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杂志简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41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稿、名家访谈、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经济管理研究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5-3763
国内刊号:13-1414/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1459
总被引量:2225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7.7222
立即指数:0.0741
期刊他引率:0.9855
平均引文率:9.5679
  • 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

    作者:付际红 纪欣 刊期:2009年第01期

    避暑山庄建立后,这里既是皇帝消遣避暑之地,也是处理日常事务、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承德成为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由此使承德的社会关系、民族融合发生巨变并带动一批新兴城镇的兴起和教育发展。所以,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崛起和发展中政府的政策与扶植会起关键性的作用。

  • 浅析避暑山庄外八庙的政治历史价值

    作者:匡翠春 刊期:2009年第01期

    避暑山庄外八庙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由帝后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清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文化浓缩的产物,具有重大政治历史、园林建筑、宗教艺术价值。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它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它作为我国清代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建造背景及地上地下文物,都反映了清代前期我国...

  • 承德普宁寺的建立及艺术特征

    作者:毛丽萍 刊期:2009年第01期

    作为清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的外八庙之一的普宁寺,是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作者通过普宁寺独具魅力的建筑、佛像艺术及历史背景,诠释了清帝如何以君权神授,用蒙藏人民所信奉的藏传佛教来实施正确的绥服边疆的民族宗教政策,从而实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重要价值及研究工作

    作者:牛菁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建筑、园林、宗教、民族学、历史学等多方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全世界和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深入研究发掘其各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为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服务。作者...

  • 《论语》读解辨疑八则

    作者:孙景龙 刘旭芳 刊期:2009年第01期

    《论语》文字简约,多片言只语,加之汉字语义的丰富性,对同一段语录就出现了不同的意义解读。但每句语录都只有一种意义是作者立言之本义。

  • 论《楚辞补注》中的五臣注

    作者:张艳存 刊期:2009年第01期

    作者通过对《楚辞补注》本身的注释情况以及《楚辞补注》对五臣注的取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楚辞补注》“补曰”前出现的五臣注的内容不是后人增补的,而应是补注内容的一部分。

  • 论张祜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赵立春 刊期:2009年第01期

    处于中晚唐之际的张祜,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性格及才力,使其送别诗也呈现出特殊的风格,从感情基调上看,整体呈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在抒情方法上,除了常用的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法,那就是借典故抒情;他还常常善于写出所送之人要去地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其诗歌“善题目佳境”的特点;另外,他送别诗的主要模式...

  • 论穆旦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技巧——以《诗八首》为例

    作者:赵志 刊期:2009年第01期

    诗歌只有依靠各种语言技巧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话语形式的陌生化语言,才能给读者以新鲜的审美感受。穆旦诗歌的丰富和深刻,正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达到的。作者以穆旦《诗八首》为个案,从语法和意象运用两方面来分析穆旦的诗是如何做到陌生化的。

  • 论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的“漂流式写作”——以诗人孟浪为例

    作者:刘波 张政雨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代诗歌运动即将结束之时,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离开了诗坛,而留下来的坚守者,或在国内默默写作,或旅居海外进行创作转型,海上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浪,就属于这转型中的一员。他经历了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又经历了90年代前期的个人化写作风潮,旅居美国十余年,最终转向了对当下社会与自由精神的关注。孟浪的创作历程,代...

  • 京派小说的衰老主题

    作者:韩冷 刊期:2009年第01期

    对绵延流逝的线性时间的恐惧是每一个有意识的个体都能体察到的。面对一去不返的时间之箭,女性感到了难以抑制的焦虑,继而是恐惧。在京派小说中也可以看到男性的衰老恐惧,只是没有上升到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层次。京派作家揭穿了在时间的追杀中生命最终走向死亡与沉寂、一切终将成为过去的悲剧,透析了生命荒诞而沉重的本真,使我们麻钝的心...

  •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

    作者:曾丽琴 刊期:2009年第01期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令人激赏。与众多的女性主义文本一样,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去势男人。在深入描绘去势男人过程中,她破除了“男性品质”的虚假论述,这是女性主体性确立的一个前提。她揭露男性贬低女性善妒的话语,重笔书写了女性与女性之间深厚的姐妹情谊,显示了女性的胸怀与坚忍。黄碧云从早期女子为求反抗化身为巫...

  • “把国剧往世界去发展”——齐如山的中西戏剧融汇论

    作者:李征兵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中国戏曲文化传统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齐如山从戏曲本体和艺术实践出发,通过半个世纪的戏曲研究历程,逐步廓清了中国戏曲改良的走向脉络,最终形成了更贴近中国戏曲艺术本质的中西戏剧融汇论。

  • 卡夫卡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作者:刘岩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并且传迭出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卡夫卡的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群体之外的孤独者,是一个审视者和旁观者,用他那洞察圣灵的“第三只眼”来俯瞰人生。卡夫卡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人在这个不可解释的世界上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

  • 嫉妒之心——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黄春丽 刊期:2009年第01期

    希腊罗马神话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对一些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嫉妒心这把双刃剑害人害己,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 论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作者:朱秀赏 刊期:2009年第01期

    近几年,媒体工作者在通过隐性采访时因触犯采访对象隐私权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作者通过分析隐性采访与隐私权两者边缘性关系,阐述了新闻从业人员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坚持公众利益,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避免冲突和纠纷,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