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

欧债危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1:38

欧债危机论文

欧债危机论文第1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制度缺陷;经济结构失衡;高福利制度;政治矛盾;次贷危机

2007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隐藏在繁荣表面下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等国的信用评级,欧洲债务问题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本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六类,外因方面:1.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物;2.欧债危机是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不合时宜的调低信用评级的产物;内因方面:1.欧元区制度缺陷;2.危机解决机制的缺失;3.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4.政治矛盾和成员国忽视欧洲经济治理。

一、外因研究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将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归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三大评级机构不合时宜的降低欧元区各国的信用评级,这些系为外因。

2.1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学者周茂荣 杨继梅(2010)认为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此前其财政状况如何,各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都严重超出了趋同标准;C.Noyer(2010)也在文章中指出尽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某些国家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金融危机极大地恶化了公共财政状况,从而导致了此次债务危机。

2.2评级机构的影响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等国的债务评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帷幕。周茂荣 杨继梅(2010)。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JoséManuel González-Páramo(2011)也表明,市场震荡的一大根源是评级机构。Manganelli&Wolswijk(2009)从政府债券利差与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得出,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引起政府债券利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导致市场筹资成本骤然升高。这违背了金融稳定。

从研究结果来看显然次贷危机及下调评级确实推动了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生,但是将欧债危机的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为这两大外因显然是不合适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原因。因此将欧债危机的根源归为金融危机或是三大评级机构似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其本质原因并未找到,有推卸责任之嫌,不利于债务危机的真正解决。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只是欧债危机的导火线、大评级机构只是放大了危机的效益,但并不影响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存在。要找到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必究其内因。

三、内因研究

外因的研究似乎不能充分说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国内外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欧元区的内部原因之上。

3.1欧元区制度缺陷

张健雄(1999)认为由于欧洲货币联盟先天不足,启动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他在文章中指出欧元区的发展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面前是脆弱的。宋玮、杨伟国(2002)在其研究中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对欧元区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2经济发展失衡论

李乾孙(2011)中指出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首先在于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相互依赖过重,房地产泡沫严重。孙玲姜荣(2012)就欧元区经济内部不对称性导致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机理做了详尽阐述;指出如果政府实际债务水平超过最大可维持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3.3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

Zhang Houqi(2011)认为欧债危机根植于高水平的退休福利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是国家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加重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D.Bruninger,2011)。我国学者郑秉文(2011)分析“老龄化成本”的含义和构成,认为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的替代率过高、待遇率严重失衡、养老金财富总值超出支付能力等问题提升了老龄化的财务成本。

3.4成员国忽视欧洲经济治理以及政治矛盾重重。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托马斯.萨金特(2011)表示,欧洲债务需要的是经济方案,但问题所在主要是政治。Giancitietal(2010)指出,面对当前的危机。欧元区国家在救助机制上迟迟达不成协议,错过了最佳的救助时机,加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欧元区尽管是一个货币联盟,使用共同的货币,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区内政治矛盾重重。

四、小结

现有的文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宏观的分析了欧债危机的起源。从本次欧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为实现欧元区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相统一,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扶持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国家,以共同进步为前提制定相关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2)区内中的成员必须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减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3)高福利制度使民众享受到了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但高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因此,一国的福利政策需要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防陷入福利陷阱。(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俊贤.欧洲债务危机的反思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0.12

[2]郑秉文.《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从福利国家到高债国家的教训》,《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2011

[3]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

欧债危机论文第2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出口贸易;福建;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6.12;F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3-0064-07

一、研究背景

2009年12月,惠誉(Fitch Ratings)、标普(Standard & Poor)和穆迪(Moody)先后下调希腊评级,从而引爆希腊债务危机。此后债务危机愈]愈烈,并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2010年3月,惠誉将葡萄牙的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随后标普、穆迪跟进下调。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塞浦路斯、匈牙利等其他欧盟国家先后被三大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并升级扩散。2011年9月,标普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评级下调至A,并维持“负面”展望。意大利成为继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塞浦路斯和希腊后,第6个在2011年被下调评级的欧元区国家。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二大债务,其1.9万亿欧元公共债务比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四国债务总和还大,这加剧了欧债危机形势。总体而言,希腊的债务危机推倒了欧债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无一幸免。

2012年欧盟经济领头羊之一的法国也失去3A评级,被视作欧债危机有效解决机制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也从AAA下调至AA+。标普、惠誉又先后下调欧元区国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等国家的信用等级,其中希腊竟为CC级。此时欧洲实体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1季度,欧元区17国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环比上升88.2%,这是欧盟统计局自从2011年3季度首次以季度为单位政府债务数据以来欧元区国家债务水平首次环比上升。其中希腊的债务水平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2.4%;意大利也达到了123.3%。受债务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欧洲经济衰退的预期加强,同时威胁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出口欧盟市场商品额已超3 34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6%。欧盟市场是中国外贸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商品市场。显然,不断恶化并蔓延的欧债危机已对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身处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国亦受冲击。因此,把握欧债危机的现状、特点、发展方向以及作用机理,探究欧债危机对我国外贸经济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等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欧债危机爆发后不断蔓延、扩散与升级,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欧债危机对我国外贸经济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影响的传导机制、作用方式以及影响程度则存在不同观点。张晓晶和李成(2010)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直接、有限和可控的不利影响[1];林毅夫(2010)[2]、马宇(2010)[3]、漆鑫和庞业军(2011)[4]等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有明显的影响,但冲击程度小于2009 年金融危机。余永定(2010)[5]鉴于欧、日、美都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且都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区域,因此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必然影响中国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2010)[6]将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路径归纳成两点:其一是消费需求,即认为危机中欧洲国家实行的紧缩政策会抑制消费并影响中国出口;其二是汇率机制,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必然削弱“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郑宝银和林发勤(2010)[7]认为欧洲债务危机通过降低国民收入、欧元大贬值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套利机制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巨大影响。赵秀娟(2011)[8]通过分析欧洲债务危机发生、]进和扩散过程,从贸易规模、收汇风险、贸易摩擦等视角量化了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和出口企业视角提出建议。李京阳(2012)[9]、张明(2012)[10]从国际汇率体系及国际套利机制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李敏晖(2010)[11]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欧债危机对上海的区域经济影响,通过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发展及影响范围等因素,认为其地域影响主要在欧洲,对世界经济全局影响有限;同时肯定其对上海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存在短期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必然非平衡地作用于不同区域。因此,国内各区域经济受影响程度、范围、时期和机制也必然不同。目前,现有文献对欧债危机与国内区域外贸关系研究不多,对其传导机制、影响程度和方式的定量较少。福建是传统外贸大省之一,其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外贸额较大比重。欧盟是福建省2011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欧债危机的蔓延必然冲击福建的出口贸易。立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本文通过贸易平衡思想构造一个以出口规模、汇率以及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福建进出口贸易模型框架,并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欧债危机对福建外贸经济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影响

欧债危机对福建外贸经济的直接影响可分离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一是出口商品的规模影响;其二是出口商品的品类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市场规模影响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福建出口贸易已造成严重冲击。2009年福建出口贸易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12月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带来新一轮冲击。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和2月福建出口分别为54.66亿美元和44.55亿美元,环比下降4.25%和18.5%。随着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与扩散,福建出口增长持续放缓。2011年福建出口9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6%,增幅低于上年4.23个百分点;2012年福建出口9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增幅低于上年近25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福建出口同比增长呈下降趋势,福建出口规模与欧债危机的发酵升级具有一定相关性。图1给出2008 年1 月至2012年的福建出口的月度数据。

欧盟目前是福建第一大出口市场。因此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影响。2009年,福建对欧盟出口下降9.15%,2011年、2012年继续下滑,2012年福建对欧盟出口总额172亿美元,同比下降8.4%(见表1)。从欧盟主要国家来看,2012年福建对德国出口同比下降13.4%;对荷兰出口同比下降13.6%;对意大利出口同比下降17.5%;对法国出口同比下降12.9%。从出口市场比重来看,2009~2011年欧盟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从2009年的21.26%下降到2011年17.75%。

欧债危机一方面紧缩了欧盟国家居民消费,使得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欧元贬值,福建对欧盟出口的商品更加昂贵。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自2009年12月8日至2012年1月16日,人民币兑欧元已升值21.04%。其中,2009年12月8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希腊债务评级,次日人民币兑欧元便升值0.97%。并且,欧债危机波及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导致这些国家对福建的进口需求下降,形成对福建出口贸易的间接冲击。图2反应了随着欧债危机升级与扩散,福建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同步下降。

(二)欧债危机对福建主要出口商品品类影响

欧债危机直接和间接影响福建出口规模同时,也对福建出口商品的品类组成有较大影响。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目前福建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2010年福建机电产品出口回升,全年出口293.96亿美元,增长32.8%;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升级与扩散,福建机电产品增长放缓,2011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341.83亿美元,增长16.3%,相比2010年增幅下降16.5个百分点;2012年福建机电产品出口354.03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2011年同期下降近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亦不容乐观:2009年福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2010年虽有所回升,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升级与扩散,2011年全年出口137.35亿美元,仅增长4.3%,增幅比2010年大幅下降21.5个百分点;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0.11亿美元,同比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福建纺织服装、箱包和船舶业都出现负增长。2012年纺织服装出口13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在福建出口其他主要产品中,却有部分商品获得比平时更好的市场需求。比如家具用品、体育用品和数据处理设备等方面的需求。这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出口商品种类构成,另一方面也间接促进了福建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分配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对福建产业基础与外贸结构的一次梳理和调整,是福建进行内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的契机。

对比危机爆发前后福建出口贸易的总量数据、品类数据及出口国家分布数据,可确定欧债危机的爆发、升级和扩散对福建省出口贸易已产生重要影响。福建对希腊、爱尔兰等陷入债务危机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较大规模直接冲击,但由于在福建出口贸易比重不大,因此整体冲击有限;但重点国家和地区已呈现收缩趋势,因此有必要做好出口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从数据反映的情况分析,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与当前我国总体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式类似,即三个传递途径:其一是消费需求。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下降,进口需求必然减少。同时伴随紧缩财政等措施,进一步抑制欧洲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减弱直接冲击福建出口规模;其二是汇率机制。欧元根基不稳,人民币因而被动升值,必然削弱 “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出口贸易规模;三是国际套利机制的动态平衡作用。欧债危机导致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萎靡,商品市场因而收缩,使福建大批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由于生产需要囤积大批原材料的出口企业遭受损失。

四、模型与实证分析

如前所述,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影响主要通过3个途径:消费、汇率及套利机制。因此,沿用新古典经济学思路,本文将以消费、汇率及套利机制为考量基础构建一个包含出口规模、汇率及其他市场因素为核心的福建进出口贸易模型框架,选取相关指标并定量分析欧债危机对福建外贸经济影响的程度和结果。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国外消费需求对福建商品出口的规模的时期和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模型将分别采用福建出口总额、福建对欧盟出口总额、福建对美国出口总额、福建对日本出口总额以及福建对东盟出口总额测度消费需求调整对福建出口规模变化;另外,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本文选取利率变量对汇率机制及套利机制进行度量和分析;而对波动因素、随机因素及其他若干微小变量影响,将通过选取欧债危机变量进行概括,以保证模型建构的逻辑完整性。

根据理论框架、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特点,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lnEXi,t=β0+β1lnEXi,t-1+β2lnERt+β3lnGDPt+

β4Crisis+εt (1)

其中,lnEXi,t表示第t期福建出口市场规模;lnEXi,t-1表示福建出口规模和出口市场滞后一期项;lnERt表示第t期汇率变量;lnGDPt表示第t期欧盟GDP指标;Crisis表示欧债危机的虚拟变量;εt表示第t期随机扰动项。模型中因变量福建出口市场规模变量(lnEXi,t)通过福建对全球出口(lnEX)、福建对欧盟出口(lnEXeu)、福建对美国出口(lnEXus)、福建对日本出口(lnEXja)和福建对东盟出口(lnEXas)5个指标进行反映;考虑到出口变动的自相关因素,模型引入因变量滞后项(lnEXi,t-1);实际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对各样本国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也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综合反映了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本文采用欧盟实际汇率变量(lnER)进行度量;同时,本研究采用OECD国家统计资料中的欧盟GDP月度指标衡量欧盟国民收入变化;此外,我们设定时间虚拟变量(Crisis)对比欧债危机前后的影响,2009年12月之前为“0”,之后则选“1”。

(二)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

样本数据来源于福州海关及OECD统计资料,其中欧盟汇率资料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时间段为2005.01~2012.12,累计96期数据。鉴于各时间序列变量数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采用X12季节调整方法预处理数据。此外,为消除异方差影响还对变量进行对数化。本文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TATA12,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样本数据经过对数化和季节性调整之后,具有较好的正态性,标准差与均值之间的相对关系体现出时间序列的波动性。从样本数量考察,在失去7个以上的自由度后,样本仍保有80多期数据,信息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样本具有较高的信息特征。

(三)计量分析

为保证回归的有效性,首选对序列数据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及PP检验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包含常数项、漂流项以及滞后阶数等内容的稳健性检验。可以看出,欧盟实际汇率lnER的ADF值及PP值在10%的显著水平接受原假设,但经过一阶差分后拒绝原假设而平稳。lnGDP、lnEX、lnEXeu、lnEXus、lnEXja和lnEXas的ADF及PP检验一阶差分后基本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这些序列都是I(1)过程,详见表4。

并非所有I(1)过程之间都存在稳定的动态关系,因此必须进行协整检验,以确认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关系的存在性与稳定性。检验数据见表5。

由检验结果可知,时间序列间存在如下协整关系:

lnEXt= 0.6918lnEXt-1+0.6212lnEXeu+

0.5106lnEXus+0.2432lnEXja+0.1322lnEXas-

0.2273lnERt+1.7038lnGDPt+Ut

t值(23.6442**) (25.5112***) (61.3231***) (18.6355**) (13.7125*) (43.6132**) (27.3004**)

R2=0.9224 F=2.2668 DW=1.9561

由于lnEX的很大部分是由lnEXeu、lnEXus、lnEXja和lnEXas所构成,故无需对其进行母本和子本的因果关系检验。而福建的出口贸易与汇率变化以及欧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是本文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对此展开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检验的两组序列是同阶单整,因此我们将一阶差分的lnEX、lnER和lnGDP序列进行两两检验,结果如表6。

从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看,欧债危机主要通过收入与汇率渠道冲击福建出口贸易。套利机制的作用可分解为两部分,其一是期货市场的实物商品,可归类为远期消费项目;其二为国际利率差套利,这反应在汇率指标变量lnER。模型中出口滞后一期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福建出口具有正持续性,即福建出口及对四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出口具有较强增长惯性。其中,汇率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欧盟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会对福建出口(对欧盟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显著为负的汇率估计系数,也必然将对美国、日本和东盟等市场产生影响,其不同货币汇率间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欧盟经济发展指标lnGDP显著为正,说明欧盟的经济发展对福建出口贸易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而福建出口(对欧盟出口、对美国出口等)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现有统计数据反映出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影响不如想象严重。此现象可能是由于欧债危机发酵时间持续较长,影响具有滞后性,因而时间虚拟变量不能完全代替债务危机本身影响;另外危机爆发后主要通过汇率及收入渠道对福建出口产生影响,也具有乘数收缩作用。

五、结论与对策

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的影响非常显著。着[于欧债危机对福建出口贸易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范围等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欧债危机的升级、扩散对福建出口贸易的冲击,体现在出口规模和出口商品品类两个维度。数据显示福建出口规模与欧债危机的扩散具有同步性,且欧债危机不仅直接冲击福建对欧盟出口规模,也间接冲击福建对美国及日本出口;从出口商品种类维度分析,欧债危机减缓福建主要出口产品增幅,同时调整了出口商品结构。欧债危机影响福建出口贸易主要通过3个渠道:消费、汇率以及套利机制。欧债危机直接导致欧洲国家财政政策的紧缩和国民消费收缩,这直接体现在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其次是汇率机制的调节作用。无疑,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削弱了“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第三是套利机制。期货市场套利和利率市场套利共同作用,通过对市场缺口和空间的把握套利,客观调节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实证结果完全支持这些观点与结论。

计量分析结果认为福建出口规模仍具有增长惯性,但增速进入下降通道。因此,及时调整福建出口战略,制定针对性贸易政策,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寻找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能够有效缓解目前福建出口贸易的不利局面,从而重新获得市场主动权。根据前文分析,我们认为以下调整措施值得重视:

其一: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欧债危机直接导致欧洲市场对福建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同时间接导致福建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规模。消费需求收缩是必须面对的难题。首先,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支持外贸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帮助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改善贸易环境显的尤为重要。其次,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金融支持等制度建设。三是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形成内需外需双向并举、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

其次,提高质量,升华品牌,化解汇率压力。人民币升值已成定势,欧债危机一方面使“中国制造”的低价时代面临困境,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中国对出口贸易调整改革的契机。当前福建出口商品种类的调整即是证据。因此,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方式,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才能消化汇率压力。因此,第一需推进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拓展中东、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降低欧元汇率风险;第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注重出口贸易“质”与 “量”,尤其要扩大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第三是鼓励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全球中小客户群,缩短贸易链,建立自主营销渠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时间、成本和效率等途径将汇率风险转嫁为短期甚至即期风险。

再次,积极进行金融改革,缓解套利风险。套利机制是国际贸易的剂,但是过度套利则伤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国际贸易中的套利机制进行一定的约束。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为出口企业提供避险工具和避险市场,积极引导出口企业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或外汇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转嫁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以及在出口结算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较为安全的收汇方式(如货到付款等),避免使用赊销、托收等风险较大的收汇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晓晶,李成.欧债危机的成因、]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0(4):26-31.

[2] 林毅夫.“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释[J].新华文摘,2010(9):118.

[3] 马宇.欧债危机的特殊性、解决方案与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10(5):87-90.

[4] 漆鑫,庞业军.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1(10):19-22.

[5] 余永定.从欧洲债危机到全球债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2010(6):14-24.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希腊债务危机的由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欧洲研究,2010(4):1-16.

[7] 郑宝银,林发勤.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研究,2010(11):67-74.

[8] 赵秀娟.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6):28-29.

[9] 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1-9.

[10] 张明,郑英,敬云川.欧债危机的现状评估、政策选择与]进前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3):24-39.

[11] 李敏晖.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8):18-20.

Analysis and Advic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on Export Trade in Fujian

Zhong Wuya1,Xie Qiong2

(1. College of Economic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08060,China;

2.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Fuzhou 350003,China)

欧债危机论文第3篇

欧债问题的根源是欧洲经济衰退的不可避免性。过去30年欧洲高福利模式导致政府赤字严重化和欧债危机问题扩大化。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而新经济模式仍未来临。按照熊彼得的理论来看,经济危机才是逼迫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破坏式的创新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归结为欧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欧洲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福利社会的高成本和欧洲创新能力的下降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欧洲人口在2010年之后的未来40年都将面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大幅上升的局面,而相对应的是15-59岁的人口将大幅下降。

而欧洲各国高负债的现状正好是本轮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截至2010年底,欧元区公共债务形势最严峻的7个成员国是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葡萄牙、德国和法国,它们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分别高达142.8%、119.0%、96.8%、96.2%、93%、83.2%和81.7%。本次峰会解决债务的方法事实上就是借新偿旧的模式,虽能在短期内周转资金,但会进一步提升负债率,可能使问题雪上加霜。同时,由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提供发债的担保也可能将欧洲央行本身拉下水,偏离政策独立,并陷入信用危机。

本次达成的协议主要有两者方式来解决欧债危机:一是引入SPV,发售欧债债券;二是通过20%的有限担保,再次发债。两种方式不同,但能最终解决欧债债务的根源问题吗?

我们的分析结论是,很难一次性解决问题。欧债问题的根源是经济衰退与过度借贷问题。进一步增强杠杆,只会扩大危机,通过货币增发,只会延后危机,不能真正解决危机。

欧元货币迟早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欧洲央行需要注入资金买问题国债的话,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大幅投放货币,这如同QE3的效果一样,当欧元在欧元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反而不断增发货币,最终的结果将引发新一轮全球通胀。

与美国CDO、CMO等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手法对比,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简直如出一辙。都是将资产证券化,然后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担保重新发售给普通投资者。20%的有限担保是否值得投资者冒险参与高风险债券呢,曾经参与过次贷游戏的全球金融机构和机构是否愿意重新参与这个庞氏骗局呢,谁将成为新的雷曼兄弟?投资者这一次还会这么傻吗?

如果中国真的买了打包之后重新发售的所谓EFSF基金债券,那还不如直接买入意大利的债券,起码不用向前者交中介费。而无论是EFSF发售的债券,还是欧债本身,都是存在信用风险的,最重的是债务计价货币贬值的风险。所以,现在时刻,买债权,不如买股权。

退一步说,中国无须为拯救欧洲而买欧债,而应该买优秀企业的股权,或是通过买入优秀公司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买欧债的问题还是留给欧洲人自己解决吧。

当从欧洲政治家导演的“喜剧”中醒来之后,全球投资者会发现,政治家和银行家们都在玩弄政治和文字游戏,他们高呼的欧债危机解决方案只是个文字骗局而已。

显然,欧洲经济仍在衰退期,而债务问题能否转移给私人投资部门和中国这种新兴国家亦是个迷,谁愿意成为冤大头,为欧猪五国的懒人买单呢?

欧债危机论文第4篇

关键词:OCA理论;欧元困境;欧债危机

一、欧债危机后欧元区的现状分析

1.高额的债务难以解决。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人们愈来愈担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高额债务的违约风险。尽管欧元区内的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等国发放贷款,希腊政府也在2012年3月10日成功地实施了债务置换计划,债务负担因此减少约1000亿欧元。但希腊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也普遍增高。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4月,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分别上升到11%和10.3%,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个和0.8个百分点。

3.贸易失衡使欧元区国家更加脆弱。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为了寻求经济竞争力,降低成本,增加出口,积极推行限制工资上升的政策。欧元区国家由于经济结构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生产成本趋于上升,经济竞争力不强等等,导致与核心国家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4.欧元汇率波动剧烈。欧债危机以来欧元汇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态势。对危机前后进行对比就很容易看到,在危机前,欧元的名义有效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处于上升通道,而在欧债危机爆发后,这两个指标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挫。

二、欧元困境的成因分析

1.OCA理论

OCA理论最早是由蒙代尔提出。他认为在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两个区域之间需求转移导致的冲击可得到消除,要素的流动性是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OCA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建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包括经济开放度、金融一体化、通胀偏好相似性、政策一致性等。现代OCA理论主要关注最优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克鲁格曼指出,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货币区的货币效益越大、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成为OCA的主要标准,如果外部冲击对成员国产生的影响越小,则加入货币区的稳定性成本会很高;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性越强,遭受非对称性的几率越小。

2.欧元区成员国不满足OCA理论的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欧元区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德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为核心国家采用汇率相对较低的欧元,并从出口中大幅受益,竞争力也渐次增强。而“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在内的南欧国家则相反,竞争力一直低于核心国家。

(2)要素流动不均衡

要素流动性是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某一区域是否符合OCA的重要标准。如果成员国之间要素流动性很强,则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会缩小,实行单一货币制度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入货币区所带来的收益将超过其成本。在2009年以后,虽然欧元区各国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就业,但人口净迁移回升极其缓慢,劳动力流动性处于低谷且反弹较弱,失业率也有升高趋势。由于劳动力的低流动性与资本的高度流动性相结合,这样比劳动和资本流动性都低的结果更糟糕。因为在危机到来之时,资本迅速流出,而劳动力不流动,从而导致失业率迅速上升。此外,资本自由流动导致利率趋同,而过低的利率刺激了希腊、意大利等国过度负债,使人们沉浸在统一货币带来的低风险幻觉中,进而推迟了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3)经济周期的相似性与外部冲击的非对称性

除了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外,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欧元区成员国的汇率同步性增强,则发生非对称冲击的可能性就较小。应付非对称冲击的对策主要是价格变化,而不是产量变化。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强。而边缘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是易受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业,受到冲击后恢复的过程很艰难且漫长。

3.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统一

最优货币(OCA)理论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石。以希腊为首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欧盟经济陷入阴霾,暴露了欧洲货币一体化机制制度的缺陷,同时也反映出了OCA理论的现实缺陷。在欧元区,由欧洲中央银行实行统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由各国独立订制。欧洲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采取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为依据。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国家的经济问题,各成员国也不能通过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调节本国经济。当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时,只能借助财政扩张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过度依赖财政政策最终会导致成员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台高筑。

(2)救援机制的不完善

一个稳健的货币体系,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危机救援机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忙于自保,随着各国大规模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欧元区国家单一货币政策的弊端就逐步得到显现。因为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在危机应对上的机制缺失,所以货币政策的欧元区16个平等的国家只能单纯依赖各自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经济从而度过危机,但这样就导致财政赤字的迅速膨胀而政府又无法承受希腊等国的巨额债务和赤字。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欧元区各国都找不出各自对欧元使用各国危机救援方面的依据。这致使希腊等国债务危机只能陷入难以救援的漩涡并愈演愈烈,进而引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金融动荡,欧元作为国际第二大货币的国际信誉和公信力也受到重挫。

(3)现行汇率机制的严重缺陷

虽然欧元第二汇率机制在欧元第一汇率机制上吸收了一些经验教训,对一些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改进,但是现行汇率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现行汇率机制的运作效果。

三、结语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受到严重的冲击,若不能有效的化解这次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欧洲经济的复苏将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这正是考验欧盟的时刻,这样的危机充分暴露出欧元区在设立过程中所忽视的一些体制上的缺陷,这也是欧洲国家经济转折的一个重要契机,希望这次严重债务危机会使欧洲觉醒,彻底改革欧元区的各种制度,及时解决其中的问题,使欧元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基于以上分析给予对欧元困境三个的政策建议:(一)实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完全一体化;(二)实现财政与政治的联盟;(三)加强“金融安全网”建设,完善危机救援机制。

参考文献:

[1]朱颖,李国. 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区危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

[2]高倩倩,郑建军.欧债危机下的欧元国际地位及其前景[J].经济,2012,(2).

[3]陈西果.欧元困境:成因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0,(6).

[4]王鹤,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2.

[5]曹凯,陈洁玲,等.欧元区二次性矛盾及协调措施探讨[J].经济坛,2009,(19).

[6]冯海红.欧洲债务危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困境[J].商业时代,2012,(15).

[7]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欧债危机论文第5篇

推进财政一体化对缓解债务危机的作用

“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同时缺乏财政一体化”一直被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那么在危机倒逼下推进财政一体化是否就能化解危机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象征着财政联盟雏形的“财政契约”于2012年3月签订后,债务危机仍在继续恶化,同年6月西班牙和塞浦路斯陷入危机。根据表1,欧元区和欧盟整体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数值均高于2011年同期水平和上期水平,危机国家的债务占比也进一步升高,法德轴心的数字略有降低。从就业市场来看,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图1)反映出经济的低迷。事实上,就目前来看,推进财政一体化对缓解债务危机的作用既有积极性也有局限性,甚至还更应考虑到其负面性。数据来源:根据欧盟统计局网站的失业率数据整理。1.提振欧元信心和避免债务危机反复发作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极构建财政联盟的举措有助于提振市场对欧元的信心。自从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崩溃论的支持者就一直在讨论希腊离开欧元区的可能性(Krugman,2010)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2011年的“希腊公投提议最终取消”事件助推了欧元崩溃论的高潮。积极推进财政一体化并签订“财政契约”,无疑对欧元崩溃论是有力的反击。正如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所言,“财政契约”是通向欧洲财政联盟的第一步,将有助于增强市场对欧元区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强财政纪律可以避免债务危机反复发作。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政府财政赤字过高,无力偿还过高的债务。虽然1997年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赤字和债务上限有明确规定,亦有对违反国家的相应制裁条例,但由于执行不力和公约修改导致公约早已失去约束力。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3%的上限。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将帮助欧洲找回不可或缺的财政纪律,契约规定的政府间相互监督以及欧洲法院的惩罚措施将有利于避免债务危机重演。2.从财政职能看当前财政一体化对缓解危机作用的局限性按照财政理论,公共财政具有三大基本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从财政职能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财政一体化程度较浅,联盟的财政职能还不完善,这将制约其对债务危机的缓解作用。首先,当前的财政一体化缺乏财政转移机制。在一般的国家内,中央财政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功能对经济落后地区和衰退地区进行财政补贴。美国有高达25%GDP的中央预算可向陷入困境的州进行财政转账,而欧洲的联盟预算只占其GDP的1%。对于欧盟来说,中央财政缺乏转移支付的财力,而成员国间的财政转移更是无法取得进展。在“财政契约”签订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提议建立转移联盟。根据该提议,德国和其他强劲欧元区经济体将每年向希腊和其他困难经济体转移资金,条件是援助国将有权力监督和管理受助国的预算和税收。但转移联盟设想的失败原因在于政治阻力太大,既受到德国选民的坚决反对也受到危机国家的抵制。当然,即使财政转移得以建立,它对缩小欧盟地区差距、缓解成员国危机的作用也会有所限制,其原因主要为欧洲经济体间的差距太大。美国最富裕的新罕布什尔州人均GDP比最贫困的密西西比州的数值高50%,而在欧洲,卢森堡的人均GDP比爱沙尼亚的数值高出700%。经济增长和危机解决不能只靠财政转移,必须同时提高经济竞争力。其次,缺乏对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结构管理。从《稳定与增长公约》到“财政契约”,无论是财政赤字3%和公共债务60%的GDP占比上限,还是结构性赤字0.5%的GDP占比上限,都是笼统的总量规定而缺乏结构性管理。财政赤字的结构源于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结构。目前成员国间在税种、税率上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政府的收入结构有很大差异,而在支出方面,成员国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等方面做法也各不相同。在财政赤字结构差异较大的前提下,应对危机的努力在欧盟范围内就很难形成合力。对于危机国而言,应对危机的紧缩政策很难实施,甚至可能引起政治风险。西班牙的增加税收政策导致部分富人移民到其他税负较小的国家,最富裕的加泰罗尼亚州甚至要求全民公投是否继续留在西班牙。公共债务的结构一般包括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期限结构是指短期债务、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显然,一国政府如果借入太多短期债务则债务违约的风险就会较高。事实证明,欧元区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就是借入了太多的短期债务,甚至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债务循环。公债的品种结构是指公共债务中不同品种公债的组合情况,如对内债务和对外债务的比例关系等。日本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200%,高于希腊,却并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这是因为其公债的绝大部分债务为对内债务,风险较高的外债较少。可见,如果没有合理的结构管理,即使成员国在总量上达到了欧盟的标准,但债务的风险仍难以控制。再次,“财政契约”中的结构性赤字指标易受主观性影响。根据“财政契约”的规定,年度结构性赤字超过GDP0.5%的国家将受到欧洲法院的处罚。但是结构性赤字只是个理论概念,计算时也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根据宏观经济学概念,(实际)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结构性赤字是在实际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下,经济处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的赤字。由于充分就业产出一般大于实际产出,结构性赤字往往低于实际财政赤字。所以根据定义,要准确衡量结构性财政赤字的规模必须确定充分就业时的潜在产出。但充分就业产出本身就是个理论概念,不能通过经验统计得到,需要通过计量方法来估计。由于变量、参数和计量方法的不同,各成员国计算出来的充分就业产出具有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构性赤字难以作为统一规定的指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指标本身可能被人为操纵,成员国可以在保持实际赤字不变的前提下,人为地创造出符合规定水平的结构性财政赤字而免于处罚,那么契约的条款就失去了约束力。3.危机中推进财政一体化可能会起到不利于危机解决的反作用财政一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推进财政一体化也可能对成员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更何况对于陷入危机的成员国而言,推进财政一体化可能更危险。首先,丧失财政政策自主性意味着危机国家失去宏观经济调节的可能性。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都是欧元区成员国,在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前提下,财政一体化又压缩了成员国的财政政策运用空间,结果会导致陷入危机或经济困难的国家无法动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考虑到欧盟目前还没有建立财政转移的机制,经济困难的国家只能任由衰退演变成危机,而陷入危机的国家则只能任由危机继续恶化,随着这种市场预期的形成,成员国和整个欧元区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当然,财政联盟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是这要看在什么时机和对什么国家而言。经济繁荣时期建立财政联盟的反作用较小(尽管往往在经济危机中才有足够的政治动力去推动财政联盟的建立),另外,在政治一体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再推进财政一体化也会产生较少的负面影响。其次,仅强调紧缩财政抑制经济不利于危机解决。危机爆发以来,救助方对危机国的要求就是财政紧缩,而“财政契约"更是从制度的层面规定了各国财政紧缩的方向。对于没有陷入经济衰退的成员国而言,紧缩财政十分必要,不仅可以将长期超标的赤字拉回规定水平,也能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但对于陷入衰退甚至危机的国家而言,紧缩可能会将其引入灾难(斯蒂格利茨,2010),甚至会增加这些国家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Krugman,2010,2011)。因为机械地要求危机国家紧缩财政有悖于经济学原理,即一国政府应在经济繁荣时实行紧缩政策,而在经济萧条时应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扩张的财政政策又会恶化债务危机,紧缩财政是缓解债务危机的必要选择。所以在要求危机国家紧缩财政的同时,应辅以刺激经济的其他措施。如对于希腊,债务危机的实质是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应从增加投资和就业等途径帮助其经济发展并重获偿债能力。随着游行、罢工的增加和失业率的攀升,欧盟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了“增长与就业契约”,并开始酝酿旨在增强欧盟竞争力的“连接欧洲”计划①。再次,构建财政联盟的努力可能掩盖危机的真正根源。目前来看,欧盟构建财政联盟的动力来自于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经济学家将债务危机的成因归结于统一货币政策的同时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债务危机的根源另有其他,那么欧洲努力构建的财政联盟就无法达到治本的目的,至多达到缓解危机的治标性作用。即使欧盟有幸走出债务危机,危机还会以别的形式爆发出来。Feldstein(2012)认为,此次债务危机即欧元危机并不是政府管理失当造成的偶然性结果,而是将单一货币强加于多个迥异国家的必然后果。其实纵观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就可以发现,从1951年煤钢联营的建立到货币联盟的建立以及欧元区的扩大,是政治而不是经济推动了这一切事件的发生。在经济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政治性地强力推动经济一体化必然造成很多隐患,这就是欧洲问题包括此次债务危机的症结所在。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不顾经济条件而政治性地强力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做法,主要体现在欧元区过快的吸纳成员国速度以及让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国家进入货币联盟的草率决定上。与最优货币区理论要求的经济趋同要求相反,这些成员国的加入增加了欧元区成员国的异质性,再加上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使得欧元区成员国尤其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成功构建财政联盟,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转移和长期的结构改革才能使危机国走出债务危机。甚至在构建财政联盟时也会出现不顾经济条件而通过政治力量强行推行的问题,这会导致在解决债务危机的同时又造成其他隐患。欧洲只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严重性,才有可能在后续的一体化进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进而避免危机以其他的形式再现欧洲。但目前欧盟将大量精力用于构建财政联盟,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症结被淹没其中而难以得到真正的重视。

欧盟财政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欧盟的财政一体化进程涉及到成员国的让渡,势必在众多挑战中艰难推进。从短期来看,虽然“财政契约”在芬兰完成国内法批准后已经取得12个成员国批准,并于2013年1月生效,但产生效力的契约可否有效执行将是一大挑战。从长期来看,不断推进财政一体化进程并构建财政联盟也将面临一系列经济和政治的难题。(1)“财政契约”能否有效执行存在疑问。从经济周期来看,经济公约往往在繁荣时期可以顺利执行,但遇到经济衰退执行公约就会困难重重。从政治角度看,公约往往对小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对大国而言约束力可能会打折扣。1997年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就是因为执行不力最终流于形式,导致其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就是在2004~2005年经济减速期间德国、法国等大国违反规定并最终修改公约。“财政契约”作为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修订版,其执行力能否落实还需拭目以待。(2)欧盟经济陷入滞涨可能性增加。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盟经济增长十分缓慢。再加上欧盟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竞争力弱、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市场僵化等问题,欧盟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景十分暗淡,经济低迷将会长期存在。同时,欧洲央行为了应对危机先后放松银根,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自2009年起一路攀升(见图2)。意识到赋予欧洲央行最终贷款人的职能比实现财政一体化容易得多(徐明棋,2012),2012年底,欧洲中央银行宣布无上限持有成员国国债计划后,债务危机得到一定缓解,通货膨胀率略有下降。但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欧洲央行持危机国家的债券总额达2087亿欧元。经过一定的时滞,这一增加货币供应操作的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况且,2013年欧洲还面临多国领导人的大选,债务危机还存在很多变数,欧洲央行可能需要继续大量购买国债进而增加货币供应。总之,如果欧盟经济陷入滞涨,任何形式的一体化进程都无法推进,这是财政一体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图22000~2012年欧盟与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数据库。(3)债务危机使成员国经济更加趋异。最优货币区理论强调的是经济趋同指标,然而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使欧元区成员国经济的趋异性增强,这会危及已经取得的货币一体化成果,财政一体化也很难推行。(4)让渡财政的政治阻力。第一种政治阻力来自于德国、法国、英国等大国的博弈。成员国的利益各不相同,使得欧盟的经济政策重点常常被政治目的所左右(黄立新,2003)。在“财政契约”的酝酿阶段,大国博弈不仅使计划内容一再变更,而且使最终出台的契约效力大为降低。另一种政治阻力来自于成员国退出的可能。JimO''''Neill曾指出,欧元区财政整合政策可能促使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芬兰、希腊等成员国无意继续留在欧元区①。Heisbourg(2012)也分析了英国在深化一体化的压力下离开欧盟的可能性。总之,在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欧洲财政一体化得以艰难的推进。但“财政契约”的签订只是财政一体化的序曲,并没有从实质上推进财政一体化。从财政职能的角度来看,推进财政一体化对债务危机的缓解作用有限。而财政一体化意味着危机国家在货币统一的前提下又受到了财政政策的制约,不利于危机的缓解。推进财政一体化的努力还可能会掩盖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不利于危机的最终解决。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财政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有其必然性,但这个财政让渡的过程将会非常漫长。

本文作者:姜云飞工作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欧债危机论文第6篇

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欧盟让莫内教授,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 欧债危机下的中欧经贸关系 欧债危机影响下的中欧经贸关系现状及展望 基于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中欧贸易关系问题研究 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 欧债危机扩散下的欧盟经济及中欧经贸合作 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贸易摩擦动因分析 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欧债危机路漫漫 中欧经贸待考验 论后危机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问题和对策 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与前景分析 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欧洲的动荡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 2010年中欧经贸关系回顾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的俄欧能源经贸关系 欧债危机引起中欧贸易形势的劣变 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实证分析 化解欧债危机与深化中欧合作的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韩经贸关系调整及对策 欧债危机背景下拓展中 欧合作的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访问日期:2013-5-20。

Greg Barker and Anna-Karin Hatt, The knock-on effects of solar panel tariffs will be huge, , 05 Jun 2013.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简称PCA。

选自《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http:///ce/cebe/chn/zlk/dgdhgd/t290836.htm。

ZHANG Jiao, "The EU-China Relationship Arriving at a Bottleneck - A look at the ongoing negotiation of the PCA", EU-China Observer, Issue 4, 2011, pp. 2-3.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position paper on the 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Negotiations of a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February 2009.

中国欧盟商会:《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2/13》,2012年,第64页。

见2006年欧盟《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和《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转引自国际劳动组织数据库,http:///,访问日期:2013-05-25。

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2013年1月,第17~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xwfb/2012-11/20/content_2270969.htm,访问日期:2013-5-23。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Brussels, 24.10.2005, pp.2.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Trade, Trade, Growth and World Affairs: Trade Policy a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EU's 2020 Strategy, COM(2010)612, November 2010, p.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通信设备制造业分 册》,第3页。

Deutsche Bundesbank, "ZAHLUNGSBILANZ NACH REGIONEN-JULI 2011", Statistische Sonderver?ffentlichung 11, pp. 8-33.

Economist, World trade:Fresh blood, Economist May 11th, 2013, p.79.

丁纯:“以变应变,方能遇变阵脚不乱”,《文汇报》,2013年2月15日。

丁纯:“如何破解中欧‘双方’难局”,《环球》,第13期。

Source:Solar Trade Association, http://.uk/,访问日期:2013-6-10。

Philip Ebels, "EU Sees dramatic surge in investment from China", http:///china/116537.

欧债危机论文第7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也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介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基本情况及深刻原因,然后,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重点研究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债务危机;欧洲;中国经济;影响,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4

收稿日期:2015-04-08

1 绪论

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所谓主权债务,就是指某一主权国家以自己的国家信誉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债务。由于所借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之比)和赤字率(赤字总额与GDP之比)来分析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比如,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就规定,各成员国公共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比例分别不得超同期GDP的60%和3%。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GDP的12.7%,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也预计达到113.4%。此消息一出,随即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率先爆发。这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最终发展演变扩大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蔓延,全球经济都面临全面陷入的危险。中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面对不断扩散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必须高度重视,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我国出现债务危机。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2.1 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

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过于依赖周期性产业,而这些产业受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以希腊为例,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该国的主要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比重已超过20%。当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经济备受打击,2009年旅游业收入较之2008年,减额达到12亿欧元。西班牙的产业支柱是房地产和旅游业,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来袭,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跌,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它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游客稀少,酒店入住率严重不足,普遍都在不足50%以下。在爱尔兰,其支柱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口受阻、价格下跌。相应的,因危机财政收入锐减的背景下,各国为了应对危机,提振国内经济,纷纷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手段,如此政策叠加,各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水平普遍大幅上扬。

2.2 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积累隐患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起以高福利为标志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工资水平上,欧洲国家一直以“高工资”著称。以希腊为例,它属于欧洲较贫困国家之列,虽然它的GDP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1%-2%,实际工资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5%,在2008年甚至达到8%,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其次,在社会福利上,欧洲各国建立了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各类完善的福利制度,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失业人口提供的巨额补助,是拖累政府财政的重要原因。希腊的失业率常年在10%左右,这个比率在欧洲地区并不算最高,但是由于希腊综合国力薄弱,因此失业救济给政府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2.3 救济政策不力,市场投机盛行不断推波助澜

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既有其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欧元区体制上缺陷的集中体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投资计划,以债治债,借债投资,造成许多经济体财政赤字攀升。虽然最终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政府过分干预使得资源错配、低效的核心问题,最终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诸如美国高盛集团等投资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益,打着“创新”的旗号,为希腊政府设计出系列投机大、风险高的金融衍生品对于危机的发生与蔓延不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3.1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虽然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在我国贸易出口中仅占很小的份额,但是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波及到了整个欧盟地区,使得欧盟国家财政收入、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等方面发生紧缩。由此可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不可小视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3.2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4亿美元,其中近70%都是美国资产。本着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向,我国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但是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从2009年22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而且存在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为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发展增添了新的难题。

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4.1 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主权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包括中国,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谨慎对待处理。据我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17%。债务水平远低于警戒水平,短期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是排除地方政府债务之外的统计数据,201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达107 174.91亿元,其中67 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其中23 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另外16 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如果将地方政府债务、大型国企债务等情况统计在内,2013年我国政府债务的总比重就达到惊人的82%。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面对如此高垒的债务水平,政府必须谨慎对待,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切实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2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

首先,建立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尤其是对其合规性监管。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严格控制政府负债规模。其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预警以及处理机制。再次,对金融机构应推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

重新定位国有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切实增强银行的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对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吸收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推动筹集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引入境外投资者、发行基金证券和注资等。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盈利动机和风险规避意识,强化国有银行的防线内约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对国家财政的负面影响。

4.3 慎重用好财政刺激政策,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尺度”和“亮度”

财政刺激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看得见的“手”。在我国,无论是基于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还是经济下行时的有效提振经济措施,财政刺激政策都有可能多次伸出手,并且效果不错。但应该看到,财政刺激政策过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应把握好财政刺激政策的“尺度”。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个主权国家财政刺激政策必然会影响其他社会经济体的发展与决策。因此,主权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透明度问题将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说明,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亮度”。

4.4 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中,显示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也是不可长期维持的。从长远和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模式。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消费是比出口、投资更好、更长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转换的核心因素,倘若不主动转向内需为主,在面临危机时将处于被动的位置。同时,在出口地区与国家来看,应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逐步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等;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从单纯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转变。

参考文献

1 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

2 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6)

3 王军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2(2)

4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

5 Prospects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as the EU Deals with the Debt Crisis[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2(2)

6 沈国栋.试析欧债危机的成因、未来走向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2(6)

7 曾寅初,刘君逸,梁筱筱.欧债危机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2)

8 徐爱勤.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9 董彦良.欧债危机对中国投资欧盟的战略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11)

欧债危机论文第8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57-01

一、欧债危机简要回顾

如果把欧洲债务危机比作一场大火的话,希腊债务危机则是点燃"燎原之势"的火星。总的来说,欧债危机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根本原因: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尽管欧元区国家都是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但内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经济水平不一致,经济政策很难协调一致,而欧元区国家货币政策受到约束,于是财政政策各自为政,导致内部经济矛盾爆发。

(二)直接原因:财政、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制度缺陷

欧元区16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却可以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一国一旦出现财政赤字,因为缺乏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只能对内增税、对外借债。而如果这些国家退出欧元区,作为国家就可以发行货币,用通货膨胀来弥补赤字,但这也意味着欧元崩溃,欧洲一体化进程必定大大受阻。

(三)内在原因:高福利、高公共服务等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希腊等国经济发展在欧元区相对落后,但却实行高福利政策。希腊债务危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过度举债维持高福利保障模式,目前希腊已陷入高福利陷阱,进退两难。一旦经济基本面恶化,债务就会暴露,危机爆发在所难免。

(四)外部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采取一系列以扩张财政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迅速增加。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启示

(一)地方债务问题与欧债危机的联系

国内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和欧洲债务危机虽然债务性质以及化解债务的经济实力不同,但仍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1、举债应对经济危机

在欧洲,不少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为了融得资金,国家政府大量发行债券,背负沉重债务。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了支持与肯定,在政策因素刺激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急剧膨胀,而且始终保持着增加的态势。

2、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欧盟许多国家预算支出控制不力执行混乱,存在诸多不合规之处。同样,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编制仓促,许多准备投入资金的项目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

3、银行的侥幸心理与信贷信息不对称

欧洲银行愿意贷款给经济水平较低、还贷能力较弱国家,是因为他们清楚在欧元一体化的机制下,如果这些国家债务出了问题,欧盟不会坐视不管,否则欧元就要崩溃。我国的银行也存在这种心态。他们认为地方债务出了问题,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中央将会弥补他们的损失。

4.借贷机制存在问题

欧盟部分国家存在借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希腊,政府之所以敢借大量的债,是因为本届政府借债获得的收入与产值由本届政府享受,而债务负担由未来的政府承担。这种情况在我国也难以避免。

(二)建议

我认为,既然二者存在众多共同之处,那在解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时,欧债危机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我认为要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平台

都说老年人是应该好好颐养天年,享子孙福,可这个想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那么适用了。现在城市里的离退休老龄人较多,退休前后他们心里落差很大,又没什么地方可以继续施展才能。其实,很多退休人员其实年纪并不大,仍然希望为社会奉献一己之力。我认为,地方政府可以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当地企业和单位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平台。这样前后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老龄人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企业和单位也延续了它的经验和文化,作为回报,企业和单位可以给退休职工提供适当的福利。

2、当地政府应该规范预算管理

某些省市地方财政压力大,这固然会使得省市建设时捉襟见肘,但是我认为,目前国内的很多省市出现了某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现象,这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加剧地方的财政压力,进而债务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我建议,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地方政府可以先进行民意调查,加强预算管理,看看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把资金投在老百姓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方面。

3、中央政府应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老百姓手中有一定的资金储备,然而由于传统的保守主义,再加上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老百姓主要都是选择将闲置资金储存起来。但是,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资金运作来说不是高效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中央政府可以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只不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能存在一定的阻碍,中央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行为,避免因此引起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发行债券,不仅老百姓可以获得低风险的回报,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和百姓共同建设家园,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