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18 09:59:05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1篇

作为一名教师,在形象上可以首先划分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在蕴涵是外在形象的基础,外在形象是内在蕴涵的表现,二者既有不同又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想要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就要注重内外在的双重因素,不可偏废。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首先要有良好的内在蕴涵。

1、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学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正是受到外来影响最为突出的时候。在这个期间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树立一个榜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

2、要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有着“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特殊使命。教师要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并加以传播,继往开来,所以教师对知识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并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3、要有渊博的学识和精专的专业素养。教师之所以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继承着前人的文化成果并继往开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精专的专业素养,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只有知识渊博,术有精专的教师才可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4、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认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不误人子弟。

5、树立明礼诚信、情趣高雅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树立明礼诚信、情趣高雅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教师要树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为每个学生的朋友,让所有的鲜花和小草都能获得阳光和雨露。这样的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必然敬而近之。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2篇

论文摘要: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是党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党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是指某一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 (或投影 ),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有自身的形象问题。但是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从其性质对象、任务及作用等方面来看,同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同普通院校及其它成人学校相比,在形象构成及内涵方面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此,笔者试图就党校形象构成及内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一、 员工形象

党校的员工形象,是指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形象 ,这是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其形象是首先通过教职员工的人员形象表现出来的。党校的员工形象包括:领导形象、教师形象、管理人员形象和后勤服务人员形象等。

(一)领导形象

领导者是党校的核心 ,党校领导者要取得被领导者的拥护和信任,既要依赖自身的素质、经验和才能,更要依赖良好的领导形象塑造。领导形象是包括仪表风度、思想品格、能力和作风 、心理气质等多方面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力,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党校领导者的形象属于非权力影响力,他以领导者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基础,通过领导者的表率行动,在被领导者身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领导者的良好形象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吸引力,把党校的员工紧密的吸引在周围,同心同德,为党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共 同奋斗。

党校领导形象主要包括 :

1.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坚强的党性。其要求是:要不断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2、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党校领导是党校师生员工的榜样,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源头,领导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党校形象的塑造。要求党校领导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不谋私利;关心爱护师生;忠实老实、勤奋工作 ;胸怀开阔,宽宏大度,平易近人、言行一致等方面的品德。

3.党校领导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其基本要求:(1)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所以党校领导者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2)党校领导还应具备学校的管理能力,包括具有管理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及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和创新与开拓能力。

4.党校领导要具有正确的领导作风。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风格,包括思想、政治 、丁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其特点是反复的存在与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业中。具有正确作风是形成和完善党校领导良好形象的原则性和政治性的大问题。所以要形成正确的领导作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实事求是,把工作指导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真知灼见之上。(2)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3)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4)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5)坚持知与行的辨证统一,狠抓工作落实等。

5.党校领导还要具有健康的体格、文明的举止及端庄的仪表。健康的体格是领导行为开展的必要保证,而优美的举止和仪表则更能增强党校领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些都是良好的领导形象不可缺的构成因素。

(二)教师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成人教育和培训学校 ,教师处于非常显著的地位 ,党校的员工形象首先是通过教师表现出来的。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树立和完善教师形象。而教师形象又是通过教师的素质、能力形象、道德形象以及教师的仪表和行为形象表现出来的。

1.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形象。党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其基本要求是:政治上有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党保持一致;业务上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把握理论上和社会实践中的热点 、难点及疑点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答等。党校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演讲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等。其能力要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从形式上能口齿伶俐,语音标准,表情 自然 ,抑扬顿挫;从内容上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正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管理班级学员时,能把握学员的特点,及时稳定学员的情绪和维持课堂秩序,能够根据学员的反应判断授课效果并能及时地作出调整,进而使课堂良性运作。教师在科研方面,应该能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并有捕捉 、分析、吸收及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并有独立进行课题攻关及完成论文撰写的能力等。

2.教师的道德形象。党校教师的道德形象包括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 日常表现出来的品行等。其基本要求是:作为党校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品行要端正,要具有敬业精神和岗位奉献精神;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以良好的道德风貌在教职工和学员中树立起文明的榜样。

3.教师的仪表及行为形象。公共关系认为,组织成员的仪表风度及行为优雅得体,既能体现组织人员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能显出所代表的组织的形象。党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师是核心角色,他(她)们直接同学员沟通,他(她)们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党校的形象,而他(她)们首先显现的则是自己的仪表、风度及行为形象。所以党校教师树立和完善良好的仪表和风度及行为形象尤其重要。其形象要求是:首先,要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情绪饱满,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角色伴侣关系。其二,教师应有诚恳的待人态度,对同待事、学员或其他人都应一视同仁 ,言辞坦率诚恳,举止端庄大方而不矜持冷漠态度谦逊但不矫饰做作。其j=,教师应有洒脱的仪表风度,既要具有优雅的服饰潇洒的动作 ,这样方能显示其内在的气质和品质,能增添感染力和沟通的魅力。其四,教师应具有文雅 、得当的言辞谈吐,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修养,进而避免言辞不当,言之无物,孤陋寡闻,浅薄粗俗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其五,教师应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交往,进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特别是同学员的沟通交流要分寸得当,使师生角色伴侣双方心理舒坦,感觉自然。

(三)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形象

作为党校的工作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其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和科研作好保障和服务,确保党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作。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也是党校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员,他们的形象如何也会影响党校的整体形象。所以,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要求他们有美的仪表和优雅的举止,同时要求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进而同其他成员一道共同塑造和维护党校的良好形象 。

二、学员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单位,教学本身应是教与学双方的角色伴侣的协调,所以学员是党校形象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要搞好党校的工作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学员形象的树立和完善是必要的。党校学员形象包括政治形象、学习形象纪律形象和道德形象等。基本要求是: .

1.政治上要求学员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为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俭廉政的公仆形象,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共产主义而奉献终身。

2.在学习上要求学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3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 ,进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等,以良好的形象投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

3.在纪律和道德方面,要求学员遵纪守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要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校风校纪,遵守课堂和考场纪律 ,尊敬领导和老师,服从指挥安排,进而同党校教职工一道共同树立和完善党校整体形象。

三、党校的业务形象

党校以教学 和科研为中心,,党校的业务主要地表现为教学和科研业务,包括管理及后勤服务的其他业务。党校的业务形象,对于党校形象的构成来讲是核心因素。党校的业务形象主要包括:教学形象、科研形象和其他业务形象。

(一)党校的教学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要有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雄厚、博学多才并热爱党校教育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法的规律组织安排各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人员要有端正的教态和优雅文明的举止和仪表;党校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并突出教学这个中心、珍惜和重视教师的辛勤劳动;要培养一批精通教学管理业务并善于操作的教务人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比如教室的布置与管理,教材和教具的选择和运用都能体现党校的教学风格及形象。

(二)科研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和指导科研lT-作;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全体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积极从事科研和调查;要培养和训练出一批科研骨干。支持他们著书立说或写出质量高、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价值的理论性文章、调查报告以及进行课题研究,还要善于把这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向党委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并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党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机构和奖惩制度,并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做保障。

(三)其他业务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党校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都要学习并精通本部门和专业业务,能够熟练地工作和操作,进而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良性运转而服务。

四、环境形象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3篇

一、 影响领导干部形象的不良表现

一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脱离群众”。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是,有些领导干部对此置若罔闻,脱离群众。有的干部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专横跋扈,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有的干部不能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实情,解决问题。

二是“,贪污受贿”。与贪污受贿紧密相连,或以权谋利、或以利换权、或以权索利,其共同特点是追逐不正当的利益。

三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社会上流传着“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顺口溜,有些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形成了利益相关的链条。这就决定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不可能为老百姓办实事,也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四是“生活腐化、情趣低级”。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腐化、具有低级的情趣爱好开始的。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腐化又是绝大部分腐败问题产生的催化剂,腐化生活与腐败行为互相催生。

五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怪现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政绩,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建设超标准的办公场所、广场、绿地等,名为树立城市形象,实为捞取政治资本;有的领导干部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搞所谓的开发,违规强行拆迁,一味追逐所谓加快发展,从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等等。

导致领导干部出现上述五种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些领导干部党的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地方用人导向出现偏差,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特别是生活作风不健康;再者是有些领导干部能力欠缺,真正做不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领导干部应树立以下几方面的形象:

一要树立谦虚好学的形象。学习是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工作的动力源泉。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特别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领导要树立谦虚好学的形象。学习是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工作的动力源泉。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勤学苦思、笃学不倦、厚积薄发,努力在学习中适应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发生的变化,克服知识折旧、能力弱化和本领恐慌,切实担负起肩负的历史重任。二是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学习对自身提升能力、做好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努力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同时,切实转变“功利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真正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文化品位的方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三是力求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带着问题学、灵活运用学、结合实践学,通过对知识、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形成完整的评判,进而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推动发展的良好作风。

二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标准。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等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代表。他们自觉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但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随着地位、环境的变化,其政治理念、思想境界、所做所为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产生了较大差距。有的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有的个人利益至上,与民争利;有的甚至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执政为己,在权力、金钱面前倒下了。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公仆本色,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领导工作中,要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和目标。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要把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工作做深入、做具体、做到位。为官一任,就要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上不愧于党、下不愧于民。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三要树立求实创新的形象。领导干部如果名利思想重,就会热衷于个人“政绩”,注意力集中在报材料、发简报等表面功夫上,也容易出现对问题“捂”、做工作“漂”、报情况“假”的不良倾向。因此,领导干部在组织实施政治工作时,一定要防止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把群众满意、拥护作为工作准则,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既符合政策,又符合民意,使自己的工作,既让上级认可,又让群众满意,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激励部属、鼓舞群众。创新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活力之源、发展之基。领导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其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4篇

关于警察形象建设的思考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心得体会

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就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警察形象,沟通警民感情,改善警民关系,最终形成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警察形象的含义及影响警察形象的原因

何为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则是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民警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大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来自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而不是当作“人”来看,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淆视听。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对一些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3、认知有限,造成误解。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对刑法等实体法有所了解,而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够了解,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人犯“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徇私舞弊的司法腐败行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三)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一是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其他部门一遇上难办的事就让警察去管,无形中扩大了公安机关的对立面,从而损害警察形象;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损害警民关系,影响民警的执法形象。

2、鱼目混珠,损害形象。六、七十年代,穿制服、戴大盖帽的行政执法者唯有公安一家,在老百姓眼里公安机关就是“大盖帽”,代表的是政府形象,有着绝对权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多,工商、交通、财税、城管、卫生及联防保安等各式“大盖帽”满天飞,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假冒警察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大盖帽”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和威望,也使公安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

3、保障不力,经费不足。首先,因公安经费保障不足,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 “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文明执法形象。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战役过多,超负荷工作,而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服务形象。

二、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扮演着党委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建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一)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只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公安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深入贯彻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与其一脉相承。通过形象建设,人民警察可以更好地为民、爱民,让人民满意。

(三)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的言行不当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误解或纠纷。因此,只有良好的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四)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树立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

警察形象应是人民公仆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因此,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民警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树立起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严格执法的文明形象、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和安于淡泊的廉洁形象。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改善警民关系,就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使人民警察高大形象在群众中不断得到升华。

(一)内强素质。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说到底,一个部门的形象是自己树立的,警察形象的好坏不是由别人吹捧或批评所决定的,是警察自己掌握着形象毁誉的“切换键”。因为,警察形象中的仪表形象、社会形象是外在的,而服务形象、执法形象是内在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在形象决定和制约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又是由素质决定的。因此,要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在提高素质上花气力,着重提高警察自身素质和管好警察自己。

1、提高民警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五个意识。一是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入世之后,政府的职能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服务”决不是警务工作份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应该提倡的职业精神和美德。因此,新时期的公安机关是集专政、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元职能的公安机关。民警只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群众满意。二是宗旨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只有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树立起人民警察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三是“诚信”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诚心为善并付诸实践,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这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公安机关的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公安机关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四是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尊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尊重法律、保障人权”是现代警察所必须树立的执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执法为民,实现司法公正,在群众心中树立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执法的文明形象。五是形象意识。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象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影响声誉,影响环境,所以有人说:“形象重于生命”。“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公安大讨论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和民警管理。良好的形象,要靠制度规范和制约。只有通过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行为、装备进行规范,有效提高队伍的工作效能,重塑“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才能有效改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治。一要继续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加强警容风纪形象建设。警容风纪是警察形象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展示警察风貌的窗口。人民警察讲究礼仪,保持严整的警容,目的在于展示公安机关的优良作风,做到举止文明,令行禁止,朝气蓬勃,雷厉风行,在行为举止方面显示出人民警察的威严,把他们铸造成新时代人民卫士。二要健全业务培训机制,落实业务知识培训制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严格培训,有效提高民警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才能保证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改善执法形象。为此,要努力提高队伍的科技水平、执法水平、行政管理水平和口才交际能力。三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使民警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队伍纯洁。要大力推行岗位目标责任、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制度,增强广大民警竞争和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民警的岗位责任感和荣辱感,以良好的工作姿态树立人民警察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要以“治长”为重点,以“从严”为核心,建立健全从严管理队伍的制度,坚持教育与处理并举,对民警实行“严治、严管、严教、严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严把“进口”,畅通“出口”,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从源头上把住进人关,大力清理不合格人员,下大力气治理和解决刑讯逼供、滥用职权等问题,并将其与“治警打假”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队伍纯洁。

3、解决经费保障,改善警察形象。解决经费保障,让警察不再有后顾之忧,势必极大的调动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安定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治安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有利于改善警察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意义重大。

4、提高公安工作绩效,努力创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社会稳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稳定第一的思想,把维护稳定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这是树立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基本要求。

5、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形象转变。警务公开是把为人民服务承诺落在实处,使为人民服务具体化和规范化。实施警务公开,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公众和警察合作的盲目性,增加了公众对警察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警察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形象建设。

(二)外树形象。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要树立起良好的警察形象,除了警察自身表现要好外,更要借助外力,提高警察的影响力。外树形象,简单地说,就是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展示现代人民警察新形象,即提高警察组织自身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争取更大更多的公众支持,获得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协助。一是要与人大、政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安机关聘请的党风警风监督员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二是要经常与纪委、监察、信访等部门保持联系,与基层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征询意见;三是要加强与民间社团的联系,邀请他们前来参观、座谈,获取他们的支持;四是要深入社区、农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请人民监督员、设立民警违纪举报投诉电话,邀请舆论监督等形式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警察队伍中的不良作风,促进人民警察形象建设。

2、利用新闻媒介,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新闻媒介主要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传播工具。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宣传公安工作。一是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要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题材,创作精品,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机关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五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曝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六要要开设与民沟通的渠道。如设立警民论坛,征集交流话题,搭建警民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组织开展亲民活动,实现警察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加强沟通,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5篇

 关于开展“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活动的

意                 见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共产党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变成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展示党员的新形象、新面貌,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经街道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报市委督导组、区委指导组研究同意,决定在全街道31个社区(村)深入开展“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的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永葆先进性,树立和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促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原则要求

1、党组织引导原则。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精心组织,深入动员,公平考核,严格奖惩,真正把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要为党员创造学习党得路线方针政策的环境,创造学习致富本领、互帮互学的条件,在党员群众中营造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浓厚氛围。

2、群众参与原则。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激发、带动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在活动总结和民主评议党员时,要吸收群众代表参与进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对活动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取得了实效,党员作用发挥如何作出客观公正地评议。

3、注重实效原则。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务求实效。要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树立新形象与为居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结合起来,把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实实在在地效果体现出来,让群众感受到党员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

4、长期教育原则。“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长期教育、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尤其要培养党员的自律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先锋模范意识,把这项活动长期、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活动内容

1、树立联系群众的服务形象

每一名党员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要求,自觉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为社区(村)建设作贡献;要认真学习并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向群众作好宣传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热情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乐于奉献,乐于助人。要认真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党组织献计献策,做党和群众的联系人。

2、树立敢于斗争的正义形象

每一名党员都要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并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协助配合政法部门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主动参加党员义务调解队,调解邻里纠纷,不煽动、不组织、不参与、不支持群体性上访,敢于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及其他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的现象作斗争,敢于同党内的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敢于同一切危害群众的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不畏艰险。

3、树立倡导新风的文明形象

每一名党员都要带头宣传科学文化,积极参加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带头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支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反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助人为乐;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破除陈规陋习,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烟头、果皮,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争当文明市(村)民。

4、树立科学致富的时代形象

每一名党员都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门以上实用的致富本领,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热心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带领贫困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弘扬沂蒙精神,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依法纳税,为繁荣市场和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四、活动方法

1、思想发动。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认真召开党员大会,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动员,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党组织班子成员要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做活动的带头人,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2、组织学习。要组织党员继续深入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读本》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辅助读本》,边学习,边活动,把学习贯彻活动始终,认真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保持先进性、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主题活动。围绕“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结合实际,成立党员服务队、党员调解队等党员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引导党员从身边具体的事做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五个一”活动,即:联系一户贫困居民,无私奉献一份爱心,学习一项致富本领,调解一件邻里纠纷,劝阻一种不良行为。

4、检查总结。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把“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月通报,季小结,年考核,把参加活动情况作为党员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对作用发挥好的组织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不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民主评议为不合格党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五、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充分认识“保持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活动在建立党员发挥作用长效机制中的重要意义,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定期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培养典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活动的质量。

2、强化监督。各社区(村)党(总)支部要对照活动的标准要求,切实搞好自我检查;要面向广大居民群众公布活动目标原则和方法步骤等,公示党员名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004年11月6日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 酒店 形象塑造 公共关系 策略

一、酒店形象

1.酒店形象的含义

酒店形象是酒店各有形和无形要素给社会公众,以及消费者的总体印象,既包括酒店建筑、客房、餐厅、设备设施等硬件形象,又包括饭店管理、服务质量、员工精神面貌、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酒店经营理念等软件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酒店形象既是公众对酒店性状的抽象,也是对酒店特征和状况的抽象反映,是一种和评价相联系的观念状况。

2.酒店形象的构成要素

(1)人员形象。可分为酒店领导者形象、公共公共关系人员形象和员工形象。领导是酒店的代表,领导形象体现酒店的形象。领导的形象好,酒店的形象也会跟着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而酒店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是酒店直接与公众联系和交往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酒店的形象。至于员工,由于直接面对顾客,更是酒店形象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管理形象。酒店是一个系统,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控制。酒店内部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充分发挥作用,就能显示出管理水平的高超,在公众中产生良好的酒店管理形象。酒店形象是依靠管理来塑造的,管理形象反映了酒店形象。

(3)实力形象。实力形象一方面反映在酒店物资上,如建筑构造、设施设备等,是构成酒店形象的“硬件”。另一方面反映在待遇和福利上,员工的工资高、福利好,说明酒店经济效益好。所以,经济实力是酒店形象塑造的物资基础。

(4)产品和服务形象。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是酒店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最容易受评价的,通过产品和服务形象来反映酒店形象,是树立酒店形象的主要途径。

酒店人员形象、管理形象、实力形象,以及产品和服务形象是构成酒店整体形象的因素。除此之外,酒店名称、店徽、象征物、广告语、代表色等也是构成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酒店的整体形象。酒店形象塑造就是要通过酒店的企业文化、制度安排和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来达成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区别于其他酒店的深刻的、良好的总体印象。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酒店的经营绩效和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酒店形象塑造涉及酒店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莫过于公共关系策略。

二、公共关系与酒店形象塑造的关系

1.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一词,是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表述,简称“公关”。对公共关系的涵义,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所下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和一门艺术,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并借助于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们自己的策略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 公共关系具有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信息传播为手段等几个基本特征。

2.公共关系与中国酒店业

20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特区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主要是酒店,首先依照海外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部门,推行公共关系实务,但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公共关系的注意。直到广州中外合资的大型酒店开业,公共关系人员活跃于中外宾客、社会场合,公共关系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广州白天鹅宾馆是最早设立公共关系部门的酒店之一。广州的中国大酒店建立后,从香港招聘公共关系部经理,主持酒店的公共关系工作。随后,上海、北京等地的著名酒店以接待国外重要来宾为契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关活动。可以说,国内公共关系是在对外开放中与中国酒店业同步兴盛起来的。同时,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与公共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共关系的开展,为酒店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公共关系与酒店形象塑造的关系

塑造酒店形象是酒店公共关系工作的最基本目标,也是酒店公共关系实务的核心,包含了酒店公关实务的全部内容。首先,从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看,酒店形象塑造的内容与公关实务密切相关。酒店形象塑造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塑造,内在形象塑造表面上看是公关以外的管理工作,但它离不开公共关系的调查研究、咨询建议、参与决策,离不开公共关系的协调、宣传、教育和促进共同价值观的树立与内部关系的和谐。至于外在形象塑造,根本就是酒店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其次,从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看,公关关系活动都是以塑造酒店形象为中心展开的,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基本目标。例如,公共关系实务的指导思想是酒店形象意识;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实际是酒店形象塑造的一般工作程序;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是酒店形象塑造的基本手段等。再次,从公共关系实务的技巧看,由于酒店形象塑造与公关实务内容重合,公共实务的各种技巧也是酒店形象塑造的技巧。

4.公共关系对酒店形象塑造的作用

(1)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酒店及时了解影响酒店形象的舆论和信息。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酒店与公众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如认识上的差异、利益上的冲突、信息沟通上的障碍等,对酒店的经营管理会产生不利影响。酒店公共关系工作就是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2)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传播酒店品牌的良好形象。通过公关、宣传,让公众了解酒店,对酒店产品、服务、经营观、价值观等认同,对酒店产生深刻印象,为酒店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公关还是提高酒店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广州大厦在市场调查后,全面强化公务公共关系,塑造全国首家公务酒店的品牌形象,又通过一系列公关宣传活动,强化品牌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良好的公共关系能使酒店产生巨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资本塑造酒店形象。酒店竞争取胜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公共关系,增加酒店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树立更好的形象,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化解酒店危机,维护酒店和酒店品牌的社会声誉和良好形象,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公共关系措施称为危机公关。

三、酒店公共关系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引进、模仿、尝试、发展”的过程。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使我国酒店公共关系的发展带有明显的不足。

1.对公共关系认识不一致,目标不明确

对公共关系的的认识存在在两个派别,就是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通过管理以塑造良好的形象、为酒店赢得良好生存空间的“管理派“和强调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功能,通过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营造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传播派”。由于对公共关系的认识不一致,目标不明确,甚至错误地理解为拉关系、接待等浅层的东西,才出现特有的以酒店业女性居多的“公关小姐”称谓。

2.公共关系发展专业水平偏低,照搬成分过多

公共关系实践有三个层次,初级指交际应酬,中级指销售、协调传播,高级指公共关系创意策划,各层次相互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践大多处于中低层次,过多强调浅层公关。此外,酒店公共关系首先是以实践模仿而不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因此尽管引进较多,但实践的手段、方法不足,欠缺科学实践。

3.公共关系发展速度快,但不均衡

从地域上看,南北差异大,东西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较发达,公共关系意识较强烈。西北内陆观念较保守,公共关系发展相对滞后。公共关系人才也集中在沿海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

4.公共关系内外有别,管理粗放

酒店外部公共关系热闹,内部公共关系冷清,很多酒店存在“重传播轻管理”的问题,公共关系内外有别、管理粗放。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会有酒店良好的形象,信息传播也没有依据。

四、酒店形象塑造的公共关系策略

1.宣传优势服务,塑造酒店良好的服务形象

良好的形象是酒店兴旺的标志,而提供周全的优质服务是建立良好形象的基础,酒店公共关系工作大量地渗透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之中。世界上成功的酒店像喜来登,凯悦、马里特等著名酒店,都是因为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向宾客提供统一优质服务,充分满足宾客的需求,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酒店还必须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突出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2.加强信息双向沟通,塑造酒店良好的舆论形象

大众传播是酒店塑造自身形象,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有利于提高酒店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和透明度,树立良好形象。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信息传播和双向沟通应当有不同内容和重点。酒店创业阶段,公关工作应立足于让公众了解酒店,争取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酒店顺利发展、业务蒸蒸日上时,公关工作应致力于保持和维护酒店形象与声誉,巩固现有的成就,继续扩大战果。当遇到宾客投诉时,酒店应认真查找原因,并把结果和补救措施告知宾客,让宾客了解真相以求得谅解。信息双向沟通对塑造酒店良好的舆论形象尤为重要。

3.统一思想认识,塑造酒店良好的整体形象

统一公共关系认识,强化员工对树立酒店形象意义的意识,对塑造酒店良好形象至关重要。上至经理下至一线员工,人人都是酒店形象传播给外界的重要媒介。要确保全体员工自觉以维护酒店形象为核心,必须进行公共关系意识和实务的培训,以焕发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服务质量,把酒店形象传播出去。否则,员工行为稍失检点,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损坏酒店形象。此外,还应通过公关活动把建立产品、服务信誉的工作统一化、整体化,使各部门的公共关系工作相互促进,形成酒店良好的整体形象。

4.开展公益活动,塑造酒店良好的社会形象

酒店是社会的一员,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有利于回馈社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知名度、信誉度,在公众中树立酒店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从另一角度讲,这也是一种情感策略,可从内心征服客人,让客人感觉到这是一间有感情的酒店,从而会更愿意来光顾,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能提高酒店的声望。

五、结论

综上所述,酒店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良好的酒店形象,通过公共关系来增进酒店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是塑造酒店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公共关系,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策略来塑造酒店良好的形象,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贺湘辉 何丽芳:酒店公关实务[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张龙祥著:《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贺 学:饭店公关部的运行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7篇

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否则这个企业则是一个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竞争力。

一、 企业文化及其特点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群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规律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企业文化既是生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沃土,也是最根本、最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重在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不断提炼企业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凝聚全体员工的理想意志,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贯彻,在员工灵魂深处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互促进,科学规范的制度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凝固成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而得以传承光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的特点。那么,企业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柔软性。相对于企业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使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之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与每个成员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它虽不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

第二、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种认知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的一个心里过程,是激发人潜能、提升人心性、改变人心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第三、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像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同以目标前进。

第四、延续性。延续性又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业之初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并在实践中绵延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未来市场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意义不可低估。具体地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员工在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好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四)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可,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使企业永续经营。

三、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增强企业竞争力

新的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体现为以企业文化为灵魂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建设一个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的先进企业文化,并靠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那么,该如何让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呢?

第一、领导带头,身体力行。这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最根本的起点。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是企业发展的责任者,是企业经营观念的开拓者,是职工成长成才的培育者,是规划制度的创立执行者。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他的观念和行为对员工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第二、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企业文化是引导人善的一面,企业制度是抑制人恶的一面;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企业制度是有型的;企业文化是内在动力,企业制度是外在约束,企业文化是精神的结晶,企业制度是取之的力量;企业文化是软的,企业制度是硬的,企业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取得成功。

第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第8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十六大的新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新实践,今年年初,国家森检察长在全省检察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实现执法观念和思维方式、执法作风、队伍结构和知识结构、队伍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执法形象‘五个转变’为目标,深入推进四项建设,努力把班子、队伍素质和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推动工作再上新水平”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抓好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建设,已成为基层院检察长应当认真思考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形象建设是形势的需要

执法形象,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加强执法形象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所谓执法形象,就是在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精神和程序办事过程中,人们的情感活动或思想动态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形状。近年来,检察机关重视加强执法形象建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三讲”教育、“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等,干警队伍的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都有所改善,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的形象有较大提升。但违反程序规定办案;耍特权、逞威风,态度蛮横、作风粗暴;违法创收,接受案件当事人宴请、钱物和高消费娱乐;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纪律松弛等问题在一些单位干警队伍中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阻碍了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在不断调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形势发展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检察工作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建设是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只有抓好检察机关执法形象建设,造就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体素质过硬的检察队伍,才能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履行诉讼监督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检察机关执法形象建设好,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履行,而且关系到人民民主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执法思想,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解放思想是无止境的,但解放思想决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要求我们在更高的层面上转变执法观念,研究执法方式方法,这是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提出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因此,要增强职能意识,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前提下,通过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树立和巩固现代司法理念。实践证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行为、执法作风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根子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执法形象,根本出路在于统一执法思想,树立现代执法理念,也就是树立与“三个代表”先进标准相一致、与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趋势相适应、与wto规则相对接的新的执法观念和思维模式,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检察工作,指导执法实践。树立现代司法理念要重点围绕打牢宗旨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推进司法文明等方面,搞好“五个结合”,树立“五种观念”。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深理解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结合,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要务就是检察工作主题的观念;与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相结合,引导干警牢固树立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是执法最大价值的观念;与提高干警理论水平、道德素养相结合,引导干警牢固树立保护人权、文明办案就是检察文明的观念;与加强办案机制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廉洁和高效、文明办案就是执法核心的观念;与改进检察工作相结合,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就是检察工作灵魂的观念。

三、实现检察机关执法形象转变的途径

执法思想决定着执法方向,执法观念指导着执法行为,执法行为影响着执法效果,执法作风关系到执法形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共同打造现代司法文明,推动公平与正义在全社会的实现。实现执法形象的转变,检察工作要坚持以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履行职责、服务大局的良好业绩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以严格执法、文明办案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度和满意度。

1、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素质是形象的基础,形象是窗口,是素质的体现。“树形象要先树人,树人要先树灵魂”,执法形象建设首要在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警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管长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加强队伍政治素质建设,紧贴干警思想实际,在提高“忠诚、公正、廉洁、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素质上下气力,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警的头脑,统一干警“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干警始终保持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其次是提高队伍业务素质。要立足长远,多种渠道,更新知识,使队伍的文化结构逐步实现以法律本科学历为主体,以更高层次学历为龙头的文化结构。要立足于提高干警的法理素养和知识层次,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把积累知识的培训方式转变到提高创新能力上来,努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检察人才,保持检察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再次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抓好续职资格教育,岗位练兵,依托高等院校开展系统培训,让干警接受应急性和更高层次、更系统的学习。第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发展检察现代远程教育。第五是营造好学习氛围。开展“建设型学习机关、争创学习型科室、塑造学者型检察官”活动,组织干警学习理论、业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知识,开展评选“学习型科室、学者型检察官”活动,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2、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是检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前提。严格执法必须体现在文明办案上,围绕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诉讼监督三项重点工作开展工作。在办案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法,又要严格执行程序法;既要坚决惩治犯罪,又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办案中不能盛气凌人、耍特权、逞威风,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特权思想是执法形象建设的大敌。要结合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把克服特权思想作为执法形象建设的突出问题来抓,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即查表现,看本部门、个人存在哪些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是否得到克服、纠正和处理;查原因,看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存在的长期性、顽固性和反复性;查危害,看特权思想、霸道作风给检察机关造成的恶劣影响。开展“三查三看”活动,要实行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检察长包科室,科室负责人包干警的责任制,全程督导整改过程,使广大干警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纪观念,促进执法形象的转变。

3、加强监督,塑造形象。检察机关执法工作的特殊性和当前队伍的执法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严治检,建设一支纪律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抓好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教育是基础,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一是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照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干警遵纪守法,清正廉明的自觉性。重视发挥机关党组织在纪律作风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检有机结合,党政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抓出实效。要建章立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内部制约机制,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办案环节的监督,做到检察权力行使到那里,监督制约措施就落实到那里。要严格纪律,对干警中违法违纪事件,发现一起坚决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开门纳谏,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对检察工作的重大部署、重要事项和重点案件,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二是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对人大交办的事项要认真及时办理。三是开门纳谏,广开言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听取他们对检察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并以次作为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的动力,不断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

4、服务大局,端正形象。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大局服务,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重要的现实课题,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党的十六大提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检察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必须不容置疑地要以此作为第一要务,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支持和保障。脱离或偏离了这个中心,就是脱离或偏离了履行检察职能的轨道。要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根本,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事情做起,努力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成群众最满意的事。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是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二是加强诉讼监督的力度;三是对群众的服务态度。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人民群众才满意,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度和满意度才能提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切实转变工作角色和思维模式,由过去的法律制裁者转到法律服务者和保障者上来,由强调法律义务为本位转变到法律权力为本位上来,以和保护的双重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经济搞不好会。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所以,我们必须要打击,必须旗帜鲜明的反腐败。但是,我们决不能片面讲打击。要把密切党群、政群关系作为检察机关的根本任务,把符合广大群众需求和意愿作为基本标准,把群众的满意率作为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尽心竭力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和推行在窗口部门实行着装上岗、挂牌上岗、微笑服务;对来信来访、控告申诉,实行首办责任制,保证每个案件有着落,对举报人、当事人有交待;开展“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事情办完有回声”和“接待群众热心、听取群众反映细心、解答群众疑难问题耐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诚心”的“四声”、“四心”活动,使干警时时处处都能保持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

5、强化管理,规范形象。执法行为影响着执法效果,执法作风关系到执法形象。执法作风,是执法者素质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执法行为的评价标准。社会上对执法者有意见,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作风不端正,执法理念与现代司法文明不相适应。转变执法作风,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前提。要转变执法形象,就要研究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执法水平,规范办案活动,使形象建设制度化、经常化,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一是严格约束干警行为,防止和纠正特权思想及霸道作风。二是管理工作要由“人治”向制度管转化。检察队伍建设的实践证明,用制度引导人、规范人是确保严格执法、文明办案的有力措施。因此,要结合实际,努力把日常动态管理纳入机制运作轨道,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规范引导干警的言行。⑴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本着符合上级要求,简便管用的原则,制定办案、办公、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做到办事有规、行为有据。⑵完善以岗位责任制和量化考核制度为重点的考评机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岗定责,量化管理,动态考评,严格奖惩,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⑶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警双向选择和轮岗制度,增强内部活力,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⑷加强监督制约。对内,实行检察长亲自抓、党组成员合力抓、政工纪检监察具体抓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特别是对干警的娱乐圈、交往圈,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常抓不懈。对外,制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措施,确保干警思想上牢固树立遵章守纪意识,自觉遵守省院“六条禁令”等硬性规定,规范执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