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6 02:27:58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第1篇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3.导学反馈及课后梳理。首先,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进行辅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使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复习资料。最后,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导学案收起,了解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改导学案和预案,总结教学方法、思路。

出师表教案第2篇

关键词 电子档案袋知识管理论工具论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师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师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平台得以广泛应用,教师电子档案袋也是它们中的一员。教师电子档案袋在设计之初被赋予的促进教师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共同体用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被人们单一地使用其评价功能所掩盖,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研究与运用也因此陷入困境。本文旨在从知识管理论的角度实现教师电子档案袋从工具论意义向发展论意义的转变,使教师电子档案袋在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同时,让知识的共享与创造也得以实现与优化,最终完成教师知识的“转识成慧”。

一、“评价”功能的过度开发:教师档案袋方法的困境

教师档案袋是用以反映教师的个人信息以及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信息。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电子档案袋在教师知识管理中的运用,所以以下的档案袋都表示教师档案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袋经历了由纸质档案袋到电子档案袋再到网络化电子档案袋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使得档案袋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也为其内容的收集、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无论档案袋的形式怎么改变,它被设计与运用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让教师通过运用档案袋实现知识的获取、储存、学习、共享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然而,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档案袋,在档案袋的运用中,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和使用它的评价功能。当然,对教师进行合理且适当的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如若我们过多地关注、使用、发展其评价功能,以偏概全,则会使档案袋的发展走向极端并最终陷入困境。这也是现今电子档案袋所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对档案袋的认识,并在正确的认识之上对档案袋的功能进行优化设计。

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技能。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 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 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以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可能性。笔者在查阅电子档案袋的相关文献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文献主要聚焦于电子档案袋的目的与评价研究。由于大批学者、专家对于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的不断研究使得传统的教师评价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得到了很好的弥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档案袋的存在为人们先验设定的评价目的服务,一种电子档案袋的设计是否合理,就要看它能否实现其目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的凸显让其掩盖了它的本质,让学者、专家们的研究方向出现了偏差,表现出了一种单一性。

二、从“工具论”到“发展论”:电子档案袋运用的本真旨归

1.电子档案袋促进个人知识库的建立

知识的收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起点,当一名教师拥有了属于其自身的电子档案袋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将自身零散的、不连贯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幻灯片、文本、视频)存储在电子档案袋当中。在知识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档案袋不同模块分类,可以将教师的个人信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不同的知识信息分模块、分类型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存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信息的分类储存、查找和操作,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教师个人的遗忘而造成的知识管理混乱。个人知识库建立起来之后,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师对知识库的维护与管理也不能停歇。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档案袋的交流功能,与其他教师协作学习、共享知识,从而更新自身知识库的知识类型。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的评价功能,让教师对自身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实现知识库错误知识的删改与相关知识的增添。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打下了基础。

2.电子档案袋实现教师自我对话

对于知识信息的收集仅仅是教师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但是却有很多人将它当成了管理的全部。柏拉图告诉我们:“当我们非常狭隘地集中于回顾信息时,我们不过是创造了‘模仿者’和‘追随者’。”怀特海也提出:“一个只了解信息的人是地球上最没用的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公式。教师要不断地对“我”与他人对于“我”的评价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将自身通过教学实践得来的隐性知识深刻地概括并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电子档案袋中撰写关于教学的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及时地记录下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电子档案袋支持教师上传实际的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可以通过重温其过程来反思当时的教学行为。教师只有在实现了“我―我”的对话时,才能不断地对自身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也许当时我这样做,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用另一种方式提出,也许学生能思考得更加深入……”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不会趋于平庸。

3.电子档案袋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为知识的共享提供平台

知识并不是静态的信息的堆积,它的生命力在于流动,知识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管理是否成功并取得效果的标准。教师要主动地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在交流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在现实教学当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知识的分享。虽然,这种依靠外界制度强制的和教师之间无意识的分享对于教师知识管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影响,但是影响的力度与范围是有限的,并且教师交流分享得到的知识经验也不可能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只能是流于表面的经验。因此,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则成为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以知识管理论为核心的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运用则正符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意义。电子档案袋以知识管理论为核心,不仅能为教师知识的共享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从根本上它是立足于促进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与对话丰富自身的知识系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共同体中的成员进行动态的交互。在学习共同体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当教师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去完成“转化”时,要明白其实掌握知识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对智慧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意蕴下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电子档案袋有着不同的类型,我国一般将其分为展示型、描述型和评估型。展示型的档案袋主要收集最优秀或者最满意的作品;描述型档案袋收集能够真实反映学习过程的作品;而评估型档案袋用于评估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水平,其包含的内容比较标准化。教师电子档案袋主要是作为教师个人信息的纪录,自我反思、交流学习、知识共享的平台。因此,电子档案袋必须要为教师提供知识聚合、知识共享与知识交互三种功能。并且,在设计电子档案袋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其作为知识管理的意义,注重管理的过程性原则。

由此,笔者设计出的教师知识管理电子档案袋,功能结构如下表所示。

教师电子档案袋功能模块表

电子档案袋在教师交流之间的及时性上也许不及QQ,MSN等及时聊天工具。但是电子档案袋所秉持的开放、共享、协同共创的理念更加有利于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使用电子档案袋,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知识库模块,建构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知识库,教师可以将自己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教学的实践视频、教学的内容等写入知识库中。由于可使用的作品格式丰富,所以教师不用担心知识的表达问题。电子档案袋拥有反思与评价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地让其他教师进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中,达到一种真正平等的互动交流状态,并在这个状态之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吸取别人的经验并进行反思学习。协同共创模块是电子档案袋的核心功能模块,在电子档案袋的开放、协作基础上,教师个体可以提出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主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其他教师如果对其产生兴趣、共鸣,则可以加入主题的探讨,实现思想上的碰撞。同时在这一模块中,教师还可以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集体备课并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库,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案的编写效率与质量,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电子档案袋中的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模块之间的交互性,如在评价中进行反思,反思后才能再作出适当的评价,而评价与反思都是建立在知识库的基础上的,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又会受到教师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人受教育情况、个人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运用电子档案袋进行知识管理时,就好比在制作一件精美的陶器。知识管理就是一个圆心、一个旋转中的静态支点,而我们运用档案袋的不同模块功能围绕着这个支点转动。我们要想保持转动的平衡,使其不转向某个极端,就必须要依据个人情况,把握好支点,恰如其分地运用电子档案袋功能。在平衡的转动中,教师真正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共享与创造,实现“转识成慧”。

――――――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J・巴顿.成长记录袋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石钰封,张义兵.知识管理:教师电子档案袋建设的新视角.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

[4] 潘福骏.wordpress在教师个体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辽宁教育,2013(9).

[5] 石钰封.知识管理视野下教师电子档案袋的设计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6] 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7] [美]托宾・哈特.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展的教育.彭正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李园.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中国电化教育,2011(2).

出师表教案第3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出师表教案第4篇

1.什么是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属于以案例内容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会计知识点对应的案例素材。教师与学生在课前有效沟通,共同选取有价值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引导案例。引导案例选定后,学生自主查找并整理引导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引导案例进行初步采编;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案例内容,教师则深入解读案例中涵盖的会计知识点,从而引出每节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公开信息查找某些上市公司近期发生的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新闻报道,基于这些报道发表的评述或观点,让学生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尤其是附注说明中查找线索,判断网评观点是否正确或论据是否充分,即“执果索因”。由于这种模式体现了从实务到理论再回归到实务的独特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2.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①案例内容丰富,解析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通过对引导案例的解析引出相应的会计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企业经营实际密切相关;课后案例的分析,则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应用。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领悟到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案例采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整理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经过这些过程的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3.创新思维下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要点:①案例采编过程要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是案例的选取。尽量选取社会上的典型真实事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选定案例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参与,确认案例适合学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将所获信息整理归类,一般可分成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案例启示等。在采编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反复沟通,提升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课后案例的选定亦需师生共同配合,但与引导案例不同的是,课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自主完成,教师仅用少部分时间对其进行反馈、答疑。②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多,这就需要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案例要点和理论知识,良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对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无论是高效的课堂互动,还是课后自觉地完成课后案例的解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课堂上引导案例占用时间较多,知识点的介绍只能侧重于重点,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完成课后案例的阅读与思考。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跳出填鸭式的牢笼,逐步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机会。

二、创新思维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下面介绍创新思维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会计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1)课前选取引导案例。针对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共同选定与其相关的两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昆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百大A)。学生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案例进行初步采编。以下是两篇案例的简介:①中国人寿巧用公允价值。本案例通过分析中国人寿财务报表主要资产与负债使用的计量属性可得出,中国人寿对证券投资的计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较浅,易于理解,因此将其作为引导案例。②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本案例通过昆百大A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转换计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并需对前5个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已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将其作为课后案例。(2)课堂上教师应用引导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解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引导案例“中国人寿公允价值的利用”,学生陈述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等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出理论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允价值的了解。其中报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股东权益”等报表项目的了解。③课后案例反馈与巩固。教师可将师生共同选定的课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目的是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引导案例和理论知识后,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分析要点,只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大体方向即可。具体来说,课后案例叙述了昆百大A通过计量模式的变更使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学生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表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完成教学反馈过程。

2.教学效果。根据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公允价值这一章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经济视野,达到了案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了案例内容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归纳整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馈的能力。同时,师生间充分沟通,高效互动。

三、结论

出师表教案第5篇

[关键词]成长档案 教师 高校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刘晓倩(1979-),女,辽宁抚顺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辽宁 大连11603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75-02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评价方法,成长档案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已经在发达国家广泛地运用于教师评价活动中的方法,近几年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评价的活动中显示了其操作简便、激励性强的优势。它产生于多元评价的国际背景下。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教师的反思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将成为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的含义

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是高校教师代表作品的收集,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见证。正如我们通过分析一个艺术家的所有代表作可以发现他或她的艺术造诣和潜力,一个教师的成长档案也可以为我们呈现该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潜质。它包含了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典型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高校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表现。为此,它对于突出和证明高校教师所掌握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如此,成长档案也可以作为一种反思的手段。高校教师自己,或在同事、专家的参与下,通过回顾以前的作品来评价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明确不足之处,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改观。

二、高校教师成长档案的内容

成长档案包括高校教师的哪些作品,依赖于它以后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并不必把高校教师所有方面的所有作品都纳入其中。作品的代表性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通常被用于评估过程中,作为传统评价指标的补充,或作为教师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一般涉及以下几项内容:

1.高校教师的个人背景材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习和工作经历、所授课程及曾经获奖的情况、取得的各种证书等。

2.研究成果和工作报告。如果说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一位老师的学识和业务功底,那么工作报告则能直接地向评估人员展示出该名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此两种文字材料是高校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是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3.个人教育教学理念的陈述。包括高校教师自身对教育和教学概念的理解,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例如,一些教师强调“教”的重要性,从而十分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另一部分教师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的课堂往往更活跃,学生的参与水平较高。从高校教师的这种陈述中,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判断这位老师的书写能力、价值取向及其陈述的有关教育、学校、学生的主张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4.教学管理和组织纪律的策略。它比单纯罗列高校教师所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要更有说服力,因为它表明了高校教师对如何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职业素养,构建集体的学习气氛等问题的理解和态度。它对于评价高校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参与教育活动的资料。(1)曾经使用(或制作)的教案、讲义。教案和讲义可以反映出一名高校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它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对内容前后联系的认识、教学和评价的策略、建构一个教案或讲义的基本能力以及高校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等方面。(2)相关的影音资料和照片。包括授课的录像、录音剪辑,学术交流的照片等。它能给评估者以最直观的印象来了解高校教师在处理不同的教学状况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特别是当评估者不能处在真实的场景下,这类资料的价值是相当可观的。(3)对教学媒体的应用。包括高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具、网络课程等。这类作品能够说明教师使用过或会使用哪些现代教学手段,以及他认为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类媒体最恰当。(4)指导学生取得的成绩。学生参加比赛的资料、得到的评价,从侧面也反映了教师作为专业指导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尽管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它绝不单是一个塞满各种物品和评价记录的文件夹。实际上,它应该是高校教师展现、叙述自己在专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专长和突出表现的有效证明。

三、构建高校教师成长档案的原则

每个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的是个体的需要,这就给成长档案赋予了可变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从高校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当评估者对不同的高校教师进行多纬度评价,并要以此做出人事选择时,其缺乏标准化的问题便出现了。为了减少评价中的误差,在构建一个高校教师的成长档案的过程中至少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过程要循序渐进。成长档案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指示器,它将伴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高校教师在一段时期的学习之后要对其成长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修正其不足,并确立新的目标。因此,不管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还是为评职、晋升做准备,成长档案的建立和完善都要有一个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来说,学校至少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来开发、实施和管理一项成长档案计划,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2.得到各方面的认同。由于高校教师成长档案还不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必需的内容,所以在建立和使用此档案时,高校教师、高校人事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对它的使用价值予以认可。如果在教师评价过程中,人事部门不能将成长档案与高校教师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我们的成长档案方案就失败了。同样,如果在职务晋升、奖励评定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视成长档案为教师平时表现的主要测量指标,其评定结果很可能是有选择性的或欠科学的;而且高校教师自己也不会予以重视,不会为此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3.高校教师要主动参与。因为成长档案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综合参照指标,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发、完善成长档案以及最终利用成长档案进行评估的各个环节都要绝对重视并积极参与。首先,高校教师要明确个人的成长档案如何发展和使用。然后,高校教师要经常注意把自己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记录保存下来。最后,高校教师要把成长档案作为自己将来专业发展的基点,以务实的态度对其整理和分析。

4.作品要做好鉴定。这是保证作品真实性的关键。就好像我们购买某种商品一样,如果一件物品的包装上面有生产日期、厂址、质量监督标志等,顾客会对此种商品产生信赖感,从而购买它。反之,顾客则会对它的质量产生怀疑,不会考虑购买此类商品。同样,放在成长档案里的作品是高校教师自己挑选出来的。如果它没有做好鉴定,其可信度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在每

一件作品的封面或最后一页上至少要有同行专家的评语或成绩取得的结果和作品的具体完成时间。

四、在高校中实施教师成长档案方案的步骤

1.收集作品。这项工作虽然是第一步,但要自始至终坚持下来。所以尽管它看起来很简单,却不容易做得漂亮。在收集并储存所有学习成果时,高校教师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绝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于保留和鉴定所有的教学资料。第二,很少有合适的地方去存放这些收集起来的作品,尤其是艺术类作品和实验作品。第三,它不像在野外远足、进行社区服务、搞体育运动等那样能很容易地想到怎样产生作品。因此,在这个步骤中的关键技巧就是在任何可能的时候保存和鉴定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果。

2.选择作品。每隔一段时间,高校教师都要回顾他们收集的作品,并有所选择地放在成长档案里。这个过程可以由高校教师自己完成,也可以跟同事一起做。很多课程的特殊性就在这一步骤体现出来。举例来说,如果所有的评价只要求出示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成长档案提供的则是无意义的信息。因为它说明不了任何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然而,如果高校教师有更丰富的作品,比如音像制品、各种记录、艺术作品、计划书、刊物、计算机成果、工作报告、学生的评语等与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好,成长档案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它使得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才能被了解,这同样将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出师表教案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法规;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25-02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围绕应用型导游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满堂灌”现象。根据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法规课程特点,可在实际教学中,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规课程。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旅游法规条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学理的分析及各种研究方法导入,找到讲授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及对案件的关键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应用来促进本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旅游实际工作,也会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对教师而言,采取案件教学法能促进教师深入到旅游实际工作中广泛的调查研究,由于旅游案例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信息,对搜集到的案例资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课堂讲授方式和课堂讨论方式两种。本文笔者选择以课堂讨论方式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的过程(如下图)。

1、课前准备

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选中的案例应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旅游案例进行精心的加工整理,选中的案例,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应加以重视,并给予引导。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由学生自己选择个小组主要发言的学生代表,各小组发言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每一位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课前认真阅读案例,要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书面的案例分析材料,然后由学习小组组长汇总每一位组员意见整理形成组内观点,这就是案例讨论中的必备工作,千万不要忽视这次课前组内讨论,因为课前组内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和质量。

2、案例讨论和分析总结

课堂案例讨论最能体现现代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在课堂讨论中,每一学习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说。允许有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在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珍视这一难得的发言机会,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在让学生自己归纳的同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教师自始至终应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随机应变等,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性的点评,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案例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成绩登记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最后的点评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之笔,教师要能做到一语千金,掷地有声,引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对整个案例清晰明了,对理论法条合理的运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3、书写案例分析报告

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提高学生书面分析案例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要方法,是整个案例教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环。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后,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整理、判断及所依据的法规理论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提高对案例的书面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总复习。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做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职业高中旅游专业法规课程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以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精选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将特定的规则与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运用原理和规则去解决、处理各类旅游纠纷和案件,使学生能在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学习态度层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培养旅游实用人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或者选择前后相关的一串案例,以便逐步深化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系统性、疑难性适用性,价值性的案例。

2、课堂组织

旅游法规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如何运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组织案例教学应注意一下几点:(1)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2)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3)要引导学生注重推理过程。(4)案例的分析应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案例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规条款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法规的各项条款。

总之,案例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播法规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出师表教案第7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中国的会计专业硕士自从2004年招生开始,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中高端财务专业人才,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还在扩大,但是目前培养模式方面还是存在弊端,例如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以理论知识为主,有些学校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研究能力,培养的学生偏离了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课堂授课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这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用性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能力偏弱。既然会计专业硕士与会计学硕士相区别,会计专业硕士本来就是培养应用型的中高层次人才,如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亟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经验来看,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应用案例教学达到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出更专业的应用型的高层次财务人员,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个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当中,笔者也看到了很多教师也使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存在以下问题,一种模式是直接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汇报,汇报完毕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但学生的案例选题,案例制作过程教师是不参与的,学生直接汇报,由于专业知识和眼界的有限性,以及非专业的表达,效果并不好。另外一种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模式就是教师单纯的进行案例讲解,单纯教师直接讲的模式,学生可能对本身实务知识的理解本身不够深刻,也没有做课前的预习,查找资料等,学习效果有限,教师直接讲授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实际上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案例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学,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所在。本文专门解读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让教师理解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硕士的素质,提高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案例教学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监管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等,开展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提高授课教师的案例能力,必要时,本地的监管机构可以适当地开发一些通用的现场案例,因为依靠教学教师的力量去开发现场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单位也不好确定,如果监管部门能够重视并落实开发单位,补贴一定的资金给开发单位,也额外有助于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案例教学的模式及优劣解析

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使用案例讲解就是案例教学,根据2015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提出的定义:“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可见,这里的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由老师讲解,或者学生直接对案例进行汇报,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案例作为基础,教师引导式的呈现案例的各种情境,启发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和完全由学生汇报案例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分类:根据案例教学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课堂式案例教学,第二类是现场案例教学,第三类是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第四种是学生案例汇报,四种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如下。

(一)课堂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一般是由教师搜集案例资料,并在上课之前提前将案例基础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在课堂上,由教师介绍案例的大概基本情况,然后提出需要学生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再将学生分组,然后分组讨论,再由学生组的每组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最终做出案例总结,引导学生深思。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较低,学生提前预习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情况下,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积极性,学生很可能不认真预习和分析教师预先给的资料,因为分组讨论,讨论未必充分等,课堂教学也受制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组织水平,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案例渲染能力不高,学生很容易走神,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式案例教学。首先教师挑选好与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也容易进行角色扮演的适当案例,再根据角色和任务对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案例的场景和问题,结合角色和个性特点,模拟案例中的任务及其在案例中的行为,然后由分组的学生表演出来,再由非表演的学生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案例方式下,比较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表现好角色,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刻画人物的表情和表现以及行为,而非表演组的学生因为要指出问题,所以也需要认真准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相对来说趣味性较强,把案例发生的场景搬上了舞台,学生参与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受制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把各种经济事项很好的演绎出来需要技巧,如果学生不认真准备,或者经济事项本身比较冗长不容易表现等,反而容易浪费课堂的时间。

(三)现场式案例教学。现场式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而是在案例单位完成的,需要依托的案例单位配合。该种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授课教师根据依托单位的情况、教学目的等确定案例的题目和内容,然后跟案例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细节沟通,包括案例设计和依托单位能够提供现场的程度等确定该案例研究的问题,具体环节等,如何实施现场教学等,等设计沟通和落实好之后,由教师带着会计专业硕士的班级来现场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托单位相关人员会详细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和学生去现场观看生产流程等情况,然后由依托单位和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学生也可以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提问,依托单位和教师可以解答。现场教学具有其他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现场教学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可以自己的观察,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但这种教学方式成本是最高的,需要教师和依托单位共同开发,学生来去依托单位还会发生来回的交通费用等,教学效果也受制于依托单位的相关人员的介绍技巧、态度,以及相关单位人员的时间等,虽然全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的体验,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程度和参与程度会大打折扣。

(四)学生汇报式案例教学。学生汇报式案例教学是根据相关理论和教学任务,由学生分组挑选一定的案例,由分组学生对案例整体进行汇报,授课老师进行点评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下,由学生自己去选案例、分析案例并报告案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教师在案例汇报完毕,由未汇报的学生提问,案例汇报小组进行解答,这种方式下激发学生认真准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回答问题,并予以点评。这种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选择案例和汇报案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视角和表达能力,在汇报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整个课堂的授课效果不好,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学校和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师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实际与理论结合比较好的模式进行授课,同时也建议区域内的学校联合开发现场案例。

三、结语

出师表教案第8篇

论文摘要: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本质特征,尝试从高职教师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组建具有知识管理功能的教师电子档案袋理论框架,并就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1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教师专业化既有一般教师专业化共性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色构成要素。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独特性,要求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既要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即教育专业要素,如何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规范传授给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又必须具有高职教育要求的特定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即掌握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还要有熟悉职业、热爱职教的专业精神,有投身于事业的专业情感。概括来说就是: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情感。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受外界压力驱使的胁迫式发展方式,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一种是受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作用的自主发展方式.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

2教师电子档案袋

教师电子档案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记录.它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全面记录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其本质特征如下:

(1)唤起高职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教师电子档案袋具有叙述、评价、反思等功能,可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帮助教师感悟成长、感悟美好的人生,可有效地激发自主发展的意识,内在地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培养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其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2)捕捉高职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电子档案袋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知识、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源泉。

(3)提供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它使信息储存的空问和信息所能影响到的群体扩大到了理想化的极限.拓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有利于高职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教师电子档案袋为高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电子平台,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互相引领,一起成熟、成长,有利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高职教师终生学习的实现。

3教师电子档案袋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对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我们过分关注其评价功能和工具效应,没有以教师发展为中心,没有关注教师的学习过程和个人的成长过程,始终不能全面体现电子档案袋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电子档案袋的叙述、评价、反思的功能体现了知识管理的过程,存在着知识生产互动,但是当前的教师电子档案袋缺乏理论支持,结构简单,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些功能。

那么如何对教师电子档案袋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管理,并更好地为教师所获得、共享、应用和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知识管理的应用为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4知识管理应用于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构建

知识管理的思想是对知识进行取得、组织、储存、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的连续过程,其核心就是知识创新,而创新的主要方式是知识转换,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进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构建中,为教师知识的取得、应用、共享和创新过程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一过程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能。提升教师与整个学校的竞争力。

4.1理论支持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基于知识内容,通过知识活动,创造知识价值。将知识管理的这一思想应用于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构建中.通过知识管理的活动支持,能够有利于高职教师知识的获得、共享、应用和创新,并有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职教师知识管理的本质如图1所示。

(1)知识内容层面。知识管理对各种来源的内容知识进行知识管理。不仅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更注重隐性知识的管理。教师电子档案袋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知识、工作和学习经验,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源泉。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对这些知识有效的进行取得、组织、储存、转化、应用和创新.这体现在知识活动层面上。

(2)知识活动层面。通过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知识的生产、共享、应用和创新,实现教师知识创新过程的4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社会化。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在教师电子档案袋中有很多可以仿效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与他人交流以及模仿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

第二种模式——外在化。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在教师电子档案袋中.教学是重点内容,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就是知识外在化的表现。

第三种模式——组合化。指将显性知识的独立成分组合成显性知识系统的过程。这可以体现在教师档案袋中的科研和教学情况中。教师通过筛选、添加、组合和分类等手法。创造出新的知识

第四种模式——内在化。指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内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它与边干边学直接相关。教师通过内化不断积累知识,然后通过社会化与他人共享。引发知识创造的新一轮螺旋上升。

(3)知识价值层面。在电子档案袋内驱力的基础上。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知识源泉,并最终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2技术支持

知识管理的技术涉及到5个子系统,包括:知识获取与表示子系统、知识存储子系统、知识集成与传播子系统、知识应用子系统、知识创新子系统。可利用知识管理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技术支持,对电子档案袋中各种来源的知识进行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在各子系统的技术支持下,电子档案袋为高职教师的教学知识、教研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等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支持知识的获得、共享、应用和创新。

5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框架设计

5.1系统构建目标

以高职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目标要求,制订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基本内容组成;在知识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支持下,对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进行框架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知识获得、应用、共享和创新的电子平台。

5.2系统功能结构的设计

电子档案袋记录了教师作为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评价者以及指导者的知识。这些知识我们概括为:教学知识、教研知识以及教学实践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知识源泉。鉴于教师的6种角色,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1)个人资料模块。用于记录教师的基本信息及成就等内容,如教师的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教学简历和教学特色等:获得的各类奖项、荣誉情况等。

(2)教学管理模块——教学者和指导者。①教学者。包括授课科目、教学计划、实践大纲、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②指导者。包括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等情况以及包括班主任对班级成员的学习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心理管理等。

(3)学习模块——学习者。学习模块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案例学习模块,此模块的资料提供者有专家用户提供。

(4)教学研究模块——研究者。包括、申请课题、获奖课件、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

(5)反思模块——反思者。采取教育叙事或者教师博客的形式对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等进行自我反思。

(6)评价模块——评价者。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自己、专家、其他教师,对教师的教学、学习、研究以及学!的管理等进行评价。

(7)交流模块——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评价者。通过与同伴或者专家的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实现自身的学习,研究与反思。

(8)资料提供模块——学习者、指导者。教师可以通过此模块进行资料的获取和提供。

5.3系统知识转化的理论模型设计

借助知识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提供了知识活动的平台支持,其理论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

5.4系统知识表示

高职教师电子档案袋中存放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知识,包括:教学知识、教研知识以及教学实践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系统采用框架表示法。

框架表示法是基于框架理论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这种表示方法既是层次性的.又是模块化的。系统中共对3类知识进行框架表示。

(1)教学类知识的框架表示(如图4)。这里的教学知识指的是高职教师所需要的显性知识,包括:教育专业知识以及行业职业知识。这些知识一般以概念、原理、事实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研类知识的框架表示(如图5)。教研知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系统中主要包括:论文、课题、获奖课件、精品课程等形式。

(3)教学实践类知识的框架表示。教学实践知识来源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智慧知识,是隐性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表示方法,笔者采取案例表示的三元组,即:问题描述、属性描述以及解描述。结合教学案例的格式,笔者将教学案例的框架表示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主题与背景、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研究1。

这里教学主题与背景主要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导人、师生互动、问题探究、精彩讲述、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技巧、总结与归纳等;教学反思与研究是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解决办法,最后反思其经验教训;教学评价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专家或其他同侪的点评、深化;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指的是整理有关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数据.以及学生的过程性和最终作品。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