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24 14:44:41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监理;质量控制

0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高速发展,随着《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颁布实施,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的大量运用,尤其是民用建筑大量兴建,客观形势要求对房屋建筑施工必须更加规范管理,严格质量监理。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践,就建设施工中有关保证工程质量做好监理工作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监理措施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1坚持事前预防,做好施工前的技术指导

1.1严格检查和控制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

监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全面收集、熟悉、掌握项目的前期资料,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工艺方法、操作手段、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不仅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监督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要求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国家的规程规范和审批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施工,并组织严格的验收,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1.2严格实行“三检”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要求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施工单位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1.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监理机构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保证质最。

2 加强施工前的监理工作及工程质量检测试验

监理工作是一项多元化的系统工程,每个项目即有共性,也有特殊行,它必须对所承担的项目有系统的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掌握全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设各方既要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的类型、规模、结构形式、特殊要求等),也要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土地购置、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监理机构要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积极提出审查意见,各类方案应有针对性。质保体系是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核查施工单位自身的质保体系,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的预控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内部交底,审核特殊部位的施工方案也是监理人员辅助施工单位管理层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工程质量检测可分为基本试验 、施工试验和竣工工程有关安全、使用功能抽样检测 3个部分。基本试验具有法定性 ,其质量指标、检测方法都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其方法程序、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素质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试验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方法的程序及要求 ,要有复演性,其数据要有可比性。施工试验是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控制手段判定质量时要注意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和第三方见证 ,保证其统一性和公正性,同时要注意对成品的保护。竣工抽样试验是确认施工检测的程序、方法、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完善提供数据。

3 坚持动态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中的各项检查

首先,实行全天候旁监。监理人员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观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易查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坚持用数据为说话,细致处理各项事情,着力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须全天候的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其次,抓好重点项目和临界项目。监理机构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监理理由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结构件,绑扎第一道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工程师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模版的牢固、平整等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道工序中。

第三,实行工地例会制。工地例会是施工过程中参加建设项目各方彼此沟通,解决分歧达成共识,做出决定的重要渠道,也是监理人员进行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场所,同时针对一些专门质量问题还应该组织专题会议,集中解决较重大或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监理效率。如果是技术上的问题,必要时,可邀请建设单位或有关专家人员参加,以协调解决,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可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专题研讨,根据专家意见和合同条件做出相应的结论。

第四,定期检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对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规定组织检验试验和保护。对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组织旁站监理和检查验收。审核材料的现场实验和复验报告,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实验报告,经审查确认并签认后方可使用。

第五,监理机构要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文件、规程规范施工,没有验收合格的监理指令和设计文件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坚持严格验收,及时处理施工后的质量问题

分项工程和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监理机构应根据施工单位的要求组织及时的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事后验收是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对施工材料的检验、隐蔽工程的验收,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的检查,完成工程量的计量,每道工序结束的检查和验收,以及单项工程和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等。在材料检验方面,采用书面检查、现场查验和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混凝土工序检查则抓关键,主要抓薄弱环节,并与施工图纸相结合。画出重要分项工程工序流程图,如浇筑柱、梁板砼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编工作,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及工程质量报告。针对工程质量和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及时间要求,整改完毕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验收。

5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格,除了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外,施工安全是第一位的。监理机构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措施,也要严格检查落实,发现问题要立即报告处理。要求施工单位经常组织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落实,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坚决不予施工,直到整改合格为止,同时还要有防火、防疫、防盗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

6 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资质和设备检测资料

工程建设主要是要人来完成的,国家对参与建设的各方人员资质都要严格的要求,监理机构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人员的条件符合要求,还要检查参与建设各方的人员符合国家规定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要按规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相关的合格证明文件,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保证,杜绝转包、违规分包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验收和资料归档要求,监理机构不仅要做好监理记录,协助业主单位整理完整的归档资料,还要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做好施工日志并经常检查,为今后的结算、事故处理、项目验收、资料归档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合同管理和信息收集,要求建设各方严格按合同办事,杜绝索赔事件的发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证据和保障。

7 要有较好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由于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人员、设备、材料较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有高低,除了各单位加强教育外,监理人员对施工中的材料、工序、方法、机械设备、安全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和状态要及时指出并整改到位,监理人员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履行职责,违反职业道德,给工程建设质量造成隐患。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大量运用,规程规范也经常行的完善,知识大量更新,这些都要求项目建设参与者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才能对不断飞速发展的建筑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科学的管理。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应对措施

0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牵涉到工程发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验收、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这多方面的管理法规都还有许多处于完善的阶段或试行推广的阶段,而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必须堵塞多方面的漏洞,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所显效。本文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指由建设工程中各参加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建筑市场中,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承包商、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单位、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各自的控制职能和作用。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由构成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制度所决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有控制,保证达到预定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的监督管理问题。

有的业主为了达到把工程发包给某个施工单位的目的,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双方私下作出交易。有的承包商与业主串通,找几个陪衬单位参与竞标,工程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其后果一是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二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互相扯皮和经济纠纷增多。

2.2 设计质量问题。

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错、漏、碰是设计上的通病,有的甚至危及结构安全。这类问题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发现。所以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特别重视施工图设计交底,在详细阅读图纸的基础上,针对涉及公众安全、防火、隔音、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工程结构的力学计算进行复核。对检查出的问题提交业主和设计单位,由他们研究解决。

2.3 施工阶段的问题。

目前的建筑队伍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设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基础知识非常有限,缺乏责任心,不按规范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有的施工单位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外部压力所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顾施工质量。有的建筑队伍自身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装备,质保体系不完善,组织措施不落实,必要的技术质量人员和等级工数量达不到要求,挂靠某个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建设,公司对其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没有保障。

2.4 材料、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问题。

材料(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工艺和方案,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工艺和方案,包含建筑施工整个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必须慎重监督。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3.1 完善监督检验机构。

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出台,目前关于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已基本健全。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检验基础薄弱,检验机构不全,检验人员数量质量都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检验仪器不足,有些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根本没有检测手段,无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在施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没有试验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有效地检测工程质量,近几年,各地、州、市建设局都建立了检测机构,正式开展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和质监相互配合,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3.2 严格重视材料监督管理。

各种材料在施工前必须经过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才能使用。各施工单位对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后使用,违者后果自负。由于建筑行业比较混乱,伪劣建材不时地流向市场,给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然而我们必须连同施工企业,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使用前检测,用后放心,打击伪劣建材产品的出现,一经发现通知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伪劣建材产品进行销毁,保证材料合格,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是: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3 加强施工监督管理。

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4 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要重视某个“点”或“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不仅是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管理是通过人来掌握的,如忽视了对工程质量和信誉切切相关的以人为本的技术质量创新——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浅析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监管措施[J].魅力中国,2009(35).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质量管理

1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 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一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对策

引言:科学技术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为了确保交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脱离不开检测技术,为了不断满足交通工程建设的技术需求,促使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用于交通工程中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多,这逐渐提高了检测工作在竣工验收评定和质量控制中的地位,同时提高了对相关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一、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意义

1更好的对各种原材料及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质量进行判断

交通工程检测技术对交通工程檢测过程中所使用材料规定性能研究非常认真的进行,就可以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更好的进行判断。从而使我们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规范并准确的保证工程质量。

2在材料施工中进行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进行革新发展,以至交通工程可以应用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在交通工程中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对新技术以及新材料进行引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很好的判断,同时在施工中也能对经验和教训更好的积累,对施工技术的提高很有帮助。这样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在质量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3更加合理、科学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

除了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外,我们还要进行评定工程验收质量。从而更全面的保证工程质量,并控制了施工进度和解决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等问题,实现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质量检测工作能提高控制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做好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只有通过对科学的检测和试验手段进行使用,并且与严密的工程监测相结合,就能更好的提供交通工程质量评价供准确的、科学的依据。因此施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交通工程检测技术。

二、交通工程检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交通工程检测技术发展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无法满足试验检测的要求,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部分从事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适应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任务。虽然近几年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试验检测人才,但只有部分人员会从事试验检测工,其他人员主要从事管理工作或其他与试验检测不相关的岗位;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高职称和高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部分人员刚刚脱离学校而步入社会,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第二,试验检测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机制。试验检测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老化,缺乏活力,没有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无法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内外发展形势。试验检测机构独立性较差,其试验检测人员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容易受到内外部的财务、商务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从而影响工作质量,无法给出真实、公正的试验检测信息。

第三,试验检测信息较于封闭落后,无法适应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试验检测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先进的信息传输系统,因此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各个试验检测单位的信息、现场工程质量和试验检测数据不能及时提供给管理部门,政府最新的试验检测使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的更新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各单位间的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第四,现有试验检测机构无法适应我国的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市场需求。虽然目前我国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规模较大,能够满足大部分工程检测需求,但是具有一部分处于瘫痪状态的试验室,这些试验室是一些综合检测能力较弱的小型试验室,无法满足现今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

三、改善交通工程检测技术运用的建议

1强化施工在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在进行施工预备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在正式的施工当中,为施工供给杰出的施工环境,使得交通工程的施工工作可以正常的展开,并且提高施工的全体质量,保证工程可以准时竣工并上交。在施工的预备期间,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进行把控,保证交通工程施工的进展,利用施工的特点,清晰施工的条件和所需求的设备、原材料,然后依据施工的详细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在施工的前期准备中,做好人力、材料、技术等方面的足够准备工作,为交通工程的正式施工供给良好的条件,保证工程可以按期或者是提前竣工,然后将工程进行上交检验,使得交通工程可以赶快的投入使用。

2提高施工实验检测管理

只要管理的好才干彰显出检测部门的风貌。在检测管理中,通常都包括施工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抽检、政府的监督。其间,施工单位的自检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施工单位是现场施工的主体,也是实验检测的主要力量。检测部分的工作灵活多变,随时能对交通工程实验检测进行检测,可以给公路质量供给牢靠的保证。充分调动检测部分的积极性,要对检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厉的监督,使得查验工作不流于形式,然后真实的起到实验检测部分的功能,为公路质量供给牢靠的根据。

3注重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开拓

要经常的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学习了其他的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的前提下,联系本身需要的实际情况,不断的立异实践。工程施工的技术安排工作的实施首要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化的全体水平,树立技术的管理安排机构与技术职责有关准则。图纸的批阅要求,要有安排、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进行。技术的管理工作可分项进行,分级管理,意图即是要使全体的参加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的质量,确保安全的工程、文明的施工。施工技术的立异,主要是对陈腐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进行改革,以及优化;对施工的设备进行优化,进而提高施工工作的功率;对原材料方面进行改善,下降损耗和归纳的使用、完善工程施工实用技术等等,关于严重技术的改造计划应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证明,终究工程公司经过施工的技术安排施行和施工技术的立异,来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

四、结语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5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质量监控

在中国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但当我们在赞美依然屹立的古建筑时,却发现如今我们的房子经常出现令人讨厌的质量问题。人们不禁要问,建筑市场到底怎么了?

一、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题。在社会日新月异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细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应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建立系统的监督体系,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企业行为有待规范

就建筑企业来说,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实质性问题:

第一,行政干涉过多,违反建设操作流程,任意修改工期,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第二,建筑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建筑法人责任制度不完善。

第三,资金严重短缺,建筑工程运作有问题。压价现象泛滥、承包方垫资建设、拖欠建筑工程款等问题仍然存在。

第四,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二)施工不按程序进行

第一,工程多次转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严重流失,导致建筑企业偷工减料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建筑专业人员低水平、低素质等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施工经验不足。

第三,施工不规范,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格。

(三)质量监督存在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

第二,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

第三,质监机构为事业单位,收费标准低。

第四,质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监督不力。

第五,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解决,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难发挥。

(四)监理市场存在问题

第一,监理队伍缺少,人员素质较低,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第二,监督管理市场不规范,监督管理单位存在自主监理等情况。

第三,监理工作不到位,建筑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质量监控要进行事前预防

监理方一旦开始工程质量监理,就应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仔细审查施工方案,检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消除事故隐患。

第一,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制定技术标准。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等应严格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

第二,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自检,再由公司专职质检人员核定等级并签字,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是否齐全。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签字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检查验收。监理方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在施工单位处理后,监理方应进行复检,严格把关,要确保质量,必须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质量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各类工程根据其规模大小、性质不同,均应建立从领导小组、指挥部、修建办到各种职能小组组织机构。该机构要由素质较高的各专业人员来充配,达到机构完整,一级一级负责,层层不缺环节。

要切实完善工程质量监控体系。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体系来管理。这个体系就是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它是由以总工程师到现场质量监督员的技术骨干为主,各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网络组织,负责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这个体系应有作为的发挥QC小组的作用,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对质量通病进行控制,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力争创无质量通病工程。工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目标是优质工程。

二是做好施工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似楼房的基础,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招标优选施工队伍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采取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招投标应把握的三个环节是:筛选应招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制订标底;开标优选施工队伍。招投标工作切忌走过场,有必要邀请纪检、公证部门参加,加强标底保密性,增大招投标工作透明度。

其次,妥善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中不但要有造价、工期等项目,更要签订详尽的质量条款,约定竣工优良产品,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及施工质检奖罚细则,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要防止低造价承包工程,过低造价只能促使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质量问题偏多的工程,一般都存在造价偏低的现象。

再次,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应实行包干责任制,按照质量监控体系,下级向上级负责,立下军令状,层层包干管理,未完成任务者将面临“下岗”。还应推行经济挂钩制,将质量与经济挂钩,根据表现严肃奖惩,这样才会激发建设者的工作热情,有效预防质量通病,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工地协调例会、现场管理、材料管理等工作制度和项目经理、工程师、质量监督员等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性。

最后,实施有效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对技术骨干进行提高式培训,使其及时熟悉新产品、掌握新技术,了解政府不断改进的新标准、新规范,工作中能够确实起到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对技术群体进行教育式培训,使大家学有所成,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要规定凡训必考,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实施挂钩,增强工作需要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是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对工程结构问题、质量通病的产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该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首先,施工的技术人员考核上岗。为预防质量通病,直接参与施工的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考核,考核合格,发证上岗。工作中一旦发现不称职的人员,也要坚决予以辞退,不能姑息迁就,否则,不造成工程结构问题,也会导致一些质量通病的产生。

其次,严格检验进场工程材料质量。一些工程质量通病乃至结构问题往往不是起因施工操作,而是缘于材料质量不过关。优质工程首先来源于优质材料。工程材料应通过多家比较后选购,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条件。大宗或关键材料的采购应进行必要的招投标。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合格证的真实可靠性,按规定对材料进行签证送样复试,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重点或集中的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实施定点检测也不失为一种质量监控好的方法。

再次,全面推行“样板施工法”。工序的开端制作质量“样板品”,后序操作一律“样板引路”,这种“样板施工法”已是一种成功的管理经验。但用好这一方法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推行“样板施工法”应重点把好“三关”:把好“样板施工”技术交底关。技术交底,就是根据国家《规范》、《标准》、施工图纸等将产品的质量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待,交清任务、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具体施工。技术交底应制作简要要求标牌,悬挂于施工现场显要位置,提醒操作者按交底要求进行工作。把好“样板品”制作关。“样板品”是工程创优目标的具体体现,“样板品”作为工序的排头兵,其制作质量必须达到优良标准。有些单位降低了“样板品”的标准,实际上就意味着降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等级。把好后序工程施工检验关。后序工程质量要依照“样板”在施工中严格把握,操作员随时进行自查自纠,使施工水平不偏离“样板”这个方向。质检员对施工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验,敦促每道工序质量达到“样板”标准。

最后,加大现场质量监督力度。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现场监工的好坏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监督员。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施工单位有“铁面孔”,敢管、敢负责任。通过严密的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存在问题,达到“迫使工人干好活”的目的。同时,工程质量监督员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有上进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确保弄懂弄通所监管工程的各种疑问,及时监控于施工,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施工中,在各工号、班组之间,结合质量互检联评,要开展先进评比,形成人人“夺红旗”、项项“争先进”的良好施工氛围,促进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工程质量。

四是严格验收工程。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这里的验收概念包含有三个层次,即工序验收、分项分部验收和竣工工程验收。

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序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在分项工程的质量,所以验收工作必须从工序严起。工序验收应先由操作者自检,认为质量优良后,交由班组长检验,要完善签字、签证手续,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使每道工序“干一样像一样”,确保质量。

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这部分验收应做到规范和严细。

首先,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

其次,验收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

再次,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签证。

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施工单位的自评。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对工程质量进行自评,及时找出并处理存在问题,认为质量达到了预订目标,提请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大型或重点的工程预验要在工程通过质量监督站核验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预验再一次在工程质量上做了把关,为正式验收做好准备。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6篇

【关键词】框剪结构高层建筑;特点;质量控制;关键因素;措施

Quality Control of the frame structure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Pan Li-jun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Huafa Company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bstract】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many, the quality is often a problem is due to a variety of caus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s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to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Key words】Frame structure high-rise buildings;Characteristics;Quality control;Critical factor;Measures

1. 框剪结构高层建筑特点

1.1 框剪结构受力特点。

框剪结构是当代高层建筑设计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全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该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足够数量的剪力墙使建筑本身拥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结构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1.2 框剪结构设计及施工的特点。

(1)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高层框剪结构的建筑设计被广泛采用,高层框剪结构一般都设计地下室,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全现浇砼结构,在高层建筑群体建筑设计中,一般利用地下室或架空层与各主楼连接,主楼基础与地下室连接,连接部分的基础之间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一般设计要求在主楼主体封顶后再进行浇筑,高层框剪结构建筑根据设计的高度和层数不同,每平方米含钢量在55Kg~85Kg之间,设计选用的钢材,主受力钢筋一般采用二级钢和三级钢,三级钢采用的较多,构造钢筋一般选用二级钢和一级钢,砼设计一般采用C50 、C40 、C35三个等级的砼,也有个别采用C55、C60等级的。

(2)目前,框剪结构施工较流行的工艺为:采用现场搭设钢管脚手架作为承重和支撑体系,采用现场加工木模板作为砼构件的成型模具,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和竖向对焊;城市市区施工采用商品砼,郊区施工条件许可可自设大型搅拌站,砼现浇采用砼输送泵进行浇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和施工电梯。

2. 框剪结构高层建设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常常一项质量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工程质量问题又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得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对同类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做具体原因分析,然后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质量措施,从施工过程和施工投入分析,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有:施工管理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技术工艺因素、人员因素:

2.1 管理因素。

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讲,经常引发质量问题的管理因素有:未经图纸会审、盲目施工、无方案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未按操作规程和验收规范施工,不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报检、验收。以上因素容易引发的质量问题有:建筑物轴线偏差超标、标高错误、砼构件几何尺寸错误、砼标号错误、受力钢筋型号错误、钢筋绑扎位置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门窗尺寸错误等等。

2.2 材料因素。

从高层框剪结构建筑设计的特点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因素有:钢筋的力学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水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石子、砂含泥量超标,石子、砂级配不合理,上述因素对框剪结构的砼构件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钢筋不合格,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质量问题,砼构件可能会突然断裂,造成建筑物坍塌,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石含泥量超标,级配不合理,会造成砼构件强度不够,或砼构件严重开裂,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结构坍塌。

2.3 机械设备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的型号、新旧程度、实用功能、机械功率、性能可靠程度、施工生产的适用性等。钢筋加工设备型号选型不对会严重影响钢筋的成型质量,进而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隐患;砼搅拌设备选型不对,会造成砼的质量问题,也会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隐患;砼的浇筑设备会影响砼的浇筑质量。

2.4 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因素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的与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质量。

2.5 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 ,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的劳动纪律性、职业道德觉悟、专业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组织行为等因素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这几方面的控制。

3. 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关键因素控制措施

3.1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3.1.1 质量管理因素的有效控制是建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遵循质量管理基本程序的基础之上的。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即PDCA循环,也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阶段;计划阶段,就是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现行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实际施工条件,确定工程施工依据的施工质量标准,制定要达到的质量目标;执行阶段,即根据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组织施工,检查阶段,就是对施工过程中半成品或施工结果的成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这指的检查验收,一般包括原材料检查验收、工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旁站检查、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在特殊需要时有时还进行专项的检查验收;处理阶段就是把检查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的整改,直至符合质量标准达到质量目标为止。

3.1.2 根据这一基本程序建立一套相适应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施工环节均衡进行,材料的物流路线安排要科学合理,要适应于保证质量的需要。从质量管理因素控制措施来讲,要做好质量管理,必须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五大因素(即“4Ml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工艺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

3.1.3 事前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方案、计划、方法、检验方法审批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3.1.4 事中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工序检查验收制度。

(2)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技术复核制度。

(4)材料进场见证取样复试制度。

3.1.5 事后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质量问题整改制度。

(2)质量评定制度。

(3)竣工验收制度。

3.2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3.2.1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保证材料质量,对有害的材料避免使用;一切材料、工程设备和工艺均应为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应的品级,并符合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要求,随时按监理工程师可能提出的要求,在制造、装配或在现场或在合同中可能规定的其他地点进行检验。为检查、测量和检验任何材料或工程设备提供通常需要的协助、劳务、电力、燃料、备用品、装置和仪器,并在用于工程之前,按监理工程师的选择和要求,提交有关材料样品,以供检验。各类建筑材料进场需要有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检验单,否则不得进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留置混凝土试块及其它材料试件。为保证质量,本工程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及验收规范,对施工中的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混凝土、砂浆等进行检查、试验、监督,防止错用、乱用和随意降低质量标准。对施工所用的材料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计划,进行检验、试验,提前做好各种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工作。编制施工预算和材料供应计划及构件、设备加工、外委计划。

3.2.2 调查研究各种材料、构件、设备市场供应情况,按标准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物资进场后,由项目材料员负责验证,核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及标识,检查外观质量及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并验证随货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合格证,做好验收记录。按国家行业或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必须的物资进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未经检验和验证及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材料因素控制措施应制定的相关制度如下:

(1)原材料进场见证取样复试制度。

(2)材料分类堆放标准制度。

(3)材料用量计划制度。

(4)材料使用前的试配制度。

(5)材料专人管理制度。

3.3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设备购置应向质量管理人员申报,经审核后方能定货;优选订货厂家;签订定货合同;设备制造质量的控制;购置的设备在运输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和固定措施,防止碰撞损伤;加强设备的贮存、保管,避免配件、备件的遗失,设备遭受污染、锈蚀和控制系统的失灵。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7篇

玻璃幕墙工程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拟建的建筑产品,他和一般产品具有同样的质量内涵,即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因此玻璃幕墙的质量也就需要通过市场和营销活动加以识别,不断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七个环节:

一、工程调研和项目承接

在投标时就对招标文件、工程图纸、投标材料样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工程质量的控制点,针对项目部的特点做到事前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要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往往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加以控制。

二、施工准备

图纸内容能清楚反映所有安装的标高、宽度定位及有关与结构及装饰的准确关系。设计人员到现场核实结构、认真做好图纸会审。玻璃幕墙的设计、立面分格、埋件设计和型材构件强度计算,经设计院和有关专家认可,甲方最终签准后,方可作为设计、备料、加工制作的依据;设计更改程序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有关条款。复核施工合同技术要求与设计是否相符。校对施工大样图,在主材下料之前,对已经完工的建筑结构尺寸复测,按实测尺寸相应调整好施工图尺寸。制订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的组织方案。施工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吊篮、脚手架等施工设备。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各项加工机械、专项技术设备、检查测量仪表设备及吊篮等,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中选用的吊篮、机具等施工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三、材料、购配件的管理

(1)原材料、半成品、购配件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故加强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对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程序文件,材料严格按照标准和图纸进行定货、采购、包装和运输、进行检查和验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材料的堆放、保管和集中加工,按计划及时的配套供应工地。

(2)对进厂各种原材料和附件进行质量检查,是否与封样对应,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有无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及质量保证书,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各种材料和附件实行退货或不投入下一道工序。

(3)铝合金型材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化学成分和性能检测报告、质量保证书等。检查表面漆膜层的厚度和质量是否符合门窗施工合同技术要求、检查铝合金型材表面的平整度,断面尺寸,表面光洁度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4]钢材必须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规定。校对进厂五金附件与合同的型号、规格、厂家是否一致,数量是否齐备,出厂合格证是否齐全。钢化玻璃应符合GBFF9963-1998的规定。防火玻璃应符GB/15763-2001的规定。玻璃到货后应从外观、性能要求、尺寸偏差等方面,GB9962-1999、GBff9963,1998和GBll944进行检验。四、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工序)所构成,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必须控制全部作业过程,即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2)施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进行作业技术交底,包括作业技术要领、质量标准、施工依据、与前后工序的关系等。

(3)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工序流程错误,导致工序质量失控。检查内容包括:施工总体流程和具体是个作业的先后顺序,在正常的情况下,要坚持先准备后施工、先深后浅、先验收后交工等等。

(4)检查工序施工条件,即每道工序投入的材料,使用的工具、设备及操作工艺及环境条件等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检查工序施工中间产品的质量,即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质量合格的工序经验收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为达到对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序管理方面应做到: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具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关键操作、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常见质量通病,甚至包括操作者的行为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

(6)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五、试验与检验

(1)玻璃幕墙的主要物资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等。

(2)规定应复试的必须有复式报告,应有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报告。

(3)铝合金型材应有涂膜厚度的检测,安全玻璃应有安全性能检测报告,并按规定取样复试。

六、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是对已完工的工程实体的外观质量及内在质量按规定程序检查后,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及各项验收标准的要求,可交付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自行验收合格后,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验收,重要的分部分项应请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应自行组织检查、评定,符合验收标准后,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建设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等方面人员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明确验收结果,并形成验收报告。

质检机构经验交流材料第8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对策措施

1 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不断发展,能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的1/3。近二十年来,我国工业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以上。因此加强建筑节能工作,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战略重点之一。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建设部门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建筑节能政策、新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研究。自1997年颁布《节约能源法》至今,已制定、修订了包括《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节能施工与验收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在节能政策、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建筑节能工作认识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建筑节能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监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组织与峻工验收不规范,建筑节能专项检测机构不健全以及建筑节能工程整体水平不高等局面。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查找原因,理顺关系,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与服务,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节能监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提升建筑节能产品质量,规范完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应用的监管,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缺乏符合地方实际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和施工规范。我国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提出各地因材料、气候等不同,可以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条件自行采取施工措施。很多地区还没有成熟的建筑节能保温技术体系和施工规范,节能施工随意性大,缺乏对实际施工质量的控制。

二、政府机构监管职能重叠,监管力度不够。

一是在生产环节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缺乏检测技术与人员。

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质量标准备案,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管手段主要是抽查和针对投诉进行的检查。各级稽查机构对企业的巡查抽检重点在涉及人身安全的食品、3C认证产品、生产许可产品等。市场监督抽查主要由收到的投诉有针对性地进行。而建筑节能材料的效果体现不直观,投诉具有滞后性,难以引起重视。据统计,建筑节能材料产品仅占不到1%的抽查比例。

在技术设施与手段上,质量技术监督局缺少监管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必要的条件,难以完成建筑节能领域监管的规定动作。

因此,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缺乏质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措施,进入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的材料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是在流通环节中工商部门未将建筑节能材料产品作为监管重点。

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对象为食品和农资,未将建筑节能材料产品作为监管重点。工商部门对市场产品抽检主要为涉及人身安全健康与涉农产品等,每年建材监督抽查量占总的抽检量的比例不足5%。

三是在使用环节中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实施力度不够。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施工现场材料和施工进行监督检查,质检站负责监督管理建筑节能工程中各责任主体行为并参与竣工验收。在调研中发现,建筑节能材料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及应用已作为了工作重点,但同时也是工作难点。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与监管由不同部门负责,从而导致监管难的局面。

三、建设和施工单位未认真执行造价、施工规范。由于节能意识不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建设单位不认真执行造价标准,使节能材料产品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产品出厂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节能工程隐患严重。

四、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未起到应有的监督和评价作用。监理在建设工程中作为第三方监督单位,其监理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在利益的驱动下,监理方为迎合甲方需要,监督上难以尽到第三方职责。对现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见证取样时为避免复检,降低检测费用,监理方和施工方成为了同一利益体,对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的应用中没有起到现场监督的作用。

3建议与对策

一、理清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质量技术监督局把好生产质量关。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发放生产许可证,保证材料质量的重任。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修订和完善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标准;督促生产企业及时制订合理的企业标准,并按照规定程序备案、;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力度,开展专项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严厉打击生产、使用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二是工商局把好市场流通关。工商局主要负责对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并对市场流通的材料产品实行监督管理。工商部门应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建立切实可行的巡查和专项检查制度,加大日常检查、巡查力度并及时向社会曝光;及时查处无照经营、销售“三无”节能材料和产品、冒用他人产品品牌资质、以次充好的销售企业,切实抓好市场流通关。

三是建设主管部门把好施工应用关。建设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内节能工程项目采用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应依照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严格控制入场质量,加强节能工程施工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生产、流通、使用、验收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每个环节独立开展将会出现管理漏洞。因此建议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建设主管部门及墙改办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加强交流沟通,构建长效监管机制,针对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和扭转产品质量问题,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产品和企业目录,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建立我省建筑节能产品和企业库,并根据当前技术政策和产品质量进行星级化分类,择优推广适合我省省情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适当提高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针对推广的新技、新材料制定相关地方标准规范和技术图集。

四、制订合理的财税政策,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与惩罚措施相结合的财税政策体系,通过税收杠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二是适当提高节能预算定额,严格经费使用和管理,降低开发成本,拉动节能住宅的消费需求。三是建立发展基金,扶持先进的新型节能材料示范生产线和优质品牌产品,带动建筑节能全面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和规范新型节能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确保专项基金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高管理部门和生产应用企业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关心和认识建筑节能,形成建筑节能工作领导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并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施工、质监、监理人员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责任意识培训,形成建筑节能技术专业班子,为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六、加强检测、监理单位的监督,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科学真实的验证。

一是建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能力比对和抽查机制。对检测机构已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并通过能力比对来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测机构真实能力。对弄虚作假或者缺乏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公示通报,乃至取消其检测资格。二是改进检测、监理运营模式。建议节能材料项目检测和节能工程监理费用统一收缴,公开招标,专款专用。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建筑节能工作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由主管部门落实人员编制、下拨专项经费,充分发挥我省建筑节能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互通,注重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宣传新的产品和节能发展模式,及时传达国家、湖南省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政策和措施,配合落实相关工作部署。通过行业协会,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和信用体系,把协会建设成建筑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和节能发展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