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建筑

华中建筑杂志 省级期刊

Huazhong Architecture

杂志简介:《华中建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28/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先锋论坛、建筑技术、建筑实践、城乡规划 园林景观 、建筑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信息、建筑历史

主管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土木建筑学会
国际刊号:1003-739X
国内刊号:42-1228/TU
全年订价:¥ 638.4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9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5488
总被引量:17931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4.9078
立即指数:0.0045
期刊他引率:0.796
平均引文率:6.3177
  • 基于有轨电车交通发展的促进城市空间可达性策略研究

    作者:钱才云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大城市交通主要形成了"地铁、轻轨+巴士"的双足模式,有轨电车交通建设正在兴起,但尚未充分利用有轨电车发挥"地铁+有轨电车+巴士"的连续层级交通系统的优势。该文简要回顾了国际有轨电车交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案例对其主要优点与作用进行阐述,然后从构建多层级运量体系、增强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组织高效线网模式...

  • 基于公共性视角的古今紫禁城空间的重新审视

    作者:周霞; 李险峰 刊期:2017年第07期

    "紫禁城"这一特殊的空间存在,经历了历史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带来了其各种空间性质本质的转变。在古代紫禁城空间既有私密性,又有公共性。而今的紫禁城似乎处于一个没有"禁"之说的公共空间层面。从"综合空间"向"博物馆空间"的转变,是否是私密与公共的矛盾转换呢?该文即是解决这个民众很不关心的问题。

  • 韩国建筑师金孝晚建筑设计中“Madang”的传承与现代演绎

    作者:朴永权; 蔡新冬 刊期:2017年第07期

    该文通过研究韩国建筑师金孝晚的作品,分析其以庭院为载体诠释传统建筑特性的思想与方法,从模式转译、循环空间和抽象景观三个方面总结提炼其建筑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旨在为我国建筑创作中传统性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 高校体育馆的复合化与生态化设计——以东营市技师学院体育馆设计为例

    作者:张栋; 尚玉金 刊期:2017年第07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馆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该文叙述了东营市技师学院体育馆的功能设计及流线组织,并从多方面探讨了高校体育馆复合化、生态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复合化及生态化的设计运用,力求使本项目成为教育资源社会化、教育建筑绿色化的典型案例。

  • 山水文化的参数化设计表达——以广州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为例

    作者:林康强; 郑恬 刊期:2017年第07期

    山水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当下城市的建筑形式单一重复且缺乏灵魂,山水文化在现代建筑语言中的运用为建筑师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以广州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为例,试图借用参数化设计的数字技术手段,探索山水文化在建筑设计中新的现代表达方式。

  • 基于社区意识培育的高校单位制社区转型研究——以东南大学社区为例

    作者:王凌瑾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单位制社区转型过程中,社区意识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关注。该文以东南大学社区为例,重点分析高校单位制社区作为单位制社区的典型,单位型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区意识淡薄的现象。通过对表征社区意识的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出高校单位制社区意识薄弱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对转型后的社区意识培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 夏热冬冷地区超高层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初探

    作者:徐畅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的耗能、耗水、耗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也日趋严峻。该文旨在分析武汉中央商务区超高层建筑因地制宜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浅析适宜夏热冬冷地区超高层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 华农三角地次功能区改造概念方案设计

    作者:段辰昊 刊期:2017年第07期

    该文全面探讨了华农三角地次功能区改造的设计方案,从现状调研与分析、设计理念、场地与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态演绎四个方面对华农三角地次功能区改造设计进行全面的解读。从城市环境与建筑场所入手,设计力求创造一个以生活体验为目的,将传统专业孵化器办公楼、商业综合酒店、住宅与城市标志、生态自然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综合体。

  • 住区再生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以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与小营巷历史街区为例

    作者:邓媛祺; 吴云; 方炜淼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国的历史街区,近年来正从以旅游、商业开发为主导的保护模式逐步向以住区再生为主导的保护模式过渡。这种以住区再生为主导的新兴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确保原生活方式保存度。该文阐述了模式的形成原因和保护目标,同时结合杭州的小河直街街区与小营巷街区的保护实践,探讨针对不同特征的历史街区,实际操作时在功能定...

  • 北京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演变机制研究

    作者:吴思琦; 杨鑫 刊期:2017年第07期

    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格局分布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有必要对大型公园绿地演变机制进行研究。该文选取北京大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在1:25万北京DLG全要素矢量地图的基础上,通过GIS平台对北京市的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密度等要素进行量化处理。结合北京市的经济人口因素,历史发展因素等分析总结出北...

  • 滇西合院式民居建造风格与艺术初探——以云南省临沧市斗阁村传统民居为例

    作者:吕子璇 刊期:2017年第07期

    滇西合院式民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性建筑群,汉族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院式民居在云南的发展,也是滇西传统建造技术逐渐进步,在吸取汉族优秀文化乃至建筑技术的同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不多。该文以斗阁村传统乡土民居为例,在建筑实地测绘基础上,从古村概况、村落格局、建造技术、...

  • 天文观测——斗栱的起源

    作者:周宏伟 刊期:2017年第07期

    斗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为特征的符号,在跨时空演变的各阶段都有典型的特征,对其起源的探讨有助于认识中国古典文化和建筑形式流变的动因。该文以文献结合考古发掘和中国两汉以前原生的本土文化,提出象天法地的礼制建筑斗栱起源于天文观测,是集图腾、角崇拜、星斗崇拜和太阳崇拜于一体的符号。

  • 北京大栅栏地区城市复兴模式研究

    作者:于海漪; 文华 刊期:2017年第07期

    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一直是城市更新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大栅栏更新计划,希望以此作为示范点。目的是以示范点带动城市中心区的更新,给其他地区提供可以参考的案例。采用实地调研及对大栅栏更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的措施分析与归纳的方法,试图探索出适合城市中心城区的复兴模式,并加以推广。该文认为城市中心区更新应该在官...

  • “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及发展内涵研究

    作者:王鑫; 解馨瑜; 杨定海 刊期:2017年第07期

    "美丽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题,但"美丽乡村"的内涵是什么?国内研究缺乏对于乡村建设模式的统一梳理,社会各层级对于乡村建设模式以及新时期下"美丽乡村"的建设理解不够深入。该文以时间为轴,通过探究现代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多元化模式,来深入分析乡村建设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 基于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绘图软件课程设置

    作者:王渊; 戴美纳 刊期:2017年第07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设计及其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绘图软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回顾了2000年至2015年间,我校的建筑学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课程设置的发展与变化,分析和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再着重介绍了当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课程设置情况,并从空间思维与设计能力培养的角度剖析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最后,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