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31 17:00:12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1篇

关键词:涵闸;险情抢护;措施

涵闸作为黄河大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堤防防洪标准一样,都属于一级建筑物。但涵闸又不同于堤防,由于涵闸场地狭小,建筑物较多,一旦出现险情,抢险将非常困难。因此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护措施,对于处在汛期的中小涵闸能起到缩短抢护时间、减少损失的重要作用。

1.出险原因分析

闸门及止水设施年久失修,造成漏水;涵闸边墩、岸墙、护坡等混凝土或砌体与土基或堤身接合部,土料回填不实;闸体与土堤所承受的荷载不均,引起不均匀沉陷、错缝,遇到降雨地面径流进入,冲蚀形成陷坑,或使岸墙、护坡失去依托而蛰裂、塌陷,洪水顺裂缝造成集中绕渗,严重时在闸下游侧造成管涌、流土,危及涵闸及堤防的安全。

2.闸门漏水的抢险处理

一般情况下,闸门漏水的原因主要有:闸门有损坏或构造不严所导致的严重漏水。处理方法:在最大限度关闭闸门挡水的情况下,可以从下游接近闸门,用沥青麻丝、棉纱团、棉絮等填塞缝隙。绝不可以从上游接近闸门,防止抢险员被水流吸入。若漏水非常严重或有闸门损坏加剧的迹象时,可以采用蛇皮编织袋、麻袋等装土后封堵闸门。

3.涵闸与土堤结合部渗水的处理

涵闸与土堤结合部位出现险情是因为土石结合部夯填不实,防渗止水的设备不完善,或工程标准要求过低,不足以达到防渗要求,或者施工质量较差等,这种险情发生时,在土石结合部位或背河会发现有清水或浑水集中渗出、漏出。处理方法:

(1)先查找漏洞,查找方法有:

观察漩涡;水下探摸;利用自动报警器或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等仪器探测洞口。

(2)堵塞漏洞进水口

1)如果漏洞的洞口不大,且水深不大于2.5米时,可以采用草捆、旧棉絮、破棉衣等堵塞,若水下的混凝土建筑物出现裂缝较大或损坏时,可用浸油麻丝、桐油灰掺石棉绳、棉絮等嵌堵。

2)如果进水口较大或出现多处孔洞且土质松软时,可用篷布或条纹编织布做成软帘盖堵,根据盖堵的范围决定确定软帘的大小。在堤顶的木桩上用绳索或铁丝牢系软帘的上边,下边坠以重物,这样利于软帘沉贴边坡,并顺坡滑动。在盖堵前,将卷起的软帘置放在洞口上部,盖堵的时候用杆子顶推,顺堤坡下滚,把洞口严密盖堵后,上面再用土袋盖压,抛填粘土闭气。

3)当漏洞进口范围较小,周围土质比较坚硬的情况下,可以用绳结成楔形网兜,然后在网兜内填麦秸、软草等物,或用棉衣、棉被制作软楔,将进水口严密盖堵,抛粘土或土袋闭气,也可用土装袋抢修临河月堤,再填土闭气。

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把迎水坡上的草、树和杂物清理干净,根据漏水堤段的临水深度和漏水程度,用大量土袋抛填迎水坡,直到土袋堆积高度超过水面。

5)背河反滤导渗:可以根据渗水险情以及现场反滤料物准备情况确定,例如石料、柳枝、柴草、石料以及士袋、分级后的砂、土工织物等。进而采取反滤导渗措施。修筑反滤减压围井等。

4.闸基渗水或管涌抢险

发生渗水或管涌的原因:下轮廓渗径不足、渗透比降超过地基土壤允许值或地基表层为弱透水层。处理方法:

(1)在水闸的上游抛填粘土阻渗:先铺塑料条纹编织布膜或篷布,可以用船在渗漏的地方抛填粘土,使其结成铺盖层防止渗漏,或由抢险员下水用粘土袋堵进口,再加抛散粘土封闭。

(2)在水闸的下游修反滤围井:即是在管涌险情较为严重的时侯,在冒水孔清除杂物,挖去软泥,用土袋在其周围做成围井,井壁与地面必须严密接触,井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设滤料,围井的高度只要使冒水不挟带泥沙皆可,在井口处安装排水管使渗出的清水流走,防止溢流冲塌井壁。也可以在闸下游采取蓄水平压:闸下游围堤蓄水平压,减小上下游水头差,在下游水道一定范围内用土袋或土料筑成围堤或利用水道节制关闸,抬高水位减小水头。闸下游围墙高度可依据洪水水位等情况而定。

5.涵闸滑动抢险

涵闸滑动险情通常是由于渗压水头过大,致使建筑物不能处于稳定状态而发生严重的位移、变形,这种险情一般事十分严重的。

抢护原则:减少滑动力,增大抗滑力,稳固工程根基。

抢护方法:

(1)在水闸下游趾部可能发生滑动面的下端,堆放沙袋、土袋、块石等重物以防滑动,同时可适当向地下打入杆桩,增大抗下滑力度,稳固根基。

(2)围墙围堵:在水闸临水面沿滩地修筑临时围堤,使水闸不直接承受水压,险情自然可以消除。围堤的高度一般与两侧堤防高度相当为宜。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2篇

[关键词]灌区;节制闸;分水闸;除险加固

2015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粮食年产量为200.25亿kg,比上年增加24.85亿kg,增幅居全国首位。从2010年以来,辽宁省政府每年会安排超过40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水利建设,其中,灌区建设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灌区超过1000多万处,但这些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年久失修严重,辽宁省内也存在该问题。因此,加强灌区除险加固作业已成为保证该省农业顺利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子。

1工程概况

某灌区地质构造复杂,该灌区区内雨量充沛,水质优良、土质肥沃、温度适宜,是该区域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3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28万hm2,现有干支渠道长度155km。灌区建设于1969年,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本灌区渠首得不到及时维护和更新,致使建筑物老化、破损等现象十分严重,直接造成灌区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实际灌溉面积递减,对实施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亟需更新改造

2除险加固的内容及总方案

(1)除险加固内容:①重建水毁节制闸;②重建水毁分水闸,并修建闸后至干渠58m输水渠道;③重建水毁溢流坝。(2)除险加固总方案:综合考虑本工程主要功能为抬高渠首闸前水位,再结合工程投资及工期等因素,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方案枢纽总布置采用闸坝结合型式。工程主体由节制闸、分水闸及溢流坝三个大部分组成。其中节制闸及溢流坝(以下简称拦河闸坝)轴线与102线公路桥平行,轴线总长度300.0m。分水闸布置于拦河闸坝右岸上游10m处,闸轴线与拦河闸坝轴线垂直。

3主要工程设计分析

3.1溢流坝工程设计。(1)总体结构设计:本项目的溢流坝轴线总长度为289.4m,总体设计结构形式为“浆砌石堰体+20cm钢筋混凝土罩面”。坝顶高程7.1m,与设计正常高拦蓄水位齐平,坝基高程3.5m,坝基底宽7.39m。坝体上下游均设置齿墙,深1.2m,底宽0.6m,齿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堰基底层设10cm素混凝土垫层。溢流坝每20m设一结构缝,缝间填充2cm沥青浸油木板,并在混凝土罩面部分夹651型橡胶止水带防渗。(2)坝体防渗设计:设计溢流坝上游前端设浆砌石防渗铺盖,尺寸为:长×厚=5.0m×0.8m。铺盖上下游均设置齿墙,齿墙深0.7m,底宽1.0m。坝基前脚下铺5.0m深土工膜垂直防渗,防渗基底高程-2.7m,防渗材料为两布一膜,单位质量500g/m2。对溢流坝前端50m范围内河道清淤,清淤控制高程5.3m,与防渗铺盖齐平。各个结构所用混凝土标准,见表1。(3)消能形式设计:设计本项目溢流坝消能为戽流消能型式,该消能形式具有体积小、长度短、工程量省、施工方便、施工简单、消能效果良好等特点,目前已在辽宁部分地区广泛应用。其具体设计如下:①设计消力戽挑角32°,反弧半径3.0m,戽唇顶高程4.8m,高于坝下河底0.5m,戽底高程4.32m;②消力戽下游设5.0m宽,1.0m厚格宾石笼护脚(双层,单层0.5m),石笼顶高程4.3m,石笼底部铺设300g/m2长丝土工布反滤。石笼护脚末端接20.0m戽流消能预冲段,提供戽流消能空间;③距溢流坝坎后25m处设置透水尾坎,尾坎高0.8m,顶高程5.1m,宽3.5m,上下游各设置一道0.5m厚钢筋混凝土齿墙,为到达防护及透水的双重效果,齿墙上部为锯齿构造,内部填充石笼;④为保护尾坎下游侧已建桥梁,根据公路部门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设总长20m(至桥下游末端),厚0.3m格宾石笼防护。3.2节制闸工程设计。(1)总体设计:本项目共设计节制闸5孔,单孔净宽1.4m,中墩及边墩均宽0.6m,总宽度10.6m。闸室顺水流方向总宽度7.39m,与溢流坝同宽,闸底板前端厚度2.0m,末端与消力池高程过渡段衔接,渐变至1.1m。闸底板上下游均设置齿墙,深1.2m,底宽0.6m。闸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设10cm素混凝土垫层。(2)防渗设计:闸基前端防渗布置与溢流坝相同。设5.0m宽浆砌石防渗铺盖,厚度0.8m,铺盖上下游均设置齿墙,齿墙深0.7m,底宽1.0m。铺盖浆砌石砂浆标号M10。闸基前脚下铺5.0m深土工膜垂直防渗,防渗基底高程-2.7m,防渗材料为两布一膜,单位质量500g/m2。(3)消能形式设计:本项目设计节制闸采用底流消能型式,消力池底板与闸室底板用斜坡连接,斜坡段长为5.6m,坡比为1∶4.0,消力池水平段长13.4m,深0.7m,底板厚0.7m,下铺厚0.1m的C10素混凝土垫层。消力池底板水平段设排水孔,孔径100mm,孔距1.5m,梅花形布置。消力池末端采用0.5m厚格宾石笼防护与透水尾坎相接,石笼顶高程4.3m,石笼底部铺设300g/m2长丝土工布反滤。3.3分水闸工程设计。本工程分水闸与原闸相同布置于溢流坝上游右岸10.0m处,由闸室和穿堤箱涵两部分组成,顺水流方向总长12.0m,其中闸室部分长1.0m,穿堤涵洞部分长11.0m,闸轴线与拦河闸坝轴线垂直。分水闸闸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顺水流方向长度1.0m。共分3孔,单孔尺寸为1.0m×1.0m(宽×高),总宽5.0m,中墩及边墩厚度均为0.5m,闸底高程为6.3m。工作桥顶高程9.9m,厚度0.2m。工作桥临水侧设钢结构栏杆。穿堤部分盖板涵,洞身尺寸与闸室相同,共分3孔,单孔尺寸为1.0m×1.0m(宽×高),洞身长11.0m,浆砌石涵壁及底板,底板厚度0.8m,钢筋混凝土顶部盖板,盖板厚度0.2m。为使新建分水闸与灌区干渠相接,箱涵后接58.0m长输水渠道。渠道主体为浆砌石结构,3cm水泥砂浆抹面,矩形断面,宽4.0m,底坡i=2‰。

4结束语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3篇

一、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方法有全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之分,两种导流方法施工存在较大差别,应用时应注重相关环节的控制。1.全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指在上下游处各建设一道拦水围堰,使河水从河床外的临时泄水建筑物下泄。全段围堰法导流包括隧洞导流、明渠导流、涵管导流等,其中应用隧道导流时,首先,合理布置隧洞。一方面,洞轴沿线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洞线尽量成直线型,洞转弯半径至少应为5倍洞径,且转角不能超过60°。另一方面,河流方向和进出口引渠轴线夹角不能超过30°。洞的大小应满足应力及结构要求。其次,合理设计断面。断面分为方圆形、马蹄形、圆形,如地质条件差可设计为马蹄形。最后,合理控制槽率范围。如为一般爆破不初衬时槽率应控制在0.035~0.044范围;如为光面爆破不衬砌时,槽率控制在0.025~0.032范围;如为混凝土衬砌槽率应控制在0.014~0.017范围。应用明渠导流时首先应保证渠身轴线伸出上下围堰外坡脚,水平距离应满足围堰防冲要求。同时,尽量不要深开挖操作,注重缩短明渠轴线长度。其次,确定合理的进出口高程。进口高程应参考截流要求进行设计。为避免水下大量开挖,应适当抬高进出口高程。最后,注重槽率控制。应根据水利水电实际,查手册,做相关的水工试验加以确定。另外,如对通航无要求,应将坝段修筑在明渠中,并设置坝面缺口和导流底孔。如对通航有要求,应设置好闸门墩。应用涵管导流时应在河岸岩滩上布置涵管。同时,每隔一定距离在涵管外壁设置截流环,延长渗径,减缓渗透坡度,避免渗流的破坏。另外,保证涵管管深沉陷缝、温度缝中的止水施工质量。2.分段围堰法导流当水利水电工程处于宽河床、大流量位置,有条件布置纵向围岩或和床覆盖层较薄时,可考虑使用分段围堰法进行导流。分段围堰导流的前期借助束窄的原河道导流,后期需要修建泄水道进行导流。应用该导流法时,河床束窄程度的选择应合理,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其中K、A1、A2分别表示河床束窄程度(%)、基坑与围岩所占的过水面积(m2),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2)。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K的取值范围在40%~70%。分段围堰法导流后期导流的泄水道,包括底孔导流、坝体缺口导流、明渠导流。应用底孔导流时,应综合分析封堵闸门设备、水利水电结构特点,以及负责的任务,确定最佳的底孔尺寸。同时,布置底孔时应满足封堵、围堰工程、截流等的要求。当其他泄流建筑物泄流能力不足时,可通过在坝体上预留缺口进行导流,其中应在综合分析施工条件、泄流能力、设计流量的基础上,预留合理高度、宽度的缺口。当河床一侧的河滩基岩高度较高且岸坡稳定、舒缓时,施工中后期可考虑采用明槽导流。采用明槽导流时应综合分析明槽的槽率、出口消能,尽可能保证其与永久性建筑物充分地结合。

二、水利水电围堰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施工中,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需进行围堰施工。按照所用材料围堰分为混凝土围堰、钢板桩格型围堰、土围堰、土石围堰。为方便水利水电施工,应选择合理的围堰类型,严格控制相关施工参数。1.围堰型式选用原则水利水电围堰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围堰类型,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能减少施工投入,因此,选择围堰类型时应满足以下原则:首先,围堰的抗冲性、防渗性、稳定性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使水能够平顺流淌,不能发生严重的局部冲刷。另外,围堰接头与岸坡之间的连接应可靠安全,避免围堰失事情况的发生。其次,因围堰是需要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因此,施工时应能就地取材、结构简单,方便施工与拆除作业。最后,如需要,应增加相关保护措施,避免船筏因冲击、冰棱等的影响而破坏。2.合理布置围堰平面围堰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布置围堰平面时应结合围堰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轮廓、导流方案等,保证围堰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如导流采用全段围堰法时,基坑由两岸、上下游横向围堰构成。如采用分段围堰法时,基坑还有纵向围堰。施工中对上下游围堰进行布置时均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轮廓而定。另外,还应做好围堰的防渗、防冲施工。为保证围堰的防渗效果可采用灌浆帷幕、防渗墙、斜墙接水平铺盖等进行防渗,施工中尤其应保证斜墙与铺盖的水下抛填质量。为提高围堰的防冲刷性能,可采用柴排、抛石进行护底。另外,围堰布置时应注重在上下游位置设置导流墙。3.加强堰顶高程控制围堰施工时还应保证坝顶高程控制的合理性,具体可采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水利工程施工中如果需要对一部分水流进行拦截时,应通过水库调洪水计算堰顶高程。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完成后,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应及时拆除围堰。为保证拆除作业安全性,拆除围堰时,一方面,拆除工作应选择在枯水时间或季节进行,作业前做好充分的技术交底。另一方面,制定围堰拆除作业应急预案,发现险情及时撤离作业人员。同时,拆除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情、雨情等,发现异常应停止拆除作业。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4篇

一、驻地建设

(1)驻地选址合理,办公区、生活区分离,办公、生活设施齐全,安全保卫管理规范。并按项目经理部的职能部门分设办公用房,其中要有容纳 20-30 人的会议室一间,办公室按统一标准装修。

(2)办公室一律要求挂牌,并统一配置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办公用具,内挂公司统一印制的岗位责任制镜框,做到标准化、整洁化。

(3) 职工住宿实行旅馆化管理,宿舍统一配置床、衣柜等生活必需品,每间宿舍都应设一名室长,负责监督检查本室人员搞好

宿舍的治安、消防、卫生工作。

(4)办公室及宿舍内不准乱接电源,不准使用电炊具和用电

取暖等。 严禁、酗酒、打架闹事,不得侵占和偷盗公物。

(5)项目人员上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背工具包,每周一至五统一工作服装,彰显企业形象。

(6)工地试验室应设置在项目部驻地方便试验检测工作。场地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及检测工作要求。试验室应通风照明良好,并设有防暑、降温、 取暖设备。试验室室内办公地面全部硬化,干净整洁,以方便堆晒料,便于试验。 区域内水、电满足使用要求。

二、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

(1)施工区域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场容场貌。道路畅通、临时排水自成体系并保持畅通。标志醒目,便道实行建筑废弃物施工,以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睛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浆” 。

(2)项目部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置围护设施。施工主线路段设置不低于 2.5 米高的围挡封闭,避免施工干扰。平交路口段设置减速带、凸面镜、警示灯等安全警示标志,保证施工、社会车辆通行安全。

对裸露路基进行防尘网封闭,防止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3)施工现场进出口处必须安装大门,门头还应设置体现企

业标志的徽标。门口还应设立门卫,配备执勤人员,并建立门卫制度, 在大门一侧的围墙上统一布置好“九牌一图” 。

(4)施工现场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搭设各项临时设施,定位堆放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械设备并进行标识,易燃易爆物品还必须分类存放。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

级配电二级保护,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临时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6)施工机械进场必须经过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投入

使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机械噪音指标。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7)施工现场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

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消防管理制度,设置消防设施,并使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现场需动火时要有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消防水源必须满足消防要求。

(8)项目部应加强对民工队伍的管理,建立民工队伍档案,进行民工的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民工的综合素质,建立治安保卫制度,责任分解到人,保证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目标到位。

(9)工地要建立防粉尘、防噪音措施,夜间需施工的要制

定施工不扰民措施,还需到当地安监站办理夜间许可施工证。

三、场站标准化建设

(1)拌和站设置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配送化”

的原则进行标准化建设。 拌和站选址必须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交通方便,接近水源、电源,远离居民区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区,尽量靠近施工现场和施工段落。

(2)选址规划应确定拌和站规模及位置,编写建设规划方案,内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型号、数量等。规划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实施。拌和站建设完成后,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生产。

(3) 对投入施工的混凝土拌和设备均应安设终端数据采集模块,对各种骨料用量、 水泥用量, 及拌和时间进行监控。拌合站要根据水泥用量多少合理规划拌合设备,每个拌和站至少安装两套以上拌和设备。

(4)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满足本合同段主体工程施工需

要,设置一座满足高峰期水泥混凝土供应的大型拌和站,主

体工程混凝土必须实现集中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采用

履带式拌和机拌和,拌和能力应符合投标时的承诺,主拌和

站拌和机型号不小于1200 型,且必须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

备。

(5)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石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生活区应与其他区隔离,生活用房按照驻地用房标准进行建设。

(6)拌和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 安装视频

监控系统, 设置避雷设施和消防通道, 入口设彩门及值班室。

自建活动板彩钢房必须使用全新阻燃等级为A 级的材料, 院

墙的周围有符合中建标准的CI标志。

(7)拌和站设置拌和站简介牌、 操作规程、消防保卫牌、

安全警告警示牌等,标识、标牌设置按照中建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拌和站标明负责人姓名及主要人员组成情况,悬挂

操作规程和主要技术指标。

四、实施规划

(1)本项目起始桩号K7+500-K15+000,全长7.50km,位于中牟县境内,起点位于朱固村北,穿过雁鸣湖镇区后,至张庄南折向西南。本标段主要为路基路面7500m,新建涵洞10道(圆管涵4道、盖板涵3道、箱涵3道),平面交叉设置6处。路基工程路基填筑730247立方米、路床处理200704立方米;涵洞10座;清淤81744立方米,换填碎石81744立方米,填筑砂砾土53299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696478平方米,沥青路面446460平方米,浆砌片石8079立方米。根据项目情况,项目部选址为靠近主线的原朱固社区小学内,一楼为办公区域,二楼为住宿区,根据项目特点配备相应功能试验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驻地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的CI管理要求实施。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5篇

Wang Ting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长春 130021)

(Jilin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China)

摘要: 水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就路基病害的规模、范围及成因而言,水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因此路基常用排水设计,是路基设计必不可少的项目和内容。

Abstract: Water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quality. Water is often the decisive factor of size, scope and cause of the roadbed disease. So design of drainage commonly used on subgrade is essential to the roadbed design.

关键词: 公路 路基 排水设施 设计

Key words: highway;subgrade;drainage facilities;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00-01

1地表排水设施设计

1.1 边沟排水设计挖方路基及填土高度低于路基设计要求的临界高度的路堤,在路肩外缘均应设计纵向人工沟渠,称之为边沟,其主要功能在于排泄路基用地范围内地面水边沟可采用三角形、碟形、梯形或矩形横断面,按公路等级、所需排的设计流量、设置位置和土质或岩质选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宜采用三角形或碟形边沟;受条件限制而需采用矩形横断面时,应在顶面加带槽孔的混凝土盖板。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梯形横断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按土质类别采用1:1.0~1:1.5;岩石挖方路段可采用矩形横断面,其内侧坡面用浆砌片石砌筑以保持直立。矩形和梯形边沟的底宽和深度不应小于0.4m。挖方路段边沟的外侧坡面与路堑下部坡面的坡度一致。边沟的纵坡坡度应结合路线纵坡、地形、土质、出水口位置等情况选定,尽可能与路线纵坡坡度保持一致。当路线纵坡坡度小于沟底所必需的最小纵坡坡度时,边沟应采用沟底最小纵坡坡度,并缩短边沟出水口的间距。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土质边沟,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平曲线路段的边沟,水流方向改变,尤其是小半径平曲线,因设置超高,内侧边沟标高降低,可能形成低洼积水;山谷展线,路基排水条件较差;平坡路堑地段,难以保证边沟的最小纵坡;陡坡地段,路线常采用较陡纵坡。所有这些排水不利条件,宜结合路线设计综合考虑,并应在路基排水系统统一布置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边沟出水口的间距,一般地区不宜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和碟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边沟出口水的排放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桥涵水道位置,排引到路基范围外,使之不冲刷路堤坡脚。挖填结合的路段,内侧挖方边沟,需要利用涵洞将边沟水引向路基另一侧排出,此时边沟与涵底的高差大,水流方向接近900转弯,在涵洞进口处,必须设置跌水式的雨水井,起消能作用,而且井底标高低于涵洞标高,兼起沉积边沟水中的泥沙杂物之用。

1.2 截水沟排水设计设在路基上方,以截拦地面水流向路基的人工沟渠,称为截水沟,截水沟设在路堑坡顶5m或路堤坡脚2m以外,如土质良好、路堑边坡不高或沟壁进行铺砌时,前者也可不小于2m。截水沟应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沿等高线布置,将拦截的水顺畅地排向自然沟谷或水道。截水沟长度以200~500m为宜;超过500m时,可在中间适宜位置增设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截水沟的位置要尽量与地表水流方向垂直,以提高截水效能和缩短沟的长度。在降雨量较大,且暴雨频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段,必要时可设置两道或多道截水沟。截水沟一般采用梯形横断面,沟坡坡度为1:1.0~1:1.5;沟底宽度和沟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地质或土质条件差,有可能产生渗漏或变形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梯形断面截水沟的坡度视土质而定,一般为1:1.0~1:1.5,石质边沟沟坡坡度视石质而定,深度及底宽均不小于0.5m。山坡覆盖层较薄小于1.5m,稳定性较差时,可将沟底设在基岩上。为了缩小山坡破坏面可采用矩形截水沟断面,设在松散土层中的截水沟,应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进行防护。当挖土路段土质边坡高度较大,汇水宽度较宽时,可设多道截水沟,并在边坡上设宽度不小于1m的平台,台顶向沟内做2%斜坡;为防止截水沟水流渗透影响坡稳定,应对沟底和沟坡进行浆砌片石防护。截水沟出水口的布置一般应避免沟内水流排入边沟,尽量利用地形,将沟中水流排入沟所在山坡一侧的自然河、沟中,或直接引到桥涵的进水口处,当与其他排水设施连接时,应平顺衔接,必要时设跌水或急流槽。

1.3 排水沟排水设计排水沟主要用于排泄来自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以形成整个排水系统。排水沟的平面布置,取决于排水要求与当地地形,灵活性很大,通常要求进行专门设计。排水沟的布置,必须结合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势利导,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宜,必须转向时,尽量采用较大半径徐缓改变方向,保证水流舒畅;纵面上控制最大和最小纵坡,以1%~3%为宜,纵坡大于3%,需要加固,大于7%,则应改用跌水或急流槽。排水沟的断面形式,以梯形为主,尺寸由水力水文计算而定。为避免水流过于集中,沟的全长一般不宜超过300m。由于地面水流分段汇集,因此沟的断面可以采取变截面。沟底宽度不同时,要求徐缓相接,排水沟与其他沟渠相接时,力求水流舒顺。

1.4 跌水与急流槽设计跌水与急流槽为人工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槽的纵坡可达7%以上跌水或更陡,是山区公路常见的路基排水结构物。由于纵坡大、水流湍急、冲刷作用严重,所以跌水与急流槽,必须用浆砌石块或水泥混凝土砌筑,且应埋设牢固。跌水成台阶式,有单级和多级之分。单级跌水,用于沟渠连接中水位落差较大、需要消能或改变流向。按照水力计算特点,跌水的构造可分为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确定其主要尺寸。一般情况下,如果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位较低、设计流量不超过1.0~2.0m3/S时,跌水台阶高度P,最大不超过2.0m;常用的简易多级跌水,P值约为0.4~0.5m。护墙要求石砌或混凝土浇筑,墙基埋置深度约为水深口的1.0~1.2倍,护墙的厚度,石砌时为0.25~0.3m。消力池起消能作用,要求坚固耐用,槽急流槽可采用由浆砌片石铺砌的矩形横断面或者由水泥混凝土预制件铺筑的矩形横断面。浆砌片石急流槽的槽底厚度可为0.2~0.4m,槽壁厚0.3~0.4m。混凝土急流槽的厚度可为0.2~0.3m。槽顶应与两侧斜坡表面齐平。槽深最小0.2m,槽底宽最小0.25m。槽底每隔2.5m应设置一个凸榫,嵌入坡体内0.3~0.5m,以避免槽体顺坡下滑。

2结束语

在公路排水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水沟、边沟的尺寸,排水沟、边沟采用的形状及位置也应慎重考虑,如填方路基浆砌片石梯形排水沟优化成浆砌片石矩形排水沟,放缓路堤边坡,增强路堤的稳定性;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于2m路段,取消护坡道,采用浅碟式排水沟,放缓路基边坡,增加路基宽容度;挖方路段矩形边沟整体下移和向外平移,提高边沟的功能并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周学伟,刘国杰.浅议高速公路排水设计[J].中国科技览,2010,(33):244-244.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6篇

【关键词】黄土地区 钢波纹管涵 设计要点 推广应用

1钢波纹管涵的发展概述

在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涵洞作为一种重要和常见的结构,通常用于满足工程中排水和通道的需求,多年来涵洞结构一直采用箱涵、盖板涵、圆管涵、拱涵等几种型式,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材料,该类涵洞存在设计繁琐、施工周期长、孔径小、易出现沉降及跳车等缺陷。此外,在常年冻土、膨胀土、软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地区以及高填土等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涵洞在运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因涵洞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涵洞整体破坏,造成路基大范围的沉陷,给公路行车带来安全隐患。针对传统涵洞结构存在的各种缺陷,亟待推广新型结构以改善涵洞构造物的适用范围。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钢材加工工艺特别是防腐技术的提高,钢波纹管结构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施工简便、适应性强、耐久性好的特点,正逐步在国内公路建设中得到认识和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钢材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钢波纹管结构具有更加优越的性价比和社会效益,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2工程概况

通渭县马营至陇西县云田公路工程位于定西市境内,路线总长73.24km。项目区属陇西黄土高原中部,渭河流域上游,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烈度区划为Ⅷ度区。沿线地层以第四系风积黄土为主,主要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岩性为上更新统马兰黄土( ),湿陷等级Ⅱ~Ⅳ级,遇水易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工程沿线“V”字型冲沟发育,下切作用强烈,沟深一般达到30~60m,沟宽80~150m,全线分布大约20余处。鉴于跨沟位置沟壁陡峭,沟壁黄土易崩塌且沿线黄土具有强烈湿陷性等特点,采用桥梁方式跨越冲沟桥台不易修筑,且桥梁墩台身高度高,施工难度大,运营期隐患多,后期养护困难,同时沿线冲沟汇水面积较小,沟内基本处于干燥状态,经反复论证,设计采用高填土路堤的方式跨越冲沟,在沟底设置过水涵。

3设计要点

3.1涵洞构造的选型

沿线跨沟位置路基最大填土高度48米,在沟底设涵,最大涵长将达到200多米。由于涵身较长,管节较多,沟底纵坡较大,如果采用混凝土板涵,因高填土原因很容易造成管节的不均匀沉降及涵管裂缝,且对基础处理要求较高,同时盖板涵施工工期较长,涵洞损坏后维修困难。而钢波纹管涵分片重量轻,拼装简便,施工工期短,安装后整体性及连续性较好,力学性能优越,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及抗沉降能力,能较好的避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回填造成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综合以上因素,设计选用钢波纹管涵作为过水涵。

3.2涵位的选择

在沟底设涵管身长度大,投资高,水流携带的大量泥沙易堵塞涵洞,后期养护困难,同时,沟底纵坡较大,历时降雨后,汇水无固定流动轨迹,加之水流流速快,路基边坡受水流冲刷造成坡脚水毁,易产生穿水洞。考虑以上因素,设计采用坝式路堤方式填筑路基,设置高位涵。涵洞进口侧边坡铺设复合土工膜,以防止水流下渗穿透路基,并在其上设置护坡,减小水流对路基边坡的直接冲刷,汇水在涵洞进口侧沟道内先进行淤积沉沙后通过排水涵排离路基。

3.3孔径及板厚的确定

根据汇水面积进行水文水力计算确定涵洞孔径,并根据涵顶填土高度确定钢板厚度(参考表1确定)。

螺旋形或环形波纹钢管最大最小填土厚度[76mm×25mm(波形)] 表1

内径

(mm) 最小填土厚度

(mm) 最大填土厚度(m)

壁厚(mm)

1.6 2.0 2.8 3.5 4.2

1600 300 15 16 28 36 44

2000 300 12 15 22 28 35

2400 300 13 19 24 29

3000 500 13 17 21

3600 500 12 15

3.4涵洞基础设计

结构基础必须有足够强度、稳定性和均匀性,设计中考虑到涵洞设置在填方路基上,先对沟底进行了扩沟、强夯处理,要求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分层填土压实,填土至涵顶标高位置时对涵洞左右两侧5m范围路基进行强夯处理,然后开挖涵洞基坑,通过先填后挖的施工工序来保证涵底地基的稳定性,涵洞基础的选择考虑到项目区地层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宜采用透水性砂砾料,设计采用灰土基础,端头采用混凝土基础。因管涵涵身较长,涵顶填土高度大,管涵地基及基础尤其中部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考虑流水要求,沿涵洞轴线在基础顶面设置了预拱度,预拱度f=L(涵长)×1.5%/2(m),且f

3.5防腐设计

钢波纹管出厂前管壁及配套附件均已经过热浸镀锌处理,为延长使用寿命,涵管运至工地时,宜在管涵外壁及内壁表面涂刷两遍沥青防腐层。为保证接头部位的密封性,密封材料采用方形耐久性能较好的橡胶密封圈或方形石棉盘根密封条,并在涵洞进出口与端墙相接处用沥青麻絮缠绕。

3.6进出水口设计

涵洞出进出口的选择根据地形条件及适用范围选定,本工程涵洞采用高位涵,进口侧护坡护到了涵顶,采用端墙式洞口与护坡相接,出水口根据地形设置一定长度急流槽及消力池,将水排至沟底。洞口材料的选择考虑到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均采用混凝土浇筑。

4结语

钢波纹管涵的大量采用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路基完工至今,高填土路段均未产生沉降,路基稳定,涵洞构造未发生较大变形,很好的适应了地质条件,排水顺畅。该结构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在填方路基上及地基承载力较低路段修筑长涵洞引起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不论从施工工期、施工难度、施工质量及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钢波纹管涵的推广应用在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7篇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根据世界对于能源消耗的统计,约三分之一的能源使用在了建筑上。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能耗是使用在建筑上的,而且这一数据还在增长。所以,为了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单位面积能耗率,让我国的建筑能耗降下来,需要使用现在的新型节能墙体材料。

我国的建筑节能目标为:“到2010年,城镇建筑节能达到50%,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到2020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东部地区要实现节能率75%,中部和西部也要争取实现节能率65%。”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分析一组资料。建筑节能的内涵包括围护结构(墙体、门窗、屋面)节能;设备节能;照明节能;运行管理节能;制造过程节能;建造过程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其中,建筑节能的难点在于围护结构的节能。墙体作为维护结构的一种,墙体材料在房屋建材中约占70%,是建材的重要组成,建筑物能量的损耗约50%来自墙体。建筑能耗细分后各自所占比例约为:外墙25.6%,窗户23.7%,换气23.1%,楼梯间隔墙10.8%,屋顶8.6%,阳台门3.1%,地面2.3%,户门2.8%。

根据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建筑物的墙体节能性能够对建筑能量损耗产生直接影响。为了让我们的建筑行业能耗降下来,我们需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研发上多下功夫。

2 建筑节能墙体材料的分类

建筑保温节能墙体材料按品种分,主要包括砖、块、板等;按材质,节能墙体材料可分为无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两大类。现在的节能墙体材料分类比较繁杂,而且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从内墙到外墙都有,因此需要对这些材料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才能够保证材料的成本、强度、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这样才能够起到节约建筑能源和成本的目的。

3 建筑节能墙体体系

建筑墙体施工会根据使用的不同墙体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将墙体系统进行划分。现在主要的节能墙体体系有外墙外保温墙体体系、外墙内保温墙体体系、夹心复合保温墙体体系、自保温墙体体系,他们涵盖了目前我国所有的区域,不论其区域属于严寒地区还是热带地区,都能够很好的包囊其中,根据不同的墙体材料进行组合加工,让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3.1 外墙外保温墙体体系 这种技术是把保温层设置在墙体的外侧,再使用耐碱玻纤网布和聚合物砂浆组成的纤维增强层或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最后进行装饰层的设置。

3.1.1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优点

①拥有较好的防水性和气密性,能够对建筑主体起到保护作用,让建筑物的使用期限获得延伸。保温层处于建筑物的外侧,能够隔离维护结构,而且对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像是雨雪、阳光、腐蚀等等自然因素对于建筑主体的危害会小很多,都被保温层所阻挡缓冲了。②基本消除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处或框架梁、柱处的“热桥”,降低热量损失,同时也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③适用范围广。新旧建筑都能够使用这种方式。④有良好的调节室内热舒适度的作用。墙体变成了蓄热体,对于气温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⑤可以在不占用使用面积的前提下进行室内装修。⑥可使产品构件化,实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3.1.2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缺点

①外墙外保温系统会因为外墙装饰层的影响而存在脱落的风险。所以外墙外保温系统需要在使用一段时期后进行维护和维修,这样就会有一部分额外的开销出现。现阶段这部分多出来的费用到底由谁承担还没有明确的界定。②保温层燃点低,容易出现火情。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和施工管理等等因素会导致外保温层出现火灾,这些事例在近几年的火灾中也还是出现过的。③现在这种保温系统的施工技术还不成熟,而对施工的要求又非常的高,很多的工程都无法满足其对施工管理水平的要求,因而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④外墙外保温系统容易受地震的影响,其质量会对大大的降低。

3.2 外墙内保温墙体体系 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材料粘贴或锚固在墙体内侧,在保温层表面设钢丝网粉刷层、胶粘剂加耐碱玻纤网抹面层等防护层。保温材料有聚苯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等。

消防工程涵盖范围第8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联动平台;实践探索

高校稳定工作的预警研判机制是以良好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对不稳定因素的预警提示和早期的预警预案工作做好准备。从具体工作机制上看,一方面要构建完备的危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各部门要注意收集、掌握各自工作范围内的信息和动态,依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突发事件或可能引发事端的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测系统,对可能影响稳定的情况随时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过分析事件性质,判断形势的严重程度,决定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或依据权限启动应急机制。

然而,传统的人防、技防、物防手段着重于事中处理与事后总结,事前预警功能薄弱,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这就呼唤安防工作强化预警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确保基层可将信息迅捷、完整地传达至决策中枢可以科学、及时地进行决策,并将指令快速下达,从而保持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高效运作。

一、高校稳定预警研判信息化现状分析

对高校自身而言,安全稳定的校园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为此,大部分高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如消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道闸系统、消防给水监测系统等硬件系统,以及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和人员信息管理等软件系统。这些技防系统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稳定预警研判能力,但从实际应用看,单系统建设目前已到发展瓶颈,其功能单一,不能在系统间形成协同,对应急指挥支援不足,日常管理效率提升有限。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安防子系统整合协同,成为智慧型的校园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地图、报警、视频、语音、人员等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打造可视化、跨区域、多层级、软硬融合的联动平台,从而达到数据直观、管理便捷和系统联动,实时、有效地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二、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不仅需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事件的发生,也需要建立快速高效反应机制,控制事件、降低损失。为实现以上功能,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以下特性:

实用性,各模块功能应基于前期需求调研科学设置,符合校园安全管理业务特点。

方便性,系统易操作,各模块分类要明确,符合使用习惯,内容涵盖各类安保业务数据,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利用网络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办公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快速性,根据应急处置流程,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决策性,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报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联动性,平台能实现在各系统间实现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能通过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和人力物力的调度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内外安全问题,在校园稳定预警研判工作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前瞻性,结合主流技术进行系统开发,综合分析系统涵盖内容,预留动态扩充功能。

三、浙江大学的实践探索

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于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集预警研判、接警处置、留档追溯三位一体,成为高度集成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平台强大的扩展性,不断融合相关安防子系统,促进了学校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的完善,在第二届全国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1、平台功能

包括综合事务、工作流转、值班管理、宣传教育、治安交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信息汇总和校园地图九大模块。

构建安防基础平台。平台已对相关软件子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涵盖案件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协同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公用房信息查询等系统,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条件,实现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在平台软件子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主流技术,以实际需求为依托,以高效便捷为目的,加大对安防硬件子系统的融合,使本来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报警立柱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车、人、队伍的区域可视化管理;通过消控联网信号接入,搭建单体消控室、联网中心和安防基础平台的三级监测体系;将消防给水远程监测系统融入平台,实现系统24小时不间断管理。

建立高度协同体系。实现了跨校区、跨部门、跨层级之间的业务流转,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通过系统协同管理,可迅速定义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用。

开展数据分析决策。系统自动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图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实现资源量化管理。对各类案件、人员和消防等相关数据进行归案登记,形成全面的数据台账,随时掌握相关业务的信息情况。

2、运行成效

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实效。平台实现了在各系统间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对消防安全实现“实时管控、资源共享、多向互动、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数据挖掘隐患,实现“热点捕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设立汇总报表分析系统,实时掌握接警、嫌疑人、消防工作、消防器材、安全检查和考勤日志等数据,对案件高发和问题集中区域进行重点防范。

前移安全教育,激发安全意识。一改过去先入学后宣传教育的模式,使得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大大强化安全教育及时性和有效性。迄今为止,共有11927名新生参加了考试,考试通过率由2014级的80.5%上升为2015级的82.3%,据统计,2014级和2015级新生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经统计新生入学后2月内,发案率降低30%。

参考文献:

[1]沈建华,汪维富,邱娟,陈江鸿,钟志贤.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J].中国远程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