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2 09:14:57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1篇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增多,生产活动持续加剧,城市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城市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当前城市大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并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保护大气环境,特别是保护大气环境问题,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是政府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 城市大气污染源分析

1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我国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炎热,人们冬季会用炉火、采暖锅炉取暖,夏季会使用空调,这些(直接和间接)都要用到大量的煤炭,尤其是冬季,很多地区浓烟弥漫,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虽然我国现阶段在采暖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但在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还是大量使用燃煤取暖,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的限制,让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些都是SO2过度排放的原因。

2工业企业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也要注重工业生产的生态管理。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成分也更加丰富,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程度也不同,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3 市政建设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公路都会出现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的现象,这让公路上的粉尘无法及时吹走,越积越多,汽车驶过就会引发扬尘。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不断的建设、改造,随意滥用自然资源,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而这些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二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据最近的中国环境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仅为3.1%,二级标准的为85.9%,三级以及劣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1%。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0.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2%。污染较严重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等省份。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为84.1%。与前几年相比较,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上逐年好转。但是,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浅薄,能源结构单一,目前的环境质量还很难满足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我国空气质量与国际标准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密集,城市污染将更加严重。

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途径分析

1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植树造林一直被认为是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且成本低,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绿化环境,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树木能发挥其净化大气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和范围。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让那些含尘、含污染的气体在大气中被树木吸收,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有研究显示,不少植物具有一种潜在解毒力,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降低这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因而对大气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假如我们每种植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O2,并吸收30多吨灰尘。

2利用教育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多数企业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仅从自身的近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不考虑是否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甚至一些城市在制订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策略过程中缺乏对城市大气环境保护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在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生活环境。然而,大气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一旦遭到破坏,要想恢复到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将需要付出比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更大的经济代价。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企业与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淡薄。所以,我国应当从学校教育出发,通过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 利用经济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运用经济方法治理环境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价格、利润、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来调整各方面的环境关系,凡是造成污染危害的单位,都要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对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标准排放的企业,根据超标排放的数量和浓度,按规定征收排污费。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环境资源是无主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成人们对周围大气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认识不足,这也是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为政府以适当经济手段来激励企业和市民改善环境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从我国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通过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来扶持环境无害企业和环保产业是非常必要的。

4利用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运用行政手段治理大气环境是指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依靠和发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作用,借助行政决策和运用行政命令、决议、指示等方式来组织管理环境,解决大气污染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政府对大气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即通过城市区域协调,统筹分配其允许的排放量,把排入特定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实现预定的环境目标,这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来防治大气污染的一种方式。再比如,政府部门对一些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行政手段属于一种软性处理措施,虽然它不像法律手段那样具有强制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往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 结束语

总之,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需要采取多种治理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2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化学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新物质的制造、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废气、废水、废渣随意排放,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一、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化学物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但根本大计还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小型工业发展迅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长期违规排污: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且这种“水陆空”立体式排污已非一日,周边居民曾多年投诉,但哈药总厂始终不愿投资解决问题。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校位于农村,大部分农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因为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将来的建设者。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利用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化学、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当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要告诉他们大部分化学药品有毒有害,我们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如在学到P、S在氧气中燃烧时,用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做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化学药品用量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教育慢慢培养学生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

1.CO污染

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如备受关注的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12・2”煤气中毒事件,致11人死亡。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

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炼钢厂的废气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 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3.卤代烃污染

初中不学卤代烃,但是可给学生介绍制冷设备产生的氟利昂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患者人数也会大增。

4.CO2对环境的影响

讲CO2性质时,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候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末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 ℃~5.5 ℃,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引导学生分析“温室效应”的原因,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大力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如H2能源等;大力保护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5.有关水体污染的教学

在讲到爱护水资源时,向学生介绍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重金属污染物毒害作用最大。多数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因重金属离子与人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合成不可逆的变性物质,导致人生理活动障碍。农业废水中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农药化肥的污染,向学生介绍农药在保障粮食丰收的同时又易残留,不易分解,且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化肥中的N、P元素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如赤潮、水华。

总之,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3篇

关键词:化学观念;化学与环境;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3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与环境”的教学内容有多处涉及,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两个主题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抓住目前这一新课改契机,正确解读“化学与环境”在初中教学中的关系和意义,在学生中建立绿色化学理念,逐步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一、通过对化学知识学习,正确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在过去的20世纪,化学是人类赖以继续生存的关键科学。从新技术的发展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可以说化学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化学和化学工业对人类的贡献是毋庸质疑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心,化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化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和危险废弃物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化学有关。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化学污染意识入手加以解决。第一,要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中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化学物质,例如,空气、水、燃料等,没有化学反应就没有人类本身,在现在社会中回避化学是不可能的。第二,正确对待污染与化学的关系,具体分析一些化学污染原因和背景。使学生懂得,化学污染有其发生、蔓延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理论,按科学规律办事,才能最大可能避免化学污染的发生,认识到“天灾八九是人祸”的惨痛教训,从而消除对化学学科的误解,消除对化学工业和化学产品的畏惧心理。

二、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化学污染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剖析化学污染的同时也是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例如,学习“空气”这一内容时,教学中应讲明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是适合人类和其它动植物生存的。只是近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排放的“三废”及可吸入颗粒造成了大气和水体污染,引起了气候的变化。使得天不再蓝了,水不再清了,气候也逐渐变暖和了,由此导致空气不再适于人类呼吸了,海平面长高了。陆地减少了。

那么,面对如此窘境,人们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事物总是相对的,面对如此严重的污染,面对以往人们总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科学家们意识到要使化学和化学工业真正造福于社会和子孙,必须从源头抓起,让环境治理与工业发展同步。也就是必需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绿色化学”的兴起,可以说是科学家们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让人们意识到,“污染”并不是不治之症,其中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改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观念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是科学家们的事情。殊不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且不说好多污染是我们能够防止而没有去防止,甚至我们本身就是个污染的制造者和参与者。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家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而做饭、取暖、吸烟、装修等是家庭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再如,学习“燃烧与燃料”这节内容时,针对每到麦收过后,农民总喜欢就田里焚烧秸秆这一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请他们谈谈对农民这一做法的看法。讨论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没什么不妥,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农民的负担又可以肥沃土地,一举两得。于是,我们就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走访环保部门。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同学们不光了解了焚烧秸杆会引发火灾,严重浪费,影响交通航运安全。而且燃烧产生的烟尘、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还会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同时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还掌握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办法。如将秸杆粉碎后掩埋在农田中自然发酵,为土壤提供养分;或将秸杆加工成饲料,饲养奶牛、羊、鹿等动物。通过对知识的适当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燃烧知识的同时还了解了学习化学知识对预防污染的必要性以及对改变保护环境观念的紧迫性。从而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学生对“化学与环境”这一关系的全面认识。

四、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养成保护

环境的良好习 惯

学习化学知识,不能不做化学实验。但是某些化学实验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采用何种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些污染物,就成了“环保”思想渗透到学科中去的关键。例如,学习炼铁原理时,要使用到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如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化学实验实验结束后,及时提醒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而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去。这样做不但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此,我们化学教师要抓住新课改这一契机,更新观念,将绿色化学意识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学生从小就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地成长为未来的“绿色化学公民”或“绿色化学科研工作者”。只有这样,“绿色化学”才能真正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环境立国”的伟大理念。

参考文献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4篇

1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时为32个学时,该学时的设置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然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些抽象,会感觉枯燥,知识点难于掌握等,不像传统专业学科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课程一样容易理解,导致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不高,这为该课程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原因还是教与学的不结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讨。

2教学改革探讨

2.1课程体系完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点应用的交叉科学[2],该课程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它的体系建设。与物理、机械、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联系密切,如何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自然的将低年级时候学到的知识灵活贯通,同时也把其它专业课,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等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相互协调进行教学。二是本课程内部之间的联系。许多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既有颗粒污染、气态污染,还有污染类别的区分,同时还涉及污染排放标准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处理设备寻找共同点,需要主讲课程的老师建立清晰、完善的课程体系。

2.2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科课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工程范例图像资料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自主意识。同时通过邀请校外工程技术专家、客座教授、总工等校外企业资源,联合校企进行教学,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2.3教学形式多样化

由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装置一般都是工程或者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内容全面、表现方法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为避免枯燥的工科学习氛围,课堂中应更多的尝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了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答疑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课堂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科科学,它的掌握离不开实践工程的结合。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在该课程学习之前,为学生安排3个学时的实践实习内容,让学生对工业企业中的大气污染源排放及大气污染控制设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认同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在现场的感知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提出创新性的方案,极大的激发该课程的“教”与“学”实现两者的极大效益。

2.5突出生物技术特色

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科学,工程类的进展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也是这样的一类学科,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应当突出我校的生物技术特色,进行内容和体系的建设。比如在介绍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一节中,生物洗涤塔、生物滴滤塔、生物过滤塔的原理、工艺、模型进行设计内容,应该说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是当前经济低廉、技术主流的方向。

2.6开展双语教学

现代教学的趋势是与国际化接轨,双语教学的益处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在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表达。这就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实现,课程设计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要求主讲老师既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专家,同时在学历、资历、知识结构、英语水平上都有一定要求。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5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而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及化学现象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打交道,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化学。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化学素养,强化环保意识,减少化学污染。

一、以中学教材为载体,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包含许多环保教育的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各年级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德。从初中学习的空气、一氧化碳到高中学习的农药、石油、煤和醛、酮类等,几乎每章节都可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中学阶段其他学科不及的。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明确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例如,高一化学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节中有一个环境保护问题,即实验的最后必须对没有反应完的一氧化碳进行收集或者点燃处理装置。尽管在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量很少,但是教师可在这节课中给学生讲清楚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发展史、污染现状及对人类的影响等,对环境保护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二、以实验设计为途径,穿插环保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做好化学实验演示,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学会妥善处理,绝不能一边讲环保,一边污染环境,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战胜污染是可以做到的。

三、以探究题解为契机,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习题的解题过程中,包含着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有意引导,及时渗透,就能使学生的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以周边环境为素材,强化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人们随时可发现环境污染物,因而应结合当地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如城市近年来汽车数量剧增,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城市大气中CO、烃类污染物含量急剧升高,这些污染物经过一系列转化,进一步形成光化学烟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人们的眼睛、呼吸系统受害等。为此,可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如水质、大气、噪声等进行化验、分析和测定,掌握实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有的试题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没有提到。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中考、高考题中多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试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阶段,学校录取学生时免不了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之一,因此,学生学习时主要还是围绕升学考试的范围来学习,如果中考、高考题中多出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关心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将考题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从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思想意识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6篇

1 实验污染的产生

中学化学完成课程标准的实验要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试剂,其中有些是有毒害的物质,同时,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其中有些产物是有毒害的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流入河水中、埋入土壤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些产物虽然无毒害,但无休止的排放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废气

废气是指化学实验气体废弃物,包括燃料燃烧废气、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化学合成和分析过程的中间产物、泄露及排空的标准气体和载气等。废气不仅影响学生、教师和实验员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还污染学校空气、大气环境。

1.2 废液

废液是指化学实验液体废弃物,包括多余的样品、分析过程做标样的标液、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及洗涤用水。按成分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有机废液比无机废液污染范围更广,程度更大。有机废液排入水体后可引起两种效应:一是生态效应,引起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变化;二是溶解氧效应,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危及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及物种灭绝。

1.3 废物

废物是指化学实验固体废弃物,包括多余固体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等)、残留或失效的固态化学试剂等。废物的成分复杂、性质不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不同,区别比较大。目前,中学没有化学回收站,一般是把废物等同生活垃圾处理,被拉到郊外搁置或掩埋。如含汞、铅等药品试剂,重金属释放到土壤和水中,污染植物和水源,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植物和水源,会造成神经性损害。

2 实验污染的原因

2.1 认识不到位

对于中学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意义,从学校领导到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学校领导不管不问,化学教师视而不见,实验员习以为常,学生心无理念,甚至认为化学实验产生的这点污染相对于工业污染来说算不了什么,完全是小题大做。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必然增加环境保护实施的难度,结果是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2.2 投入不足够

现在初中化学实验室多是“普九”时期建设的,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普遍没有考虑环保问题,现在新建的化学实验室一般仅仅预算仪器、设备、台桌、媒体、装修等费用,往往忽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投入。加之经费不足、紧张、短缺,学校不愿意在“三废”方面投入资金。

2.3 设计不合理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具体实验只注重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对实验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防治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制造了污染,加之学生不正当的实验习惯与方法,只为图自己方便,随手就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污染就在所难免了。

2.4 监管不严格

中学化学实验污染没有纳入环保部门监管范围之内,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未履行监管职责,学校无专人负责管理。“三废”排放前未进行检测,没有排放记录,基本上是自由排放,任意排放。

3 对实验污染的治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实验引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和探究实验共300多个,其中许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品的制取和性质探究方面的实验,既要讲明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还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和预防。

3.1 提高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保护环境、消除或减轻实验污染的前提。学校在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始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树立法制意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主动维持人类与环境的良性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内化成为自觉行动。

3.2 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实验是对实验排放的“三废”进行控制和处理,减少排放量或者零排放,保护环境。绿色实验设计思路主要有:选择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反应物,淘汰或改进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实验;将几个实验合并,使原本存在的多次污染变为一次污染,甚至消除污染;开展实验试剂和产物的循环使用;改进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增加或改进实验仪器装置,使污染物被转化或吸收,减少污染。

3.3 实验微型化

微型化学实验是目前中学在逐渐推广采用的一种“环保型”实验方法和技术,即用微型的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它能够在保证实验效果前提下,节约材料、节约经费、减少“三废”生成数量。有些微型化学实验可把污染减少到忽略不计的程度,是运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4 实验虚拟化

虚拟化学实验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环保型”实验方法,即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化学实验(仿真实验),具有化学试剂与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气、废液、废物“零排放”的优点,特别适合毒性较大的化学实验,另外,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录像,组织学生观看实验,是减少重复污染的有效途径。

3.5 管理规范化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7篇

一、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严重危害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五处涉及到环境污染问题。①、P9中讲到空气成分时,“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代表污染物较多的是S0、CO、NO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这些有害气体及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②、P46“保护水资源"中,讲到“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源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水含有这样或那样的毒物或病菌,饮用后会使人中毒致,甚至死亡。工农业生产用了被污染的水,会严重降低产品质量,甚至损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方可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③、P99中,讲到CO时,涉及到CO对空气的污染问题:“自从人类用煤作燃料以后,空气污染的现象就多了。CO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据估计,目前每年人为排放出的CO总量为(3—4)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等过程,也能产生CO由于CO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和控制CO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④P164中,讲到溶液的PH值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当空气受硫的氧化物(S0。)或氮的氧化物(NO:)污染时,雨水呈酸性,形成酸雨。”因此,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⑤、P87中,讲到C02是不能供呼吸的,虽然C0:对人畜无毒,但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不能超过0.5%。因为CO。含量越高,O2在空气中含量就要明显降低。当CO。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畜就有害处;当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使人死亡。因此,要有效控制排放到空气中的CO:的含量,也是预防空气污染的重要任务之一。在P11 1中,又指出当大量CO。进入大气后,将会导致“温室效应”。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温室效应”将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

二、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以上所述,使学生深刻懂得,人类懒以生存的环境是怎样被污染的;受到污染后又如何对人类进行“反作用”、进行“报复”、进行“肆虐"、进行无情“伤害"的。从而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达到环境教育之目的。(1)充分利用化学教学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有毒物质,如:CL:、H。S、CO、SOz、N0、NOz及各种酸雾、农药、化肥等进行直观具体的环境教育。通过实验操作,如闻气体方法;收集有毒气体;实验中剩余的废液废物的处理;怎样利用通风厨;如何吸收有毒尾气(CO、CLz、SOz)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2)、通过大气和水源污染及其治理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和防污重要性的认识。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由要类在自然环境下不断改造而逐步形成的。教学过程,可以介绍因大气、淡水水源、土壤等被污染而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威胁或伤害事件(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P 1 6——1 7中,“大气污染与防治"),等有关资料,从而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教育学生保护好大气,会给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保护好水源,不仅保护了人类本身,也保护了水生生物及生态平衡;保护好土壤,可给人类提供无毒无污染的农产品,使学生懂得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另外,通过对CO和S0。的吸收利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治理污染又是化学界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但要同时教育学生,环境一旦被污染,仅靠一种方法治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才能凑效。教育学生环境易污治理难的道理,以启发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勇于向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不法分子作斗争。

三、教育学生热爱环保事业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素质教育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根本的手段是抓好环境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是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教育有关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化学实验所用的很多化学药品具有毒性,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烟雾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直接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之一,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各因素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化学污染。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及具体事例及时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接受环保教育,就要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及有机物污染。

(1)大气污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耗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民用燃料产生的废气、烟尘等导致大气污染物猛增。主要有:碳化物(如CO、CO2),硫化物(如SO2、H2S),氮化物(如NO、NO2、NH3),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酮、焦油等)。据最新统计,现在每年仅CO2的排放量就达5×1012kg,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2)水资源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及工业排放的废液废渣,造纸、冶金、化工等重金属可溶盐的任意排放。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人类及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水体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50年代,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一带,发现了一些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病人,有的病情竟然恶化到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神经失常、身体弯曲的地步,最严重的患者终于死亡。而该病的根源是因为当地工厂将含汞元素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居民吃了中毒的鱼之后而深受其害。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所产生的酸雨会使湖泊水变成酸性,使湖泊中的铅、锰及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大,引起水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时使湖泊中的鱼类大量死亡。

(3)土壤污染。城市和工业污水的灌溉,工业废渣、垃圾的堆放,化肥农药的滥用,残留在土壤,森林的砍伐引起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1993年,安徽某地因灌溉工业废水引起的土壤污染,使1000多亩水稻颗粒无收。

(4)有机物污染。主要包括种类繁多的有机精细化工产品,如化妆品、涂料、胶粘剂、化肥、农药、聚氯乙烯制品的滥用、大量白色污染的产生等。

二、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素材很多,有丰富的环保方面的内容。如空气、水、CO,CO2、酸和碱及化学肥料、石油、煤、金属的冶炼和有机合成等,几乎每章节都能紧密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丰富的素材,只要得到巧妙加工,恰当应用,便会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兴趣健康发展的高效催化剂,引起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环境和科技联系起来。环保教育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环境污染的大事件,结合周围环境开展环保问题的议论,讨论。引导学生留意周围的环境,注意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图片、黑板报,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报刊、电视等。凡此种种,只要我们善于利用,造成舆论声势和视觉、听觉环境,就可形成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人手,抓住时机传授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认真研究、挖掘、发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活动。通过研究性活动的开展,进行环境知识渗透,能使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应在确保初中化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是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的其它内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环保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学习活动(课堂或课外)中渗透,在环境氛围(课堂或校园文化)中渗透。不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还要充分利用化学家庭小实验、创设化学园地等课外活动有机地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使教学内容与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使广大学生能应用化学知识去认识环境污染的内在本质。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当今世界的教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三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们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感性材料的配合,他们对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实验现象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较易理解。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物质长年累月的任意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发展微型化实验,科学合理处置废弃物,设计更为理想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并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环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