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17 09:51:23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1篇

1.1工作学习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逐渐从体力要求转为了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目前的社会对于人才不仅是学历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人才有信息的想法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此当下人才将面临学习压力和进步前进的压力。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适应过强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1.2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影响人才的心理素质

当下社会较为复杂性,其对于人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在原因,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不仅造成人才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3家庭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对于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也格外明显。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家庭、婚姻、亲朋任何一种关系处理稍有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家庭问题。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因为无法处理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家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社会关系严重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身体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心理素质中起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重要部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政治都是人才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从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保证人才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本身的心理素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采能够用说服教育、引导疏通等办法消除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矛盾,并且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此寻找出激励学生成才的动机,并通过对其进行品质意志等全方面锻炼,最终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了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人才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抗压能力,也使得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提高人才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培养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

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局限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人才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了现代人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比过去更加难以形成,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恰好对人才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心理素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对人才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拥有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常常将培养心理素质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多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都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才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挫折与成功,从而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引导人才认识和了解社会,促使人才拥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促进人才全面而健康的人格的产生与形成。并且,在社会活动中还能够锻炼人才的意志,完善个性人格的品质,促进人才心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3.3开展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人才进行科学而充分有效地引导。或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学措施以及心理学辅导来帮助人才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促进和维护人才的心理健康。认识和了解心里健康能够有效帮助人才提升心里健康水平,而宣传普及心里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帮助人才了解自身心理状况,让人才充分了解心理状况发展的规律,了解自身的心里状况和特点,为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并且起到相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项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能够帮助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有效的心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人才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4.1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才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人才的心里素质,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并不具有阶级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用的主要办法为开展各种的讲座,多为一些经验的结语,具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性和一定的公开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心里测试等方法,,更注重人的主动性和隐私性,并且有着严密的保密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才进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人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人才的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4.2两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以人才作为教育对象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对人才开展教育,使人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技术,更具不同的心里特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目的来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实用的方式不太相同。

4.3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减小阻力。而人才的正确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态度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该有的目的。

5.结语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隐性素质 五个方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为了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国家在教育领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实行新课改的重大举措。而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其能否实现,高校教师是否具备合格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1]这道出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的重要性。

由于知识是教师与学生的连接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因此,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要具备基本的显性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扩大知识范围,避免局限性;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能大力进行社会实践,积极进行科研活动,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求知识的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能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选择、整理和使用,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

学校在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一系列显性素质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教师的某些隐性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高校教师的隐性素质,区别与其显性素质所体现出的科学性、直观性、具体性,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潜在性,是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主要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形成,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拥有爱的能力

自古以来,教育被誉为是爱的事业,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自己的学生,才会产生动力,萌发诲人不倦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爱,它是友情、亲情和师生之情的集合体,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更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催化剂。

教师拥有爱的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有地域歧视,要不受金钱权势和地位的影响而公正、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给予其人生的启发和引导,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存在的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孤僻或内向的学生,更要时常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切身地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替其排忧解难。另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应耐心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得到爱的滋润,从而使智力逐渐得到开发;对于那些鲁莽、粗鲁的学生,要悉心地教导,使其得到爱的陶冶,而最终改掉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使在生活中比较自卑的学生得到爱的鼓励,信心能够逐渐恢复。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情感、思想世界里,师生之间才会有良好的情感交流,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优秀的性格特征

教师的性格是一泓活水,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性格的不断培养,使其逐渐朝向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趋势发展,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教师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性格特点。

1.温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严厉、粗暴。要心平气和地倾听学生的各抒己见,做到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和感情,而且要尊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真、不足,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随和、亲切,容易建立亲近、平等的师生关系。

2.坚忍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其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比较优越,而形成受挫能力弱、意志不坚强的性格,因此,教师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坚韧意志,身体力行,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3.理性。教师由于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有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失控,这不仅会影响自己,而且会对课堂气氛和教育效果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拥有理性的性格特质,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避免借题发挥、迁怒于学生,而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幽默。“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高超的语言技巧是一个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语言的幽默感,努力做到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自然,通过演讲等相关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口才。

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和较佳的气质,举手投足、言语谈吐透出优雅;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养和外在仪表风范的体现。在第一堂课上,老师的仪表、风度和言语中流露出的素养,会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对老师最初的评价和喜恶。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形象,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1.内在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内在修养,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智慧上。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迅速,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不断开阔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充满智慧的教育者;在生活方面,有高尚的情趣,不断追求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使其被老师散发出的智慧魅力和生活态度所折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2.仪表和风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无小节,时时是规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仪表风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2]教育的实施主要建立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往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端庄得体的着装、淡雅脱俗的化装、温文尔雅的谈吐、稳健大方的举止,时刻保持微笑,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和风度去面对学生,散发出特有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老师无形之中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这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无形力量。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起教师自身的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

四、较高的人际交往技巧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垂直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造成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障碍。学生在这种情形中的被动地位,会使其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受到局限。高校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较高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一种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以平等的人格去接近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生活状况,进行情感的交流和碰撞,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意志,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如此,教育事业也如此。[3]因此,教师要拥有合作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同事和领导,善于合作,妥善处理自身周边的环境,从而使整个教育环境达到和谐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五、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保障。近年来,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大的趋势下,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因此,要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教育的健康实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自己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反之会对学生心理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自身其他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都具有关键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应该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幸福观。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和种种的不如意,尤其是在面对挫折时,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要学会适度调节自己的心态,寻找健康的方式,不断释放自己的压力,发泄情绪,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生活情操、培养情趣。在教学实践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用自己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高校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培育者,不仅要具备以过硬的专业素质为主的显性素质,而且要注重对自身的隐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确立以德立身、锤炼高尚人格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力求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身良好的素质和理想的道德人格来为学生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态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从而真正达到教育领域强调的“以人为本”和“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艳.论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塑造[J].怀化学院学报,2003,(6).

[2]姜广勇,李波.论教师的隐性素质在教育的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体育与人文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干部较一般同学拥有更多发掘自我潜力的机会,他们具有较高的能力,积极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来锻炼多元化能力,懂得抓住机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学生干部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较一般同学拥有更好的适应及组织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也是一般用人单位的优先选择对象,而他们自身的高素质修养以及优良的工作作风也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认可。所以,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来实现自身价值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政治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基层组织引领者应当摆正自己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科学信仰,具有积极的政治思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路线,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感召其他同学并带领他们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与此同时,学生干部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尽心尽力,时刻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之宗旨。

2、道德素质

成才先成人,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一定要做到以德为先。学生干部虽命名为“干部”,实则并没有权利要求任何同学去做任何事情。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该如何管理班集体,如何令大家信服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学生干部,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品格德行,他们公正、无私、敢于承担责任、具有奉献精神,孕育出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拥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所以能在工作生活中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学生干部一定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胸宽广,以诚待人,以实际行动标榜学干之德。

3、身体素质

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样我们的也说过“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这就指出行动的前提条件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体魄。而作为学生干部,其不但要完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践行联系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加工作的双重职责不免使一些学生干部失去较多休息时间,造成身体素质低下的状态。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更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以及旺盛的精力,这样他们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质量投入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得到锻炼,起到在高校教学管理目标中的榜样作用。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所慢慢形成的。它包括人的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干部的成长可谓是一项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干部兴趣狭隘,性格孤僻,意志浅薄,缺乏热情,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那他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而开朗的性格、丰富的情感更是联系和沟通同学的有效途径,它能增强学生干部对其他同学的感染和号召力,赢得同学的支持和信赖。拥有坚定的意志以及对生活充满热情则是要求学干们要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时刻努力,永远具有主动精神,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5、知识素质

学生干部首先要明确一点,自己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那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就是天职,而后的干部则应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考虑的因素。与此同时,作为学生干部,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如果学干们端正学习态度,那么整个班集体的学风班风都将是积极向上的。再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假如一个学干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好,就是学习能力不强,或是说专业知识结构匮乏,那么他可能在日后找工作的笔试中就会失败,根本无缘面试,这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说,学生干部要合理分配时间,拎清主次,永远要以学习为重,若学无余力,则不建议继续担任学生干部。

6、能力素质

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交流、创新等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备的能力素质。

6.1、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学生干部,经常会是很多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就需要把大家组织召集起来,按照既定计划,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所以,每个学生干部都应该抓住机会好好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往后工作的开展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

6.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魅力是强大的,高超的语言技术能擦出心灵的火花,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而所谓的高情商者,无疑也是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比如一些班会,年级例会中,就需要言语表达,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说一味的信口开河或油腔滑调,而是要能分场合、时间、地点的“能说会道”,在表达过程中要有逻辑条理,思路清晰,久而久之,此项能力则能扎扎实实地被掌握。

6.3、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学生干部作为老师与同学间的桥梁纽带,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在这种过程中,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则是这种关系的剂。只有很好的具有这种能力,才能深入的“了解民意”,恰如其分的开展好工作,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学校工作,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情况,充分得到大家的信任与支持,也能给自身营造个舒适的环境更好的发展自我。

6.4、创新能力 对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而言,许多都采用既定的管理模式,即一种管理方法沿用至今,从未改变,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干部按部就班,工作过于沉闷,缺乏热情,这往往也就是一些不良风气不易改善的原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干部要具有创新精神,更新思维方式,跳出以往管理模式的束缚,培养新的思路,从而开创出新的工作局面。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28-01

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各类学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而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体育教师要具备优异的综合素质,因为体育教师担任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重任。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学校遵循应试教育的理念,放松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弱化,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而且部分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的要求,导致教出来的学生不合格,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所以,当今社会要实现学校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和改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1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是指从事体育教学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因而体育教师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知识、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应用学科理论知识。其次,体育教师要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渊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体育教师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体育教师要拥有教育学科知识,因为体育教育并不是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连的,而且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日益紧密。最后,体育教师要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等,能够将新方法和新技术带入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够让学生信服,让学生敬仰,才能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体育教师应具备强健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是体育教师顺利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展示运动技术示范、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体育教师的外在仪表和形态会给学生最直接、最深刻、最强烈的感受,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拥有干练的体魄,即要有匀称的体格,结构完美的身材,结实发达的肌肉,准确优美的动作,高超的柔韧和协调性,自然大方的风度以及旺盛充沛的精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体育保持长时间的热情。

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强烈影响力的教育力量。所以,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拥有严密的思维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促使学生向社会要求的健康方向发展的保障。

1.3 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道德素质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的信仰,约束着教师的道德,支配着教师的活动目的和方向。因此,体育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切实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要加强对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感情用事、将个人情绪带入体育教学过程中。

1.4 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能力素质

体育教师要具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示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等,组织好教学内容和步骤,管理好课堂秩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能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2 培养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1 重视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学校要切实改善职前的体育教育水平和职后继续教育的质量,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让体育教师通过在职及脱产学习、教学比赛、会议交流、参观访问等方式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 强化现代管理模式

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师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符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调整和制定教师补充、聘任、培养、考核、晋升、奖励等规章制度,并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体育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励性,促进体育教师自发自觉地通过各种正当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2.3 加强师德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使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证体育教师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2.4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

首先,体育教师要采取一切办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学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保证自己能够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并摆脱陈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储备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现代社会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最后,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研究,积极开发课题,开展集体攻关,实施科研奖励制度,建立学术交流制度,让体育教师强化自我科研意识,牢固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学科研究专家,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及物质待遇、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实践等方式来培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6篇

论文关键词 护士 角色 职业道德 慎独

一、引言

当今的护士时常要充当各种角色,如:照顾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合作者、示范者、咨询者、研究者、改革者和创业者等。一般情况下,照顾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合作者、示范者和咨询者是现今护士必须担任的基本工作角色。照顾者角色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做照顾病人,为病人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管理者角色要求护士管理好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使工作有序地进行;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教育者角色要求护士进行卫生宣教,讲解保持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知识;要求护士教育护生、学生,向其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协调者角色要求护士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尤其要使护理对象及其主要关联者能与护理工作的开展配合得当。合作者角色要求护士与护理对象、家庭和其他健康专业人员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更好地满足护理对象的需要。示范者角色要求护士应在预防保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如不吸烟,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等。咨询者角色要求护士有责任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信息,给予预防保健等专业指导。当今护士要较好地或很好地承担并完成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基本工作角色,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应该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强的爱岗敬业精神。事实上,这种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强的爱岗敬业精神较好地或很好地显现或彰显又和一名护士对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或特殊的品质拥有是密不可分的,是息息相关的。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特定的或特殊的品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一名护士能出色地胜任其基本工作角色,其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定的或特殊的品质?

二、护士出色地胜任其基本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特殊品质的分析

纵观护士应承担的各种基本工作角色,不难发现,对德、行、能三方面的诉求是显然的,是首要的。事实上,一名护士要想出色地干好其各种基本工作角色,她就必须在德、行、能这三方面同时有上乘的表现。比如,出色的照顾者必须以“厚德”为根基,以“佳行”为表现,以“真能”为支撑。所谓“厚德”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所谓“佳行”是指优良的行为;所谓“真能”是指真实的才能。至于,一名护士要出色地履行她的其他基本工作角色也同样必须以“厚德”为根基,以“佳行”为表现,以“真能”为支撑。如果我们将以“厚德”为根基,以“佳行”为表现、以“真能”为支撑这三个方面的含义或诉求以综合化的形式进行概况性的表述,我们发现,“慎独”一词的含义是非常吻合的。所谓慎独是指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在做了坏事也难以被发现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我们知道,慎独要求护士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够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意味着,慎独是以良好的品德为根基的,即是以“厚德”为根基的。慎独要求护士自觉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于患者这意味着,慎独是“佳行”为表现的,是以“真能”为支撑的。至此,我们不难有这样的结论,一名护士想出色地履行其基本工作角色其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就是慎独。

高度自觉性是慎独的核心部分,而高度自觉性的形成与确立与护士的职业角色心理的状况及其职业人格要素的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职业角色心理指的是人特定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反映,是指人的身份的自我意识及潜意识的表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社会角度来讲,所谓护士的职业人格是指护士的整个职业的精神面貌;所谓护士的职业人格素质是指构成护士人格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需要素质和生理素质的方面。事实上,任何一名护士的职业人格要素的形成、保持或彰显都是要以其性格、气质、能力、职业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拥有、保持和其拥有、保持的情况为基础的,都是要以这些方面的拥有、保持和其拥有、保持情况的总和为基础的。由于职业角色心理与职业人格要素的形成和保持这两者均把职业道德列为其最为基础的、最基本的规约方面之一,这样,职业道德便成为职业角色心理与职业人格要素它们之间所形成、所建立的关联性的最直接的、最凸显的基础部分之一。或者说,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社会角度来讲,职业道德是慎独最为核心的部分。如此看来,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社会角度来讲,一名护士对慎独的拥有也必须以其对职业道德拥有与确立为根基。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某些平时能力和技术上乘、品行也尚好的护士,在其专业心理角色状态不佳时,有时也会犯了些与慎独诉求相违背、相背离的过错或错误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职业道德观不强的结果,还是在于其职业道德品质不高高的结果。护士的基本工作角色对慎独特别诉求要求护士时时刻刻要以职业道德严格地规约自己,要以爱岗敬业的精神约束自己,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或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一名护士才能出色地履行其基本工作角色。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就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21-02

如今国内外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供需较为严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要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推广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人才市场来看,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也变得更加民主,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频繁,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越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期望有如下几点[1]:

1.良好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质。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的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前沿展望有广泛的认识。

2.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项目,是继专业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点考核内容,希望能招纳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具体上是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更注重团队精神。现在众多企业十分重视团队意识,一个好的团队能带来的贡献远远比个体贡献值相加还要大。要求毕业生有团队意识和整体思维,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触发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气氛。同时良好的交际能力,会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有较好的动手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如今企业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担心会招到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员工。动手能力涉及到个体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下顺应我国教育改革趋势的大众教育办学模式,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得到了更多人们和企业的认可。但这种办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去革新、转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有别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体就业竞争上处于落后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略低于公立院校。

2.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对在校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能适应该领域各个岗位。同时,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就业好坏程度成正比,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局限性。如今高校在设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实施方案时,大多都是以学校的角度,主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素质考核的成绩往往是用来作为党员入党考核、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各类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及考核项目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运作大而实际虚,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无法顺利市场趋势,无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锻炼、考核,进而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设置

高校在制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时,所考核的内容应该以更利于毕业生将来进入企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标准,能反映学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除了拥有能自主刻苦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换,社会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正受着来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被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爱国观念、热爱社会观念,不可忽视。

2.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为高校毕业生产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意识;职业道德精神等等。

3.专业文化水平与素养。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工作能力难以全面发挥,因此,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努力地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到行业及其行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调研,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部分。

4.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如果就业形势不佳,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在挫折到来之前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或在经历挫折时,有能调节自我心态的能力,使得自己能从容冷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实践中的探讨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就业实践的可行模式。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许多的弊端,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二是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体现其“专门人才”特色;三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实践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实践模式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教育行业和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进行发展而来的。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又能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和社会双赢互动的模式之一。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校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高校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可获取全新行业信息,拓展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了解市场和各行各业的实时信息。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纽带,认识社会和市场的实时状况,不但增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围。同时校企合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尽快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进入工作角色,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团队凝聚力。

3.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方,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强了领域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实用技术人才。(1)正确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监控体系,全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之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从而正确衡量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以此为根本进行有用的专业配套设置和有关的课程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实践体系。(2)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使企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校的教学手段逐渐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主线进行转化,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8篇

在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大学校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切实的说应该是核心、主导和决策者,他的管理行为和风格、教育行为及办学思路都会为高校的创办带来最直接、甚至全局性的影响。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看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的品质直接受到校长品质的影响。校长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系统中他和教师是一样的,同属于特殊行为模式,其角色是从事与教育结构相适应的管理者。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结构及教育结构都适当的发生了很多变化,受其影响校长角色也适当的发生了变化,原来单一性角色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多重性角色特点。

1、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校长扮演着行政负责人的角色,其所做的行为作为学校的代表,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包括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因此,校长的法制观念必须要做到切实的增强,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在对学校进行管理时其手段一定要是符合法律要求的,要对学校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切实的依法维护。

2、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校长在行驶行政领导职权时,即是在合适的环境背景下,结合教育法规的运用,合理的行使运用教育行政的职权,借助指挥和说服的形式方法对学校组织的群体和个体产生影响,以使行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学校的行政领导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环境、被管理者及校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形成了管理活动成果。校长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长的领导能力、学识、领导风格、阅历等。

3、校长是学校的组织者。在对学校进行组织时,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是校长发挥的最根本的作用。为此,在为学校制定管理目标时,校长一定要对校内校外的条件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并且为了切实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校长要对人力、物力及财力做到合理的组织安排;要将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逐步的建立健全,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协调;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并力图保持人际间的和谐相处,以此使全校师生自觉自主的参与到实现目标管理的工作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推动高等教育目标管理的实现。

4、校长是学校的服务者。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力图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切实做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最终使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中,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其实就是校长最根本的职责。因此,校长必须要对师生员工做到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要为他们提供帮助以更好更快的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氛围以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5、校长是学校的教育者。高等教育包括管理过程和教育过程两个方面,这也就决定了校长的两个角色形象,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众所周知,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而培养人教育人则是其管理的目的,因此,受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与教育过程同一性特点的决定性影响,校长具有了多重角色,包括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6、校长是学校的经营者。高校可以说是一种产业的形式而存在,因此也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校长要想扮演好经营者这一角色,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经营头脑和经营意识,在管理学校时要适当的对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合理借鉴,使得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切实的提升。

7、校长是学校科研的参与者。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实现更为密切的结合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科研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并对教育改革起到支撑作用。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必须得到切实的增强,要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教育科研不可忽视的地位及作用做到充分认识,并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中起带头作用,激励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推动作用。

二、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对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要想使这项任务切实的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是必须要切实加强的,要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对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培养,促进其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为此,应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高尚的情操进行大力弘扬,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处理,要在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行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大学生进行扎实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在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扎实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这就为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其对专业基础知识做到扎实的掌握,使其知识体系逐渐系统化、理论化,知识结构越来越合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