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48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文化、语言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哈尔滨学院
国际刊号:1004-5856
国内刊号:23-1485/G4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4898
总被引量:7608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8151
立即指数:0.0319
期刊他引率:0.8057
平均引文率:8.7174
  • 卢卡奇早晚期异化理论转变及原因分析

    作者:李艳华 刊期:2006年第10期

    卢卡奇对异化理论的探索经历了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晚期的则体现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从异化的由来、概念区分、主体、视野考查以及扬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晚期的异化理论是对早期的超越,是向马克思的接近。发生这种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写作时代、理论基础、遵循的哲学路线...

  • 论表现主义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之间的关系

    作者:向莅 刊期:2006年第10期

    表现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艺术思潮,体现为表现主义流派在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各个文艺领域的发展。表现主义美学则是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时期出现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主义艺术(即表现主义流派的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共通性,在一定程度上...

  • 萨特论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涵义及关系

    作者:赵中华 刊期:2006年第10期

    文章考察了萨特的相关论述,细致分析了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相对于反思意识具有本体的优先性;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融合为一,两者既是双向的互相需求,又是双向的互不可缺;自身意识与反思意识只是双向的互相需求,而不是双向的互不可缺。据此,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两者很可能均属于...

  • 苏格拉底悲剧成因探析

    作者:吴爱孙; 胡志刚 刊期:2006年第10期

    雅典人民以“不敬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对苏格拉底提出控拆并最终判处其死刑,完成了古希腊最后一出悲剧。悲剧的背后有着对立双方的剧烈冲突。如果说为证实神谕而得罪雅典一大批政界及文化界的名人及法庭上故意激怒陪审团是这出悲剧的导火索,那么苏格拉底与雅典人民在政制形式和精神原则两方面的冲突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内在原因。

  • 解读“强纲领”的四个信条

    作者:扈孟德 刊期:2006年第10期

    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尔、巴恩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总结概括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中的“强纲领”,确立了SSK的理论核心。在接下去的理性主义与SSK的交锋中,“强纲领”自然成为了这场争论的风暴中心。文章从“强纲领”所包含的四个信条(因果性、客观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入手,分析了“强纲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和认识论主张的理...

  • 美的生存论意蕴

    作者:李斌 刊期:2006年第10期

    美与人的生存关系是关涉美学哲学基础的问题。文章从生存论的角度深入挖掘美的生存论意蕴,将美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从而论证了美是人的本真的存在方式。

  • 后现代条件下的非物质劳动的存在

    作者:刘美萍; 陈安国 刊期:2006年第10期

    非物质劳动一直以来就存在,后现代条件下它超越了工业劳动获得了话语霸权。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有意义关系的形成,不但生产商品还生产社会关系,在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多重价值的增殖,生活具有生产性,生产具有生活性。文章通过对劳动的追踪以及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阐述,让读者对非物质劳动有个本质上的了解,它是劳动在现阶段...

  • 主体性文化精神引领农村工业化——思考三农问题解决战略的另一维度

    作者:范传鸿; 李永亮 刊期:2006年第10期

    目前,对于三农问题解决思路与对策的探讨,除居于具体技术操作层面的思索之外,还应补充主体性文化精神的必要维度。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人的生存方式,存在于三农问题解决对策的视野之内。因而,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主体性文化精神就成为了引领农村工业化的关键环节。

  • 倡导性别平等公正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作者:茹婧; 聂应德 刊期:2006年第10期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关系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差别显著化的特征,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在这一形势下,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对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公平,性别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性别平等与公正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文章从性别政治的...

  • 苏共亡党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启示

    作者:张参战 刊期:2006年第10期

    政党现代化研究是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苏共亡党作为政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失败的范例,对于正在进行党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

  • 论联邦制度发展中政治文化的作用

    作者:李映 刊期:2006年第10期

    联邦制度的发展需要多种社会因素以及多种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政治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无形的重要的力量。政治文化包涵着对其发展前景的向往,倘若这种向往是积极的,人们将从中吸取巨大的精神能量,通过政治实践去推动其发展;反之,如果是消极的,则会阻碍其发展。

  • “仁”与“法”:比较法视角的孔子和亚里斯多德

    作者:祁建平 刊期:2006年第10期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

  • 自然法理念与西方立宪主义

    作者:林时发 刊期:2006年第10期

    自然法理念,作为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意识形式与思想方法,在最为重要的方面孕育和催生了近代西方的立宪主义,因此在宪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然法在柏拉图那里带有古代专制主义的倾向,亚里士多德可以用自然法来论证奴隶制的正当性,西塞罗则依据自然法宣称普遍的人人平等,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被当作教会进行其与世俗权力斗...

  • 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进路及反思

    作者:宋向红 刊期:2006年第10期

    宪政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是深深植根于西方宪政国家的。回首中国百年来的宪政史,就不得不反思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进路。文章从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进路着手,从中反思中国宪政文化的发展,以求得中国宪政早日实现。

  • 回避制度的短板分析及重构

    作者:李德恩; 龚振军 刊期:2006年第10期

    回避制度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存在“木桶短板”,制约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相关规定缺陷明显,并且缺乏实体性的制裁措施予以保障。更换或者加高这些短板,重构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