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1:46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1篇

 

最新文化自信个人心得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我们要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实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礼貌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二、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我们要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定学习日程表,设置“周一学习日”,构成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党章、“两学一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

 

三、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人民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制度,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确立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在制度确立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性,不断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逐步培养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我们认真组织好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主题宣传,精心组织一批重点理论、评论、综述文章,深入阐释讲话提出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观点,深入学、认真学、反复学、系统学。

 

最新文化自信个人心得

 

“全党务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总书记在7·26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又突出强调了“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曾在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出,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就“道路自信”而言,选取一条正确且适宜的发展道路,对于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指向好处。道路是党的生命,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需要的特色之路。党的xx大报告鲜明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充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果,凸显了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结合,坚决反对一切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式的封闭僵化思维。回望历史发展的征程,偏离马克思主义,往往会断送中国革命前程,阻碍中国建设发展。

 

解放思想永不止步,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才能持续兴旺发达,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征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继续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经受检验、顺应潮流、贴合民心,是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和坚持,不断创新和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2篇

考试说明:考试时用快捷键(Ctrl+C)复制文本,(Ctrl+V)粘贴文本到答题页面的文本输入框中。

题目: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论述题(30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答:第一,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讲道路自信,我们这个道路是由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中国现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通过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就给大家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这就是道路自信。

第二,理论自信。我们讲的理论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主义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自信,即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老百姓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无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只要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发展

,有利于老百姓福祉,就要坚持下去,前提是坚持共产党领导。

第三,要讲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3篇

根据2019年组织生活会要求,结合近期工作实际,对照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了对照检查,深入查摆了存在问题和根源,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上没有根本转变,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检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于政治理论学习较浅,缺乏对政治理论思想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自主学习和系统学习不够。由于日常工作比较忙,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当然主要还是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学习方式上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强国APP”软件进行学习。虽然日常学习得到了保证,但学习是碎片化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有效整合,难以达到要求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四个意识”方面。多年从事组织工作,使我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能够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但 “看齐意识”需进一步提升。虽然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能够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但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对一些人讲的“政治段子”,不能当面提出批评意见,有时仅一笑而过。

(三)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这是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深,接触不足,文化自豪感不强,文化自信不足。

(四)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方面。能够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干部培训、领导干部档案管理等工作抓实抓细。在日常工作量大,上报的材料时间紧任务重时,或是在落实档案整改要求,有同志不理解不配合时,难免会有急躁情绪。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对自身要求。切实转变学习态度,摒弃重业务轻学习的传统的观念,把政策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开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精神,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强化业务政策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政策指导实践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核心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同身边的不良倾向作斗争,指出身边朋友等不当言论积的错误之处。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4篇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我们有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同志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充实文化自信的底蕴,打牢文化自信的基础。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夯实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基础。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坚定价值观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需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进一步加大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力度,继续“诚信红黑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底色、一种基调,打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增强文化自豪感。近年来,江西省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激活红色基因,突出红色、古色、绿色,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的文化品牌。要继续创新发展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红色文化,大力弘扬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等区域传统文化,大力创新发展陶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等江西特色文化,加强景德镇御窑遗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江西特色文化保护,推出一批赣鄱经典文库,打造江西文化新名片,进一步提升赣鄱文化的影响力。深入实施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片创作工程、优秀舞台艺术创作工程、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文艺精品。继续实施江西“青马工程”和省社科理论研究创新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重点研究基地和立足江西实际的重点学科。通过这些举措,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发展繁荣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改革组建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江西广电传媒集团,做大做强江西出版集团,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制造、信息、旅游、教育、体育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加快陶瓷、毛笔、木雕、夏布刺绣、焰火鞭炮等江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小微文化企业,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举办江西省艺术节、“谷雨诗会”等文艺展演展览,组织好“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服务活动,着力推动文化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唱响好声音,着力塑造对外良好形象。形象就是品牌、就是实力。近年来,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明显提升了江西对外良好形象,增强了全省人民决胜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自信心。要继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大力宣传江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充分反映省委省政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新气象新风貌,充分反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改革奋进的精气神。创新传播方式,鼓励全省社科理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单位创作一批短文章、小故事、微视频,讲好江西故事,唱响江西声音,不断提高江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有必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坚定的信心、进取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价值观自信,就不可能做好价值引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基础。当前,面对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势,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不断渗透的新情况,如果我们丧失了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就无法对人民群众做好价值引领,无法打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好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坚定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把中国老百姓真实、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

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与充足底气。

我们的底气来自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气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扎实推进,中华文化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7.01.002

文章编号:1009-3729(2017)01-0009-06

中共十以来,对文化自信作过多次精辟论述,认为增强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调中国坚定“三个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不仅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四个自信”,而且对文化自信作出了更加深刻的阐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这一阐释极大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情结和文化理念,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可谓意蕴深远、意义重大。

一、文化自信的缘由

文化自信源自民族基因最深处的国民素养和精神力量。本质而言,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同、坚守和积极践行,更是对其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及其未来发展的期望。因此,文化自信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也是乐观积极的文化态度,更是激发民族活力和开发民族智慧的深沉持久的内在力量。坚持文化自信,主要是基于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文化彰显个人内涵

人既创造文化又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文化发挥其功能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人的认识过程之中,而且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纵观人类史,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不打上各种文化的烙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一旦文化内化于心,就会形成“文化指令”,从而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成为人们行为方式的指向――这一过程全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能够浸润心灵使人充满正能量,相反,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则会使人变得狭隘、自私、无知、庸俗。

2.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每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曾创造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就会成为整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兴旺不能完全靠金钱和权力来支撑,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可以积淀成民族品格,汇聚成民族心理,使一个民族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和失去动力。在历史上,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最后征服,往往是通过破坏其民族认同、解构其民族文化、消解其民族自信来实现的。一个没有优秀文化和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3.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集合体,在更根本的意义上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大国和强国均高度重视其文化建设,不重视文化的国家,不管其经济实力多么强盛,都难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无疑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其实质是科技和文化的竞争。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文化不仅能够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等领域,而且还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文化。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就越高。

4.文化是政党的旗帜

无论是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从成立到确立其政治地位,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都必须选择某种理论或者某种文化作为自己的旗帜。政党地位特别是政党权威的要义是争取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政党权威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确立――政党权威不是全然刚性化的东西,还包含深厚的文化意蕴。政党权威与文化理念具有同构性和互构性的深层关联。文化一旦化为政党组织的集体行为和党员的个体行为,就深层地融入政党的组织架构中,进而成为政党的旗帜。

二、文化自信的源泉

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支撑。正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1]中的文化自信,既在于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也在于有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继承发展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共同奠定了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础。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其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植根于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是无可替代的中国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种文化精华闪烁着时代光辉,涵养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2]158“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18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的文化不断吸纳融合。不仅如此,中华文化还在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长期交流中兼容并蓄,吸收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承继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举世罕见,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古代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曾在世界上长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给予我们的社会治理结构以重要文化支撑,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创造出世界历史上一个个惊世奇迹。

20世纪中国最辉煌的文化景观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是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在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开辟了独特的革命道路,凝练了厚重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这一革命文化最具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它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是在新形势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因此,这是20世纪中国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厚重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形成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特点而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崭新形象。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引发的经济社会推动效应,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今天,中国文化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改革推进到今天,更需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X意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出的种种繁荣景象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积累和沉淀下来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后人去挖掘、继承、创新。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已经实至名归,但文化发展的程度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极不适应。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证明:欧美等国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文化的进步导致其体制创新,进而促使其经济日益强盛。可以说,文化对于这些国家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知,中国文化自信,既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沉淀,又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足,就是文化自信的源头和根本。目前,中国正在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比任何时候更有理由坚持文化自信。正如所强调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按照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高校教师根据社会所要求的理想观念、理想形式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理想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规律、切合实际,从而使之能更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时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科学的理论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前,特别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去。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理想信念教育只有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形势政策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让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引导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人的认识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构建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目标的实现,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理想教育工作的全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才会保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为高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

3、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所以,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良好保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把这种融合在其他素质之内、由所有素质共同作用的创新素质,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

三、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对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成熟,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教育时,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实际。大学生处在思想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既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个人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影响。

3、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胡锦涛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可以组织他们参观伟人故居、历史博物馆、革命展览馆,到革命圣地考察以及调查收集日军侵华史料等活动;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援助活动,比如照顾孤寡老人,用所学专业知识辅导下岗工人及子女学习,为农村或社区捐赠书籍、衣物,到农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社区办黑板报等活动。

4、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正气,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它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4.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7篇

政治意识

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

大局意识

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

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齐意识

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提出意义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两个坚决维护 :是指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使命任务、我国国体政体的性质、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等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写入全会文件。

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讲纪律、守规矩,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不移。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第8篇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精英,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关系着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命运。针对当代大学生

>> 论如何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论加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几点思考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调查 大学生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四个维度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 网络语境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探析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哲学探索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精神建构 领导干部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探析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浅谈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论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

【作者介】

邢海晶(1977-)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