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28 21:38:36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1篇

1、麦冬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可以用来泡水喝也可以煮粥食用。在古代,麦冬就被作为滋阴养肺的上品药材。现代医学表明,麦冬里面含有天然的降血糖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维持血糖的稳定。经常咳嗽的人用麦冬泡水,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2、不过用麦冬泡水喝时因给注意用量,以免加重体内湿气。麦丁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女性在经期、怀孕期间不可食用麦冬。另外,不宜与木耳、鲫鱼同食,因为麦冬与这两种食物的成分有相冲突的地方,容易引起不适症状。

(来源:文章屋网 )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2篇

关键词:湖北麦冬; 山麦冬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ru.var.proliferaY.T.Ma为《中国药典》(1995,2000,2005年版)收载中药山麦冬的主要原植物,来源于百合科山麦冬属,药用其块根,药材在湖北省及中药行业习称为“湖北麦冬”。中医临床与杭麦冬、川麦冬几乎等同入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湖北麦冬是道地药材,主要产于汉水流域的襄阳、谷城、老河口等县。湖北省襄樊市是我国重要的麦冬生产基地。

1 本草考证

麦冬又名麦门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上品。《图经本草》[2]云:“今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球形,似圹麦颗,故名麦门冬,四月开淡红花如红廖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大叶者如鹿葱,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或云吴地尤胜。”可见古代药用麦冬不止一种。《图经本草》并附有随州麦门冬和睦州麦门冬图。睦州(浙江建德附近)麦冬似沿阶草属植物,与现今中药杭麦冬相近;随州麦门冬花葶直立,露出叶丛外,与湖北麦冬植物基本一致。经考证,湖北随州属湖北襄阳地区,与现今湖北麦冬的主产地相吻合。

2 遗传学研究

对于湖北麦冬的分类学位置有较大分歧。早期研究[3,4]认为,湖北麦冬为山麦冬的变种,区别在于湖北麦冬花后期从花葶长出叶蔟或小苗。吴等[5,6]采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技术对山麦冬属四种植物山麦冬、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与阔叶山麦冬进行了分类学研究。认为短葶山麦冬和阔叶山麦冬相对遗传距离较近,阔叶山麦冬为短葶山麦冬的变种。湖北麦冬与山麦冬相对遗传距离较大,两者区别在于湖北麦冬花后长芽,不能进行有性繁殖,推测湖北麦冬与山麦冬为两个种。湖北麦冬具有开花不结实,花后长出叶蔟或小苗这一稳定特征。吴等[6,7]根据湖北麦冬花序发育解剖学观察,认为是由于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所致。在生殖阶段初期花的生长发育占优势,使未分化营养顶端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到花后期,这种抑制被解除,此时未分化的营养顶端发育成小芽。笔者认为湖北麦冬花而不实的遗传学本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栽培学研究

贾文恺等[8~11]对湖北麦冬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研究。据分析,不同的移栽期与是否摘花梗对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3月25日移栽的湖北麦冬产量最高,其分枝数,块根数,根系活力,块根干重都显著高于其它移栽期;在开花期摘花梗,能减少地上部分的营养消耗,显著增加产量。湖北麦冬的施肥多为氮、磷、钾等配比使用,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证明高氮、高钾、低磷配方使用能达高产,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钾>氮>磷。在此基础上,对湖北麦冬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其中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块根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单叶叶面积、块根数量、块根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湖北麦冬产量可根据地上部分形态进行预测。

4 鉴别研究

4.1 生药鉴别湖北麦冬区别于其他麦冬的形态特征为,花葶直立,长于或近等于叶,子房上位,花后不结实,长出叶蔟或小苗[12,13]。块根呈纺锤形,长1.2~5.0 cm,中部直径0.3~0.7 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半透明,具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木心细小。气香,味甘[12]。块根横切面特征为,表皮细胞一列,根被为1~2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外侧为1~2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呈马蹄形。内皮细胞一列,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韧皮部束6~15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齿凹处,木质部束基部连接成环。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12,13]。

4.2 理化鉴别湖北麦冬显淡紫蓝色荧光[12],但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湖北麦冬显浅蓝色荧光。对山麦冬属植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时,以从山麦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3种皂苷为对照品,检识到湖北麦冬含有14种皂苷,其中山麦皂苷 C(LsS3)含量较高[4];将皂苷水解后,检识出湖北麦冬含有假叶树皂苷元,未检识出薯蓣皂苷元[14],但有人[15]用薄层扫描法测得湖北麦冬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为0.002%。高异黄酮类成分仅从沿阶草属植物中检出,在山麦冬属植物中未见[4,16]。湖北麦冬含有糖类化合物,单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等。张敏红[17]以葡萄糖,果糖为对照,用纸色谱对湖北麦冬的水溶性糖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在与葡萄糖,果糖相应的位置上,湖北麦冬显相同颜色斑点。

5 化学成分

至目前为止,从湖北麦冬中分得十多种甾体皂苷(Ls1~Ls12),其中一种为甾醇,豆甾醇及菜油甾醇的葡萄糖苷的混合物(Ls1)。9种为鲁斯可皂苷元(假叶树皂元 ruscogenin)的皂苷(Ls[2~6],Ls[8~11]),2种为亚莫皂苷元(yamogenin)的皂苷(Ls7,Ls12)[18,19]。尚含有腺苷、焦谷氨酸、多糖[20]。

6 含量测定

6.1 皂苷测定含量分析方法有 HPLC法[21]测定山麦冬皂苷 B,J的含量,湖北麦冬中山麦冬皂苷 B为0.191%,山麦冬皂苷 J为0.044%。HPLCELSD[22]法测定不同采集时间湖北麦冬中山麦冬皂苷 B的含量,结果表明清明采收山麦冬皂苷 B含量最高。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多采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23]及紫外分光光度法[16]。测定皂苷元的含量,用薄层扫描法,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杂质干扰少的特点[14]。

6.2 多糖测定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王小华等[24]测得湖北麦冬的多糖含量为30.60%。

6.3 其他类成分测定张敏红等[25]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产地的麦冬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湖北襄阳与浙江萧山产麦冬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湖北麦冬总氨基酸含量为18.11%,石磊[26]对不同产地麦冬微量元素分析比较,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湖北麦冬含腮量低,锌铜比值高,认为从微量元素角度来看,湖北麦冬优于杭、川麦冬。

7 炮制学研究

7.1 麦冬炮制方法探讨目前麦冬炮制方法有抽心、轧扁、切片及整粒入煎等。它们的水溶性物质煎出率不等,依次由整粒、抽心、轧扁、切片而递增;轧扁法炮制的饮片质量与其是否轧破表皮有关,应以轧至表皮略破为宜[27]。目前市上配方的麦冬,仍以未加工的整粒多见,原因主要是没有适当的加工工具。利用通常的圆盘式切药机切制麦冬,获得成功。此法简单、速度快、工效高。切片麦冬的水溶性溶出物高于整粒麦冬1/3强,优于其他方法,证明麦冬用切制法较为合理[28]。冯宝麟等[29]对麦冬肉和心的7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和薄层层析,结果表明两者成分基本一致,仅麦冬肉的水溶性浸出物高于麦冬心。鉴于麦冬心的重量仅占全麦冬的3%,且长期在临床上使用带心麦冬,并未发现致烦的现象,提出临床使用时入煎剂可以不去心,压扁即可。

7.2 干燥方法研究麦冬质地粘腻,不易干燥,极易发生霉变现象。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干、烘干、熏硫等。随着中药材生产 GAP的实施和生产加工的规范化,要求严格控制药材中 SO2的含量,因此干燥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硫磺熏制。有人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干燥麦冬,效果良好。本法设备简单,成本低,适宜于分户作业,且干燥后不易返潮,利于保管[30]。

8 药理作用

8.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山麦冬总皂苷在适当剂量下可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血清 CPK水平和心电图 ST段变化,说明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31,32]。

8.2 耐缺氧作用山麦冬注射液具有显著提高小鼠耐受缺氧能力[31]。

8.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湖北麦冬与浙麦冬免疫促进作用活性近似,小鼠腹腔注射其水煎液,连续7 d给药,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的重量,而对胸腺无明显作用[31]。

8.4 抗菌作用湖北麦冬皂苷的主要皂苷元 ruscongenin示有抗菌作用[34]。

9 前景展望

9.1 栽培技术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尽快实施湖北麦冬的 GAP认证。同时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工作,解决长期无性繁殖所引起的种质退化问题。

9.2 质量控制湖北麦冬是否含有黄酮类及薯蓣皂苷成分,现有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为了湖北麦冬的更合理开发利用,更有效地控制药物质量,对于湖北麦冬化学成分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

9.3 综合开发利用麦冬是药食两用品种,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对其开发成功能性食品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卷一,上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44.

[2] 苏颂.图经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7.

[3] 陈心启,马元俊.百全科药用新植物[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1):26.

[4] 余伯阳,徐国钧.中药麦冬的资源利用研究[J].中草药,1995,26(4):205.

[5] 吴,周开亚,王义权,等.RAPD在山麦冬属四种植物分类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8,29(1):37.

[6] 别运清,曾云林,蔡得田.几种麦冬属中药的研究现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2(4):8.

[7] 吴,余伯阳.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的发育解剖观察[J].中草药,2003,3(16):453.

[8] 贾文恺,瞿宏杰,赵劲松,等.移栽期与栽花梗对湖北麦冬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4,2:82.

[9] 瞿宏杰,赵劲松,别运清,等.移栽期与栽花梗对湖北麦冬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药材,27(9):629.

[10] 赵劲松,李首成,瞿宏杰,等.施肥对湖北麦冬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2):31.

[11] 赵劲松,贾文恺,何家涛,等.湖北麦冬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关系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53.

[12] 吴美枢,柏官发,姚家国,等.湖北麦冬与杭、川麦冬的生药学比较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11(1):31.

[13] 田宏,王蕾.湖北麦冬的生药鉴别[J].时珍国药研究,1997,8(5):525.

[14] 余伯阳,徐国钧,金蓉鸾,等.不同麦冬假叶树皂苷元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2):117.

[15] 徐江滔,汤古平,吴敏,等.薄层扫描法测定麦冬皂苷类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1997,17(3):164.

[16] 唐晓清,程志红,余伯阳.麦冬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7):390.

[17] 张敏红,孙红祥.麦冬类药材糖的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0,100(3):5.

[18] 朱永新.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6):312.

[19] 刘成基,憎诠,马蓓.麦冬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1988,19(4):10.

[20] 凌大喹,刘林,朱永新.湖北山麦冬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1991,22(11):489.

[21] 余伯阳,徐国钧,平井康昭等.HPLC法测定山麦冬中山麦冬皂苷 B,J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2):114.

[22] 吴,余伯阳,程志红,等.HPLCELSD法测定湖北麦冬中主要皂苷的含量[J].中草药,2000,31(3):175.

[23] 余伯阳,吴.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测定麦冬皂苷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5):316.

[24] 王小华,陈家春.湖北麦冬多糖含量的测定[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3):50.

[25] 张敏红,李美琴,曾宪武.麦冬类药材氨基酸分析[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2):7.

[26] 石磊,杨红兵.不同产地麦冬微量元素分析比较[J].实用中医杂志,2004,20(4):217.

[27] 朱跃华,王辉.麦冬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浸出速度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3):32.

[28] 邵家德.麦冬炮制方法探讨[J].中药通报,1988,13(6):23.

[29] 冯宝麟.麦冬去心研究[J].中医药研究资料,1978,13(11):70.

[30] 周风梧.实用中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71.

[31] 高广猷,宋晓亮.山麦冬总氨基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4):281.

[32] 宋晓亮,高广猷.山麦冬总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1996,12(4):329.

[33] 余伯阳,殷霞.湖北麦科与浙麦冬质量的研究免疫活性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584.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3篇

【关键词】麦门冬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学;麦门冬汤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53-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胃粘膜不同程度变薄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选用SD大鼠75只,由绿叶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状态良好,随机分为5组,即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麦冬与半夏7:1麦门冬汤组(大麦组);D组,麦冬与半夏3:1麦门冬汤组(小麦组);E组,维酶素对照组(维酶组),每组15只。

1.2主要试剂血清胃泌素放免试剂盒、前列腺素E2测定试剂盒。

1.3造模用药水杨酸钠,配成0.2%的水杨酸钠溶液,在4℃的冰箱内保存备用。

1.4治疗用药(1)7:1麦门冬汤水煎液:(药物由麦冬70g、人参6g、法半夏10g、甘草9g、大枣3枚、粳米6g)组成。(2)3:1麦门冬汤水煎液:(药物由麦冬30g、人参6g、法半夏10g、甘草9g、大枣3枚、粳米6g)组成。以上两种煎液按人和动物用量折算公式[1]制备成每ml含生药0.36g的水煎液,于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时充分摇匀。(3)维酶素混悬液:将维酶素研为细末,按人和动物用量折算公式[1]制备成20%的维酶素混悬液(含药量为0.04g/ml),于4℃冰箱保存备用,用时充分摇匀。

2实验方法

2.1造模参照李氏方法[2]进行综合法造模,具体步骤如下:大鼠购回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组。正常组大鼠普通块料饲养,自由饮水;其余四组大鼠以0.2%的水杨酸钠溶液灌胃,1.5m1/只/日,灌胃前后各1小时禁食、禁水,在用水杨酸钠溶液灌胃的同天(与灌胃间隔5小时),用50℃热水2m1/只/日灌胃,并且加用饥饱失常(即2天喂食,保证足量,1天停食),连续造模8周后,从模型组、大麦组、小麦组、维酶素组中分别随机抽取3只大鼠,麻醉后剖腹取胃,在胃窦和胃体部各取一块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做光镜观察,发现胃粘膜腺体萎缩,出现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说明CAG大鼠造模成功。

2.2治疗阶段从实验第9周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服0.9%的生理盐水,2m1/只/日;大麦组、小麦组、维酶素组大鼠分别灌服7:1麦门冬汤、3:1麦门冬汤、维酶素混悬液,2ml/只/日,全部大鼠共治疗5周。

2.3观察项目及方法给药结束后,大鼠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2ml,然后剖腹取胃,进行以下实验:(1)胃粘膜大体形态观察:将胃沿大弯侧剪开,平铺于硬纸板上,观察并记录胃粘膜皱襞的改变、胃壁的厚薄、瘀点或瘀斑、胃粘膜表面增生结节以及糜烂或溃疡等情况。(2)组织形态学观察:沿胃窦近幽门口至胃大弯方向取材0.3×1.5cm的组织条,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计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例数。

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行F检验。

3实验结果

3.1胃粘膜大体观察

正常组大鼠胃粘膜呈粉红色,有光泽,被覆较多粘液,粘膜皱璧表面光滑,走向规则,胃壁弹性良好,无出血点。模型组大鼠胃壁弹力减弱,粘膜菲薄,色泽苍白或灰白,皱壁平坦或走向紊乱,部分标本胃窦可见程度不同的粘膜点状或灶状糜烂。而大麦组粘膜肉眼观察好于小麦组和维酶素对照组,但仍然与正常大鼠有所差距。(见表1)

表1 各组对CAG大鼠胃粘膜大体病理的影响(单位:只)

组别 例数 粘膜变薄 皱襞紊乱 瘀点 结节增生 糜烂或溃疡

正常组 12 0 0 0 0 0

模型组 10 9 8 4 5 4

小麦组 10 3 4 3 3 1

大麦组 10 2 1 1 1 0

维霉素组 12 3 4 2 2 2

注:模型组与小麦组比较,P

3.2胃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表2 各组对CAG大鼠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单位:只)

组别 例数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正常组 12 1 0 0 0

模型组 10 10 10 6 2

小麦组 10 4 3 1 1

大麦组 10 3 1 1 0

维霉素组 12 3 4 2 0

注:模型组与小麦组比较,P

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固有膜腺体形状规则,未见炎细胞或仅见少数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粘膜肌层平滑肌呈环形排列。造模8周后,大鼠粘膜不完整,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的脱落细胞,胃粘膜主细胞、壁细胞减少,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粘膜肌层增厚,厚薄不均,并向固有膜伸延。治疗5周后,模型组粘膜病变未见恢复,10只大鼠中有6只伴有不同程度的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表现为腺体稍不规则,排列较紧密,病变深部可见囊性扩张,腺上皮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增大,分泌现象减少或消失。2只大鼠出现轻~中度肠上皮化生,化生上皮可见刷状缘、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等。小麦组粘膜病变有所恢复,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萎缩灶消失或减少,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减轻或消失,肠上皮化生例数减少。大麦组与模型组相比,则胃粘膜病变明显改善(P

4讨论

麦门冬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原方由麦门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物组成,配伍精当,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烈,清而不泄,突出“养柔”之原则。在仲景运用麦冬的五首方剂中,以该方之麦冬用量最大,为七升,对此,《本草新编》曾有精辟的阐述:“但世人不知麦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3]。”言简而意赅,说明药性平和柔润之麦冬,对于此等阴虚燥热之证,非大剂难以奏效。麦冬量大而力专,滋阴清热,两擅其功,作为君药,是当之无愧的。该方以“麦门冬”名之,蕴含着“治病必求于本”之义,体现了作者的组方意旨。[4]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麦门冬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5-6]

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经麦门冬汤麦冬与半夏7:1比例治疗5周后,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胃粘膜的炎症、萎缩性病变,使出现皱襞紊乱、粘膜变薄、糜烂或溃疡的胃粘膜明显减轻或恢复正常,对逆转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也有较好的效果,提示本方对于CAG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较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35.

[2] 李智曼,支江平.胃复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5):359-361.

[3] 陈士择.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3.

[4] 刘蔚雯.金医要略麦门冬汤方药纵横谈[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1):4-5.

[5] 李大卓.单兆伟教授诊治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9,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4篇

关键词 冬小麦;肥料增产效果;肥料吸收利用率;最佳经济施肥量;山西临猗

中图分类号 S512;S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12-01

冬小麦是临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均水地播种面积在1万hm2左右。长期以来该县缺少对冬小麦施肥技术的系统研究。为了建立临猗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更好地指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该县土肥站于2010—2011年在临猗县坡下水地上安排了冬小麦“3414” 试验,以期获得冬小麦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和最佳施肥量等[1-2],为临猗县大面积冬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临猗县牛杜乡王景村,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力水平均匀、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试验。播种前采土化验,试验点土种为耕脱潮土,土壤养分情况为有机质12.00 g/kg、全氮0.71 g/kg、碱解氮69.1 mg/kg、有效磷16.0 mg/kg、速效钾294 mg/kg。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2 试验设计

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施肥水平(0~3),14个处理(表1)。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0﹑1﹑3水平施肥量分别为2水平的0﹑0.5﹑1.5倍[3-6]。试验中氮肥使用尿素(含N 46%),其中2/3用作底肥,1/3于拔节期用作追肥;磷肥使用重过磷酸钙(含P2O5 44%),钾肥使用硫酸钾(含K2O 50%),全部用作底肥。小区长7.5 m,宽4.0 m,面积30 m2,各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单排单灌,其他各项农艺措施同大田生产保持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水地冬小麦各施肥处理相对于处理1不施肥处理增产效果明显。比较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11等4个在P2K2施肥基础上的处理,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冬小麦产量随之增高,以处理6(N2水平)产量最高,较处理2(无氮区)增产24.7 kg/667 m2,增幅6.6%。处理11(N3水平)较处理6(N2水平)产量有所降低。比较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等4个在N2K2施肥基础上的处理,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冬小麦产量随之增高,以处理6(P2水平)产量最高,较处理4(无磷区)增产34.9 kg/667 m2,增幅9.5%。处理7(P3水平)较处理6(P2水平)产量有所降低。比较处理8、处理9、处理6、处理10等4个在N2P2施肥基础上的处理,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冬小麦产量随之增高,以处理10(K3水平)产量最高,较处理8(无钾区)增产33.4 kg/667 m2,增幅8.9%。

2.2 肥料增产效果及土壤养分供肥量与吸收利用率

肥料的增产效果是依次根据处理2、处理4、处理8与处理6的产量差/施肥量,分别求得每千克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小麦增产量。土壤供肥量是根据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所需纯氮3.0 kg、五氧化二磷1.50 kg、氧化钾3.0 kg,计算出不施肥区的产量对养分的需求量,即为土壤供肥量。肥料吸收利用率为每1 kg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小麦籽粒增产量分别除以33.3(每1 kg纯氮生产33.3 kg小麦)、66.7(每1 kg五氧化二磷生产66.7 kg小麦)、33.3(每1 kg氧化钾生产33.3 kg小麦)所得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吸收利用率(表3)。从表3可以看出,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但是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都不高。

2.3 肥料效应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按照纯氮价格4.0元/kg、五氧化二磷4.7元/kg、氧化钾

5.2元/kg、小麦2.1元/kg,运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分析软件进行电脑分析处理,得到2个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x1代表N,x2代表P2O5,x3代表K2O)。

复相关系数R=0.949 5,限定相关系数R2=0.901 6;F=4.072 7**,各项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方程拟合成功。

根据上面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可以计算出冬小麦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具体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但是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都不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7]。临猗县水地小麦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6.55 kg/667m2、五氧化二磷3.21 kg/667m2、氧化钾2.14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373.94 kg/667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纯氮13.2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02 kg/667 m2、氧化钾14.12 kg/667 m2,最高产量404.25 kg/667 m2。

4 参考文献

[1] 李磊,闫敏,闫坚中,等.祁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0):34-36.

[2] 侯宗海,渠立强.丰县玉米“3414”肥效试验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1,27(10):38-39.

[3] 哈雪娇,高春燕,刘唯一,等.北京市大兴区西瓜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1,27(1):35-37.

[4] 李应升.棉花“3414”试验总结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09(2):25.

[5] 陈荣江,杨香玲,孙长法.棉花“3414”回归设计技术参数分析方法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2):1-6.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5篇

关键词 冬小麦;高产;肥水;规律;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046-02

1 不同冬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及高产、超高产的前提条件

1.1 冬小麦品种与播期关系

由表1可知,新冬20拔节期较冀麦31、邯郸5316、唐山6898晚2~4 d,而抽穗期则较冀麦31、邯郸5316、唐山6898早8~15 d,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13 d,分别较冀麦31、邯郸5316、唐山6898短17、12、12 d。早播相对延长了营养生长期、缩短了生殖生长期(灌浆期),晚播相对缩短了营养生长期、延长了生殖生长期。

1.2 主栽品种高产超高产的前提

新冬20属弱冬性、早熟、矮秆(≤80 cm)、中穗型(6.5~8.5 cm)品种,春季从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护颖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即返青至拔节时间历时约40 d,而雌雄分化期、药隔期、四分体期即拔节至抽穗时间历时仅13 d,而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3;与中熟、晚熟冬小麦比较,新冬20拔节至抽穗时间少12~30 d,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短、生长快;但该品种穗长、总结实小穗多,生产上易通过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获得高产、超高产。

2 冬小麦高产、超高产产量水平与不同生长时期主攻方向

2.1 冬小麦高产、超高产产量水平界定

把超高产麦田实产界定在≥8 250 kg/hm2,高产麦田实产界定在6 000~8 250 kg/hm2,中产麦田实产界定在3 750~6 000 kg/hm2,低产麦田实产界定在≤3 750 kg/hm2;每类麦田产量范围以750 kg/hm2为指标,再细分各产量范畴的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表2)。

2.2 依据土壤肥力水平、播期等生产条件确定播种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如冬小麦株行圃多种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农田中,播种量仅52.5 kg/hm2左右、基本苗75万~120万株/hm2,由于肥水条件足、光照条件好冬前总茎数495万~630万株/hm2,收获穗数450万~630万穗/hm2、千粒重42.0~45.4 g、产量7 260~9 255 kg/hm2;而各县农田土壤平均肥力普遍较低,同时受水资源制约较重,喀什地区多年定点调查表明,现主栽品种新冬20分蘖成穗率平均仅10%左右,因此冬小麦生产上以主茎成穗为主;通过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以实现冬小麦种植获得高产、超高产栽培目标(表3)。

2.3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

目前,冬小麦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新冬20幼穗分化的二棱期及雌、雄分化期分别对应新冬20的起身期(3月中旬)、拔节期(4月中旬);旗叶露尖追肥灌水是防止小花退化的关键,扬花后5~6 d对肥水也较敏感,这2个时期灌水对防止小花退化效果较好。

3 冬小麦高产、超高产创建的主要措施

3.1 大力开展冬小麦高产、超高产创建活动

依据冬小麦高产、超高产成功经验与措施,开展“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冬小麦生产水平”为内容的高产、超高产创建活动;在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同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结合冬小麦“1-2-5工程建设,使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力争使超高产、高产田面积分别占到县级冬小麦种植面积的15%~25%、60%,冬小麦产量提高1 500~3 000 kg/hm2,实现农村人均收入增加200~400元。

3.2 制定冬小麦高产、超高产实施方案

制定统一的“冬小麦高产超高产实施方案”,成立“冬小麦高产、超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冬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宣传以及重要活动的筹备、实施等工作;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冬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冬小麦高产攻关技术宣传与培训,指导各乡村冬小麦高产、超高产攻关活动,冬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测产验收,指导冬小麦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等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1]。

3.3 转变观念,培肥地力

要改变一些农户种植冬小麦习惯于只抓种、收2个环节,播前几乎无农家肥施入、撒施化肥不多或不施肥的习惯;要结合林棉、林草间作倒茬改良土壤;对新垦荒地开展平地压盐、翻压绿肥,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与冬小麦高产、超高产需肥规律施肥[2]。

3.4 平整土地,打好龟背埂

种植田应选择盐碱度轻、肥力中上等、排水良好的田块;灌足底墒水,施足底肥,深耕15~20 cm,压后达到待播状况,整地质量要严格按“齐、平、松、碎、净、墒”的要求,高差不大于5 cm;要求“龟背埂”跨度2.2 m、高度25 cm,做到667 m2一畦。

3.5 加强播种质量管理

播前由农机部门对播种机逐个检查、检修,发放、张贴年检合格标签;年检合格标签上应有农机监理员姓名、联系方式,便于播种时发现问题、分清责任、及时处理;播种前应完全清理干净播种机上残存的麦粒,未经分管村、场领导、技术人员检查播种机不得下地播种,播种采用机械条播,一般行距15 cm,做到播行笔直、不错行、不重行、不漏行;播种机后要带小树枝耱子,覆好播种沟土,起到保墒、抑盐碱作用[3-4]。

3.6 适时、及时灌水施肥

冬灌从11月5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防止麦田低洼处积水结冰,做到及时适量;春一水一般在2月27日至3月12日(连续5 d 5 cm平均地温通过5 ℃)开始灌水,春季灌水即要结合土壤“返浆”“返潮”过程给麦田适时灌水抑盐压碱与补肥[5-6];要实现冬小麦高产、超高产,按照产100 kg小麦需纯氮14.1 kg、纯磷10.5 kg、纯钾1.5 kg核算,以磷钾肥与40%氮肥作底肥、60%氮肥作追肥,高产田以41%复合肥480 kg/hm2作底肥、在起身拔节期结合灌水撒施尿素300 kg/hm2作追肥,超高产田以41%复合肥600 kg/hm2作底肥、尿素450 kg/hm2作追肥分别在起身拔节期、孕穗期按2∶1结合灌水撒施;对苗情弱、拔节后长势差或盐碱度重条田,在孕穗期至灌浆期喷磷酸二氢钾3 kg/hm2+尿素3 kg/hm2混合液,利于培育壮苗、利于抽穗,延长灌浆期、有效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及减轻干热风危害[7-8]。

4 参考文献

[1] 曹.关于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9-101.

[2] 干志峰,白灵军.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0(3):50-52.

[3] 陈文秀.礼县冬小麦高产创建的成效与做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11.

[4] 臧鑫,程玉红,梅兹军,等.鹤壁市冬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2(5):68-69.

[5] 孙亚辉,李瑞奇,党红凯,等.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1-8.

[6] 高付银.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9):37.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6篇

款冬花茶:咳嗽的克星

款冬花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冬”自然指的是冬天,“款”有“到”、“至”的意思。与别的花不同,款冬花十二月开花。蜜炙后的款冬花被称作“蜜冬花”或“炙冬花”,在药店里就有卖,经过蜜炙后,可以增强它止咳平喘的作用。

说到款冬花的用法,最简单和易操作的办法就是泡茶喝。款冬花茶这个方子出自于《种福堂公选良方》,是治疗咳嗽的良方。

好方 取9克左右的款冬花,再在杯中放入15克左右的冰糖调一调味,用沸水冲泡之后盖上盖子焖上10分钟就可以了。这款款冬花茶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尤其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治疗起来效果更佳。

为什么要加入冰糖呢?民间在治疗咳嗽时多加入冰糖,比如说冰糖梨水、冰糖银耳汤等都离不开冰糖。这是因为冰糖味甘、性平,入肺经。具有很好的润肺功效。而且冰糖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养阴生津,而肺最怕的就是燥了,所以加入冰糖无疑是给肺加了一层保障,这就是民间多用冰糖治疗咳嗽的原因。

冬花银耳汤:治疗气管炎的“琼浆玉液”

气管炎是一种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就是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等现象。得了气管炎怎么办呢?那就喝一喝冬花银耳汤吧。

好方 款冬花15克,银耳30克,另外还需要一个雪梨和20克冰糖。首先将款冬花用纱布包好,再将雪梨的皮削掉切成片,之后和银耳、冰糖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清炖,水开10分钟之后,将药包取出。服食就可以了。

为什么款冬花银耳汤对治疗气管炎有这么好的功效呢?款冬花不仅能止咳,还有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等作用,而且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喘治疗起来效果尤为显著,在这味药膳中属于君药。而银耳也有润肺平喘的效果,是臣药。

银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作“延年益寿之品”和“长生不老良药”。每天给自己煲上一锅冬花银耳汤,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保养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川麦冬花雪梨膏:治疗秋冬季干咳的必备法宝

一到了秋冬季,就会有很多人犯老毛病——不停地干咳。干咳往往会使人们感觉疲劳、头晕、失眠、胸痛等,严重干咳者甚至会使咽喉声带损伤、大小便失禁、呕吐等。

为什么一到秋季就容易干咳呢?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很容易就会受到外邪入侵,而且肺是喜润而恶燥的,但秋冬季节天气恰恰以干燥为主。这样就会导致其失去滋润,出现肺燥热,进而诱发干咳。所以在中医里干咳还被称作是燥咳,同时还伴有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皮肤干、痤疮等症状。在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很多患者都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喝一点水就能解决问题了,其实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错误做法。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7篇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36;S512.1;S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729-04

Key Technologies of Developing Wheat and Barley Production in Winter Fallow Fields in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AO Wen-jie1,LIU Yi-ke1,HUANG Zi-fu1,WANG Cheng-min2,ZHOU Lin3,ZHU Zhan-wang1,CHEN Ling1,

ZHANG Yu-qing1,WU Bo1,TONG Han-wen1

(1.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Wheat/

Wheat Disease Biology Research Station on Central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 Wuhan, Hubei 430064,China;2.Zhijiang Formerly Field,Zhijiang 443200,Hubei,China;3.Dangyang Yuxi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Dangyang 444100,Hubei,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ainly exsisting reasons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the technologies of mechanical drilling, minimum-tillage and straw returning were proposed. Some policies and technical advices including innovating land system, reinforcing irrigation construction of fundamental farmland, heightening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level, 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mached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barley(Hordeum vulgare L.);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MLRY); winter fallow fields; technologies

冬闲田是指春播至秋收期间种植作物,秋收以后至次年春播前未实行种养的耕地。研究发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总面积为2 05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49%[1,2],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之一[3-5]。如能采取有效措施,开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参照该区域内湖北省小麦和大麦的平均单产计算,年生产小麦和大麦可达7 000万t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对口粮和饲料粮需求量很大。该地区位于北纬33°,水热资源丰富,冬季基本不出现河流封冻和土壤冻结等现象,冬季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大,是我国中弱筋小麦的优势生产区[6]和传统大麦重要产区。利用冬闲田发展小麦和大麦生产,通过稻麦轮作有利于防控水稻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机质的矿化和更新,从而促进来年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如在相同水肥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产量可提高3%~6%[7,8]。因此,利用冬闲田发展该地区小麦和大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 冬闲田的成因分析

1.1 冬季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

长期以来,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偏低,个别年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农产品卖难现象,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一直偏低。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农民种粮效益偏低、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更加突出,这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

1.2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城乡差距悬殊,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效益明显低于其他产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农村青壮劳动力缺失[9],导致冬季农田撂荒、弃耕的现象普遍。

1.3 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落后,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据湖北省农业厅2009年摸底调查,稻茬冬闲田占冬闲田总面积的80%以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的最主要类型。一般稻茬田田块小、土壤黏湿、机械化作业难度大、人工耕地开沟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此外,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排灌条件差,限制了冬季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9]。

2 利用冬闲田发展小麦和大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于其他冬季作物对比,种植小麦和大麦所需的劳动力等成本较低,是开发冬闲田的首要选择。长期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小麦播种环节,撒播和粗放管理普遍存在[10],小麦产量和品质没有保障,是影响这一地区小麦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推广适应南方冬闲田的轻简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条播、少免耕和与之配套的秸秆还田等技术国内早有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北方旱地作物生产中已大面积成熟应用[11,12]。而在南方,稻茬麦田机械种植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湿黏的土壤环境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改进,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2.1 稻茬麦机械条播技术

栽培耕作粗放、机械化水平低是限制当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和大麦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过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和大麦播种主要以人工撒播为主,虽然省工省力,但小麦群体难以控制,且生长中后期透光通气不好,易发生病害和倒伏,是限制其产量和品质的一大隐患。随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各环节的重要性由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到现在强调“七分种、三分管”。因此,研发适用于南方稻茬麦播种的农机具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播种质量,是提高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在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为主的项目支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栽培专家对该地区稻茬麦的机械条播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械条播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小麦群体不良的问题,为小麦高产奠定了基础。借用机械条播技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合作研发,成功示范了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该技术以采用2BYM-8型播种机进行规范化的机械播种为核心,一次性可完成碎土、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且播种行距、播种量、播种深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抢墒播种,具有播种速度快、均匀、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确保全苗等优点,从根本上解决了稻茬麦地区长期存在的耕种粗放问题,成为提高稻茬麦单产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2013年夏收期间专家现场考察,产量增幅12.19%,每公顷增收节支2 205元。何彦平等[13]提出了适应江苏垦区黏性土壤稻茬麦高产机械化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与作业机具创新配套方案,彻底解决了稻茬还田难、烂耕烂种与作业质量差等问题,保证小麦和大麦播后能够齐苗、匀苗,实现壮苗越冬。

2.2 免耕栽培技术

免耕技术(No-Tillage)是国外保护性耕作措施中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可解决传统翻耕带来的弊端而逐渐被认同发展起来[14]。粗略统计,全世界免耕面积约为4.5×107 hm2,其中96%分布在南美洲和北美洲。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初步统计,2005年我国粮食作物免耕栽培面积占15.4%,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免耕栽培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渗水力,防止土壤板结[15],同时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使土壤供储养分能力增强[16]。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免耕栽培粮食产量可增加5%~10%,单位面积粮食生产总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17]。

湖北省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农民进行稻茬田直接种麦的尝试,21世纪以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稻田免耕种麦的面积进一步扩大,但仍被视为是一项在无法耕作条件下的应急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普及,相关的技术瓶颈得以解决,稻茬田种麦得到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如汤永禄等[8]对稻茬麦免耕抑播稻草覆盖技术进行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效应,且对后作水稻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陈在新等[18]研究发现,稻茬麦免耕撒播覆草栽培,可有效管理田间水分,具有防灾减灾的作用。柴婷婷[19]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小麦简化了生产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每公顷节省用工22.5个,节省机耕费900元,增产225 kg,节本增产增收2 055元,而有效穗多是其主要的增产原因。同时保持了耕层的原有结构,防止了水土流失。

2.3 稻茬麦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一种把作物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方法,在净化环境、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大措施之一。目前,我国秸秆还田主要有秸秆堆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4种方式。秸秆堆肥还田是将作物的秸秆与泥土、人粪尿等混合堆置,经好气微生物分解成有机肥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是将作物秸秆作为家畜饲料喂养家畜,通过家畜消化吸收,以粪尿形式归还土壤,从而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状况[20]。另有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后可使株高降低、节间变短、茎秆壁变厚,有利于小麦抗倒伏[21]。我国南方农业区,湿度和温度相对较高,秸秆更易腐烂,秸秆覆盖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较为简单易行,更易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国南方地区小麦多为稻茬麦,稻茬麦田土壤湿度和黏性大,机械化发展较为缓慢,大面积生产中秸秆覆盖还田较为普遍[8,18]。秸秆覆盖还田对于机械化播种有所影响,且所需劳动力较多,不宜大面积应用。近几年来,在农业机械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稻茬麦秸秆还田配套作业机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使秸秆粉碎还田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秸秆粉碎还田后,能够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度,从而被土壤快速吸收,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节约化肥用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有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后可使其株高降低、节间变短、茎秆壁变厚,有利于小麦抗倒状[21]。李朝苏等[22]研发的2BMFDC-6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解决了西南地区稻茬小麦面临的黏湿生态环境和秸秆还田技术问题。杨四军等[23]通过多年探索,创新研制出集播量精准可控、出苗均匀、适应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等优异性能于一体的小麦均匀摆播机,较好地解决了稻茬麦的播种难题。安波等[24]研发的SGF-360Z24A24型联合作业机,解决了江淮、黄淮黏性土壤地区稻茬麦面临的作业难度大、秸秆还田后埋茬不深等问题。

3 利用冬闲田发展小麦和大麦生产的政策和技术建议

实践表明,虽然通过行政手段,依靠政府部门的各种资金和物资补贴以及农业部门的代耕代种等措施,对减少冬闲田的面积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和技术建议,以减少或抑制冬闲田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1 土地制度创新

进行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农村耕地经营使用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业从业人员短缺问题的必由之路。开发利用冬闲田必须注重规模效益,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农机站(中心)、种田大户、农技人员和公司等不同群体的积极性,采取冬闲田的季节性流转等措施,使种植冬季作物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如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创新冬闲田季节性流转低价租赁承包种植、代种、代管、互助等方式,开展农户冬闲田委托流转登记造册、确定冬闲田低价租赁标准、招投标和收取地租等服务,为规模化种植营造平台[25]。

3.2 加强适应南方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农机具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等问题的加剧,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其单产水平,对稳定我国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且已引起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成功研发和示范推广了一系列农业机械,适用于该区域耕作制度和生产条件下的麦类生产,对该区域小麦生产特别是稻茬麦的生产起到了稳定作用。但总体来讲,由于南方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地带较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应用,配套的小型农业机械缺乏,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当前,农田水利薄弱是限制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瓶颈之一。邱士利[26]研究表明,农田水利设施对提高粮食产量的贡献较大仅次于播种面积。目前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十分有限。长江中下游地区虽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小麦和大麦生产期间,秋播至冬季往往干旱,有些年份需浇灌才能保证苗全苗壮;春季拔节以后至收获期间常遇雨季,渍湿害又成为限制其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同时灌水和排水困难也严重限制了这一地区小麦和大麦的生产。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长江中下游地区丘陵岗地较多、地块分散,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比平原地区复杂和困难得多,技术问题使得农田水利运营效率难以提高[27]。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频现,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耗费很大气力投入防洪抗旱工作。孙新华[28]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的大旱多为治理性干旱,要走出水利困境,应该将农田水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整合。刘成奎[29]基于湖北省的经验数据,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今后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理与维护。

农田水利建设要同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着力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对山塘、农渠进行清淤,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余缺调剂、旱涝同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路子。

3.4 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机械条播、秸秆还田和免耕栽培技术是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是农业、机械、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集成创新,是系统、严谨、标准、规范的技术体系。如稻茬麦秸秆还田必须配合施用无机肥,有利于秸秆的分解和当年水稻产量的提高[20],但对当季作物的出苗有所影响,特别是对冬小麦的影响较大。因为冬季秸秆腐烂较慢,小麦种子容易架空,处理不当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使基本苗降低[30]。杨四军等[23]提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将播后镇压这一传统技术应用于现代稻茬麦生产,表现出出苗多而匀、幼苗矮壮、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等促进效应,已成为稻茬麦生产的关键农艺配套措施。秸秆的快速腐解是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目前已有秸秆腐熟剂的研究和示范应用[31,32],有望解决秸秆还田中秸秆腐烂较慢的难题。据报道,连续免耕三四年后,会引起较多的病虫草害,尤其是地下害虫,因此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3,34],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与浅旋耕、深翻耕以及不同茬口作物轮作相结合。此外,少免耕栽培的小麦前期早发苗壮,中期生长平稳,但后期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后期管理需要补施追肥[35,36]。

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运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粮食单产能力。围绕通过示范推广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冬季作物的单产、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冬季作物的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种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梅,覃志豪,李文娟,等.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信息提取[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324-329.

[2] 翟孟源,徐新良,姜小三.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的遥感监测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3):389-397.

[3] 金姝兰,侯立春,徐 磊.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208-212.

[4] 徐文彬,洪业汤.冬闲水田土壤――一个重要的尚未确定的N2O释放源[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3):42-45,48.

[5] OHBA S Y,MATSUO T,TAKAGI M. Mosquitoes and other aquatic insects in fallow field biotopes and rice paddy fields[J]. Medical and Veterinary Entomology,2012,27(1):96-103.

[6] 程顺和,郭文善,王龙俊,等.中国南方小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 袁礼勋,黄 钢,余 遥,等.四川盆地稻茬麦免耕栽培增产机理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1,4(4):49-56.

[8] 汤永禄,黄 钢,袁礼勋,等.稻茬麦免耕抑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研究I.小麦和后作水稻的增产增收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1):32-37.

[9] 易天佑,申海洋.湖南省农民弃耕撂荒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3):40-42.

[10] 卢良恕.南方稻麦两熟地区小麦播种问题[J].农业科学通讯,1955(11):658-659.

[11] 胡云天.稻茬地小麦免耕条播作业工艺[J].农业机械,1997(7):27.

[12] 王鹤鸣.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J].旱作农业,2002(4):35.

[13] 何彦平,苏志富,贺在锐,等.粘土地稻茬麦高产机械化作业模式及关键装备创新[J].农业工程,2013(4):22-24.

[14] 许剑平,徐 涛,谢宇峰.国外少免耕法的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1):25-30.

[15] 赵 京,吴 萧.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66-69.

[16] 吴金水,肖和艾,陈桂秋.旱地微生物量磷测定方法研究[J].土壤学报,2003,40(1):71-72.

[17] 袁家富.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J].生态农业研究,1996,4(3):61-65.

[18] 陈在新,胡志仿,陈 岚.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7-168,171.

[19] 柴婷婷.湖北省小麦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20] 杨斌娟,钱海燕,黄国勤,等.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2,2(5):1-4.

[21] 李 波,魏亚凤,汪 波,等.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4):758-764.

[22] 李朝苏,汤永禄,解立胜,等.2BMFDC-6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设计与性能试验[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789-793.

[23] 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等.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89-91.

[24] 安 波,何彦平,卜永清,等.适应粘性土壤地区稻茬麦播种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4):39-40,53.

[25] 谢六月.大力开发冬闲田的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20,167.

[26] 邱士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63-166.

[27] 叶文辉,郭唐兵.我国农田水利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DEA-TOBIT两阶段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2):63-71.

[28] 孙新华.治理性干旱:大旱折射出的水利困境及其反思――基于湖北省Q镇的实证调查[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18-23.

[29] 刘成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分析――基于湖北省的经验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6):3-7,20-21.

[30] 夏 炎.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10.32.

[31] 李庆康,王振中,顾志权,等.秸秆腐解剂在秸秆还田中的效果研究初报[J].土壤与环境,2001,10(2):124-127.

[32] 杨 帆,李 荣,崔 勇,等.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1):10-14.

[33] FORCELLA F.免耕小麦的杂草防治时期[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7(6):47-48.

[34] 陈福英.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2):112,114.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第8篇

关键词:庆阳;良种;农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S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30-02

实践证明,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实惠的农业增产措施,是科技兴农的中心环节,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现将良种在庆阳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简述如下。

1增加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作物产量成倍的增长,如1999年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2.90倍,棉花增长了11.70倍,油料增加了5.30倍。在总产量的增长中,除了部分是由于扩大播种面积外,主要是推广应用新品种使单产大幅度提高而产生的效果。1949~1986年间,全国小麦总产增长了5.5倍,其中提高单产的作用占了68.8 %,而且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单产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50年代为47.3 %,60年代为78.9 %,70年代为80.2 %。

提高单产的因素很多,其中选用优良品种的作用最为突出。我国的水稻生产,20世纪50年代以种植高秆的农家品种为主,其平均产量为2 018~2 640 kg/hm2;60年代选用推广矮秆品种,单产比50年代提高20 %~30 %;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选用,单产比60年代提高20 %左右;90年代成功选育出“二系”杂交种,单产又提高了10 %。

西北农学院赵鸿璋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杂交选育的碧玛1号冬小麦新品种,迅速在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其播种面积占到当时全国冬小麦播种总面积的60 %以上,成为全国冬小麦主体品种,使小麦单产大幅度提高。

湖南省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三系”配套,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单产水平成倍增长,解决了全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全国各地一样,农作物良种的推广应用对庆阳的农业增效、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20世纪70年代在高粱种植上推广应用了晋杂4号、晋杂5号等杂交种,单产增长30 %~50 %,面积迅速扩大,大大缓解了群众的吃饭困难。

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玉米种植上推广应用了中单2号杂交种,很快成为庆阳玉米的主体品种,单产比当地种植的白马牙增产50 %以上。直到21世纪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至今比较干旱的环县、华池、镇原北部山区仍有小面积种植。

三是庆阳地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李加宽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杂交育成的庆丰1号冬小麦新品种在庆阳当主体挂帅品种十几年,种植面积和增产幅度在庆阳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至今仍有小面积种植。而且庆丰1号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材料,用庆丰1号作亲本先后育成了很多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稳产、丰产的优良品种,继续发挥余热。庆丰1号是庆阳育成的标志性冬小麦品种,1979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庆丰1号不光是庆阳的主体品种,在山西、陕西、宁夏等西北地区也曾大面积推广种植。

2改善品质

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新育成的一些品种,具有更优、更全面的产品品质,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中单206玉米杂交种的籽粒赖氨酸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10倍;高油1号玉米的籽粒油分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 %。“双低”油菜品种的芥酸含量由一般油菜的40 %~50 %下降到5 %以下,饼子中硫代葡萄糖苷由原来的6 %~7 %下降到0.15 %~0.30 %,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一般品种分别提高1倍和3倍。

陕西省农垦中心研究员李殿荣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我国通过“三系”配套育成了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秦油2号,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油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油菜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单产不断提高,品质明显改良,改写了长期以来油菜产量偏低和品质不佳的历史,为全世界油菜优质高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减轻灾害

目前,农业生产尚无完全避免旱涝、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选用具有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减轻损失的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锈病曾是我国最严重的病害,但由于选用抗锈良种,自1964年后,基本控制了其流行和危害。棉花枯萎病和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生产的大患,由于选用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和抗虫棉优良品种后,每年可挽回皮面损失70~80万t,节约农药20 %~30 %。所以,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庆阳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繁,所以要推广抗旱、抗冻、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稳产、丰产的优良品种。1985年,庆阳大面积发生小麦条锈病,使小麦减产40 %以上,有些品种基本绝收,损失十分严重。因而加大了抗锈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甘肃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周祥椿教授育成了兰天系列冬小麦抗锈新品种,庆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宋挺新育成了抗锈新品种西峰16号、西峰20号等西峰系列抗锈、抗旱、抗冻、稳产、丰产的冬小麦新品种,特别是西峰20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冬小麦新品种,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八五”重点推广品种。这些冬小麦新品种为庆阳的抗锈减灾,小麦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庆阳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由于普遍选用了抗锈品种,减产幅度很小,有些品种基本上没有减产,充分显示了抗病品种的威力。

4提高复种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之一。但在耕作改制、提高复种指数时,常会发生几种作物争季节、争劳力、争水肥、争阳光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只有采用不同生育期、不同株型特性的品种合理搭配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历史上的旱改水、单改双、间改连、二熟改三熟等改制中,都与品种的作用有关。黄淮地区,无霜期长,原来90 %为棉田,且为1年1熟栽培,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热资源。自从育成了一批生育期短的棉、麦品种后,推广了棉、麦两熟栽培,缓解了棉、麦两大优势作物的争地矛盾,单位面积总产值比1熟棉田提高了20 %~25 %。

华池县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北海道荞麦良种,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北海道荞麦具有抗旱、抗病、丰产、早熟等特性,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很快成为华池县的主体品种,随后在庆阳大面积推广,主要推广冬小麦收获后复种北海道荞麦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粮食产量。

庆阳20世纪90年代引进推广了抗旱、抗病、丰产、早熟的陇糜5号、陇糜6号糜子优良品种,在庆阳中南部大面积麦后复种,变1年1熟为1年2熟,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为前原地区小麦轮作倒茬提供了有利条件。

5扩大区域

我国北方由于选用了一批抗寒、早熟的粳稻良种,并配合相应的栽培措施,使我国水稻栽培地区逐渐向北扩展,甚至在最北端的地区都成功的种植了水稻,这些地区不仅成了我国高产稻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最北界。“三系”杂交稻的育成,使我国双季稻区由北纬23°扩展到北纬30°。长城沿线(北纬41°~42°)由于寒冷干旱,过去只能种植春小麦,近年来,由于选用了牡冬麦1号、2号、苏引6号等,一批抗寒性强、丰产性好的冬小麦在该地区种植成功,其产量比一般春小麦高25 %~30 %,使我国冬小麦的栽培向北推移了200~300 km。引进冬小麦品种试种的成功,结束了不能种植小麦的历史,使冬小麦种植地区的海拔高度提高到4 200 m处。超早熟龙谷26(生育期80~90 d)的育成,使我国谷子的栽培地区由北纬50°向北扩展到53°29′,从而结束了高寒地区不能种植谷子的历史。陕西育成的甘白油菜,把我国种植的甘蓝型油菜的地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海拔提高了520 m。另外,由于选育出一批旱稻品种,使我国北方麦茬稻区的旱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为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开拓了种植稻谷的新路子,庆阳的太白、东华池等地也能成功的栽培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