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

黄梅戏艺术杂志 省级期刊

Art of Huangmei Opera

杂志简介:《黄梅戏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3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徽州女人谈、剧坛话旧录、戏剧随笔、导演手记、安庆剧作选

主管单位:安庆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安庆市文化局;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
国际刊号:1003-5826
国内刊号:34-1037/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454
总被引量:608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十年抒怀话黄梅——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会会长龙念在《十年抒怀——联欢会》上的讲话

    刊期:2005年第01期

  • 做了好事 自有人知——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

    作者:时白林 刊期:2005年第01期

    十年前,正当黄梅戏处在第二个辉煌时期,安徽省黄梅剧院、安庆市黄梅剧院和湖北省黄梅剧院先后在国内外舞台上走红;国家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安徽省文艺出版社相继出版黄梅戏的有关专著之时,关心黄梅戏艺术发展的安徽省政协和黄梅戏界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继续扶植培养和居安思危的重要,于是在1994年12月23日,在原"黄梅戏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

  • 润物细无声

    作者:濮本信 刊期:2005年第01期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历史长河中,十年,也只能算是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而看基金会走过的十年历程,他们一路小跑,为黄梅戏之花开得更加茂盛,精心呵护,洒露润枝,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人梯"精神,众赞,历史是会留下这浓彩的一笔.

  • 引来群芳竞争艳——2004年安庆市黄梅戏小戏调演圆满结束21台新创作的小戏同台竞技,琳琅满目

    作者:庆艺 刊期:2005年第01期

    霜侵菊花艳,雪打梅花俏.做为2004年安庆市艺坛上的压轴戏--全市黄梅戏小戏调演于2004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市黄梅戏二团小剧场举行.这次调演旨在检阅近些年小戏创作的成就,开拓小戏表现的空间,繁荣黄梅戏小戏舞台,发现和培养一批年轻演员,锻炼一支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二度创作队伍.这也是安庆市自1980年以来,阔别20年后,举办的黄梅戏小戏调演.

  • 为怀宁民间班叫好!

    作者:柏龙驹 刊期:2005年第01期

    民间班社者,农民自由结合的半职业剧团也.农忙各自务农,农闲组织唱戏,闯荡江湖,游戏人生,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活跃了乡镇文化生活,传播了戏曲知识,而且收入可观,完全不要政府补助.在戏曲事业不太景气,而广大农村又很少看到专业剧团演出的今天,民间班社可谓异军突起,成为乡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这就是规律的作用.生产发展了,生活提高了,文化休闲或...

  • 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民间班社

    作者:张亭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中共怀宁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打好戏乡牌,唱响黄梅戏"的战略构想,推动民间班社演艺活跃,使戏曲艺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娱乐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于今年10月26日至27日,在黄梅戏诞生地古镇石牌,举行"怀宁黄梅戏民间班社展演."

  • 从特殊道路走向板腔体声腔的黄梅戏

    作者:李玖久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中国戏曲的声腔经历了由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如果我们着意关注一下戏曲声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尽管中国的戏曲的声腔体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古老的戏曲剧种,还是新近形成的戏曲剧种,他们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当将独立的民歌(或曲牌)用于戏曲表演,并形成戏曲声腔以后,都经历了由单曲体声腔到联套体...

  • 黄梅戏乐队中的“孺子牛”——阮

    作者:刘承虹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一、阮是黄梅戏乐队弹拨家族中的一员 黄梅戏乐队在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四种样式:①早期"三打七唱"的"三打",是纯打击乐队;②以高胡为主奏的小型民乐队;③以民乐为主,加少量西洋乐器的小混合乐队;④民乐加西管弦乐,再加电声的大型混合乐队.而运用得最多、最普遍、时间最长的是第三种样式--小型混合乐队.特别是近些年,我院的常规乐队就是这种样式.

  • 高胡的正确运用及黄梅戏的伴奏手法

    作者:王晓静 刊期:2005年第01期

    自清乾隆以后,起源于湖北的黄梅采茶调流入毗邻的安徽省安庆地区,在不断吸收地方的山歌小调以及古老剧种的音乐声腔后,经长期的融合演化而在具有安庆地方色彩的黄梅调.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主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渐建立起以民族...

  • 从《天仙配》到《徽州女人》——谈黄梅戏延续与创新

    作者:孙艺铭 刊期:2005年第01期

  • 与金芝同志共商一再谈《黄梅戏》改革

    作者:陈龙 刊期:2005年第01期

    我从头到尾拜读了金芝同志的长文“我对《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认知”,深有感触,觉得还有些话要说,为了黄梅大业,想与金芝同志共商。

  • 我对“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认知兼答陈龙同志

    作者:金芝 刊期:2005年第01期

  • 邮购信息

    刊期:2005年第01期

  • 现代小戏显示魅力——2004安庆市小戏调演观后思考

    刊期:2005年第01期

    2004年安庆小戏调演,给岁末的安庆奉献上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四场演出(共21台小戏)涌现出13台现代小戏,带着各自生活的烙印闪亮登场,其中,现代小戏《莲妹与顺哥》、《万家灯火》、《称娘》、《拉客》、《门票》、《判决未了情》、《送礼》等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小戏展英姿 黄梅谱新曲——2004年黄梅戏小戏调演述评

    作者:吴功敏 刊期:2005年第01期

    猴年的岁末,"2004年安庆市黄梅戏小戏调演"在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小剧场拉开了帷幕.两天演出四场戏,有市直黄梅戏一、二、三团,怀宁县、宿松县、太湖县、潜山县、枞阳县黄梅戏剧团和安庆市群艺馆、迎江区、法院、农业银行、黄梅山庄的21台剧目参演,其中,既有专业的又有业余的.参演剧目之纷繁,区域之宽广,人员之众多,规模之宏大,在安庆市黄梅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