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料市场论文

资料市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5 18:52:53

资料市场论文

资料市场论文第1篇

在广告策划之前,第一步必须进行的是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市场调查报告,或称市场研究报告、市场建议书是广告文案写作的一个要件。阅读市场调研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关于标题,一般要在与标题同一页,把被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示出来,如《关于哈尔滨市家电市场调查报告》。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主题,副标题则具体表明调查的单位和问题。如:《消费者眼中的<海峡都市报> 枣<海峡都市报>读者群研究报告》。

(二)目录

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所分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例如;

目 录

1、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

3、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简介

4、综合分析

5、数据资料汇总表

6、附录

(三)概述

概述主要阐述课题的基本情况,它是按照市场调查课题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地说明调查的由来和委托调查的原因。

第二,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所用方法要进行简短叙述,并说明选用方法的原因。例如,是用抽样调查法还是用典型调查法,是用实地调查法还是文案调查法,这些一般是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都应作简要说明。如果部分内容很多,应有详细的工作技术报告加以说明补充,附在市场调查报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四)正文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可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是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这部分包括对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内容的总结,提出如何利用已证明为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结论和建议与正文部分的论述要紧密对应,不可以提出无证据的结论,也不要没有结论性意见的论证。

(六)附件

附件是指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它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祥尽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为调查选定样本的有关细节资料及调查期间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

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说明调查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介绍市场背景资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如样本的抽取,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术等。

第四,调研数据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论点。即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六,论证所提观点的基本理由。

资料市场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民营企业 战略产业链

2008年9月1日,汇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也在当天了相关报告,预测汇源的停牌或因为涉及向母公司收购浓缩橙汁的生产线。根据公告,可口可乐已经对汇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购的计划,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购建议均为可能收购建议,须待先决条件达成后方可做出。可口可乐这次提出的收购,是历来最大的海外公司全购中国企业,收购每股现金作价12.2元,较上周五收市价4.14元,高出接近两倍。本文将从软饮料行业背景、收购动因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可口可乐收购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一、我国软饮料行业纵览

1、软饮料业持续高速发展

与世界饮料加工业相比较,中国饮料工业起步较晚,饮料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数量较多,但发展速度很快。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饮料业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饮料的品种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菜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在内的十大类,新产品层出不穷。

2、品牌竞争不断加剧

据统计,当今世界软饮料行业的供给增长已经超过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需求增加,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庞大的人口所蕴藏的巨大消费市场已成为国际饮料巨头们的抢夺的对象。近年来,一些新型饮料不断涌现,饮料产品的市场环境更加变幻莫测,品牌竞争不断加剧。随着产品的极度丰富、媒体和广告信息的剧烈爆炸以及大众消费市场裂变为大量分众市场,也使得本来就缺乏品牌忠诚的饮料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品牌购买的消费态势,饮料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此消彼长,更迭较快。这一切都表明,我国饮料产业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3、外资并购浪潮

我国饮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世界饮料行业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国际饮料生产巨头提供了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展的难得机遇。各大国际饮料生产巨头在制定全球发展战略时,几乎都把中国内地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还单独制订了针对中国内地饮料市场的专项发展规划。国际饮料生产巨头通过横向并购进一步开拓了中国饮料市场,横向并购必已成为国际饮料生产巨头向中国内地市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4、非碳酸饮料市场迅速扩大

在中国饮料工业发展初期,饮料的品种结构是以碳酸饮料为主。随着中国饮料市场日益国际化、消费者消费多样化,市场的主导已不再是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型饮料在所有饮料中增长最快,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发展的趋势,1999-2003年我国软饮料产品结构的变化可见一斑(见表1)。

由于非碳酸饮料市场发展空间大,利润丰厚,因而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杀入非碳酸行业。

二、动因分析

1、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1)效率理论。当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组织时,可以在生产、管理和经营上实现协同收益。这种协同收益可以是分摊较大规模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单位平均成本。协同收益还可以来自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横向并购后,企业可以选择能够降低单位成本的生产技术或组织结构,重新配置资源或共享互补资源,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因此,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协同收益。

(2)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势力,取得垄断或寡占的地位,攫取较高的利润。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在很大程度上是瞄准了汇源果汁在中国的果汁市场较高的占有率,根据资料表明,汇源在中国有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较高的知名度以及良好的果汁原汁基地、分销渠道等,相较娃哈哈、农夫果园而言,汇源果汁为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28.6%。2008年上半年,汇源饮料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11.11%。截至2007年底,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汇源曾预测,到2012年果蔬汁饮料增长将快过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可以弥补此前的“短板”,例如,“美汁源”是果汁饮料,而主要生产纯果汁的汇源产品正好可与其互补。

(3)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的动机源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低估。价值低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层无法使企业的经营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第二种可能是信息的不对称,即并购者有内幕消息,他们如何获得该内幕消息可能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但如果竞价者有一般市场上所没有的消息时,他们就可能会给股票以一个高于一般市场价格的估价。价值低估理论的另一方面是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间的差异。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系数,即“托宾Q”。Q比率是公司股票市场价值与代表这些股票的资产的重置价值之间的比率。托宾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某一公司想要增加生产特定产品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购买一家生产此类产品的公司来达到目的,而不用从头做起,因为前者更便宜。如果A公司欲增加其生产能力,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说,这一活动意味着Q比率要大于1。但如果同行业现有的其他公司的平均Q比率低于1,A公司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增加生产能力就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市场平均Q比率为0.6,则以支付的溢价为50%的并购价格并购另一家企业,Q比率也只有0.9(1.5×6),仍低于1,这说明并购比重置可节约10%的成本。这些都证明了托宾关于公司价值的论述。价值低估理论以最简单的模式解释了并购优于重建的优势,因此可以运用价值低估理论从某种角度来解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一事件。

2、外资收购的博弈分析

在外资收购中,可能会出现外资品牌利用对本土品牌的控制权来压制其产量,致使其产能萎缩之后趁机抢占国内市场份额。这种情形可以用博弈论中的stackelberg模型,模型来进行描述。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某行业中存在相互竞争的企业A 和B,出于某种原因(此处可理解为被购并公司的控制权丧失)企业A在产量的指定中处于支配者地位,而企业B 处于追随者地位。也就是说,企业A率先指定产量,企业B则根据企业A 既定的产量来对自己的产量进行规划。根据博弈论stackelberg模型,模型分析比较两个企业的利润,可以看出,作为“先行者”的企业A明显会占据优势,较多的产量决策和较多的利润会使得产业A迅速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在和企业B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尽管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后的前途不太明朗,但是根据stackelberg模型,虽然汇源被收购后成为可口可乐的子品牌,本应不存在竞争,但是由于股东利益的纠葛协调,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其他子品牌之间仍然存在着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因此必须防止汇源被外资收购后的市场份额萎缩问题。

3、战略管理理论分析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看,跨国并购不仅是为了获取即期的最大利润,而是从全球战略竞争角度,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战略反应的情况下做出战略性投资决策。可以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战略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的,因为自成立以来,汇源集团在全国各地创建了30多家现代化工厂,链结了400多万亩名特优水果、无公害水果、A级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果园;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水果产业化经营体系,目前,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因此,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成功,势必可以提高其在华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汇源为可口可乐提供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产业链体系,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此番收购,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一次战略上的胜利,既得到了国内果汁第一品牌,又赢得了市场,可谓一举两得。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有利的,可以促进果汁市场的发展。跨国并购不仅会给汇源带来大量现金流,而且有助于企业更新装备,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可以使汇源更快地融入国际生产体系。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框架,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汇源可以通过被并购参与到跨国公司全球性的产业链中。被并购后,企业就能够按照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分工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营销网络、技术等资源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次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是在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进行的,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在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外资并购本土企业实际上就是外资与本土企业的产权交易,这种交易将导致本土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从而最终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而当前外资并购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外资并购的法律建设明显滞后,资产价值可能存在被低估和流失问题,对国内一些企业和相关产业产生了挤出效应。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一批有竞争力且成长前景看好的优势企业,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使这些正在迅速成长的优势企业面临实力更为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后,有可能打断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而转向跨国公司母国或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配套生产企业,从而对国内相关行业造成冲击。另外,外资集中购并某一行业的企业时,还往往会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受到外国公司行业垄断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加紧完善法律体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守林、邱明、林光:企业并购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齐安甜: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与博弈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王连娟、龙成凤、田旭:民营企业并购实务与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资料市场论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营销调研;市场;应用

一、引言

信息技术也在市场营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改变调研的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等等。因此,信息技术逐渐在营销调研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在市场营销调研中的运用、营销和意义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信息技术对营销调研的影响

营销调研的定义是,对在市场营销中所需要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而市场营销所涉及的资料往往是庞大的数据,光靠人工进行整理很难,因此伴随着信息技术中大数据等技术的衍生和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在营销调研中的应用份额,也逐渐对营销调研产生重要的影响。营销调研包括了对于市场资料的掌握和市场营销的方式、对象的了解。

1.信息技术改善了营销调研的环境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增多,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通讯方面。信息技术有着大容量、高速、信息资源多而广的特点,并且信息技术自身的智能化也能够同时做到资料的手机管理一体化完成。逐渐地,在这样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下,市场的营销调研换件也逐渐得到了改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调研氛围更加开放。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越来越便利,那么这也从侧面表示,信息的交互和沟通越来越多,公共使用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市场营销的氛围将更加开放和自由,调研资料的获取渠道也更多更广,增强了市场营销调研环境

(2)市场交易氛围更加自由。伴随着市场营销调研氛围的开放,市场中的交易也更加自由开放,并且人们也在交易的速度和质量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和提高。

(3)市场趋于稳定。在以前传统的市场资料收集或者交易过程中,很少利用到信息技术,而只是靠“人工式”的收集资料,难以跟上资料的更新速度,也很难全面的收集资料,所收集到的资料更新慢,像一个循环圈一样,所搜集到的资料再运用到市场营销中,又再次导致市场所运用的资料是较为落后的。由此可见,没有信息技术支撑得市场调研稳定性较差,所以在高效运用信息技术于营销调研的现今市场,是逐渐趋于稳定的,所获取的资料都是及时得到更新的。

(4)市场营销调研效率提高。以往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个体,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市场调研的话,效率较低,所采用的办法也是不专业的。因此在以前,市场个体进行营销调研采用的办法往往是找到一个“中间商”。但是在信息技术在营销调研中得到广泛运用后,企业便能够自主的进行营销调研,最终便简化了社会服务系统,使市场营销调研的效率不断提高,企业也能够直接和消费者或者合作者进行沟通,实时得到资料的更新。

(5)推动营销调研的全球化。全球化指代的就是一种自由和流通,全球化趋势存在的一个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因此在营销调研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以后,营销调研也将会出现全球化趋势。营销调研全球化趋势将能够将市场资料不断完善,能够使企业等市场个体轻松收集到全球各地的市场资料。

2.信息技术推动营销调研理论知识的升级

市场营销的环境是随着社会变化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又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市场形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变化以后,营销调研的理论知识、方式等也会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市场营销应用的频率不断增加,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也不断成熟。由此,市场营销调研技术及其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改进。较为明显的改进方面主要由,当今的营销调研理论还吸收了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使得不断改进的营销调研知识的层次更加深入。并且当下的理论知识,也更加实际、实用。所含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从国际国内市场的真实氛围中总结出的理论经验,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市场研究、产品设计、消费者需求调查等等当中去。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理念就是创新,创新也是当今市场竞争中最主要的竞争力。信息技术在营销调研中的运用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不仅创新了营销调研的方式,还能够帮助市场个体在产品开发、产品包装等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

3.信息技术在市场价格调研中的运用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利润也是企业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得到合理的运用,就要合理的定下生产成本。营销调研的内容不仅仅是市场资料的收集、分析,它的运用还包括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以往在对产品定价时,往往只是考虑生产这件产品的成本,忽略其他因素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在营销调研中的广泛运用,这种定价方式也逐渐淘汰。那么信息技术是如何在市场价格的调研进行运用的呢?

(1)调查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一件产品的销量如何取Q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当一件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它的需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上涨,在这个范围内获得的利润也就随之上升,反之。因此,要想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首先就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查,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调查到一件产品的消费者的价值,然后通过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出最为合理的产品功能和销量,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2)调查价格优势和提升服务质量。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人们对于市场不再是一味寻求价格低廉,更多的是寻求一种性价比,包括后期的服务。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市场营销调研当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客户对于价格、服务等全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能够快速的了解到消费者的要求,快速反应的同时,还能结合上一点信息技术在营销调研中的优势,保持价格优势,获取一定的利润。

(3)智能化更新。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在产品的生产设计过程中都会采取数字化,数字化的使用能够全方位、精确的计算产品的成本,最终进行只能定价,并且在营销调研的资料收集中,能够智能更新、智能分析和运用。

三、信息技术拓宽了营销调研的渠道

市场不断信息化,市场的营销调研渠道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往的营销调研渠道主要是单方面的,即企业对于消费者的了解,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了营销调研的渠道,将单项调研渠道升级为了双向调研渠道。企业的信息和一定的资源也能够分享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或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能够让消费者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到更多的企业和产品,有更多的产品选择。

营销调研渠道也有以往的间接渠道升级为了直接渠道。以往的营销调研都是企业通过一些专门做市场营销调研的企业了解,即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和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以后,企业能够自己进行市场营销调研,即采用一种直接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这不仅仅增加了企业能够收集到的市场资料,省去中间商环节后,也能够缩短获取到资料的时间,除此之外,也能节省营销调研的支出。

四、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创新资料调研和收集的方式,还能够创新市场营销的方式。市场营销不只是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要注重营销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更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还能够改善、创新市场营销方式,也就是当下流行的市场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网络购物是一种新型消费方式,但是收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网络营销,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市场营销方式,它继承了信息技术的特有特点,高效、更新快。这种营销方式能够让消费者也参与到营销中去,消费者能够减少不必要广告的接受,能够直接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一种有利的营销方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营销中运用的有利性和必要性。

五、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在营销调研方面中的应用、影响、意义进行了分析。市场调研其实就是一种市场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挖掘,市场营销重点就是及时了解和更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有着高效、实时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全方面的挖掘国内国际的市场资料,也能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创新市场营销渠道。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将在市场营销调研中更加广泛的\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萍.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模式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08(6).

资料市场论文第4篇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我国经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汽车工业更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2019年中国汽车的最终产销量为1350万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高达2459.8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6.2%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专家指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二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三要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出自己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合作共谋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资车尤其是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举步维艰。但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几年的卧薪尝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由小做大由弱走强,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吉利、北汽还纷纷开始收购海外汽车资产,开始开扩国外市场尤其是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公司更是走在了“开疆扩土”的前列。

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的奇瑞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但它却走在中国汽车出口的前列,担当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先锋”。2019年10月奇瑞第一批轿车出口中东拉开了奇瑞汽车争夺海外市场的序幕,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已经销往全球几十个国际和地区,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工厂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一直以来奇瑞汽车的出口量在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奇瑞汽车是走出去了,但并不代表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就站稳了脚跟,由于奇瑞汽车的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无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国际化经营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何让奇瑞汽车在国际化过程中走得有力走得扎实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以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为基础,结合奇瑞汽车公司开战海外市场的战略部署对奇瑞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提出符合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策略,并为其他国内汽车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需求、生产、技术、销售市场四个角度对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考量和研究的。认为不同的文化、地域的人对汽车的要求喜好是不一样的,不同市场对汽车的要求也不一样,汽车生产企业要主动去适应这些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汽车企业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内外部的规模效益就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由于文化、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汽车的设计、实用性和销售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市场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市场销售规划。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Dominik Declercq(2019)表示或许只要5年左右的时间,奇瑞等中国汽车公司在汽车质量、排放标准和安全性上都可以通过政府的投资支持得到解决,经营海外市场需要解决的是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汽车供应、备件网络和售后服务上提升水平。

麦启安、彼德诺兰(2019)说中国汽车产业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国际品牌影响力小、国际化人才缺失等情况。

John Paul Macduffe教授进行IMVP调查后说丰田汽车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强大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Fredrikvon Corswant(2019)从汽车产品供应商的角度对汽车行业进行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高度细分可以形成高度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效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中面临困境研究主要集中在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规模过小导致规模效益不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系落后、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国际贸易壁垒、几大汽车巨头企业对汽车行业的垄断等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例如黄金蕊(2019)在《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中指出奇瑞汽车在其产品设计、技术性能,尤其是在中高端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上与国外品牌比较存在明显劣势。

王琪(2019)对中国奇瑞汽车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奇瑞的营销和推广要从消费者偏好着手,从企业的营销管理到市场调研和预测这些工作都要做充分,同时要做好汽车的售后服务,做好隐形营销。

李晓伟(2019)在《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中明确指出奇瑞汽车在品牌塑造,市场扩展,技术研发,资金流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化进程。

陈金波(2019)对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向依附性发展,依托国外技术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卫金桥(2019)对中国汽车产业中外合资情况分析后说“中外合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外商对汽车生产设计的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合资汽车企业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积攒,核心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陆海平在《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2019)中提出世界汽车企业是大鱼吃小鱼,寡头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要求整合各类资源,产业链全球化配置;要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

(3)主要参考资料

[1]Eckhard Sigge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2):11~18.

[2]John E.Kwoka.Automabiles:The Old Economy Collides with the New[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23~27.

[3]Nicholas G.Rupp.The Attributes of a Costly Recall: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31~35

[4]P.A.Geroski.Competition in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for Markets[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3):19~27.

[5]黄金蕊.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6]宋波.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J].战略研究,2019(12):35~37

[7]宋梅.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奇瑞汽车公司为例[J].交通运输中国市场,2019(10):25~27

[8]程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9(30):22~24 [9] 陆海平.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J].汽车工业研究,2019(06):38~41 [10] 罗良忠,陈亚娟. 我国汽车企业“以技术换市场”的跨国经营新模式.[J].国际贸易探索,2019,28(09):72~76

[11]陈鑫.中国汽车出口的策略问题探讨.[J].商情,2019(07):58~59

[12]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3]李欣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与面临的技术壁垒[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4]赵泽文.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5]王传兵.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16]孟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17]于杰.2019年汽车市场盘点[J].汽车纵横,2019(01):26~27 [18]张逸潇.奇瑞汽车去年全球销量55万辆[J].芜湖日报,2019(01):02~03

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

本文以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为重点,首先介绍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和国内汽车公司对开扩国外市场做出哪些努力,接着介绍奇瑞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目前奇瑞汽车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然后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希望这些分析思考能够为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安排有一点点帮助,并为其它想要走出去的汽车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我国对外贸易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分析;第三部分,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和挑战;第四部分,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

(2)研究方案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产品周期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国际贸易壁垒,地缘经济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首先以大视野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结合奇瑞汽车公司的对外贸易方针分析造成奇瑞汽车国际经营困境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3)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2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该学科的书籍,确定毕业论文课题的方向;

2019年1月下旬—2月中旬,确定课题方向、题目,写出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9年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毕业实习,收集有关该课题内容资料;整理资料并完成初稿;

2019年4月初—5月初 整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19年5月初—5月下旬,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2019年6月初—6月中旬,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奇瑞汽车国家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

内容及任务

主要内容:论文以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为对象,主要研究奇瑞汽车在开拓市场过程中所遇困境,然后分析为什么奇瑞汽车在国际化经营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论文应当分为绪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外贸易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分析、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和挑战、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建议、结论五个部分。

主要任务:该论文必须从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现状入手,因此查找相关资料是最重要的。需要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通过对于中国知网的检索,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阅读和整理,从而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本文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保证论文各个部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

1、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同时,按照老师修改的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采取如下的研究流程进行研究:查找最近几年有关奇瑞汽车在开拓国外市场的进展和销售情况方面的资料,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笔记,分析奇瑞汽车在国际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就是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来完成论文。

3、论文中所有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引用的文句必须采用脚注的形式,自己在实际调研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必须标明来源以及获取方式,以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完整性。

4、开题时参考文献在10篇以上,并且随着写作过程的深入不断增加。

5、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各阶段任务,论文格式要求参见《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2019)》,毕业论文的字数应当在15000字以上。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

2019年12月-2019年1月中旬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该学科的书籍,确定毕业论文课题的方向;

2019年1月下旬—2月中旬确定课题方向、题目,写出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9年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毕业实习,收集有关该课题内容资料;

2019年4月初—5月初整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19年5月中旬—5月下旬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2019年6月初—6月中旬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1]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李欣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与面临的技术壁垒[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赵泽文.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王传兵.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5]孟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6]于杰.2019年汽车市场盘点[J].汽车纵横,2019(01):26~27 [7]张逸潇.奇瑞汽车去年全球销量55万辆[J].芜湖日报,2019(01):02~03

[8] Eckhard Sigge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2):11~18.

资料市场论文第5篇

剧变以后,历经百年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战再度掀起热潮。短短几年来,重新建构市场社会主义新模式的论著汗牛充栋,构成了西方左翼理论界一幅亮丽景观。与80年代以前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相比,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在社会政治目标等诸多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概括出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六大特征,试图从中揭示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改良或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目标

为了弄清现代市场社会主义相对于前期市场社会主义的独有特征,首先让我们追溯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源远流长,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瓦尔拉(M·Walras)、帕累托(V·F·D·Parato)、巴罗内(E·Barone)等对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纯理论问题的探索算起,迄今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兰格(OskarLange)模式诞生之前的理论探讨,属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前史,它是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模式的建立准备思想资料。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应该以兰格模式的诞生为标志。

以兰格模式为起点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依其间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模式,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1)30年代产生(并在此后获得补充)的计划模拟市场的“兰格模式”市场社会主义(Lange,1936);(2)60—80年代随着原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计划与市场并存、决策分散的“分权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3)80年代中期后以英国工党进行政策调整为政治背景,英国左翼理论家发展起来的“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EstrinandGrand,1989);以及(4)剧变以后,西方左翼理论家对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新建构。

90年代后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建构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众多复杂、五花八门,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经理经营型模式,主要代表有约翰·罗默(JohnRoemer,1994)的“证券社会主义”,詹姆斯·扬克(J·Yunker,1992)的“实用社会主义”,巴德汉(P·BardhanandRoemer,1992)的“银行中枢的市场社会主义”等;2)劳动者管理型模式,主要代表有戴维·米勒(D·Miller,1989,1991)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罗宾·阿切尔(RobinArcher,1995)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雅克·德雷泽(J·Dreze,1993)的“自我管理”市场社会主义等;3)综合前两者优势、突出民主基础的模式,主要代表是施韦卡特(D·Schweikart,1993)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韦斯科夫(T·Weisskopf,1993)“民主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等;4)不考虑改变企业财产权而通过民主参与管理监督来限制资本权力的模式,弗莱德·布洛克(F·Block,1992,)的“没有阶级权力的资本主义”,乔舒亚·柯亨与罗杰斯(J·CohenandJ·Rogers,1993)的“联合的民主”体制等属于这种类型。(对90年代“模式”的详细评介,见余文烈、姜辉1998)

在上述四个阶段中,以“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为分界线,又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第一、二阶段的“前期”和第三、四阶段的“近期”。这里把前者称为“传统市场社会主义”,而把后者称为“当代市场社会主义”。

在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市场社会主义中,从政治背景上看,剧变是其分水岭;若从理论特征上看,则以80年代中后期英国产生“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为其分界线。英国“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为剧变后市场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9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种种新建构,则可以看作是“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与民主,在效率与平等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泛化。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传统市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区别是其政治目标的不同:传统市场社会主义是在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则大都是在社会主义之后,一批激进学者试图改造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因素(诸如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产物,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有成果上进行改良资本主义或替代资本主义的设想,是通向未来社会主义的中短期目标(长远的目标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有的学者称前者为东方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后者为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科尔奈(J·Kornai,1993,P42)非常重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市场社会主义在“起始原因”上的区别。他说,初始条件对实际在历史上出现的任何形式都有强烈的影响,“因为起始原因发生的背景不同,值得清楚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主题内容:一个是作为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社会主义;另一个是作为代替旧形式的、改革前斯大林社会主义制度……的市场社会主义。”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这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目标,构成了它的第一个重大特征。

二、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其主要的发展脉络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即从计划主导机制论市场与计划并存的二元机制论市场主导机制论。

30年代的兰格模式是计划模拟市场的市场社会主义。它把市场引入计划,资源配置方式是利用价格机制的计划手段,在只存在消费品和劳动市场而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的前提下,用“试错法”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问题,通过模拟市场求解线性方程组确定物价等一系列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见,其经济运行机制是以计划为主导的机制。

60—8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是随着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既不抛弃计划这个“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又力图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出现了计划与市场并存、决策分散的种种“分权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布鲁斯(W·Brus,布鲁斯,1984)“含有受控制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奥塔·锡克(OtaSik,1972)“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计划”模式,科尔奈(J·Kornai,1982)“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亚历克·诺夫(A·Nove,1983)“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等著名的模式均属于此种类型。这类模式主张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保留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计划,决策权分散,让企业在生产与分配上有一定的自,消费者得到尊重。分权模式是一种二元机制论,人们已经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企图在计划的有效控制下,尽力发挥市场的作用,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分权模式与兰格模式一样,都是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利用市场。

布鲁斯(Brus,1987)在给市场社会主义下定义时,以前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改革为实例,认为1965年以后南斯拉夫的“体制”和1968年以后匈牙利的“新经济机制”,“在严格意义上趋于接近”他的定义——“生产资料公有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规律”。有人或许会据此认为,前南、匈的体制在资源配置上已经市场化了,与我们上面所描述的“二元机制”情形不相吻合。然而在我看来,第一,布鲁斯的定义是含混的(对此当另作论述,可参见余文烈,,1999);第二,前南、匈的经济体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不是“市场主导”,而是属于“二元机制”。前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市场社会主义“实验”,尽管其原先宗旨是想充分利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实现经济高效、协调发展,但在实践中并未做到。南斯拉夫事实上是让联邦共和国取代中央政府的集权干预和指令计划,匈牙利也出现间接行政干预强化的情况。两国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尤其在生产资料上)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它们或是在通货膨胀中冻结物价,或是因为政府限制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而影响了所有物品价格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方式也是扭曲的,根本无法促成产业结构形成自动适应科技与国际市场变化的机制。这是“二元机制”的典型后果。

80年代以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英国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这就是“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的确立。这一理论上的“创新”首先得益于70年代以来比较经济体制学的发展。格雷戈里、林德布洛姆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市场“中性机制论”,认定市场和计划仅仅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或“工具”,经济体制的机制能够从一种经济环境移植到另一种经济环境中。迪夸特罗则具体论证了“市场的运用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矛盾”的观点。80年代中后期英国理论家的贡献是:以市场“中性机制论”为基础,主张把市场纳入社会主义的领域内,认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当同市场“联姻”,利用市场达到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政治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英国理论家突出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机制”的功能,从而创立了“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在这种理论模式中,中央计划或政府干预机制仅仅当作在市场的主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时才启用的方式。“主要的交换机制只能是市场。最好不管的就应当不管。”(EstrinandGrand,1989)当然,市场有其先天的缺陷或“失灵”,在这方面需要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计划和干预,进行有益的补充。

剧变以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有成果上进行资本主替代。资本主义经济本来就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似乎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解决。这样,90年代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种种新建构就理所当然地建立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

由此,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构成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三、形式多样的社会所有制结构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上,市场社会主义经历了对国有制/公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早期的市场社会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是默认国有制的统治地位,即使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也是少量的“补充”。到了英国产生“市场主导的市场社会主义”的80年代后期,不仅把国有制当作公有制的根本形式的做法受到质疑,国有经济在实践中产生的效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此时,英国理论家提出了“国有化的内在实质并不是消灭剥削”的论断,英国工党则在政策调整中摒弃了工业国有化的一贯主张。然而到了90年代,面对剧变之后接踵而来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浪潮,西方的左翼理论家们反而认识到公有制对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性。当然,这里的公有制已经排除了传统形式的国有制。

9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者大部分赞成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不同方面实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社会所有,主张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但也有人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不急于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化,而是从限制其功能上入手,或者首先倡导其它方面(例如构成知识经济财富的信息)的社会化。概括起来,从追求社会平等这个目标出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主张生产资本全社会公有,但对公有制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作了分离。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的“银行中枢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和扬克的“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两种不同形式。

罗默设想让每个成年公民从社会领取数额相等的有价证券,用以购买企业股票收取股息,但不得买卖证券,死后证券回归公共财产。企业为公共所有,每个企业采取联合股份公司的形式,由聘任的经理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几个公司围绕一家主办银行形成一簇,由公共银行向本簇内的公司提供资金。在这种模式中,罗默所主张的财产关系是一种社会所有制,有人称为证券所有制,最终产权属于社会,产权明晰而又分散是其明显特征。美国经济学教授韦斯科夫“民主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财产形式与罗默的方案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在韦斯科夫的模式中,股票持有者对企业没有正规的控制权。

扬克主张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大型私人所有制企业转为公共所有,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他认为,社会允许富人存在,人们可以储存大量财富,过富有的生活方式,但禁止能够带来富有生活方式的非劳动挣得的资本所有权收入。在他的方案中,资本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经营管理的职能却交给“公共财产管理局”,以便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产权收益则以社会分红的形式分配给社会成员。

第二种类型是“合作制经济”的财产形式。合作制经济是一种企业制度,其财产形式有两种。早先,工人合作制企业的资本是在企业职工中内部筹措的。这种形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且未能分散工人的投资风险,所以现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合作制经济大多采用劳动合作组织“雇佣资本”的形式。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德雷泽的“自我经营”市场社会主义等是实例。这类经济形式不太考虑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公有的问题,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合作社内部经济剩余的“公有”,与此同时强调劳动者当家作主、民主管理和公平分配。

第三种类型是,不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化,但对资本职能作了各种限制。布洛克的“没有阶级权力的资本主义”方案,埃尔森(DianeElson,1993)的“市场社会化”方案等属于这种类型。

布洛克允许继续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但主张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改造。私人对集体联合财产的控制程度将被大大降低,企业将在国家权力的协调下,由股东、企业人员和用户三方共同管理。具体作法是,所有的企业都以联合的方式组成,在董事会的组成中,35%为雇员,35%为财产所有人,30%为代表消费者和当地公民的其它人员。他认为这将有力地削弱资本的阶级权力,让企业为大众服务。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在管理控制方面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进行一些改良,而对于没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能否消灭资产阶级的特殊权力的问题,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种种疑问。

埃尔森的“市场社会化”方案很有意思,他认为资本对信息的垄断是资本垄断利润、剥削加深的秘密,因而主张利用税收提供的资金建立公共信息渠道,使一切企业、家庭、个人和计划局都能免费存取有关技术、价格、工资、产品、原材料等经济信息,即建立公开公共的信息网络。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神经,其重要作用人们现在还难以预料,但无可置疑的是,它也是一种财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信息的社会所有是必不可少的。但反过来,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仅仅拥有“市场社会化”尤其是信息社会化这一条件,这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成分到底有多大?恐怕人们不会估计太高。

社会的发展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泛泛地谈论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和私有已经不能洞悉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这里对公有制类型的划分也只是非常简单粗糙的。

四、兼顾平等与效率的价值取向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市场的效率,又要追求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几乎所有的模式设计都是在平等与效率双重目标上下大功夫:坚持公有制作为争取平等的基础;保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制度,兼以种种保障措施的运行机制——企业自治、企业竞争、企业破产、银行监督、类似的控股监督等等,以保障不低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

但是,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传统市场社会主义在平等与效率上的取舍方式却是不同的。如上所述,传统市场社会主义是在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其侧重点在于效率。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则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其侧重点在于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自我实现和福利的平等、政治影响的平等……。

在扬克、罗默、巴德汉、韦斯科夫等模式中,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证券收益、社会分红等,这就保证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现较高的经济平等。当然,罗默承认,市场经济不会带来一个完全公平的社会,因为每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出身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市场社会主义存在的收入差别是合理的,这是发挥市场效率的副产品,而且目前还没有比利用劳动市场更为有效的配置劳动的手段。

各种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对“平等”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强调结果平等,有的强调起点平等,有的则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与起点平等更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追求的平等不仅仅是经济平等,还包括社会政治上的平等。

80年代英国的市场社会主义在放弃国有化的传统做法之后,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使人们以有效的方式进入市场,一开始就让人们在资源(包括个人的接受教育的资格和享受终身医疗保健的资格)方面以较平等的基础进入市场。“人们应当一开始便享受平等,而不是最终才享有平等。”他们强调起点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米勒在《市场、国家与社团: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认为,市场社会主义至少要实现四个目标:1)发挥市场在生产和服务中的效率优势;2)限制国家的经济作用,使民主管理切实可行;3)保护工人自治,无论他们作为个人还是作为自我管理企业的成员;4)实现初次收入分配的较大程度的平等(而不是依赖收入的再分配)。他追求的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平等(经济上平等的起点和机会),更重要的是“社会地位的平等”,即无阶级社会的那种平等。罗默的《社会主义的未来》也指出,社会主义者需要三种机会平等:1)自我实现和福利;2)政治影响;3)社会地位。三项“机会平等”中政治影响和社会地位占据两项,而“自我实现”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五、突出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

呼唤民主是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又一特征。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正是由于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异化深恶痛绝才极力主张改良或替代资本主义的,因此,大声疾呼“民主、平等、和自由”是其基本特色。

在前面提到的90年代四类模式中,基本上“都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罗默和扬克的模式突出了较大范围和较大程度的社会平等,同时也有利于全社会政治民主的实现。劳动者管理型模式更有利于“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米勒(D·Miller,1994,P252)颇为得意地说,他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为工业民主(经济民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就民主特有的权利而言,这种工业民主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人们可以控制他们从事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件大好事;同时,它为更广泛的民主提供了训练和刺激的基础。”

在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论著中,有许多是直截了当地冠以“民主”的标题,突出民主的地位。例如,罗宾的著作标题为《经济民主:可行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标题,韦斯科夫的著作冠以《以企业为基础的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施韦卡特的著作称《经济民主——真正的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J·柯亨和罗杰斯的文章干脆叫《联合的民主》。此外,像布洛克那样的方案,“民主”已成为实施他的“没有阶级权力的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

施韦卡特的模式假定一个保障公民自由的法制国家的存在,通过中央、省、市选举产生各级民主机构来保障公民的自由,根据市场导向的民主计划来发放投资基金,将计划与市场两套机制在“民主”领域结合起来。这样,民主不仅具有政治价值,而且也具有深刻的“经济”内涵。布洛克则在选举制度上大做文章。他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竞选活动是私人富有者通过提供竞选资金和对经济进行控制来操纵和影响选举的,为此必须进行选举制度改革,具体措施有:向所有政治机构提供公共资金、在传播媒体中为候选人提供自由时间、私人政治捐款不超过100美元、实行普遍的选举登记和周末选举日等。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的要求是充分的民主、一定程度上的分权和尊重个体自由活动的权利,这当然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尤其需要一个没有任何特权介入经济活动的民主政治制度。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也有此种要求,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一个国家的基础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制度框架、制度环境和制度走向决定了它的经济绩效。总之,种种市场社会主义的新模式都追求某种形式的民主,不仅经济民主,还有政治民主,或是作为其模式的出发点,或是作为其方案的目标。

六、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市场社会主义不仅在比较经济体制学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一页。它表明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它的理论和“实验”表明,社会主义不仅仅只有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种模式,而是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设定不同的模式。此外,市场社会主义还预示了世界社会主义中短期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当代社会“在有效的经济体系内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复兴社会主义的机会”。(F·Roosevalt,1992)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在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心脏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重新探讨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鼓舞和团结了西方左翼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仅此一点,其意义就是十分重大的。

然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虽然向人们提供了各种美妙的蓝图,其实现的可能性却很令人生疑。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先天不足,只是一种神话。这种说法尽管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不无道理。

前面说过,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目标是“替代”资本主义。这就首先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现存资本主义制度通向他们理想的社会经济模式的道路如何走?即,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和社会力量,来保证从现存的经济制度向他们所倡导的经济模式转变并顺利运行?然而,各种模式对此都没有明确作出回答。忽视政治制度的基本保障,轻视“由此达彼”的道路问题,这是各种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大缺陷。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想让既得利益集团放弃自己的利益,诸如资产所有者主动把财产收益交归社会以保障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甚至把资产归还社会以实行公有等等,都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与资本家商谈生产资产“社会公有制”的问题,实际上等于与虎谋皮。

从各种模式的运作上看,由于一些模式对公有财产的使用管理权的设计问题,或是由于其模式中市场机制的反作用问题,最终有可能与倡导者们想要达到收入分配平等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还会导致公有制的瓦解。例如:在罗默的方案中把公有资产以证券方式发给每个成年公民自己购买股权谋取收益。这就有个问题,如果一些公民购买股票的企业破产,这些公民的证券岂不就化为乌有,他们后半生的这份收益不也就丢失了吗?这样,社会的平等分配岂不大打折扣?又如,扬克主张的公有资产是在“完全的”资本主义市场形式下运作。这样,人们不无理由地对其实际运作的进展表示担忧──全方位的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最终可能导致公有制的瓦解;即使它存在下去,由于完全的市场运行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和个人)间的强烈的利益冲突,也会使它不能实现公平分配的职能。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否定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至少,它们为未来的实践留下丰富的思想资料,留下可供选择的参考框架。

主要参考文献:

1、Archer,Robin1995.EconomicDemocracy:ThePoliticsofFeasibleSocialism,Oxford:ClarendonPress.

2、Bardhan,P·andRoemer,J·E·1993.MarketSocialism:TheCurrentDebate,NY:OxfordUniversityPress.

3、Bardhan,P·andRoemer,J·E·1992.MarketSocialsm:ACaseforRejuvenation,inBardhanandRoemer,eds.,1993.

4、Block,F·1992.CapitalismwithoutClassPower,inPoliticsandSociety,20:277-303

5、Brus,W·1987.“MarketSocialism.”In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Vol·3,P337,eds·J·Eatwell,etal·.U·K·:MacmillanPress.

6、Cohen,J·andRogers,J·1993.AssociativeDemocracy,inBardhanandRoemer,eds.,1993.

7、Dreze,J·1993.Self-managementandEconomicTheory,inBardhanandRoemer,eds.,1993.

8、Estrin,D·andLeGrand,eds·,1989.MarketSocialism.Oxford:ClarendonPress.

9、Gregory,P·R·andStuart,R·C·parativeEconomicSystems.Boston:HoughtonMifflin.

10、Kornai,J.1982.Growth,ShortageandEfficiency:AMacrodynamicModeloftheSocialistEconomy,Oxford:BasilBlackwell.

11、Kornai,J.1993.MarketSocialismRevisited,inBardhanandRoemer,eds.,1993.

12、Lange,O·[1936]1956.“OntheEconomicTheoryofSocialism.”InOntheEconomicTheoryofSocialism,ed·B·Lippincortt.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

13、Miller,D·1989.Market,StateandCommunity.Oxford:ClarendonPress.

14、Nove,A·1983.TheEconomicsofFeasibleSocialism.London:G·Allen

15、Roemer,J·E·1994.AFutureforSocialis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Press.(中译本——余文烈译:《社会主义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97)

16、Roosevalt,Frank1992.“MarxandMarketSocialism.”Dissent,(Fall):511-518.

17、Schweikart,D·1993.AgainstCapitali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8、Weisskopf,T·1993.ADemocratic-Enterprise-BasedSocialism,inBardhanandRoemer,eds.,1993.

19、Yunker,J·1992.SocialismRevisedandModernized.NY:Prage.

20、颜鹏飞:《国外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载胡代光主编:《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8─172页。

21、余文烈:《市场社会主义的新动态》,载《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22、余文烈、姜辉:《90年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载《经济研究资料》1998年第3-4期连载。

23、余文烈:《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定义》,载《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1期。

资料市场论文第6篇

关键词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机制

1市场社会主义概述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加尔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学者把它的特征大致概括如下:

第一,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

第二,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第三,他们主张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但是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何种方式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主张各不相同。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90年代是市场社会主义初步形成的时期。该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提出的“兰格模式”:生产资料当实行公有制,但小型工、农业可保持私有;要求建立不完全的市场体系,既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劳动服务市场,也存在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实行国家、地方、家庭参与的多重决策体系;实行双重价格定价体系,消费品和劳动力价值通过市场来定价,而生产价值由中央计划机关采取模拟市场竞争的方法来决定。该模式虽然有明显的计划特征,但标志着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80年代。主要是一些东欧、苏联经济学家主张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南斯拉夫经济学家组成的“市场经济学派”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在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提出了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捷克的锡克在《社会主义下商品的货币关系》中分析了宏观、微观商品经济的不平衡。其中宏观的当由计划调节,微观的由市场调节。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其研究中心又回到了以西方为中心,他们重新探讨了市场社会主义,目的在于弄清如何通过市场使西方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斯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

2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无疑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提供了参考、研究的价值。

2.1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给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以启发、借鉴,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史料来源

首先,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中性机制”思想,为我国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启示。20世纪60~70年代,加尔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人批驳了市场属于资本主义,而计划只属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认为,市场和计划仅仅是“手段”或“工具”,提出“中性机制”理论。邓小平同志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过程中,吸取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可取成分,结合中国实际和他国经验,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样,邓小平经过长期探索,在深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认真汲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计划与市场复杂关系的钥匙,剔除了缠绕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所谓社会基本制度属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理清计划与市场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把市场运用到社会主义中去。市场社会主义者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的“联姻”论,为我们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积极的思想来源。如米勒就明确指出“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秘书”(即社会主义需要市场)。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统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多年的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表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能够兼容的,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次,市场和计划不是地位平等的发挥作用,但市场也不排除计划。两者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主导力量。而计划就体现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上。米勒在他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中就指出国家的作用有:制定收入标准,制定积极政策,来实现工整的分配;国家还要设立公共机构,负责提供福利等公益事项……由此可见,市场社会主义也并不盲目崇拜市场。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必须结合起来运用,使之优势互补。但是,二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计划机制、宏观调控只能起到辅或指导性的调节作用,为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最后,市场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观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持有的观点。市场社会主义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即要发挥市场的效率,又要追求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他们主张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以企业为单位、利润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保持高效率,倡导某种形式的生产资产社会公有,关注收入分配平等。而当代中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十分重视效率与平等的一致性,强调公平与效率必须兼顾,主张在兼顾公平与效率时,效率应优先考虑,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

2.2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首先,西方学者虽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但对于何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仍缺乏认识。他们虽然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公有制,但在其具体形式上仍有分歧,缺乏深度。所以他们提出的各种模式很难实行,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实行的主体力量。所以只是一种现代、当代的空想主义。而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开始,就有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科学地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理论上的明确性,是在吸取西方学者的积极观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其次,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必然要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如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导方式、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等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力加强工作力度,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3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基本制度不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中就规定了公有制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并强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而当代国外的市场社会主义虽然也主张公有制,但总的说来,他们对国有经济都持否定态度,而且大多数模式都是重视收入平等甚于关心所有制内容。但这样一来,实现收入平等分配的社会平等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其次,运行机制上也不相同。我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而为达到目标,就要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及改革分配制度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而国外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通过何种方式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上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精神文明紧密联系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物质保证;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资料市场论文第7篇

关键词:食品;饮料行业;股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47-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系列外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入中国,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向规范化发展,加快了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投资理念逐渐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本文将分析财务数据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以了解不同财务数据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程度,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唐东升(2012)指出把行业特殊性作为研究股价和会计信息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行业的细分能够更加准确了了解不同行业的影响作用,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劳兰和邵玉敏(2011)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各行业的股票价格波动存在差异。因此,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有价值,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要对不同行业的数据分别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6月27日食品、饮料行业的总成交量为3 079 784.4手,超过所有行业平均水平22%,总成交金额为480 563.92万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99%,在所有61个行业中分别位居第十六位和第十位。食品、饮料行业的交易量处于中国证券市场所有行业的前列,说明投资者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热情相对高涨,市场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关注度较高。因此,本文以食品、饮料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中国证券市场行业中,影响食品、饮料行业股价变动的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选择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本文采用多因素估值模型来检验股票的内在价值。本文将以可能影响各个股票的财务数据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建立股票内在价值估值模型。

设股票在股价p为因变量,自变量的数据分别设为xin,其中xin表示第i个股票的第n个财务指标的值。因此,多元回归模型为:

pi=a+a1xi1+ a2xi2+……+ anxin (i=1,2,3,……,n)

(二)变量选择

因变量:Ball和Brown(1968)指出,对公司财务信息反应最强烈的时间是在财务报告的当天。因此,本文将以食品、饮料行业各公司财务报告公布的最后截止日期:次年的4月30日各企业股票收盘价作为因变量。

自变量:根据吴联生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影响程度最高的指标的研究结论并且综合赵宇龙(1998)、孟卫东和陆静(2000)、张一华(2012)等人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托宾Q作为研究的指标。本文采用SPSS17.0进行实证研究。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因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深圳证券交易所网”、“新浪股票”等相关网站的数据。本文的自变量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本文选取了食品、饮料行业从2007―2011年该行业所有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并从中剔除了部分由于数据不全无法采用的数据,最终获得377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样本中所收集的财务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对因子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

根据统计学制定的标准,当KMO大于0.6时,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由上表可知,KMO值为0.662,因此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球度检验要求当相伴概率小于0.05时,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而本文中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零假设,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因此,综合上述对样本财务数据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明,本文采用的食品、饮料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检验,适合做因子分析。下文将对样本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为便于了解13个财务数据代表何种能力,对企业的股价波动又有何种影响,我们通过组成成分矩阵来分析和了解各个财务数据分别代表企业的何种能力。因此,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样本中的13个指标用5个主成分及企业能力来替换,其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为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市场价值的指标主要包括市净率和托宾Q;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而反映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紫宗资产增长率。

(二)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后所得到的5个主成分及企业的能力,以下将对其进行旨在获知企业各能力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大小的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发现,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拟合度相对较好,除Z2之外,其他四个主成分通过检验,并且结果显著。这说明在食品、饮料行业的企业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价值、获利能力和资产使用效率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显著,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会对企业股价波动产生影响。

Z1的系数为0.000,说明Z1对股价波动产生显著影响,这表明在食品、饮料行业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潘金亮(2008)指出,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经常成为证券公司报告中使用的指标,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投资者在投资时会关注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的市净率和托宾Q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关注反映企业过去市场价值的指标说明企业过去的股价状况也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作用。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显著。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额外收益,因此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每股收益成为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Z5反映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也与股价显著相关。食品、饮料行业属于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较高比率的固定资产,因此在投资制造业时,关注企业的资产状况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企业产能的使用情况,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的成长和扩张情况。但是,Z2的系数为0.248,企业的偿债能力对股价波动影响不显著。曾奇一等(2012)根据2010―2011年Wind数据库的数据显示,食品、饮料行业在所有23个行业中偿债能力最好。因此,由于整体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好,投资者在投资时并不关注偿债能力的指标。

综合上述分析,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投资决策时,不仅关注盈利能力和获利能力指标,还关注由制造业行业“重资产”特征造成的企业资产的重要性。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食品、饮料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价值和获利能力会对股价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上文的实证分析中,偿债能力对股价波动影响不显著。从整体上看,目前股票市场符合经济规律,影响股价因素基本反映了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状况。因此,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状况,而不同行业也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做特殊关注。

此外,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食品、饮料行业的财务数据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状况,在分析时把行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但是不同行业的财务指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是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一定对所有行业的都适用,不能照搬照抄。

参考文献:

[1] 段续源.APT 股票定价理论的延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4,(2):23-25.

[2] 刘焕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34-36.

[3] 董欣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股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中小企业板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综合),2011,(12).

资料市场论文第8篇

企业建立井然有序文案市场调查体系,持续有效地搜集市场相关资料,作妥善分类及保管,并由擅于有效分析问题之人士定期阅读相关资料,提供有内涵之市场调查报告,经由企业决策人士深入阅读此项调查报告,则对企业市场行销策略之拟定和改进必然灵活有效,并随时掌握市场新契机。

一家汽车贩卖公司曾以:

·监理所公布之月份汽车发照数字及销售汽车公司排行

·天下杂志,卓越杂志,中华征信所1000家大企业排名

·中华征信所经理人名录

·管理杂志之广告费支出及顾客对厂牌偏好态度调查

·各汽车公司之各类广告及促销文件

·各地区各汽车公司兰卡斯特地图(LANCHESTER MAP)

·台北地区高所得使用汽车情况

定期作成”汽车同业文案市场报告”,详细分析本省汽车市场之销售情况,同业间消长分析及可能业务走向及该公司市场营运得失及改进意见,以供经营层参考。是份报告内容扎实周详颇获经营层深受青昧,逐渐变为月份市场情况报告,与该公司每月决算报告并列为经营者必读报告。

下表之数字得知,在美国市场调查鼎盛之地,居然以「文案市场调查位居榜首,故「建立有效运作之文案市场调查制度是有其必要性。

故「充分搜集分析有关市场情报及「评估市场行销活动业绩,协助企业执行行销管理,将是未来必然趋势。 二、市场信息管理体系建立

企业市场信息管理体系,包括:

a资料搜集

b资料筛选及整理

c资料注释及归档

此一工作有时十分乏味且其效果其非立竿见影,平日有赖资料搜集人员耐心,细心埋首为之,日久方见其功,这是企业相关人士必须理解及体谅,平日多予鼓励。

1 资料搜集筛选及注释在本阶段工作,宜:

·先确立文案市场信息体系目的及任务

市场信息提供目的,不外提供:

a 一般大环境分析

b 市场情况分析

c 其它(详见第三章文案市场调查)

确定企业所需市场信息提供重要程度先后顺序,便可着手收集相关资料。

·具体、清晰及集中范畴之收集情报,就可收集到切实有利信息

·从资料来源处收集所需资料

资料来源如下图,可按所需资料类别展开信息收集

2 资料搜集整理

·资料收集必须当机立断,只收集有用的,正确的,有保存价值信息。

·提高「自己检索能力,增加「寻找资料能力。

·先将从报纸杂志得知情报,直接向情报出处肯定其正确性,并进一步获得更详细深入情报。

·为收集情报作成笔记,记下新发现或意见。

·有恒心的剪贴搜集资料。

·剪贴下来资料,一定标明信息来源及日期。

资料搜集整理,其工作流程为:

阅读 作记号 剪贴 分类及装订。其间工作繁复,只有平心静气,耐心细心处之,方能井然有序。 四、企业文案市场调查体系灵活运用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将是必然现象。以市场调查方法获得市场必要信息将是必然潮流。市场调查成本所费不轻,企业不能动辄举行实地市场调查。故建立健全有效文案市场调查体系,以有效透过市场信息搜集,筛选,归档与综合,定期提出市场相关报告,将是可行方法之一。

建立灵活文案市场调查体系之方向3:

1 鼓励企业同仁提供各种市场资料,先求量足再求质美。

·告知员工所需资料种类及目的。

·教导员工提供资料之有关常识,使员工能提供较为完整资料内容,如资料出处,资料日期等。

2 建立市场信息档案库,有系统收集整理已分类资料

3 定期提供资料

·将文案市调组织化,明定组织目标及职责。

·明定提供调查报告类别,时间及阅读报告层次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