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8 11:36:02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新型支付结算业务;洗钱风险;反洗钱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新型支付结算业务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银行机构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从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创新金融产品和多样的支付渠道,例如网上银行、自助一行等手段和工具。另一个方面是以担保中介形式出现的第三方机非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等。这些新型支付结算手段的出现优化、丰富了人们的支付手段,但是也为不法分子洗钱提供了掩体。

一、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特点

(一)网络化

ATM机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新型支付结算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网络银行成为人们的重要支付手段,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银行逐渐成为人们支付手段的首选。这些新型支付结算业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采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资金可以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各个银行之间划转,并且方便快捷。

(二)隐蔽性高

不论是自助银行、网上银行,还是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这些结算业务都需要进行网络注册,并且自行设置交易密码,交易方式也不再是客户与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而是自助完成支付交易,这样就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实时掌握客户的交易行为,支付结算的隐蔽性较高。

(三)远程化

新型支付结算业务手段是建立在网络通信技术之上的,因此具有网络的操作远程性的特点,客户手边只要有一台计算机或者是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支付操作,支付不受地域限制,不论什么时间都可以顺利的完整资金交易。

二、新型支付结算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

(一)银行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存在的洗钱风险

银行推出的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在为人们拓宽资金渠道、优化支付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智能的洗钱风险。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支付结算手段的网络化、高隐蔽性、远程化等特点开设空壳公司,利用网络注册账户进行银行资金划转,然后进行转款体现,利用网络银行进行诈骗。客户身份是遏制洗钱的一项重要核心手段,为反洗钱工作提供重要的资料保障,但是新型支付结算的“非面对面”交易方式也让银行难以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在开户和资金交易时,均采用远程操作,银行工作人员无法对客户身份进行持续有效的识别。另外,“非面对面”交易方式还造成了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新型支付交易只需一些数字密码就可以成功完成资金划转,在复杂、数据量巨大的网络世界里分析监测出交易资金的流向和交易的可疑线索是非常困难的。

(二)非金融支付结算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

非金融支付结算业务的洗钱风险点主要在于相关管理办法不健全、法律效力低,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职能职责,但是这些法规的适用性较低,并且比较笼统,不法分子容易利用这一点钻法律的空子。非金融支付手段具有的电子化、数字化、多样化的特点也增加了洗钱风险。近年来,洗钱范围活动的花样层出不穷,利用各种非金融支付平台进行洗钱犯罪,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等是常用的洗钱手段。另外,非金融支付结算业务的交易双方都具有身份无从考证、交易信息真实性不确定的特点,这些都增加了识别监管洗钱行为的难度。

三、提防新型支付结算业务洗钱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反洗钱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的反洗钱政策主要适用于传统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与快速发展的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相比,反洗钱政策显得相对滞后,现有的反洗钱政策已经不再适用于现有的新型支付结算业务。因此,要针对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特点和存在的洗钱风险,建立完善适用性强的反洗钱政策,从管理规章制度、业务范围、操作手段、法律约束、识别监管等方面提高反洗钱工作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加强身份识别和资金监测

犯罪分子之所以猖狂的使用新型支付结算业务进行洗钱,主要是因为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身份识别困难、资金监测难度大。因此要采取手段加强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身边识别和资金监测,充分利用高科技网络通讯技术,建立新型高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数据库,建立大额资金交易监管系统,并与反洗钱监测系统进行链接,当可疑交易发生时,迅速在客户身份数据库、资金监管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中进行定位,对洗钱行为做出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反应。

(三)规范非金融支付业务

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洗钱风险点主要表现在非金融支付手段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规范管理办法的出台,第三方支付在客户身份、可疑资金交易监管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是与花样翻新的洗钱犯罪手段相比,非金融支付业务还存在较大的洗钱风险,因此要加大非金融支付业务的规范管理力度,对非金融支付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监管规范,提高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力度。

四、结束语

新型支付结算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洗钱手段,如何发扬新型支付结算业务的优势,规避洗钱风险成为各方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防范洗钱风险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为反洗钱工作提供参考。现实生活中,还要注意加大对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为新型支付结算业务形势下发洗钱工作提供完善、高能的人才队伍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诗娴.支付结算业务风险及防范要点介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11-212.

[2]邵予鑫.论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科技资讯,2011(06):243-245.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由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支付使用全过程的监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增加了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收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数。在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过去财政资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实际支出,学校执行的结果与部门预算往往有“两张皮”的现象,有些专项经费未按原来规定的用途使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人头经费、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这也促使高校及其下属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

2、有利于高校执行预算的严肃性。高校快速发展后,高校多渠道筹资能力加强,每年不可预测的收支逐年增加,因此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往往有较大差距,高校是否按预算要求使用财政拨款难以掌握。有的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造成资金浪费或者预算宽、使用少,造成年终结余多,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促使单位按预算规定执行,防止挪用财政资金,对高校在预算执行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有利于高校克服经费使用的主观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财政部门要求重大项目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方可列入预算,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了财务风险。

4、规范了预算资金的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和监督。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预算单位多头开设账户,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现在建立了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体系,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在预算执行和监督上树立了依法执行预算的观念。国库集中支付额度必须严格按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经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审议批准,所以任何机构和个人都要严格按此执行。预算支出中需调整的项目必须按程序报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后才能执行,否则也属违规。部门预算还强化了预算单位建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办事原则。

二、目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原则,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并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及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还明确规定了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责。财务部门按照预算使用财政资金,在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同时,还要负责组织管理本单位的招标和投标工作,负责编制用款计划、提出资金使用申请,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根据财政收入支付管理规定签发支付令。这些新管理职能加强了高校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责,也加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务。但目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执行上走形式。长期以来,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严格,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部门负责人受既得利益的影响,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预算管理认识不足。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必然对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加上一些高校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宣传、学习不够,出现了对这项改革不理解的现象。直至目前,很多高校的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预算数据也只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加上编制预算的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使得编制预算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证,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这种方式没有将预算做到位,也没有预测将要发生和规划的项目,即便有计划项目,也没有具体计算需多少资金。而且相当多的高校财务仍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高校的科研、教学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造成高校发展规划与资金供给脱节。

2、预算方法不够科学。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真正落实零基预算法的编制方法,而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以上年支出基数为基础,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指标。这种做法会出现基数大的部门多得,基数少的部门少得,可能会使原本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预算方法的不规范、不科学,加剧了资金的供需矛盾,同时滋长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3、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目前高校预算的弹性很大,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预算管理成了一句空话。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往往是哪里要得急就往哪里安排。追加预算一般是根据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因素来确定,至于追加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等缺乏必要的论证。一些部门为了业务开展更加顺利,想方设法地争取更多的经费指标,造成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多得多,加重资金供给矛盾。

4、预算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在相当多的高校中,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预算只是“估算”而已,没有成为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没有配套的跟踪管理和考核指标,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以致对一些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进度信息不能及时掌握,使预算的执行可能偏离计划的轨道甚至滋生腐败。

三、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措施

1、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最大限度发挥预算效益的关键在于预算安排,各级领导要更新预算管理理念,以身作则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要解决部门领导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部门领导人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涉及到物资、设备、图书等有关方面的单位负责人,要求他们不仅仅只重视对事项发生的过程,更应该重视前期的预算。高校的财务人员也要深刻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政策精神,积极宣传国库集中支付的知识和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这种新的国库管理体制不仅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而且涉及高校很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核心地位,要严格遵守“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预算平衡原则,严禁出现收不抵支的赤字预算编制方案,坚持不预算不支出的原则。

2、推行校内综合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单位。要求各部门编制详细的预算,要每个科室、每件事都有预算,坚决实行零基预算法,克服学校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严格执行预算,推行复式预算管理。实行复式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把各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开管理,并根据其财力来确定两种资金的比例,从制度上杜绝两种不同性质资金在安排使用上的相互挤占和挪用。同时,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后,对不同性质的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3、积极推行科学的预算方法。零基准预算简称零基预算,是编制部门预算的规范方法,是一种将业务计划与预算编制密切结合的方法。零基预算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其不受现行做法的框框所束缚,能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和创造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应与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讨论、沟通,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与零基预算的要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使零基预算的编制趋向规范,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在预算操作过程中,还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以增强最终形成的预算的刚性。

4、建立预算的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机制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由激励、决策、控制和评价四个子系统构成。预算的管理激励机制是指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预算管理系统中的各责任主体的行为动机,调动他们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的管理决策机制是预算机制的核心,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做出正确合理的预算目标,包括决策的性质、决策权及其分配、决策的过程等。预算的管理控制机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根据预算目标的要求确定衡量预算绩效的标准,将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其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实施进行指导与调节。预算的管理评价机制是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一个阶段的预算活动结束后,需要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为以后的预算制定提供信息。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冰:国库集中支付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2] 陈梅: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强化财务管理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5(9).

[3] 陈继红:国库集中支付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北方经贸,2006(9).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核算方法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是我国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预算执行制度,应用到会计工作中,能有效制止事业单位资金截留,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成功改善了传统账户支付制度下的不良现象,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与使用提供了保障。但由于该制度正式实施时间较晚,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导致其发展受到阻碍。下面,笔者对该支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作详细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与实施理由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新型预算执行制度,在国内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定义是,将政府现有的全部资金都存放在国库中,由国库来统一进账,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按照该流程实施工作的财政支付制度即称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理由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一定的防腐败作用,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便利,但当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不具备先进的财务支付观念,没有对国库集中支付产生正确认识,从而导致财政部门预算粗糙;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容易产生财务管理矛盾,必须借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来规范财政管理行为,缓解部门内部矛盾;国内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现有的财政支付制度存在局限性,财务支付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收付实现支会计并不可行,需要借助国库集中支付支会计来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必要且可行的,该制度能够代替事业单位原有会计支付制度,并保证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性。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的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产生时间比较晚,正式实施时间不长,所以难免会在操作实践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结合国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情况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下列几大难题:

(一)集中支付体制与会计核算基础有一定区别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不是凭空产生,其同样需要借鉴以往的会计方法,在传统会计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然后形成新的预算与执行机制。要注意的是,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产生基础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上,但与传统会计核算相比,二者基础是有所区别的。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应用这两种机制来实现资金的收付与支出,确保资金收付活动的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同样属于收付实现制,从这一点看,二者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并且可相互协调、统一。

(二)会计核算内容空泛,内容设置不科学

国内事业单位现行所使用的会计制度要求,同一个事业单位,其内部财政支出与管理必须设置一个基建账套、一个事业单位账套。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提到的,但在其他相关法律条例中,又指出同一个事业单位允许在其内部增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这样一来,会计制度与其他法律条文便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设置不科学,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遇到难题。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不足

现阶段,国内多数事业单位对会计控制的认识不全,尽管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着会计控制制度,但不了解会计控制的全部情况,更没有领会到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这一问题导致事业意识不到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开展会计工作时并不重视对其实际情况的控制与监督,最终致使单位会计控制失效。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正式实施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基于该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有所欠缺,根据上段内容的分析与论述,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可供选择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措施,具体如下:

(一)规范现有的会计入账规则

票据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凭证与依据,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起指导作用。事业单位想要切实开展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从票据管理入手,强化票据管理手段,规范并健全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在入账规则,以此保证会计入账工作的开展有效性。票据、凭证的完整性、合法性同样需要计入会计入账规则,用以保证票据本身价值。

(二)强化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

某些事业单位内部除了设有基建账套与事业单位账套以外,还增设有一个零余额账户。为了进一步规范单位的财务审计行为,单位同样需要做好零余额账户的管理,要采取合适措施,对单位内部所有账户进行统一,同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控,对资金流动情况作动态了解,尽可能的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加强单位内部账户的监督与检查

结合国内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核算工作情况分析,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在内部设置一个系统账户,并将该账户的监管权交给银行,由银行对该账户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另外,事业单位还可将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到银行监管系统中,以此拓宽账户监管范围。这一做法不仅能加强银行对事业单位内部账户的监控,还能加强财政单位对自身账户的管理,密切事业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可以改变我国事业单位现行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且能优化事业单位财政管理,避免财政截留。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正式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论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问题产生原因,给出了几点可行的会计核算优化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4篇

一、加强学习,筑牢廉洁自律的道德防线。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始终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能够积极参加局里组织各类学习,按照党支部中心组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系统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及党内法规,及时领会国家、自治区、市各类重要会议精神,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发展新要求。学习财税业务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今年9月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第三期乡科级干部理论研讨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党性修养,加强了党性锻炼,培训期间积极参加了围绕塔城市“农业稳市、工业富市、边贸富市、科技兴市、人才强市”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在学习期间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

近期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主题,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等内容。

二、按照市委政府、以及地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年初局里统一的工作部署,较好的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1、全面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塔城市政府办《关于塔城市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塔政办发<2006>56号)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6年选择进入核算中心的单位进行了试点,在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2007年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截至到2007年元月底将核算中心的最后一批单位推出,恢复单位会计主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塔城市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彻底转轨.并以塔市编(2007)15号文将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塔城市国库支付中心.

2007年1-7月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将全市121户行政事业单位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在2006年试点预算内外公用经费基础上,将资金范围扩大至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失业金等七类基金。并将国债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也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根据改革步骤,从2007年7月1日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工程,这项改革使财政资金更为安全便捷运行,从5月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上线就进行总体规划部署,并着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要求,成立了网络系统实施小组,并抽调各科室骨干力量组成业务组,技术组。搜集支付基础数据信息。6月中旬方正集团技术工程师根据塔城市财政国库管理工作要求,精心设计四套支付流程,标准支付流程,专项资金支付流程,实拨资金支付流程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把预算单位申请用款到拨付资金的过程完整地反映出来,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到实时支付、当日清算,提高支付效率;把财政规章、制度固化到系统中去,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对资金支付过程的监控,增强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系统预算单位还可以随时了解本单位资金使用和运行情况;在用款计划管理方面,建立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网上拨号联接,实现预算单位编制、报送用款计划以及财政部门调整、审批用款计划,均在网上操作;在资金支付管理方面,实现预算单位网上申请、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网上审核、银行网上支付。

截止11月15日,121单位共申报预算内资金额度11571万元,共支付资金10985万元。国库沉淀资金586万元。申报预算外资金额度为914万元,共支付资金672万元,国库沉淀资金242万元。申报国债及专项资金额度5202万元,支付资金4994万元,国库沉淀资金208万元。其中直接支付4817笔,支付资金14540万元。授权支付1156笔,支付资金911万元。实现了国库资金无在途、无单位沉淀、无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和分散流失。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规范了财政审批制度、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

2、增收节支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结合部门预算工资统发管理工作,严格单位编制、人员管理,健全部门内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以及单位人事变动情况,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变动的情况,进一步扎实部门基础资料,从“支”的源头上把好关,净化支出内容,继续加大了对“人、车、会、话的管理力度,坚决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内公务接待工作的意见》(塔地党办[2003]7号文件),认真审核,从严控制接待费开支会议费管理办法和会议费支出,继续健全和完善对有关大型会议采取财政人员驻会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办案补助资金、集中整治经费以及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教育专项资金“两免一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农村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专项,按照自治区所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办法,加强了专项支出的跟踪问效工作。结合当前支出管理改革形势,密切关注和研究自治区和其他地州市有关行政单位支出管理中好的办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市财政支出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调研工作,调查全市义务教育基本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支出水平,公用生均定额标准、一费制、杂费标准和财政补助、剖析典型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结构情况,并对农村义务教育成本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定期到单位检查实际支出情况,主动掌握相关支付特点和其他情况,保持资金拨付进程与支付需求同步,避免在执行中出现挪用、占用、留用等不良现象,注意对相关定员定额标准科学性进行调研和评价,协助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在预算编制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预算执行的完整性、严肃性。

3、加强支付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中心是财政部门的窗口单位,窗口服务水平直接体现财政部门形象,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质量。保持良好的行风、行貌。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出现的问题都能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全市各单位能够理解财政改革,更好服务于塔城市经济建设。

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勤政廉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加强预算管理和约束,确保各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在资金分配,拨付,银行开户,会计监督等方面,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实行重点防治,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堵塞漏洞,切实加大抵制商业贿赂工作力度。

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公务员》法,领会八荣八耻深刻内涵,树立正确政绩观,荣辱观,提高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牢记手中权利是人民给的,财政部门是管钱的,尤其是当前我市财政十分困难,各方面要求财政支持事情比较多,对我所主管的工作,特别是在涉及资金拨付、分配等问题上提高透明度,各项工作以及文件处理制度化、程序化,杜绝漏洞发生。坚持组织纪律,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在工作中当个人意见与组织决定有冲突时,服从组织决定并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决定各项工作中.能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民族团结,坚持民族政策。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按照铁路筹融资、资金运用和管理对资金结算工作精细化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一些容易发生风险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从建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结算工作人员职业敏感度,加强结算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研究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达到维护铁路财经秩序,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管好资金的能力,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一、引言 

目前,和谐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推进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等,都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经济基础,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伴随铁路大规模的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的多渠道等都给资金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使得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鉴此,从具体经济业务中就必须高度重视,以防微杜渐,集中力量完善资金管理,以杜绝资金风险对于铁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二、资金结算工作的重要性 

资金结算中心是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的平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资金结算中心的关键环节。资金结算中心是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对各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降低资金分散风险,建立铁道结算中心系统资金的调拨渠道,作好资金统一有偿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运输部门等,通过与工行、建行等协作银行协商,为铁路生产和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资金结算工作的具体防范措施 

(一)强化柜台监督,完善对帐程序。柜台结算人员对不合规的业务应坚决做到不予受理、不予支付,站好结算管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班岗,保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管。在每日营业时间终了前,各结算网点应与协作银行书面核对结算总户资金是否一致,并签字盖章确认。其目的是达到结算总户不垫付款。 

(二)结算总户是由各内部开户单位构成的。根据结算中心的特点,不允许内部开户单位办理“倒提付款”和“银行自动划款结算”业务,因为这将出现结算总户垫付款的情况出现,必须杜绝此类业务的发生。 

(三)运输收入进款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上,必须执行统收统支的制度。首先,对运输收入专户原则上是“只收不付”,若要付款只能向各局运输收入专户上缴运输收入。即收款单位特定、用途特定。付款票据只能使用“内部转账付款委托书”。若发生向付款人退款的特定情况,例如因意外原因造成客运退客票款、货运退运费等,则运输收入专户应持上级收入处同意退款的批文,再加上原收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公章,并有主管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支付。其次,货运的货物运输进款收入采用大量“倒提支票”下账,我认为其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隐含的风险有:首先是付款单位透支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二付款单位密码不符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三付款单位印鉴变更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四收款单位由于使用倒提而背书,造成收款单位印鉴满天飞;其五收款时间滞后。而对于收款单位来说由于收到“倒提支票受理联”就办理货运业务,此时运费并未入账,这就造成一定的垫付资金风险。因而建议对于不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积极采用支票顺下,对于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则应与付款单位签订合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使资金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内部开户单位应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因而对账单是保证银行存款真实性的唯一合法依据。这就导致对账单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以前出现过出纳人员领回对账单后,伪造对账单盗取企业资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到银行领取对账单。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各结算网点采用客户领取对账单时由会计人员亲自签字领取的方式运作。 

(五)强化大额资金支付过程的监督管理控制。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分析,多数是大额资金使用没有履行正常的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的。各单位应构建纵横结合的资金支付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资金支付各个环节的职责。加强岗位间的互联互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成铁财[2008]349号文件规范,首先是建立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并及时登记备案。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要动用大额资金,包括对内投资、承担担保责任、向银行贷款、内部调剂资金等属方针、政策性大事的,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等形成讨论决策意见并登记备案。其次是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单位法人代表、总会计师(经济)师、财务负责人联签。实际支付时,必须经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在财务支付凭证上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资金支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和监控制度。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的全过程控制。这也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核心环节。 

(六)规范单位的出纳人员到开户银行下账的行为。若临时有必须不到的情况,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出具书面说明并盖单位财务专用章,方可由其他人员来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若出纳人员变更,则单位财务部门应填写相关信息并送结算中心备案。例如90年代某内部开户单位就由其他人员慌称该单位出纳人员生病不能来下账,并盗取全套印鉴章骗取银行信任把支票转账出去,后经多方努力才追回此笔款项。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树立风险意识。 

(七)对职工个人的支付要创造条件通过银行直接支付,减少现金的流动,堵住“小金库”的来源。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符合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职工收入显性化的有效手段。 

(八)关注金额较大或巨大的资金的投向,判断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合规。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还较薄弱,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的行为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风险和损失。这就要求提高结算中心现场监管力度,努力识别企业借其他用途逃避资金监管将资金盲目投向资本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收款人为“××投资公司”,而用途却为“货款”,或者用途是购买的材料与付款单位主营业务成本完全不符。这就充分说明该笔资金有问题,应立即实施追溯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再或者付款用途是“往来款”,实际作为投资转出以逃避资金监管。 

(九)应加强财务归口管理和集中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企业所有财务收入应集中在企业财会部门集中管理,不得多头开户,造成资金分散。这既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资金的风险。同时也是产生“小金库”滋生腐败的温床。要严格银行账户管理,凡是有资金结算中心的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立银行帐号,并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执行。通过在业务办理中对资金的出口进行柜台监督,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控制,降低资金使用风险。而实施预算管理也是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的有效保障。 

(十)结算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部、局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结算纪律,坚守财会职业操行,加强自身业务锻炼,把防范风险和防止资金损失的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从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阶段,抓住源头性问题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大力加强稽核力度,监督投资交易行为和监督检查业务处理情况,监控资金去向、以及内部单位多头开户和资金外流问题,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利用现场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方法,做好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工作。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的侵入系统登录采用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起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适应。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合规。 

四、结论 

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结算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度,练好内功,提高业务能力与风险判断能力,研究建立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是资金结算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夯实各项工作基础,防止资金风险,才能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昌才.浅析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战略的实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财政理论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

近年来,部分省份因财政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财政部的指导,以公共财政理论为依据进行了财政体制大面积改革,其中就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政府财政部门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改革成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颇为可观。此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是很多国家其他改革政策有效落实的支点。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作为新兴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制定的主要支撑理论是公共财政理论。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以公共财政要求为基础建立的预算制定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特点就是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进行区分,对财政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做到不缺位:完全做好分内工作;不越位:不插手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事物。本属于由市场相关机制的事项,财政需要自发退出这一控制区域,并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为了让公共财政能够更好的执行这一任务,实现财政的公共性,让财政资金的运用的高效性、透明性、公开性得到保证,就需要建立一种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执行方法。预算执行方法的管理是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因此,以公共财政要求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预算执行方式,就需要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的第一步,也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结构,该制度的资金支付方式主要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种,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资金为预算单位,在预算过程中并不接触到资金,没能够支付的资金均在在国库单一账户中保留下来,并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和运作,以此能够有效减少政府筹资消耗的财力,进而为政府对资金的宏观调控提供方便,并为该政策的落实提供很大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财政资金出现截留、挤占和挪用情况,这一改革措施能够让账户管理统一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让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得到增加,并让提高财政资金运作规范,安全、有效多的方面的性能,各个环节资金运作过程被全程监控,提高了其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这种方式所反馈的信息,还能够让部门预算编制更加合理使用,该改革措施的本质完全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

二、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难点

(一)协调执行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依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对预算方、银行、财政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让这些单位能够做好自身的本分工作,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落实的整体效率。寻找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各单位的利益平衡点,该执行过程并非是以一方的权利的掌控或者某一局部利益处于上风为目的,而是以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协调过程中以实现利益相关的各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要方向,从根本上对改革工作进行支持和促进。简而言之,就是在依然以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均不发生变更,但这三大权利在执行使过程,必须始终处于财政部门的监控之中,且其运作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二)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意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国家国库管理制度,但在中国尚属于一个新的名词,改革力度不大。国家财政部门需要对预算制定、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核等资金拨付环节进行更新和精简,以此来让资金拨付更加迅速、精准,同时还需要及时对预算单位的观念进行更新,早日习惯资金集中支付方式的运作,避免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三)提高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效率

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力度,以提高其改革速率,以免在改革中出现纰漏,并为以后的改革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力。例如:山西省的地方政府财力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水平,距离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导致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一部分现代化手段实施存在一定约束,导致工作效率无法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此外,国库管理改革工作中没有将财政收入收缴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完全、准确、及时的收支信息,进而降低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中国其他地区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也存在很多不平衡的地方。目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已经完成基本结构的制定,然执行情况离预期结构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拓展,丰富和完善改革制度。

三、结束语

中国尚处于一个发展中阶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大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管理状况也会随着该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而更加完善。同时,中国各大省市在改革过程中也能够建立一个――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主要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新时代国库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雷海.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管理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

[2]章卫兵.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计量;支付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66-02

0 引言

及时、合理地对承包人完成的工程进行计量并支付,可以避免发生承包人资金失控,可以保证承包人的资金周转,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可以及时地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本文就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1 计量支付的工作制度

计量支付程序可分为3个步骤,即现场计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发包人审定并申请上级有关部门支付。现场计量主要是对工程的实际进度情况进行现场测量、计算并确认其工程数量;现场计量之后监理工程师要对现场计量的准确性、合同计量的准确性及所计量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审核;最后由发包人审定并上报交通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支付。

2 计量支付证书的编制方法

通常由发包人(总监办)规定计量支付证书的编制方法,常用的计量支付证书编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手工填写法:手工填写固定格式的表格,或手工填写后打印成固定格式的表格。这种方法好处是成本低、直观、不需要电脑知识,缺点是速度慢、错误多,现已较少采用。

2)Excel表格法:Excel属于通用程序,因此不需要花钱购买专用软件,只需要由发包人(总监办)规定一个通用模板,复制使用即可。Excel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和格式化,便于计量支付格式的统一。但是相对程序法而言智能化程度不足。3)专业程序法:采用珠海同望公司、西安公众公司等生产的计量支付软件,可以实现数据的全自动计算、汇总、打印,网上数据的上传、审核、分析、监控,可以实现计量支付上报、审核、审批的流程化作业,避免了手工计算过程造成的错误,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缺点是价格较高。目前,公路工程项目大多采用该方法。

3 计量支付工作的几个重点环节

3.1 保证计量项目的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计量支付的基础,计量支付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只有这样计量支付才能作为经济手段起到制约工程质量的积极作用。计量的子目必须是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开工、承包人自检、监理工程师抽验合格的、试验手续完备、交工资料齐全的子目。

3.2 控制各子目的计量数量

根据合同规定,图纸工程量及清单工程量不能作为计量的绝对依据,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地进行计量。因此,要熟悉工地现场情况,对计量的数量心中有数,避免多计或少计。尤其要重视做好路基填方的计量工作,因为路基填方工程量大,需分段、分层经过多次计量才能完成。除搞好填前清表碾压计量工作外,还要及时准确地测量地面标高,按填筑层标高与路基设计横断面图进行核对,防止重计或漏计;对桥涵基础等隐蔽工程要在覆盖前及时到现场检验后再进行计量。

3.3 搞好合同计量工作

在清单计量之外,还要认真做好清单以外的合同计量内容,如开工预付款、材料预付款、迟付款利息、违约罚金、保留金、索赔等。要按照合同条款给予支付及进行扣回。

3.4 加强变更和索赔管理

由于变更项目直接关系到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利益,因此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以降低成本、减少投资、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为原则确定变更单价和变更数量。工程变更单价确定的方法通常有:若变更工程项目与工程量清单中已有子目相同,可直接采用原清单单价;若变更工程子目与附近的、类似的工程基本一致,也可以借用类似工程的单价;对于没有合同单价可以借鉴的变更工程,承包人可以部颁定额及编制办法为依据,根据有关的招标、变更文件,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并与监理、发包人共同协商,确定出一个共同认可的价格。工程变更经发包人审批后在中间计量中进行计量支付。

索赔是所有支付项目中最复杂和最具技巧性的环节,必须细心、谨慎,要严格遵守索赔程序,对索赔项目进行全面审查,按合同文件的规定,根据现场资料,客观公正地确定索赔费用,在索赔审批后方可进行计量支付。

3.5 做好计量红线、交工结算、缺陷责任期终止结清单工作

合同签订后应尽快复核工程量清单,确定计量红线,并以计量红线作为中期计量的控制上限。任何超出计量红线的部分,都必须有完备的变更申报与批复手续方可予以计量和支付。

应及时搞好工程项目的交工结算工作,交工结算是合同工程交工前对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核定和汇总并考虑各项变更、索赔、调价后所做出的工程应支付总额的工程结算。交工结算应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办理最终支付应以交工结算为依据。

缺陷责任期满后应及时办理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及结清单,结清单应以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为依据。

3.6 准确、及时地支付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支付是工程费用控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承包单位获取工程资金的主要来源。准确、及时地支付工程费用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常,工程的进展与工程费用的支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意味着费用支付具有滞后性。也就是说,依靠工程进度款或中间计量支付款来作为工程施工期间的流动资金是不及时的,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包人以提供开工预付款及材料预付款的方式对支付的滞后性进行一定的抵偿。因此,应当重视开工预付款及材料预付款的支付和扣回工作。

3.7 应建立完善的计量支付台帐,并加强计量支付分析

计量支付台帐是工程计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精确管理计量支付的有效手段。计量支付台帐是计量支付证书的部分关键数据的汇总,通过台帐管理,可以更方便、细致地了解、查阅和追溯工程计量支付数据,可以对工程费用进行全面分析或专项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超报、虚报等现象发生。计量支付台帐同时也是编制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基础资料。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 金融业务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清算支付能力是考验银行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基于银行的现实需求,以及银行对清算支付能力的认识,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建立,成为了保障了银行发展的关键。但是从目前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运行来看,该体系自身问题还比较多,在整体运行效果上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一认识,认真分析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主要内容,并深入探讨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和提高应对策略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主要内容

支付清算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提供支付清算业务、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从而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金融业务。支付清算作为债权债务和资金给付的重要手段,关系到金融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是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支付清算体系是银行开展金融中介服务的重要保证,是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银行清算支付的实际需要,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研发势在必行。根据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现实特点,现代化的清算支付体系得以建立,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银行清算支付体系正成为我国银行主流的清算支付手段,对解决银行清算支付问题和满足银行清算支付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银行重要的辅助手段,对我国银行工作有着有力的促进和帮助,正确了解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特点对提高银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体系还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系统多、系统结构复杂

为了满足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实际需要,现代化工作体系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了其功能必须满足多样性特点,最终导致了银行清算支付体系的应用系统过多,有时会因应用系统多而造成混乱。同时,由于集成了多个应用系统,导致了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不但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同时还会给系统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应用系统多和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制约了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开展,影响了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整体效果,不利于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发展。

(二)现代化银行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管理漏洞

经过了解发现,虽然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在应用中解决了清算支付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清算支付体系的系统功能多,内部管理结构复杂,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这种管理漏洞会给清算支付体系带来一定的支付风险,不但不利于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银行清算支付工作的发展。因此,银行应加强对清算支付体系的管理,应对其存在的管理漏洞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有效解决清算支付体系的管理漏洞问题。

(三)功能性不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从目前银行所使用的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来看,虽然应用系统较多,但是由于所采用的软件不同,最终导致了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在功能上有所欠缺,并且在安全上存在较大隐患,不但不利于清算支付体系的运行,同时也影响了清算支付体系的运行效果。因此,功能性不强和安全隐患问题,成为了困扰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影响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不利于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发展。

四、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主要对策

基于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运行效果对满足银行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广应用现代支付清算体系

根据了解发现,原有的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由于构成不合理,导致其在功能性和结构性上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对清算支付工作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根据银行的实际需要,积极研发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并根据银行的工作特点,优化体系结构,保证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能够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积极作用,达到提高清算支付体系工作效果的目的。因此,推广应用现代支付清算体系,是解决原有清算支付体系弊端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内部管理消除银行清算支付体系的管理漏洞

结合银行管理实际,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必须与银行的实际管理流程相一致,除此之外,还应根据银行内部管理流程设计清算支付体系,以此提高银行清算支付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于银行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的管理漏洞问题,银行管理人员不但要加强对清算支付体系的分析,同时也要根据清算支付体系的实际特点规范管理行为和管理准则,使清算支付体系能够符合银行管理需要,最终达到提升清算支付体系工作实效的目的。

(三)配备先进的高科技网络安全产品

鉴于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特点,在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运用过程中,安全性是重要保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应积极配备先进的高科技网络安全产品,保证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能够达到安全要求,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有效抵御外界攻击,确保银行信息数据和资金的安全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清算支付能力是考验银行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基于银行的现实需求,以及银行对清算支付能力的认识,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建立,成为了保障银行发展的关键。但是从目前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运行来看,该体系自身问题还比较多,在整体运行效果上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一认识,认真分析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的主要内容,并深入探讨我国银行现代化清算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和提高应对策略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参考文献

[1] 王伟伟.二代支付系统对G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尚明,王鹰翔.支付系统安全控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4(08).

[3] 陆晓明,王军.支付系统变革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3 (06).

[4] 贺培.支付系统监督:开放条件下维系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J].国际金融研究,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