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02 21:53:04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1篇

【关键词】开发式;音乐课堂;音乐鉴赏、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学的影响下,对于中学的音乐课堂来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一、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音乐鉴赏的课堂中,开展开发式课堂是实现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鉴赏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因此,在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对音乐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加大了对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希望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初中的音乐教学方面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音乐鉴赏没有真正做到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目前,在中学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应对高考的考试科目上,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影响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才能的发挥。

二、中学音乐开发式教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感悟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针对中学的音乐课堂来讲,必须要注入新的发展力量,力争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音乐鉴赏学科对学生日后长远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的遨游在开发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对中学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创作者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在作品中融入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特别对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来讲,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因此,在进行中学的音乐鉴赏时,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深入教学内容,挖掘音乐当中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进行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二)在课堂中引入纯音乐

在中学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纯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当中的旋律和曲调。因为纯音乐中并没有歌词对曲调进行辅助,因此,通过对纯音乐的鉴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可以随着音乐进一步展开,让学生遨游在音乐课堂中。这样,不仅为整个中学音乐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在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三)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加设通俗音乐

在当今社会,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了社会音乐市场的主流,它的传播性和普及性十分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这些音乐。通俗音乐在发展中,也显现了它的优势,它的词曲十分简单,让人容易接受,并且在节奏上和旋律上都十分鲜明。因此,如果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能够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通俗音乐的话,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发表出自己对通俗音乐鉴赏的见解。使学生从情感上和身心上都能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独特的鉴赏力以及音乐思想。

(四)开发式音乐课堂中引入民族音乐

俗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音乐科目的教学中,绝对不能忽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虽然,在各个国家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是,对于音乐欣赏方面来说,各个国家之间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就要求中学音乐教师,要在进行开发式音乐课堂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中表达的音乐文化,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中学音乐课堂的热情,在音乐学习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开阔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吴疆.培养音乐乐感,增强鉴赏能力――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新课程导学(上),2012(06)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重要性;思考

【中国分类号】G623.71

音乐欣赏课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普及音乐教育,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音乐欣赏并非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而是重在培养其音乐兴趣、陶冶情操,使其拥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提供全面地音乐素材,努力让学生做到雅俗共赏,是非常有必要的

1.音乐欣赏课面临的尴尬处境

1.1得不到学校重视

对于大多数高中学校,高考才是重中之重,一切有碍于升学率的课程,要么被挤占,要么资金被挪用,更甚者直接取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音乐细胞得不到释放,音乐欣赏能力得不到提高,其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

1.2资源短缺

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和书本资料。一方面,对于普通高中,音乐教师本身就十分少,更不用说专业的音乐欣赏老师。一般情况下,音乐欣赏教学都是由音乐教师担任,或者交给外行老师。老师都不怎么懂,如何能够要求学生能力强。另一方面,学校通常对此类课程无详细教学计划,也很少提供音乐欣赏类书籍,致使学生上课不重视,一节又一节课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下去,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低也见怪不怪了。

2.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意义

2.1舒缓压力,陶冶性情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天天泡在题海中,难免身心疲乏。而在音乐欣赏课上,通过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学生徜徉于音乐的海洋,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恬淡舒适或动人心弦,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身上的重压暂时得到释放,情绪不再低落,疲惫的状态也慢慢消失。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还可以陶冶情操,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2开拓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整天抱着课本、试卷死读书的学生只是应试教育制造的机器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拥有一定程度的人文素养。音乐欣赏能力是当代人才应有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可以摆脱传统高中教学的定式思维,释放被禁锢的思想,尽情想象创造自己的天地。同时,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美的感悟,对美好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音乐欣赏教师之责

3.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理念

目前,对音乐欣赏课程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不再少数,要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是学生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师本身也应博学多知,倾囊相授。比如,与有感情朗读课文类似,在欣赏某歌剧时,老师可让学生富有感情的学唱一个小片段,使其切身体会歌剧的内涵美。

3.2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欣赏音乐不单单是听其旋律,还要尽可能身临其境,理解音乐本身带给我们的震撼。进行欣赏教学前,老师首先要系统讲述音乐基础,至少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个整体印象。对于具体的某个乐曲,教师可在开始做简要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灵魂。然后让学生凝神聆听,置身乐曲创造的美妙世界,并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意境,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最终做到对乐曲的理解和鉴赏。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借助想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达到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例如,老师可以在欣赏前提出几个与乐曲相关的小问题,引起学生注意,让其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课下以文字形式将其对所听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加深印象。

3.3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要欣赏

音乐欣赏教学并非只针对自己喜欢听的乐曲,而要努力使学生做到雅俗共赏。高中生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猎奇心理,追求新潮现象十分普遍,大多偏爱通俗音乐,而当前通俗音乐界仍旧比较混乱,龙蛇混杂,少量三俗歌曲引起教育界及家长的普遍反感,反对通俗歌曲进入教学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通俗音乐并不都是糟粕,阻止其进入高中课堂也不能阻止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因此,在进行欣赏教学时,老师要精心挑选一些通俗精品,引导学生建立对通俗音乐的辨识能力,进而才能提高其欣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老师都喜欢用高雅乐曲作为教学素材,适当的欣赏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多使用。否则,极易导致学生感觉音乐难以理解,课程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4.总结

音乐欣赏课的开设顺应时代社会潮流,高校要提起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其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培训持积极态度,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尽量使学生摆正对该课程的态度并认真学习,最终做到学生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视野更加开阔,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揭颖.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2).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流行歌曲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前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情感的表达形式也不断改变,流行歌曲一般是通过较为直白的语言,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其节奏明快,歌词通俗易懂,富含韵律,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传播。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加容易受到流行潮流的影响,出现对流行音乐的追求现象。相对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上的曲目也许更加著名,流传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其歌词表达的意思过于深刻,存在年代过于久远,与现代高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导致高中音乐课程的不受欢迎。很多学生都希望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需要教师的正确对待和处理。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

首先,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端正自身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音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受到影响。面对音乐多元化的趋势,旧的音乐教学观念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大,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势不可挡的。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身态度,正确认识流行歌曲,对流行歌曲真正重视起来,积极引导流行歌曲进入高中音乐课堂。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可否认,流行歌曲因为其自身明快的节奏,通俗易懂的内容,生动而多变的形式,以及极强的时代性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为大众所接受。但是,并非所有的流行歌曲都是积极的,也有很多流行歌曲本身只是对于气氛的烘托,并没有太大的鉴赏价值,甚至很多在网络上流行传唱的歌曲,存在着低俗烂俗的现象,歌词内容充斥着和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于流行歌曲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追求的现象。

二、改变教学模式,敢于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音乐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流行音乐冲击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挑选的情况下,通过引导流行音乐的方法,利用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追求心理,使学生掌握教材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节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对于节奏的把握,从而通过节奏的记忆来掌握音乐作品的表达,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节奏模仿或打击乐训练的方法,内容略显单一和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新思想,要敢于创新,同时善于创新,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入节奏感鲜明的流行歌曲,通过流行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能力和编创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节奏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也是高中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鉴赏课程所附带的音乐虽然是时间沉淀和酝酿的产物,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但是因为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巨大的分歧,学生对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往往难以理解,缺乏代入感,无法真正领悟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而流行歌曲中也不乏较为优秀的作品,并且流行歌曲覆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含了民乐、声乐、器乐乃至戏曲在内的所有形式,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鉴赏内容进行筛选,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同样可以起到巨大的思想教育作用,学生也乐于接受,比起空洞的说教和强迫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鉴赏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结语:

总而言之,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教学课程中适当地引入流行歌曲,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必须注重量的把握,不能将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的主体,导致舍本求末。

参考文献:

[1]冯轶强.关于流行歌曲进入声乐课堂的几点体会[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4).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4篇

动性。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版块,同时也是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高中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之外,也要不断地创新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音乐鉴赏陶冶情操、丰富自身情感,让音乐缓解高中生的课业压力。以下就一些方面提出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针对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音乐鉴赏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的关键在于让高中生能够对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有创新的进行赏析,而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例如,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有的学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通俗音乐。音乐鉴赏课程的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高中音乐鉴赏课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高谈阔论,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音乐鉴赏课程中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大致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让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二、教师个人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是会演奏音乐,更重要的是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音乐的理解要很深刻,除了音乐作品本身,教师还要对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美术、戏剧等有所了解,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的融合,比方说,音乐鉴赏课程和历史课程会有很多方面的联系,教师对历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理解,高中音乐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阐述,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当然,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努力让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趣味音乐艺术差别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不同音色、不同强弱的乐音通过一定的形式有机地排列组合而成,并具有某种内容,以此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音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艺术的美。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趣味,而无论这种趣味的差异有多大,都无及是非。

所谓趣味就是兴趣和爱好,音乐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喜欢和爱好什么样的音乐。喜欢哪种音乐,不喜欢哪种音乐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有人喜欢本土音乐,有人喜欢异域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现代音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器乐等等。这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为什么人的审美趣味会存在如此差异呢?这与人的经历、性格、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人的爱好和趣味。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客观规律。例如:一位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士,他对某部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表达的音乐内容了如指掌,自然会领悟到其蕴含的美,也自然会产生兴趣。反之,对于上述情况均一无所知的外行而言,又何谈兴趣!

音乐的审美趣味关系到审美的倾向性和审美的鉴赏力问题。也就是说,音乐的审美趣味虽然是以个人的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从根源上说它却是人们隐于审美活动中的倾向性和鉴赏力的表现。它和一定社会审美理想和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所说的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庸俗低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区别就是在这一层意义上说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的分界线在于人们是从音乐中去欣赏与体验人的美的创造,并且把这种美作为一种精神内涵来加以品味,还是只把音乐作为一种感官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通常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又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

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的差异,即在审美层次上雅俗的不同。例如一般所说的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虽然二者都可能是美的,在审美体验上也都是美感与的统一。对于许多表达爱情的流行歌曲,人们仅从歌词便知其意,然而,当人们面对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之第二乐章是为谁而写都不清楚,那就无法从音乐中欣赏到那种催人泪下的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了。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相对来说反映生活的内涵层次比较浅显,更多的是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在音乐表现方式上也比较通俗易懂,更多的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这些都使它与严肃音乐形成明显的差异。所谓严肃音乐,即艺术音乐,它在形式上一般更加精雕细琢,在内涵上往往追求丰富深刻。因而在审美上也要求有更高的文化与音乐修养,一部作品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的鉴赏与回味。这一切都决定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审美鉴赏上雅俗的不同。

此外,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有广与狭的差别。有些人音乐审美趣味很广,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都能引起他们的美感,而有些人的音乐审美趣味却很狭窄,他们喜欢的和能鉴赏的音乐范围相当有限。显然,这也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以及文化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然而,从人的听觉审美规律来看,人总是具有寻找新颖与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的,不断扩大音乐审美范围是人的自然的要求。总是听一首乐曲或同一种音乐,虽可以形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然而有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转而寻找新的音乐。一个人在不同年龄层次上,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音乐审美趣味。就一般情况而言,儿童、青年和老年的音乐审美趣味各有不同。儿童一般更倾向于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向着更加丰富、深刻,并且更加具有个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心态下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可能寻找同类情调的音乐以求寄托与宣泄,有时则可能寻找不同情调的音乐以求解脱和变异。音乐审美趣味的扩展,不仅会极大地丰富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而且还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的世界观和道德风貌。

关于音乐的审美趣味问题,我们既要承认和尊重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又要提倡不断提高与扩展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这对真正实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6篇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注定事倍功半。针对目前流行音乐对小学生有着强大影响力这一现状,我认为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对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引入欣赏课当中,以鲜明的时代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贴近日常生活、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有些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只奉高雅音乐为经典,把一切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视其为“洪水猛兽”,却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时代感和多样性。高雅音乐严肃理性有余而通俗活泼不足,对于生活经历少的小学生来说情感上不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更真实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情绪,人的感情,能激起听者的共鸣,正好填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隙,受到学生欢迎也就水到渠成。其实我国在不同时代都有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具有较好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不拘一格。

在实践中,我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并能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在欣赏课中选录给学生们欣赏并展开讨论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学习材料的多样化有莫大好处。再加以老师的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核心就是感知音乐所表现的美的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条件与前提保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一定或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就无从谈起。正如艺术教育理论家郭声健先生所说的:“如果学生听到一段音乐之后不知所云,不能联想、想像、触动,那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新课标给人的表面印象是降低了对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我的理解是新课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求我们放弃进行那些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以及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的做法,转而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通过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所以说新课标对于音乐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是真实意义上的降低,而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我在上五年级《春雨蒙蒙地下》一课时,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的知识技能。如果单独讲解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很容易产生“一言堂”,使学生丧失对本节课的兴趣。于是我首先创造了情景,让学生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生:“花丛里、倒影里、山野里……”“春天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永远把它留住呢?那能用什么法办能留下这美好的景色呢?”生:“拍照”“对呀,那我们就拿起相机吧,老师先给你们集体拍一张,摆好‘POSE’了,‘卡 次 嚓’,注意相机发出怎样的声音。相机发出的声音组合起来原来就是我们音乐中的知识――切分节奏。”请同学们模仿一下相机的声音,“卡次嚓”……“ XXX ”。平时枯燥的知识在有趣的拍照游戏中掌握了,学生学得也很快乐。“听,老师的春天在哪里找到呢?”“在春雨里”“是啊,春雨淅沥沥地下,落在美丽的红花上、小草上,你们就是这些红花绿草,请和春雨打声招呼吧‘刷刷刷’”。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用象声词来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声音,然后再列举出大雨“哗啦啦”的声音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巩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那动听的旋律吧,说说听后的感受?”有的说很轻柔,有的说很优美等。我作了总结是啊,因为歌里唱‘春雨蒙蒙地下’,那一定是很柔美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粗暴。等学生在演唱时,不用我提示,自然地把声音放小了,放柔了,声音的要求解决了。最后一句歌曲是从MP到PP的处理,我先问学生“听春雨的声音为什么到最后越来越弱了呢?”“因为雨越下越小,越下越小,渐渐地,雨停了”。学生感受到了这一情景,在演唱中就轻而易举地处理好了力度记号。通过这些形象的引导,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演唱中得以很好地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的能力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导入法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导入法是根据课文内容渲染某种气氛或创设某种情境以激发学生情绪的导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比如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情境单元中,教师首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中认识理解。教师可用下列语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且大多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了大量颇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音乐,下面,我们来聆听几首不同民族的作品。”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主题下,教师可直接切入对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等内容的欣赏;也可采用名言诗词再次进行激情导入。

二、趣味游戏导入法

古今中外,不少教育理论家都主张:“学生要在做中学,玩中学”。国外很多学校都采取“以玩促学”的方式。玩是人的天性,高中学生也是如此,但在新课导入中恰当的运用趣味游戏,可以调动他们参与音乐课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时,教师可以首先在全体学生中玩接力游戏,要求每人说出一种乐器的名称,前后不能重复。在游戏中,学生既紧张又兴奋,精力高度集中,生怕自己说错,一轮结束后,他们还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给乐器分类,然后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三、悬念导入法

悬念,也即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悬念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如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在导课中,首先设置悬念:“同学们,18岁是花季年龄。一百多年前,波兰一位年仅18岁的少女为我们创作了一首怎样精致而优美的钢琴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悬念导入下,开始专注地聆听。这样也就顺其自然地进入到这一课的学习中。

四、名言诗词导入法

“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是中国古诗的意境所在。有时,一句美妙的诗句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复杂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意境。比如,我们在欣赏蒙古族原生态民歌《辽阔的草原》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蒙古人民真正的生活,一句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可以使你可以轻松的把学生带入另一片天地。

五、对比探究导入法

新课开始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是对比探究导入法。以音乐课中通过对比探究的导入法,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影视音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六、引思质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则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

欧洲古典音乐是教学中学生非常陌生的一个环节,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呢?在导入莫扎特的音乐时,我没有从许多人关注的 “神童”角度出发,而是给学生写了几个小小的音符,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曲谱,让学生试着唱一下曲谱,“1155∣665∣”。“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学生兴奋地唱起这首熟悉的儿歌,接下来告诉学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26岁时创作的,引发学生质疑,26岁还能创作出这么可爱的儿歌?这时学生从熟悉的儿歌感悟到莫扎特纯真的性格,这种性格伴他一生,无论生活的辉煌与贫穷,他的音乐始终充满快乐充满阳光,此时学生已经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真谛,再来欣赏他任何一首作品都不难理解了。

七、衔接导入法

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例如在《亚细亚民间风情》的学习中,第一课时听赏了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的音乐作品。第二课时听赏中亚、西亚音乐文化区域的民间音乐时,老师可设计下列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音乐作品,对这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间音乐风格以及社会环境、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今天,我们再继续学习中亚、西亚的民间音乐作品”。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音乐欣赏课的导入方法不胜枚举,上述几例权当抛砖引玉吧。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勤于思考,努力钻研,认真构思,就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生入胜,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第8篇

关 键 词: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 通俗音乐 正确对待

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除在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之外,“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笔者的学生王熳在实习期间对初一年级新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潘玮柏……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怎样上好音乐课”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学生绝大多数唱流行歌曲,较少有学生记得《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不能唱全,这不得不让人忧虑和反思。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思想,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将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wwW.133229.cOm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场合、如课前课后、课外音乐活动、个别交谈等,向学生介绍一些审美常识,比如:怎样鉴赏歌曲、歌词、歌唱等,指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分类,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歌曲。

音乐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欣赏音乐所具有的常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荡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加强电化设备,恰当使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激发美的感情

音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观看电视或专业录相资料带,并把好节目录制下来,通过音乐活动课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参与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能自觉地做到抵制庸俗的流行音乐。如播放我国最优秀的民族歌唱家之一张也演唱的具有我国浓郁民族风味的《茉莉花》《沙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对大西北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一些歌曲,充分让学生感受视听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高品位音乐学生欣赏不了,例如美声唱法、芭蕾舞剧、大型歌剧、交响乐等,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本身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讲解、引导,揭去其神秘面纱,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自然就会为其魅力所倾倒。

三、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

校园里经常听见学生在唱流行歌曲,说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但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流行音乐大体来说可分成四种: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在给学生讲流行音乐时,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实现的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yesterday》这首歌曲可以说经常听,许多学生不知道这首歌曲其实是r&b的形式,在课堂上放这首歌曲,许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新奇:“老师要给我们上什么课?”然后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流行歌曲的天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哼唱,然后给学生讲解r&b产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在音乐中加入(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歌词,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对r&b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始正式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学生一定会感到奇怪:流行歌曲还能这样来演唱?这就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流行歌曲的各种形态,由单纯的感官欣赏上升为理性的欣赏。

四、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适度欣赏好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之所以被学生所喜爱的原因在于:流行音乐的旋律优美、曲调易于上口、能迎合当代人的心理。但一些流

行歌曲歌词粗俗不堪,内容低下,容易使分辨能力低的学生迷失在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纯偶像派,只要是他的偶像唱的,再难听他也会觉得好听。当然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写得很不错,如歌曲《出塞曲》,歌词选自我国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的一首诗,表现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分上下两段,第一段将塞外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段音乐变得粗犷起来,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听时思绪万千,好像自己就正在黄河岸边,似乎看到了苏武牧羊于北海边。又如歌曲《俩俩相忘》:“拈朵微笑的花,想一段人世变化,到头来,输赢有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歌词写得既有哲理性,又通俗易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

总之,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杨萌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2]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1986.

[3]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04.5.

[4]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进现代音乐史纲要(1-5编)1959.

[5]由流行音乐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