的功能性作用,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针对这种对本体论问题望文生义的理解,将尝试着从本体与本体论,以及经典著作文本出发,来澄清本体论的画像,提供一个共同的本体...

  • 卡夫卡小说创作中的怪诞特征

    作者:肖志刚 刊期:2006年第02期

    卡夫卡小说创作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怪诞"。本文从卡夫卡小说分析入手,探讨了这种特征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审美意义。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卡夫卡小说的创作特色。

  • 我校首次获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资助

    刊期:2006年第02期

  • 沉郁凄婉,浓淡相间——温庭筠《更漏子》之六文本解读

    作者:宦书亮 刊期:2006年第02期

    温庭筠名作《更漏子》(玉炉香)历来批评简奥、褒贬不一,尚无详解。我以为此词上阕浓丽拙重,下阕淡雅流畅;而且温庭筠除了有客观、纯美之作外,沉郁凄婉与浓淡相间为其又一大词作特色。

  • 《金瓶梅》对潘金莲形象的重写——兼论潘金莲形象的矛盾

    作者:丁芳 刊期:2006年第02期

    《金瓶梅》保留了《水浒传》中潘金莲淫妇、恶妇的一面,同时由于劝诫世人的目的,将潘金莲淫妇、恶妇色彩大大加强了。但是作者改写潘金莲时态度又是复杂的,不惟对她给予了一定的理解,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把她美化成颇能赏心悦目的"佳人",从而在某些地方造成潘金莲身上"佳人"和"恶妇"的对立,多情和淫荡的分裂。

  • 对传统叙述人反思的不同策略——《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电影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津津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和电影的故事层,并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在叙述方式上的区别:小说和电影分别采用不同身份的叙述人——叙述人"我"和叙述人"它—他"提供的叙事视角,对传统叙述人进行了不同角度、深度的反思,各显自身叙事媒介的优长。通过比较,笔者认为成功的电影改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传统...

  • 在世俗欲念中走向精神迷失——论世纪末当代文学中的“欲望自焚者”形象

    作者:王艳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世纪末当代文学中的"欲望自焚者"形象是深陷于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的一类人。本文将从物欲、色欲、权欲的三个角度透视这类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从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性等方面分析这类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并揭示出作家们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内在差异。

  • 三组待嵌格式语序的可及性解释

    作者:罗耀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运用可及性理论解释汉语中的三组待嵌固定格式:"有A有B"、"又A又B"、"不A不B"中待嵌成分A、B排序的排序规则:信息一致原则、重要性原则、显著性原则、熟悉度原则、从好原则、韵律协调原则等。

  • 试论语义模糊性认识的四个视角

    作者:赵涛涛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明确语义模糊性及相关概念,并从心理功能、语言材料、本体特征、语用价值等四个角度分别对语义模糊性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小结部分重点对所述内容加以补充,并对语言模糊性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 现代汉语文化语境下对“比较诗学”的误读

    作者:杨深林 刊期:2006年第02期

    比较诗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内部还是学术外部普遍存在着对这一学科概念的误读。目前,对比较诗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误读:首先是文类学或文体学层面的误读,其次是诗学的比较,及中外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这种误读产生的关键点在于对"诗学"、"比较"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定位不准确,尤其是对"诗学"概念的误读。在后现代和全球化语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