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an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16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9-5675
国内刊号:43-1161/C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7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3283
总被引量:15441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1563
立即指数:0.0685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2.4254
  • 现实中的学术性与学术中的现实性

    作者:杨学功 刊期:2004年第03期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这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焦点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学院派",通过对学术性与现实性关系的学理分析,概括了四种不同类型,认为不能离开哲学的特点强调其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否则会导致哲学的异己化.哲学"参与"现实的方式是历史地变化的,适应当代社会和人文社会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哲学要有效...

  • 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游离与耦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叙事

    作者:张立波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关于学术性和现实性的三种叙事,分析了这些叙事的由来及其焦点,指出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之所以成为问题,既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理论自身的原因.最后强调,学术性总是在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展现的,而现实性总是需要某种学术化的处理才成为现实性的.

  • 一种崭新的农业理念——农业美学

    作者:陈望衡 刊期:2004年第03期

    农业美学是上个世纪末期提出的,它的提出是对工业社会以来生态环境破坏、人性异化的一种对抗.农业的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美、农业劳作的美、乡村生活情调的美,总称农业景观.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美学思想,但是它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所浸透,体现浓郁的出世思想,对抗世俗社会的人性异化.农业美学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景观.现代农业景...

  • 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作者:张敏 刊期:2004年第03期

    农业景观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传统对"高生产性"的片面追求已经造成了农业景观的破坏,要把农业环境作为一个生产、生态和审美和谐发展的统一体.要深化农业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所包含的主要因素,高度重视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农业景观?——城乡景观边界模糊及其应对

    作者:陈李波 刊期:2004年第03期

    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乡景观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不但导致城市景观理念和处理手法对农业景观的无理僭越与排斥,而且也意味着农业景现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遗失殆尽.因此如何在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语境中实现城乡景观边界的清晰;如何建设一种新的农业景现,使得城市景现与农业景现实现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彻底解决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

  • 建设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作者:赵红梅 刊期:2004年第03期

    哲学和美学的崇高使命就是寻求一种宜人的生活方式.以农业为载体的乡村生活方式不同于以城市为载体的城市生活方式,乡村生活方式体现出来的和谐性、人文性、非功利性等特点有助于我们克服城市生活方式的不足.但乡村生活方式又有新旧之别,旧的乡村生活方式因为低效、狭隘、缺乏主体性而被城市生活方式否定.而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因其对城市生活方...

  • 整合性道德和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作者:杨秀香 刊期:2004年第03期

    整合性道德同社会整合相联系.社会整合的前提是社会的分化、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社会整合要求一种具有整合意义的道德.整合性道德有赖于国家的动员和制度保障、社会的自觉以及在二者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普遍的行为习惯.社会成员的为社会结构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构成了整合性道德的基础;国家的倡导和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整合性道德的价...

  • 婚外生育的伦理透视

    作者:唐之享; 肖君华 刊期:2004年第03期

    婚外生育是通过现代生育技术手段实现的"非自然"、"反传统"的生育方式,是婚内夫妇生育权的不完全实现或一方生育权的单方实现和单方不完全实现.对待婚外生育必须坚持有利原则、适度原则、不能伤害婚外生育的孩子的原则.

  • 论21世纪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作者:吴新颖; 何迎春; 卢利亚 刊期:2004年第03期

    一、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1.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生命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引发了诸多棘手的伦理问题,如果不适时地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科技自身的发展和应用.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已日益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长期以来,人们曾普遍相信,科学技术结出的尽是甜蜜的果实,给人类带来的全是光明和幸福.

  • 社会发展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作者:彭福扬; 吴慧 刊期:2004年第03期

    技术创新应该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的和谐有序为目标,但传统技术创新观是一种单一经济发展观,不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协调.长此下去将造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重新审视技术创新,探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模式,即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 清初理学的研究及其方法

    作者:林国标 刊期:2004年第03期

    清初,通过思想与文化的重建运动,程朱理学重新占据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清代的复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弥合了民族之间思想意识的鸿沟,也填补了旧的思想信仰体系崩溃之后在思想和伦理领域出现的空白.这对经历长期动乱的国家来说,对稳定社会生产关系、恢复社会基本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 马尔库塞及其爱欲解放论

    作者:李赴军 刊期:2004年第03期

    马尔库塞后期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爱欲解放论.他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以及对"非压抑文明"社会的构想,对我们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历史局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作者:秦刚 刊期:2004年第03期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承担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取决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水平,也取决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能力。共产党人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以新的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富有...

  • 论我国现代化目标模式

    作者:谌立平 刊期:2004年第03期

    进入新世纪,中国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角,这是我国现代化征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无数先进分子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就是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奋斗不已的八十年.

  • 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许耀桐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干部学说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建立了一支领导人民大众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斗争的无产阶级干部队伍,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莫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