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03/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自然科学研究、软科学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4-2273
国内刊号:34-1303/G4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2318
总被引量:5107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051
期刊他引率:1
  • 托马斯·埃利奥特的人文主义绅士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朱镜人; 汤燕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英国教育家埃利奥特的人文主义绅士教育思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其著作《行政官之书》是英国绅士教育思想发端的标志。埃利奥特人文主义绅士教育的目的是他关于学习阶段的划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以及其它教育主张的指南,在英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 灵性人生澄明教育——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智慧解读

    作者:龚兵 刊期:2007年第02期

    克里希那穆提,一位出生于印度的当代思想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长期的“禅修”赋予克里希那穆提超凡的灵性与智慧,这使得他的教育思想也格外澄明和纯净。当然,克里希那穆提绝非一位保守的思想者,他对教育本质和现象的审思与追问直击现代教育的弊端和要害,在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教育的澄明图景的同时,也为深化现代教育改革建设性地指明了方...

  • 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作者:韦立君 刊期:2007年第02期

    约翰·穆勒是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以经验主义、环境主义和联想心理学作为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自由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观点,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翻译过程中的框架转换

    作者:范东生 刊期:2007年第02期

    作为一项跨文化活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经历从一个文化框架向另一个文化框架的转换。译者首先在源文文本和自己的百科知识的互动中搭建了理解源文的框架,完成对源文的解读,形成基本文本,然后译者需要激活自己关于译语文化的全部知识,形成必要的文化背景框架,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中为译文读者提供搭建理解框架所需的框架构件。

  • 译者主体性的互文性诠释

    作者:贺鸿莉 刊期:2007年第02期

    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利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其所具备的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上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

  • 戏剧翻译中的文化色彩传递——《推销员之死》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

    作者:吴礼敬 刊期:2007年第02期

    无论是典故成语、专有名词还是比喻的翻译,译者都要在兼顾观众理解能力的前提下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从不同译者处理典故成语、专有名词和比喻等蕴含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时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他们处理文化现象的某些失当之处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 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

    作者:陈元贵 刊期:2007年第02期

    建国以后国内美学界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持久而热烈的讨论,但多是从《手稿》的文本语境出发并坚持概念优先,在两个“尺度”、“规律”等命题上纠缠不休,遂使讨论走入迷境。在现有学术背景下,很有必要从艺术人类学视角出发,重新考察“尺度”、“规律”等命题,从而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及当下审美活动的评判提供思想素材。

  • 康德先验美学方法论

    作者:胡友峰 刊期:2007年第02期

    康德关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关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关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关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关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关学两套话语...

  • 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作者:罗显克 刊期:2007年第02期

    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目的是要探究存在之真理,显现存在的意义。他对荷尔德林诗歌的前理解是“存在之思”。在“存在历史”的意义上,他把荷尔德林诗的道说中还“没有被人听到”或“未曾言明”的东西“说”了出来,重铸了其内在的意蕴。这种非审美的诗歌阐释,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运思批评的必然。

  • 谢林人本主义神话观的当代阐释

    作者:陈海燕 刊期:2007年第02期

    谢林认为神话不仅是一种人类原初的艺术现象,艺术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他的这种人本主义神话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论家们所谓的新神话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了谢林的神话理论。

  • 创伤记忆与文学治疗——从《奇异的插曲》看奥尼尔的悲剧创作

    作者:卫岭 刊期:2007年第02期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家庭生活、个人精神和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伤记忆成为他悲剧创作的心理动力、创作素材和源泉。《奇异的插曲》是奥尼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也是他创伤记忆的自我疗救。它使奥尼尔的紧张抑制得到了宣泄,能量得以释放,自我心理达到相对的平衡。

  • 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

    作者:郭世轩 刊期:2007年第02期

    消费社会强大的影响力使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经典自身的高度和时尚的诱惑,是读者远离经典的重要原因。经典自身的深度、广度和强度则是使读者亲近的永恒基础和走出异化的精神动力。

  • 寻找自我——论《飘》之主人公郝思嘉的生存状态

    作者:汪文忠 刊期:2007年第02期

    《飘》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生存竞争与自我裂变、金钱诱惑与自我背离、爱的追寻与自我困境的三类不同的自我生存状态。郝思嘉形象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

  •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

    作者:徐从辉 刊期:2007年第02期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其英雄气概、豪迈作风、绝世武功让人敬仰,他的蒙冤受屈、离奇身世、壮士情怀更撼人心魄。然而其悲剧性结局虽悲壮崇高,但也令人扼腕叹息、发人深省,促使读者认清其悲剧所蕴含的文化、命运与时代等因素。

  • 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

    作者:章永俊 刊期:2007年第02期

    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著作主要有《西域置行省议》、《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北路安插议》等。在这些奏议书疏中,龚自珍集中分析了西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当时西北地区的治理、防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表现出鲜明、浓郁的时代精神,直至今日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