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8 07:23:37

阶梯式教学论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阶梯式” 文化导入模式 应用研究

文化差异是跨语种(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2007年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也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近年来,各高校顺势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文化教学内容写进教学大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囿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实践中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比较重要,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则勉为其难。

一、“阶梯式”文化导入的界定

关于阶梯式教学法的含义,学者们已有述及。有学者提出,“面对全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阶梯式教学法。”还有学者从课堂提问层面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该要由低层次的机械记忆、认知类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鉴赏评价。”笔者认为,所谓“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法是指在大学英语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属专业要求、英语水平、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参与各教学环节,通过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比较拓展英汉词汇、成语、语句、篇章所蕴含的不同文化信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理解世界文化并有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基于此,本文所指“阶梯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的阶梯式”和“教学内容的阶梯式”。

综上,“阶梯式”文化导入法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与意义。(1)“阶梯式”文化导入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摈弃传统讲授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以往“说教者”转变为现在的“引导者”,从而也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心帮助“后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2)“阶梯式”文化导入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该教学法的运用要求每位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课堂讨论与相互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素养,最终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3)“阶梯式”文化导入法关注“教学对象的阶梯式”和“教学内容的阶梯式”。“教学对象的阶梯式”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在专业发展要求、学习成绩与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阶梯式”是指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导入文化信息内容。由于充分注意到授课对象与授课内容的差异性,“阶梯式”文化导入法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能接受课堂接触的文化知识。

二、“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原则与必备条件

(一)“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原则

关于大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者们多有述及。大w上有如下方面。即平等、适度、有效、关联原则等。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平等的理念,以同等的关注态度去领悟世界文化现象;适度原则是指“是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有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中西文化知识要坚持以实用性、有趣性、通俗性为主,使文化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厌学与避学”现象的发生,使课堂文化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应。相关原则则可从两个方面予以理解。一是指文化知识和语言内容的关联性,二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联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中除了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如下特有原则。(1)差别对待原则。即“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在“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譬如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搜集相关文化资料的任务,增强其存在感,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多发言,多提问,以助于整体提高;(2)循序渐进原则,即“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展开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英语基础、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贯彻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导入中西文化信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与语言交际能力。

(二)“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必备条件

1、任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笔者认为,作为“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任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学于教,通过钻研教材、中西文化著作以及校外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英语语言与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与讨论以及师生互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前文已述及,“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领悟授课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整理有关中西文化的素材。由于文化学习的目的离不开语言交际,因此,学生在文化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应注重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课堂互动与讨论的需要。

3、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积极健康、与授课章节密切关联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目前,有关中西文化内容的读物与资料绝大多数符合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但一些充斥消极腐朽的文化垃圾也客观存在。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积极进步、符合时代要求并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用于教学。至于所选取的文化素材与种类,可从如下方面予以考虑:(1)国内外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如《红楼梦》、《茶花女》等;(2)反映现代文化进步的一些文化著作。如《平凡的世界》等(3)地方文化色彩浓厚的素材。如湖南花鼓戏等。此外,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积极建设能适应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并购置充足的图书资料,以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

三、“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实施步骤

“阶梯式”文化导入的实施步骤是“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将“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笔者在担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在借鉴其他高校做法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点教学成绩。笔者认为,为确保“阶梯式”文化导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任课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与授课章节相关的文化信息内容等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阶梯式”导入中西文化内容,具体可经由如下步骤。

1、分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是“教”和“学”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教学活动最终必须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根据任课班级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各具特色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组织学生提前预习,是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笔者在多年大学英语教学中,历来重视“学习兴趣小组”、“学习互助小组”的成立与实践,并要求各组的小组长(通常是该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具体负责督促本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为即将展开的课堂讨论准备条件,得到学生普遍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导入文化内容展开讨论。具体应做好如下方面:一是根据授课章节适当导入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意见,澄清认识,提高文化感悟能力。如在讲解《视野大学英语》中关于奥运会的文化知识(第一册第五课)时,教师可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导入中国女排、乒乓球、足球的历史与现状,并要求学生围绕“女排精神”、“国球文化”、“足球困惑”深入思考,挖掘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精神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当然,也可以适当介绍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反映的文化现象及其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使课文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得到介绍,而且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与兴趣。

3、S机提问做好评析总结。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随机提问。当然,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叉提问。在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评析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出课堂总结。如在在讲解“lover”一词时,教师除了对该词汇进行必要的字面解释外,还要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其可能的文化内涵。因为很多国内学生往往将其直译为“爱人”,并进而理解为“妻子或丈夫”,显然,如此理解与英文的实际含义“情人”相去甚远。因此,词汇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需要教师在评析总结阶段予以适当补充。

4、布置课外作业巩固学习。为检验“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效,进一步促使学生巩固并运用已学文化知识。教师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1)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情况作出小结;(2)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中西文化信息内容并附上所需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后交流并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3)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或英语文化沙龙等活动。如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 Civil Rights Heroes 时,就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反映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民权运动等内容。

综上,在多元文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如何兼语言教学与文化领悟于一体,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阶梯式”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促使学生感悟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最终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任重道远。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2篇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实验五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届实验班实验前均为同年级较差的班级,但是,1993年和1995年毕业的学生,合格率均为100%,人均分高于市15.4分和18.6分。尖于面不断扩大,毕业时,达40%以上,在市组织的两次数学竞赛中,实验班有两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实验班只有32人)。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3篇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个性差异;激励;阶梯教学法;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46-01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5篇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心理学关于系统的相关理论、兴趣学习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高中英语教育法》《英语新课程标准》、国内外关于《高考英语作文研究》中均提到教学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要考虑课堂传授模式差异的学生接受效果等诸多因素,也要充分考虑教法的全体性、层次性、整体性及个体张扬性。所以我要大胆尝试多角度阶梯模式,在学习时间和难度上有章可循、循序渐进,轻松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阶梯模式写作训练的阶段性内容

学生个性的差异表明一种模式或相同写作教学内容很难满足各个层面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多地发掘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专门、渗透式、有针对的写作策略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在写作难度的分层循序渐进、阶梯上升,为英语写作学困生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提供了方法与策略支持。具体分为三个操练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1.训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句型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子自由造句。3.句子种类转换训练。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尽可能地用已掌握的句型及单词半开放半控制性训练阶段。这阶段以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写周记等形式错综训练。第三阶段:训练学生模式化写作能力。

1.配备英语字帖练习书法,分析研读高考写作纲要并辅助印发一些优秀作文套句和框架。2.再分专项、“书信,写景,叙事,议论,说明等”和限时训练,加强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训练。3.最后进行综合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写提纲,打底稿,分析段落结构,段落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方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通过教师对个别学生作品的面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训练格式化和综合写作能力

三、研究特色创新及写作教学的目标突破

英语写作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1.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考虑,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发展进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写作发展情况作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异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小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学生个体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或独立的教学、自学、合作和个别指导。

3.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教师针对同一班内不同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多角度多难度适应性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出了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质,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层次,相邻目标交叉区间,便于弹性滑动。

4.安排有差异性的写作作业,班级充满着成长气息。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全局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享受着教学成果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阶梯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实现实验班级的差异性多元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营造了和谐的评价氛围。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和辐射性的操作原则,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四、阶梯式写作研究主要成果结论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发展。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摸清了嘉峪关一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扶优转差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

(1)消除了一线英语教师因为忙碌而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

2.阶梯写作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新课程水平,新课程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阶梯式写作的研究过程中,参研实验教师广泛研讨、积极交流,完成并发表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8篇。实验教师掌握了阶梯式及分层辅导写作课堂的引导及课后指导、心理疏导的操作要点,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发展,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的发展进步。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每学年任课教师的任教班级甚至年级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个案的研究很难由同一个教师持续跟踪下去。

2.对阶梯式分层式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或在写作成绩上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信任。

3.学生作文困难反弹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有些花了很大精力帮扶才有了脱困起色的实验对象,一旦教师工作重心稍有转移,他们的困难顽疾便又反弹,对写作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

4.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与老师的配合监督作用:虽然实验学生在校能坚持写作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漫长的各种假期、双休日及下午回家后,他们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缺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功能,甚至有部分家长帮孩子开拓或和孩子一起撒谎糊弄老师,使家庭几乎失去了有效监督孩子学习的作用。

六、结束语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致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课题研究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课题组参研实验成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研究下去,一定能让性格迥异、家庭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与兴趣参次不齐的学生“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极大满足地、最高限度地学好英语写作乃至英语这门学科,让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学习个体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两段式阶梯教学法;手术室;护理教学

手术室护理专业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我们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即护生入科后首先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示教,然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男4名,女82名;年龄18~25岁,平均(18.6±2.5)岁;文化程度:中专30名(34.9%),大专46名(53.5%),本科及以上10名(11.6%)。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大体一致。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实习护生入科后由科主任指定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实习护生采取“跟人”式见习方式,并由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科室所收治的患者情况结合实纲进行随机的带教教学实习。

1.2.2观察组

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首先制定教学实习方案,在科主任带领下,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有较强讲解能力、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组长;选取责任心强、临床业务素质高、沟通和示范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科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实施小组,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护生实习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阶段: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负责为期3天的集中示教,重点是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等。第二阶段: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采取跟人跟班法,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提示和指导护生在手术过程配合有关工作,然后由护生进行逐一操作。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带教过程老师及时评估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给予补充及强化专业知识,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1.3评价方法

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基本理论考核,采用我院编制的三基基础理论标准试题库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②护理操作,采用我院制订的《手术室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综合能力4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经过严格培训并熟知本研究的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自行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现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本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2)观察组护生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特点,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其由护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部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不能融会贯通等问题,这一状况可能与现行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护生的学习方法有关[1]。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使护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手术室的相关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2]。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临床实践,极大限度上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总体效果[3-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基本理论、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优点:①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加强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的了解,缓解其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②两段式阶梯教学使护生实习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护生在获得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指导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既检验、巩固和强化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③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工作,护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使护生能较快进入实习状态,带教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玲萍 单位: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凤苓.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统考成绩评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96.

[2]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阶梯式复习法;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阶梯式课堂教学方式既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可以使知识点更加连贯、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进而使阶梯式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笔者认为,在进行阶梯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分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循环训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掌握相关解题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理论学习,有序合理扎实基础;创新思考,引导自主思维;实践探究,科学强化应用体验。

一、理论学习,有序合理扎实基础

理论学习是阶梯式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称之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学习能够为后期学习和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构建主义的视角来看,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传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其本质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主动与同学开展协作,共同探析理论知识要点,重构知识体系。

在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时刻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并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理论时,授课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向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并选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全等概念产生认知;其次,教师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等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有初步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或者裁剪出几组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性质进行观察总结,加深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认知。在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互帮互助和交流沟通,认识到ASA、SSS、AAS、SAS、HL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互为全等三角形,其中,H表示直角边,L表示斜边,A表示为角,S表示为边,并掌握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都相等基础知识。

二、创新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创新思考是阶梯式复习的第二个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性强、推理论证严密等特点,利用相关数学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解题思路,强化数学思维。

在进行“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在简单介绍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要求学生自主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及性质,学生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存在最大或最小值,并且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对称分布的。二次函数虽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会经常用到。如题:学校附近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在n时,拱顶位置距离水面2m,水面的宽度为4m,当水面下降1m后,水面的宽度会增加多少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拱桥的形状与抛物线的形状正好相同,因此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拱桥中心作为原点,同时设二次函数y=ax2,过(2,-2),得到a的值为-1/2,y的值为-1/2x2,当y=-3的时候,就可以计算出x的值为多少,进而计算出当水面下降1m后,水面增加的宽度。

三、实践探索,科学强化应用体验

实践探究是阶梯式复习的最后阶段,它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化,在应用中掌握策略,加强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持续将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强化。在实践探究的教学阶段,可以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研讨和探索过程,如进行资料查阅、细化课题调查和选择实验进行实践探索,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知识。

例如,在进行“旋转”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旋转图案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提前把活动任务安排给学生,引导他们收集各种有特色的图案,然后将收集到的图案在课堂上以手绘版或者电子版的形式和同学一起进行分析交流。随后就借助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自主创意的设计,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和旋转等相关知识,并号召学生开动脑筋,将美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元素融入设计图案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这一活动,数学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组别竞争的模式开展。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自己的设计主题和设计内容,然后编制和优化设计方案,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图案的绘制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阶梯式的高效课堂,对学生现有知识构架和体系进行完善,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阶梯式教学 儿科 临床实习 护生

儿科是个较为特殊的科室,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护理教师是护生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与榜样[1]。通过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3月儿科实习中专护生80人(在其他科室实习3个月以上),均为女性,年龄17~19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需求,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教,主要由1位老师带班,根据教学大纲从始至终完成教学任务。

实验组教学方法: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大纲,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⑴入科培训:由总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病房环境结构、科室的特点,护理文件的书写,整体护理的概念、用药的特点。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⑵入病房后:①首先岗位前教育:强调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严格“三查、七对”;②思想教育;热爱护理事业,树立高尚的情操,以病人为中心,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落到实处。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指南并付诸实施。④注意临床教学评价,视个体差异调整带教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们乐于学习,敢于操作。⑶进入实习期:因为儿科工作的特殊性,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特别高,不愿意让实习生做各种护理操作,且态度生硬,从而造成实习生的胆怯心理,致儿科护理技术难于掌握。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她们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技术能力,如何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3]。因此,儿科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护生作为护士,保持平和心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以取得信任。

教学评价方法:于出科前1天对两组学习进行统一笔试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在学生出科后2天内采用自制的“患儿家长对实习护生认可程序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解答及处理问题的表现。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均以百分制记分,考试评判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

观察指导:两组带教方法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家长认可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不同带教方法的护生在素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情况见表1。

讨 论

临床传统的师徒带教方法由于教学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科学地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她们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实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考核。

阶梯式教学方法,加强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带教中,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角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她们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顺利走向临床第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秋华,张涌静.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行为与护理护士行为相关性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