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化石杂志 部级期刊

Fossils

杂志简介:《化石》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96/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闻与热点、快乐考古、经典回放、进化论坛、化石之旅、考古探谜、化石揭秘、化石童话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185
国内刊号:11-1596/K
全年订价:¥ 177.60
创刊时间:1973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907
总被引量:359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触摸北疆 感悟历史——写在北疆博物院重新开放一年之后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近代天津的历史文脉中,北疆博物院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所由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建的博物院,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自然博物馆,有着"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一流博物院"的美誉,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跨越百年时光依然伫立至今的博物馆。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院的历史是一段传奇,它记录了百年前自然科学工作者跨越地域、人种和宗教,殚精竭...

  • 北疆博物院大事记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12年 桑志华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之后,便提出了考察中国北方腹地和建立北疆博物院的计划。该计划和构想受到教会领导层的一致认同,并很快得到了直隶东南教区(献县教区)耶稣会会长、法国北方耶稣会省会长和耶稣会总会长的采纳,不久还获得了法国外交部的资助。

  • 桑志华与北疆博物院的创建

    刊期:2017年第03期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晶。十九世纪后半叶,天主教罗马教廷在中国直隶省(包括现今河北、北京和天津地区以及辽宁西部的一小片区域)设立了3个教区,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直隶北部教区(含天津)、以正...

  • 德日进与北疆博物院

    刊期:2017年第03期

    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年5月1日诞生于法国中部奥弗涅(Auvergne)地区的萨塞那(Sarcenat)城堡,1955年4月1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是法国耶稣会神甫、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和神学哲学家。他最初(1923)来到中国所接触和较熟悉的均是我国地学界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的前辈,如丁文江和翁文灏等人,"德日进"这个译名可能是他们中...

  • 北疆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和科研成果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1914年北疆博物院开始筹备起,以桑志华、德日进为代表的一批来自欧洲的研究者在中国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考察、采集和研究工作。到1937年,北疆博物院成为了收藏有化石、动植物、岩矿、民俗等各类藏品的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并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古哺乳动物和古人...

  • 北疆博物院馆藏集珍

    刊期:2017年第03期

    北疆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化石、动植物、岩矿以及一些民俗藏品等,是中国北方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古生物篇古生物化石在北疆博物院的藏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区收集的化石及其研究。甘肃庆阳地区:1919年6月,桑志华在甘肃庆阳以北的赵家岔和辛家沟发现了以长颈鹿、三趾马和鬣狗三大...

  • 北疆博物院之陈列展览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28年5月5日下午,北疆博物院在众多来宾和观众面前举行了开幕典礼。驻天津之英、美、意、德、比、奥、日、法各国领事馆,直隶省公署,外交委员,及中西各报馆,中国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以及其他学校均派代表参加。院长桑志华致开幕词,并报告了博物院的筹备经过。至此,北疆博物院陈列馆正式拉开了向公众开放的序幕,成为北方地区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

  • 从北疆博物院到天津自然博物馆

    刊期:2017年第03期

    北疆博物院的接收1938年底桑志华回国后,北疆博物院的各项工作就此停顿下来。1939年6月,日军封锁英、法租界,北疆博物院仅有几位工友和一位神甫留下负责看守门户,其他人员都转移至北京(当时称北平)。1949年,北疆博物院的南楼清空后借给工商学院(法国教会大学)使用,北楼一层、二层借给工商附中(法国教会中学)做学生宿舍,博物院仅留下陈列室...

  • 继承历史 续写传奇——北疆博物院的重新开放以及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合作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将侵华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北疆博物院的各项工作陷于停顿。随后的70余年间,这座在近代中国自然历史与史前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博物馆一度沉寂。作为迄今国内唯一一座百年间建筑、藏品、文献三者留存相对最为完整的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可谓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的"活化石",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

  • 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史事考述

    作者:陈蜜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20年,法国耶稣会士桑志华(Emile Licent,1876-1952)在甘肃庆阳以北的辛家沟和赵家岔,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有确切出土地点记录的旧石器,这一年也被视作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开端之年。考古学界曾经就这批石器中第一件石器的确切出土时间和地点进行过讨论,最终根据史料确定1920年6月4日在辛家沟黄土层发现的1件石核出土时间最早。长期以来,关于庆...

  • 桑志华发现“萨拉乌苏动物群”暨“河套人”及其文化的意义

    作者:王军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毛乌素沙漠的东南部,蜿蜒流淌着一条本不出名的小河——萨拉乌苏河,因历史时期河谷大量生长红柳,这条河一直以来也被称为红柳河。这条河的发源地是陕西西北部黄土高原之白于山北麓的吴起县,自此向北穿越长城,流经定边县和靖边县黄土丘陵区,至靖边县宁条梁东南的新桥一带,进入鄂尔多斯高原东南洼地,之后蜿蜒曲折北上,在二层河滩附近进入内蒙古...

  • 布丰的《自然史》与拉马克的进化论

    作者:郭建崴 刊期:2017年第03期

    近代的进化论先驱 布丰(1707-1788)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是法国博物学家,自32岁(1739年)起担任巴黎植物园主任,从此几十年如一日,以植物园为基地研究自然历史,为人类贡献了宏篇巨著——共44卷的《自然史》(前36卷于布丰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1804年整理出版)。布丰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探寻地表变迁的根源,指出地...

  • 从原核到真核的早期生命演化

    作者:冯伟民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地球生命自诞生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经历了大约三十多亿年的漫长演化,这段历史曾被称为隐生宙,寓意没有生命显现的时代。后来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这段时期又被统称为前寒武纪,包括了冥古宙(生命出现之前)、太古宙(原核生命时代)和元古宙(真核生命时代)。从冥古宙、太古宙,到元古宙,地球生命经历了生命诞生,从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从单细胞...

  • 长期耕耘,多点开花——杨钟健先生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贡献

    作者:刘俊 刊期:2017年第03期

    杨钟健在古脊椎动物学中最早接触的是小哺乳动物,他研究了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从而在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国人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他早期主要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后来研究重心转向中生代的四足类,尤其是恐龙为代表的主龙类。他是中国许多中生代类群的第一个研究者,在主龙型类、兽孔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满江红 忆杨钟健老所长

    作者:李国青 刊期:2017年第03期

    时光随星辰飞逝,思绪顺江河奔涌。一别杨老数十载,难忘隔代忘年交。值此杨钟健老所长诞辰120周年之际,特作"满江红"词一首,以致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