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病原生物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0 14:58:13

病原生物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1篇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学生上实验课时也会接触到病原生物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对实验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诸多方面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加强管理、方便使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应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水、电及有毒害、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外还经常和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失控导致感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高压蒸气灭菌器也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危险化学试剂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①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②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生物的安全防护;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和逃生技巧等。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提高实验队伍人员的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中承担了繁重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导等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要有计划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与实验课时挂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对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岗位适当增加他们的岗位津贴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促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独立的病原学实验中心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病原生物学 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 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4. 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对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实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病原生物学实验有一些内容以模式图和实物标本难以展示,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解用悬滴法进行细菌的动力测定时,学生经常无法找到正确的视野,除了显微镜使用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细菌运动没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常见细菌的动力学观察视频资料,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对细菌的运动和显微镜的使用便有了初步的认识,操作和观察效率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6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3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 素质 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内容之一。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或实践,在某些研究中找到新答案、开创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的努力和积累,逐步走向更为复杂、高级的自主创新阶段。

以往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就是“讲――听――做”实验教学模式,即是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操作方法,学生按实验指导一步一步操作,最后观察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方式向知识传授与学生自行探索学习,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如何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在实验教学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03~07级中医七年制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加入了自主设计性实验,参加学生496人,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展方法

1.1实验项目的拟定

在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前的理论教学中,老师先宣布最后一次实验课为自行设计性实验,学生可根据已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自拟实验项目或参考老师列出几个实验方向拟定实验项目,3~5人自行分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始前一个月提交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参照课题标书的方法,包括实验项目负责人,实验组成员名单及具体分工,实验设计依据,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交的设计书进行审阅,分析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及技术力量,对学生的设计书进行修改完善后便可开展实验。

1.2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

各实验项目组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课前1~2周,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实验室与技术指导老师联系,由实验室提供相关的试剂、玻璃器皿、仪器及实验场地等,学生根据实验设计书里实验方案做实验前的各种准备,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学生可在实验课期间完成实验,第二天观察结果,也可在实验课前后几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1.3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纪录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并且附上实验心得体会。

2 对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几点体会

2.1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我们发现自主设计性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验设计书的撰写,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从题目的确定、项目内容的选择,到设计的依据及方案的设计,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中学生被动做实验的局面。有同学在实验感想中写到,为了写好设计书,我们去图书馆、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种实验书籍,结合所学过的理论和实验知识,才得以完成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才能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2.2有利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性学习是教育改革倡导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材必备的素质。21世纪需要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和他人合作,好的合作者都是动力,否则可能还会有反效果。所以我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为3~5人,自定负责人,其他组内学生明确分工,出现问题互相协商,最后共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比如在“日常清洁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个实验小组中,组员根据各人所长进行分工,有负责查找相关资料文献并设计实验报告的,有负责准备物品及写心得体会的,还有同学负责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并写实验报告的,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出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整组合作可以将动手能力较强的人与文字写作较好的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大部分实验小组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方式,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分工明确,勤快团结,沟通良好的团队才能合作愉快,顺利完成任务。

2.3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此之前的实验课都是验证性实验,所有实验的相关材料都是由实验室相关人员准备好的,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指导老师及实验室技术员只是协助及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每组学生都要自己准备相关材料、自己安排实验时间、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一些基本的材料都由学生自行准备及配制,如生理盐水和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实验中各种浓度试液的稀释等,通过这些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2.4有利于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自选题目,自已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自己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现成的答案,都要靠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理论及实验知识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训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学们都会认真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解决,如在生理盐水的配制过程中,有一组同学在实验分析中写到: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可单位是什么?组员经过讨论认为是mol/L,于是将生理盐水配浓了6倍,幸好及时发现重配才使实验得以完成。虽然实验结果并不都是与实验设计时设想的一样,但在实验分析中,各组学生都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想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往往草草了事,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操作,自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3 结束语

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力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肯定。有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实验让我们从中学到比一般实验更多的知识,实验设计的范围很广,有这样一次机会,大家可以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兴致当然很高;也有同学反映这次实验是一学期下来,把学习到的知识概括整理后,应用于实践操作的一次考察。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额外知识和动手操作经验,虽然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不仅做了他们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做了过去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虽然实验结果不一定理想,但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才是设计实验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4篇

关键词:“病免”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探索;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4

Abstract: the pathogenic basis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bilit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e training problem,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tarting found that students[1], carry out “avoid disease”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 and other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rol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keyword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explore evaluation

“病免”实验课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对于全面素质教育尤其重要。随着卫校的扩招,不同层次的学生迅速增加,教学课时又不断减少,而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

展、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为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

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在幼儿园蛲虫感染检测中进行该项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例进行探讨。

1 方法与步骤

1.1实验器材的准备 实验准备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存在许多问题,此过程考虑越周全就越好,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3],促使

学生熟悉器材,实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1.2虫卵的检测 按幼儿的人数分配学生,确保人人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采集完标本带回实验室镜检,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找不到虫卵的学生究其原因以确保无漏诊。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蛲虫卵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3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指导性建议 学生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按学到的驱虫防治知识提出指导性建议。蛲虫病极易重复感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往往导致多名幼儿同时感染,需集体治疗才有效,且“防重于治”。 因此对家长及幼儿进行普及卫生知识,协助患儿找出患病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1.4相关实验拓展 根据蛲虫病传播的特点,蛲虫传播创造机会最大的是手-口-手的传播方式,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紧接着开展了与蛲虫感染相关联的一系列病原生物实验。实验涵盖了培养基的制备、常用消毒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皮肤消毒试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细菌的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法、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细菌的形态观察等六个实验。

1.5卫生宣教 实验结束,同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反馈并引起大家的关注。针对蛲虫病的流行特征,学生绘制了卫生宣传小报发放,给孩子和家长们普及了防治蛲虫病的卫生知识,并给孩子们传授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1.6 科普论文撰写 围绕蛲虫感染检测开展的综合实验结束后,教师布置科普论文撰写的任务,给学生讲授医学论文的撰写、医学文献的查阅及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上资源进行搜集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采录及统计学分析。做好撰写科普论文前提准备工作后学生开始着手写作,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找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7 考核评价方法 在报名参加调查活动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样确定实验组(162人)和对照组(186人),在课程结束后、考试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期末通过理论(占60%)及操作考试(占40%)进行客观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成绩的总分、理论分数、操作分数进行统计学检验(t检验)。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考核评价结果

2.2 讨论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知识,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综合分析的技巧和知识发现的过程,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学习效果不佳。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要求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学习与培养[4]。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培养学生动手、思维、自学的能力欠缺,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技巧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独到之处。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

“病免”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实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传统实验教学较死板、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实施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及早投入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对实验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取得家长及幼儿的配合支持,学生必须运用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主动增加相关课外读物的时间来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寄生虫、细菌学检验操作技能;促使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些结论均在本次实验调查中得到验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社交和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符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医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综合性实验是运用“免病”课程和相关课程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在以往传统的蛲虫实验教学仅局限于标本形态的观察,开展综合性实验后对整个检查步骤有了实践性的认识。不仅涉及到寄生虫形态学,还融入了实验诊断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健康教育、医学文献检索及统计学的内容,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充分联系的能力。医学科普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今后从事医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实施。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实验开展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调查中很意外地发现:61%以上的学生并不认同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原因在于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及相关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活动,而这些知识和实践活动并不一定是考试内容,说明分数不仅困住了学生也困住了老师。但终结考试实验组考试成绩还是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束缚,是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的,而且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潜力和学习效果是巨大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未来需要的新型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永德,汪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33-34.

[2]吕静竹,钱中清.开设医学本科生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5):529-531.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5篇

笔者在一项调研中发现,生物医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大部分未经过生物安全方面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对生物安全知识不了解,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一直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1.1明确生物安全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

如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病原体尤其是高致病性病原体从实验室泄露,很可能在实验室、实验室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造成疾病的传播或流行。基因工程技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亦可能引发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这类变异的病原体更难以防治,如果变异导致目前的防治措施失效,病原体一旦从实验室泄露并造成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1.2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SARS和“炭疽邮件事件”后,人们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一些曾经基本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各种性传播疾病等;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日益增多,如引起超级结核、超级淋病的病原体等。全球发现的32种新发传染病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在我国出现。部分新现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至今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烈性传染病一旦传入我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国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

1.3明确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特别加强。在全球,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诊疗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院感染病例占病人总数的20%左右,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恐慌[1]。实际上,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早就存在,例如结核病房医护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的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要把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绝不能让2003年SARS期间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情况再次发生。

1.4明确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国际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检验检疫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防护也面临新的挑战。检验检疫部门一方面要提高对各种生物危害的侦察能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还要加强对具有潜在威胁、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尤其是在进行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研究时,应加强对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防止实验室感染和泄漏的发生。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物安全教学设施的规范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要依托规范严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正确指引。首先,授课教师对学生拟进入学习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仔细考核和严格检查,使之达到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要求,让学生从一入学就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环境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标识,如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入口处张贴黄底黑字的生物安全标识,同时注明实验室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安全等级、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省实验室备案的要注明。第三,在教室或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教育的警示标语、实验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要求学生在正式开展实验活动前认真阅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觉到浓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氛围。第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笔者以自行研制的便携式隔离防护罩作为现场应急防护装备的代表,介绍隔离防护和负压装置的原理,使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了教学效果。

3生物安全教学宜采取集中讲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许多开设生物医学专业的院校将生物安全教育安排在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部分新近出版的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也增加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章节。但由于课时相对不足,学生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仅限于表浅的了解,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因此,有必要开设独立的生物安全必修课程,集中讲授,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观念。鉴于目前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课程负担重,在无法设立独立生物安全课程的专业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首先,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到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实地参观,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课外科研活动,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采集传染性材料,自行设计检测方案,观察结果,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图书馆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室或电子档案室,方便学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法规文件;举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比赛或演练,使学生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处置方法。第三,在学生实习阶段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到医院检验科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实地学习,了解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方法、废弃物的处理流程等。

4小结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6篇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三大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病害的诊断调查、病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必须通过实验观察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部分的重要补充和延续。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病理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提高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及教学模式陈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教材还是2002年以前所编著的实验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瞬息万变,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教材选择上要求反映该学科的最新知识、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由于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基本理论较抽象,病原菌形态多样,长期形成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板书、挂图和标本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完成作业来完成实验课。目前这类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病害的种类增多和新病害的产生,标本不全、症状不典型,另外标本压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症状造成损害。二是挂图往往色彩失真、种类不全,在课堂展示效果不佳。另外,以往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告知学生病害名称,学生通过症状及病原菌形态观察,认识病害,这种实验总的来说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2.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出现应付现象。学生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解,完成作业,对作业以外的实验内容草草了事,甚至不做,有个别学生甚至缺席。

第二,虽然学生在前期通过一些实验已经学习了显微操作,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镜头压破永久或临时玻片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实验室植物病害病原永久玻片数量有限,制作较早,保存时间较长,有些模糊,难以观察,有时花费很长时间也找不到要观察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课程的教学学时精简压缩,实践教学课时也随之减少。植物病理学课程由原来的60学时(理论和实验)现精简为40学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关键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黑龙江八一农垦自搬迁后新建教学楼普遍为多媒体教室,在理论课教学中比较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但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仍然鲜见。实际上,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方面更具潜力。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识别病原菌特征和病害症状是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实验,由于病原菌微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时很难做到指导讲解与学生的视听同步。有了多媒体技术系统,教师将标本放于显微成像系统下,将图像呈现在大屏幕上,需要观察的病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位点,病原菌形态的细微特征等,可同步识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实验用标本建设

在以往的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所用的标本一般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采集制作的,其中一些标本症状不明显,例如有些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在采集时发病部位还没有产生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也就是还没有小黑点产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很难观察到白粉菌闭囊壳和附属丝和子囊等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还有大多数锈病标本的采集也有同样现象,有时在采集的时间较早时只能看到夏孢子,还未形成冬孢子,而锈菌在分类上主要是用冬孢子的形态不同来加以区别,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教研组成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标本数量和种类。有些教师利用假期及出差时间到田间采集标本;有些教师还把家里出现病征的水果、蔬菜带到实验室,再经实验教师制作成标本,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本教研室还组织教师将难以观察的病原菌制作成永久装片。不易保存的标本拍成照片用多媒体播放,以便于学生观察识别。

3.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是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以前学生观察各种病原物,大多是现成的玻片标本,学生只是验证性的观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时尽量以新鲜的植物病害标本或病菌培养物来代替永久玻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实验在完成后分析实验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感知到病原物与寄主的密切关系,随着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们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方面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独立从事植物病害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加强教师实验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新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知识面宽、实际操作技术高、教学经验丰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学术会议,部分教师到国内其它农业院校参观学习培训,丰富植物病理学知识,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促使实验指导教师一方面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强锻炼,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5.考试方法改革

以往的植物病理学考试为卷面成绩(80%)加平实成绩(20%),实验课一般不进行专门考试,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内容为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出现有些学生应付、抄袭现象,不能达到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对植物病理学考试进行了改革,植物病理学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20%、笔试成绩70%。笔试以理论知识考评为主,实验以能力考评为主。尝试改革考试方式,以实践考试为主,凭借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评定学生实验成绩,这样评定实验课的成绩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让学生知道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笑语,胡俊,景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高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60:167~168.

[2]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18~120

[3]李金云,吴学宏,韩成贵,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改革与探索,2008,13i:94

[4]付长龙,张毅坤,姚全姝,等.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0,1:14~15

[5]刘春元,浏建华,孙淑君,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6,6:109~111

[6]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3

中国论文联盟

plant pathology experimental section teaching reform explore of agriculture major

zhang yaling, tai lianmei, jin xuehui

hei longji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619, china

abstract:the plant pathology is an utility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e science specialize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eaching effect affect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the study effect directly, in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had weakness in the past through the analysis, with the aid of the modernized teaching method, in aspects and so on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inspection way has carried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explored the university the educational model, raised the outstanding multi-skill to apply the talented person.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7篇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学 标本库 实验教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以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流行规律、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教学内容。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观察教学标本是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环节,教学标本缺失和不足常成为限制实验课程开设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养殖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常受到养殖方式、养殖季节、养殖对象与养殖区域等影响,这给标本采集与制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全国尚无专门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标本制作的商业机构,各教学单位不能通过购买商业标本完成实验教学内容,此外不同单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只能依靠本单位的专业教师制作标本,这样才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标本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水产动物疾病学标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是所有水产院校的面临共同难题。结合近10年的实验教学体会,本论文作者从标本库的建设与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从事水产疾病教学同行的参考。

一、积极建设,不断完善标本库

根据水产动物疾病学的课程内容安排,可分别建立病原微生物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非寄生性或病因不明的疾病标本库,水产渔用药物标本库和病理标本库。标本库的建设离不开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其中前两种标本库除了要收集大体标本外,还要注意收集病原体标本。

1.拓宽标本采集来源,积累标本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受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养殖模式及防病措施的影响,每个地区或同一地域不同养殖场的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情况都不一样,这给标本采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多方联系,充分利用机会进行标本采集。

结合本单位的科研情况,积累实验教学标本。实验教学的老师积极与本单位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教师联系,充分利用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搜集疾病标本。

利用本科生教学实践,积累教学标本。一般本单位的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的课程实习安排在湛江周边海水及淡水养殖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观察到多种水产动物的病害。通过支持本科生在教学实习环节中制作水产动物疾病标本,既能增加同学们对课程讲授内容的认识,提高大家动手实践的能力。

积极探讨病原体外培养模式、建立实验动物感染模型。通过病原体分离,体外培养或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室人工感染的实验,建立水产动物疾病模型,培养学生从水产动物病体中分离病原体的能力,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加深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室病原体感染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教学标本。

加强兄弟院校的联系,获得教学标本。加强标本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标本。

2.提高标本制作技术,延长标本保存时间

标本采集完后,一般都要经精心制作和加工才能用于教学。目前水产动物病害标本的制作都以保存实物为主,如浸泡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等。

大体标本的制作。对于大型标本制作时,着眼于教学需要,要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示教。制作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标本大小选择合适的材质透明、耐酸碱的固定容器,容器易宽大,口不易过小;(2)提前配好固定液,固定液的量应是标本总体的10倍以上,一般用4%福尔马林固定;(3)采用先进的制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凸现病变症状,例如制作时会根据要观察的病症部位,选择是否要剪除鳃盖和腹壁。

病原体标本的制作。细菌、真菌类病原一般分离纯化后,放入冰箱保存。实验需要时,取出培养、染色观察或进行感染实验,也可以染色后做成永久封片,存放于玻片盒。寄生虫则一般可采用4%福尔马林或70%酒精固定,但根据病原体种类的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

病理标本的制作。通过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制作大量多种患病水产动物的病理组织切片标本。通过这些标本的收集与制作,不仅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机会,增加并增强学生疾病的感性认识,也补充了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标本的损耗,同时所搜集到的新的疾病标本,为增开新的实验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二、合理使用标本与有序管理

标本制好后应放入标本库的标本柜,标本柜应摆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标本入库前可以按疾病类别、标本名称、数量登记并存入电脑,或经图像采集系统采图存入电脑。

大型标本的管理。分类存放于标本展示柜中,贴好标签;现液浸标本需要定期更换液体;干制标本要防潮,防霉变;已破损的标本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玻片标本的管理。玻片标本制作完成后,应标明标本名称、制作日期,然后分装标本盒中,按顺序放入专用教学玻片标本柜内。教学标本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标本损坏。此外,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实验室制度及切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故意损坏标本均应登记赔偿。长久使用教学玻片标本标签易损坏或变模糊,应及时更换。切片久置易褪色,每学期结束时应对教学切片进行清理,及时更换损坏和褪色切片。

近年来在标本来源缺乏情况下,通过管理措施保证教学标本的数量,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保证。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标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懈努力,建设种类齐全,管理合理的教学标本库。

参考文献:

[1]陆宏达,张庆华,杨先乐.改革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农业教育,2001,(6):63-64.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8篇

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概念和范畴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避免病原体对实验者、公众造成意外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室,其中主要有:研究用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

2.1 生物安全的由来:1941年~在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布氏菌感染。

1973和1978年~英国两个实验室爆发两起三例天花二代感染,由于破损皮肤接触了病毒,一例被感染的动物管理员甚至把猴B病毒传播给妻子。

2003年9月新加坡一位27岁的博士后在实验室感染了SARS病毒。等等

2.2 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问世,1993年WHO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主要针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特别对人有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的微生物,对微生物的危险等级、实验室物理防护等级、标准实验室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处理、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4年4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在WHO网页上,强调了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安全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重要性,强调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自身、同事、社会和环境应付的责任,尤其强调了在对新发现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预先评价其危险性。

我国也制定了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1.1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12.28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2005.4.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12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5.9

以上法律法规要求在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以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为宗旨,以保护操作人员、公众、周围环境、样品的安全为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对我国防生物威胁和处理紧急卫生事件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3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3.1 微生物危害评估和实验室分类分级:依据传染性微生物治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危害评估,并对实验室做出BSL-1,BSL-2,BSL-3,BSL-4分类分级。

3.2 设施和设备要求:实验室的设施是指实验室在建筑上的结构特征,如实验室的布局、送排风系统等,设备要求主要指安全设备的配置,如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安装、高压灭菌器的型别、离心机安全罩等。

3.3 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所涉及到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听力)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眼睛、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手套、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

3.4 操作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大威胁,实验室有害物理化学因素也可以对操作者和环境造成损坏。实验室相关感染和理化因素造成的损害大部分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人为操作错误、实验室技术欠佳和一起的错误使用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操作技术规范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3.5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管理:菌(毒)种和样本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规范严格管理制度以及对该制度有效的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在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造成菌(毒)种和样本的遗失、泄露、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是人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以及相关科研、教学、产业、检疫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支撑条件,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

3.6 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消毒和灭菌是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重要环节。

3.7 应急体系和预案:实验室在其建立之初或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制订各种意外危险的应急预案并体现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并不断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演练,是所有工作人员熟知。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