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学思想论文

农学思想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2:10

农学思想论文

农学思想论文第1篇

1.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生活负担重的情况,所以忽视了子女的教育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也有弊,部分中小学生会努力,明白用知识可以改变家庭环境。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育,没有长远的眼光,导致他们过早放弃学业,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没有判断能力,容易犯错。

2.整体教育程度低

很多家长都认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没有重视家庭教育,没有意识到家长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不重视子女的问题,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对网络的沉迷甚至不闻不问。

3.过分溺爱

家长的通常思想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路程上少点挫折,于是过于溺爱,盲目满足。从而让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家长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无论对错都采取支持的态度,这样更让他们肆意妄为。

4.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

这些问题应该是影响子女成长最为严重的因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些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等亲人对其抚养,很容易导致子女的自卑感和孤独敢。

5.教育方法不妥

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孩子都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能凭感觉去解决问题,这样很容易伤其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反叛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校对家庭的信任。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

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需要加强学校同家长之间的联系。由于部分家长过分相信孩子不会出现问题,或者认为到学校见老师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因此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因此学校应该多关注这些问题多提供平台让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双方都能了解和掌握子女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逐步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多留意多观察

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留意和观察中小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表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挖掘其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从心理入手,让学生认为老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用言语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思想落后的学生,需要老师们去关心他们,走进他们,指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结语

农学思想论文第2篇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论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和一般规律,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深刻理解《实践论》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而且当今农民群体已发生了阶层分化,农民的利益关系变得复杂化、利益矛盾尖锐化,这些无疑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农村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农民忙时干农活,闲时外出务工,加上农村的教育文化设施落后,信息反馈不灵敏,农民受教育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第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思想教育,党员也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以《实践论》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毛泽东《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文章开头就指出,马克思以前唯物论的缺陷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了解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更不可能在认识论上发生彻底变革。相反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若凭主观经验或照搬书本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主观主义思想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是不能指导革命实际的,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2.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毛泽东也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只有亲身投入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借助于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就会使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把个人的经验当作理论来指导革命,就会把革命引向歧途。没有实践的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可见,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成为真理,不是凭人的主观感觉所决定的,而是需要把它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符合预定的目的。如果预定的理论、方案在同一实践过程中变为事实,这种理论就会成为客观真理,这个认识过程也就随之完成了;如果这种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则还需要继续认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

4.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一起的,完全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的实践和认识都是不存在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状态。中国共产党不是天生就有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认识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超前,否则就会导致右倾或“左倾”,我党在战争年代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我们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三、《实践论》对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飞跃,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打破了过去只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传统,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呢?我们需要很好地研读《实践论》,把握其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转贴于

1.《实践论》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从事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发挥自己的先导作用。但是目前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比之学校、企业较为薄弱,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层领导自身学历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为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加上农村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导致他们理论基础薄弱,视野狭隘,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导性。鉴于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理论的学习,不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应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更要好好研读《实践论》,充分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实践论》提供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大力进行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来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中,乡风文明是灵魂,它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大投入,完善广播、电信及网络设施,充分占领基层宣传阵地。其次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传统教育只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致农民信仰缺乏,从而为封建迷信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丰富教育内容,就要在农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农村中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和文明健康的公民意识。最后,要运用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除了运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工具外,还要通过开展农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教育,寓教于乐。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理论教育一定要与现实相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要与农民生活中的难题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法和单纯说教法。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理论即使再生动,但如果反映不了农民的心声,解决不了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不会对农民产生教育作用。而且时间久了,也会使农民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也提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与农民进行交流,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势利导,做群众忠实的听众和朋友。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给农民一个答复。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干部形象,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农学思想论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宣传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紧迫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凝聚人心、塑造灵魂、引导舆论的重任,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看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以统一思想、凝聚力为目标,深入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

理论宣传要联系实际。只有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大局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理论宣传才能有作为,有生气。联系党和国家大局就是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执政理念。理论宣传理应深入地阐述,帮助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

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就是要帮助干部群众提高认识,解疑释惑,使理论宣传适销对路,满足群众需要。要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改革开放中有许多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的问题。比如,三农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以及对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怎样看、如何看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农村阶层分化和困难群体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的关系等等。这既表现了群众关心自己的利益,也体现了群众关心改革开放、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觉悟。理论宣传有责任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引导。实践证明,理论武装了群众,我们党就赢得了群众。

二、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大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健康积极地文化生活对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精神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阵地。农村文化阵地应达到“五个有”,有一个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以成人学校、农民学校等为主体的理论教育培训阵地;有一个宣传长廊,包括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有一个可供农民健身的体育活动场所,包括球场、健身路径等;有一个广播室,有条件的村要求办好村级简报。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取缔违法经营的娱乐场所,确保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其次,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挖掘各种门类的文体人才,发挥文艺骨干的民间艺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发挥各类民间文体组织的作用,经常性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辐射面,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次,要抓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注重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要把思想宣传、道德教育、知识普及、体育活动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农村文化的活动中。文化活动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和运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针对农村现实情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农村干部群众,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团结互动、扶贫济困、平等友爱、遵纪守法、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一是分层施教,增强层次性。在实施农民素质教育过程中,面对数量众多、年龄各异、素质参差的群众,必须针对不同的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二是丰富内容,增强针对性。要开展城乡一体化教育,把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中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开展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积极的良好创建局面;三是丰富形式,增强有效性。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在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上动脑筋。针对群众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吸引群众自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努力提高组织开展农村思想政治的工作水平,建设一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抓好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领导重视,关键在有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干部队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树立有为有位的观念,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树立社会化大宣传意识。建设一个高素质的政治工作队伍,我们还要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首先,要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牢固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大量事实说明,哪里的基层党组织坚强得力、基层干部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搞得比较好,各项工作也做得比较有生气。

其次,要规划和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这个目标,把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上,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农民。

再次,要抓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的建设。一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要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责任人,形成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二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突出量化硬性指标,组织定期检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衡量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政绩的重要标准,纳入考核之中。

五、切实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宗教,引领合法宗教在农村的发展,打击在农村的势力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行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合法宗教的健康发展,农村信教群众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不强,对宗教认识不足,造成了许多不法宗教侵入农村,危害着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据山东省委610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史遵衡介绍,由于城市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地下宗教和的活动近年来出现一个明显趋势:向农村转移。“门徒会”、“实际神”等势力派出传教者在农村走村串户“传福音”,隐蔽活动频繁,在农村的活动影响更是达到可怕的程度。有关官员认为,“现在地下宗教等力量不仅是在占领和争夺农村文化阵地,而且是在苦心经营,想把马列主义踢到背后去。”

地下宗教、、民间迷信等在农村抬头,反映出基层组织薄弱的“老问题”。要做好广大宗教信徒的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宗教信徒活动点的管理,发挥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使之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首先,要认识到做好宗教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要提高对“宗教无小事”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一方面要做好基层宗教工作的指导工作,经常与宗教场所沟通、交流,对信教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要给予及时处理和解决;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宣传党的有关宗教政策,使宗教场所都能在法律的保护和允许下开展宗教活动。乡镇党的组织,要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尽量使宗教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健全各项制度。首先,领导责任制。要把维护宗教领域稳定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做到分管到人、责任到人,以承担起保持一方稳定的职责。其次,走访制度。分管宗教工作的党员领导要坚持走访制度,掌握动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化解矛盾;再次,联络员制度。对合法点指定专人联络,要明确责任负责及时与农村统战部门及派出所联系,及时解决信徒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宣传政策、科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占领思想阵地。宗教信徒的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有关。因此,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政策、科学的宣传力度,是农村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大力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宣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的正确人生观,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带动群众自娱自乐,更好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全面达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党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资料:

1、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J].社情民意,2007.

农学思想论文第4篇

【关键词】彭湃;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启示

彭湃作为中共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他在农民运动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大多是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来的,且比较早地进行了阐述。他对农民开展了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动员组织农民参加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革命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认真分析总结他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当前推进并深化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开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彭湃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虽然彭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十分重视农民问题,认为中国的革命必须要依靠农民,要实现革命的理想,必须“从教育入手”[1]。因此他在农民运动的具体实践中,十分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彭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农村的现实情况,以确保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使得农民的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推动我党革命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创办了《赤心周刊》,并在上面发表了《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告农民的话》等多篇文章,以此来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坚定农民的政治信念,为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农民的阶级意识。

彭湃依据帝国主义列强一贯联合侵略中国的特点,认为反对帝国主义,并不是反对某一帝国主义,而应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同时彭湃对于反帝的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通过大示威运动、散发传单和捐钱援助罢工工人等方式,来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他通过对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和爱国主义教育,唤醒了农民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增强了农民的国家责任感,使农民认识到自身遭受压迫和苦难的根源,从而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与自身解放联系起来。

3、重视科学文化等实用知识的教育。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广大农民在旧中国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导致农民文化素质极低。而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力量,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以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彭湃十分重视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他开办了为农民服务的学校,教他们认字、学写信、记账、珠算以及写农作物和农具的名称,这既让农民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又使其受到了革命教育。

二、彭湃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瞿秋白盛赞“彭湃是出色的鼓动家、宣传家和组织者”。[2]彭湃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增强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阶级分析法。

尽管彭湃并没有对农村阶级作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但是在他一系列文章中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不但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朋友、敌人,而且深刻地阐释了特权阶级与无产阶级,尤其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他们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压迫的事实,以此激化阶级矛盾,号召广大农民赶快进行革命。他跟农民说:“全世界约十五万万人,其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发财人――资本家、地主,一种是穷苦人――工人、农民。这两种究竟哪一种多?……无钱的十居九人,有钱的只有一人。现在是一个有钱的人欺负九个无钱的人,但是无钱的人,不愿受他的欺负,起来反抗他,这就叫做阶级斗争。”[3]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很有效的。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极大地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得农会会员迅速扩大到10万人。

2、感染熏陶法。

彭湃针对海陆丰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低等方面的特点,于是他把革命道理包含在娱乐活动中,使农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譬如他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谈心,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为了使农民能听懂自己的宣传,把书上的术语翻译成当地的土话,并用方言编写了许多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歌教农民传唱。为了向更多的农民宣传,他还特地到农民来往最多的海城龙山天后庙前做讲演,并利用农民来此歇脚乘凉的机会,打开留声机播送歌曲吸引农民,这招很奏效,农民纷纷围了过来。彭湃乘机,一遍遍地向农民宣传。此外他还用画笔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特地学会玩魔术,借表演吸引农民,以此向农民做了生动的政治宣传,使广大农民觉悟起来。

3、以身作则法。

最初,彭湃身穿学生洋服,头戴白通帽,与农民有一定的差距和隔阂,农民对他的态度冷淡。而且农民见他出身富豪,还曾留学日本,不相信他会替农民办事。因此为了打消农民对他的疑虑,他不仅将他家的田契、铺约统统烧掉,还宣告了自己和地主阶级的彻底决裂。同时他还穿上粗布衣服,戴着竹笠赤着脚,到农民家中和田地里,帮助农民干活,宣传革命道理,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其他干部加入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

4、思想渗透法。

彭湃认识到,要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必须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要求,因而他提出并实行了符合农民利益的口号和政策。1923年7月,海丰不但刮台风,还发大水,使农民损失极其严重,鉴于此彭湃一方面积极发动农民要求减租,一方面又认为应在丰年减租才有价值,不能让农民忘了减租的意义和目的。这说明彭湃认为并不能为减租而减租,更重要的是通过减租来教育、组织农民,而为达到此目的,在丰年减租就更具有意义了。彭湃不但创办为农民服务的学校,还办合作社、办医药房,通过这种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使农民学到知识不被地主所骗,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难题,又使农民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的思想。

5、管理教育法。

他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农会组织的形式,制定组织管理章程。他亲自起草海丰总农会以及约农会的简章,还起草了“农会益传单”和两个“宣言”,提出集合全县农民,组织农会,协力团结,反抗社会不合理的制度等等,使海丰总农会成一个组织比较严密的团体。同时还开办了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他们在彭湃热情的帮助下,很快学会了宣传、演讲,成为有才能的农会干部,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他们不仅自己参加农会,而且还劝说其他农民加入农会,使得农会的规模迅速壮大,这对开展农民运动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彭湃正是在实践中,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质利益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原则,擅于利用不同的宣传载体,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农民达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现实启示

彭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农民的具体情况,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形成了一些独创性思想,为我党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当前更好地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定农民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此同时,我们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把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发财致富,作为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尽管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农民思想观念的多样性、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道德觉悟的层次性,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农民的实际及特点,做到分层次进行;并借助广播、电视等宣传平台,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切实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必须重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诉求。

农民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何时,党都不能忽视农民,必须重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诉求,使得他们获得实惠,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更好地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力。

4、必须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

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因此党和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加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教育者的政治文化素养。

我们必须形成以乡镇党委为领导、村党支部为核心、干部党团员为主体、群众中先进分子为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并通过分期培训的方式对其开展教育活动,以提高基层干部的党性和文化素养。同时乡镇党委还应加强村干部和党员干部的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内容,选出党员和群众都比较满意的村党支部班子,使得充当“教育者”的基层干部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影响农民群众,使其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和感化,提高自教自律的能力。

综上所述,彭湃的农民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于团结教育农民参与农民运动和革命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我们归纳总结彭湃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主要是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把握、发展当前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走上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轨道,使他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蔡洛,余延光.彭湃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23。

农学思想论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策略

党的十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正面临的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全而落实素质教育,鼓励和支持人的全而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和一系列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教学资源缺乏、人才队伍老化、教学观念落后等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与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通过教育来立德树人是不相契合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石,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希望,亿万农村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更应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统计,在农村8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养家,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农村家庭组成的主要人员,农村学生大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寄住亲戚家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个人行为的约束,很容易染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习性,把这些不良的习性带入校园,这也成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题。其次,农村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然,不重视是多方面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很多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学生的主科成绩上,语文、英语和数学是“主科”,思想政治教育依旧是“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农村中学有些思想政治课是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开设了这门课,有的也没有专门的思政类专业教师授课,流于教材形式,学生死记硬背而已。最后,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内容、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在农村中学,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轻视教学方法的探讨。既没有小组讨论也没有案例教学,单调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觉得思想政治课很无聊,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有真正的内心情感体验,不利身心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投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投入相比,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在短期内无法相提并论。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学校在硬件上缺乏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没有较好的资源和优越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任教,因而很多教学目标很难达到。其次,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学重视不够。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还是强调语文、数学、英语在升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在师资比配上,还是资源上多往这些主科集聚。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定三观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沿着这样的认识逻辑推进。最后,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潜移默化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而农村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加,父母遗忘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农村孩子心里和情感教育的缺失,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对策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各方面的,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促进。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良好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就目前来看,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教育质量的瓶颈。为了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更加重视农村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政策的偏向农村等。第二,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综合素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学生三观教育的核心教育者,农村中学应当加大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配备适当该专业的教师人数,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对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培训力度。第三,要坚持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家庭情况,注意应材施教。学生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注重思想方面的引导。重点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从实际出发,小事着手,引导学生处世为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第四,加强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时多想、多说,课后多实践,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通过案例教学,把学校活生生发生的事情,通过学生演讲,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第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学生的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进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将会导致学校教育很难有效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老师要与学生家长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秉承“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学校老师、社会成员、家庭成员、各级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向军.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好家长,2015(4)

[2]杨春林.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教育,2013(2)

农学思想论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分析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深刻理解什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抽象来讲可以被理解为三个过程的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党内普及走向社会普及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高深理论走向通俗理论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维系力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制度维系走向群众自觉的过程。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会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时代特色。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它主要指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依托符合时代精神的实质内容,通俗化和民族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优化的传播机制,在主流政治力量与民众自身的双向作用下逐步走向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遭遇的困境

1、受众群体的缺失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缺乏对象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中的多为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有些出现“空巢’现象。这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进增加了难度。这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本应是理论学习宣传普及的最佳对象,他们常年在外“走南闯北”,所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多,社会阅历丰富,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易于接受。向他们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他们直接影响和教育下一代。这一现状成为制约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2、受众群体的思想文化素质较低

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多,文化水平比较有限。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指导生产实践活动。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的局限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难重重。

3、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

农民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体力活,闲暇时侯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文化活动少,生活区域范围小。信息的闭塞,精神文化生活的缺乏等使得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以深入。

4、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足

当前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有的村庄基本上没有文化场所,娱乐场地或文化服务资源可供农民使用。大部分村级单位没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室,没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可供农民学习,而农村所建的宣传栏有些报刊过时,长期不换,或因年久失修早已弃之不用。虽然有些农村小学的图书资料室尚可向村民开放以达到资源共享,但这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在一些比较偏远农村的小学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相当落后的。农村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局面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宣传、普及及推进无疑是不利的。

5、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组织无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对农民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和党员自身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有限而无法解决农民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无法向老百姓做一些即使是比较简单的理论宣传或引导,难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6、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能和受众群体的现实利益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曾指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群众生活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但是纵观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宣传还是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受众群体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些甚至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受众群体比较注重看得见和用得着的东西,而宣传工作者却没能给他们所需要的。

总之,在当前情况下要实现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遭遇的困境还比较多。近年来,发生在农村的重大事件层出不穷,有些甚至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长期这样下去,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会极其不利。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软实力维护农村的稳定就变得极其紧迫。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出路,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占领农村的意识形态领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

[2]黄俊,肖东波,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农学思想论文第7篇

1.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保障。

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稳定人心是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而人心的稳定则依赖于人思想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理性对待农村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营造公正平等、互信互爱、同心同德、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以保障农村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其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环境的安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党的农村改革的成败;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多少、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资源的多寡、推动力的强弱,最终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丰硕与否。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这就要大力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依靠自身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产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自觉主动地汲取科学知识、接受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学习多种生产技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农村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就失去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乡村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亲自抓,负总责。努力克服见物不见人,即只顾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牢固树立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的思想,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有成果、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农村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一位村党支部书记曾说,“对老百姓不能靠‘糊弄’,只有村干部作出样子,老百姓才会信你,跟你干。”因此,要把领导干部自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榜样,“对照自己,见贤思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之所需所求,从而树立起人格力量,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2.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农村整体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适应21世纪对新型农民的需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农民加强和开展以下教育:一是加强“四信”教育,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二是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帮助人们清除各种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新观念。三是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双思”教育,是思想教育新的切入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尝试。“思源”就是不忘党的恩情,拥护党的领导,致富不忘领路人。“思进”也就是既要思经济上、物质上的进步,也要思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的进步。四是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头脑;提高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本领。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文化教育、法律宣传、科技讲座、技能比赛等形式就农民关心的现实问题,重大理论政策问题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增强对新农村建设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成为拥护改革、执行国家政策的带头人,勤劳致富、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文明人。

3.改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首先,要学会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彻底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上大课、作报告的老套路。其次,要开放式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准确把握农民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农村市场经济知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养老保险、民事纠纷调解等法律法规知识开展宣传教育,利用3.15消费者维权日、6.5地球环境日等节点进行宣传教育。再次,做思想政治工作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围绕为人民服务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释农民所惑、解农民所困,彻底改变那种过去习以为常的封闭施教的老办法。比如想一些地方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行动,就是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农民致富解忧的好做法。最后,要大力开展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彻底转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老方法。注意宣传农民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有的放矢。比如以农民科技指导员和种养大户为骨干,采取党员干部“一包一”、产业大户“一带一”、科技人员“一扶一”、务工能人“一联一”的方式,开展干部群众零距离帮扶教育。

三、结语

农学思想论文第8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全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目前,安徽省紧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拎紧螺丝、上紧发条,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基层党建的作用在推进发展中充分彰显,经济发展在基层党建持续加强中实现稳中求进。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探索解决对策,促进地区党建工作更好更快开展。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民群众自身结构发生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不断发生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群众依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分化成不同的阶层,农村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所发生的改革,促进了农民群众的社会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农民流动越来越大[1]。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长期脱离组织,这就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区。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程中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2.长效机制建设不健全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教育工作开展不集中,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多数情况下都是基层干部兼职,这些工作人员因为受到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和解决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再加上基层地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严重落后,教育设备陈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3.工作方式落后

在基层地区很多人的思想中都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学习上级部门的文件,学会政党基本理论,开展几场活动和会议就行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在有些地区甚至不会开展。一些地区的基层干部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较差,面对新问题常常感觉束手无策,工作缺乏创新性。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更不能深入群众心中,教育效果比较差。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1.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相结合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进和时代相联系的活动载体创新。新时期要结合农民群众精神需求创建多种活动形式,如文明户评选,广场舞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融入其中,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此外,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程中还可以将工作和传统节日相结合,并将节日赋予全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提高群众的重视程度,启发群众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