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nan Police College

杂志简介:《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社会安全研究、犯罪学视点、域外警务、刑事法学、刑事侦查与治安研究、警务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国际刊号:1008-2433
国内刊号:41-1262/D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1536
总被引量:243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6.0556
立即指数:0.0657
期刊他引率:0.9191
平均引文率:8.1022
  •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研究(上)

    作者:翟英范 刊期:2008年第06期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先后三次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尽管每次提出的历史背景不同,设定的目标也各有侧重,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观念和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放在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才能...

  • 农村集体成员权的界定

    作者:沈旸 雷子君 刊期:2008年第06期

    农村集体成员权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一项特殊权利。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补偿费等涉及农村集体成员资格及农村土地利益分配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合理界定农村集体成员资格,保障其合法的土地权益,需要从立法、体制、司法等方面加以完善,转变所有制实现形式,使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分配。

  • 论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

    作者:张远煌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研究犯罪问题时,人们习惯于以刑法犯罪定义作为思考的逻辑出发点。事实上,除了通行的刑法犯罪概念外,还有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只有正确认识两种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实质所在,才能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并形成科学的犯罪观念。两种犯罪概念虽有联系,但区别是根本性的,这就是二者对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从各自的立场去理解和把握的。较...

  • 知识契合与学科整合——以刑事学科一体化为视角的犯罪学解释

    作者:皮艺军 刊期:2008年第06期

    刑事一体化是科学知识整合的必然结果。在由学科分化走向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的界域并不是绝对固定和清晰的。专业槽的构筑体现了本学科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应当成为学科整合的障碍。借助于贝卡利亚的思路,我们可以了解犯罪学的诞生与新刑法的问世所依据的整合机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不是刑法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人文主义和启蒙主...

  • 外国的定量犯罪学

    作者:王娜 刊期:2008年第06期

    定量犯罪学是指对犯罪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定量研究,有“简单”定量研究和“复杂”定量研究之分。就澳大拉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瑞典和荷兰等国家的定量犯罪学来看,定量研究方法广泛地渗透于犯罪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但是,定量研究的醒目领域在欧洲各地区并不相同,研究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发展趋势也有所不同。这主要根源于各...

  • 由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透视其犯罪心理

    作者:李如响 唐永 侯祎 刊期:2008年第06期

    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现场特征及由此折射出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却常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有必要透过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分析其犯罪心理的产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建议。

  • 警察法治研究:问题、契机和途径

    作者:李元起 刊期:2008年第06期

    警察法治研究是法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开展和深化警察法治研究对完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本范畴、体系建构、队伍建设和工作拓展是警察法治研究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政治环境、法治环境、学术环境、警务实践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前警察法治研究的发展契机;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心到、从历史...

  • 宪政视野下的警察权

    作者:刘琳璘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我国的宪政建设中,警察权应当何去何从,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宪政制度中警察权的含义、性质,随时展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它与公民权的关系,这对我国未来警察权体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 诈骗罪的事后行为和诈骗行为不成立牵连犯

    作者:涂龙科 刊期:2008年第06期

    对于行为人利用欺骗方式进行兼并,然后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兼并后的单位的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不能成立诈骗行为和侵占行为的牵连犯。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之后,处分财物的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刑法意义上,行为人只有一个诈骗行为,没有侵占行为,不得以牵连犯惩处。

  • 犯罪危害性评价的方法论

    作者:周建达 马荣春 刊期:2008年第06期

    犯罪危害性评价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仅驻足于本体论与价值论层面,而在方法论层面则缺乏必要的深入。运用辩证思维探寻犯罪危害性评价的方法论,把握犯罪危害性评价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伦理性与政治性、历时性与共时性,不仅有助于犯罪危害性评价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而且对于进一步明确犯罪危害性理论的学科地位也...

  • 牵连犯认定之困境及出路

    作者:龙开祥 刊期:2008年第06期

    牵连犯虽然在刑法理论界得到普遍承认,但这不能成为其继续存在的合理理由。牵连关系之难以认定、牵连犯与吸收犯的重合、牵连犯处断原则的无法抉择等缺陷,足以说明牵连犯理论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科学,也足以说明废除牵连犯的合理性。这符合国际刑事立法发展的趋势,也是刑事司法科学的需要。

  • 论刑法中违法性之判断理论的具体应用

    作者:段晓博 王波峰 宋铮 刊期:2008年第06期

    我国刑法中关于保险诈骗罪、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逃离部队罪的有关规定与保险法、商标法和兵役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的冲突,而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违法性的判断在这些罪名中的具体运用,恰好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 自首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作者:李怀胜 刊期:2008年第06期

    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受到讯问后、被采取强制措施前,自动向有关单位或人员如实供述有关机关没有掌握的犯罪行为的案件,应本着设立自首制度的初衷,进行实质主义的理解,而不应当认定为坦白。

  • 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罪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作者:张伟 刊期:2008年第06期

    《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表罪”修改为“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罪”,不仅扩大了原罪的主体范围,还新引入了“其他重要信息”这一概念。该概念在本质上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作为潜在投资人的理性公众作出商业行为判断和导致公司、企业现实利益发生重大变化的事项。根据新罪客体以及相关法条的关系,“不按规定...

  •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语境下的立案程序改革

    作者:尹世路 刊期:2008年第06期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已提上日程。其再修改,必须在和谐理念指导下进行。立案程序的改革,也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启动程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立案程序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