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红河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文化研究、红河作家评论专辑、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学科与经济建设、高教研究、中学论坛、素质教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回顾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红河学院
国际刊号:1008-9128
国内刊号:53-119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485
总被引量:267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2073
期刊他引率:0.934
平均引文率:8.139
  • 人类学视野下的哈尼族农田变迁研究——以景洪市勐龙镇勐宋为例

    作者:王英; 王建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勐宋农田变迁是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进行的,主要有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等的外在驱动,也有田主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自给自足经济的终结与外部世界的冲击,勐宋农田在各种推力驱动之下,由稻作变成了以经济作物为主体的态势。在探讨推动农田变迁时发现国家政策带来的契机,市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都起到了决定性的驱动作用,变迁是必然的。对于勐宋农田的...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景洪市勐宋生态文化恢复研究——以“密桑洛”为例

    作者:彭波; 王建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哈尼族生态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价值,从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禁忌和民间艺术等都有体现,将哈尼族生态文化纳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其本土化利用的体现。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为哈尼族文化的生态价值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为哈尼族生态文化的复兴、挖掘和发扬提供了新的机遇。勐宋哈尼族传统文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起逐渐消失,作为其传统生态文...

  • 前现代时期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乡村的儒教教育

    作者:阮有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前现代时期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乡村的儒教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研究较为有限。汉喃研究院保存了大量的相关碑刻和乡约俗例,表明该地区的儒教教育具有建立基层乡村管理结构和丰富精神文化的作用。儒教教育在红河三角洲乡村产生了持续的作用,直到1919年越南科举制度终结。

  • 越南瑶族民间古籍字词初探——以《越南瑶族民间古籍(一)》为例

    作者:张颖慧 刊期:2019年第06期

    越南瑶族古籍中有不少用汉字来记录的文本,这些汉字因使用者的民族身份、文化背景及载体性质等原因,在实用中存在省笔、构件替换、构件同化等现象。这此文本在个别词语的运用和书写方式上,存在一些特殊的表现,这些都值得一一探讨。

  • 试析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传统教育思想

    作者:龙倮贵 刊期:2019年第06期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是滇南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滇南彝族的一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源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再现了滇南彝族传统教育思想,并主要表现在辛勤劳动与坚强勇敢、积极斗争与尊敬长老、团结友爱与共同发展、为人诚实与正直善良等几个方面。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这些教育思想,曾对滇南彝族生存、劳作、繁衍、发...

  • 国家和地方视野下的滇南彝文古籍《吴三桂野史》

    作者:李金发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滇南彝族地区,流传着一部成书于清代的彝文古籍《吴三桂野史》。该书并没有完全照搬中央朝廷或汉族一方的立场叙述模式,对吴三桂的评价也和汉文史料有所差异。该书在史实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增加了彝族视角、彝语地名,以及彝族打鸡卦占卜、歃血结盟、彝族土司及土司兵马等具有彝族文化特色,反映了当时滇南彝族对高大上的国家史、改朝换代...

  • 禄劝彝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探究

    作者:张丽 刊期:2019年第06期

    禄劝彝语形容词的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重叠式是其重要的形态构式。单音节是禄劝彝语形容词的主要音节形式之一,也是形容词重叠式的主要基式,重叠是单音节形容词最重要的构词手段。在重叠方式上,可以将形容词单音节基式的重叠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变形重叠)。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形式多样,每种重叠式都有其固定的语义条件,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

  • 建水紫陶文化探源

    作者:聂磊明; 吴雨亭 刊期:2019年第06期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自清光绪年间形成且具有代表性的完整工艺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地处边疆的建水为何能产生、发展出建水紫陶这样一种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厚的陶艺品种,文章从建水的文化源流、建水窑的传承与发展、建水紫陶工艺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 简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与示范意义

    作者:张黎明 刊期:2019年第06期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历经十余年建设已是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性园区。注重家庭、小微企业生产优势的发挥,注重传承人培养及品牌作坊和地方品牌的培育,政府引领、艺人主导参与,构成了园区一直的发展特色。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示范性园区建设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业发展提供生动个案,为遗址、旧厂房再利用,乡土文化景观塑造...

  • 建水紫陶标准中名词术语解析

    作者:王剑飞; 白雪姣; 王茜; 左敬民; 何磊 刊期:2019年第06期

    建水紫陶标准对紫陶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随着我国陶瓷类标准的更新,建水紫陶标准中的名称术语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定义。文章从建水紫陶标准中名词术语入手,对建水紫陶标准中关于类别归属、名词术语及感官评价等三个部分的名词术语进行论述解析,为建水紫陶标准的进一步更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挑战与路径研究

    作者:李培峰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政策机遇,同时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文化差异、文化霸权、文化贸易理念差异和贸易争端等。文章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新理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文化内涵生产与传播效果建设、创新对外文...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

    作者:罗婷 刊期:2019年第06期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

  • 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探析

    作者:杨雪琴 刊期:2019年第06期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基层组织在强调乡村治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乡贤文化对于乡村的引领和示范,注重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育现代社会的新乡贤成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对新乡贤的内涵、当前我...

  • 象山民间传统艺术“渔文化”的图像人类学阐释

    作者:张杰 刊期:2019年第06期

    象山民间传统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剪纸艺术是其视觉化呈现的典型代表。运用图像人类学理论加以阐释,是属地民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发展,其图像与符号在“人与图”的关系中,展现出民众的生活情感与生命宇宙哲学观,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形式,为解释其自身的艺术与审美提供原始而有力的佐证。

  •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文献价值考释

    作者:和星 刊期:2019年第06期

    《白蝙蝠取经记》是纳西族东巴古籍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占卜类文献,是傅懋勣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丽江纳西族地区搜集整理而成的手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出版。译稿的内容、目录、翻译法、经文用字形态等方面隐含极丰富的文献价值,故试图对其典籍的文献价值深度探讨,力图揭示东巴古籍文献在文献学、文字学、翻译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