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日制教育英语

全日制教育英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4 10:44:16

全日制教育英语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1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交流的频繁和竞争的加剧使许多非英语国家都认识到英语是国家“软实力”,提高国民英语水平迫在眉睫。同为亚洲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非英语国家,日本韩国两国社会背景相似,英语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但长期以来,两国英语教育效率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英语水平差已成为不争事实。为了改变现状,两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英语教育改革力度,从职前培训到在职培训和评估等多环节加强师资建设。日本1979年确立了“英语教师海外研修”制度;1987年起实施“日本教学交流计划”(JET3①:theJapanExchangeandTeachingProgram)(王海啸、张丽萍,2008:29-31);2002年形成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2003年3月又制定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以下称为“行动计划”)(日本文科省,2002)和“全国6万教师密集培训5年”计划;2009年4月出台教师证更新制。韩2006年11月出台了“英语教学革新方案”;2008年年初时宣布启动TEE(TeachingEnglishinEnglish)项目;2009年出台英语教师资格考试。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确立了英语教育在其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将英语教师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其有法可依、有标准可行。虽然具体措施上存在差别,但是在追求英语教育高品质和全民英语高水平的一致目标下,两国的英语教师发展呈现出相似的新特点和趋势,这对于我国英语教师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教师发展特点

2.1职前教育方面

2.1.1提高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日韩两国传统的英语教师任职资格为师范院校外语专业毕业并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但是现行标准有渐高趋势。日本1995年修改《教职员执照法施行规则》规定,要取得教师资格,除了修完规定学分,还要接受初中、高中等教育实习,英语教师还增加有关语言技能水平的笔试和面试。日本全国英语教育学会的教育问题研究会(JACET)2005年对中学英语实习教师提出了涉及个性、教学必要资质、教学知识、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知识和教养及语言能力六个标准的要求(ibid.)。韩政府2006年出台的“英语教学革新方案”要求在录用英语教师的过程增加试录者用英语论述和听力测验项目,并规定从2009年开始,实行包括英语论述、听力和授课实际能力等内容的英语教师资格考试。相对原来单一的学位加教师资格证,两国英语教师现在任职标准更加重视实习环节,并提高对受聘教师英语(特别是听说)水平和授课实际能力的要求。

2.1.2拓宽英语教师师资来源

日韩两国传统英语教师师资来源主要是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但大专院校培养师资的方式存在一定弊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培养方式陈旧(主要是翻译学习);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等。为了改善师资,日本文科省从2002年起要求各地方政府活用地方雇佣特别交付金,增聘“外语指导助教”,聘请社区具有英语专长者参与教育。根据2008年启动的TEE项目,韩国在2009年至2013年内新聘用23000名TEE教师,获得TESOL(Teachersof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国际英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在英语国家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均有机会成为该项目教师。在国内外指定学校学习英语课程的或在英语国家取得硕士以上者,或具有教师资格者在应聘时享有一定的优先②。拓展英语教师师资渠道是整合社会力量改善师资的体现,它给当前的师资引入了新的活力,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高等院校英语师资培养方式亟需改革。

2.2在职教师发展方面

日韩历来重视在职教师发展,视其为提升师资力量主要环节,通过在职教育(inserviceeducation)推动提升有关英语能力及教法指导的海外研习。日本在《行动计划》出台后,每年都有2%的教师出国1年进修学习。在韩国世界化促进委员会拟定的加强外语教育相关课程计划中,明确把师资培训放在首位(蔡知润,2001:26)。日韩在职英语教师发展呈现出多个特点或趋势:

2.2.1提高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成为主要目标

日本中学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或本科毕业生,但绝大多数讲不出一口像模像样的英语(朱银辉,2007:59-65)。根据韩教育部统计,韩国目前有中小学英语教师3.3万人,然而能用英语授课的英语教师只占49.8%,真正实践者则更少。教师发音不标准和语法错误常常是学生家长的抱怨的主要内容③。为此,日本《行动计划》的在职教师培训目标之一就是让全国中学英语教师自身英语水平要至少达STEP④预备以及TOEFL550或者TOEIC730。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计划从2010年实施1000名/年在职英语教师回炉再教育的培训计划。根据韩教育部指示,在职教师基础进修课中英语交际能力训练要占到整个进程课程的70%左右。提高教师自身英语熟练水平成为了两国长期以来在职教师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2.2.2由“送出去”到“引进来”

两国培养本国英语教师的传统方式是“送出去”,即将教师派往英语国家培训。日本政府文部省从1979年就实施了“英语教师的海外研修”制度,派遣英语教师到英美等国短、长期访问或研修。同时大力聘用外籍英语教师成为两国改善英语教育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趋势。日本JET计划邀请了一批外籍青年教师(1991年2698人,2002年5676人)来日从事外语教学。实施《行动计划》之后,外语指导助教的来源也由外籍教师扩大到有海外生活经验精通外语的社会人士和留学生,且优秀外语指导助教可聘为正式教师。根据《韩国英语计划》(EnglishPrograminKorea),自1994年起每年自英语国家聘用上千大学毕业生分派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英语,并效仿日本采取外籍与本籍教师联合教学。联合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外语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听说训练力度,而且外教也可了解本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了以往本籍教师和外籍教师“各自为政”的格局,增强了交流,提高了本国教师语言和教学水平。

2.2.3教师发展的ESP趋势

日韩的全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使得英语教师发展出现新趋势。“SuperEnglishLanguageHighSchools”项目目标在于将英语作为授课语言教授其他科目,该模式2005年在日本100所中学试点。韩政府的英语教育革新委员会提出:2010年后,英语教师必须以英语授课。根据韩《中央日报》2009年报道⑤,为了推进大学国际化,近两年在其主要大学中,要求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大幅增加。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大学为例,2008年其专业课中以英语授课的比例占到了67.94%。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地位基本确定,此举为英语教师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教师,同时也对其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3改革教师评价制度2.3.1废除教师终身制韩国2006年开始推行“教员评价制度”,废除了教师终身制。而日本文科省出台的教师证更新制规定⑥,教师每10年都要在大学进行内容、最新知识等“必修”和“选修”科目的培训,培训时间必须合计在30小时以上。结业考试中不合格者若在2年内重考仍不合格,将失去教师资格。废除教师终生制意味着从管理层面上确立了教师发展的终身化,引进竞争也是引进动力和活力,这也意味着教师自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形成。

2.3.2实施优秀教师制度

日本文科省从2006年实施优秀教员表彰制度⑦,奖励公私立学校资质优秀、表现突出的教员。2007年全国有812名受奖,均为35岁以上、有十年教龄的教师,教学成果突出,并有当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荐。韩国于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国、公立学校示范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在现职教师总数中选拔约占10%的优秀教师为首席教师,提高其薪金;首席教师专门指导教学工作,指导年轻教师。上述两项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设置,都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优秀教师指导新手教师、年轻教师,从而形成了教师教学梯队和学习型组织,前者对后者起到了激励作用,促进其专业发展。

3.几点思考

怎样有效借助改革形式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英语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两国的英语教育改革影响了教师发展,同时也给我国正在进行中的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3.1关于外籍教师的引进

根据美国世界英语教师协会(TESOL)统计,现在全世界英语教师中有80%为母语非英语教师。引入外籍教师固然可以暂时帮助改善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师资,但是从长远规划看,仍要持续提升本国英语师资和水准。为实施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的韩国英语计划,用于聘用外籍英语教师联合教学的预算每年高达3400亿韩元,而投入韩国本籍英语教师3万人的在职培训的费用只有不到一成(63亿韩元)。如何有效地利用外籍师资,完善机制,让联合教学最大程度上惠及本国英语教师发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2006年在我国汕头大学召开的TESOL国际研讨会上,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主任刘骏博士提出了本地教师和外籍教师合作的模式,即建立“英语教师社团”。利用每周教学研讨会,本籍和外籍教师分享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外,还会听取海内外专家的讲座报告。文秋芳教授表示,这种方式可以使中国教师和外国教师之间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目的(转引自李立,2006)。

3.2关于ESP教师专业发展

英语教师和其他科目专业教师的角色界限模糊及英语学科属性的不确定使前者对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感到迷茫,从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这就要求必须从理论上探讨英语教师向ESP方向发展的合理性,从系统上构建ESP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框架。毕竟,这条道路仍在探索之中。在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一些相关的讨论。蔡基刚(2004:22-27)提出高校“大学英语是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这就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向转移;并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加强和双语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合作。何文贤(2006:28-32)提出了ESP教师教育基础模式,ESP教师应具备知识基础结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和专业实践环节。贾敏(2008:303-304)提出了跨学科团队合作教学和“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教师发展模式。双师型教师意味着教师精通英语语言技能,具备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与能力,还要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实践经验。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2篇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诞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原有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课程教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颁发了一套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订。那次改革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由于当时国家经过""的浩劫,急需培养出一批各条战线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考虑的重点是在使面上大多数学校从"浩劫"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同时,集中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课程教材内容主要着眼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较少考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升学而直接走上劳动岗位的学生的需要,形成了以适应升学需要为主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偏多、偏深、偏难。

1985年5月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6月国家制定并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提出在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决策,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公民都接受较好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为适应升学需要,即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还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就成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毫无疑问,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近几年来,发展学生个性,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原先的课程教材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显得不相符合。其一,偏多、偏深、偏难的课程教材内容,不符合普及教育中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其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而面向升学需要的课程教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这一需要。因此原有的那种课程教材内容难以培养出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也不能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

第二,新的形势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到较为稳定和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78年,原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1年,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1986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78年根据78年大纲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英语》课本,其中初中六册,高中三册。随后,根据81年大纲精神对这套教材作了修改,成为正式课本。这些大纲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对提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学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中学生学完5-6年英语,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的甚少。根据1985年我国15省市高三、初三英语水平调查的统计结果,若按百分数计算,重点中学高三听能测试平均分为58.32,一般中学高三学生为45.21,扣除猜测因素后,其得分分别为48.85和29.65。调查报告指出,“总的来说,重点和一般中学的听力理解都很低,如按听懂70%为及格计,15省市单句理解只有一个省市及格。"统计结果还表明,分析性阅读理解试题及听能测试的语篇理解部分,学生得分都很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是一大问题。原先的教材注意到了语言教学规律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和听说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课文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按字母、单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顺序安排。但是,教材内容偏深、偏多,语言材料偏少;单词的重现率较低,教学内容接直线式以句型、语法结构的体系编写。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三,世界性的外语教学改革潮流与经验既在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自从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正式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之后,语言学界对"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展开激烈讨论,与此同时,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把培养学生具备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变为现实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论述交际能力的专著不断问世。1972年,威尔金斯(D.A.Wilkins)发表了《语法、情景和意念大纲》,范·埃克(vanEk)于1975、1976年分别发表《欧洲单元/学分体系:成年人现代语言学习入门阶段》和《入门阶段:学校的现代语言教学》,门比(Munby)于1978年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于1978年出版《交际语言教学》,1985年,哈里蒂(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介绍》一书问世。这些著作中,有些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论证,有些著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二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旨在发展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教材层出不穷,例如,布拉恩·阿博斯(BrainAbbs)等人编写的《策略》(Strategies,1975),利奥·琼斯(LeoJones)编写的《功能英语》(FunctionsofEnglish,1977)、《意念英语》(NotionsinEnglish,1979),ML·玛更等人编写的《活泼英语》(VitalEnglish,1977),亚历山大的《主导英语:初学者A,B》(MainlineBeginnersA,B,1976),等等。这些教材的涌现标志着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进入主导性阶段,并把理论化为了现实。第三是以英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体系不断地趋于成熟,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就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讨论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为彻底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开展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从80年代中期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展开。

二、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1.新大纲提出"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因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应该着意培养学生获得用该语言进行表达思想、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借鉴国外语言学家和教学法家对交际能力的有关论述,分析国外外语教学的最新发展,结合我国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关于这一提法,我国学者、中学英语教学法专家章兼中教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1年第四期撰文作了透彻的分析和解释。他指出,"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具有信息差距和话语能力四个部分。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特点,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不具有"真正的交际活动",因而"外语实践能力也不是交际能力,而是为真正的交际活动准备条件,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要比培养交际能力更为妥当"。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3篇

一、两者结合在英语技能培养中的优势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教学中,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具有连续性的,普通高校的培训和教学方式较单一,目的明确,但是不完全适用于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日后面对的是特定的群体——学前适龄儿童,而浸入式教学融入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却拥有巨大的优势。

1.降低门槛。把专业的英语知识、学习应用英语知识和沟通必需的英语知识分层次地传授给学生,不同的级别选用不同程度的“浸入”,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融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针对学前适龄儿童的教学不需要很高深的知识理论架构、不需要非常偏颇的英语技能和知识、需要地更多的是对一线教师的技能培养,针对这个情况适当地降低了门槛。

2.调整难度。英语学习有学术研究的需要,有专业辅助的需要,也有生活沟通的需要,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面对学前适龄儿童老师的特定群体,难度设置需要对应其对象,浸入式的引入能很好地把握学习英语技能的难度,不会出现学难致用的情况,他们的英语课堂的难度安排和目的倾向十分的明确,那便是面对幼儿英语教育。

3.提高效率。五年一贯制的体系时间被缩短,浸入式教学在专业课和各种的文化课、特长课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本专业的学习效率。学前幼儿教育当前需求很大,有很好英语技能的老师更是稀有的人才,这样的英语课堂安排有效地提高了该专业人才的教学素质和自身英语水平,从效率上看不可同日而语。

二、具体实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专业需要掌握的英语技能包括普通英语技能和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在英语技能的培养中,特别是在本专业中,浸入式的优势需要从实例中一一道来。例如可以是对应性的,分层教学。对于入学年限不同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浸入程度来进行课堂教育,这分为两类:一个是同一类英语专业学科,例如幼儿英语口语的不同难度进行逐步的全英语教学;另一个则是根据英语专业课程难度,逐步开放难度较高的英语专业课程。

1.同一课程学习内容分层。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大家的英语基础大多都停留在初中英语水平,对于一些新开的学前幼儿教育针对性的英语专业课程,甚至是日后的幼师实践课程可能都是未了解的区域,所以对一些熟悉的英语学习内容、对英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优先进行浸入教学,让大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例如,对基础的英语课程听说内容,老师可以直接用浸入式教育,关于英语语法、语言时态的学习内容用可以部分用汉语代替。然后,我们也可以逐步进行浸入,先用英语进行不同沟通、基础知识的介绍,让同学们对这个英语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以后再完全浸入,增加听说读写、学前适龄儿童应用等所有学科内容,分化了难度。

2.专业难度分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里涉及到的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例如幼儿口语发音,可能会有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学。甚至用母语都不能非常熟悉地去运用于表达,我们也可以逐步进行浸入,先暂时不开放这些针对教育的英语专业课程。一两个学期过后,再一步一步开放那些新增的英语特殊专业课,最后实现全部课程的浸入英语教学,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英语技能。

三、具体课堂安排

浸入式的英语课堂不同于普通英语课堂。英语学习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内容,细分还有语法、时态、词汇、发音、历史、应用等诸多内容。我们相应选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有用的英语技能知识,要求老师完全浸入式教学。

1.英语课堂知识层次。课堂分为三个层次:在课堂上老师统一用英语授课,包括阅读文章,讲解听力,分析写作技能,纠正发音内容,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就是细节上的内容,比如词源词根的内容,发音的由来,语法的形成和应用,也统一用英语表达;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私下交流上,例如英语问题的交流,课堂疑难的解答,习题的讲解。跟专业有关的内容用英语沟通,避免学生依赖于母语,让每一个学生完全浸入在英语的环境中。

2.课堂知识与日后应用。充分掌握上文提到的三个层次的英语知识是作为学前教育专工作者的从业必备英语基础,但是有了这些基础我们也要知道如何将其用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三种方式的教学。

(1)讲英语故事,这个需要本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基础,大家都知道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正是处在语言习惯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老师的发音、英语习口语习惯是否正确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2)唱英语儿歌,这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一定声乐课程、储备一些英语儿歌素材,专业英语课程中涵盖的相关知识务必夯实,才能将所学知识游刃有余地应用于学前教育,让我们的适龄儿童全面发展。

(3)运用英语进行授课,对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来说,把握好难度、能够让师生充分互动、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等,这些在学前教育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我们的教师有很强的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面对不同基础的学前适龄儿童,面对不一样的教学要求,都能从容应对,让学生在一个良好、正规的英语学习环境下接触学前英语教学。以上提到的三点正是浸入式教学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学生培养的主要英语技能,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最后付诸实践的授课实践,夯实基础认真实践,达成我们的课程目标,培养出高素、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学前教育教师。

四、结束语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4篇

【导语】金山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金山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5篇

【导语】梧州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梧州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6篇

【导语】长寿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长寿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7篇

【导语】松原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松原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8篇

【导语】上海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上海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