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2 09:38:17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1篇

【关键词】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优势

1 风湿病的治疗概述

风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残疾病之一。一般是指以筋膜、肌腱和肌肉等部位疼痛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的总称。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炎药等为主,但其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优势明显,蕴含着极大的潜力,下文将重点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2 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归纳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

2.1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调节和提高免疫功能

已有的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进展。在风湿病的免疫功能上,中医药制剂能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1)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 使低下的细胞免疫上升;(2)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补阴助阳、平调阴阳都能提高皮质激素水平;(3)调节血管通透性,消除血管壁炎症,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4)调节血液黏度、促进循环加速血流等。通过中医药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人体的身体症状,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的作用。

2.2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疾病进程方面优势明显,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环节疾病的治疗进程。比如慢性风湿病,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采用活血祛瘀,疏风祛湿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更易于接受,通过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疾病进程的目的。

2.3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副作用较少,能弥补西药的不足

相对西药治疗风湿病而言,中医药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弥补西药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以中医药为主的基础上,合并使用中医药和西药,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风湿病的主要方法。比如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中医药治疗,不但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还能减少疾病的反跳症状;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医药治疗,也能弥补该药物持久性弱的疗效,加强其清热镇痛的疗效;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作用的药物和中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2.4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整体调节的功效

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调节的最大特点。中医药治疗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身体特点入手,首先区分患者的病性,如寒性、热性、实性和虚性等;其次再根据病性来区分患者的痹性,如寒痹、热痹、湿痹和风痹等;继而综合判断患者的症状,从整体上制定调节的方案,如腿足屈伸不利、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内有气血亏虚等症状特点。

2.5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的疗效较好,方便患者携带服用,应用较广。例如痹隆清安等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青风藤中提取青藤碱和从白芍中提取白芍总苷等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也表现不俗,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6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针对性较强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加强和发展,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在抗关节炎、抗敏、提高免疫能力方面、在消炎止痛方面、在调节免疫功能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丹皮治疗皮下瘀点,因其有抗血管炎、抗栓塞的作用等。如能将这些成果和风湿病的治疗相结合起来,使得风湿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2.7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

由于大多数中医药的不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临床型实验研究表明,某些慢性风湿免疫病患者已经服用中药长达5-10 年之久,并没有因为服用中药而引起不良反应。但风湿病患者在服用中药过程也要注意保护脾胃,也要尽量避免服用少数有明显副作用的中医药,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

2.8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

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养治结合,特别是在康复过程中,要在强调中医药的疗效的同时,注重调养,注重养治结合,预防复发,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要合理调养膳食,加强食疗法的治疗。中医药的食疗法对风湿性病具有特别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应选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高蛋白质的补益肝肾类食物所制成的药膳;另一方面,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还要加强起居的合理调理和情趣的培养,避免阴冷潮湿的环境,避免患者由于服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

3 总结

总之,中医药治疗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立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风湿病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过程的优势作用,有效的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疾病的进程,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功效和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注重养治结合,最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以促进风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旷惠桃. 论风湿病中医药治疗的优势[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7-10.

[2]张永生,柴欣楼,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25-28.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2篇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中医药干预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17

2 中药复方

4 小 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体液免疫紊乱是RA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多数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存在异常,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常用来观察病情的变化。然而,这些指标在RA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医方法对其影响仍未有明确的定论[27]。笔者希冀通未来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RA患者中所起的作用及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及中药复方对免疫球蛋白的调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王迪,常艳,吴育晶,等.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75-180.

[2] Bugatti S,Codullo V,Caporali R,et al.B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utoimmun Rev,2007,7(2):137-142.

[3] Mandik-Nayak L,Ridge N, Fields M, et al. Role of B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 Opin Immunol,2008,20(6):639-645.

[4] 邹刚,卫海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1):82.

[5] 朱凡,刘小平.乌头碱醇质体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8):30-33.

[6] 黄祖良,韦启后.五色梅根不同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2,25(2):53-55.

[7] 高占珍,曹文廷,厚胜利,等.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及临床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7):616-618.

[8] 沈瑞子,邱仁斌,邓惠文.青风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9):26-27.

[9] 吴志红,谢沛霖,周大平.清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0-21.

[10] 耿元卿,汪悦.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11-113.

[11] 周红,钟毅.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3(3):248-250.

[12] 沈玉杰,瞿群威.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1):33-35.

[13] 应森林,孟静岩,肖照岑.解毒化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71-74.

[14] 李学荣,李荣亨,杨敏美.复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04-2306.

[15] 吕爱平,刘振丽,张枢明,等.宣发膜原法对免疫性关节炎(痹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1):679-681.

[16] 杨敏,吉海旺,衣蕾.补肾活血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3):206-207.

[17] 陈伟,孙景波,李妹淳,等.地附饮对皮质酮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61-562.

[18] 刘健,李华,谌曦.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7 (4):348-354.

[19] 石义刚,王效东,顾卉,等.白术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24-27.

[20] 吴军伟,申涛.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

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92-2393.

[21] 黄俊中.从整体观谈强壮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

[22] 孙丽琴,刘心莲,肖君,等.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2,12(1):9.

[23] 黄裳.隔物温和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5.

[24] 金鑫.“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5.

[25] 艾瑞可.艾灸加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

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6.

[26] 多果.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5):29.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3篇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病因病机;治疗;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又称“痹证”“历节风”“鹤膝风”等,焦树德教授首次提出并确立了“痹”病名。RA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关节慢性滑膜炎症、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关节疼痛或肿痛,常导致关节破坏,甚至造成心、肺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1]。

1 RA病因病机

RA病因复杂,正气虚弱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多为风、寒、湿、热等邪侵袭,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素体禀赋不足、劳逸失度、情志饮食内伤都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素问・痹论》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淫气忧思,痹聚在心”“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及《灵邪・贼风》“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阐释了RA的内外病因及内外因相合而为痹病的观点。

古代医家历来重视情志内伤所致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伤气。”《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在《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也有此论述:“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中医的整体观念“形神一体观”体现了古代医家对情志因素的重视。形体健康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因素的影响表现在情志失衡对脏腑、气血阴阳的影响上,可导致气机逆乱,脏腑正气亏损,日久可出现痰浊瘀血,可致气机郁滞,脏腑虚损,痰浊瘀血闭阻经络,易导致痹病的发生,同样亦是导致RA发病的作用机制。《中藏经・五痹》中对气痹、筋痹阐述了情志在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气痹者,愁忧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能行,攻于左则左不遂,冲于右则右不仁,贯于舌则不能言,遗于肠中则不能溺,壅而不散则痛,流而不聚则麻……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此最为良法也” “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故曰筋痹。”朱丹溪《症因脉治》曰:“逆春气则肝气怫郁,恼怒伤肝则肝气逆乱,惊动魂魄,则肝气不宁。肝痹之脉……或见沉滞,肝家郁结。”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提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提到“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均阐明了忧思郁怒致肝气逆乱、郁结,或久郁而化热,或与外邪相合出现湿热痹阻、痰湿蕴结、痰瘀痹阻之证,出现关节疼痛等发为痹病之观点。

《张氏医通》对鹤膝风的叙述也体现了情志因素在RA发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妇人鹤膝风证,因胎产经行失调,或郁怒亏损肝脾,而为外感所伤,或先肢体筋挛,继而膝渐大,腿渐细,如鹤膝之状。”《内经博议》则强调在某些RA证候发病过程中,情志起着关键作用“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器为痹,不必三气入舍于其合也……用力不息而致乏竭,则痹聚在肝”。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对RA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国医大师路志正[2]认为,RA发病主要责之于正气虚弱与感受风、寒、湿,正气虚弱主要表现在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肝脾肾亏虚三个方面,同时外因所致表现在邪淫外感、痰浊瘀毒两个方面。陈湘君[3]认为RA发病是在机体气血虚弱、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病因概括为正气虚弱,机体卫外不固,主要病机为卫气亏虚、肝脾肾不足。RA病久可见阴虚证候,周学平等[4]认为阴虚在RA发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阴虚血亏,久病伤阴等致肝肾阴虚,从病因、营血、脏腑、经络辨证阐述了RA的阴虚之证。寒湿痹阻证是RA常见病证,邢巍[5]认为阳气虚衰导致筋脉痹阻是RA发病的关键。“脾胃为后天之本”,刘健[6]认为RA发病的根本因素为脾胃虚衰,气血化生无源,营卫不足,脾虚湿盛致痰浊内生,这些观点均进一步说明了正气虚衰在RA发病中的重要性。

外邪致病亦不可忽视,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湿热蕴结,气机郁滞,痰浊瘀血内生,久可以致气血亏虚、脏腑虚衰。《灵枢・贼风》曰:“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外邪侵袭人体如湿邪,久而不去,复感外邪,新旧之邪相合致疾病复发,宋绍亮[7]认为RA病久难治的根本原因是邪毒内伏,认为本病多有脏腑蕴毒,伺机而发,诱因多为疲劳、酗酒、寒冷、外伤、饮食等。姜泉等[8]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痹阻是RA的核心病机之一,活动期RA多见湿热痹阻型,而RA病久必定夹瘀,如《类证治裁・痹证》中“痹久必有瘀血”所言,同时注重脾胃的关键作用,脾虚湿盛,久则蕴而化热,湿热缠绵,疾病久而难愈。痰浊淤血与湿热均为RA发病常见因素,亦为常见病理产物,《证治汇补・痹症》中提到:“湿热痰火、郁气死血,流于经络四肢,悉能为麻为痹。”胡荫奇[9]特别注意痰瘀毒邪在RA发病中的作用,认为痰瘀既是RA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它贯穿RA发病的整个过程。

RA发病是内伤、外邪共同作用所致,内伤因素多有禀赋不足、饮食劳倦,尤其注意的是情志内伤,中医临床治疗RA亦注重调畅情志治疗;外邪多有风、寒、湿、热致病,如行痹、寒痹、着痹、热痹等;内伤外邪相合为病,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损伤脏腑,出现一系列病理产物,多见痰浊、瘀血等;久则脏腑气血亏虚,出现阴虚、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等证。明确RA病因病机,以指导临床治疗。

2 RA的中医治疗进展

2.1 中药辨证治疗 RA临床多见风寒痹阻证、风湿痹阻证、风寒湿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湿热瘀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亏证、肝肾不足证等,临证需辨证治疗。现代医家从不同角度辨证治疗RA取得了良好效果。

路志正[2]教授治疗RA,辨证时立足正邪对比,主要表现在正气虚弱、邪淫杂感、痰浊瘀毒三个方面。正气虚弱之营卫不和证治以调和营卫、固表通络,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等加减;气血不足证合以补益气血、调理脾胃为主,佐以驱邪通络,方用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等加减;肝脾肾亏虚,须缓缓图之,待正气强盛,再驱逐病邪,方用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仙汤等加减。邪淫杂感临证辨清风寒湿热之邪偏颇,若风寒湿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若风胜者加青风藤、海风藤、防风,寒胜者加肉桂;湿胜者加生薏苡仁、萆、苍术、白术。痰浊瘀毒临证不可一味驱风散寒、清热除湿,当注重祛痰、活血、化瘀、解毒之法。陈湘君[3]治疗RA,以扶正为主,内外合治,活动期注重益气,如气阴两虚之证,需益气清络,兼顾养阴为主,治疗时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三妙丸加减,外用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药用透骨草、枯矾、冰片等;缓解期注重补益肝肾,顽症加以虫类通络,肝肾不足证多用左归丸、右归丸为主,加以鳖甲、龟板、鹿角片等以滋补肝肾、温阳通络。痰瘀交阻多以活血化痰药为治,如莪术、徐长卿等活血药,制南星、僵蚕、白芥子等化痰药。顽痹加虫类药,如热痹加地龙;挟痰湿者,加僵蚕;腰腹以上特别是肩背以上疼痛者,加全蝎、露蜂房;腰以下久痛者,加蜈蚣、穿山甲等。

RA涉及多脏器,久病常致脏腑虚衰,有学者从脏腑论治亦取得良好疗效。刘健[10]主张从脾论治RA,临床研究运用健脾单元疗法治疗RA,研究显示,益气健脾化湿通络方药新风胶囊能显著缓解RA患者的晨僵、关节疼痛、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整体机能。吴颉等[11]临床治疗RA从肾虚论治,根据肾虚精亏阴阳的偏衰,分阴虚络热、阳虚寒凝、精气亏虚3种证型,阴虚络热证多用左归丸加减,阳虚寒凝证多用右归丸加减,精气亏虚证多以独活寄生汤加减。RA患者因疾病迁延不愈,肝脾肾等亏虚,可出现情志不调,表现抑郁、焦虑等状态,常从肝脾肾入手进行诊治。朱跃兰等[12]认为RA患者抑郁症多发生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根本。肾虚不能上充脑髓,脑神失养,则脑神机能低下,可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意志减退等表现,肝肾同源,肾虚日久肝失所养,失于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加重郁证表现同时伴瘀阻脉络,痹阻脑络,则加重脑神失养,虚实相因,共致郁病,运用补肾活血解郁法治疗RA伴发抑郁症患者。冯兴华[13]教授提出从肝论治痹证,疏肝解郁法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RA合并抑郁临床表现者,可配合疏肝解郁法,能提高其他抗风湿药的疗效。王振亮[14]提出肝与RA的关系,并阐述了从肝论治RA的重要性。房定亚[15]用四逆散和百合地黄汤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为法治疗RA合并抑郁状态亦取得良好效果。殷海波等[16-17]认为情志因素通过影响脏腑、气血、阴阳可影响痹病发病,若能正确认识情志因素在痹病发病中的作用,对于痹病的预防调摄及其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推动痹病治疗进展的新手段,临床以小柴胡汤和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周痹有效。

目前针对RA中医治疗的研究显示,一些经方、验方、成药等治疗RA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周彩云等[18]用四妙消痹汤治疗RA活动期,结果显示,四妙消痹汤可综合改善RA活动期湿热毒痹证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病变,且起效早,不良反应较少。曹炜等[19]用四神煎治疗RA气虚湿热证,有效率、显效率分别占92%和32%,治疗尤以关节局部肿痛、发热者临床效果显著。何维英等[20]用龙胆泻肝汤治疗RA有肝经实火湿热者,收到良好疗效。汤小虎等[21]用桂枝及其类方治疗早期RA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如行痹,用防风汤合桂枝汤加减;痛痹以乌头汤合桂枝汤加减,着痹以薏苡仁汤合桂枝汤加减,热痹则用白虎桂枝汤合桂枝汤加减等。刘建中等[22]用蚁参蠲痹胶囊治疗RA以补肾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可扶正驱邪、标本兼顾,研究显示中医证候有效率可达86.70%,对疾病的有效率占87.30%,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王秀娟等[23]应用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RA湿热痹阻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2.2 RA的中医非药物疗法

2.2.1 RA的外治法与针灸治疗 RA中医治疗方法多样,除必要的中药治疗外,还往往兼用外治法、针灸疗法。RA临床治疗常配合外治法进行,外治法可有效消除肿痛,安全有效。曹炜等[24]用复方雷公藤外敷剂治疗局部关节肿痛的活动期RA,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复方雷公藤外敷剂起效快,对活动期RA患者关节肿痛疗效明确,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焦娟等[25]运用内服药(土茯苓、金银花、苍术、黄柏、川芎、当归、莪术等)联合外用药(雷公藤、芒硝、川芎、炙乳香、炙没药等)内治外敷治疗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RA,取得较好疗效,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占34.30%,湿热瘀阻证总有效率可占75.80%;起效快,局部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平均在1周之内迅速减轻;关节局部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减轻外敷剂的毒副作用。陆洪品[26]亦针对中医内治外敷法进行临床研究,内服剂为三妙散,外敷剂为复方雷公藤,研究显示内治外敷法较单一内服或外敷治疗活动期RA疗效更为显著。姜玉宝[27]运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RA患者75例,熏蒸方组成为独活20 g、羌活20 g、桂枝15 g、防风15 g、细辛10 g、川芎20 g、海风藤30 g、苏木20 g、片姜黄20 g、冰片1 g。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

针灸在RA治疗中已广泛使用,叶玉霞[28]应用针灸治疗14例RA风寒湿痹证患者,主穴采用风池、风府、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公孙,有效率占92.80%。倪文杰等[29]通过收集、分析文献资料对针灸治疗RA进行总结发现,单纯灸疗法、温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综合治疗RA均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其副作用小,且联合药物或其他疗法可减少用药量,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疗效。陈增辉等[30]运用针灸治疗RA患者40例,采用毫针针刺和温针灸,取穴包括整体取穴(肝俞、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局部取穴(根据疼痛部位取穴)与随证取穴三部分,同时配用温针灸,结果显示针灸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可明显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改善类风湿因子滴度。李建武等[31]通过总结文献发现,间接灸、温和灸、麦粒灸、特殊灸法(如冷灸、实按灸等)均可有效改善RA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2.2 传统养生功法与RA治疗 古代医家就已认识到中医传统功法即导引之术注重对人体气血的引导,对气血瘀滞,尤其是肢节处疾患效果更佳。中医认为导引、行气、吐纳等可调节患者的肢体关节活动,同时调畅气机,舒筋活血,使患者情志调畅,关节活动更加灵活。长期传统功法的锻炼,可以起到保护关节、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早在1991年国外研究就已证实,太极拳可有效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减缓关节畸形,可作为RA治疗的选择之一[32]。孙绪生[33]对太极拳运动研究中发现,简化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增加肘关节反力及屈肘肌力,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

3 讨 论

RA发病的内在因素为正气虚弱招致外邪侵袭人体而为病,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多为内伤病因,外邪多见风、寒、湿、热。内伤招致外邪,可致风寒、风湿、风寒湿、寒湿、湿热等证候。RA病久可致气血亏虚,脏腑虚衰,出现气机郁滞、湿热蕴结,痰浊瘀血内生,病邪流注关节,常缠绵难愈。因此RA患者大多具有关节症状,活动多有不便,甚至出现关节破坏,关节功能受限等躯体症状。而许多患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不知如何进行关节活动,导致缺乏适当的运动,关节功能会更加退化。临床治疗需辨证论治,同时结合外治法、针灸治疗,以及必要的功能锻炼。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工作压力增加,情志内伤在R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突出,中医治疗RA中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情志干预,缓解RA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预防疾病加重。心理干预与功能锻炼二者同时运用既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又能缓解患者关节功能障碍,起到调节身心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1.

[2] 商阿萍,路洁.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河北中医,2008,30(4): 342-344.

[3] 刘淑清,陈湘君.陈湘君扶正治痹经验述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45-146.

[4] 周学平,吴勉华,潘裕辉,等.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24(4):217.

[5] 邢巍.略谈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0:7.

[6] 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9):753-761.

[7] 宋绍亮.从邪毒内伏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江苏中医药,2008,40(1):8.

[8] 姜泉,周新尧.从湿热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 279-280.

[9] 董宏生,李春红,董占斌.胡荫奇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特色[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309-311.

[10] 曹云祥,刘健,朱艳,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384-389.

[11] 吴颉,张碧擎.类风湿关节炎从肾虚精亏论治[J].江苏中医药,2010, 42(10):7-8.

[12] 朱跃兰,唐启盛,常洞赜,等.补肾活血解郁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临床版),2007,7(2):16.

[13] 张显彬,冯兴华.冯兴华教授从肝论治痹证经验介绍[J].陕西中医,2006,27(5):588-589.

[14] 王振亮.肝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肝论治[J].中医研究,2011,21(11):49-52.

[15] 周彩云.房定亚治疗风湿病传真[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8.

[16] 殷海波,张锦花,石白.对情志致痹的再认识[J].北京中医药, 2011:30(12): 915-917.

[17] 殷海波,张华东,杜辉,等.从肝论治周痹临证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0,42(6):27-28.

[18] 周彩云,唐今扬,房定亚,等.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3):275-279.

[19] 曹炜,张华东,刘宏潇,等.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0-498.

[20] 何维英,许超,季卫锋.龙胆泻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2例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2005,17(4):49-50.

[21] 汤小虎,金兰花,彭江云,等.桂枝及其类方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28-30.

[22] 刘建忠,王春民,刘书堂.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4):24-26.

[23] 王秀娟,王玉明,张秦,等.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7):521-523.

[24] 曹炜,焦娟,姜泉.复方雷公藤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33-435.

[25] 焦娟,殷海波,姜泉.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28-332.

[26] 陆洪品.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49-50.

[27] 姜玉宝.中药熏蒸治疗75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3):271-272.

[28] 叶玉霞.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21.

[29] 倪文杰,段淑琴,王兴.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45-47.

[30] 陈增辉,王立新.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247.

[31] 李建武,曾超.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J].湖北中医杂志, 2012,34(6):63-64.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4篇

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口服风湿骨痛丸及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甲氨蝶呤片。2组均治疗12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对生活能力的自我u价、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患者对关节疼痛程度的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采用AC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行2组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风湿骨痛丸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风湿骨痛丸;甲氨蝶呤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Fengshi Gutong Wan(风湿骨痛丸)Combining Small-dose Methotrexate

LIU Huai-sheng,HAN Wen-chao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Fengshi Gutong Wan(风湿骨痛丸)

combined with small-dose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Ninety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required to orally take Fengshi Gutong Wan and small dose of Methotrexate Tablet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ose of Methotrexate Tablets.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2 weeks.

Evalu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tender joint count,swollen joint count,patients’ self-assessment on life ability,patients’ assessment on disease activity,patients’ assessment on joint pain,doctors’ assessment on disease activity,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C-reactive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CR standar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In addition,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s,scores,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Fengshi Gutong Wan combined with small-dose methotrexate has an obviou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Fengshi Gutong Wan(风湿骨痛丸);methotrexate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慢性、多关节滑膜炎及关节外病变[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治疗主要运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以减轻关节损害、维持关节活动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2-3]。中医对本病多辨证采用祛风除湿、化痰祛瘀、清热通络、培补肝肾等中药治疗。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用药,为减轻患者长期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笔者运用风湿骨痛丸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患者4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濮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就诊的R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5例。治疗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0~47岁,平均(32.30±8.22)岁;病程3~146个月,平均(65.02±12.63)月。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1~48岁,平均(33.64±7.98)岁;病程3~

143个月,平均(63.91±13.06)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RA诊断标准[4]。

1.2.2 中医证型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订。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遇热减轻,遇寒加重,关节肿胀或关节变形,晨僵,关节屈伸活动不利,肢体沉重感,恶风寒,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标准;②年龄20~50岁;③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严格遵守本研究的各项要求,定期接受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1个月内服用与本病相关的药物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结核、恶性肿瘤、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对试验所用药物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风湿骨痛丸(河南华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3064),每次2.25 g,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每次7.5 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

10 mg,每周1次。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对生活能力的自我评价、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患者对关节疼痛程度的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

2.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2011年推荐的ACR标准[6]。ACR20标准:关节肿胀数改善率≥20%,关节压痛数改善率≥20%,其余5项参数中至少3项改善≥20%。ACR50标准、ACR70标准类比ACR20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治疗组1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而退出,完成

44例;对照组完成45例。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

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000,P = 0.046 < 0.05)。见表1。

3.2 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中患者对生活能力的自我评价、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患者对关节疼痛程度的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价、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及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4 讨 论

RA是一种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渐进性、慢性等特点,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其关节的病理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滑膜炎症及增生,从而形成血管翳,致关节囊、骨及关节软骨破坏损伤,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并导致关节畸形[7],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8]。现代医学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疼痛症状、防止或减少关节损伤、维持关节功能。常用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但长期运用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毒性等;慢作用抗风湿药长期服用会产生骨髓抑制、黏膜损伤、肝肾毒性等[9];糖皮质激素会产生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并发症,甚至导致风湿性血管炎、风湿性心包炎等[10]。中医学将RA归属于“痹证”范畴,还有“历节风”“侗浴钡缺鸪啤V幸窖Ф员静∫延辛角Ф嗄甑募窃兀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可分为风寒湿型、风湿热型、痰瘀痹阻型及肝肾不足型,对于不同证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

目前,RA尚无特效治愈的方法,并且许多医家指出单独运用一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娄多峰[11]认为,风湿病是病理属性不清、病变部位多样、致病原因复杂的疾病,单药单方治疗效果多不佳;钟琴[12]同样指出,RA的病情比较复杂,使用单药单方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所以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用量以减轻不良反应。钱鑫等[13-16]运用中西药联合治疗RA,取得了较好疗效。中药制剂治疗RA的优势:在发挥中药本身治疗作用的同时,还能对西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甲氨蝶呤属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药物,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尿嘧啶转变为胸腺嘧啶,影响免疫活性细胞的DNA合成,从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一般标准用量为每次10 mg,每周1次。风湿骨痛丸中制川乌、制草乌为大辛大热之品,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另配用乌梅、木瓜酸甘养阴,甘草缓急止痛,防止辛热太过而伤阴津。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型RA。为减少服用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笔者运用风湿骨痛丸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每次7.5 mg,每周1次)治疗RA,既能较好地缓解症状,又能减少西药服用剂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疗效。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风湿骨痛丸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单独运用常规剂量甲氨蝶呤,值得临床应用。(下转第43页)

(上接第28页)但是RA儆诼性免疫性疾病,且本临床试验观察周期较短、病例较少,所以对药物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价尚欠缺,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观察报道,使更多的RA患者受益。

5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骨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44-550.

[2] 顾绍瑜.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1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0-1181.

[3] 周忠科,张承舜,王良.自拟涤痰化瘀风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493-494.

[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250-25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6] 吕芳,李兴福.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4):307-310.

[7] 张馄,刘源,郭艳幸.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2):77-79.

[8] Perricone C,Ceccarelli F,Valesini G.An overview on the genetic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 never-ending story[J].Autoimmun Rev,2011,10(10):599-608.

[9] 孙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综

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78-80.

[10] 王晨,黄鑫,江振洲,等.类固醇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6):757-763.

[11] 白玉,郭会卿,史炎鑫.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2):34-35.

[12] 孙运中,钟琴,马武开,等.钟琴教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0):45-47.

[13] 钱鑫,孙志岭,魏刚,等.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2):2371-2372.

[14] 凌芸,解俊.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评估[J].四川中医,2013,31(4):78-79.

[15] 屈广敏.痛风定、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9):88-90.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5篇

【关键词】 少林膏; 穴位贴敷; 类风湿关节炎

doi:10.14033/ki.cfmr.2017.15.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31-0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如不能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属中医之“侗浴狈冻搿V幸饺衔本病是感受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使经络气血痹阻所致。活动期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目前临床上多是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药物副作用大,如何在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同时又能减轻患者疼痛,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少林膏穴位贴敷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广西骨伤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共选择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6.52±20.28)岁;平均病程为(3.5±2.4)年。对照组40例,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51.23±19.43)岁;平均病程为(5.5±3.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期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987・ACR)。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患者;(2)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3)对少林膏过敏患者。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即口服甲氨蝶呤片(MTX)7.5 mg/周,柳氮磺吡啶片(SASP)0.75 g/次,3次/d。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少林膏(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房提供)由麝香、薄荷、细辛、没药、白附子、冰片、骨碎补、自然铜、马钱子、续断、地鳖虫、乳香、海风藤等20余种中药按一定比例组成。上药研细末后由药剂室用凡士林调成膏状以供使用。每次取方纱布1块,把药膏均匀涂于方纱布上,厚约0.2 cm,敷于规定穴位(按疼痛部位灵活选穴)处。每天换药1次,每次贴敷4~6 h取下。治疗持续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对疼痛的评估(使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评分,0 cm为不痛,10 cm为最痛),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t生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基于视觉模拟标尺0~10 VAS评分,数值越大,评估效果越差),患者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简化修订共8个问题,每题0~3分,总分介于0~24分,分值越高,活动能力越差)及其生存质量指标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ACR标准 采用ACR20/ACR50/ACR70判断总有效率,包括触痛关节数减少、肿胀关节数减少≥20%/50%/70%,以及下列5条中3条好转≥20%/50%/70%:(1)患者对疼痛的评估;(2)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3)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4)患者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5)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

1.4.2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制的简明健康测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此4项为生理健康总评(PCS);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此4项为精神健康总评(MCS),各维度的计分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代表该维度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CR、各指标变化比较

经统计,符合ACR20:治疗组36例,对照组有30例;符合ACR50: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符合ACR70:治疗组5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40)、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调查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两组治疗前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H、SF、M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对照组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R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主要症状,疼痛常提示RA处于活动期,控制疼痛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RA的首要环节。西医对RA疼痛的治疗,目前局限于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治疗,但因毒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势日益显示出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包括辨证分型论治、专方验方应用和中医外治等[1-8]。此类研究已有许多成效,但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缓解剧烈的疼痛,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阶段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的项目。

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奏效迅捷,多途径给药,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条路径。少林膏作为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中药制剂,用于临床治疗骨伤科疾病已有十多年,其临床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本课题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6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炎症指标。为此,少林膏穴位贴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华,孙学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件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7):584.

[2]何东初,喻晶晶.类风湿关节炎从脏腑论治[J].F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5):2812-2813.

[3]吴颉,张碧擎.类风湿关节炎从肾虚精亏论治[J].江苏中医药,2010,42(10):7-8.

[4]郭荣胜,李鑫元.自拟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1,24(3):476-477.

[5]王鑫,周彩云,马芳,等.房定亚运用专方治疗风湿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3):1-3.

[6]吴炅,周正球,周定华.补肾逐瘀汤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65例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7(7):1284-1286.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6篇

苏励 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风湿病中医诊治及科研工作20余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担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建设专科主任,上海市中医风湿病优势专科主任。

浙江郭女士:

我是一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近我注意到有介绍液体刀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关”的资料,称治愈率超过95%。据介绍,液体刀是当前治疗风湿病最成熟、最普遍、最高效的技术。请教专家,液体刀效果真的“很灵”吗?

分析点评: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两手或足的小关节有明显肿胀疼痛。类风关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只适用于晚期患者(主要是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有严重关节畸形的患者)。

关节腔滑膜切除术等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帮助。但是,“类风关”是全身性疾病,滑膜切除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并不能根治类风关,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有关液体刀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关,从其介绍看是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代替外科手术,并非真正的手术,目前尚无具有说服力的临床医学文献报道证实其确有疗效。

TIPS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7篇

关键词:辨证论治;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系统疾病。RA的患病率为人群的0.8%。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笔者采用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8例对照,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5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治疗组33例。平均年龄为48±12岁。

1.2入选标准:入选的患者均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年会(ACR/EULAR)2009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诊断:①受累中大关节1个计0分,受累中大关节2-10个计1分,受累小关节1-3个计2分,受累小关节4-10个计3分,受累关节至少1个为小关节计5分;②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均阴性计0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l项低滴度阳性计2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计3分;③滑膜炎持续时间6周计O分,6周计1分;④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或血沉(ESR)均正常计0分,CRP或ESR增高计1分。4个部分得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7.5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风寒痹阻型,以祛风温通为主,方用乌头防己汤加减:川乌、白芍、甘草、麻黄各9g,防己、茯苓各12g,黄芪15g;风湿痹阻型,以祛风除湿通络为主,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15g,甘草6g,川芎、蔓荆子各10g;寒湿痹阻型,以散寒温通为主,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桂枝、芍药、甘草、延胡索、川牛膝各9g,大枣3枚,附子3g;湿热痹阻型,以清热除湿为主,方用宣痹汤和二妙丸加减:防己、薏仁、白术、苍术各15g,杏仁、山栀、羌活、赤小豆各9g,清半夏10g,当归、黄柏各12g;肾阳不足型,以温补肝肾为主,方用独活寄生汤或肾气丸加减:独活、茯苓、甘草各9g,桑寄生、怀牛膝、秦艽、桂心、生地、防风、川芎各6g,杜仲、当归、白芍各10g,细辛3g;肝肾阴虚型,以滋补肝肾为主,方用左归丸加减:鹿角霜、龟版、枸杞子、山茱萸各12g,熟地20g,炒山药30g,川牛膝、菟丝子各9g;脾虚体弱型,以健脾益气为主,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白术、厚朴、延胡索各9g,白芍、山药各12g,陈皮6g;痰瘀阻络型,以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为主,方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g,肉桂3g,忍冬藤10g,鹿角霜、川牛膝、丹皮各9g,乳香、白芥子各6g,茯苓12g;气血亏虚型,以益气补血为主,方用八珍汤加减:生晒参、白术、白芍、熟地、当归、茯苓、甘草、百合各9g,佛手、陈皮各6g,山药30g。

1.4指标观察:观察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情况、晨僵感以及ESR、CRP、血常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相关标准制定。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75%,ESR、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75%,ESR、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51%-75%,ESR、CRP有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30%,ESR、CRP无改善。

2.2两组临床疗效对照:治疗2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具体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根据表3的数据统计,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3、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2009年11月15日来门诊因肩关节红肿疼痛4个月就诊。自述4个月前因劳累后或受寒后感中指关节疼痛较甚,自服芬必得后疼痛减轻。后疼痛转至肩关节,右中指关节痛,晨起指关节有僵硬感,自用天和骨痛膏和双氯芬酸钠片后好转,但停药后仍疼痛,疼痛反复发作,痛点不定。症见:神疲乏力,右肩关节压痛,右中指关节红肿压痛,晨僵1小时,纳食二便尚调,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RF阳性,抗CCP抗体阳性,抗RA33抗体阴性,抗SSA抗体阴性,抗SSB抗体阴性,抗双链DNA抗体阴性,抗Sm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M324mg/dl,ESR32mm/h,CRP13.8mg/l。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风湿痹阻。处方: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15g,桂枝、甘草各6g,川芎、蜂房、广地龙各10g,防己、苍术、黄柏各12g,延胡索、泽兰各30g,全蝎3g。7剂。另加甲氨喋呤片10mg,1周1次,叶酸片,5mg,每天1次。11月22日,二诊,手指及肩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时间缩短,无胃肠道反应,前方加当归、僵蚕,继用7剂。11月29日,三诊,肩关节疼痛消失,手指疼痛尚有,但较轻,晨僵感无,告知需坚持服用,依然采用中药联用甲氨喋呤。6个月后,复查,CRP、ESR正常,手指偶有疼痛。继续告知续治疗。根据症状和舌苔脉象,适当加减药物。现基本稳定。

4、体会

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系统性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目前,现代医学已经将甲氨喋呤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国内外公认的首选和基础药物。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肯定,耐药性好,效益/毒性比好。但甲氨喋呤有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口炎,皮疹,脱发,疲劳,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RA在中医学上属于痹证范畴,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如历节、白虎历节、顽痹、痹、骨痹、鹤膝风等相似。病因病机溯源《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因此,临床上辨证论治中,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等为邪实,肝肾亏虚、气血阴阳为正虚,这说明本病的共性,虚实夹杂。但临床特征存在不同,治疗用药也有所差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淫羊藿、露蜂房调节免疫功能,也属于中药西用,同时联用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治疗相互结合,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没有采用随机双盲的实验方法,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知道,中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因而,如何将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更好体现中医药有效、安全、双向的优势,是今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关注的方向之一。

类风湿的医疗方法第8篇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治疗的关键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中医根据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本文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分别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或中医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男性35例,年龄27~65岁,病程9个月~11年;女性55例,年龄28~63岁,病程1~13年。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检查或者类风湿因子试验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畸形、关节肿痛、手足麻木及功能受限等。其中70例患者出现晨僵,52例患者血沉异常,37例患者发热。病情严重程度:35例重度患者,关节严重变形,生活不能自理;45例中度患者,关节稍微畸形,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生活可以自理;10例轻度患者,关节没有明显畸形,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检查排除相关的器质性病变,并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 法 首先对入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促进患者机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氯芬酸钠片治疗,50~100mg/次,每天3次,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后可逐渐减量为25mg/次。等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停用双氯芬酸钠片,改为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20mg/次,每天2次,并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密切监控。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20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中药治疗。口服药物为:当归20g,黄芪20g,桂枝10g,威灵仙10g,川乌10g,独活10g,秦艽10g,防己10g,甘草6g。水煎服,早晚分服,200ml/次,10d为1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外用熏洗药物为:羌活20g,鸡血藤20g,独活20g,苏木20g,细辛10g,防风10g,路路通10g,薄荷10g,冰片2g。将上述药物放置于药箱中煮沸,再将煮沸的药液放置到38~42℃时开始治疗,对患处进行熏蒸治疗。40min/次,1次/d,以2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关节疼痛晨僵现象消失,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X线检查结果显示示关节间隙增宽,化验结果正常。有效: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现象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X线检查结果显示关节肿胀消退,化验结果接近正常。无效:关节疼痛、肿痛及晨僵现象没有好转,甚至加重,X线检查及化验结果无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实验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P

2 结 果

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详见表1。

表1 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内因是机体正气不足,或因劳累过度,耗伤正气,或因病后体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固;外因是风寒湿热侵袭,兼有痰浊、瘀血。其中外因是致病条件,而内因则是发病基础,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肌肉及经络[3]。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念,把人体看作有机的整体,机体各脏腑之间气血津液相互转化,其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加强自身正气以抵御外邪入侵。中药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时以辨证论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途径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止痛、通络活血、补肝养肾及益气养血为主。中药经熏蒸可促使诸药渗入患者皮下,以增强发汗散寒的功效,并通过物理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较大帮助,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秀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