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3 14:35:46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第1篇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合同涉及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签署的合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城市部署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NGN网络全国试验网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提供的业务量、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均在全球首屈一指。

在设备制造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北电网络,其NGN产品为SUCCESSIoN(继往开来)解决方案,于1999年在BT-SPAIN首次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的40多个网络中得到试验或商用。其商用客户中包括VErIzoN、SPrINT、中国电信、香港宽频(HKBN)、新世界电信(NEWWorLDTEL)及铁通等。

SUCCESSIoN的应用类型包括了长途及汇接(C4)业务、本地接入(C5)及多媒体业务、无线汇接及3G核心网业务以及有线电视多网合一业务。目前几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网络中运用。其中,VErIzoN的软交换本地汇接网络包含2个软交换节点及70多个媒体网关,每个节点每天处理超过1100万次呼叫。SPrINT作为全美第一个实现TDM端局以软交换替换的运营商,其第一期工程(350万线)全部采用北电的SUCCESSIoN方案。香港宽频应用SUCCESSIoN本地IAD接入方案,在短短的17个月时间内,已拥有16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基于以太网IAD接入的NGN网络,目前运营稳定良好。在最近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北电网络列全球软交换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全球VoIP和VoATM媒体网关市场份额第一。

2NGN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除了对现有PSTN话音业务实现全面的继承以外,还在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PSTN与因特网业务结合衍生的业务、用户个性化业务以及业务创新方面有着PSTN和因特网等单一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PSTN由于终端智能和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种灵活的业务逻辑和多媒体业务。由于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PSTN内每个交换机上呈分散式节点式分布,并且由于用户数据由各自归属的交换机管理,导致某些业务(如广域CENTrEx)难以开展。PSTN的终端种类非常单一且没有智能,业务的智能完全由交换机实现,因此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而且由于终端智能的限制存在使用不便和各种电话补充业务难以推广的问题。引入NGN则在业务实现的简单性和灵活性上有了本质改变。NGN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软交换和应用服务器等少量网元上集中部署,因此可以方便地在全网实现业务部署和业务升级,NGN对广域CENTrEx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由于NGN引入了对等性控制协议(SIP),使得终端的智能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SIP智能终端。终端智能的提高及媒体承载能力的加强(如支持话音、视频等)使得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商用。如NGN的“呼叫屏蔽”这一特性,用户可以对不同来话进行筛选性的监控,可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来话实施不同的应答策略,应答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接听、转发、挂断等传统方式,而是包括了话音应答、问候音播放、语音信箱转接、电子邮件转接、网页推送等多种不同的应答方式。这种灵活性在传统PSTN上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NGN能够实现许多PSTN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特性,一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STN通过IN方式也可以实现一号通业务,然而NGN基于SIP协议可以轻松实现IN方式的一号通所无法实现的能力。如NGN的一号通业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设定对来话的振铃终端和振铃顺序,而这些策略可以依据来话者的不同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可以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振铃策略,自己上班和下班时的振铃策略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就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保证可以有一种方式能联系到他,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种业务特性是PSTN所无法实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WEB800、点击传真等。

NGN不但在业务实现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实现许多PSTN无法实现的业务,而且具有业务的惟一性。NGN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A)全面继承PSTN传统话音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业务、电话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ISDNPRI补充业务、IN类业务等);

B)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

软交换技术第2篇

【关键词】 通信交换技术 软交换 应用机制

正是基于我国宽带技术的升级,通信系统中软交换项目的优势也逐渐突显出来,将通信技术和软交换项目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软交换技术运行过程中,不仅仅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化且高效化的服务项目,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一、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模型中,实现了业务办理以及业务升级的目的,并且从根本上实现了技术呼叫模式和媒体承载项目的分离,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化的运行模式,保证通信系统工作效率能得到有效优化,整体运行维度也和相关项目之间形成了契合点。在软交换技术结构落实的过程中,能实现实时反映以及项目优化升级,在不影响用户常规化运行需求的基础上,也难将性能、功能以及结构联系在一起,实现项目的综合性升级,为通信项目中信息交流和对流进行了数据整合。

二、通信交换系统中应用软交换技术模型存在的问题

在通信交换系统中应用软交换技术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我国该项技术项目的起步较晚,在实践中整体水平和能力还不足,确保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度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组网结构以及建设经验还存在严重的缺失,这就导致整体系统结构容易出现漏洞,甚至会影响整体技术模型的应用价值,也就导致相关信息无法得到有效规范和覆盖[1]。

第二,技术模型缺乏兼容性,在技术结构运行过程中,由于规模较为一致,就导致其网络协议标准和运行框架存在缺失,究其原因,网络协议的标准运行机制还不是非常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在兼容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另外,SIP-T协议、H.248协议及BICC协议等都是技术结构较为新兴的协议框架,依旧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这就导致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应用兼容性十分难以作出调整。

第三,安全隐患问题较大,在软交换技术运行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性也是较为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在软交换技术模型应用过程中,技术模型和实际运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给予高度关注[2]。

三、通信交换系统中应用软交换技术模型优化策略

在通信交换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和控制措施,落实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结合实际需求和控制维度建构统筹分析措施。

第一,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服务模式,在实际管理集中建立时,对语言和数据传输项目进行统筹处理,并且综合应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互动义务,积极落实更加系统的自主服务模型,确保体验结构和运行维度之间的有效连接。另外,在改革方式建立的过程中,要对服务方式和基本渠道进行解读,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机制,不仅仅是要求践行软交换技术,也要对语言业务展开集中调研。也就是说,要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发,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措施和控制机制,无论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是岗位责任意识,都要得到有效升和综合性控制,并有效落实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能更好的内化管理知识以及系统技能。

第二,在通信交换系统中,要结合网络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多元化技术模型能得到有效处理,针对局限性以及安全性进行统筹分析,对协议进行静态管理,从而为业务需求的落实以及升级处理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几年,软交换技术的强化趋势,就是要进一步建构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模型。在发展网络管理项目的同时,能有效优化兼容性,保证实时管理维度和服务质量之间能形成有效的运维体系。另外,积极运行协议共享机制,也能提高开放协议不同API接口的服务质量[3]。落实协议共享的同时,升级测试过程,保证软交换技术得以有效处理。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国通信系统中应用软交换模型,能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运行策略,相较于传统的通信体系和运行模型,要在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同时,确保通信系统核心技术也能得到有效落实。软交换技术模型和运行结构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措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品味和需求,不仅仅是实现了业务内容的升级,也为项目的全面落实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新颖,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学园,2014,14(03):60-61.

软交换技术第3篇

在移动下一代网络(NGN)中,MSC将演变为移动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以此实现控制层与承载层的分离。它的产生是由数据业务需求及技术演进的趋势共同推动的。文章介绍了移动软交换的背景及发展状况,描述了移动软交换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协议组成、功能划分和接口要求。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传统MSC将分割为MSC呼叫服务器(MSC-Call Server)和MSC网关(MSC-GW),MSC-GW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Call 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包括呼叫控制、业务提供功能、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鉴权、计费、操作维护等,可以为用户提供移动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1、移动软交换的特点

移动软交换主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不涉及到接入网络的改造。移动软交换的核心概念是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所有的控制功能集中在MSC-Call Server中,所有的交换功能在媒体网关(MGW)中完成。MSC-Call Server通过标准的H.248接口完成对话务等交换过程的控制。同时MSC-Call Server通过传统的MAP信令与HLR交互,通过传统的BSSAP信令完成对接入网络的控制。而在MSC-Call Server之间可以通过ISUP协议或者BICC协议(当使用IP承载时)完成呼叫的建立。移动软交换技术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软交换技术符合未来电信网络面向全IP发展的趋势,同时兼顾原有的TDM承载需要。建立在多承载基础上的TrFO技术通过减少编解码过程,同时解决了提高话音质量与节约核心网带宽的需求。由于软交换技术在3GPPR4中定义,因此很多新的电路交换功能也在移动软交换设备中引入,从而为运营商提供更丰富的电路交换业务提供了可能。

由于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因此处于控制面的MSC-Call Server容量相对原有交换机大大提高,而且可以集中放置在省会与地区中心的机房,而负责交换的MGW则放置在各个本地网中,从而实现了清晰的网络结构。主要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将可以集中完成,新业务的引入也可以集中在MSC-Call Server中进行。MSC-Call Server与MGW之间可以通过IP连接。

当引入IP承载话音时,可以将话音承载平面化。由于IP网络本身具备路由与交换的特性,因此原有的汇接局将不再需要,而且整个网络的结构将趋于简单。

2、移动软交换网络结构

移动软交换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在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的电路域中,可以使用承载独立的方式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如IP、ATM或TDM。电路域核心网主要由MSC Server,GMSC Server和MGW组成。

(1)MSC服务器(MSC Server)

电路交换子系统中的软交换机,除了具有传统MSC的呼叫控制功能以外,增加了移动系统特有的移动管理功能,负责移动发起和移动终结的电路域呼叫控制,它终止用户-网络信令并把它转化成网络-网络信令。MSC服务器也包含VLR功能,容纳移动用户的各种签约数据。MSC服务器管理媒体网关中与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

MSC服务器可以实现语音业务、基本数据业务、网络互通、媒体网关控制等主要功能需求,支持业务请求和寻呼功能等。

(2)GMSC服务器(GMSC Server)

GMSC服务器是电路交换子系统中负责与外部PSTN/ISDN网络互通的软交换机,主要包含了传统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管理功能。

(3)媒体网关(MGW)

媒体网关是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它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多媒体会议等。

(4)T-SGW

传输信令网关主要用于呼叫控制信令的承载转换,它的主要功能是执行7号信令承载和IP承载的转换,以实现7号信令交换机和软交换机的信令承载互通;提供PSTN/PLMN和IP的传输层地址映射。

(5)Mc接口

Mc为MSC Server与MGW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是媒体控制,以实现软交换机和媒体网关的交互,完成承载控制、网关管理等功能。

(6)Nc接口

Nc为MSC Server与(G)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主要解决控制和承载分离的移动ISUP的呼叫控制。使用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呼叫控制协议。

(7)Nb接口

Nb为MGW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是使用ATM或IP的方式承载电路域的业务,包括话音和电路域的数据承载业务。以ATM方式作为承载时,Nb接口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都在两个MGW之间直接传输。用户平面基于AAL2,采用IP承载时,Nb接口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传输路径不同。用户平面基于RTP,直接在两个MGW之间传输。

(8)MSC服务器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

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各种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3、典型的移动软交换实现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各大设备制造商应针对市场业务需求多样化的挑战纷纷提出了移动软交换的解决方案,软交换体系逐步完善,相关设备已逐步成熟。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A5020 Spatial Atrium移动软交换设备最近顺利获得了中国移动入网许可证。Spatial Atrium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见图),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获得大规模商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增强了网络提供基于分组的无线话音和数据通信的能力,为移动运营商部署和维护其核心网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以最少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创造了最大的利润!方案采用控制和承载分离,控制部分可以集成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IMS业务,以分布在网络中的多个节点代替传统集中配置的交换机,主要包括集中配置的无线软交换(WSS)、分布配置的无线媒体网关(WMG)、集成在WSS中的无线网管系统(WEM)三类网络节点,从而可实现向全IP网络的平滑演进。

Spatial Atrium TM软交换解决方案

无线软交换(WSS,Wireless Soft Switch):能控制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s)并且管理所有语音和数据业务的呼叫。

无线媒体网关(WMG,Wireless Media Gateway):提供TDM/ATM/IP的交换能力,具有丰富的话音和数据接口类型和端口密度。实现承载媒体和编码转换、回声消除、静音抑制、录音通知、DTMF、合法侦听、会议桥等功能。

软交换技术第4篇

【关键词】 软交换技术 移动 通信网 使用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进步,其最终是要得到应用。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软交换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对软交换技术在提高服务质量以及维修管理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加大软交换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软交换技术体系结构和接口协议简介

软交换技术体系主要是由连接边缘层(实现业务或者用户与软交换网之间的连接)、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计费、数据处理等功能)、业务应用层(完成增值业务的提供,包括语音增值业务、数据增值业务等)、核心传递层(作为承载网络,发挥传送信息、连接平台等)构成的,软交换技术体系的每个部分都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是在它们的协作下,完成了相关的业务。

软交换体系的接口协议主要包括SS间接口协议、SG与SS间接口协议、TMG与SS间接口协议、TMG语音编码方式等等,该体系中的每个协议都有自己特点。协议的存在使得软交换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增强组网的效率、提高灵活性,同时,软交换通过协议实现了各个部分之间的独立运作和发展,从而使得移动通信网络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移动通信业务的整体性,进而为未来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进步和软交换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二、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的使用

在2003年的时候,“商用3G网络”的产生使得软交换技术成功的应用到了移动通信领域,同时,阿联酋等国家也开始采用软交换技术进行运营。网络的运营者看到了软交换所具有的优势,他们不断创新软交换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讯网络的运营商也加强了对软交换的应用,通过选取软交换技术、将软交换技术与汇接网结合等方式构建了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体系,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丰富正式的体验。

2.1软交换技术的选用

伴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网将网络建设的核心定位到R4软交换技术,R4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讯网络中的使用既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又基于移动网络使用的现状的一个,是移动通讯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宽带码分多址”的版本和阶段主要有R99、R4、R5/R6,R99、4GPP 。CDMA制式、“AMR语音编解码技术”等的创新和完善,促进了软交换技术的更新,促使我国的移动网络通信的利用率和业务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语音业务,4G网络的出现,软交换技术的完善,使得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讯中的应用更加的便捷化。多种多样的软交换技术为移动通讯网络业务的优化、网络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在选用软交换技术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业务的需要以及软交换技术所具有的优缺点等,对软交换技术进行综合的考虑,选择出适合的软交换技术。

2.2更新完善移动通信汇接网

2004年的时候,中国移动引入了软交换技术,并将其应用到通话业务当中,创设了具有独立性的汇接网。汇接网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对现今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容量的拓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业务服务的需求。移动在最初的时候只是将汇接网应用的省际通话业务当中,依照业务量和区域将我国的地域进行了新的划分,分出了业务区,采用一对多的方式实现了业务区信息传递、呼叫控制、连接管理等。

三、小结

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网络中,不仅能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容量等,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运营成本,简化网络结构。纵观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现今从固定电话网到移动电话网到次时代网络到3G再到4G都已经广泛的使用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有广阔的发展优势,我们坚信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产生活的进步以及网络管理的优化,软交换将会从技术、协议、功能、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化,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朝着“软交换全IP网络”的方向发展进步。

参 考 文 献

[1]周丽燕;简析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网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06期

软交换技术第5篇

【关键词】通信行业 软交换技术 运用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加快,移动通信行业为了拓展新的业务内容,抢占通信行业发展先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都已经着手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软交换技术作为网络NGN的关键和核心,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软交换技术指的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即传输层中剥离开来,从而实现通过软件实现通信中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也就实现了呼叫控制同呼叫传输的分离,从而也为控制、交换与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一个分离的平台。在传统电话网络中,用户接入模块、交换矩阵、控制和中继模块都只集中设置在一台硬件设备里面,各个模块之间采用了内部总线连接方式。由于交换机所提供的服务和软、硬件及其业务应用都是绑定在一块,故导致通信的开放性比较差。然而,软交换网络区别于传统模块的是将功能模块分离出来,分别进行接入,使得各个模块独立发展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结构,顺利地实现了呼叫和业务分离,承载和控制相分离的目的。这就使得提供业务更加方便和灵活。软交换技术主要提供如下功能:控制连接和翻译,选路,带宽管理、安全、信令和呼叫详细记录等等功能。

二、移动通信软交换网络架构

构件化和分层化是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征。软交换技术网络可依次分为接入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核心传送层。接入层提供软交换网络中的各种接入方式,并把信息转换成为可以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控制层提供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功能,并将相应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传送,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业务/应用层提供各种类型的业务,是具体的应用环节,业务/应用层的物理承载实体是各种应用服务器和智能网SCP。核心传送层负责将软交换各网元等连接起来,包括各种媒体网关、控制层软交换机及业务层的各种服务器。软交换网络的构件主要是接入设备、软交换、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和业务服务器等。

三、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一)节约成本。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强大、容量大,可以有效地将原先需要多个MSC管理的区域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

(二)组网灵活高效。虽然传统TDM话音技术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语音业务,但是每一个交换节点都必须完成业务交换及信令控制,新业务所需提供的时间周期较长。软交换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得应用层和控制层、承载层完全分开,提供业务与具体的承载无关,从而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入最新的业务,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因此而得到有效地缩短。

(三)开放性良好。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中全部网络部件都采用了标准协议,这就使得各个网络部件既能相对独立发展,又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网络的互通。移动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市场上的优势产品,实现业务提供的最佳配置。软交换设备支持通过开放协议通开放的业务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底层的网络资源也得到了运用,顺利地实现了业务和呼叫控制的分离。

四、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的运用

当前,软交换技术已经不再是固定网络运营商的宠儿,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正在将软件换技术运用到移动通信用户前面。

(一)软交换技术的选择。当前,R4软交换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得最优选择。WCDMA分为3GPP、R99、R4、R5/R6等四个版本。R99在GSM/GPRS网络的基础山上对接入网关部门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从TDMA制式发展为CDMA制式,显著提高了网络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业务的带宽。R4在R99的基础上对电路域进行了根本变革,采用了NGN提出的软交换技术,使得控制层和承载层分离。R5/R6在R4分组域基础上设置叠加了一个IP多媒体域,提供了基于分组的统一的核心网,为多种业务的并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5/R6是一种并存关系,R5/R6侧重于多媒体业务的运用,R4语音技术的运用为R5/R6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当前,移动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的来源仍然是语音,对于3G网络而言,在R5/R6技术尚不成熟的背景下,R4软交换技术是最佳的选择。R4的网络架构比R99优越,也比R5/R6技术成熟,既能保证新建网络的稳定,提供方便快捷的业务,也为今后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中的运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移动电话网通常将若干配置一致且互为备份的成对TMSC Server部署于大城市,在TMG的协同下与包含GMSC、MSC、TMSC2等在内的省内交换机形成直达电路,从而实现传统TDM与软交换移动长途网的连接,实现同步通信的目的。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业中的运用为分流长途语音业务、延伸网络和业务布点、接入大客户提供了支持。软交换技术具有可靠性、节约等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软交换系统标准和协议尚未统一,兼容性尚需提高、Qos网络安全、业务管理水平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移动网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软交换技术作为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目前已经在可编程及网络开放性方面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软交换技术在公用通信网及各种类型的专网中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余浩.张欢.下一代网络原理与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2]梁静.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通信领域的应用[J]. 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3]倪宏斌.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03).

软交换技术第6篇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系统;电力通信;应用分析

1、软交换技术的介绍

软交换又被称为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服务器,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的网关中独立,通过计算机服务器为基本元素通过网络的方式在软件上实现呼叫控制功能,其中包括具体的呼叫路线选择、控制管理、连接途径和信号互通等。该独立的软交换技术为呼叫信号的控制、交换和可编程等功能建立了实现的分离平台,使功能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方式和控制协议有机结合,实现功能业务的转移,同时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标准化开发也得到了实现,为呼叫信息网络的开放和功能扩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2、软交换的应用意义

软交换是新一代话音交换方式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语音信息网络化的重要内容。传统网络的语音通信是通过交换机实现的,而新的分类话音通信网是通过软交换技术实现的网络,其中软交换技术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部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与电路线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由于软交换技术采用了开放的平台,对于软件的扩展和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软交换技术应用了普通的计算机硬件,和电路线路交换技术相比提高了性价比,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

(2)用户方面:传统交换网络中,设备生产商一般将软件、硬件和应用等所有的东西,用户对设备的继续开发被设备生产商所限制,对软件的空间选择、实现方式以及维护费用也有较高的要求。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网络解决了上述问题,因为厂商的产品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所以用户可以向多个厂商购买各种层次的产品,可以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来构建自己的网络。

(3)网络可靠性:软交换网络将常用的电路组成的核心功能区域进行了分类,将分类功能以分类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各分组网络的主要信息网中。这种分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开发商开放。由于功能的开发均以计算机平台为标准,可以可靠稳定地实现网络功能。

3、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

3.1目前电力系统通信设备的分析

目前电力通信接入网设备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基本还是以模拟接口相连,把行政电话和调度电话延伸到各个变电站。电力通信设备通常由光发送端、光中继器和光接收机三部分构成。鉴于电力通信设备的设计原理和结构所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缺陷:(1)随着电力自动化、二次系统安防等业务的IP化,电力通信的业务越来越局限于语音通信,相对而言,网络建设的投资大;(2)与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接口困难,转换设备复杂;(3)模拟调频、调相、调幅光端机多路信号同时传输的交调干扰、受环境干扰影响严重、传输质量低劣、长期工作稳定性不高;(4)每个呼叫占用一个单独通路,在整个通信的过程中均不释放,造成了通信资源的巨大浪费。传输过程中需要较宽的频带,设备也复杂;(5)电力通信远端放号方式设备复杂,维护成本高。

3.2软交换方案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分析

软交换技术主要由行政调度控制中心应用和各营业所、变电站的应用为主。首先介绍在供电部门的行政调度控制中心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行政调度控制中心的通信中心机房设置软交换核心服务器,如哈里斯SW9000,主要实现软交换业务及呼叫处理,网关注册管理等功能。注册容量由License确定,最大可达100,000个;(2)支持视频电话功能:各点可配置标准SIP视频话机,实现行政调度控制中心、营业所和变电站的语音视频通话,并支持音频会议功能;(3)程控交换机接入:软交换技术的维护管理方式可由Web方式实现配置、维护和管理,传输通道的设置主要有两个,分别为2M连接通信中心与各营业所/变电站,配置网桥或者路由器,实现由IP网传输;通信中心软交换设备和各营业所/变电站设备均接入电力系统内部IP数据网。

各营业所/变电站应用部分有以下几个部分:(1)模拟话机接入功能:各营业所/变电站分别配置哈里斯AD1000综合接入网关, 提供8/16/32端口的普通模拟话机接入,实现语音通话;(2)视频话机接入功能:各营业所/变电站可配置标准SIP视频话机,实现视频通信。

其传输设备有对应2M网桥或者路由器连接方式,各营业所变电站还需另外配置2M网桥或者路由器;对应IP数据网方式,则无需专门的网络设备。

考虑到电力通信网原先由电力通信设备传送的远动信号和继保信号,在新上软交换系统后,为便于网络的分层管理和维护要求,可选择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电力2M专网或电信2M传输,配置相应的RS232转E1接口转换设备。

方案二:采用IP数据网传输,配置相应的RS232转IP接口转换设备。

3.3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1)明显优于VOIP技术,符合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软交换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相对而言,单纯的VOIP解决方案则将接入层和控制层简化后融合在一起,业务层功能几乎没有,两者对比如下:

目的不同:VOIP是针对电路交换费用昂贵提出来的过渡解决方案,软交换是针对电路体系架构缺陷提出的面向下一代网络的交换技术。

业务不同:VOIP仅仅实现简单的语音通信,软交换则可实现丰富全面的业务,可满足语音、视频、数据通信等需求。

架构不同:VOIP多是基于H.323协议,软交换基于SIP协议,更具先进性。

前景不同:VOIP作为过渡期产品,必然会被软交换取代。

(2)有效利用了软交换在接入部分的灵活性。本方案中,充分利用了软交换网关的灵活接入和扩容,工程施工简单,设备易于操作。将程控交换机的稳定性和软交换的灵活性有机结合。

(3)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相比电力通信设备受环境干扰影响、长期工作稳定性不高的缺点,软交换系统更为可靠稳定。

(4)与电力通信设备电路交换机相比,性价比高。软交换接入网关端口配置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利用率高,设备性价比高。

4、总结

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语音数据,随着网络的扩展和计算机技术更新,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有了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不但可以支持语音业务,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便于扩展和提供各种新业务,总体而言,软交换技术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可以用较低低的成本和较短的周期实现更好的服务,也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软交换技术第7篇

主要从软交换的基本概念角度出发,分析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的过渡,并且分析了采用交换技术组网的优点,就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作出分析。

关键词:

电信网络;软交换;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5602

伴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的宽带化成为了目前我国电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利用软交换技术而进性宽带网络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上的一种重要方式,软交换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国在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方面的研究也正在加紧进行。

1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软交换技术是指完全独立于传统的电路交换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一种面向网络宽带的技术,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和宽带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宽带ATM和IP网络,结合本地、长途、无线以及数据业务,利用数据网和因特网通用的原理,提供密集化、易升级的网络平台,通过其交换分析将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整合到一个宽带网络中。在传统的TDM时分复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以及业务和交换矩阵等都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当中,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设计是将业务、控制以及传送和接入这些交换机的基本部件分离开来。软交换技术是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或者控制平台,在软交换中各个设备之间采用国际通用的接口,从而使得设备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设备自身的性能。

软交换在电路交换和网络组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软交换技术大大提高了现代网络结构的性能,在新一代网络结构中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软交换接口等设置的适应性,能够降低设备受供应商的限制,从而实现多厂家综合运营的网络环境,并且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在网上引入多种业务,拓宽网络服务的范围,并且使得网络扩展更加安全、灵活和便捷。相比较传统的电路交换机,软交换机改善了增加新业务必须对其庞大的软件系统进行改动的格局,降低了对运营商的依赖程度。此外,由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更加便捷地增加应用软件。总的来说,软交换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络服务的准确性和优越性,大大拓宽了电信宽带网络技术。

2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特征

软交换技术下的宽带业务网络具有多重特征,并且更加趋于完善,有利于满足当前人们的基本需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智能化:智能化主要体现在骨干网和接入两个方面,在骨干网络的角度来看,从网络资源的管理方面,路由的选择以及业务的管理和选择上,软交换技术都能实现其有效的操作和控制,使得电信网络的管理更加灵活方便。

其次,集成化:集成化主要是指通过软交换技术能够更好地整合宽带网络的资源,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例如将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业务综合到一个数据网络当中去,将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并且设置好优先级,从而能够保证在满足基本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管理的集约化管理。此外集成化的管理还包括了在网管体系结构当中,对不同的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

再次,软交换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是兼容性。主要是指未来的多业务数据网,不仅能够保护传统网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巨大投入,将这些投入分配到电信骨干网络中去,并且能够充分考虑不同的传输协议和网络信令的相互转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数据业务的兼容性。

最后,软交换技术应用于网络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灵活性,正是因为其在接引入新业务方面,将通过标准、开发的接口,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业务的发展。

如今,电信网络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并且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来实现更好的过渡。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资产和现有的业务,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则希望能够在降低投入的基础上,满足个人的业务使用需求和习惯。

3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它包括了从下到上的四个独立层面,分别是边缘接入层、核心传输层、控制层以及业务层。边缘接入层主要是指为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等各种数据终端提供访问软交换网络资源的入口,边缘接入层主要负责的是实现各个不同的网络及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软交换体系结构的网络中,并且能够实现信息格式的转换。核心传输层主要是负责传输网络业务的信息,目前主要采用分组网络IP或者ATM来作为软交换网络核心传送网。控制层的主要是负责呼叫控制,对接入层的设备进行科学控制,并且向业务层设备提供业务能力或者特殊资源。控制层的核心设备是软交换机,软交换机与业务层之间采用的是开发的API或者标志协议进行通信。软交换机的存在纯粹化了边缘接入层的各种网关功能,从而提高了网管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业务层作为软交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系统中的最高层,主要是利用各种设备来向最终的用户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业务支持,同时能够优化网络管理,并且使得整个系统更好。

4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建设基本原则

4.1循序渐近的原则

由于软交换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软交换技术下的网络建设则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一步步进行,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软交换网络建设。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软交换设备对原有的交换节点进行扩容,改变原有的替换的方式,从而尽可能降低对网络资源的破坏,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2QOS保障原则

QOS是用户在网络演进中的基本要求,软交换网络的建设要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网络承载,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来说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ATM和IP两种方式,对于ATM承载方式,由于其在设计之初就具有较强的QOS机制,因此可以保证较好的额服务质量,但是对于IP承载网络而言,解决好QOS是基本的要求。

4.3安全原则

安全性是进行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软交换赋予了网络系统空间更大的活力和灵活性,因此这便对安全性提出来了要求,软交换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避免或者减少黑客以及其他恶意攻击对网络业务带来的影响,从多方面加强安全维护,例如设备的抗攻击、用户的业务保护和避免非法使用等多方面来综合保护网络业务的安全。

4.4融合性原则

网络的变化渐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软交换基础上则需要充分实现多业务的融合,从而使得业务能够更加全面的开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更多用户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软交换技术是未来电信网络业务发展的中心平台,主要包括了网中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食品业务和业务提供。软交换技术在我国还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尤其是在软交换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上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从上文中已知,软交换技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以及业务融合性等优势,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宽带网络业务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改造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等角度来看,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升电信网络业务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糜正琨,王文鼐.软交换技术与协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赵慧玲,叶华.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王小伟,刘世栋.软交换——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J].电视技术,2003,(12):4446.

[4]夏雷.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融合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1):102107.

软交换技术第8篇

关键词: 电信行业;移动长途汇接网;软交换技术

1 软交换技术

1.1 软交换技术定义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首先起源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基本上简单定义为:具有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软交换技术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较而言,不需要铺设单独的网络系统设备,可以实现与局域网的信息共享,这样就降低了电信供应商的成本,目前得到了供应商的广泛青睐。软交换技术是在传统的交换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具有传统交换机的基本性能。同时又在传统交换机的基础上有了部分改良,主要表现在:传统交换机将呼叫控制和业务整合在一起,并且,在进行呼叫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建立媒体承载、接入和交换媒体等功能;但是,软交换技术与其他业务方面不存在关联,并且,媒体承载、接入和交换媒体的建立均由网关进行操作和完成,软交换技术负责的功能比较单一,即完成基本呼叫控制,向业务层提供API形式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并控制媒体网关来完成完成建立媒体承载、接入和交换媒体等功能。

1.2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成

软交换技术的构成网络具有包括四个层面,即边缘接入层、核心交换层、网络控制层、应用层。具体而言:1)边缘接入层。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把不同种类的业务进行集中汇总,通过一个公用的平台进行不同目的地的传输。其中媒体网关负责将各种终端和接入网络接入核心分组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边缘接入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不同网络中统一利用数据的基本格式转换,只有进行同一格式转换,数据和信息才能被有效的利用。如提供电路交换网络的资源和分组网络媒体流之间的转换,包括语音压缩、传真中继、回声消除和数字检测等;2)核心交换层。该层主要采用了以分组为工作形式的传送模式。作为一种传输平台,核心交换层主要负责对不同种类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传输服务支持;3)网络控制层。该层的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集成了呼叫控制、认证以及路由等诸多功能。4)应用层。应用层的基本业务即是实现软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因此,该层主要表现在不用的应用设备。核心设备为不同功用的服务器,包括特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同时还包括不同类型的工作系统,比如安全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等。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提供网络管理服务、业务服务之外,向用户提供基于呼叫控制之上的多种增值业务。

2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汇接网中的应用

2.1 移动长途汇接网的现行需要

目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也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日益频繁,为此,移动长途的通信技术手段要求有所提高。从当前的移动长途业务的构成层面观察,长途语音作为基本的通信业务来说,仍是通信运营商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基本的营销方向。但是随着人们移动业务形式的多元化,其他形式的移动长途通讯业务形式也在逐渐形成,所以,移动长途汇接网的技术改革势在必行。

2.2 软交换技术运用到移动长途汇接网中的优势

2.2.1 软交换技术的成本优势

为了进一步适应受众对于移动长途汇接网络的需求,软交换技术被人们引入进来。软交换技术与移动长途汇接网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软交换技术利用技术优势把传统的通信业务与呼叫控制、网络承载进行分离,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其次,建立一个基本的综合承接网络系统——IP网络。IP网络的建成,可以融合电话,数据。媒体等多方的信息。以往的移动通信业务依靠多种网络运行而产生作用,不仅挤占了网络空间,造成网络信息拥堵,也增加了网络成本。新型的统一IP网络的组建,减少了不必要的网路搭建资金,为电信运营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输出,同时也缓解了网络的压力,提高了网络运行的速度和效率。由于网络建设数量减少,所以相对的网络管理人员减少,网络维修工作量减少,这又为电信行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支。所以。软交换技术手段目前在我国的通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

2.2.2 软交换技术的技术优势

目前,话音业务仍旧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盈利的主要来源,软交换网实现多业务的融合,首先应能够提供至少与PSTN相同的话音业务。话音业务可以分为话音转接业务和话音直接接入业务。软交换网的虚拟中继业务提供了话音转接业务,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PSTN端局之间的话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话音终端用户,此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PSTN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当提供虚拟中继业务时,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TG、SG和软交换机,若仅提供与PSTN相同的话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

3 软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目前软交换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而且技术的稳定性能在实践中有所提高,人们在认识到该技术的优势之后,逐渐的探索其应用领域,虽然软交换技术的应用领域在近几年来得到不断地扩展,但是主要集中在移动长途汇接网中,该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移动长途汇接网的服务质量的提升,有效解决了TDM长途汇接网络普遍存在的拓扑复杂、容量偏小、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实现了向下一代网络的平滑演进。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利用经验总结,软交换技术设备供应商,从软交换技术设备的引进单位角度出发,逐渐的提高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可以形成比较具有应用价值的虚拟中继功能,并利用该功能来实现PSTN长途话音业务的转接服务。虽然目前部分通信运营商可以使用TDM网络,能够满足基本的用户需求,但是软交换技术手段的引用,能够进一步提升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软交换技术手段对于IP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直接构建与当前的长途TDM汇接网络并行的软交换网络系统,并将该网络连接到各个本地TDM网络,该项措施能够减少大量的线路铺设,为运营商相应的降低成本投资。

4 总结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汇接网中的应用,一方面节省了电信运行商的成本投资,另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多形式通信需求。所以该技术已经成为电信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目前的软交换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深入,亟待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更深领域的研发,在促进软交换技术自身完善的同时,提高移动长途汇接网的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田媛媛,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交换网中的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