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3 16:44:34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1篇

【关键词】民间传统 皮影 艺术

1 皮影的起源

《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汉武帝怀念亡妻李夫人,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帏帐表演,请汉武帝在远处观看。这便是皮影艺术的原型。隋唐时期,皮影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至宋代皮影已逐渐发展成熟。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清两代,随着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演技的提高,广泛的发展,各地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

皮影艺术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中国最有名的三大皮影分别为: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出现较早,陕西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西、南三路皮影的形象和表演唱腔都不尽相同。陕西皮影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雕刻技法,制作严谨,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线条优美,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陇东,今为甘肃省庆阳市。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陇东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和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特点,日渐形成了趋于完美的造型风格和艺术语言。陇东皮影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图案运用灵活大胆,着色对比强烈,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山西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山西皮影戏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南地区。山西皮影雕刻工艺缜密而且精细,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线条优美生动,气韵十足。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极为讲究,多为皮影艺人自己制作而成,色彩鲜艳耐腐蚀,不变色。

2 皮影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操作,到最后做出完整的皮影形象,要经过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制作程序,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皮影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本地区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作品形体小巧,形体造型方面大胆夸张,巧妙变形。人物造型基本按照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设色,以镂线分色,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而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多以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色彩绚丽谐调,简洁明快。每个经过一系列的制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皮影作品都充分反映了民间艺术家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丰富的创造力。

3 皮影造型艺术特点

皮影来源于生活,皮影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用皮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各种不同阶层、性格的人物形象还是各种动物、鬼魅形象或夸张或精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皮影造型中有着以下几个普遍的特征。

构图与造型上的平面化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一大特征。皮影艺术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影响。所有的造型采用统一的平面构图设计,没有前后的空间区别。只有上下位置的区分。皮影人物头像基本为侧面或半侧面的形象,身体基本为侧身。

皮影造型艺术化是皮影艺术的另一特征。夸张和变形成为皮影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皮影的造型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用色简练,对比强烈,平涂着色。在皮影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归纳,把形象特征用简单的线条和镂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典型的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性格和阶层身份,用极其简练的手法刻画出了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用其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的情感。民间皮影造型的夸张就是去繁求简的过程,对物象最特殊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皮影造型戏曲化也是皮影艺术的特征之一。皮影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由民间艺人一边操纵皮影人物,一边用当地曲调唱腔讲诉故事,在皮影影人的造型表现方面,大胆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以及服装造型,人物形象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创造,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但由于皮影艺术自身表现形式的特点,皮影人物在其形象塑造上又与传统戏曲人物形象有些区别,并不完全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简单描绘,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皮影艺术形象更加的鲜明,也更具特色。

4 皮影的艺术价值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融汇了雕塑、美术、剪纸、戏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态,深得中国文化虚实意韵之美。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在艺术长廊里,皮影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也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许艺乙.身边的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193.

[2]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7-23.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2篇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中国传统皮影艺术是民间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从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特点、皮影艺术对动画产业的国际化的影响、皮影艺术对中国动画产业化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借助传统民族艺术推动动画产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动画产业;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11-02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在动画产业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2013KS007)

一、缘何重视中国传统皮影艺术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存在的。中华民族有5000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皮影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皮影艺术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础之一。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动画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须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创新着力点,从动画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加深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期从中获得创新元素,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再创辉煌。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尝试将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和西方文化艺术相互融合,创造出较为成功的动画作品,从而吸引动画人员的关注,使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对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挖掘上。从动画的本质规律及皮影艺术的特点入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价值,为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动画创作创新动力,从而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陷入低谷。国产的动画影片,并不缺少华丽的视觉形象,剧本思想也不是不深刻,情节也算起伏跌宕,却独独缺少文化底蕴,因此动画影片也就成了艺术花瓶,艺术品位始终难有较大跨越。中国传统皮影艺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是生长在民间文化沃土,文化底蕴深厚。动画影片只有吸收皮影艺术的文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重获辉煌。

二、中国传统皮影艺术与中国动画产业

(一)皮影艺术的特点

1.光线与皮影艺术

在视觉艺术中,光线与剪影作为视觉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改变画面上的形状及虚实,影响艺术形象的艺术品位,决定着视觉艺术的成败。中国皮影戏人偶在白色银幕上的表演,是经过高度提炼概括,是艺术的表现过程。在皮影戏中,把艺术造型映射在驴皮挂屏上的过程,就是艺术表演的过程,这其中,影人、艺人、驴皮、光共同参与表演,而且缺一不可,是皮影艺术的四大要件。这其中的影人雕刻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借鉴剪纸艺术,还要用上汉帛、雕塑等方面技术;既要考虑艺人的操作问题,又要考虑光线投射效果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观众的审美取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可以说,皮影艺术就是用光线、“剪影”和艺人的操作来完成的艺术,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提炼和浓缩。

皮影艺术利用光线表达角色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展示主题,强光通常象征真、善、美,表达,展示生活阳光的一面,弱光表达黑暗、孤独、失败、沮丧等情感。在人物性格上,而且红色表示忠诚、勇敢,黑色表示正直、严明。而在动画中,光线与构图也是动画视觉原理的重要载体,动画的画面也需要用光影来展现动画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借鉴传统皮影戏中凝练光影手法对动画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融歌、唱、说、舞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

皮影戏源于两千年的西汉,是一种融歌、唱、说、舞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皮影戏是艺人通过操纵杆操纵皮影戏中影人的关节点来表演的。“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正是通过影人、艺人、光来演绎千古故事,再现周围的客观世界的。皮影戏要由艺人操纵影人,通过艺人的说唱来表演的。影人多采用五分面,丑、怪角采用七分或八分面。为了使皮影中的“人物”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皮影人大都由11个连缀的部件构成,分别是头部、胸部、腹部、两条腿、两条上臂、两条小臂、两只手。为了提高皮影戏的幕影表现效果,艺人们采取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对场景与影人加以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艺术处理。为了提高观众的兴趣,皮影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砖、画像石及宋、唐寺院壁画之艺术精华。皮影戏也分生、旦、净、末、丑,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又夸张,颇具幽默感,而且也不失或纯朴、细腻、粗犷、浪漫。再加上雕刻、着色而形成通体透剔及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令人赏心悦目,不愧为民族艺术瑰宝。这其中的造型艺术、色彩应用手法、影戏结合的艺术技巧都值得中国动画借鉴。

3.皮影艺术的意境

道家思想对皮影艺术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皮影戏中虚实相生、若有若无、似真似假的意境是罕见的,它源于古老的文化思考。然而,在中国动画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画面质量都有较多的模仿痕迹,注重内涵的动画影片较少。中国动画应从皮影艺术发展路径中总结经验,走倚重民族文化的创新之路。

(二)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对动画产业的借鉴意义

数字艺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传统皮影原料加工、图案设计、落样、雕镂和上色等手工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耗时长,质量不稳定,但这并不是说皮影艺术就一无可取。中国动画要走出低谷,就要在形象设计上借鉴皮影人偶的某些长处。比如,运用电脑软件来分析皮影形象中的文化元素,并把这种元素注入动画艺术中,这既可以宣扬中国民族文化,又能够增强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色彩,从而探索一条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例如,在《功夫熊猫2》中,开头的铺叙就借鉴中国皮影和剪纸艺术。又如《狮子王》也借鉴古老的传统皮影戏的表现手法。美国迪斯尼和梦工厂等充分利用多元文化的融合,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三、中国动画产业的品牌战略与皮影艺术

近些年,中国动画产出数量增加很快,但影响力不高。原因何在?就在于缺少品牌,而支撑品牌的是质量,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挖掘最有价值的东西,推陈出新,用于动画的创作,这样才能推出有力度的产品,打造知名品牌。而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皮影艺术就是最珍贵的,它是一座宝库,能够为动画艺术提供充足的文化支撑。中国动画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的直白性”,总是希望通过某一动画形象去教育儿童,用大道理去推动情节,常常忽略动画的首要属性——“乐”,结果落得索然无味。皮影戏也不乏教育功能,它通过诙谐与幽默博得了观众,而它的育人功能却在“乐”中潜入人们的心底,这一点最值得动画影片借鉴。艺术都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只要生长在这片沃土上,动画产业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四、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对动画产业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价值

1.民族文化特征鲜明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造型所反映的神秘的民族特征、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及审美风格背后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线条造型上,皮影戏工艺严谨,制作精美,女性线条优美、色彩艳丽、外简内繁;男性粗中有细、风格较为粗犷。同时,半透明的雕镂对衣着、脸型、服饰雕刻的精湛绝美,体现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不单单是皮影的造型,皮影的道具,如桌椅等,空间感强,较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如此鲜明的造型特征为动画产业角色造型提供了借鉴,只有这样的角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艺术形式丰富

仔细观看皮影,不难发现皮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剪纸、京剧脸谱、汉代帛画、佛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皮影戏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早在西汉武帝时期,皮影戏就作为一种直觉艺术出现在长安的观众面前。当时的皮影戏装饰特点强,具有戏剧化特点,与佛教壁画和娱乐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皮影戏以优美的雕刻造型和动听的地方唱腔深受观众的喜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成为各地文化产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如今的国产动画作品中,民族文化内涵不足是通病,借助民间艺术多角度审视动画的造型艺术,增强动画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动画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皮影的艺术中寻找有价值元素,并加以吸,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灵感,对动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色彩应用独具特色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中,色彩系统是被纳入哲学范畴的,其中对色彩影响最大的就是五行观念。皮影戏深受五色系统(红黄青绿黑)的影响,如利用色彩表现人物的身份,黄色服饰代表贵族(如皇族),红色和绿色服饰表示较高的人物身份(如高官),黑色服饰代表较为普通的人物(如平民)。从这种用色特点可以看出,皮影戏的色彩运用并不是对现实生活中色彩的模仿和复制,它在脱离事物的现实状态,因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中国早期《猪八戒吃西瓜》就借鉴了陕西皮影戏和剪纸艺术的外观形式,这两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运用,使《猪八戒吃西瓜》的色彩更加鲜艳,获得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可见,恰当地利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色彩,有助于提升动画产品的艺术品位。

4.声画统一

无论在皮影戏还是动画艺术,声音与画面都是互相对应、互为补充的。画面是叙事的主体,声音是为画面服务的,画面向观众传达视觉感受,声音可以补充说明画面的不足,烘托氛围,创造一种意境,表达画面内在的深层次含义,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声画统一方面,皮影戏的声和画都是由艺人现场直接呈现的,给人的是更直接、更真实的感觉;二动画艺术的声与画都是电脑合成的,观众不免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这如同直播与转播一样,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皮影艺术对对推动动画产业的国际化的价值

中国与美国的审美取向有很大区别,中国文化强调以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审美不强调模仿,而是注重创新;以西方截然相反,美国文化把外在世界作为人的对象,主观地在自然之外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思考、研究、分析,在艺术上注重模仿自然。近年来,美国动画公司以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创作方法作为突破口,取得较高的成绩。

皮影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内含浓郁的道家思想。皮影艺术不强调写实性、逼真性、精确性,而是刻意放大抒情写意,强调自然天成。美国动画公司看到中国皮影戏的艺术价值,把它的创作理念应用到动画影片制作中,尤其是迪斯尼和梦工厂动画公司,竟然把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题材和中国味浓厚的故事搬上银幕。他们努力这些题材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与西方文化融合,使美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美国尚且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寻找创新灵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应该重视本民族文化,挖掘其中蕴藏的价值,并吸收西方文化有益的东西,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动画作品一定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

〔2〕张爱华.个性与共性:中美电影文化比较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3〕刘书亮.中国电影意境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民间文学与国产动漫的整合创新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电影作为艺术[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26.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3篇

豫南皮影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意味极浓。影人一般高50厘米至60厘米左右,人物的造型的外轮廓多以长直线或是长弧线,这样可以使人物造型好看,但又不流俗。从人物脸谱的五官到衣服发饰的图案,女则花云草凤,男则云龙马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生旦净丑,一应俱全,每个人物造型都是匠人深思熟虑、精心雕画出来的,细腻精巧。豫南皮影人物造型分为六个部分:人身造型、面部造型、动态造型、关系造型、角色造型、动物景片造型,与河北、山西等地方皮影不同的是,豫南皮影中的帽子和头脸造型是分开的。对皮影性格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头脸的造型特征来展现,豫南影人面部造型很注重眉、眼部分细节处理,进行强调夸张、夸大化,给予眉毛、眼睛故意拉长刻画。豫南影人的形象,从人物的头部开始有较大的变形,眼鼻夸张,是影人角色、性格特征的展现,适应观众的视觉要求,更能表达造型的特色性。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行规,在豫南皮影艺术造型中,角色造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脸部造型区分角色、头饰造型认识角色。豫南皮影的人物头脸造型人物面部的刻画不但可以展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面部某些细节的特写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自古民间就有神秘的“面相术”。豫南皮影作为影戏的一种道具,它的造型特征与我国传统戏曲人物中的造型一脉相承,但是它与传统的戏曲真人造型又不同,因为它是在牛皮上进行造型设计,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皮影在许多造型上采用了装饰变形的方式,尤其在人物造型,影人服装处理上,多采用这种方式,即用一些抽象的装饰花纹来造型,例如点、线、面,和由点组成的线,由线组成的面,在运用过程中,有韵律、疏密和形式的结合等等,使之有更丰富的意蕴美,这种变形方式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变形方式。现代艺术变形是受审美意识形态的支配,变形是自觉地,是经过艺术科学的结构变形或抽象的变化,形式美的法则,是大众媒体所支配的。而皮影的变形处理是受具体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做不自觉的意象或象征变形,是自然而然的变形。并且以几何方式造型,在皮影中多数是采用这样造型手法,用几何分割的造型方式,并非自然几何结构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变化出来,或者说是经过高度概括出来之后,加以修饰、夸张、幽默巧妙组合变形,最终形成了豫南皮影特有的造型特征:简单的脸谱化、夸张的艺术化、质朴的生活化、精妙的象征性、优雅的装饰性等特征。说是绘画,又别于绘,说是镂刻品,又带有装饰性,有着豫南的山村气息。通过与豫西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陕西皮影各个地域皮影造型特征的比较发现:无论哪个地域的皮影造型对当地的文化、美术、戏曲等都有启示和推动作用,皮影的造型元素和手法可以相互借鉴和运用。

2豫南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豫南皮影浓厚淳朴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始终被保留,并受民众所喜爱。但由于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豫南皮影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和缺憾。皮影戏的文化生态链面临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危险,其传承与发展让人担忧。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普及,传统皮影艺人失传,皮影渐渐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停滞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面对这样的现状和困境,只有容许和尊重民间的信仰空间,皮影及其相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留存其适宜生存延续的文化土壤。用传承的方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培养皮影接班人,改良皮影剧目和环境。有了传承,当然也要有保护的措施。加强政府职能,提高皮影艺人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影人。提高皮影的收藏价值,皮影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需要包装,便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更好地利用皮影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中,很多作品都借鉴了皮影的造型特征、表演方式、剧目引用等。除此之外,皮影的造型元素已很广泛的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当中,“中西结合,古为今用”,可以使皮影更好地再现。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4篇

关键词:皮影;艺术价值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被称为“艺术的先驱”或“卡通艺术的鼻祖”。

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说,源自于汉武帝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年轻美貌,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王氏人形,将纸人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帝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就好了,这就是皮影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皮影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就形成了皮影戏。

一、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

中国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宋代皮影中的纸影与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表现形式上受到了剪纸的影响,于是就有一种说法是纸影戏就是活的剪纸。皮影与剪纸的艺术手法实际上是所谓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剪纸艺术的影像造型的特性渗透于皮影艺术中并使它更为丰富多彩。皮影假借剪纸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并夸张其影像造型轮廓,成为我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典范。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到清代时民间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因此,综上所述,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造型平面化(因它假借剪纸的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所以不能塑造三维空间的皮影造型,因此只能平面化)

(二)造型艺术化(由于它是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皮影人物的装束造型与面部神韵形象生动,夸张幽默,浪漫诙谐,用线条镂空法进行造型刻画,用色简单及简洁,主要采用平涂着色法而颜色则主要采用红,黄,青,绿,黑五中颜色)

(三)造型卡通化(我国皮影本身体现能动性,被公认为是“卡通艺术的鼻祖”和“电影的先驱”。它的造型里人物身体的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于舞台演示)

(四)造型戏剧化(体现出传统皮影与戏剧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民间皮影的结构

(一)头茬

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相貂,翎子,鬼怪,神头等很多类别,而各类又包含种种,如旦角类有正旦,小旦,刀马旦,老旦等。头茬越多,影人角色越齐全,演出曲目就越丰富。影人头部造型分脸谱与头饰两个部分,脸谱中的花脸脸谱纹饰华丽,色彩丰富,形象夸张,富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是皮影艺术的精华。一些民间老艺人将脸谱中的眉眼表现总结为:“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而影人头饰分为发饰和帽饰。发饰有披发,抓髻,辫子旦,花旦等,而帽饰分为冠,帽,盔,巾等这些是区别不同人物官阶和身份的重要标志。

(二)身段

身段又称戳子,分为龙袍,蟒袍,官衣,监衣和帅袍等,皮影戏的服装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的影响,身段造型与头部造型的角度是完全不相同的。头部是正侧面即五分头而身段则采用的是半侧面即七分身子,做到了服饰外轮廓的丰富自然,有利于服装的完整表现。

(三)衬景,道具

衬景就相当于舞台背景,起着深化剧情,点缀环境的作用。皮影的衬景广泛而不受限制,有天上,地下,水里均可表现,并且极尽夸张又富有表现力。然而它却受影戏屏幕的限制,必须是平面的二维空间的。而道具则更为丰富,有庞杂,车马船轿,飞禽走兽,室内陈设,仪仗,兵器等。

三、民间皮影制作工艺

(一)制皮

我国民间皮影的制作是皮影艺术的重要程序,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地制作工艺。且皮影的原料加工主要以夏季六七月份新宰杀的不满三岁的黄牛牛皮为最佳,其次也可用羊皮或驴皮来代替。先刮皮把多余的脂肪和毛发刮掉,经加工后只留真皮,然后磨制平整光滑,以达到如玻璃般的透明。

(二)落样

在已经制作好的透明皮革的下面放好准备雕刻的白描图谱及脸谱,服饰,道具等图谱,然后描摹,用钢针尖刺图,描绘出纹样,为雕刻提供依据。

(三)雕刻

皮影雕刻是采用平面二维空间的装饰表现方法,主要用线条处理,其线条又分为实线,虚实线,暗线和绘刻线。实线是用来表现形体轮廓的线,即表现生,旦,丑角等被称为空脸的脸谱,同时也表现部分的装饰图案。虚实线是表现层次,块面以及结构中的装饰纹样,沿形体实线旁边饰以虚实线,净角的脸谱也多为虚实线。暗线为实用线,即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皮影人物的活动关节处。如腰端,手腕,膝盖等关节处,绘刻线是以笔代刀,用来表现更为细致的物体,如腰带,胡须等同时也起到了装饰点缀的作用。

(四)敷色

用雕刻好的皮影人偶经平整打光后敷色,颜色多用纯色,主要用红,黄,蓝,绿,

黑等五种颜色,着色主要用平涂法,此外还有晕染手法和勾线相结合运用,上色要用透明色,这样不影响光照。戏曲人物脸谱和服饰的敷色要按程式进行,颜色以黑色和深色为主,这样通过光照,才能达到色彩浓郁,形体清晰可见的效果。

(五)定型

把上色后的皮影人偶熨烫平展,使其定型。熨烫又叫“出火”,是制作并整理皮影的辅助工序,具体做法就是用特别制作的土坯熨烙皮影,就是将皮影夹在两土坯间,带冷却后取出,重要的是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皮影熨烫的不挺展,火候过了皮影会被烧焦,最后上清漆以防色彩脱落,还可防潮并定型。

(六)装订

装订是皮影制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将各个部件组装并固定,影偶头部和身体的联结是活动的,根据演出曲目的需要可以进行调换,并且各个部位的连接点要找准,才不至于组装的皮影前倾后仰,影人领是用一根主签连成的(又称“命根”),两手腕处各加一根活动签,民间艺人称为“三点一线选中选,栩栩神采从中显,疏忽若差半分豪,有肉无骨影人残。”

四、民间皮影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一)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皮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古老的民g艺术,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又分为民间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皮影唱腔的文化价值以及皮影人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等三点。

1、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影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源自于民间百姓生活的平常故事,以常见简单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一些深刻的道理。因此它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一些伦理的模式,所以剧目中蕴含的故事道理以及反映的民风是调查采集民间艺术素材的有效方法。

2、皮影唱腔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地域的长期发展演变中,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例如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髓,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地方流派。所以影戏的唱腔艺术是从不同地区的音乐上发展而来,[2]它没有统一的腔调。腔调越丰富,版式也就越丰富。

3、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

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也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素材。民间艺术与专业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现代艺术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的,无论是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民族精神,都将成为新的物种产品并提供有用的启示和积极精进的经验。那它所体现的经济价值是皮影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品,因此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偶可供人欣赏,点缀生活空间,也可作为装饰品从而产生商业价值,也为在都市的人们带去一些乡土气息。

(二)承载了民间皮影的传承艺术价值

1、民间皮影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2、皮影艺术与原始巫术,乐舞,民间艺术及图腾,说唱等相互渗透融合并相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心理特征。

3、寓教于乐(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审美意义)

4、皮影本身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它对中国民间习俗,民间文学和历史,美术,戏剧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民间皮影的美术研究价值

民间皮影的美术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表现在造型的夸张体现。

2、体现在丰富的线条语言。

3、体现在纯粹的色彩运用。

4、体现在细腻的动态语言。

5、体现在投影的表现形式。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界面;设计;皮影;艺术风格

皮影戏,又可称为灯影戏或影子戏,是自古就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傀儡戏。在传统文化当中,工艺师利用布料、纸板及兽皮等材料制作出用于表演戏剧的皮影,包括人物、道具、景物、动物等,这些皮影制作考究,且极富戏曲特征,不仅生、旦、净、丑角色皆有,图饰也十分讲究,如女角的图饰包括凤、草、花、云;男角的图饰包括水、虎、云、龙等,颜色上也是五彩缤纷,富有美感;同时,艺人们在表演皮影戏时,往往搭配有弦乐与打击乐器,因而风格鲜明,艺术价值极高,受到当时大众所喜爱[1]。如今随着中国风的推广,皮影又重新回到大众视线中,并成为无数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多媒体界面设计作为一个日益走向成熟道路的传播媒体,已不再一味追求设计作品的感官刺激,开始注重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价值,而皮影作为一个凝聚了中国几千年艺术文化的结晶,为多媒体界面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丰富了多媒体界面的设计形式。而如何在设计中运用皮影元素,成为当前众多设计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既与花灯、剪纸等民间艺术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又具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从雕刻工艺来看,皮影边缘线条流畅,镂空部分犀利干净,且根据地域不同,其刀工雕刻手法也各具特色。比如东北皮影形象粗犷有力,造型浑厚又不失简洁;陕西皮影形象纯朴,工艺精致巧妙;东北皮影刀法简练,以精细见长[2];西北皮影轮廓鲜明,图纹丰富且不乏趣味性。其次,从造型上看,皮影角色脸部往往只有侧面而无正面,角色服饰则一般采用半侧面造型,如此设计既是为了提高服饰轮廓的自然度,又是为了增加服饰的表现力,同时,服饰上的花纹极具戏曲特征,包括龙、鹤、松、牡丹等,除具有美化作用,还具有透光功能,一旦光线穿透镂空的花纹,将可显著提高皮影的观赏性。其三,在色彩上,由于历史悠久,皮影在用色上主要遵循传统五色观的规律,即白、黑、绿、黄、红。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皮影多采用厚重的着色方式,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风格,能产生明显的对比效果,因此皮影角色大多形象鲜明活跃,整体色调积极明快。作为动画行业与电影行业的鼻祖,皮影戏综合了戏曲、美术、音乐及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艺术设计行业提供了极大的艺术参考帮助。

二、皮影在多媒体界面中的艺术设计

(一)皮影动作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

当前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多媒体作品已不是过去仅仅由几张静态图就完成界面设计的原始阶段。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扩展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大众审美观,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界面设计,而追求互动性更强的交互式界面设计。如窗口间的切换效果,鼠标停留在按钮上特殊效果,或是缓冲时的等待效果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效果越来越趋向于动画化。为此,可以结合界面设计的交互式按钮及链接,利用皮影的动作特点设计出具有皮影动作风格的交互式动画,并将皮影的特殊风格统一到整个多媒体界面,使界面整体呈现出浓烈的传统民族感[3]。设计前,设计者需知皮影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靠艺人们手执长签模仿出来,这些动作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形式,因而在设计中采用皮影风格时应额外重视皮影角色肢体动作的表现。此外,设计中还可适当加入一定的现代设计,使界面效果既具有传统风格又包含了一定现代元素,丰富多媒体界面带给用户的视觉感受。

(二)皮影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多媒体界面设计的重点元素,主色调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界面的整体风格,还影响到人们对设计的整体感受,因而绝不可草率选择。设计师要在多媒体界面中体现皮影的风格,就要采用民间皮影戏中为人熟知的颜色,即白、黑、绿、黄、红五色,其中尤以红、黄二字最具代表性。同时,皮影还常使用互补色,如红配绿,紫配黄,为提升颜色的搭配效果,设计师可以红、白两色作为介质,红色调和紫配黄,白色配和红配绿,增加绚丽效果,使界面设计的整体视觉得到提升。此外,皮影戏在舞台及道具上应用的颜色搭配也可作为设计参考,这些色彩鲜明、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都可以使多媒体界面体现出皮影的特点。另外,过去传统皮影戏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皮,因而皮色也可作为皮影的代表性颜色加入到界面设计当中,并以多种颜色进行调和,从而使整个多媒体界面实现视觉效果的统一,令用户只稍一看即可体会到界面设计所要表达的皮影风格。

(三)皮影风格在图文设计中的运用

图片和文字作为多媒体界面中最为基本的设计元素,能以直观的方式将皮影元素体现在界面当中。设计时,在文字上应考虑皮影戏的历史特性,避免使用现代风格强烈的字体,并尽可能选择具有浓厚中国古典特色,典雅质朴的字体设计,必要时还可对界面部分显眼位置应用修饰感强、古典风格鲜明的字体设计;此外,字体排版也是表现皮影风格,提高界面艺术效果的一大措施[4]。普通的文字排版一般选用的都是两端对齐,横向、方正的字群,这种排版方式一方面可使界面显得正规严谨,另一方面则使界面显得干净整齐,然而在艺术性上却无法表现出理想效果,为此可采取适当改变。如将横向显示改为竖向显示,使文字排版贴合皮影的历史性质,令界面整体设计流露出古典感,或是使用文字绕图排版,消除界面单调性。又比如在图片运用上,可利用带有皮影风格的皮肤与材质图案对界面进行装饰,亦或是直接应用到界面导航条等视觉重心部位,使皮影风格在界面设计中生动完美的表现出来。

三、结语

综合上述,皮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多样化的造型、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设计者通过将皮影元素运用到多媒体界面中,既可使界面设计富有民族特色,又可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实现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岩.现代界面设计中的“中国风”[J].硅谷.2010(07):217.

[2]姚令华.刍议现代设计中的文化指向[J].包装世界.2011(03):84-85.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6篇

关键词:皮影戏;舞蹈艺术;影响;皮影舞蹈;发展前景

前 言

张要作戏调翻新, 顾影徘徊却逼真。

环佩姗姗莲步稳, 帐前活现李夫人。

——滦州学正左 乔林 《海洋竹枝词》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其实,翻阅古史文献,不乏如是的记载和描述。

“用薄片透明之驴皮,雕成人物等形,夜间于台上架纸窗,借灯光照映,远视之意态生动,惟妙惟肖,故谓之影戏。”时光荏苒,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至今依旧被很多人喜爱着。

人们常常问起:这雅俗共赏的影戏究竟起源于何时?答案却莫衷一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关于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影戏)的明确记载是在宋代,在此之前,文献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也使得被认为是“电影始祖”的影戏起源于汉代唐代的说法更加扑朔迷离……

今天,立足于一位80末舞者角度,我们与其深刻研究影戏的起源问题及其历史,到不如探讨下影戏的发展和发展至今对舞蹈艺术的影响,以及对舞蹈家们针对舞蹈革新产生的创作灵感和近年来皮影舞蹈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我想这是对我们古老民族留给后人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和革新途径。

第一章:皮影戏的起源及历史

(一)皮影戏的起源及发展

被认为是“现代电影始祖”的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在陕西的皮影中,流传着“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并认为这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皮影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但这些民间传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据考究,有文字记载的影戏最早出现在宋代。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作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1]

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路交往,皮影戏相继传人了波斯,阿拉伯,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欧亚各国。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经历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兴盛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厥不振。[2]

1949年后,全国各地的残存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二)皮影戏的题材及特点

由于年代久远,地域的差异,各地的皮影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总括而言,中国影戏共分为七大影系:秦晋影系,滦州影系,山东影系,杭州影系,川鄂滇影系,湘赣影系,潮州影戏。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表演技术巧妙,影调多腔,最为复杂,影卷之高雅尤为全国之冠的要属秦晋影系中的陕西皮影。

影戏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体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打假恶丑。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伴奏音乐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与保护。[3]

第二章:舞蹈艺术的新课题

(一)舞蹈艺术的现状及革新需求

舞蹈作为一种经过提炼、组织、抽象化的人体动作语言,在历史长河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它可以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丰富细腻的情感,深层的精神思想和鲜明的性格特称等。

舞蹈的发展及舞蹈观念的转变与社会的进步更替、生活习俗的差异、政治环境的氛围及每个时期哲学、美学思潮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世界舞蹈发展史上,舞种产生及演变的历时性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多元统一进程。[4]

正是因为这种多元统一,要求舞蹈工作者们必须立足根本,出于现实,对舞蹈艺术进行革新。不光为了顺应艺术发展的历史潮流趋势,更是为了满足欣赏水平的提高于舞蹈艺术现状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模仿论”对皮影舞蹈形成的促成作用

随着舞蹈观念的发展和演进,很多现代的编舞家已经不仅仅关注对“民主的形体”的编排,而更注重运用多种材质为个人的意念服务,甚至运用崭新的手段打破舞台表演的旧有模式。[5]

“返璞归真”的想法让舞蹈家们开始考虑从自然出发,从艺术的发生之初开始创编,于是“模仿论”这一艺术起源论中最古老的理论,开始成为舞蹈家们在舞蹈革新中从另一个角度创新的新思路。

于是,大批从模仿角度出发而创编的舞蹈作品接踵问世,以06年轰动春晚的,引起除夕夜亿万观众内心深处共鸣的《俏夕阳》为例,就是以模仿皮影影人动作为基础,从皮影影人动作中找出可用人体肢体来表演的动作,配以舞美道具灯光等,用现实的人物表演代替皮影影人的木偶式幕后操作。可以说皮影舞蹈的出现是对皮影戏的极大创新和改革,使得皮影更加人性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对皮影艺术深刻的继承和革新,更是为舞蹈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三)通过舞蹈《俏夕阳》,解析皮影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皮影舞蹈,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舞蹈动作把皮影戏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型舞蹈艺术。这类舞蹈由于受皮影戏的影响,无论从舞蹈动作风格,舞蹈音乐旋律,舞台美术,再到舞蹈的服装道具等,都有明显的独特风格。

06年轰动春晚的,引起除夕夜亿万观众内心深处共鸣的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诞生,让更多人了解了皮影戏,了解了舞蹈艺术的革新需求,认识了一种新型的舞蹈艺术品种,下文中,我仅以皮影舞蹈《俏夕阳》为例,解析皮影戏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1.对舞蹈动作风格的影响

由于传统皮影是以“皮影人”为主体来表现戏剧内容,而“皮影人”能够活动的部分仅包括“手腕”、“肘”、“肩”、“腰”和“腿”等小细节部位,所以,皮影舞蹈《俏夕阳》吸取了这些特色鲜明的内容,在舞蹈动作风格上,基本以地面动作,平面动作,侧面动作为主,时而甩臂,时而扭肩,把皮影影人生硬夸张不甚协调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新奇、独特、幽默、诙谐的动作风格。

2.对舞蹈音乐旋律的影响

传统皮影戏是戏曲的一种,其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也归类于戏曲,而创作后的皮影舞音乐属于歌舞化的音乐,但皮影舞蹈表演时的音乐韵味依然可以体现出传统皮影戏的音乐魅力。皮影戏演出时,乐器很少,而创作后的皮影舞蹈音乐加入了许多舞蹈音乐的元素,变成了专门表现皮影舞蹈的舞台化音乐。[6]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音乐风格,既能充分体现出浓郁的皮影戏的音乐风格,又有悠扬的舞蹈音乐特色,让观众体会的是舞蹈与戏曲的和谐美。

3.对舞蹈舞台美术的影响

将皮影表演变成真人演出,将皮影戏的精髓通过真人表演的形式搬上舞台,这要求对舞台的布景及舞台方位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包括灯光、舞美、要勾勒出舞者的“影人立体感”,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皮影舞蹈的特色。

皮影舞蹈《俏夕阳》中,背景灯光,LED大屏及电子影壁墙的合理运用,在给观众戏剧和舞蹈和谐美的同时,也恰到好处的实现了从皮影影人到真人表演的完美转换。

4.对舞蹈服装道具的影响

皮影舞蹈在服装造型上不同于芭蕾的体服,也不同于现代舞或古典舞的飘色柔艳,而是刻意让皮影舞蹈的服装与皮影戏类似,许多服装样式和皮影戏中“皮影人”的衣服相似,做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立体感受。

以舞蹈《俏夕阳》的服装头饰为例,无论从服装的色彩搭配,到人物造型,都在极力仿真皮影影人的造型,为的就是营造真正的影戏气氛,从而提升皮影舞蹈的艺术魅力和仿真性,给观众新的视觉感受。

第三章:新型皮影舞蹈艺术发展前景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诞生,不仅让民众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也让舞蹈家们看到了中国舞坛发展的新趋势。

皮影戏负载着古代文化的积淀,而5000年文明古国的中华舞蹈,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存,一路走来,她们在神州大地上,浸润着地域文化的“养分”,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流传了下来。如今,《俏夕阳》在民间社区发生,这并不是偶然,当这两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时,便是新的艺术革命即将“爆发”之时。《俏夕阳》登上了央视春晚的大雅之堂,甚至走出了国门,这如实的证实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是由于她发生在民间社区,才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众中传承,彰显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任何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人民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悟出并提炼而成的;任何艺术作品的演示,都是对人民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智慧的再现和回馈。

如今,皮影舞蹈对皮影戏的极大革新和改革,使得皮影戏更加人性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对皮影艺术深刻的继承和革新,更是为舞蹈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跃忠.影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

[2]魏历群.影戏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7篇

岫岩皮影戏最具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在当地的发展和影响也最为广泛。最初的皮影戏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它起源于陕西省,到了唐宋时期渐渐成熟起来,到了明朝后期至清朝初中期,随着满族文化逐渐地渗透进来,皮影戏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岫岩的皮影戏就是这个时期传入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皮影戏种类繁多,地域性极强,初步统计我国现今有地方皮影戏达十余种。而岫岩皮影戏与其他地区皮影戏的最大不同就是其对于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性,同时也具有满汉文化的完美兼容。虽然近些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岫岩的皮影戏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对于一种地方曲艺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现今电影电视、网络文化的大力发展,皮影戏的市场已经大不如从前,观众人数大大减少,市场效应慢慢地呈现下滑趋势。岫岩皮影戏的曲目现仅存百部传统剧目,20余部现代剧目。而且近几年对于新曲目的创作又是少之又少了。在岫岩皮影戏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从艺人员能够达到80多名,30余箱影。但到了2004年底,岫岩只剩下21名艺人,6箱影,皮影艺人年龄大部分还都在60岁以上,一个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兼容着满汉文化的地方曲种正处于濒危状态。

目前,由于娱乐方式种类繁多,人们已经不局限于饭后到广场看戏那么简单了。皮影戏这门艺术形式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轻如鸿毛。怎样才能让岫岩皮影戏这门艺术形式继续发展,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乃至登上国内外的表演舞台呢?

想要寻求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要打破传统的束缚与局限性,积极创新,同时还要继承其精髓所在。皮影艺术之所以能在300多年的时间里存活并发展,是有其一定理由的。演出用的皮影在制作上细致入微,每个小小的皮影在色彩、造型、表情、服装等等方面都极具特点,而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难度极大。通常要经过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数个星期的时间,而且还要在没有一点闪失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同时,由于是人工制作,包括用料中的色彩等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皮影的保存期限和保存过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困难重重,但皮影艺人们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皮影艺术继续存留,并且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其以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这些都是皮影艺术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对广大皮影艺人们努力奋斗和所付出的艰辛的一种回报。

近几年,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现在的岫岩皮影戏已经和鞍山的千山旅游区、汤岗子温泉、岫玉一起逐步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岫岩玉石的影响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岫岩皮影戏的知名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其现今所面临的现状,为了最大限度地扶持这个地方曲艺形式,鞍山市千山区文化馆的几位艺人,努力排演新剧目,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使其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展现。在探讨如何使岫岩皮影戏健康发展的这一问题上,所有皮影艺人和热爱皮影艺术的广大爱好者们集思广益,提出许多有利于其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我觉得这其中有这样几点是值得参考的:

(1)、在鞍山建立全国首个流动皮影展演馆。

(2)、与手工艺工厂联合开发精美的皮影纪念品,已得到更好的推广。

(3)、鞍山是全国旅游城市之一,借助这个良好的契机,让皮影戏与古城开发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鞍山旅游城市的又一张名片。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8篇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纷纷在困境中寻求着现代语境中的生存之道。

1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结合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综合了戏剧、戏曲、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人物雕刻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形象俏丽多姿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美术的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但是现如今,它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我国的动画在多方面压力的夹击下,再加上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致使其发展之路崎岖坎坷,令人担忧。在这严峻的形式下,为这二者寻求适合它们立足和发展的最优路径就迫在眉睫。“传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都是一门视听艺术,无论是皮影造型还是现代动画中的造型都是构成视觉的基础,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总体上来说,现代动画的题材和皮影的题材都一样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皮影戏在表现手段、制作流程、社会功能和故事来源等方面,均和动画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同时,皮影戏与动画在创作理念和表演方式都具有娱乐性都能够传承文化,都是一种平面艺术、屏幕艺术。因此,皮影与动画的结合对二者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突破。”

2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的耦合性

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文化传承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耦合。将数字动画设计应用于皮影文化中,可促进皮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性传承。由于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娱乐形式的增加,传统皮影艺术由于其自身制作工艺与操作程序存在局限性,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将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应用与皮影戏的制作中,不仅可以真实再现皮影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展现其文化精髓,还可以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和偏好对皮影造型进行随意的修改和完善,而且用数字动画技术模拟传统皮影人物的造型,不仅解决了只有传统受过训练的老艺人才能制作和操纵皮影的狭隘面,也为数字皮影动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例如,《铁扇公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封神榜》等美术片,都是汲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法具有艺术夸张和艺术典型化的特色,皮影造型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在这一点上与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共通的妙处。人物的装束与容貌、情态夸张幽默、浪漫诙谐,却又不失生动形象、逼真写实。

从皮影戏的表演剧目上讲,长久流传下来的皮影戏,经历了千锤百炼,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推敲,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包括每部戏的布局、道具、一招一式、唱腔念白都是专业而考究的。将皮影戏引入动画,必将提升我国动画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

3二者结合发展的历史梳理

纵观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发展历程,二者最早结合运用是在1941 年我国上映的《铁扇公主》。1955 年根据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改编而来的《东郭先生和狼》上映,这部动画作品采用皮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来制作,全长仅 4 分 15 秒,却制作精细巧妙,更加充分地展现出皮影戏这一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同年,我国还制作了另一部皮影动画《会摇尾巴的狼》,片长 5 分钟 17 秒。这两部动画也都是我国比较早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表现的作品。此后的20余年里,中国皮影动画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直到 1980 年又一部以皮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动画作品《张飞审瓜》出现,该片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时长30分钟左右。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