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红河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文化研究、红河作家评论专辑、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学科与经济建设、高教研究、中学论坛、素质教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回顾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红河学院
国际刊号:1008-9128
国内刊号:53-119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485
总被引量:267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2073
期刊他引率:0.934
平均引文率:8.139
  • 哈尼语和汉语述补结构比较研究

    作者:李浩 刊期:2019年第05期

    述补结构是哈尼语的重要句法结构之一,哈尼语述补结构具有能产性强、语法化高、存在反响型补语和无标记性的特点。从结构上可以把哈尼语述补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种。本文从共时角度对哈尼语和汉语述补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其述补结构的共性和差异。

  • 红河切普村哈尼话语音特点及与大寨哈尼语的比较研究

    作者:瞿周梭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章在大量第一手语料的基础上,对红河县切普村哈尼话音系作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大寨哈尼话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揭示切普村哈尼话的语音特点。

  • 滇越边民跨境流动的三种类型——以云南河口为例

    作者:卢鹏 刊期:2019年第05期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就以地缘为条件,以亲缘、族缘为纽带进行着跨境交往活动。云南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直接接壤,国境线两侧边民往来不断。根据动因,可将当地边民的跨境流动分为政治型、经济型和社会型三种类型。

  • 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汉字译写问题初探

    作者:高屹娇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中越两国间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作为语言文化的产物,地名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正是中越两国相互交流的有力印证。文章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对现有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汉译地名进行分析,提出越南老街西南官话地名翻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已有的相关地名资料,提供一些补...

  • 清末大定府彝族进士安永松生平考略

    作者:陆刚 刊期:2019年第05期

    清末大定府彝族进士安永松,天资聪颖,勤学奋进,年少时即才华出众,光绪二年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知县职,上任不久即辞官回乡,在知县任上没有多少政绩,但回乡后积极协助地方官参与地方事务,做了一些有益的贡献,得到世人称道。作为为数不多的彝族进士,安永松在彝族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典型意义。

  • 彝族口传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朴素生态文化探析

    作者:文伟 刊期:2019年第05期

    彝族史诗《阿细先基》蕴涵朴素的彝族生态文化,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人与动植物深厚的生态情谊。这种朴素的生态文化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为彝族地区生态保护提供思想动力、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彝族“大锣笙”傩祭仪式与象征意义初探——以云南双柏县李方村为例

    作者:向青松 刊期:2019年第05期

    "大锣笙"为云南彝族"三笙"舞蹈之一,与"老虎笙""小豹子笙"齐名。"大锣笙"是彝族罗婺支系中传承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并蓄的原始图腾舞蹈,"大锣笙"是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大锣笙"作为一种傩祭仪式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大锣笙"历史渊源深厚,其仪式过程更是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保留着浓郁的...

  • 钢琴音乐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以滇南彝族传统音乐为例

    作者:柯晓东 刊期:2019年第05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乐曲创作中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钢琴作曲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碰撞与融合,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将彝族传统音乐特征在钢琴组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以《滇南山谣三首》为小品,对钢琴曲中所体现的彝族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其"中西合...

  • 安徽蚌埠回族武术考略

    作者:崔北坤; 陈威; 王舜 刊期:2019年第05期

    尚武是回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圣行,凡回族聚集之地,必定习武成风,安徽蚌埠作为回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如此。回族特有拳种查拳、心意拳自民国时期传入蚌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通过追溯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渊源,详述查拳、心意拳的传入、发展及分化,力求完整地展现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并辨其真伪,引起关心回族武术的学者关注,进而共同探求回族...

  • 变迁与传承——云南河口县红头瑶传统服饰调查及思考

    作者:熊娟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文章以云南省河口县湖广、马鹿塘和水头三个聚居点红头瑶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借鉴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其传统服饰现状。云南河口县红头瑶传统服饰在近百年中因生存环境和生计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迁,基本呈现了三代服饰样式。服饰形制因1960年代他们从大山深处迁徙至谷底以及2000年后经济状况的极大改善而大变,新的服饰不仅适应河谷湿热...

  • 跨越边境的送饼仪式

    作者:罗开艳; 熊开万 刊期:2019年第05期

    陇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缅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有广泛而深刻的交往,且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缅在"五通"方面都取得很重要的成果,尤其是在民心相通这一方面。跨境民族间的宗教信仰、仪式活动等都能极大地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在陇川就有这样一个仪式活动--送饼仪式在促进"五通",尤其是民心相通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符号传播思维简论——从蒋彝、叶君健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说起

    作者:布小继; 布晖 刊期:2019年第05期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双语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强烈的符号特征和传播意识。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把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内容具象化,并把其儿童化;又蒋彝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生动性,叶君健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崇高化。在特定时代的传播条件下,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其特点主要体现为符号传播思维上的变通性、符号选择上的合目的性及符...

  • 出路何在——伊什梅尔·里德《逃往加拿大》中的“文化奴役”解读

    作者:赵莹 刊期:2019年第05期

    "奴役"一词在美国非裔小说家伊什梅尔·里德的小说《逃往加拿大》中有多重思想内涵。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奴役"不仅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状态和思想心态。在社会主流文化的长期界定和支配下,获得物质自由的黑人群体不能就此迷失本民族文化身份,迫切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二度解放。借助小说不同角色之口,里德对精神文化奴役带来的...

  • 皎然诗歌理论与俄国“陌生化”理论比较研究

    作者:阎方正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产物,皎然诗歌理论与俄国"陌生化"理论分别代表着中国唐代诗学、近代西方诗学的相关建树。通过比较的视野对两套理论展开研究,能够发现二者的理论生成逻辑均显示出由"言"到"意"的演进过程,作为外在符号存在的"言"往往成为影响内在性"意"的工具和手段。两套理论话语的具体建构来看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皎然诗论之"言"主要针...

  • 胡适文化诉求的得与失——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为例

    作者:丁雨晨 刊期:2019年第05期

    胡适为《申报》成立五十周年写成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以历史参与者和叙述者的双重身份言说,实则借立言形式建构"白话正宗观"和"文学进化史观"的文化诉求。十几年后又应赵家璧之邀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在大系导言中追述了新文化肇始的源起发展,胡适又有意淡化了陈独秀一代人共同努力营造的社会文化氛围,从两者的发展中可以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