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杂志简介:《红楼梦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7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红注集锦、红楼一角、红楼艺术天地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1-7917
国内刊号:11-1676/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1675
总被引量:6510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10.0357
立即指数:0.0278
期刊他引率:0.6882
平均引文率:13.7153
  • 邮购信息

    刊期:2005年第03期

  •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考察与研究之二

    作者:胡睛 刊期:2005年第03期

    四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1.白描。白描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经常运用于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法。白描本来是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之一,多用于人物或花卉,指纯用墨线勾勒,不着颜色,通过对具体对象的直接描绘,寥寥数笔,达到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写生效果。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李龙眠都是白描高手。后来随着文学...

  • 试论木石前盟的诗性建构

    作者:马明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很久很久以前:溯湘沅而上,入溆浦,下洞庭,出汨罗——是一个什么样的时辰,那位沉郁而困顿的诗人孤独地伫立于江渚之上:“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在那烟雨凄迷、无边无极的视野里,他看到了什么?

  • 以儿女常情谱写儿女真情——论林黛玉性格内涵

    作者:汪道伦 刊期:2005年第03期

    《红楼梦》中的两位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虽积累了二百来年评说争论的文山卷海,但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要弄清二位在人世间扮演什么角色,并非易事,本文只就读《红楼梦》有关林黛玉笔记整理成文,只是挂一漏万而已。

  • 从薛宝琴说开去

    作者:李瑛 刊期:2005年第03期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一闪即逝的女儿形象,就形象本身的分析,胡文彬先生已有专论,似已无多少话可说,但是以此形象为圆心向外拓展,如水上涟漪般放散开去,在人物关系网中探讨一些问题,诸如看主要人物的深层心态和内心世界,看作者的审美趋向和美学理想,看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等等,还是颇有启发的。

  • 《新解红楼梦》

    作者:赫鹏 刊期:2005年第03期

  • 论黛玉葬花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的意义

    作者:付少武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红楼梦》的整体系统结构中,黛玉葬花作为其主体故事——大观园传奇的正式开端,既是解读大观园和群芳诸艳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也是理解小说虚空主旨的重要文眼之处。其意义在黛玉借花伤己之外,不仅潜在地预言了大观园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的惨淡结局,含蓄地传达了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悲剧,而且表达了人生无常、转瞬即...

  • 《红楼梦》石头意象论——从石头意象的内涵看作者的创作心态

    作者:孙福轩; 孙敏强 刊期:2005年第03期

    “石头”在《红楼梦》中是个中心意象,它和宝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紧密结合体;而《石头记》这一书名,又与石头意象的生成及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密切相关.以“石头”为作品的中心意象,反映了作者区别于庙堂的民间化叙事意图,并且从一个侧面含蕴了作者的心性人格、创作心态,无论是在审美心理和叙事结构中都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

  • 法制探索与《红楼梦》的写实艺术

    作者:韩春萌 刊期:2005年第03期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杰出的写实艺术,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尽管它不是一部纯粹的法制文学作品,但无论是在主题表现、人物塑造还是小说结构上,法制问题的探索在小说中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作品的法制探索,有助于进一步解读《红楼梦》的主题和杰出的写实艺术。

  • 《红楼梦》诗词注释掇补

    作者:张浩逊 刊期:2005年第03期

    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1年10月第1版)是一本价值不菲的著作,其“注释”详尽细密,“鉴赏”探幽抉微,于读者大有裨益。笔者在阅读该书时,发现“注释”部分还可作些修正、补充,兹不揣浅陋条陈如下,盼蔡先生及读者诸君垂教。

  • 《红楼梦》对传统生命观的超越

    作者:张平仁 刊期:2005年第03期

    《红楼梦》在现实故事叙述层面上,通过对林黛玉的感伤人生、贾宝玉的“化灰化烟”论、家族的整体败落三个主要方面的描述,超越了以往小说对人生感悟的抒发,达到了与诗文同等的高度。石头下凡历劫的神话框架一定程度上把死亡当作一个独立的对象加以理性思考,追问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展示个体灵魂的孤独,突出了个体生命的主体性,从而超越了...

  •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作者:蔡义江; 新月 刊期:2005年第03期

  • 论黛玉焚稿及其历史文化蕴含

    作者:穆薇 刊期:2005年第03期

    黛玉焚稿这一文学艺术创作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诸多女性焚稿的现实基础之上,黛玉焚稿的历史文化蕴含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写作权力、女性写作性质和女性写作交流与传播进行限制的必然结果。当然黛玉焚稿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与历史上女性焚稿个案也有其不同之处,那就是黛玉焚稿这个艺术情节所独有的审美指向,即作者在黛玉这个主人公身上...

  • 朱熹理学在《红楼梦》中的两难境地

    作者:杨国学 刊期:2005年第03期

    清初大倡程朱理学和抨击理学两种思想在文学领域里的相互搏击,通过《红楼梦》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两难困境,“仕途经济”与“行为偏僻”的尴尬处境,“理”“欲”兼赋的两难结局等情节,写出了两种力量在较量中的两难境地和两败俱伤的命运.

  • 宝黛之恋的佛学解读

    作者:宋珂君 刊期:2005年第03期

    佛教认为,爱是十二因缘之一,源自深刻的自我执著。本文从佛教缘起论的角度,解读宝玉的爱与苦、黛玉的烦恼根源,以及宝黛之恋终归苦空的必然宿命;分析高鹗续书中宝玉出家的悲剧情绪而非解脱意蕴,与佛教缘起论的本质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