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河北医药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正文】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刘翠青 马莉 纪素芬 杜稳重 赵建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石家庄市050031
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模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用国产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1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状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回顾性收集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临床特征、应用PS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1)168例患儿平均胎龄(32.3±3.7)周,平均体重(1730±750)g,男婴明显多于女婴;(2)应用PS不同时点比较显示,RDS患儿所需吸氧浓度(FiO2)随时间逐渐下降(P〈0.05),而动脉脉血氧分压/FiO2比值(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值(a/APO2)值则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P〈0.05);(3)14.9%患儿使用了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技术;其余85.1%患儿接受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仅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77.7%;仅用高频震荡通气模式治疗7.0%;常频与高频间有模式转换2.1%;(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漏仍是RDS主要相关并发症,总的院内病死率为10.7%。结论国产PS能较快地改善RDS患儿氧合状况,不同通气模式的运用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