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9 16:03:49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1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6.保持教室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2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班主任要利用晨检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必须尽快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县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鲜活冻禽及产品;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3篇

近期我市部分学校出现流感样病例疫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我市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处置流感和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止暴发和流行,保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分析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精心安排,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要制订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密切与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抓好重点人群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组织开展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二、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2年版)》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特别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积极加强病例诊治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年版)》、《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等相关治疗规范要求,着力提高流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各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认真做好病例的诊治工作。对于轻症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重症病例转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四、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

各镇(街办)卫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流感、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其做好缺勤登记、报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课、停托措施。各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做好门诊、急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

全市启动应急监测,各卫生院要加强辖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情况的主动收集、汇总、分析,监测学生的发病情况,于每日上午10时前将监测情况通过办公系统报市疾控中心传防科汇总。各镇(街办)卫生院接到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相关事件后,应及时组织公共卫生人员对报告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并将现场核实情况报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根据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安排落实进一步的疫情处置措施,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市卫生局。

六、加强健康宣传,做好风险沟通工作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4篇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9.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五、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病毒。几十个小病毒就能使我们感染生病。并且它可以感染到任何人,一个人也可以进行多次感染。这次不小心被感染了医治好了,下次还会中招,因为每个诺如病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小心。

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与病人接触,或是接触到被病人用过的东西,病人排出的排泄物、呕吐物、唾液等等来传播。接触到这些东西都可以被感染上诺如病毒而发病。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的餐盘都是公用的,一旦有人发病就很容易被感染上,要是一个运气不好,就用到了那个餐盘就中招了。所以,在公用场所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这真不是矫情,生病了别人是不会替你受的,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诺如病毒被感染后,第二天第三天就会开始出现发病症状了。主要表现在恶心、呕吐、胃痛和腹泻等等。严重的还会有头疼发烧等等症状。一般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好好休息的话注意多休息多喝水,1到3天内就会自动好转了,最长的一周内就可以好啦。不过,对于有些人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本来就有病在身的人就危险了。要是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先服用补盐液或是一些运动功能性饮料暂时急救,然后带去医院看医生。

主要预防措施:

1.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肠胃病,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传染发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习惯。

2.一定要做到吃饭前洗手,上厕所后也要洗手,用洗手液,没有的话可以用肥皂也行。

3.我们时常吃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洁干净,吃的食物要煮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半生熟的,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4.喝水的杯子也要各用个的,不要混用,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主要预防措施:

1.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2.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

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3.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4.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6.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7.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七、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八、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隔离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无传染性为止。接触者应留检一定时限。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专用、饮食隔离。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对不洁变质腐败食品禁止上市。搞好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加强水源管理。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入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也可对相应疾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如预防甲型肝炎时)或以中草药(如大蒜、金银花、野菊花等服用以防止细菌性痢疾)来防止流行。

九、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

1.各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学校主要领导要统筹安排并明确一位主管校领导分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5篇

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呼吸道传染病甚多,其中绝大多数好发于冬末春初。常见如麻疹、风疹、水痘、疱疹性疾病,以及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所致的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还包括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百日咳等。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且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因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这是积极主动的防病措施;二是室内保持整洁、通风和有一定湿度,并且注意不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防止细菌与病毒随飞沫引起传播;三是如有传染病流行时,尽量少带孩子出入人多、稠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果孩子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可适当用些中药或西药早期预防。

对于预防流脑、百日咳、白喉等,现已有减毒疫菌苗接种预防的措施,可通过计划免痪接种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和目的。

消化系统疾病

春季亦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好发季节,比如甲型肝炎、溃疡病等。还有些消化系统疾病虽在夏秋季多见,但于春季就已开始散发,如较常见侵犯小儿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等。特别是到了春末夏初时节,引起食物中毒的肠道细菌及病毒活跃,饮食不洁便可引起中毒,发生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重在加强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防蝇灭蝇,做好水源、粪便的管理,特别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讲究个人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曾患溃疡的人要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透免刺激性食物及药物,以防止病情复发。

过敏性疾病

每年春天,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瘙痒症、湿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都有增多趋势。这一方面与机体生理特点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与春季弥散于空气中的花粉多,而有些花粉可致特异性体质者过敏有关。此外,春季少雨,天气干燥,尘埃中的尘螨活跃。尘螨叮咬人后除致瘙痒外,也易造成少数人对螨蛋白过敏而引起哮喘、湿疹或紫癜。

因此,有哮喘病史者要积极做好防护。花粉过敏者外出游玩时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室内要保持整洁卫生,注意通风良好并有一定湿度;对于保管了一冬的衣物,在穿用之前务必晾晒,这样可以减少螨虫叮咬及螨过敏发生。如果能找出过敏原,可到医院实施脱敏疗法。

维生素缺乏症

春季果品蔬菜品种少,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不足,易致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及青少年出现维生素B、C、D及K缺乏。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6篇

【关键词】 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

近年来, 各级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相互合作, 改善学校卫生工作, 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并不明显,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卫生管理、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 卫生设施以及卫生意识不强, 一旦到了春夏季节传染病开始蔓延, 学生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1]。所以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以预防为主, 重点加强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防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

1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来源

学校人群密度较高, 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乙肝、风疹、血液传染病、动物性传染病等。这些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外来办事人员、临时劳务人员等, 这些传染源携带的传染病有潜伏期、不典型症状期、健康带菌者等, 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

2 学校传染病发生的特点

2. 1 年龄性 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20岁左右,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学生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比如, 小学生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基础免疫水平不高导致的;中学生较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决定的。

2. 2 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和社会上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样,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但是学校传染病还与寒暑假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另外, 寒暑假学生开学时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间段, 因为学生和老师一起集中到学校, 很可能把各地的传染病病菌带到学校来, 致使传染病急剧增加。

2. 3 易发性 学校的人群密度高, 通常情况下, 很多人聚集在一个教室里, 每天一起生活、学习, 接触密切。如果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不好, 就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传播途径, 再加上传播源、易感染人群, 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传染源越多、易感者的密度越大、传播途径越有利,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就越严重。

2. 4 流行性 学校主要是由学生组成的,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千家万户汇集到学校里来, 又从学校分散到各个家庭里去。病菌传染非常容易从某一个角落被传播到学校里来, 而后又从学校流向家庭和社会。可见,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地, 具有扩散性的特点。

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3. 1. 1 加强学生卫生知识教育 针对比较容易在学校发生、传播的传染病, 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卫生知识竞赛活动, 增加师生的卫生知识和意识, 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自我防范。

3. 1. 2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现代学校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给学生注射防病菌疫苗。与此同时,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进行, 完善卫生设备, 引导学生不随便扔垃圾, 保持教室、宿舍的卫生条件和室内空气流通。俗话说“病从口入”, 所以, 学校应特别注意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 如:食品原料的检查、炊事员是否定期体检、食堂售票工具的卫生情况等等, 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3. 1. 3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学校常见传染病传播根本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老师要引导学生经常锻炼身体, 除了平时的体育课外, 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猜[2]。另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到勤洗手、勤换衣、勤晒被褥, 不随地吐痰;作息时间规律、饮食均衡,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发现身体不适或者类似传染病反应时及时向老师反映。

3. 2 传染病的控制管理

3. 2. 1 及时发现传染源 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及早地发现传染源, 才能有目标、有计划地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 具体做法有很多种, 可以成立疫情报告网, 以班级为单位, 由校医担任学校的疫情报告员。校医一旦发现就诊的学生是传染源, 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在进行病情处理时, 对不同的传染源进行不同的处理, 比如:对于呼吸道传染源病的传染源, 应该立即隔离, 并做好消毒工作, 并且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 做好登记。

3. 2. 2 及时隔离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将携带传染病菌的患者与健康患者隔离开来, 防止病原体随着空气传播扩散, 同时便于管理与消毒、治疗等。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安排不同的隔离方法, 起到真正隔离的作用。对于受到感染而成为潜伏期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 如果一直观察到潜伏期过去, 仍没有发病症状, 才可以解除隔离[3]。

3. 3 及时消毒 控制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除了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外, 还要进行及时的消毒, 以彻底摧毁病菌。对于患者居住的宿舍和生活场所, 进行彻底的消毒, 可以采取有效的化学或者是物理消毒法, 消除学校内外的病原体, 从而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消毒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进行具体的安排, 比如:呼吸道传染病的空气消毒可用漂白粉上清液进行喷雾消毒;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 可采用每50 kg的水加0.5~1.0 g左右的漂白粉, 加药后搅匀, 等漂白粉晾晒20~30 min左右以后方可进行消毒工作。

4 小结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祖国的未来, 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总之, 学校传染病的的预防和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学校领导高度关注, 不停监督与观察, 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另外,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魄, 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健康意识, 从源头上减少或清除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白燕.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与管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0, 08(17): 142-143.

[2] 鲁小凡.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神州, 2012,26:226-227.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7篇

为了加强我辅导区学校和幼儿园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裕安区政府4月1日召开的学校、幼儿园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教育局《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裕教[2010]16号)文件规定,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长:周宗豪

常务副组长:程华权

长:张

敏、胡世俊、许友林

员:李云梅、关传权、张

琼、翁绍明

汪宗友(每日检查情况报告人)

高绪圣(每日检查情况统计人)

(二)严格执行“两检”报告制度

1、严格“晨检午检”制度。学生上午上学、下午上学时,由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体温检查。检查可采用询问、观察、量体温等方式进行,并做记录。学校每天由值日领导带领值班人员对各班进行随机抽查。

2、检查和抽查的结果每天下午三点前汇总、填写。5所幼儿园每天下午3点前由园长直接电话汇报,汪宗友负责记录汇总。

3、汇总表由汪宗友老师负责收集归档,并已传真方式分别上报鼓励街道卫生所、区教育局和区疾病防控中心。

(三)大力宣传,全面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1、以标语、专栏、传单、卫生科普课为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氛围。重点向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向家长发放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2、加强教师防控培训,特别是对班主任防控工作责任心要求。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使全体教师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提供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3、广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厕所、和污水的管理,做好校园环境清洁消毒;清除校园和学生中的疾病传染源隐患和卫生死角,加强教室和学生集中场所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阻断传染病源的传播。

4、完善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防治工作的资料,确保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以备上级部门了解督查。

(三)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班级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学生、幼儿,应立即向领导组的应急小组报告,由应急小组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2、对于发病学生,班主任每天做到电话随访,了解学生病情,并做好随访记录。

3、对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劝其停课,并及时报告、记录,要求家长送指定医院救治。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幼儿园要定期向辅导区防控领导小组汇报防治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各项功能,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控工作,保持学生情绪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第8篇

关键词雏鸡;病症;防治措施

仪征市地处宁镇、扬宁、镇扬三角中心地带,全市2/3的地区为丘陵山区和缓岗平原区,农副业发达,广大农村有春季养鸡的传统,但雏鸡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广大农民缺乏识别和防治的知识,往往造成雏鸡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1]。现将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于春、夏两季发病,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2]。

1.1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d,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突然减食或停食,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混有血液,粪便稀薄、恶臭,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运动失调,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一般10~20d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同时严格隔离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严格检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种。安全区,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刻封锁鸡场,彻底消毒环境,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白粪似浆糊状,肛门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痢更明显,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5~10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d;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连续饲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1kg,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连饮3~5d。

3球虫病

每年5~9月为球虫病流行季节,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70%~90%。

3.1主要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幼鸡,病初患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嗉囊积液;腹泻,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逐渐消瘦,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病程较长,病鸡生长缓慢,羽毛松乱。

3.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每3~5d为一个疗程,隔15d再用同样的方法给药一个疗程,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二是药剂治疗。土霉素或金霉素,每羽每天6~8mg,拌料饲喂5~7d;磺胺脒,按0.4%比例拌料饲喂,连用5~10d;磺胺二甲嘧啶,按0.04%比例拌料饲喂,连喂3d,停喂3d,再喂3d;青霉素,8~10万单位/羽,肌注,1次/d,连用2d。

4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4]。2~15周龄鸡易感,其中3~5周龄雏鸡最易感。发病快,发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

4.1主要症状

早期厌食、呆立,羽毛蓬乱,畏寒战栗等,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d内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4.2防治措施

对种蛋、孵化全过程,育雏各阶段进行全面消毒,保证鸡场各生产环节的卫生。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分别在雏鸡的14日龄和32日龄进行饮水免疫,或进行滴鼻、点眼免疫。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

5.1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时伴有啰音、流鼻涕,特别在夜间听得更清楚。随病程发展,全身症状加重,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松乱、怕冷,常挤成一团。2周龄雏鸡常见有鼻窦肿胀,流出黏性鼻液,眼圈周围湿润,常流眼泪并逐渐消瘦死亡,死亡率可达25%以上。

5.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V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是药剂防治。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治疗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L/500只,混合肌注。

6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6.1主要症状

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湿型: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潮湿型鸡痘死亡率较高。2种类型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出现。

6.2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龄和20日龄分2次翅下刺种预防治疗,可用盐酸吗啉双胍片,每只鸡1~2片,2次/d,连用2d。对白喉型的,可喂服成药“喉症丸”,每只鸡2粒,拌饲料喂1次,连喂2d。对皮肤上的痘痂,可用5%碘酊消毒,口腔内用碘甘油涂,或涂以硫磺、雄黄等量合剂粉。

7参考文献

[1] 甘芳.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新农村,2004(1):19.

[2] 付友山.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J].新兽医,200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