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8 14:02:31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1篇

(一)有助于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能够动态的突出教学知识重点,实现对感官的延伸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消化吸收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可以在内容的知识性与发展性上下功夫,能够增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整合研究将使教学内容摆脱封闭,实现开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上与课下的统一,在社会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育,鼓励大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社会现实。将古老的历史成果,辅助以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了解国情、党情和民情,以此树立他们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有助于大学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学习

激发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使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协作式学习氛围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思路,实现教师教和大学生学的实际效果。这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繁重强度,还能够确保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业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助于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的普遍提高。

(三)发挥情境教学的可设计性

延伸情景教学的空间与时间,使课程更生动有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材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要求明显增加,但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有些探究验证活动无法实施,这就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素材,将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他人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的实践的能力。教学环境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实现与课下的网络学习实践的相结合,完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过程,增强了大学生学习以及同教师交流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信息素材,再配备以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的有机结合,规避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不足,有利于激发学额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程与网络“信息素养”整合的主要途径

(一)制定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权威标准

2003年,教育部就曾指出,信息素养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社会成员信息技术人文修养的表现;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基础掌握程度;社会成员能否自行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持有客观公正的信息技术价值观;社会成员广泛拥有良好规范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我国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标准,例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就曾经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提出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我们将其概括为获取信息的快捷性、有效性、个体性,信息处理的批判性、及时性、道德性,信息使用的精确性、创造性、效益性。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讲授和社会调查等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信息技术的电子化应用,丰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为提高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开拓新的思路。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中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课堂网络信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和普遍认同感。因此高等学校应围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这一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首先,从授课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入手,使课程设计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合理地把课程安排在合适的时段,开设的方式应服从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把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规划。

(四)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信息素养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网络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哲学思辨性为依托,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重视求同存异等发散思维。使大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选择、利用,自觉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确评价、消化网络信息,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独立思考,最终吸收有效的网络信息。

(五)开展高等学校网络制度

建设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需要有成熟的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和强化文明的网络行为管理机制,促使大学生自觉形成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预防和减少网络犯罪以及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如制定有关上网行为规章和制度、成立网络教育管理领导小组、成立网络信息教育宣传联络队伍、网络文明协会等大学生社团组织,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道德主体作用。

(六)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询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2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把人作为一切理论的目标,是对其身处的生活环境好坏的一种关怀,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举措。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加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教育中贯穿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增加也是对我国“以德树人”方针响应的举措。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首先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对所有合理的安排,不发表任何属于自己的看法,过分尊重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自主选择权抛之脑后,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再者现代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其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原因,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理念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也造成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自作主张,他们的张扬个性也被尊重放大,不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此类老师的存在可有可无;一种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对自己权威性的运用,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或决定强加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刻板的管理、束缚,导致学生的个性被压制。虽然现代社会考核人才标准和理念,已经从单一的成绩单变成了对全方位的考量,可是现实教育理念在现代管理过程中推行的缓慢程度,也还是其不可忽略的情况。

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想教育精神

对于高校来说,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几乎以学生为主。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下把把人文关怀作为出发点,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更要考虑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推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创新。教育者在特定条件下鼓励学生,丰富学生自我精神家园才是高校教育人文情怀创新的本质,而不是把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会激发其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会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精髓,把目标知识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及内容中,解决他们的疑问,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全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个性区别化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全体和个体两手抓,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即将步入社会,可是由于接触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少,缺少了面对压力问题的经验,因此在面临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倘若处理不当容易给其带来消极心里,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加入人文关怀来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促进和谐校园建成

在提倡创造和谐人际,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也成了学校工作重心,而广大师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力量,人文关怀对其提倡发表个人思想,尊重学生个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因为思想和理解的不同,大学生中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同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归为不和谐因素而强加压制。而是应该通过途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看待,尊重学生意见,通过民主交流的方式去把我们所要传达的内容和学生想听到的信息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对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被养成了对灌输的有关规章制度或思想全部欣然接受,把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寄托予规定,按照规定去做或者不做,把自己固定在被选择的一方,丧失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素养,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潜意识里真正把自己看作主人翁。如何把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被选择转变成自主选择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再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上的个体差异,注重教育的层次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做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育者教育观念

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也是教育者人文素养的表现。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博大的胸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交流沟通的对象。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有目标,想法独特的学生更要给予支持。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的灌输教育变成师生之间双向的认识与了解。教育者还要转变学生自我发现的特性,在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积极引导其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正确的学习和努力,减少学生迷茫的发生。

(三)健全有关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管理建设工作,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在人际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对校园的和谐与安定起到直接影响,所以作为人文关怀的传播者的导师,应该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最后,在服务上,学校各级部门应该通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深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人文关怀还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教育体制里,高校所能做的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注重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研究,加入更多的人文把空洞的教育内容变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精神需要的内容。同时,在加强理论应用实践的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生活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应该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出发,系统且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研究。最后,在制度方面可以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做到老师对学生的全方位关心和了解。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思想教育的传播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自爱、正己再者才能律人。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言传身教的去教育学生,才会对学生有所影响。其次,作为不断接受新学生,新事物的教育者,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究,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学校教学资源方面,为了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不定时给老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让教师队伍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四、小结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3篇

高校寝室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寝室文化的重要体现,属于高校寝室文化的中高层寝室文化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学校的学风有直接关系,可见学风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寝室文化的设计环节中,学习型寝室是基本的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识是目标,为给同学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展现创造、想象的空间,打破单一寝室评比模式,提倡个性发展,特色寝室建设,希望能建成学习型、低碳型、综合型,和谐型等寝室。然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要求和发展,学院注重英语交流,和国外大学的合作也日趋平凡,也可以评三级英语寝室,四级英语冲刺寝室和对外交流国际寝室。根据学院普遍要求也可以分为,就业型和升学型寝室。同学们可积极依据自己寝室特点,设计学习型寝室文化。充分把学习型寝室的氛围推广,让整个学院都充满学习的氛围。

二、寝室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内外因分析

1.内因分析和管理

寝室文化对学生生活在学校中3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里不得不谈到学生寝室制度,首先,寝室制度文化的健全与人性化,是大学生在寝室基本生活的制度保障,大学生要想在寝室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要求每位大学生严格遵守寝室制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投入足够的精力。而要求同学们能够共同遵守,则需要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一个寝室卫生没有人打扫,同学的作息时间无规律,很难想象这个寝室的同学能100%投入到寝室文化中。其次,学会良好的人际交流,培养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是同学们在寝室中必须慢慢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第一次尝试处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寝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学生在寝室不能和其他同学很好的交流,那势必会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在创建寝室文化中,人际关系对于该宿舍也有很大的影响。然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化,寝室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网络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控制电脑网络文化对于寝室文化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来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电脑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必须坚定不移。随着网络的出现,他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如果娱乐多了,会使学生们减弱学习风气,减少对于学习话题的探讨,那就更加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做人道理,做事情的原则了。

2.外因分析和管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建寝室文化,加强学生党员、学生辅导员等先进学生代表也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习寝室,加强大学生寝室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寝室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追求和谐。共生理念是要求寝室公共环境和谐,制度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和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学生基础文明水准。

三、总结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4篇

1.当代大学生个人本位思想较重,价值目标现实化,责任意识淡薄化。

某些具有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张扬个性,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又对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割断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纽带,使得社会责任感缺乏。

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不断提高,具有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他们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有较强的依赖性。大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更是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掌控、学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与疾病。

3.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不一致。

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各个方面的形成、成熟时期,因而受多元化的道德观影响最大。在认知、情感上,他们认同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观念,但在行动上,他们的践行能力差,就使得自己的行为又偏离了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90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可以对事物进行辨别批判,借助深湛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授课模式与处于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所渴望的教学方式不尽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尽人意,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并不认同,他们需要的是灵活、可以发挥自己所想的教育。而我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蕴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关怀、对人和生命的理解,也就是说它在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其他媒介有较强的渗透力、广泛的影响力,且其生动形象的诗词曲赋等文化资源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其感染影响之时,启发学生睿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交互撞击,生活方式复杂多变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精神境界都在悄然变化,民族精神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例。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将感性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从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关爱他人意识不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国家。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爱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关爱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关爱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即人的品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儒家的“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理解尊重、忠人之事、宽恕为怀等;礼是行为规范,以“仁”为最高追求目标。“仁”与“礼”互补互用,人的行为应具有“仁爱之心”和“博爱情怀”,此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就是“人格平等”“重义轻利”和“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在当代科技与人文严重对立的形势下,儒家的人文情怀将有助于消融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冲突与矛盾,培养现代社会健康的人格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接受教育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使学生扩展视野,拓宽思路,使学生在犹豫迷惑之时得到更多的理性启迪、情感慰藉与正能量的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确实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探索二者相互交融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课堂教学是广大学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机制,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因此,一是要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选修课;二是要有更多的时间、更高的频率为在校大学生举办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报告会等。这样通过改善教学内容、方法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真切实地走进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来剖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大学生确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学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熟背《论语》和《老子》。杨院士是希望大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如何做人做学问,以受益终生。

(二)社会实践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广泛性

社会实践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更作为一个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可生动感知的具体活动。因此,高校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均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其一,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国学课堂、诗词背诵等可以让学生从活动内容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二,邀请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本校教师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文化大师的风采,进而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其三,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遗迹、文化资源开展“探索发现”“文化挖掘”等活动,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最后,举办诸如“汉字大赛”“成语大赛”之类的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内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网络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要开发利用网络媒体新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其吸引力。其一,高校可以建立QQ群和飞信群,及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又可以让大家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其二,微信客户端的普及则是另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并用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大家对高校微信平台进行长期关注。其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90后大学生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首先得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高校可以在本校选拔合适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亲自来当主角,拍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宣传片或者微电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有乐趣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镌刻于心。

(四)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打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5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6篇

1.教育主体的信息优势地位动摇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受到了极大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信息资源不平衡基础之上的;教师有多年的知识积累,相对学生具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把当前社会、文化动态,融合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实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式,从而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作为新媒体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得各类信息,教师不再独占先机,学生也不再受信息来源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可能提前拥有更加准确、充分的信息,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平衡造成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变化,依然遵循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就会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脱节.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2.大学生思想教育导向弱化

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个人空间、网络博客、微博签名等新媒体技术都给青年学生展示个性风格、表达个人情感提供了载体”.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很容易被各类负面信息迷惑.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及互动性特点,向大学生传播虚假有害的色情、暴力等消极信息,不仅扰乱校园或社会正常秩序,也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致使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社会与现实产生不满情绪,进而放纵自己,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负面影响“.在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新媒体时代相比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而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具有单一性的特征,而这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性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时展的新要求,根据“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改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

3.“微时代”的虚拟性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

“微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形成、行为导向具有挑战性.当前大学生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介表达自我、记录生活,从而谋求周边人甚至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及微信具备朋友圈、公众平台等信息和共享的功能,在给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的同时,也有可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微时代信息平台具有较为明显的虚拟性,无法保证空间中言语的真实性;同时虚拟性的交流也易使大学生认为不需承担任何责任,与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差异,这对于他们的心理机制、思想形成和道德认知等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就有可能受到误导.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1.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阵地

“微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微时代”下教育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技术,并及时探究新观念和新方法;主动开通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以网友和博客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的热点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向学生实施一种单向的教育,缺乏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交流与沟通.而“微时代”环境充分调动大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和交流方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中相互接纳,彼此信任,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新媒体平台,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无意识中培养良好品质、崇高理想.

3.正确引导,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

教育者要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引导,弘扬网络道德,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培训,设立网络管理员和网络评论员,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引导学生舆论的方面的作用,争取掌握网上话语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功能,使网络成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有效渠道,又能对校园网加以有效的控制与引导”,使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4.发展与创新活动载体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班级及社团微群的建设,积极搭建院系微群、班级微群、党员干部微群、贫困资助微群、心理咨询微群等交流平台;随时关注当前时政事件,努力把握学生群体中的热议话题,并及时更新到微群里,针对学生们的热议话题,在微群中开展讨论,调动其参与议题讨论的积极性并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社团是不同专业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的重要的高校文化载体,是广大大学生拓宽知识的重要舞台.鼓励高校社团进驻微群、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也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标新立异,文章结合成功的党员志愿者活动典型案例,阐述了在结合专业特色基础上,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模式,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必须要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依托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模式,成功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经过长期精心探索,结合专业特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系党总支成立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功走出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创建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在服务社会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新篇章。

二.依靠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典型案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开展服务“三农”的活动。

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中江县永太镇县主村村民郭万海一家就经历了这样的不幸,原本家徒四壁,偏偏上高中的大儿子突患白血病几经医治无效死亡,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债台高筑;其妻因“小儿麻痹症”而天生残疾,生活生产能力低下:正上小学的过多过早地承担了同龄人不该承担的事务。一家三口仅凭郭万海打零工补贴家用,靠务农维持生计,蜗居在年久失修且早已破敝不堪的土坯房里,墙壁到处都是裂缝,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危房。就郭万海一家的具体情况而言,靠务农兼职打工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小康生活有相当大的难度。为了切实帮助郭万海一家摆脱贫困现状,逐渐走上致富道路,同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和技术资源,开展了捐资援建住房活动。

1、2007年6月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的老师和30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多次深入进行实地调研,详细考察并认真讨论了房屋地质的情况,进行了房屋地基测绘,应郭万海一家对房屋功用的要求,初步商讨拟定了建筑设计草案。通过深入贫困农村实地调研,党员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目前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体会了贫困地区人民勤俭自强、艰苦奋斗的纯朴民风,充分激发了党员学生服务“三农”的良好愿望。“我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一位参加调研的党员大学生发自肺腑地感叹。

2、根据测绘及调研结果,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老师指导10名专业技能扎实的党员学生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为适宜农村住房的实际功用且符合建筑规范,党员学生团结协作挤出课余时间精心搞好设计,其间主动送图纸下乡供农户参考,虚心听取意见,三易其稿完成并编写了施工组织和预算。党员学生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开阔了实践视野,拓展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团队精神,光大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3、2007年10月10日志愿者服务队在学院倡导了“扶贫济困,捐资援建住房”的募捐活动。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师生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了一万余元的资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广大青年学生深刻体会到其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举手投足间,就有一种良好的品德正从我们身上逐渐显现和升华着。“不行不为真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知行统一,让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做中学”,边获知边践行,在践行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4、2007年11月12日,志愿者服务队精心挑选了10名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党员志愿者,以及结构设计、工程监理、建筑施工等方面的教师党员志愿者,赴中江县永太镇县主村,进行扶贫济困捐资援建住房活动。10名学生党员志愿者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以高昂的热情进行施工。农村没有旅馆,志愿者们就地安置在村上闲置的小学教室里,没有床,大家就在附近找来稻草,七手八脚地平铺在阴湿的水泥地板上,再垫上从学校带去的简单的床单被褥,劳累之余躺在“床”上小憩一会儿就成了大家最好的享受。时值深秋,天寒地冷,窗户破烂不堪,为防夜晚不被冷着,大家就拥挤在一起睡,带队老师主动放弃到镇上旅馆住宿的机会,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身作则,与党员学生同甘共苦,毫无怨言。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们耳濡目染,深受感动,潜移默化中升华着思想道德素质。

其实党员志愿者们面对的困难远不止住宿的简陋,饮水、用水都是困难。没有开水,大家就喝冷水;没有热水,大家就用凉水洗漱。甚至有两天,一滴水也没有,大家连漱口、洗脸、洗脚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夜晚,满屋子臭烘烘,无法忍受,大家却没有一句抱怨,实在因为白天的劳累,大家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那些日子里,吃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收工了还必须到几里外的镇上才能就餐。特别是有一次,由于联系的饭馆临时有变,每人只吃了一袋方便面充饥,晚上饥肠辘辘难以忍受,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呢?大家就分头行事,一些人拾柴火,一些人到附近的地里刨了几个红薯,然后点燃篝火,乐呵呵地烤红薯。黑乎乎、脏兮兮,但大家就像见了山珍海味,争着吃、抢着吃。一边吃一边谈心,谈过去、谈未来、谈见闻、谈理想、谈家事、谈国事,言语间的酸甜苦辣、豪情壮志,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促人奋进。其中一位志愿者讲述了他自己的真实故事,年幼时家庭殷实富足,父母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致富能手,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父母相续因病医治无效,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撒手西去。从此家道衰落,负债累累,念中学的小儿子只好辍学,独自耕种30余亩的土地,养牛羊,一方面维持家计,一方面供给哥哥读书。为了搭建牛棚,没钱买木材,兄弟俩就夜半三更驾驶拖拉机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砍树,部分牛羊还是冻死了,一家老少无助地相拥而泣。弟弟年幼,刚开始驾驶拖拉机时脚还够不着刹车,体力也赶不上成年人,以至于大量农田荒废了……点点滴滴感人肺腑,“有父母在的感觉真好”让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平时在大家眼里他性格开朗,他心地善良,他擅于帮助同学消除和家长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可谁知道他坚强背后不幸的遭遇?谁知道他自立背后的种种辛酸?只知道他经常劝慰同学,“有父母在的感觉真好,珍惜父子情缘”。命运如此的坎坷,可他从来没向别人要求什么,反而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参加此次志愿者服务时,竟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欣然应允。如果不是他自己的讲述,我们很难把他与一个饱受命运波折的人联系在一起。在回校后的座谈会上,指导老师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了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会场一片肃静,只有那簌簌泪落的声音却异样清晰。尽管志愿者们面对了如此多的困难,但在施工现场,大家都铆足了干劲,一丝不苟地进行施工。在学校里大家已经多次参加了砌筑实训,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有些失误,对不符合规范的砌体,砌了拆、拆了砌,直到合格。党员志愿者们文明得当的举止、敢于吃苦的精神、认真踏实的态度以及熟练全面的技能,深得当地村镇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系领导视察施工现场情况时,高度赞扬了志愿者们出色的表现,对施工质量、进度非常满意。经过紧张的施工,圆满完成了房屋主体施工任务。在竣工仪式上,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通过系列活动,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们更好地理解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成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给全院广大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高举“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旗帜,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活动中,奏响了一曲曲关爱之歌、奉献之歌,不断推进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带好一帮学生”。大学生党员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桥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和感染作用。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党员大学生积极开拓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带动大学生从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到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上来,真正让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大学生自觉行为、自主行动。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示范活动是有限的,但其示范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总之,教育有法,无定法,但要创出好法。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第8篇

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以学生实际,面向学生需求,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学生从社会网络吸引到校园网络平台上来,用新媒林的传播媒介来推进“中国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锻炼身体,在校园内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推动思想引领,重点突出主题教育活动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为重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依法治国与青年使命”、“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广泛开展“为青春点赞”系列活动,通过群众性创先争优,选树一批优秀个人及青年组织,用正面典型激励大学生。在校园内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整体联动的活动工作格局,提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二)以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以深化“保护母亲河”、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公益性等传统品牌项目,积极宣传及推广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和服务项目,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弘扬文明志愿的正能量。同时加强青年学生网络文明志愿队伍、深入推进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深化志愿服务统筹推进机制,在网络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努力发挥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登记、培训和激励等日常管理制度,及志愿服务骨干培训,夯实志愿服务工作基础,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三)大力加强社团组织建设,提升学生组织的活力

以加强社团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制定“五型社团组织”星级创建标准,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活力型社团组织创建达标竞赛活动,大力创建优秀社团,并将此作为各项评先评优的基础考量指标,推动各个社团组织全面推动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申办领办制度,加强对社团组织的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四)打造大学生思想教育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