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盘扣艺术论文

盘扣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4 07:33:44

盘扣艺术论文

盘扣艺术论文第1篇

有人曾这样诠释旗袍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的贤淑、典雅、温柔、性感和清丽,诠释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性情与气质。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袍服文化,从秦朝开始,袍服就是地位的象征,汉朝四百年问,袍服一直作为礼服使用。时至清朝,旗装成为王室贵族的代表着装。现代,旗袍承载了中华服饰文化的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追随着时代,显露出中华女性良好的修养与个人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中西合璧的精品

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而旗袍真正流行起来是在30、40年代的上海,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嫒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径而走,全国效仿。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旗袍代表着东方文化,看到一件精美的旗袍,不难联想到旧日年画里,纤弱的女子,盘云的发髻,鬓旁如镂银花,白皙的手指,馨香的羽扇,凝固成永恒的风情。它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不同款式的旗袍可以绽放女性不一样的风采,不论从整体还是到细节丝丝都透着典雅与细致,旗袍的款式通过领形、襟型、盘扣、开衩等展现出来,每一个拥有智慧与知性气质的女性不但喜爱爱着旗袍,更深爱着它所蕴含的文化。

领口:旗袍的领口有高领、低领和无领之分。

盘扣:常见的包括一字扣、琵琶扣、四方扣、凤凰扣、花蕾扣、双耳扣、树叶扣、扣、蜜蜂扣等等。罕见的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等。

襟形:开襟旗袍主要有圆襟、直襟、斜襟、方襟、双襟、如意襟、琵琶襟等。

长短与开衩:旗袍有长短之分,开衩又分为高开衩与低开衩,不同的款式可以显现出不同的韵致。

面料与纹样:旗袍的面料主要有棉布,丝绸、锦缎等:纹饰包括花卉纹样、条格纹样、动物纹样、动物羽毛纹样、几何纹样等。

在民国时期旗袍有“海派”与“京派”之分。20世纪20至40年代,受希望文化与艺术的影响,两派的旗袍面料均由厚重变为轻薄,装饰方式由繁复变为简约。不同之处在于京派旗袍依然沿用中国传统纹样,而海派旗袍则以中西融合的纹样为主。传统的纹样反映人们希望幸福生活的主题,主要有素材有龙凤瑞兽、花草果蔬等,纹样之间缠绕穿插或平齐,变化种类多样。而海派的设计则主要以欧美装饰艺术为主,被称作;新艺术样式……;新艺术样式:纹样以优美的形式结构和多愁善感的情调著称,多使用蜿蜒曲折的线条为主,常用的主题有藤本植物、盘绕的绦带、水草、波纹、天鹅等。

精巧细致的盘扣

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衣饰手段又风靡一时。长袖盘扣、短袖盘扣、对襟盘扣、斜襟盘扣……;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也缀上了几颗盘扣,恰似一只只欲飞未飞的蜻蜓。盘扣仍是那个盘扣,但缀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却表达着不同的衣饰语言。立领配盘扣,氤氲着张爱玲时代的蕴藉和典雅;低领配盘扣、洋溢着80年代都市女性的浪漫和娇俏:短坎长裙中间密密地缀一排平行盘扣,于端丽之中见美感,斜襟短衫缀上几对似花非花的缠丝一盘扣,于古雅之中见清纯;形形的盘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盘扣最为精巧细致,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聪明,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旗袍的“曲线美”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一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到舆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旗袍长度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过去的旗袍是不开衩的,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善”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旗袍告诉你的事

海伦・斯诺与宋庆龄旗袍的故事

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snow,1907~1997,美国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埃德加・斯诺的前妻。

宋庆龄,海南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海伦・福斯特・斯诺是《续西行漫记》一书作者。此书记录了他与在延安窑洞时期的会晤。一九三一年海伦第一次去上海时,年仅二十三岁。海伦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处为中国为“工合”筹款,宋庆龄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嘱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讲时穿上。斯诺夫妇到达菲律宾继续为中国为“工合”筹款,波莉将旗袍又送给了斯诺夫妇。1998年3月17日,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回到了北京后海北沿四十六号“宋庆龄故居”。

旗袍第一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是的第三任妻子,中华民国时期的第一夫人,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这位裁缝师傅叫张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龄那样爱护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手工细巧、忠心耿耿。

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他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张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宋美龄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为保管,然后便再也没见她穿过,因而,宋美龄的旗袍大概穿来穿去,总是那几套,不会有太多的更换。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们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龄的东西多半有衣料,这些绫罗绸缎,就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宋美龄的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古典风情别样美

那个是一个别具风情的时代,那是一个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的时代,那个时代有好看的女子年画与招贴海报,有民国四美,有各色名媛。从上海到广州,处处都能看见这些美丽的倩影。旗袍,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与象征,被演绎的淋漓尽致。现在,除了通过那些老旧照片还能捕捉到一丝昔日的风采,其余的就只能从电影片段里去体味了。

盘扣艺术论文第2篇

1.三术

按照字面理解,“三术”是指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而武术所讲的三术,是技术、医术、艺术。技术、医术、艺术是武术的三大性能。武术的起源就是用来搏斗的,所以,无论何门何派,无论套路散打,无论内功外功,只要属于武术范畴,都以技击为中心,都讲求技击方法,这便是武术的技击性。同时,练武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各器官的功能,进而可医治部分疾病,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武术骨伤科、点穴按摩、气功导引是武术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是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便是武术的医学性。武术本身是艺术品,体现着动与静、快于慢、正与侧、高与低之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节奏之美、技巧之美、塑形之美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三尖

“三尖”指鼻尖、手指尖、足尖。拳械中大部分定式动作都有“三尖相对”或“三尖相照”的规格要求,即上对鼻尖,中对手尖或器械尖,下对足尖,使三尖上下一线贯穿。清代寂乃周著《其氏武技书》卷四云:“三尖照者,鼻尖手尖脚尖,上下一线相照也。”枪法中对三尖相照的要求是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足尖。

3.三心

“三心”为顶心、脚心、手心。“三心要并者,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者所以使气会于一处,盖顶心不往下则上之气不能入于丹田,脚心不往上则下之气不能收于丹田,手心不往回则外之气不能缩于丹田,故三心一并而气始可归于一也”。

4.三意

心意、气意、力意为“三意”。三意要连者,心意、气意、力意三者连而为一,即内三合。

5.三空

“三空”为八卦掌姿势术语,指手心空、足心空、胸心空。手心空是由于五指扣劲促成的掌心内凹涵空。足心空是由于脚掌落地时五趾抓地促成的脚心(足弓部)上凸涵空。胸心空是由于两肩下松微扣促成的胸部微微涵空。

6.三前

“三前”即手前、眼前、脚前。手前,就是调整自身主动技击状态,做好充分准备;眼前,要求全神贯注观察判断对手的动向,做到意识领先;脚前,与敌对峙要抢占优势地位。

7.三性

少林拳谱说:“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三性者,术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时常循环,耳中不时常报应,心中不时常惊醒,则灵性之意在我,庶不至为人所误矣。”练武技和习练气功一样,要求精神(情绪)状况的稳定。

8.三抱

“三抱”指丹田抱气,胆量抱身,两肘抱肋。形意拳谱云,丹田抱气,则气不外散,击敌必准;胆量抱身,则遇敌有主,临变不乱;两肘抱肋,则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三抱。

9.三盘

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下盘”(胯)也叫“底盘”,“底盘”要稳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盘”稳住平正了,躯干才能中正直竖,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样,底座稳住平正了,石碑才能竖得正直稳当,不致歪斜倾倒。

10.三合

“三合”即三者合而为一,多见于内家拳的练功要求,分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六合要统一,形神一致以意支配动作。

11.三顶

“三顶”主要见于形意拳“八字二十四法”中。头顶,有前顶和上顶两个含义。手顶,手有手的规矩,尤其是主攻手的肘要与膝上下垂直合住,肘不能越过膝头,此时手的内劲要到拳头顶端或掌的顶端,手要有如推石柱之顶劲,才能打人如钉钉。此乃手上有顶推山之功的精义,只有气贯周身、劲达四梢者,才能具备手上之顶的功夫。舌顶,舌舔上腭,舌放置而舔上腭处,非用力也,喉咙畅开,有吼狮吞象之容,气机通畅无阻,又能接引内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坚固命气。

另外,太极拳有“腰顶”一说。腰为一身弓之把,发放人时“弓张把要顶”,取腰向前顶送之法式。这一点,太极拳中强调得非常清楚。

12.三扣

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是谓“三扣”。

13.三圆

脊背要圆,其力催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力。是谓“三圆”。

14.三抱

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变不变;两胁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三抱”。

15.三垂

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胁。是谓“三垂”。

16.三挺

颈项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骨腰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是谓“三挺”。

17.三弓

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速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故谓之“三弓”。此论同于三皇炮捶拳的“身背弓,手臂弓,腿足弓”的三弓说,不同于太极拳的五弓说。实际上三弓说、五弓说的实质是一样的,但要知道弓法的根、把、梢三节的关系,根要固、把要顶、梢要领的顺随之法。一身五弓皆如是法为准则,而九字诀的内容做到了,已经一身备三弓或五弓了。

18.三摆

两肘摆动,有护肋保胸的效果。身形宜摆,摆动身形可避实击虚,即“偏闪空费拔山力”,使对手拳势落于空处。膝之摆动,步法擦地而行,旋转变化灵通圆活无滞。

19.三敏

敏者,机警快捷之意。心要敏,心具知人之能,方能随机应变。心知肚明者,心机自然敏捷,明者自通。眼要敏,必具备一眼罩三关的“罩眼”功夫,方能具备审视有先之明、预视察机之精,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手要敏,似虎快利,出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自能先发制人。能此三者,谓之“三敏”。

20.三曲

盘扣艺术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油田进一步开发,勘探与钻井技术进一步发展,套管钻井技术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尤其是通过勘探开发的结合,人们对地下油藏认识进一步加深,从钻井成本、工期、地下油气层的污染角度,套管钻井技术有着较广泛的发展前景。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勘探、开发、采油过程中人们对地下油藏的逐步认识,套管钻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了研究与试验。通过现场试验,油层钻遇情况、工期控制、成本控制等达到了预期效果,说明套管钻井技术工艺的设计符合现场试验要求。套管钻井过程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套管钻井应用的范围

1.1套管钻井适用于油层埋藏深度比较稳定的油区。

由于套管钻井完井后直接固井完井,然后射孔采油,没有测井工艺对储层深度的测量、储层发育情况的评价,故此要求油层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必须稳定,这样套管钻井的深度设计才有了保证。

1.2适用于发育稳定,地层倾角小的区域。

由于套管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井斜,井斜影响结果就是导致完钻井深和垂深存在差异,井斜越大,这种差异越大。而地层倾角的大小、裂缝、断层等的发育情况,对井斜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套管钻井区域地层倾角要小,裂缝、断层为不发育或欠发育,才有利于套管钻井中井斜的控制。WWW.133229.cOM

2套管钻井中的准备条件

就位钻机基座必须水平,为设备平稳运转及钻井过程中的防斜打直创造良好的条件。

套管钻井中所选择套管必须是梯形扣套管,因其丝扣最小抗拉强度是同规格型号圆形扣套管的2倍左右,能有效增大套管钻井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其次梯形扣套管,便于操作过程中上卸扣钻头优选条件必须满足施工中扭矩尽可能小,水马力适中的原则。根据扭矩的情况,可以考虑选择牙轮钻头和pdc钻头。因牙轮钻头数滚动钻进,能有效减少转盘及套管扭矩,但其要求钻压较大,不利于套管柱的防斜。pdc钻头需钻压小,一般(20-60kn),钻进速度较快,套管柱所受弯曲应力小,扭矩小,符合选择要求。在选择钻头的同时,还要求选好水眼。水眼过小,总泵压高,对套管内壁冲蚀严重,长时间高压容易损坏套管;水眼过大,钻头处冲击力低,将影响钻井速度。

3套管钻井施工中需注意几方面问题

3.1井斜控制问题

套管钻井过程中,井斜控制是首要问题,井斜直接影响到所钻井眼的垂直深度。也就是说油层的埋藏深度与所钻实际深度能否相稳合,关键取决于井斜。控制钻压10-30kn合理范围内钻进。由于套管钻井时,套管柱中没有钻铤和扶正器等,在加压过程中,套管柱受压极易弯曲导致井斜。因此钻井过成中要严格控制钻压,从这个角度讲,选择pdc钻头更适合于套管钻井。转盘转速控制为低转速,一般控制在60-120r/min内,低转速钻进过程,有利于套管柱的稳定,有利于井斜的控制。井架基座安装平直,保证开钻井口垂直,加强中途测斜监控,一方面便于了解控制下部井斜控制情况,另一方面便于计算垂深。

3.2套管保护问题

套管钻井完井后,套管柱直接留在井内,因此对套管保护很重要。要使用套管丝扣胶。套管依靠丝扣密封,在套管钻井过程中,要使用套管专用胶,保证丝扣部位密封可靠,联接牢固。套管防腐问题。套管钻进时,由于旋转,外壁受到磨损,其外防腐层容易脱落。内壁受到钻井液的冲刷,内防腐层也受到冲蚀。一是要求用于钻井的套管,做好内外涂层防腐;二是钻井中采用低转速小钻压钻进,有利于减少套管外壁的磨损,三是采用增大钻头水眼尺寸,降低管内泵压,减少钻井液对套管内壁的冲蚀。

3.3钻井参数控制

钻压控制在10-30kn。一是有利于防止套管弯曲引起井斜;二是有利于减少套管扭矩,防止钻进过程中出现套管事故。

转速控制压60-120r/min。其优点是:①减少套管柱扭矩;②低转速钻进,有利于减轻套管柱外壁与井壁之间的磨损。

总泵压控制在6-7mpa以内。一是减少钻井液对套管柱内壁冲蚀;二是减少对回压凡尔的冲蚀磨损。

3.4完井工艺过程控制

钻头上部、套管柱底部安装回压凡尔,有利于固井施工后能实施敞压侯凝。完钻后要处理好钻井液的粘切性能,并充分循环洗井,为提高固井质量做好准备。固井施工采用压塞碰压固井,碰压后试压,并尽可能敞压侯凝。如果敞不住压,可实施蹩压侯凝,所蹩压力为最大替压三分之一左右,并分别在3小时后放掉50%,8小时后放尽。

4结论与建议

4.1套管钻井在大庆地区目前适用于700米以内,且地层稳定区域。

4.2由于受到井斜的影响,套管钻井井深受到限制。如何扩大套管钻井深度需要在钻压、转速、钻头选型、施工工艺等各方面进一步优化。

4.3套管防腐与耐冲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盘扣艺术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以各种动物纹饰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草原文化,是以匈奴族为主体的我国古代北方诸部族共同创造的闪耀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而以构思奇妙的动物纹饰为主要风格的各种饰物,是草原青铜艺术篇章中最为精彩的一页。 

 

一、扣形饰件综述 

在各种饰物中,扣形饰牌是北方草原青铜器物中出土数量较多的,由此判断它应该是当时用途较广泛的小件装饰品。根据器物的造型、装饰纹样以及背面钮的变化,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圆形扣饰 

圆形扣分为四类: ⑴ 素面圆形扣饰 ⑵ 饰动物纹圆形扣饰 ⑶ 饰短线、圆点等几何形纹的圆形扣饰 ⑷ 团花状及花瓣状扣饰。 

圆形扣饰的造型特点均为以圆形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和框架,并在其中施以巧妙构思,进行各种变化与组合。 

2. 方形扣饰 

方形扣饰不如圆形扣饰应用普遍,方形扣饰一般较少素面,多为在边缘装饰短线或泡状纹样,或整体装饰动物纹。 

3. 异形扣饰 

异形扣饰是扣饰类器物中造型最为奇特并且工艺精湛的种类。匈奴匠师根据适合造型的原理,将各类动物(包括现实中可见的动物和想像中的灵禽异兽)根据装饰的用途加以创造和表现,展现出草原民族独特的艺术才能。 

青铜扣饰是一种小件装饰品,一般直径在3厘米左右,在已发现的各种资料中已表明其用途较为广泛。当时,匈奴人将其装饰于腰带、衣服、手套、头饰、剑鞘等物品之上。为了便于与衣物连缀,各种扣饰一般在背面铸有钮,根据钮的形状,分为桥形钮、拱形钮等。 

在铸造工艺上,各种扣饰大多造型考究,铸造精细,并有大量扣饰采用透雕的造型手法。这在当时铜料非常珍贵的情况下,既节约原材料,又适合生活上流动和迁徙的特点,且减轻了随身装饰或携带的重量。同时,使器物有阳光通透感而更具神采。 

 

二、豹形纹扣饰 

豹形纹扣饰是扣饰中较为多见的一种造型纹饰,为了适合圆形的造型框架而将动物形象极度夸张和弯曲,使其成为圆形或团状,故史学界及文物界将其称之为“团豹”。 

1. 豹形纹扣饰图式分析 

弯曲兽形往往是因构图需要而形成的,反映出草原青铜器物中动物纹饰较为成熟的水平。其造型,一种是兽身极度弯曲,头尾相接,这种弯曲兽形多数表现的是食肉动物;另一种是后肢反转,这种弯曲兽形,既有肉食动物,也有草食动物。而“团豹”则属于兼具前后两种构图形式的典型之作。

就豹形扣饰而言,匈奴匠师在团状的构图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进行刻画和描绘豹的形象,具体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类: 

⑴ 几何形 

在这类造型中,将形象高度概括和提炼,使形象高度抽象为可以辨识的程式化符号。如将豹的头部以正面的角度表现,并将其精炼和抽象为两个三角形(双耳)和四个圆圈形(双眼及双鼻孔),身体团缩,四肢屈曲,躯干与前后肢用侧面的角度来表现,前后肢脚爪部用圆形来表现。同时,为了同双眼、双鼻孔以及其它镂空部分协调一致,将脚爪部位亦作镂空通透处理,使豹的形象有了神韵。整个图形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体现出高超的造型技巧,反映出匈奴匠师非凡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⑵ 写实型 

写实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写实”,是为与其它类型相互区别而言,因为草原青铜艺术中造型手法的普遍特色即为程式化处理手法。在此类造型中,可以感觉到创造者对于豹的习性以及外在形象特征非常熟悉。采用典型程式化的反转式造型手法,将豹表现为纯侧面,以及豹子柔软而有力度和韧性的腰肢完美地体现出来。创造者对于形体结构、解剖非常了解,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游刃有余。 

⑶ 综合型 

在这类造型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处理、刻画和表现形象。综合型是兼具夸张、变形、抽象、装饰之特点,仿佛有“神来之笔”,传神地表现出豹的视觉形象,反映出匈奴人的审美观和感情色彩。 

2. 豹形纹扣饰的造型语言 

通过对上述几种类型的豹形纹扣饰造型分析,可以看出在草原青铜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造型艺术规律和形式语言特点,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如下几点: 

⑴ 构思巧妙,熟练运用“适合纹样”造型。在扣饰的方寸之间,运用“适合造型”的艺术手法,变限制为动力,化制约为契机,创造出精美的动物造型饰品。 

⑵ 采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谐调的造型手法,使图形生动而富有活力。首先,将豹子的形象进行归纳,寻找共性的部分—圆形,作为构筑形象的基本元素;其次,通过对大小不一的圆形进行组合构成形象。在构形的过程中,聚散有度,疏密相间,使图形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⑶ 在深刻认识动物结构和解剖规律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概括、提炼、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套诸如弯曲造型、反转造型、几何式归纳等程式化的造型方法。 

⑷ 灵活运用装饰性手法,积极寻找装饰性因素。在形象中挖掘内在的合理装饰语汇。如表现金钱豹时,将豹身上的圆形花纹概括成数层同心圆形,既有助于深入刻划形象,又同整体造型协调一致,创造了完美的动物装饰图形。 

⑸ 匈奴人具有高超的写实造型能力,这建立在对动物深入观察、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由于游牧和狩猎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对于其创作题材及内容的熟练把握和自如表现。 

⑹ 浪漫主义的创作观念,是草原青铜艺术的灵魂所在。草原民族的宗教意识和民族性格,决定了其创作观念和艺术特色。草原文化特有的蓬勃生机,传达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 

3. 同其它族属及类型动物纹饰的比较 

北方草原青铜文化是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联结中原地区与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因此,它与周围的文化相互碰撞和影响不可避免。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草原青铜文化既反映出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融入来自西方的诸多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我们通过与几例不同族属和类型的动物纹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⑴ 与动物纹瓦当的比较 

从秦代豹形纹瓦当的图形中,可以看到与草原青铜艺术中豹形扣饰在造型语言中的密切关联。对于形象上的诸多关于“圆”的造型元素,二者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利用,以至于表现效果惊人地相似。这也许是巧合,亦或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⑵ 与春秋早期玉虎的比较 

春秋早期的玉虎制作精美,造型别致。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造型及装饰手段的另一种特色。但在整体气韵上的近似,特别是嘴、脚爪和尾部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⑶ 与盘龙钮的比较 

秦汉时期一枚铸印上的“盘龙钮”图形,在龙形的弯曲处理中,可以反映出在处理圆形适合造型动物纹饰上的相似手法。 

⑷ 与民间艺术的比较 

传统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的“活化石”。在传统民间艺术中体现出来的农耕民族的审美情趣、精神内涵、宗教观念与造型特色,能够折射出远古先民的影子。 

在民间剪纸以及布、泥制的吉祥物或玩具中,对于虎一类猫科动物的表现和描绘上,其独特的视角、奇妙的想象,与草原民族青铜动物纹饰或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豹形纹扣饰图形的象征及寓意 

匈奴人创造豹形纹扣饰看似出于实用及装饰需要,但在当时,其图形不仅仅在于装饰和审美层面,而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作为社会思想和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因此,装饰纹样或图形有作为符号和作为装饰美的形式的双重功能。 

在匈奴人的观念和意识中,迅猛的豹犹如老虎,甚至在某些方面或许胜过猛虎,这些特点是人们希望自己也具有的。他们认为将其形象佩带在自己身上的同时,也会具备这些猛兽的品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匈奴人的图腾观念。 

著名历史学家孟驰北先生在《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一书中写道:“人类塑造动物,是一次人的自我观照。但在塑造过的动物身上显露出的只是与兽性混合在一起的人性、人情……人的自我观照使人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人在对自然的塑造中,会越来越多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到塑造物身上。”匈奴人在创造这些豹形动物纹图形的同时,也寄托和表露着自己的祈愿和希冀。机敏而矫健的豹,不亚于猛虎的力量且优于猛虎的灵活,它是崇拜力与美的草原民族所喜爱和歌颂的偶像。 

 

四、结语 

历经数千年漫长历史而遗留下来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同时引发我们的无限遐想,通过许多草原青铜艺术的精品与佳作,可以总结和汲取前人创造的造型艺术规律和成果,并使这一优秀艺术传统在今世生根开花。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历史遗珍,从不同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及文化水平,从而了解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的发展脉络。 

 

盘扣艺术论文第5篇

形者,样子、形态也。菜肴之形,是指菜肴的刀工成形、装盘造型。刀工成形包括各种刀口(如丁、片、丝、条、粒等)及相互间的合理搭配成形;装盘造型包括菜肴外表形态的表现方式及点缀围边装饰和器皿衬托。菜肴外表形态的表现方式又包括装盘的式样、菜肴造型的各种方法及手法的表现。作为菜肴的形,不仅包括各种艺术造型,还包括了各式几何形、自然形。千百年来,菜肴造型都一直被司厨者所追求:刀工精细,整齐划一,自然朴实,典雅大方,形态逼真,装盘美观。丰富多彩的优美造型艺术,不仅可以提高菜肴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更能激发食欲,引人遐想,寄物寓意,给人一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完美享受。

中国烹饪渊源流长,菜肴品种丰富多彩,随之应运而生的各式造型菜肴也不计其数,如“松鼠桂鱼”“琵琶虾”“八宝葫芦鸭”“菊花鱼”雕刻精美的各式瓜盅,无不是以美形和美味,而成为经典名菜。而这一结果却又跟中国烹饪菜肴制作的灵活性分不开,它是西式菜肴所不可比拟的。手工操作、经验把握、烹调方法的复杂多样,因人而异的创作能力,不同的技术水平,不一样的审美尺度,不一样的价值取向等,造就了中国菜肴品种的万千名目、造型的无穷花色。正是这诸多的可变因素,才充分发挥了司厨者的聪明才智,极大地推动了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国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菜肴造型的千差万别。一个厨师一个样,一地厨师一个样。但无论菜肴之形如何变化,食者总是愿意接受一些造形优美、自然,朴实大方,以食用为本,以味为先的菜肴。菜肴造型隶属于烹饪美学的范畴,而烹饪美学最大的两个特性便是“综合性”与“实用性”。综合性道出了隶属范畴之内的造型方面的广度与深度;“食用性”则说明了菜肴以食用为本、以味为先的基本原则,任何违背了食用性为主的那些过分追求精雕细琢,华而不实,或喧宾夺主,或杂乱无章,搞花架子的菜肴都将受到食用者的蔑视与反对。要创造出一道形式典雅,造型优美、食用性强的菜肴,则有必要了解菜肴造型之种类、造型的法则、规律以及手法,以便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菜肴造型之分类方法有诸多种。其一,从狭义上来划分,可分为动物类造型、植物类造型、几何类型、静物类型等;从广义上来划分有各式飞禽走兽、鱼虾水产类造型,各种花草树木造型,各类果实造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放射形造型等,各种花瓶、篮子、龙舟等静物造型,其种类数不胜数。其二,从菜肴的冷热程度划分,可分为冷菜造型和热菜造型。热菜造型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造型,一种为艺术造型。普通造型,追求刀工精细,装盘得体,造型自然,朴素大方;艺术造型则是以神似为主,追求一种神似,如徽菜中的名菜“凤炖牡丹”,以鸡喻凤,以猪肚切片拼摆成花形作牡丹,追求的是一种神似;鲁菜中的“乌龙戏珠”,以海参作龙,以冬瓜丸喻珠也同样如此。冷菜造型相对热菜造型来说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高的造型要求。冷菜原料一般先烹制而后切制装配,有较多的美化菜肴的时间,能够进行精切细摆,同时也减少了破坏菜肴的可能。在造型上以形似为主,它能够以非常明确的形式将宴会的主题充分表现出来,意境突出;能够抓住宴会的主题,能够引导人们进入宴会的意境,从而渲染宴会的气氛。如婚宴上以一道“鸳鸯戏水”或者“龙凤呈祥”的冷盘来烘托气氛,渲染主题;寿宴上以一道“松鹤延年”或“鹤鹿同春”来表达人们的祝贺之意;好友相聚则以一道“岁寒三友”或“梅兰竹菊”,来表达友谊之情。它能非常直观,明了地表现出人们的良好愿望,而这些是热菜所不及的。热菜多为酥烂,细嫩之物,不利于烹后切割,更不利于细刀工的再次表现。热菜中有许多菜带有一定量的汤汁,稠黏多味,而且易受串味的制约,因此它不利于拼盘。同时热菜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菜肴的质量,因而不能长时间拼摆堆叠造型。其三,从菜肴造型的原料品种划分,可分为单一原料造型和多样原料造型。单一原料造型如东坡肉、清蒸鱼、白切鸡等;多种原料造型如五彩鱼丝、什锦虾球、梅菜扣肉、溜核桃鸡等。其四,按造型方式划分可分为单体造型和组合造型。单体造型如炸鱼排、香酥凤翅、凤尾虾排;综合造型是经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经单独加工,然后组拼成一个造型的方法,这是菜肴造型中经常使用,也是司厨者乐用的一种方法,如龙井鲍鱼、片皮鸭、明珠甲鱼、梅菜酥排等,它具有一菜多味、多料、多色之特点。

造型在菜肴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魅力。创造形象悦目、美观大方的造型菜时,更需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加上娴熟高超的烹调技术,才能在菜肴之形的创造过程中得心应手,胸有成竹。菜肴造型的形式法则有:第一,单纯一致,即前面所述的单一原料造型,是一种看不到对立因素的形式美,没有粗细、大小、厚薄、长短之分,给人一种纯洁明净、整齐划一、简朴自然的美。如各类冷菜中的单拼,热菜中的单一原料制作的菜肴,如醋溜土豆丝、油爆河虾、红烧肉等。第二,对称均衡。对称即以盛器的中心部位为基准或以假想为中心,使摆放于盛器中的菜肴的各个部分构成均等关系。此种菜肴造型能使人有一种整齐、平稳、宁静之感,具有圆润饱满,庄重统一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呆板、没有活力之感。均衡,又叫平衡,它又可分为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重力平衡在造型中是指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合理分布,取得平衡安定的效果;而运动平衡是指形成平衡关系的两极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使平衡不断被打破又重新形成,如奔跑的骏马、飞翔的雄鹰、游动的鱼虾等。在进行造型时往往以瞬间的静止平衡状态来表示活动的开幕,给人一种美感,同时还富有想象的余地。在取运动平衡的瞬间静止状态时,需要选取运动平衡的一刹那,而不能采用打破平衡的形象,否则就会给人以失重的感觉,毫无美感。均衡的造型活泼自由,给人的想象力空间较大,给人发挥创作的余地较多,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产生杂乱无章,失真于自然物象,所以对称和均衡两者宜结合使用,但必须以其一为主。要么对称中求均衡,要么均衡中求对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造型效果。第三,尺度比例,菜肴造型是在方寸之盘中进行,尤如中国的造型盆景在尺许的各式盆中要创造出造型各异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不掌握好尺度比例,则无法创造出美。菜肴之造型要注意器皿的种类,大小要“依器度形、依器度量”,如用腰盘或者鱼盆装鱼就不会出现抛头露尾,汤盘装烩菜就不会使汤汁溢出,炖菜宜用砂煲和瓷锅,炸炒菜则要用平盆,只有这样才能利于突出表现主料,使菜肴与器皿合二为一。尺度比例的另一种含义则是菜肴造型本身之间的比例大小,如造型菜“满载而归”中盘与拱桥、渔夫之间的比例关系,艺术拼盘“松鹤延年”中的仙鹤与松树、山石、太阳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只有处理好尺度比例,才能突出重点,有主有次。第四,调和对比,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调和在于求同,对比在于求异,在盘中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造型则会产生调和与对比关系,如颜色中的红与橙、黄与绿、绿与蓝,形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圆形与椭圆形等;对比则是将两种相反或对立的物体并立,使之有较大的反差,如色彩中的红与绿、白与黑,形中的方与圆,体积中的大与小。对比具有活跃、跳动之感,如“鲤鱼跳龙门”中的鲤鱼与龙门的大小对比,芙蓉鱼片中圆形鱼片与用胡萝卜切制的鱼形料花的搭配。调和与对比,只用其一,或无生机,或加大刺激,唯有调和对比后,才能使造型优美。但在运用时,同样有侧重点,以调和为主,则获优雅宁静之美;以对比为主,则获得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效果。第五,节奏与韵律。菜肴造型时很多情况下要采用重复或渐次原理来表现节奏和韵律。重复是指一个基本单位有序地重复出现,如什锦拼盘,以一长方片作为基本单位多次重复地出现,排列成一个圆形;而渐次则相反,有逐渐变化的意思,如拼摆“南海晨曲”这个冷盘时,海面上的帆船和天空中的海鸟从近到远逐渐变小地排列,椰子树杆从粗到细地逐渐变化都采用了这种渐次变化,使整个造型富有韵味,生动活泼。第六,多样统一,又叫和谐,是菜肴造型形式法则的最高形式。所谓多样,即菜肴造型中各部位的差异;统一是指这种表面看似差异的部位其内在的联系,合乎规律性,合乎自然性。如“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孔雀开屏”等,其造型的优美就在于多样性和变化性、统一性的完美结合,符合自然物象之形、之美。

虽然菜肴造型丰富多彩,但其在造型规律上却只有3种:首先是写实象形,即对自然物象如实描绘、刻画,又叫摹仿性造型,如菊花鱼、玉米鱼、布袋鸡等。其次是夸张变形,用加强的方法对物象的代表性特征加以夸张,使物象更加具有典型化,如“癸花鸭”中将癸花的果实变形夸大,既抓住了物象的主要特征,又美化了物象;冷盘“孔雀开屏”中,将孔雀的尾巴加以夸张变形处理使其更美观,更突出孔雀的主要特点和部位。再次是简化添加,简化去掉一些繁琐部分,使物象更加集中、单纯、精美;添加与之相反,在一个造型中把不同形象及各种有内在联系的形象有代表性地集中在一起,以丰富形象,增添新意,从而增强整个造型的艺术效果,如拼摆飞禽类的羽毛时,采用简化的柳叶片代表复杂的羽毛原形,使之简化、单纯;拼摆蝴蝶时添加上鲜花,拼摆鸳鸯时添加上荷花,拼摆雄鹰时,添加上蓝天或广阔的草原,做鲤鱼菜肴配上龙门等,能使菜肴更富有朝气,更富有诗意。

盘扣艺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长停井 钻顶塞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28-02

前言

2006年以来,根据油田开采的需要,采油厂开始把多年前封掉的油水井重新恢复注采,钻顶塞施工工艺应运而生。由于前几年没有合适的防顶钻、防井喷工艺、工具,在钻穿第一个灰塞时经常发生顶钻、油管从井内飞出现象,在钻穿下部灰塞时则容易发生井喷污染事故。我们立足实际,积极与各级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在长期实践中研究总结制定出了一套完善、成熟的钻顶塞防顶、防喷工艺流程,在2006年的14口恢复躺井施工中有6口井顶钻、8口井井喷预兆,由于应用了这套工艺,有效的控制了顶钻及井喷事故的发生。

1、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需对某口井进行临时封井,一般的做法是在井内注俩段水泥塞:一是在开采层上、水泥返高以下之间井段打一段水泥塞;二是在离井口30-100m处注一段水泥塞。离井口30-100m处水泥塞即为顶塞。由于一些井下部灰塞注的不合格,导致不密封,长期封存,在顶塞下部形成高压油气区。需恢复井生产时,需要钻掉封井灰塞,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是:套管四通+防喷器―啭盘,用150型通井机链条带动转盘施工,套管两侧接放喷管线。这种施工方法由于管柱较轻不能防顶,极易发生顶钻事故,乃至发生井喷造成严重的后果(见图1)。

2、钻顶塞工艺的改进

如何在传统的钻塞工艺基础上来解决防顶钻现象的发生,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改进钻塞管柱结构:淘汰传统机械式钻盘,采用螺杆钻下带三牙轮钻头+螺杆钻+钻挺的管柱,为下步防顶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研究出“四级防顶”措施很好解决了顶钻事故的发生。

一级防顶:防喷器闸板施工中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达到防顶。(见图片2)二级防顶:防顶卡盘由壳体、自封胶皮和卡瓦、卡瓦销子四部分组成,施工中卡瓦销子紧锁,卡瓦紧贴油管外壁,油管只能下行,不能上移,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3)三级防顶:防顶法兰内径小于油管节箍外径,略大于油管本体外径,油管节箍不能通过,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4)

四级防顶:防顶卡瓦+羊角吊卡固定在离井口0.5-1米高的管柱上,通井机通过钢丝绳给管柱施加压力,起到防顶作用。制定了三项防喷措施:第一项防喷措施:施工过程中,防喷器闸板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封闭油套环空防井喷。第二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套管放喷管线同时放喷及时降低油套环空压力,阻止井喷的发生。第三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泵入压井液控制井内压力,油管放喷管线连接进站管线卸压,起到防喷作用。

3、施工基本步骤

施工准备;在油套上安装压井、放喷管线;安装经试压合格的防喷器和防顶卡盘装置(新自封芯子);安装连接地面流程在地面先将安装油管旋塞的水龙头与油管、水龙带连接;水泥车与水龙带之间用1-2根油管连接,中间接高压三通和2个闸门,油管用地锚固定,水泥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见图5)。

TeL施工钻柱:钻柱结构自下而上为:钻头+螺杆钻+φ105mm钻铤+缓冲短节+钻杆(油管)+钻杆旋塞(油管旋塞)。安装井口防顶装置:在地面所下钻柱上扣好吊卡,挂上吊环,吊卡下安装一个防顶卡瓦。钻柱接箍上连接油壬,通过活动弯头和水龙带与泥浆泵车相连接,并在泥浆泵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7/8钢丝绳一头穿过羊角吊卡耳朵并固定另一头通过地滑车,缠在通井机滚筒上。上提单根,通井机放钢丝绳直到单根上好扣。缓慢下放管柱至遇阻深度;距防顶卡盘上平面1m处,卡紧加压卡瓦,扣好羊角吊卡。

4、施工操作

开泵循环正常后慢慢下放钻具,排量控制在50-600L/min。关防喷器,使防喷器处于半开状态。接触至钻柱本体,可防接箍外出。同时启动通井机,缓慢拉紧钢丝绳,加压30-40KN,并与钻具同步下放、当管柱接箍下行过防顶卡盘要及时锁上卡盘;每钻进3-5m后,同时进行以下操作:通井机缓慢回放钢丝绳;缓慢上提油管,上提速度略小于钢丝绳回放速度。提出油管3-5m,观察钻柱是否有上顶现象。若无上顶现象,划眼后继续钻进。若有上顶现象,通井机拉紧钢丝绳进行循环洗井、减压至正常后,继续钻进。重复步骤3-4直至钻透灰塞前5-6米时,防顶卡瓦和羊角吊卡交替上移0.5-1米直到钻透灰塞。洗井,大排量洗井2周、洗井液量为井筒容积1.5-2倍。

5、施工时安全技术:

施工前查清井况井史资料,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步骤及方法;整个施工过程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进入井场施工车辆必须配戴防火罩,泥浆泵车、罐车停在距井口20米以外,处于上风口。泥浆泵车出口接2根N80中73mm内加厚油管并连接35MPa高压三通,三通出口接250型闸门,闸门外接出放喷管线,并用地锚固定。压井、防喷管线必须用地锚固定;防顶卡盘施工全过程处于锁紧状态;压井、防喷、循环管线水龙带使用前要进行试压,拴保险绳,循环管线无刺漏,工作压力低于水龙带安全工作压力;钻压不能过大,控制在3-50KN,防止蹩泵、钻柱反转;除井口操作人员外,其余人员远离井口25m以外;接换单根时,要彻底循环洗井,确认进出口排量一致后,方可卸卡瓦。安装防顶卡瓦时,施工人员注意卡瓦牙受力方向。

盘扣艺术论文第7篇

关健词:“栽引子”技术;粘吸卡钻;作用机理;现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D26 文献标识码:A

1 粘吸卡钻的特征

(1)钻具发生粘吸卡钻是在静止状态发生的, 对于静止多长时间才可能发生粘吸卡钻, 这和井身结构,井眼质量, 钻具的组合, 钻井液体系性能有极大的关系。少则1~ 2分钟 多则几十分钟, 但全过程必须是一个静止的过程。

(2)粘吸卡钻后卡点的位置一般不会在井口或钻头处, 而是在粗直径钻铤、扶正器或钻柱与薄弱地层所接触的位置。

(3)粘吸卡钻前后, 钻井液循环正常, 进出口流量平衡, 泵压正常。

(4)卡钻后提拉钻具伸长活动距离逐渐变小。

(5)粘吸卡钻后, 若钻具活动不及时, 卡点可能上移, 甚至可能移到套管鞋附近。

2 解除粘吸卡钻的方法

解除粘吸卡钻的方法很多,但是不管采取那种方法,解除卡钻的出路无外乎两条,一是设法降低泥浆柱静压力,即减小压差;二是设法破坏、裂解卡钻井段的泥饼,使液体压力能够传递到被粘附一侧的钻具与井壁之间的环隙中,恢复液体压力对钻具的力平衡。

3 “栽引子”现场操作

3.1 “栽引子”操作

下入“栽引子”结具组合,在离鱼头3~5米时,开泵,不转动转盘,观测记录循环泵压和碰鱼方入,当接近碰鱼方入,泵压上升时,循环,当泵压不下降时,证明“引子”入鱼,加压30~50kN,顺转转盘,此时反扣钻杆退扣,倒扣接头上扣。正转动6~8圈(保持加压30~50kN),上提0.50米,开泵泵压下降,悬重稍微下降(约3kN),说明“栽引子”操作成功。

3.2 下反扣钻杆对“引子”操作

栽完“引子”后下套铣筒套铣,入鱼容易,待套铣完循环好后起钻。需下反扣钻杆对“引子”,其操作步骤:在离鱼头3~5米时,开泵,试转转盘,观测记录循环泵压和碰鱼方入,当接近碰鱼方入,泵压上升时,循环,当泵压不下降时,证明反扣钻杆入鱼,停泵,加压40~60kN,挂倒档,反转转盘,此时反扣钻杆上扣,倒扣接头退扣。反转动6~8圈(保持加压40~60kN),转盘有一定的扭矩。轻上提(加压10~20kN),挂正一档,顺转转盘(此时倒扣接头上扣),正转动4~5圈(保持加压10~20kN),上提钻具,悬重增加,超过原悬重活动3~4次,开泵,泵压升高,说明对“引子”操作成功。活动钻具起钻,捞出落鱼。

4 现场应用情况

该技术在2013年长庆**井粘吸卡钻中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井目的层:长2,岩性: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夹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一口定向井。

4.1 发生经过

2013.5.15 3:00钻进至1607米完钻, 3:00-7:00完井处理泥浆循环,7:00-7:10起钻,7:10起至第二根单根,1#车与变速箱连接处尼龙销断,7:10-7:50更换尼龙销,更换完后一号柴油机启动出问题,无法正常启动,检修一号柴油机,期间活动钻具无效,(钻杆母接箍距离转盘面约4米),8:00柴油机启动,开始上下活动钻具无效果,发生粘卡。 泥浆性能:比重 1.07g/cm3粘度:81s;失水:9 mL。

4.2 处理经过

2012.5.15 9:00接上方钻杆,开泵返出正常,用完井泥浆循环1小时,至10:00开始上 下活动钻具,无效果,5.15 11:00转换泥浆体系循环至12:30,上下活动无效果,15:00~20:00震击,最大震击吨位520kN,无效果,20:00-21:30打捞无线仪器;21:30转换泥浆,准备倒扣;22:30反扣钻具到井。

2012.5.15 23:30-5.16 0:45 用原正扣钻具倒扣,共倒出钻杆155根+钻铤6根;0:55-4:30起钻。

落鱼结构:

¢220mmSKHT447GX×0.25m+¢172mmLZ×8.13m +431×460×0.45m+461

×460×0.89m+¢167mmNDC×8.98m+

461×460×0.5m+¢165mmDC(2根)×18.79m;鱼头位置:1550.77m;落鱼总长:37.99m;4:30-12:30接套铣筒4根(35.40m)。

12:30-16:45下钻;钻具组合:¢200mm锯齿铣鞋×0.45m+¢200mm套铣筒×35.40m+大小头*0.52m+¢127mm钻杆×1512.47m;16:45-20:50 探鱼头,试拨入鱼,由于下部钻铤粘死,偏移井筒中心,入鱼失败。 2012.5.16 21:00--5.17 1:00 起钻;1:00-10:40 下反扣钻具;钻具组合:¢165mm倒扣接头×0.52 m +¢127mm反扣钻具×1541.72 m+411反×410×0.50m;10:40-11:30探鱼头、原悬重420kN,泵压8MPa,11:30对扣,泵压13MPa,分别上提至460kN、500kN、540kN、560kN,倒扣不成功(由于下部钻铤粘死,倒扣扭矩过大,转盘转不动),最后全压钻具悬重(顿松倒扣接头),上提至原打捞钻具悬重420kN倒扣,退出倒扣接头。13:10-20:00起钻;2012.5.17. 20:00-5.18. 2:30下钻;钻具组合:¢165mm倒扣接头×0.52 m +¢127mm反扣钻杆×9.6m(未紧扣)+¢127mm反扣钻具×1522.97 m(162根)+411反×410×0.50m;欲栽引子1根(为下步套铣入鱼做引子);2:30-2:50 探鱼头,栽引子;2:50-6:50起钻; 起出钻具组合:¢127mm反扣钻杆×1522.97 m(162根)+411反×410×0.50m;6:50-13:30下钻;钻具组合:¢200mm高效铣鞋×0.45m+¢200mm套铣筒×43.13m+大小头×0.52m+¢127mm钻杆×157根;13:30-16:00套铣钻进,套铣至螺杆顶部;16:00-17:00循环;17:00-21:00起钻;2012.5.18 21:00-5.19 0:00下反扣钻杆对“引子”;钻具组合:¢127mm反扣钻具×1522.97m+411反×410×0.5 m;0:00-0:30探鱼头,悬重420kN,泵压8.5MPa,0:30对扣,泵压11MPa;0:30-1:00活动钻具, 1:00解卡。

4.3事故损失

处理事故时间:2012.5.15 .8:00 -2012.5.19 .1:00;损失时效:89小时。

4.4事故原因

(1)设备状况差,动力失效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初期预防卡钻措施不当,动力失效后,未能使用其它方法有效活动钻具,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完井液已使用5口井,泥饼质量较差、含砂量偏高是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5经济效益分析

粘吸卡钻一旦套铣倒扣,套铣下部钻铤时由于下部钻铤粘死,偏移井筒中心,钻铤刚性大,在套铣筒入鱼时困难,下反扣钻杆倒扣无法倒出被卡落鱼时,将面临填井侧钻的风险。通过下入反扣钻杆栽“引子”,从而使鱼头拨活,易于套铣,从而避免弃井的发生,产生经济效益巨大。

6结论

(1)在粘吸事故发生初期, 应首先考虑采用稀释钻井液、地面震击、泡原油(解卡剂)等方法解卡。

(2)在采用稀释钻井液、地面震击等措施无法解卡后,通常采用套铣倒扣的方法。在套铣下部钻铤时由于其粘吸力极大,钻铤刚性大,鱼头偏离井筒中心,套铣入鱼困难,同时反扣钻具无法倒开被卡钻铤。通过下入反扣钻杆栽“引子”,从而使鱼头拨活,易于套铣,从而避免弃井的发生。

(3)“栽引子”结具组合:¢165mm倒扣接头(461反×410正)×0.52m+¢127mm反扣钻杆1根×9.60m(未紧扣)+¢127mm反扣钻具+411反×410×0.50m+411×520×0.50m+¢133mm方钻杆,1#与2#反扣钻杆连接用链钳把扣上完即可,不可紧扣,避免顺转转盘栽“引子”失败。

(4)栽“引子”、对“引子”操作是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严格落实栽“引子”、对“引子”现场操作技术措施,确保操作成功。

参考文献

盘扣艺术论文第8篇

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玉祥下野后,高师不满不抵抗政策,弃官游走于江湖,盘师会友,与文趟子拳鼻祖胡奉山交往甚深。

全国解放后,高师参加工作,他工作认真诚恳,退休后,在众多朋友的劝说下,开始择徒而授。他选徒极严,因此此拳传播不广。

笔者于1965年经人介绍,拜在先师门下学练地行戳脚,是先师11岁时在河北蠡县拜在王永修门下习练的一种拳法。

笔者的师爷告老还乡后,才收徒传艺。两年后,师爷去世,先师遵师命,又拜师叔为师,学艺八年。高师还有一位师父,先师只说姓王,绰号叫“飞天鼠”。据高师说,这门拳术是周侗传于岳飞,后为清末赵老灿传至河北蠡县等地。地行戳脚拳俗称“地功戳脚拳”,没有文武趟子之分,也没有“翻子”这个名称,更不是什么学了地功拳,又习戳脚后合二为一,才叫地功戳脚拳。

高师从11岁学艺至艺成,再到传授拳法,都是原汁原味、古老朴实的地行戳脚拳。先师生前传下来的拳法有戳脚一至九趟腿(过去叫九枝子、踢趟子,旧名叫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腿)。戳脚,习腿为本,习者有八法:圈、点、查、摆、叉、踢、掀、蹬为母,在腿法上以踢、摆、圈、点、掀、提、蹬、查、撩、扫等加以变化。叉腿(其它派系称为了脚,高师所传叫叉腿)是戳脚最根本的主要腿法。圈腿为戳脚独有的腿法,是以腿画圈,腿活似臂;掀腿是别门少见的腿法,是用脚的外缘向上掀击。撩腿(即鸳鸯脚)是戳脚中最为注重的腿法之一。还有点脚、查腿、提腿等加以变化的18种腿法为主,分上、中、下三盘击敌。戳脚的特点是手领、脚踢、步法清,手领脚出,腿法多变,出手就发腿,落步即变步,明踢藏暗腿,前后左右紧相连,上踢头脑,中踢腹肋,下踢七寸把敌伤,高低无常,腿腿连环,步中藏腿,腿中藏步,无一定势,一步一腿,连环相扣,势势相连,猛冲烈打,硬攻直进,手到脚到,手脚并用,刚里有柔,腿法多变,放长击远,变化莫测,运眼似臂破三关。先师高伯川除传授九趟戳脚之外,又传授的拳法有腰腿拳、架子拳、玉环步、地功拳、三拦手、三截拳、八宝拳、寸手拳、沾连拳、燕子拳、子孙丹,器械有昆仑刀、锁手棍、战剑、缠枪及打手、单操、散手、对练等。高师所传拳术有古朴明快、刚猛而又轻灵、闪展腾挪、勾挂连环、动静分明、手法多变、腿法突出、身法求活、身形要整、一招三变、攻守相顾、迂回闪打、刁巧灵活、六法合一的演练风格。腰腿拳刚柔相济,刁巧连环;架子拳刚猛异常,大开大合;玉环步手法连环,腿分明暗;八宝拳、寸手拳、沾连拳刚里含柔,柔中带刚,寸接寸打,沾连相随,贴身发劲;燕子拳则为低身矮势,闪展腾挪,刁巧灵活,轻灵惊打,惊上取下,斜走左右腋下行,身法轻灵巧打艺;子孙丹是本门下盘拳法;地行十八势有童子拜佛、乌龙搅柱、小鬼推磨、蛤蟆亮肚、拐李式、土龙势、玉祥卧鱼、滚珠抢背、长虫倒扒皮等。高师所传还有地行拳身习扑、翻、仰、卧、抻、缩、楔、坐八法,腿习惯抱之法、勾挂力、折扣之能,手为根,脚为梢。拳在于练,劲在于合,有五劲:绵、软、硬、脆、滑,五手:崩、搏、钻、带、拿,五脚:圈、点、查、摆、踢。出手打八字:阴、阳、戳、竖、梗、中、撮、坠;拳打八字:起、落、攒、翻、崩、转、横、竖。步动八字:顺、正、疾、绕、提、跳、咬、齐,及三节、四梢、五行、六合、八法对应批解等。

文趟子拳是胡奉山先生(1852-1945年)所传。胡奉山人称东北三老之一、花枪胡老奉、大枪王,经几十年不断实战,创出独树一帜的文趟子拳法,是东北文趟子拳的鼻祖。至今,在沈阳地区及省内习练此拳者不乏其人。

胡老先生原来习练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蝴蝶拳、哪吒拳等拳法,出师后,遍游大江南北,取经学艺,后慕河北戳脚名师段绪、段勇二位先生之大名,千里投奔,几经周折,方拜在段氏门下,勤学苦练,深得戳脚精华。经多年演练与实战,功法精益,并以段氏八趟根、短踢技艺为本,熔姜家枪之手法、步法等各家拳法精华于一炉,倾毕生之心血,不断实践完善,创编了独树一帜的文趟子拳。胡奉山出生于武术世家,虽家学渊源,但其父胡德永除传授其本家拳术外,还先后为他请过十余位武术名师,教授其武功。胡奉山聪慧颖悟,又肯刻苦练功,众武师无不认为他是武术奇才。文趟子拳架紧凑、朴实、节奏鲜明,技击则以静待动,手法严密,发腿很低,行拳盘架,寓刚于柔,刚柔相济,周身合一,全身而动,调气于丹田,发力于涌泉。

笔者于2000年拜姚振林为师,学练文趟子拳,习练的拳法有十二连拳、十六式、十八拦拳、二十四式、三十二式,软四趟子、宏拳、小宏拳、二八拳、二八腿、燕行拳、四趟子、总拳,此外还有转环拳、玉环拳等。器械有梅花枪、左把枪、战枪、大枪、就地十八枪、十八挤枪、十八拦枪、十八别枪、十八带枪、十八急枪、六门枪、黄龙枪、烟子抄水枪、三十六总枪,此外还有递枪法、招枪法、飞枪法、花枪法、滴水枪法、式变枪法、中路举火枪法、五虎枪法、上路指南针、下路大开门等枪法。

在胡家拳中,以枪法最为丰富,称得上是枪法大全了。胡奉山虽武功高超广博,却以枪法最为著名,故有“花枪、大枪王胡老奉”之美誉。他所习其它如刀剑有姜家刀、燕尾刀、武侯刀及单操刀法、对练、玉断蛟龙剑等;理论类有文论、运气格式、力论、拳论、刀论、枪论等;单操类有老祖八式(即八式桩法)、八法、八手、八腿等。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