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03 20:47:05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4-0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2.1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3.5ml/(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2.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2.2.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在被检查出患有冠心病时都会有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极不稳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从而表现出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冠心病;预见性护理程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1]。为探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4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23±0.91)岁。B组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21±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统计[2,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9.4%,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主要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4,5]。为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49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对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6]。

我院对患者实施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情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做好相关预防工作。②物品准备。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对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准备,保证其摆放顺序整齐,标识清晰,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③心理护理。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了解,导致内心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就冠心病相关信息进行讲述,引导患者保证心态平稳、平衡。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清淡、丰富、易消化的纤维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1.8%,明显优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深入思考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周小香,李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94-995

[2]李晓燕.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家护理学杂志,2013,32(2):300-301

[3]苏丽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生的观察及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6):493-494

[4]叶红.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58-95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16-02

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比单纯冠心病的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更容易发生广泛性心肌缺血、坏死[1]。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针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药物依从性等病情特点进行的护理对改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9岁,平均59.5岁;冠心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冠心病史4.1年;其中1型糖尿病26例,2型糖尿病82例;住院天数最短7 d,最长39 d,平均13.8 d。

1.2 方法

1.2.1 心电监测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电图ST段改变发生率。记录该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按程序进行护理记录,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

1.2.2 护理方法

1.2.2.1 心理护理

由于对所有是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合并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患者除常规口服药物,还需控制饮食控制血糖,这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生存、生活失去信心。故关心、鼓励患者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让患者明白乐观情绪的重要性。通过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得到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精神疏导,消除生活疑虑,重建治疗及生活信心。

1.2.2.2 病中护理

①危险因素评估和控制: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步评估,针对患者对疾病认知、血糖控制、用药、心绞痛发作频率、方式、程度、有否低血糖反应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情况全面深入了解,根据患者症状特征建立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控制知识的宣传和讲解,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危险。②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室速、室扑、室颤的出现,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血糖、尿量、电解质的监测,观察水肿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③安全用药: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水杨酸制剂、磺胺类药物等,如确定使用,则需进行血糖监测,并与降糖药分开。血糖控制:需严格控制胰岛素使用方法、剂量、品种要准确掌握,并准确测量血糖。④对患者进行预后、康复训练、自我防护等健康教育。如日常护理:温差大以及天气原因,均易诱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冷风刺激;患者应均需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低胆固醇、低盐低脂,限盐勿忘补钾,多吃富含钾元素食物,以利缓和钠,保护心肌细胞,限制脂防的摄入量,同时理想的糖尿病饮食应该能维持满意的体重,使血糖、血脂恢复正常,并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必需的营养成分,以保持身体正常代谢平衡,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向患者说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危险性。叮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控制情绪,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情平和,保证睡眠质量,适当锻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药物服用知识,要求遵医嘱,并学会自我监测,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出现异常随时就诊。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并要督促患者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定期诊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结果

2.1 患者心律失常情况

108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55例(54.5%),以短阵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多源室早为主。室上性心律失常53例(45.5%),以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为主。心电图ST段改变84例(77.78%)。见表1。

2.2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46例(42.59%),大便后胸闷23例(21.30%),低血糖反应35例(32.41%)、空腹血糖42例(38.89%)。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脂代谢进一步恶化,如果血糖不加以控制,随着病程发展,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死现象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极其重要。

本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高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研究结果[2]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高。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不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和临床表现特点,在护理该类患者时应根据其特定的护理需求,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其依从性。

本组患者入院后笔者对其进行了包括疾病发生、治疗、预后、康复训练、自我防护等健康教育,此外,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主要在于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防止意外出现。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血糖、尿量、电解质的监测,观察水肿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4]。更为重要的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安全用药至关重要[5],尽量避免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必要时要进行血糖监测,与降糖药分开使用,避免低血糖反应出现[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这对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进行了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能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简庆,郭小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9):78-79.

[2]万春霞.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5(9):141-142.

[3]吴华颖,王莺,郭莉兰.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7(2):231-232.

[4]程云清,陈凌,戴红霞,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评价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9-2051.

[5]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7-10.

[6]黄蕾,张继红,梁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生化、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西南军医,2010,3(2):131-13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5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 冠脉支架;术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35-02

冠脉支架手术为目前较为多见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所在科室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72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术后心理干预,疗效较为理想。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72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者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为63.1±1.7岁;29例伴高血压,5例伴糖尿病。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2.9±1.5岁;28例伴高血压,6例伴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冠脉支架术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2]:

①恐惧患者:患者通常由于对手术缺少一定的认识,因而易出现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对患者讲解相关疾病、手术知识,缓解其不良心理。②忧虑患者:不良情绪往往易反复出现,因而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③疑心较重患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缓解缺少一定的信心,因而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好自我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④悲观患者:多为缺少亲人陪伴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①显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无异常;②有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有所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上升大于0.5mm;③无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无明显变化;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且以P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n(%)]

通过表1可以得出,观察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约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约为80.56%。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当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脉支架手术为一种血管再通术[4],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相对比较小,通过心导管对狭窄或者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再通,以此提高心脏灌注量。1977年Gruntzing率先在临床中使用了冠状动脉成形术[5],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冠脉支架手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临床意义,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相对比较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因大部分患者对冠脉支架手术缺少一定的认识,通常对疗效、愈后康复存在较多的顾虑,对手术的可靠性缺少一定的信心,同时因手术开销相对较大,术后需服用药物,往往令多数患者怀有各种不良情绪,如害怕、紧张、担忧、疑虑等,能够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进一步造成患者疾病的严重化。所以及时有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冠脉支架手术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文所研究的临床资料当中,通过对36例观察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后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约为91.67%;36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约为80.56%。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

参考文献

[1] 徐宏.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83-485.

[2] 李秀清,梅静,梁艳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与干预.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2):25-26.

[3] 王梅兰,邓套格陶.冠脉支架术后护理.中国蒙医药(蒙),2011,6(2):154-158.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概率不断提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相关研究表明,于冠心病接受治疗期间,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A、B组(各40例),具体如下:

A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65.13±7.52)岁,平均病程为(5.97±1.52)年。

B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66.20±7.39)岁,平均病程为(5.78±1.42)年。

2组冠心病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A组方法:实施传统护理,包括静脉、氧气通道的建立,防坠床、压疮等。

B组方法: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宣教:依据冠心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健康讲堂等方式,首先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并向其讲解戒烟、酒的必要性,维持充分的睡眠,保持平和心态。指导患者进行有氧锻炼,注重保暖措施,预防感冒[3]。

2)心理干预:由于冠心病为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故患者于治疗期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对此医护人员需对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观察,对其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4],对患者在治疗期间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其维持良好的心态,以此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其钠盐摄入量应

4)用药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故服药的种类较多,医护人员需遵医嘱对患者的用药进行规划,严格规定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叮嘱患者不得随意改变药物种类及时间,增减剂量,以此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以此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依据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进行评定,GQOL-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之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2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进行t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B组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性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

3.讨论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为狭窄的冠脉疾病致使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老龄人为其主要患病人群。由于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并以心肌梗死为潜在风险的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中于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护理尤为重要[5]。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第8篇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 目的 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并采取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术后,根据所产生的不同并发症,从其原因出发,对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128例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手术后有16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并发症的主要症状为:心律失常8例,总概率为5.00%;穿刺部位疼痛2例,总概率为1.26%;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3例,总概率为1.87%;造影剂肾病3例,总概率为1.87%。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多是由患者治疗中发生迷走反射、使用肝素、接触造影剂、手术不当、患者心理压力的存在等引起的。结论 根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不同并发症,从其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穿刺口的良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91-02

[作者简介] 赵淑萍(1972.10-),女,云南大理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手术治疗中机械介入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手术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无体位限制、节省费用等多方优势的手术治疗方式,在我国医疗事业中逐步的开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现选取该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28例患者,对其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均来自医院的住院部。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为50~82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2年。128例患者中,冠心病60例,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病症的出现多是由心肌梗死、不明胸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引起的。128例患者收手术的实施均采取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16例,其中,心律失常8例、穿刺部位疼痛2例、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3例、造影剂肾病3例。同时,128例患者各种资料的使用均经过患者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术后住院一周,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临床手术治疗中,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实施一般穿刺的部位在患者的右侧动脉进行。手术前,首先对所有的患者行Allen’s实验,手术实施者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右臂桡动脉,并嘱咐患者在一个轻松的状态下反复握拳,重复5~7次,在手掌变白后放开尺动脉。这一过程中,若手掌在10 s内迅速的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就说明患者的Allen’s实验为阴性,即可实施桡动脉穿刺手术。然后行穿刺手术,患者右上臂自然外展到50°,常规消毒铺巾后,选取桡动脉搏动的明显处为穿刺点,采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植入5F或6F的动脉鞘。手术后,常规拔出动脉鞘管,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桡动脉止血带加压包扎,气囊常规充气15 mL。

1.2.2 护理方法 心律失常:由于患者心率失常是由患者发生迷走反射所引起的,患者迷走反射现象的发生和患者自身精神的过度紧张、手术中技术操作不熟练、绷带包扎过紧、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患者迷走反射出现的原因,针对这类患者的护理,首先从缓解患者过度紧张的精神出发,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对手术实施的必要性、方法、过程、安全性等进行了解,减少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以一个轻松的心态实施手术治疗。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手术技术操作不熟练、绷带包扎过紧、过度压迫牵拉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熟悉操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流程的实施都尽量轻轻操作,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鞘管对动脉的牵拉和过度压迫,改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患者血容量不足和患者的精神紧张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精神压力的存在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术前术后补液不足,失血过多。但是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及支架植入手术的实施是在麻醉中进行的,全身情况受麻醉药物当的影响是比较少的,因此可以嘱咐患者治疗中及时的进餐和补液,以维持血压,减少迷走反射的发生。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和手术中造影剂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而手术时间长、输液过多也是主导因素。在空腔脏器压力的突然改变上会引起患者的心率减弱、迷走神经兴奋等,因此护理的主要措施是让患者尽量自行排尿,对排尿困难者给予热敷、腹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排尿。

穿刺部位疼痛: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穿刺口出现轻微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症状反应。但是,若患者在疼痛的同时,伴有肢端麻木、发紫、冰凉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可适当的将患者伤口的包扎松开些。在患者术后穿刺口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报告给医师,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对症治疗。

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患者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是由患者使用肝素所引起的,因此,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手术后卧床休息,对患者肢体动脉搏动的情况、肢端的温度、手指活动清理以及皮肤的色泽等密切的观察。嘱咐患者术后3 d内,保持好局部的干燥与清洁,半年内,穿刺侧的上肢不能提15~30 kg的重物。手术后,若穿刺局部有渗血或皮下出血的症状,需延长加压包扎的时间。若患者在肢体肿胀与疼痛的同时又有瘀斑,可采取冰敷的方法缓解,在急性期过后再采用马铃薯外敷。

造影剂肾病:由于造影剂肾病多发生在患者接触造影剂的1~3 d内,因此,患者手术后的3 d内,护理人员需要对行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加强巡视,仔细的倾听患者对自己症状的表述,对患者是否出现水肿、乏力、尿少等症状进行观察,并准确记录好在24 h内的出入量。患者手术后的24 h内,饮水的量不能少于2 000 mL,补液的总量处于2 000~3 000 mL的范围。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并发症的主要症状为:心率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最高的,这一结果的发生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有着很大的关系。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可能和穿刺的力度以及伤口的覆盖有一定的关系,患者肝素的使用,非常的容易引起血肿和出血。同时,患者在接触造影剂的1~3 d内,受患者体质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造影剂肾病,见表1。

3 讨论

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是其病症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受桡动脉位置比较浅的影响,在压迫止血上比较容易,手术的安全系数非常高。但是,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有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依旧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在该研究中选取的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中,16例患者手术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中,其并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由患者治疗中心律失常引起的,同时,患者使用肝素和接触造影剂等也是导致并发症引起的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从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护理工作中,针对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特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穿刺口局部情况的观察,按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认真倾听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倾诉,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这对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等手术并发症有着良好的帮助。在毕美娟、田华利、樊雪燕与2010年在《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100例的研究》中,其证明了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展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穿刺口的良好恢复,这与该研究是一致的,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病症及时发现的基础上,积极的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有着很大的帮助,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宗玉芹,董艳,刘晶,等.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的饮食护理与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J].临床护理杂志,2005(3):11-12.

[2] 郭江玲.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并发症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9(5):532.

[3] 王治平,周胜华,王庸晋,黎荣山,郭炜华.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脉造影255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5):520-521.

[4] 徐鹏里.高龄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8中旬刊):3708-3709.

[5] 毕美娟,田华利,樊雪燕.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 100 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5):97.

[6] 张维青,姜冠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1):7585-7587.

[7] 杨芸,陈泳,沈吉梅.冠状动脉介入诊治致造影剂肾病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4):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