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杂志简介:《红河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文化研究、红河作家评论专辑、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学科与经济建设、高教研究、中学论坛、素质教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回顾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红河学院
国际刊号:1008-9128
国内刊号:53-119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485
总被引量:267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2073
期刊他引率:0.934
平均引文率:8.139
  • 哈尼族学生普通话复合元音调查分析

    作者:高春燕 刊期:2017年第05期

    课题组在对哈尼族学生汉语语音状况的调查过程中,对哈尼族学生所发的普通话复合元音进行声学分析,通过共振峰F1、F2频率,得出较为科学的数据,从而解析哈尼族学生普通话复合元音语音学习所面临的困难。

  • 交际翻译下哈尼菜名的日译策略研究

    作者:吕俊梅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哈尼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哈尼族菜肴丰富多彩,尤以十月长街宴最为著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翻译哈尼族各种美味菜肴,亦成了宣传哈尼族文化的名片之一。如何实现交际翻译的目的,向游客提供明了易懂的菜肴信息,并诱发消费者的品尝或消费欲望,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旅游...

  • 哈尼族双胞文化的舞台化研究——以墨江双胞井为例

    作者:李文琪 刊期:2017年第05期

    历史上哈尼族将生育双胞胎视为不祥,并形成了一系列与双胞胎相关的神话、观念和行为禁忌为主要内容的双胞文化。文章以墨江双胞井为研究个案,通过描述位于"后台"的河西水井被构建为"前台"双胞文化标志性实体"双胞井"的过程,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哈尼族双胞文化的舞台化现象进行分析。

  • 近十五年国内越南汉诗研究述评

    作者:李奎; 范嵘嵘 刊期:2017年第05期

    越南汉诗作为越南文学的一部分,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越南文人凭着出众的汉文水平,创作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汉文诗。越南汉诗作为域外汉文学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通过对近十五年越南汉诗研究成果的梳理,力求对越南汉诗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更深入的研究。

  • 清末滇蜀铁路的自办及其失败

    作者:袁文科 刊期:2017年第05期

    清末,政府和民间对于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铁路权被视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这推动了各省自办铁路的发展。为保护利权,杜绝帝国主义对铁路权的觊觎,云南积极筹划自建滇蜀铁路,并成立滇蜀铁路公司,通过认股、盐捐、粮捐等多种方式筹集路款。但最终因资金等困难,被清政府收归国有。民国初年,中法签订钦渝借款合同,滇蜀铁路被并入钦渝线...

  • 中国政协与越南祖国阵线比较初探

    作者:李光平; 李世江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越两国由于具有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因此,在中越两国政治制度范畴内的中国政协与越南祖国阵线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与本国共产党的关系、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成员组成以及基本职能等方面;但是也有区别,如职权行使有专门的法律依据、设置层次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等方面。通过相互比较,可以从越南祖国阵线改革中汲取有益的...

  • 浅论建国前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

    作者:李金发 刊期:2017年第05期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 丘北彝族僰人生存状态调查及原因分析

    作者:杨四宝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丘北彝族僰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贫困山区。因现实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的现状致使彝族僰人无论如何辛苦也很难改变其生存状态,其物质文明落后于其他少数民族甚远,贫困程度如此之深令人担忧。彝族僰人生存状态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仅仅依靠彝族僰人自身的努力是无法改变的,应引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

  • 探析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念及其启示

    作者:李瑞 刊期:2017年第05期

    彝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且传承本民族语言及文字,而且传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民俗事象文化,并传承这些传统民俗事象文化中反映和体现的有关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和行为,这些自然生态保护理念与儒家的"万物一体学说"和道家的"共生共和学说"如出一辙,且一脉相承。彝族自然生态观认为,世间自然万物发展具有共生共存性和共和...

  • 彝语存在句研究——以弥勒市竹园镇补其村白彝语为例

    作者:王天祥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句是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事物的一种句式。汉语存在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对于存在句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个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过存在句,如白语、羌语、藏语以及哈尼语等。文章通过参考现当代汉语中存在句的句型、句法、研究方向以及语义结构等相关内容,结合补其村白彝语语料,对彝...

  • 祛魅与赋魅:“伤痕文学”叙事的一种矛盾分析

    作者:牛芳芳; 吕刚 刊期:2017年第05期

    "伤痕文学"的出现,结束了""期间极左文艺路线的模式化创作,以文学的方式开始了一次广泛的祛魅活动,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生命历程。由于"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创作潮流,因此,"伤痕文学"在批判、控诉""给人们造成肉体与精神创伤的同时,又以赋魅的叙事方式演绎着即将到来的幸福与光明。祛魅与赋魅的异调共存使"伤痕...

  • 白族女作家陆晶清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高倩 刊期:2017年第05期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十年综述

    作者:太星南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代表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步阶段性成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探索出多样化路径,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指出了新方向。根据2006年至2016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选、梳理、提炼和...

  • 泰语由tsai(33)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作者:许瑞娟; 张娜娜 刊期:2017年第05期

    泰语中tsai(33)是一个基本词,作为构词语素有着较强的构词能力,由tsai(33)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语群,其成员有着"家族相似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以内在的语源关系蕴涵在词义系统中。泰语由tsai~(33)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不仅有着独特的构词特点,也最直接、最敏感、最全面地反映着泰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 翻译中的身份距离——以卡洛琳·凯泽译舒婷为例

    作者:章莉 刊期:2017年第05期

    舒婷与美国诗人、翻译家卡洛琳·凯泽在社会角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缩短了双方的身份距离,促进了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认同。这对于保持原作风格、保证译作质量、促进译作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用"身份距离"这一要素来配对作者和译者对于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