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8 07:19:27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1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0日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有顶岗实习实践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以后将面临的工作岗位,有效地完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但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生角度。顶岗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往往会经过较长一段的时间。学生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并且刚入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往往看不透,对自身的定位也不清楚,所以经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由于是新手,在工作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他们往往会更加无助。等到他们适应了工作环境,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也就结束了。

通过调查发现,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的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不够扎实,操作技能水平较低,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上岗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面对真实情境的实际操作时找不到头绪,很多学生所学专业和实习单位工作内容都不对口,实习单位需要对其培训一段时间后才能勉强让学生上岗。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同事关系处理的不是很融洽,沟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工作环境和待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实习单位的用工成本。

(二)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往往有自己的运行周期,只有在任务相对少的时候才可以把某些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实习单位往往不敢轻易把重要工作交给顶岗实习的学生,担心如果学生做得不好会耽误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效益。实习单位往往把学生安排到车间,安排到单位办公室整理资料,并且多数学生是做助手,大多数学生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真正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用人单位是不愿意让顶岗实习的学生接触的,因此通过顶岗实习也不能学到各个岗位的技能。实习单位也不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成他们其中的一员,平时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很少交流。

(三)学校。据很多学生反映,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顶岗实习中绝大部分都用不着。在高职院校中,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的理论水平很强,但实际的操作能力却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一点从学生顶岗实习中得到了反映。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众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规模在逐年扩大,每个学校每年都有大量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但是顶岗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很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顶岗实习的开展。很多学生没有顶岗实习的机会,即使有也是去帮实习单位整理资料,打打杂之类的工作,没有安排真正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岗位。

学生的管理问题也影响着顶岗实习的开展,一般而言一家实习单位不可能接纳太多的实习生,在10个左右就很不错了,一个专业往往上百人,所以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较为分散,具有动态性和随意性,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学生较多,每位学生都找到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容易。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较为分散,学校安排的指导顶岗实习的老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据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抱怨学校安排指导顶岗实习的教师不起作用。当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时,指导老师大都不在身边,根本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只和指导老师见过两三次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学校和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待遇和利益保障问题事先没有协商好,等到出现问题后才做安排、沟通与协调,使得大家都不愉快,使实习效果和自身权益都受到较大影响。

二、对策措施

(一)高职院校学生要积极参与顶岗实习。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时间较短,所以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期间要调节自身的心理,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快速适应顶岗实习中企业所安排的岗位,快速适应实习环境,适应企业的文化。顶岗实习学生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要尽量完美地完成实习单位或上司安排的任务。针对实习单位安排岗位与自身所学专业不对口和工资待遇问题,在实习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主动与实习单位进行协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实习的有效性。

(二)实习单位要转变对实习生的态度。企业要树立校企合作意识,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发现有潜力的学生,使之留下了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储备人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方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计划,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促使学生顺利就业。企业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在合作中提高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为顶岗实习做充分的准备。高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学校全面的改革给予配合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增加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文侃,杨汉青.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2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

依据岗位见习的教学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校内实践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的实际,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企业和旅游景区作为主要见习企业,将探索岗位胜任能力和旅游企业运营和服务管理中的问题调研作为重点,最终确定以下见习指导内容。

1.第一阶段:校内准备动员阶段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内容针对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见习前综合培训。(1)专业岗位见习课程说明(2学时):①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介绍。②见习过程要求:选择好相关旅游企业;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网上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准备访谈提纲;组建见习小组;强调安全事项。③课程考核要求。④以往优秀见习案例展示。(2)岗位胜任能力剖析方法说明(2学时):①了解见习具体岗位情况: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要求、薪酬待遇情况等。②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自我探索工具:MBIT、360度评价等;职业市场探索:了解旅游就业市场概况、就业市场环境SWOT分析等;胜任能力对比工具:冰山模型等。3.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方法和要求说明(2学时):①选题原则介绍。②形式要求:传统的学术论文;案例编写;企业诊断报告;调查研究报告。③资料、文献查询和写作方法讲解。在安全保障上,与学生签订《外出实践安全责任书》;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要求: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②遵守学院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③积极参加见习活动。

2.第二阶段校外自主见习

见习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设计调研问卷;见习中,以自主寻找见习单位为主,要求至少参与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一周,对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访谈,获取信息,填写《岗位见习》手册,完成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的基础调研工作。

3.第三阶段校内总结提高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将见习后的感悟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小组比赛,最后教师点评。(1)见习收获、感悟分享(3学时):①个人和小组通过总结见习过程,将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②小组内部头脑风暴,形成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③个人通过总结,对未来职业与学习规划进行反思。(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答辩或总结(3学时):①对论文撰写团队的成员进行面谈和答辩。③总结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见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见习目标企业的确定

目前岗位见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寻找为主,确有困难的学生由学院提供见习机会,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

(1)见习企业档次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见习单位与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通常自我定位为管理人才,而一般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是基层服务类岗位。例如,旅行社见习岗位80%以上是销售接待、计调助理、导游助理等;酒店见习岗位则90%集中于酒店前台接待员、餐厅、客房服务员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见习过程较难了解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

(2)见习时间的限制使深入度有待加强,且部分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只接受实习生或工作人员,不接受短期见习活动,即使接受也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地参观感受一下,未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或培养,不允许串岗或换岗,这些均影响见习目的实施效果。

2.见习过程的控制

由于见习主要是在假期进行,可控程度不强。不少同学反映实际去见习企业联系见习活动经常会碰壁,就算找到见习单位,但过程更多流于形式,甚至被片面地当成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同学出于主客观原因将岗位见习过程形式化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在见习前,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效提高见习过程的监督就是重中之重。目前见习要求中虽明确规定学生需对校内实训课程进行复习,设计调研问卷,并检查其设计内容和规范,要求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但还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由于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欠缺亲身实践,同时也为大四阶段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建立有效地衔接,因此,需对相应教学指导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能真正实现论文“真题真做”。从2012级同学见习后撰写的论文内容来看,虽然多数是根据见习单位情况选择某一问题来加以调查和分析,但分析数据明显不足,对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程度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能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大多数论文内容较空泛。从论文格式规范来看,因为在见习前已进行指导,多数同学能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来撰写,但部分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课程的措施

1.深化校外专业见习基地建设

岗位见习主要环节是在校外企业进行,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性质、环境等的选择均会对见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学生自主寻找企业做出可操作性的要求,并随学校旅游类企业学院的进一步建设进行调整。就我院目前校企合作情况而言,已有48家条件好、师资相对稳定的企业学院作为见习、实践基地。其中,旅游相关企业学院如格兰特、云安会都、导游协会、海埂高尔夫等主要采取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委派专人负责基地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学院只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涉及实质性合作。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争取在双方协商和企业有能力的条件下,企业学院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双方协调共同制定见习方案,使学生、见习基地、现场指导教师三方理解专业见习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完善见习考核方法,建立一整套符合专业见习要求的指导和管理模式。

2.加强见习过程的控制

见习前,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指导,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特别是模拟挫折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脱压力,面对挑战。对在见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前说明;教授学生交际沟通技巧,以便处理见习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调查问卷去到企业。见习过程除与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外,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探索学生在线学习与咨询、线下辅导、团队辅导、个案咨询等符合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1)岗位胜任能力探索。在动员指导阶段加入素质测评应用方法的内容,以便学生自我剖析,做好实习和择业的准备。在现有《见习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工作岗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等),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素质测评工具做出自我分析:要求有基本情况的文字描述和自我岗位胜任能力的对比,还要求能从岗位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动机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分析、调整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撰写,突出选题“真题真做”和为毕业论文进行练笔的要求,还应加强:①对细节规范的要求;②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综述能力的培养;③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④撰写能力的锻炼。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专业岗位见习课程单独能实现的,而需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张天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见习教学设计[J].高职研究,2012

[2]刘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胡曙光.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J].科技资讯,2014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3篇

“岗位式教学”(或企业)场景植入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养为本位,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为目标,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思

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岗位式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关键词]岗位式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者简介]郭君(1971-),女,广东中山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广东

中山52843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85-02

一、岗位式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的。所谓“岗位式教学”,

是指通过将行业(或企业)岗位职业的要求、场景植入教学过程,

选用真实项目,让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岗

位”上学习。将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既是一个“学生”

又是一个“准员工”。岗位式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职业性。岗位式教学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学中有工”,“参与”“体验”把工作

“工中有学”学生直接与,

过程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凸显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第二,真实性。岗位式教学通过将行业(或企业)岗位职业

的要求、场景植入教学过程,选用真实项目,让学生在“企业”里

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知识与

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与学习。

第三,实践性。岗位式教学强调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组织

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活

动中,通过融入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触摸工作流程,体验职业生

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勇担责

任、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第四,开放性。岗位式教学强调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

务的结合,围绕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前的准备、主题的选择、研

究的视角、思路的确定、框架的设计、目标的定位等有较大的自

由度,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留有足够的空间,促使

学生去关注生活、观察社会、认识岗位、体验职场,积累更丰富的

人生经验和实践知识。

二、对岗位式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契合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指出:开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性和职业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使之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

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并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当前所面临

的紧迫问题。

岗位式教学以“岗位”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在

“企业”里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学习,在做中学会

学习、获得经验、学会合作共事,提高了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

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的内容就是工

作,在工作中来学习。因此,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衡量的标准不是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现代社会对人

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

院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

好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

实践能力等职业素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

就业为导向,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素质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按照基于

岗位式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教与学情境,通过自由讨论、完成任

务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关

注他们情商的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

创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创新能

力等,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

才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岗位式教学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计

通过将岗位式教学纳入课程改革,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

学生职业能力,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通过完善课程体系,配合专业课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

较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正确的

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劳动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在

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依据教育部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岗位式教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体系改革可作如下设计:

(一)课程理念方面

理念是行为的指导,教育理念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

容与方法。以“知行统一、理实一体、适应岗位、服务专业、培养

能力、提升素养”为理念,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规划,探索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努力谋求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全面培

养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增强认识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

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方面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

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立足行业(或企业)岗位职责的要求,着

力打造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培养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围绕职

业岗位要求选取、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在“企业”里学习,学生就

是一个“企业人”。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法律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

者角色的统一,做到“知”与“行”相统一。

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

学习和实践。围绕职业岗位要求选取、组织教学内容,选用真实

项目,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指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

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才奠定基础。

4.“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开阔视

野,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认识、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

理解、拥护、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宏伟目标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情境式体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

授的知识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境式体验教学的基

本目标是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

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

新颖、别致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

乐于发现问题、创新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

生掌握明辨是非的尺度,认识道德判断的标准,在“企业与岗位”

情境中,体验工作过程,领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

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2.现场式探究,诱导启发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教学,要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突出职业性;与

高职学生的现实需求相结合,突出实践性;与时展的社会实

际相结合,突出开放性;因此,在岗位式教学中,要以突出生产、

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现场进行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寻

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教学中主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参观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为获得某些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感性知识,充分利用中山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实

践基地参观的机会。通过参观企业(如中山咀香园),让学生零

距离触摸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了解企业文化,认知职业

道德,提升关键能力等,使学生对道德素质修养与企业文化的内

在统一性有了正确认识,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

观念、职业定位都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发挥个

人的技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起到重要的保证。通过参观,将企业

文化的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指导学生树立高尚的

职业精神,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相

结合,端正学生务实的择业态度。把能够胜任企业岗位要求作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

的理解,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使“知”

与“行”达到统一。

还可以通过参观伟人故居(如孙中山故居)、博物馆、纪念馆

等实践基地,全面了解革命者的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切身感受

到他们伟大的爱国热情,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重任,审时度

势,顺应历史主潮,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

要的人才。通过参观南朗崖口村,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农村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第二,社会调查,提升理性思维。做过了才会明白,大学生

唯有体会到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所在,才能真正地掌握、理解和接受。通过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所

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和调查方法就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调查,

理论联系实际,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理论加深

理解,能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如“社会实践搭舞台,城市乡

村做文章——我眼中的家乡”使

的大学

的调查,“80后”“90后”

生真正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意义,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三,课外制作,实现学以致用。岗位式教学将“岗位”作为

中心,把“用”与“学”整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融“教、学、

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在

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从教学

的课前准备、框架思路的确定、材料的收集与选择、课件的制作

等多方面入手,创设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在行动

中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如笔者所在学校制作“火炬人精神”简

报,学生小组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加深对学院发展历程、火

炬模式、校规校训、人才培养等认识,结合课程内容,展示成果,

小组互评,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演讲能力、大学生的情

感和责任意识,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

一做法有利于学生从问题、现象的分析入手,以完成任务为结

果,引发对教学中理论问题的系统思考。

3.组织职业实践活动,端正学生务实的择业态度。职业实

践活动包括实践基地的参观考察、校内外的实训实习等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基地的参观考察、校内外的实训实习等活动,

观察企业员工是用怎样的职业素养从事本职工作的,感悟企业

的职业要求,亲身体会到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端正

学生务实的择业态度。

4.举办岗位教育专题报告会,确立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

邀请行业企业先进人物、模范员工、管理人员、知名校友等到学

校来讲座与交流,立足自身经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社会

用人单位选拔大学生时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角度,对学生

的大学生活与学习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引导学生认识到

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感知敬业精神、责任

心、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必要性,认同职业岗位的重要价值,确

立正确的职业定位。

(四)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重要功能。基于岗位式教学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促进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的发展为指导,并从评价目的、主体、内容、过程等方面创新评

价体系。

1.评价目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

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

立足学科特点,适应岗位需求,体现课程特色,注重学生对实际

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和提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的

培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2.评价主体多元化。基于岗位式教学的课程改革要求将工

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中,由此,评价主体不再仅仅是

学校的任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团队、企业中

指导实习的师傅和员工、行业专家,甚至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对

学生的学习、成长进行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内容立体化。课程教学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因此,评价的内容也

从平面式的理论考试转化为以立体化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养成为

主。考核的内容涵盖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行

为等多方面,尤其是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情

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适应社会能力、职业行为习惯等,成

绩考评和能力养成融为一体。

4.评价过程开放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阶段性

教育,而是一种全程性教育,这个特点决定了教育和考核的开放

式。因此,岗位式教学的评价可以延伸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

实训的表现,由企业、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

德素质评价,并存入学生档案,真正将阶段性考核与全程性考核

相结合、课程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的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式教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按照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组织教

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适应岗位需要,

升华职业理想,强化职业素养,增长职业智慧,坚定人生信念,促

进全面发展,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因此,积极开展“岗

位式教学”,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岗位式教学的

契合,是今后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

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B/OL].省略/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10040665.nh&dbname=CMZD

2011,2009-11-25.

[2]占建青.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金华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0(18).

[3]郭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探析[J].赤峰学

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0(6).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4篇

【内容摘要】高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顶岗实习,这一部分将对高职学生们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的提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及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提高高职矿冶专业类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校;矿冶类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和建议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教学做”三位一体理论研究。矿冶类专业的学生,职业技术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而更加需要高职矿冶类专业的学生在真正走入工作岗位之前有比较实践性的工作经验,这样做可以把学生们放置在一个更加具体的实践环境之中,面对真实的工作,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好实际的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高职矿冶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实践中学到真才实学。高职矿冶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以前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实习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们能够顺利毕业进入工作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顶岗实习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教学,这是顶岗实习的本质及自然属性。因此,很多人将顶岗实习视为“顶岗教学做”,将其看为职业教育中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有效实现形式。顶岗实习搭建了高职院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桥梁,二者联合对学生们进行更加实践化的教学,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内容与形式上更加契合社会需求,这无疑是“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方法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思想,顶岗实习更加真实地将学生们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面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也让学生们直面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生产问题以及突发状况,适应工作节奏,开发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水平,让学生们在理论知识之上构建实践知识体系,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目的。利用顶岗实习的这种方式,弥补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差距。

(三)学习共同体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于1995年首次被伯耶尔提出,指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团体成员需要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分享已有学习资源,以共同完成任务。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学习共同体理论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由此理论可知,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着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推动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高职学校的矿冶类专业的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同学校的辅导老师,工作单位的指导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同学构建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交流经验,共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的目的。而在顶岗实习的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工作岗位的指导老师依然是培养的共同体,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们继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指导,而学生们之间,作为学习的共同体,他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因此,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将培养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相融合,更有利于推动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以及学习的效率。

(四)反思性实践理论。反思性实践理论是美国教育家最早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强调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即“反思性实践”,这样的形式可以代替“技术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立足特定的教育背景,解决特定背景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更加具有实践性的知识。然而,在“反思性实践”中一般涵盖了两层,一层是“对行动的反思”,另一层是“在行动中反思”。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反思性实践是一种人类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有效方式之一。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是高职学校矿冶类专业学生们进行实践的重要环节,而反思性实践理论对学生们进行顶岗实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有质量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高职学校矿冶类专业的学生们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以学校里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基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关突发状况,学生们都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寻找优良的解决方法,并且进行一系列的反思,这无疑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二、相关概念的研究

(一)高职学校。高职学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简称,在我国,“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职业学院”都属于高等教育专科的高等院校,与传统专科学校同类。长久以来,高职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等综合能力较强,为基层生产工作输送专类人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阶段。高职院校更加侧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技能,让学生们具有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二)顶岗实习。其实,关于顶岗实习这一概念并没有比较统一的界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顶岗实习并不等同于企业见习,校内实习,而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通过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未来的真实工作环境,并且需要比较独立地完成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享受相应的薪资待遇,承担实习责任。在顶岗实习的实际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顶岗实习学生管理

根据研究,学校与企业需要作为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并且明确管理体系,确认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让企业能够全程参与学生们的顶岗实习。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定,规范顶岗实习的相关环节,让顶岗实习规范化,使学生,企业与学校三方面都满意。

四、结语

毫无疑问,目前顶岗实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管理方案,有利于顶岗实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运行,使学生受益,让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少金.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27~228

[2]于辉.影响高职机械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37~138,251

[3]傅建东,吴燕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性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5,21:82~86

[4]陆娟.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分阶段监控制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199~200

[5]杨彦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7:49~50

[6]刘秋红.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72~73,98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生;身份定位

为了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稳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积极迎接工业4.0的挑战,[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实现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与主导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工学结合”。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相关立法滞后,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身份确认与定位无法可据。理论争执与司法实务无序的尴尬严重妨害了对顶岗实习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业教育的稳健发展,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确认与定位研究已提上日程。

一、顶岗实习生身份界定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经验借鉴与理论传承的基础上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与主导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加强对顶岗实习生的身份确认与权益保护研究已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现实社会诉求。

(一)理论研究的分野

由于我国劳动法规与教育行政法规对于顶岗实习生的身份确认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学术界的理论争执与司法实务界的自由裁量、判决结果不一致的局面在所难免。当前对于顶岗实习生的法律身份确认在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全面“否定论”,一概否定高职顶岗实习生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主体资格;二是全面“肯定论”,顶岗实习生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主体身份毫无疑问;三是中间路线的“折衷论”,认为某些情况下高职顶岗实习生的身份构成劳动关系劳动者主体身份,但其他不具备劳动者构成要件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生的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劳动者主体资格。全面“否定论”、全面“肯定论”与骑墙的“折衷论”争执的分野导致司法裁判的无序,普通人士意见不一,专业人员又各执自见,顶岗实习生的身份确认与权益保护无据可循,局势较为混乱。[2]

(二)司法实务的尴尬

由于立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研究尚无定论,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定位与权益保护在司法实务中表现得非常尴尬,其中“洋快餐店涉嫌非法雇用大学生事件”[3]与“女大学生改写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者资格的历史”[4]就是典型的司法实务尴尬。2007年广州媒体报道的“洋快餐店涉嫌非法雇用大学生事件”最具代表性,其间劳动法学者、实务界人士、相关利益集团、新闻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但最终以洋快餐店为代表的用人单位胜诉,但问题并没有结束。随后“女大学生改写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者资格的历史”案件,2007年发生的郭懿诉江苏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5]2009年审理的北京恒紫金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劳动争议案,均对高校实习生身份识别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前一案例改写了历史,后两案对高校未毕业学生的工作身份在劳动仲裁和法院审理中都经历了劳动者身份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最终其劳动者身份得以肯定,具体理据是:主体适格、意思真实、内容合法、具备法定的形式或事实劳动关系。

顶岗实习生的身份究竟属于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体身份、还是仅具备学生身份,或是两者兼具,其判定的具体依据究竟又是什么,这既是保护顶岗实习生合法权益的个性诉求,也是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诉求,必须从法理、法律上予以明确。

二、顶岗实习生身份定位立法现状及法理剖析

要对顶岗实习生的法律身份进行准确定位与合理确认,首先必须对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兼职、勤工俭学等概念进行区别与界定,如果不对相似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与清晰的区分,就会导致法律分析与法律推理的矛盾,进而造成对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定位不清、法律适用混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混乱局面。厘清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兼职、勤工俭学等概念的区别与差异是一切问题研究展开的逻辑基点,诸多理论争执得不到一致结论,究其原因是逻辑展开的基点不一,关于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兼职、勤工俭学等概念的厘析在《高校学生实习的身份界定与法律适用》一文中已作详细剖析,不再累述,现仅从顶岗实习生身份定位之视角展开探讨。

(一)立法现状与法律推理

“否定论”法律理据与法律推理。“否定论”的主要理据是在几个规定不明确、不具体的条例与办法基础上进行法律推理的结果,依据是劳动部1995年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第61条第1款;国务院2003 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颁布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 年发的《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其基本理据是劳动部1995年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1996年办法规定学生实习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此后国务院2003年,2010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实习生工伤事故的认定问题并没有提及。

根据劳动部1995 年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及《工伤保险条例》立法内容的演绎与更替,通过法律推理认为顶岗实习生不具备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其具体理据一是劳动部1995 年颁发《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已明确规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无法获得劳动法的保护;二是劳动部1996 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学生实习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其后修正的《工伤保险条例》及执行意见则删去了相关规定。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法律规定可以推定顶岗实习生不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

“肯定论”法律理据与法律推理。其主要根据是1955实施的《劳动法》的第2条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4条,基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劳动立法对劳动者的界定采取消极主义的立法体例即立法不直接对“劳动者”一词的内涵进行界定,而是通过规定外延的方式来界定劳动者。通过《劳动法》第二条的概括列举与《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排除的方法,明确五类人: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而顶岗实习生并不包括在内,据此可以推定,顶岗实习生理应具备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体资格。

(二)推理结论与法理剖析

“否定论”结论之法理剖析。一是概念等同。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的勤工助学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的顶岗实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性质不同,不能完全等同,如果把两者简单等同进行法律推理,结论的正确性肯定值得怀疑;二是法条误读。劳动部1996 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是一个选择性条款,即可以不签,也可以签,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属于劳动法的保护范畴,郭懿诉江苏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胜诉就是例证;三是推理错误。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条规定学生实习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其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高校大学生实习情况没有明确规定,其实际是体现了我国劳动者概念界定采取的是消极主义的立法体例,劳动者概念的内涵不确定、外延开放立法体例有利于法官在具体司法实务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不过分加重企业负担,也能加强对顶岗实习生合法权益的保护。

“肯定论”结论之法理剖析。“肯定论”通过1995年劳动法第2条的概括列举与1996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间接排除方法,证明顶岗实习生只要具备了主体适格、意思真实、内容合法、具备法定的形式或事实劳动关系,就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当然“肯定论”结论证明顶岗实习生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的可能性,但不能据此推论大学生实习、顶岗实习、兼职、跟岗实习、勤工俭学等行为都属于劳动关系。如果这样会片面加重企业负担,劳动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文珍认为简单地将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处理不好,极有可能背离初衷。[7]

三、顶岗实习生身份定位立法建议

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定位的立法模式概言之为两种路径,其一是自上位法明确其身份,再通过下位法细化,以增强可操作性;其二是从下位法开始分情况明确身份,确定适用法律,条件成熟时再订立统一的上位法。权衡两者利弊及可能性与可行性,对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定位立法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宜采取第二种模式与路径较为科学与合理,自下而上,先根据现实诉求制定地方条例、行政法规,条件成熟时再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对顶岗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予以明确,保护其合法权益,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一)域外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加强对顶岗实习生合法权益保护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之一,借鉴与移植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

德国建立了比较规范、完善的顶岗实习法律制度体系,德国法律对学生实习的企业选定有着严格的限制,并且通过法律规范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利。具体举措有:受教育者与实习单位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明确责、权、利;实习生有权获取劳动报酬;实习生的休息权;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享有工伤事故保险待遇等。澳大利亚关于顶岗实习的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澳大利亚推行“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模式;雇主与学徒地位平等;培训费用企业支付;重视合同的合法性;职业教育经费国家拨付等。[8]这些国家经济发达、职业教育模式成熟、立法相对完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但这些经验,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只能选择性借鉴与学习,而且还要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实现本土化,只有这样才能适用。

(二)国内立法路径

首先是根据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加强地方行政法规的制定,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诸如广东省制定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实习、见习协议方面的法律问题,通过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严格执行,以保护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的承担能力,适时制定地方法规,把顶岗实习生的保护纳入工伤保护范畴。目前明确将实习生排除在劳动者适用范围之外的省份主要有重庆、山东、云南等省份;明确将顶实习生纳入劳动者保护范围内的省份主要有海南、山西等省份,这些省在省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将顶岗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保护范围内。最后是在经济发达,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熟时,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法等上位法中明确将顶岗实习生纳入保护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区分了勤工俭学、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概念,并对实习组织、管理、考核与安全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对顶岗实习生的身份确认与定位还没有具体规定。根据现行法规学生顶岗实习的身份定位主要分为劳动者主体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两种,对于不具备劳动者主体身份的通过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协议约定各自的责、权、利。对于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顶岗实习生合法权益保护则可以通过劳动社会保障法进行保护。随着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立法将日趋完善,高校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定位、权益保护与法律适用将会更加明确规范。

参考文献:

[1] 万长松,张茜萌,产业进化论视野中的工业革命4.0[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19;

[2] 王志雄,高职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定位与权益保护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6):126-128

[3]、[7] 董保华,陆胤,企业雇佣在校大学生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劳动,2007(6):25-27

[4] 亚生,女大学生改写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者资格的历史[J] 工友,2009(9):34-36

[5]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 年第 6 期案例,郭懿诉江苏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6] 王丽娟 王 莹,高校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J] 学海,2014(6):152-156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设计;实践

从市场需求和教育部文件精神来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对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进行了设计和实践。

一、顶岗实习的性质

顶岗实习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教学实习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即学生初步认识所学专业之后、深入学习专业技能之前,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服务和行政管理等一线工作。

二、顶岗实习的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亲身实践职业技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做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丰富工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顶岗实习的任务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实际了解酒店业的经营管理、部门设置及职责;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岗位设置及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熟练掌握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交际技巧和营销技巧;锻炼并提高自身英语应用(包括听、说、写)能力。

四、顶岗实习的流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

认真做好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单位。本次实习地选在长三角地区,因为该地区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酒店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机会多。学院在尚没有酒店企业资源的情况下,选择与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专业提供酒店业人力资源配置服务和管理的机构,与多家知名酒店企业长期合作,信誉度高)合作,该公司为学院选择了上海、苏州、宁波的11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企业。

做好实习动员和职前培训工作。学院向实习生家长发送了“告家长书”,引导他们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获得他们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支持和理解。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向实习生发送了“实习生管理手册”和“实习生100问”,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帮助他们正确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亚湾公司组织培训专员对全体实习生进行了职业道德、餐饮及客房服务技能和酒店英语的岗前培训。

其他准备工作。学生填写实习申请表,体检、参加酒店面试,具体确定实习学生名单及其实习单位和岗位;学院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并制定出详尽的实习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全体实习生按照实习实施方案规定,赴酒店开始顶岗实习。

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为: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实习计划的安排和规定全面完成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实习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每周至少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顶岗实习情况;确保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因违规违纪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或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的,严格按照学院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必须坚持每周填写《顶岗实习周志》,实习结束时填写《顶岗实结报告》。

酒店、亚湾公司和学院三方联合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管理,形成以酒店管理为主,学院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学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配合实习酒店和亚湾公司,落实巡查、指导及监管工作。选取学生负责人,做好实习酒店、亚湾公司及学院与实习学生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

3总结和表彰阶段(2010年11月)

学生上交《顶岗实习手册》,学院会同实习酒店、亚湾公司相关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从顶岗实习周志、顶岗实结报告、实习酒店鉴定、奖惩情况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登记册。

综合评分标准为:顶岗实习周志填写情况占20%;顶岗实结报告完成情况占30%;实习酒店鉴定占40%;奖惩情况占10%。

顶岗实成绩=顶岗实习周志×20%+顶岗实结×30%+实习酒店鉴定×40%+(奖励情况-处罚情况)×10%。

五级为:优(≥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①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被实习单位终止实习或造成恶劣影响;②无故不按时提交实习手册或其他规定的实习材料;③无特殊原因,实习未达到规定时间。

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在下一年内申请重修实习。重修随相应班级进行,所需一切费用均自理。

最后,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表彰顶岗实习先进集体和个人。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本次实习实践,是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兄弟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对顶岗实习的首次探索和尝试,学院实习研究和领导小组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实际的实习效果,及时调整顶岗实习方案,以期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确保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招建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设计与探索.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7篇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面对医学类职业院校的特殊性,2008年两部委联合出台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类院校在实施上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医学类职业院校如何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使医院和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为了培养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技术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教育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对接。在高职教育理念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医院、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提出;顶岗实习已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探讨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如下。

1顶岗实习的内涵

1.1含义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对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而言,顶岗实习就是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完成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再到专业对口医院、企业等的具体岗位上进行实习,即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医院、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强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1.2目的意义高等医学技术类专业的职业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性强为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有关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之后,应参加社会生产实习,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即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熟练、强化其综合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适应岗位,缩短毕业生上岗前的见习时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特点①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部门对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②学生到医院、企业顶岗实习,学习最真实的环境“岗位”替代了“课堂”具有在校学生和医院、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③根据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制定的面向市场办学方针,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针对“岗位群”设计;但学生一旦到医院、企业顶岗实习,则主要针对具体“岗位”。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以高就业竞争能力。

1.4组织机构顶岗实习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教务处宏观指导、学生处检查和监控。临床医学部负责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成立临床医学部负责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具体人员由临床医学部主任、专业带头人、学生处、指导教师等组成。详细部署工作实施细则及责任,把每项工作做到实处,以确保顶岗实习全面实施至圆满完成。

2方法

2.1顶岗实习的地点地点主要定位在与学校有协作关系的医院和企业单位。由系部学办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统一分配。学生由教师带领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

2.2顶岗实习的模式

2.2.1眼视光技术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眼镜设计、眼镜生产管理、眼镜外贸营销、眼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本专业与长春爱尔眼科医学、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和金瞳眼科医院合作办学。使之成为学校的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根据医院、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做,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如学生在熟悉配镜技术的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的基础上,顶岗实习时又直接面对患者与其眼镜架、眼镜片的选择的沟通,然后参与眼镜的加工制作,向带教教师学习眼镜的调整技术,跟患者介绍眼镜的使用和保养知识等。学会了眼镜验配的实际工作流程。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实结,并对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考核予以成绩评定总结不足。

2.2.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顶岗实习按教学大纲到相应医院接受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实习。使学生具有了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学生体会到顶岗实习与以往生产实习的比较,专业顶岗实习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思想观念。

2.2.3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体会到顶岗实习促使我们边学技术、边获工资,还实现了提前就业。由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有的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色,毕业前就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就业率达100%,还有的困难学生靠自己实习报酬支付了学费。

3顶岗实习应用能力评估

3.1选择对象我们把临床医学专业与医疗技术专业分两组级对照组以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毕业实习100人,试验组为顶岗实习100人,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就顶岗实习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通过深入临床一线,就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临床带教老师、医院主管实习实训的领导、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会,结合调查问卷,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毕业综合考试与学习心得报告进行分析。即医院和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式。

3.2结果优试验组共81人,对照组20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通过医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验证,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医院、企业环境中参加各项顶岗工作,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责任感,为实现就业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医学类职业院校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可促使高职院校、医院和企业、学生三赢,并为其他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提供建设性意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加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1(02):33-35.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第8篇

第二条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了教学计划方法的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项实践训练,并原则上完成了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训练之后,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现场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必修环节;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顶岗实习从三年一期开始安排,因特殊情况可以安排在其他时间进行,原则上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

第三条顶岗实习前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修读并考核合格,且须按照学校方法交清学费.除因学校特殊安排外,任何人不得在课程考核结束前提前顶岗实习.学生因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须提供单位接受证明(说明实习岗位,薪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人事部门联系电话等)以及学生家长签署的同意实习的书面意见,经系部和招就处查实确认后可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有重修科目的以自修方式重修,返校参加重修考试合格才能具备毕业资格.

第七条顶岗实习必须保证实习质量,保证实习时间和效果,保证师生实习安全.实习前学生必须签订统一制定的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单位,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系部统一保存,同时应统一办理师生人身意外保险.

第八条同一实习单位,有三人及以上实习学生的应成立实习小组,设实习小组长,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学生请假首先须经实习指导老师同意,实习单位批准.

第九条学生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由实习小组长(或本人)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报告,由系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实习学生不得直接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若无理取闹,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将按《学生管理方法》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学生代表主要职责

1,学生代表主要由班委和实习小组长组成.

2,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

3,组织和督促学生自我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及时跟踪本小组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

4,发扬团队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向实习班辅导员,指导老师或企业指导老师汇报学生思想和实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5,处理好实习单位人与事的关系,维护学院声誉和企业形象.

第十八条顶岗实习学生的职责

1,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2,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按照学校方法认真写好顶岗实习报告和跟踪调查表,《顶岗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

4,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签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凡未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和未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而擅自离校的,在外发生的一切责任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未办理任何手续擅自离校的,按学院《学生管理方法》作旷课论处,并给予相应的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

5,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应主动与系部,实习指导老师和班级辅导员保持联系.若因学生个人原因联系不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学生个人方面的损失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十九条顶岗实习组织工作基本程序

1,由招生就业处和系部落实实习单位,明确顶岗实习的岗位,目的,现场指导教师人选,系部必须安排专业教师或聘请企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现场指导.

2,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对顶岗实习的时间,任务,提交成果要求等做出明确的方法;《顶岗实习任务书》一式三份,学生,现场指导教师,系部各一份.

3,学生按学保处有关方法办完离校手续后,携带《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报告本》,《顶岗实习鉴定表》到岗实习.实习期间系部指派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巡查,巡查记录作为实习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4,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现场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客观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其能力水平,顶岗实习成果给出评价意见,并交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后由毕业生本人或学院指导教师带回.

5,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毕业综合训练的实习生须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指导老师下达的与实习岗位紧密结合的毕业实践课题,顶岗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答辩.

第二十条顶岗实习主要工作内容

学生到生产单位顶岗工作,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实践教师指导下,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维护办法,熟悉生产工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收集生产单位有关管理,生产,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收集实习岗位的职责,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技术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参数,事故报告等资料;要及时记录实习内容和收获;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同学要按指导教师方法的进程要求完成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十一条顶岗实习成绩评定

顶岗实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实习报告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60%,由现场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鉴定表》上按考核内容打分.

2,实习报告成绩占40%,由校内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报告后打分.

3,校内指导教师汇总两部分成绩,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给出总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方法学分,将延期毕业.

4,顶岗实成绩由系部汇总,签署意见并盖章认可后交教务处审核.

第二十二条顶岗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名称,性质,规模,产品服务门类,生产经营管理特点等);

2,实习岗位基本情况(职责,操作规程,设备情况,技术工艺情况,班组车间情况等);

3,现场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职称职务,技术专长,成果等);

4,实习日记(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