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8:20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烤烟;抗旱;保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25-01

2010年丘北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烤烟抗旱移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严重缺水,要保证移栽后烟苗能够成活坚持到雨水到来十分重要,因此,2010年的抗旱移栽重点是用最少的水保证烟苗移栽,确保烟苗成活。该试验通过几种移栽方式以及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探索有效的烤烟抗旱移栽保苗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水沟坝。海拔1 459 m,地处东经104°45′56″,北纬24°45′32″,前作小麦,红壤干旱地,交通便利。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云烟85。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明水深栽不盖膜、明水深栽盖膜、常规栽盖膜,以常规栽不盖膜作对照(CK)。每个处理种植面积为266.67 m2。

1.4 试验实施

2010年2月24日播种,采用风化石漂浮育苗。4月27日移栽,采用无病健壮苗移栽。施纯氮105 kg/hm2。基肥采用塘施,追肥采用穴施,肥料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1.0∶2.5。病害主要针对花叶病、青枯病、两黑病进行防治。虫害主要针对烟青虫、金龟甲、烟蚜等进行防治[1]。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苗成活率

从烟苗移栽后第5天开始进行烟苗成活率的调查,每隔5 d调查1次,直到进入团棵期,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移栽后5 d,明水深栽盖膜成活率最高,为100.0%,明水深栽不盖膜,仅为81.1%,较CK成活率低;从移栽到20 d时,4个处理中烟苗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到移栽后25 d,除了CK烟苗还有一定的死亡外,其他3个处理烟苗成活率均达到100%,移栽后30 d,剩余烟苗全部成活。

2.2 生育期调查

从4月27日移栽开始,主要调查烟株进入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始采期和最后一次采烤期的时间,各生育时期调查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盖膜的烟株提早进入旺长期,由于2010年气候干旱严重,不盖膜的烟株生长缓慢,进入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的时间都较盖膜的延迟[2-3]。盖膜的烟株比不盖膜的烟株提前采烤。不盖膜的烟株大田生育期比盖膜的烟株大田生育期长。

2.3 经济性状

4个处理按照正常采烤,当地正常水平进行测产,主要针对产量、产值、均价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明水深栽盖膜的烟株,产量达到2 527.5 kg/hm2,而不盖膜的烟株,产量较低;产值最高的是明水深栽盖膜的烟株,为39 176.25元/hm2,而最低的是常规栽不盖膜的烟株,仅为26 114.40元/hm2;明水深栽盖膜的烟株均价、上等烟比例、级指及产指均最高,而常规栽不盖膜的烟株,经济性状较其他几个处理差[3-4]。

2.4 经济效益

从物资成本上看,扣除常规移栽所需物资后,需地膜成本900元/hm2,盖膜比不盖膜成本高出900元/hm2;从用工成本看,1人可覆盖地膜446.7 m2,按人均40元/d,覆盖地膜需人工费用900元/hm2,揭膜人均可揭膜0.13 hm2/d,揭膜人工费用300元/hm2。

4个处理中,常规栽不盖膜,产值26 114.40元/hm2;明水深栽不盖膜产值是32 668.35元/hm2,较CK产值高出6 553.95元/hm2;明水深栽盖膜产值是39 176.25元/hm2,扣除地膜费用和盖膜、揭膜的人工费用后,产值是37 976.25元/hm2,较CK产值高出11 861.85元/hm2;常规栽盖膜产值是35 215.20元/hm2,扣除地膜费用和盖膜、揭膜的人工费用后,产值是34 015.20元/hm2,较CK产值高出7 900.8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1)4个处理大田生育期相差不大,但烟叶产量、产值以及均价、上等烟比例,明水深栽不盖膜、明水深栽盖膜与常规栽盖膜的烟株均比常规栽不盖膜(CK)要高。

(2)明水深栽技术是目前烤烟移栽时较为普遍的一种移栽方式,明水深栽,不仅能提高烟苗成活率,同时能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3)推广明水深栽技术,同时进行地膜覆盖,是烤烟抗旱保苗移栽的一项重要技术。烟苗移栽后进行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分,加速肥水的吸收利用,根系发达,可促使烟株前期早发旺长,提前成熟7~10 d。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较高。因此,烟苗移栽后进行地膜覆盖是提高烤烟产量的有效措施[5]。

(4)2010年的烤烟抗旱保苗移栽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地膜覆盖增加成本,增加劳力,烟农对地膜覆盖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对下一步的推广应用还应加强。

4 参考文献

[1] 高光伟,谢勉,罗建蓉,等.干旱条件下烤烟抗旱育苗与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科技,2011(6):34-35.

[2] 烤烟抗旱保苗主要栽培技术[N].云南科技报,2010-04-16(3).

[3] 茶军.全力以赴抓好烤烟抗旱保苗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5-05-19.

移栽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为2010年我乡进行了水稻“叶龄模式”栽培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内容

我乡分别在板告、定城、板龙、岜炮、古城、善哄、群力、水根等八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村设置8个苗情哨、每个苗情哨承担10亩的指导示范面积。共计80亩。据8个苗情点验收9.6亩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23.6公斤,7.85亩的对照田,平均单产为558.8公斤,示范田比对照田增64.7公斤,增产11.6%。

运用基本苗公式计算每亩移栽的适宜基本苗数,是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够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基本苗情点公式计算出主茎基本苗为每亩36000株,按照6×7规格移栽,每亩密度为1.4万穴,每穴应栽2.5粒谷秧苗,并指导示范户栽足基本苗。

2 辅助试验

2.1 适宜播期与移栽的试验

2.1.1 不同播期同叶龄移栽的试验 处理为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三期播,每期隔7天,移栽是实际叶龄分别为6.98叶、6.69叶和7.05叶;秧龄分别为43天、38天、36天;各处理的单产分别为694.1公斤、692.98公斤、653.53公斤。结果以4月27日播种的下降明显。

2.1.2 同期播种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设置5叶、6叶、7叶、8叶移栽试验四个处理,播期为4月19日,移栽时秧龄分别为34天、37天、42天、65天。试验结果,单产分别为614.3公斤、685.7公斤、688.3公斤、666.3公斤。6-7叶龄移栽产量高于5叶、8叶移栽两处理。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结果,在中等海拔地区水稻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最佳移栽叶龄为6-7叶。在移栽措施上实行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做到“叶到不等时”。

2.2 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

设置5×8寸、6×7寸、5×6寸、4×7寸四个密度处理。4月26日同期播种,6月11日移栽。移栽叶龄为8.5叶,秧龄为39天。试验结果,超级稻――准两优527号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其主茎总叶片数是一致的。四个处理的穴有效穗依次分别为11.4、11.2、10.9、9.5株;依次单产分别为620公斤、600公斤、580公斤、580公斤。据此项试验结果,准两优527号在中等肥力田,栽插密度5×7寸、5×8寸为宜。

3 据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 确定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

进行叶龄模式栽培,必须先建立生育叶龄模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因此,根据试验结果,以推广超级稻中的准两优527号为主,其主茎总叶数在低海拔16.5叶,中海拔16.9叶,高海拔17.3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个,应用《叶龄模式》理论,分不同海拔建立了以准两优527号为主体的生育模式用于批导大面积生产。

3.2 培育叶孽基本同伸壮苗

整个示范面积都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利用不同寄栽密度协调不同前作类型田,把秧苗有机地控制在适龄范围内移栽,为大面积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示范打下基础。

3.3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达到目标穗数。在示范应用中,根据大面积生产中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确定以16-18万穗/亩为目标穗数,并依据移栽时秧苗素质及分蘖情况,结合土壤肥力,耕作水平及气候特点,应用基本苗经验公式求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3.4 严格按叶龄进行肥水的促控管理

整个示范点上基本上是在亩施1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和25公斤以上的钙镁磷肥作底肥的基础上,严格按叶龄合理进行肥水促控管理。秧田期:(1)管水,小苗寄栽后,前三天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厢,小苗扎根正蔸后,实行浅水灌溉到移栽。(2)施肥,小苗长至3叶期,亩施3.5-4公斤尿素作断奶肥,5叶期亩施4-4.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送嫁肥看苗情酌情施用。大田期:(1)管水,移栽期寸水活棵,有效分蘖临界时叶龄期(即12叶)以前,实行浅水勤灌,间断落干,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进入无效分蘖期(即12.5-13.5叶)后,适时适度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抑制群体继续扩大,促进碳素代谢,增强根系活力。进入长穗期(14.1叶)后,复深水灌溉至于成熟。(2)施肥,有效分蘖临界时龄期前两个叶龄(10叶以前)分两次施完应施分蘖肥,第一次8-8.5叶(栽后5-7天)亩施尿素7.5公斤,占追施总肥量的50%;第二次9.5-10.1叶(栽后15-20天)亩施尿素5.4公斤,占追施总量的30%,穗肥于14-15叶龄期亩施尿素2.5-3公斤,占追肥总量的16-20%,壮粒肥看苗势酌情施用。

移栽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烤烟膜下移栽;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62-02

烤烟移栽期在烤烟种植过程中非常关键,移栽期不同,烟株各生长发育阶段所处的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就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烟株的生长及烟叶的内在和外在品质[1-4]。移栽期过早或过晚都会使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5]。选择合适的移栽期,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使烟株生长处于适宜的自然条件,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6]。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能充分利用光、温、气、水、肥、土等自然优势与烟膜覆盖效应,解决了春季低温和干旱无雨问题,是烤烟大田移栽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烟株早发快长、早成熟、早采收,提高烤烟产量、质量的有效措施。膜下移栽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优势如下:一是移栽时原本会露在地膜外的烟苗全部留在地膜内,在地膜内形成温室效应,不仅利于抗旱节水,还能使漂浮苗提前适应土壤环境;二是可以使育苗期缩短,减少了剪叶带来的一系列风险,而且能够降低育苗成本;三是膜下移栽可以应对前期低温、干旱对移栽的影响,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大田生产期前移,避开了病虫害高峰期,增加经济效益。

宁蒗县大部分烟区平均海拔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在1 900m以上),近年来,该地区干旱缺水尤为突出,春季气温回升不明显,小春成熟偏晚,严重制约了烤烟的最佳移栽时间。宁蒗县2009年对烤烟小苗膜下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随后开始进行小面积推广。烤烟膜下移栽技术在宁蒗县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到2013年全县已推广近66.67hm2。笔者通过设置不同移栽期试验,对比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宁蒗烟区烤烟膜下移栽的最佳移栽期,旨在为宁蒗烤烟适时移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2-2013年在宁蒗县宁利乡玉鹿村委会土库村进行,供试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前作无病害。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处理(A、B、C处理):从2012年4月15~25日结束,每5d为一个移栽时间梯次,即具体移栽时间分别为:A处理:4月15日、B处理:4月20日、C处理:4月25日。烤烟品种为云烟87,大田行距1.2m,株距0.5m,密度1 100株/667m2,带水、带肥、带药移栽。移栽时要边栽边盖膜,盖膜使用覆膜机灌入大惠利或旱克即可覆膜。地膜要拉紧压实,不能划破,且必须保持地膜严密不透气,以利于形成遮阴水膜,促进还苗,不至于造成萎蔫现象。注意穴顶不压土。

1.3 试验方法 调查统计各处理烟株主要农艺性状、长势、主要病害和经济性状。烟株农艺性状(株高、叶数、茎围、节距、顶叶和腰叶)、长势、田间整齐度按照YC/T142-1998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进行。主要调查烟草花叶病、黑胫病、白粉病、气候性斑点病。经济性状按照国标42级,产量产值折成667m2为单位,产值按2013年收购价计算,对烤烟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如表1所示,不同移栽期的烟苗在大田生育期时间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延迟。其中,C处理顶叶成熟期较晚,生育期最长,达130d,较A处理推迟6d。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移栽C处理的667m2产量、667m2产值明显高于其它2个处理,宁蒗烟区膜下移栽以4月25日移栽处理结果最佳。由于2013年3月底和4月份的低温干旱影响,常规膜上移栽在生长期有部分烟株出现早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叶的产值和产量。而膜下小苗移栽处理能较好地做到烟苗保水、保温,故较少出现早花现象。从种烟的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移栽期不可太早或太迟。

3.2 讨论 宁蒗县烟区烤烟移栽期连年出现高温少雨气候,虽然近年来大力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移栽需水问题,但从烟区优化考虑,抗旱节水的膜下移栽技术不仅能缓解抗旱压力,而且大大节约了抗旱用工成本,适合在宁蒗烟区推广应用。在应用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膜下小苗若移栽过早,抠苗时间提前,一是仍然可能造成低温早花现象,二是不能有效避开蚜虫迁飞高峰,加重蚜传病毒病的发生程度;若移栽过晚,则很容易造成高温烫伤烟苗。因此,膜下栽培应合理确定育苗时间,根据气温变化及病虫测报信息,灵活调控棚内生长速度,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机。

(2)膜下烟所需烟苗不能过大、过高,栽烟不能过浅,否则,栽入烟穴后在不长时间内便触及薄膜,缩短了膜内生长时间,失去膜下烟栽培的意义。

(3)膜下烟不方便查苗、补苗,对移栽成活率要求比较高,另外,烟苗在膜下生长期间,温度比较高,容易导致烟苗大小两极分化,因此,要培育整齐、健壮的烟苗,严格剔除过大、过小苗及弱苗,以提高田间整齐度。

(4)膜下烟一般中下部叶比较宽大,应适当加大行株距,及时早采下二棚叶,防止田间郁蔽。

(5)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在盖膜前必须施用毒饵,封埯时尽量灌1遍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

(6)膜下烟必须进行高质量培土,否则达不到二层根系发育和抗倒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牛,禹宗汉,王瑛,等.对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S1):112.

[2]黄一兰,李文卿,陈顺辉,等.移栽期对烤烟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1(11):38-40.

[3]时修礼,李国栋.杨庆敏,等.使用01气候资源开发烤烟生产[J].河南气象,2002(3):38.

[4]王东胜,刘贯山,李章海.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33.

移栽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 直播油菜;高密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29-01

当前农村劳力不足且年龄老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已成农民迫切需求,潜江市油菜栽培方式已大面积从育苗移栽转为直播,探索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对该市的油菜生产非常重要。在湖北省油菜办与华农大的业务指导下,通过应用促控结合、群体协调高产栽培综合技术,试验直播油菜高产种植模式,总结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获得3.75~4.50 t/hm2的单产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高场办事处农科所某农户责任田,试验点为中壤土质,实行棉田少耕套播[1]。面积0.2 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华油杂62。

1.3 试验设计

设2个密度处理,分别为试验田密度36万株/hm2左右,对照田密度22.5万株/hm2左右。从播种到收获,进行规范化栽培管理,主要技术措施有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2-3]。

1.4 试验过程

(1)播种。2012年9月23日播种,播量4.5 kg/hm2,10月21日定苗,试验田密度34.51万株/hm2,对照田密度23.16万株/hm2。

(2)施肥。结合整地试验田与对照田分别施45%洋丰牌复合肥60 kg/hm2+持力硼0.3 kg/hm2作底肥。10月12日试验田与对照田分别追尿素11.25 kg/hm2作苗肥。2013年1月5日试验田与对照田分别追尿素7.5 kg/hm2、钾肥7.5 kg/hm2作腊肥。2月21日、3月12日试验田与对照田分别喷施速乐硼75 g/hm2进行根外追肥。

(3)防病治虫。2012年9月底、10月中旬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及跳甲虫等害虫,2013年3月12日用菌核净防治菌核病。

(4)化学调控。10月27日试验田与对照田分别喷施浓度为150 mg/kg多效唑45 kg/hm2,控旺转壮。

(5)观察记载。按照《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操作指南与统一调查记载标准》的要求进行田间调查记载与测产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012年9月23日播种,9月28日出苗,10月17日出现5片叶,2013年2月8日现蕾,2月18日抽薹,3月12日初花,3月25日盛花,4月12日开花结果,5月12日成熟,生育期227 d。

2.2 冬至苗情

2012年12月21日调查,试验田油菜株高55.1 cm,单株绿叶数10.3片,根颈粗1.76 cm;对照田油菜株高56.7 cm,单株绿叶数10.6片,根颈粗1.83 cm,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1)。

2.3 经济性状

5月3日测产,试验田一次分枝数7.1个,单株角果数169.8粒,角粒数21.8粒,千粒重3.3 g,理论单产4.22 t/hm2;对照田一次分枝数8.9个,单株角果数224.0粒,角粒数23.3粒,千粒重3.3 g,理论单产3.99 t/hm2(表2)。

2.4 实收产量

5月14日收获,5月20日晒干称重,试验田单产3.89 t/hm2,比对照田增产0.20 t/hm2,增幅5.42%,比全市平均水平增产0.77 t/hm2,增幅24.68%,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2)。

3 结论

油菜高密直播栽培在技术上要把握5点:一是要及时间苗定苗,去除病苗、弱苗、小苗、杂苗、窝堆苗,蓄留健壮大苗。二是合理密植,保持合理群体结构,播期越迟密度宜大,9月下旬播种,密度30万~45万株/hm2;10月上旬播种,密度45万~60万株/hm2;不宜迟于10月中旬播种。三是化学调控,棉田肥力较足,菜苗生长较旺,要及时化调控旺。四是防病治虫,油菜棉田套播,苗期虫害较重,后期荫蔽较大,病害较重,要及时防治。五是配方施肥,施肥上要做到N、P、K、B配合施用,能有效提高抗倒能力,提高产量[4-6]。

潜江市移栽油菜一般在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油菜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种,高产栽培以控制密度、促进个体、增加角果数的技术路线实施;移栽油菜密度一般在12万株/hm2左右,直播油菜密度一般在22.5万~27.0万株/hm2。该试验表明,在促控综合高产技术配套下,增加密度、优化群体,更能获得高产。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出现劳力不足且年龄老化的特点,直播油菜高密高产栽培技术有轻简、节本、高产、高效的优点,并且能提高油菜的抗倒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娄政科.稻田油菜机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作物研究,2004(2):105-107.

[2] 王月星,陈曼玲,蒋立希.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97(5):23-25.

[3] 李忠耀,王丽娟,许惠义,等.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2(6):54-55.

[4] 袁邦友,钱屹松.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32.

移栽技术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并介绍其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秧、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内容,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采取选择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小苗移栽、单本(或少本)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平衡施肥和穗肥的施用等技术措施,以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或强化)稻株个体生产潜能。

1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

1.1高产稳产高效益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能显著增产增效。如2006年我市示范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约33.3hm2,普遍获得了高产丰收。根据对寿昌镇刘家村、航头镇南八村、珏塘村5位农户的实割实收产量调查,16块强化栽培的单季稻田共2.06hm2,平均产量达到9928.5kg/hm2,比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同一单季稻品种产量增加1125kg/hm2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3%左右,直接增收1800元/hm2左右。其中寿昌镇刘家村施国才和航头镇珏塘村孙根土、孙水林等农户的产量都超过10.5t/hm2,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全市示范种植强化栽培单季稻346hm2,普遍获得高产丰收,根据14个镇乡119户15.47hm2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实产调查,平均产量9168kg/hm2,比相邻农户常规栽培的单季稻增产1471.5kg/hm2,增产19.1%,平均增收2648.7元/hm2。

1.2省种子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要种子6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大田要节约杂交种子3.75kg/hm2左右,可以节省种子款105~120元/hm2。采用半旱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种子7.5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大田可节省种子2.25kg/hm2,可以节省种子款75元/hm2左右。

1.3省秧田,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90m2/hm2,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相比,要节省秧田900m2/hm2以上。因此,大大节省了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一般大田可以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15d/hm2左右,节省费用600元/hm2以上。采用水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300~450m2/hm2,与长秧龄(30d左右)半旱育秧相比,要节省秧田450~600m2/hm2。因此,大田可以节省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7.5d/hm2左右,节省费用300元/hm2以上。

1.4节省插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插秧933.8m2左右,采用半旱育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也可以插秧733.7m2左右,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移栽相比(每个劳动日插秧466.9m2左右),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节省一半左右的插秧时间。大田至少可以节省插秧用工费用375元/hm2以上。同时,还可以减轻挑秧和插秧的劳动强度。

1.5节约稻田灌溉用水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改变了长时间深水层灌溉的老习惯,可以大大节约稻田用水,能够节约提水用电和放水用工,达到节省灌水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在缺水地区,能大大缓解农田争水的矛盾和纠纷。

1.6方便防病治虫田间喷药

由于强化栽培要求做到挖沟起畦栽培,对防病治虫田间喷药等操作十分方便和有利。

2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后期转色好、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的品种,如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等,积极试验示范川香8号、内香优18等新品种。

2.2育秧

2.2.1旱育秧技术。①选好旱育秧田,施足基肥。选择菜园地、油菜田或临近单季稻大田的其他肥沃疏松的边角地,大田需要秧田90m2/h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含量45%)750g/m2加过磷酸钙750g/m2作基肥,施肥后细耙苗床畦面。②药剂浸种,适时播种。大田用种子6kg/hm2,采用2000倍的“402”药剂浸种,浸后洗净,并催芽露白后,在5月20日前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实,浇水后,覆盖焦泥灰或细土。天气下雨和阴天还可以覆盖一层小拱棚地膜,以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时,小拱棚两头要及时通风,防止高温伤苗,晚上要盖好通风口,既保暖又防鼠。齐苗后,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拔秧前3d完全揭膜。③适时起苗,适龄移栽。强化栽培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0~12d,最长不超过15d。由于播种较密,秧龄太长(超过15d)将严重影响秧苗质量,最终影响单季稻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的发挥。

2.2.2半旱育秧技术。①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单季稻大田需要准备半旱秧田300~450m2/hm2,施碳铵50g/m2拌过磷酸钙25g/m2作耙面肥,并且挖沟起畦做成秧板,然后以满沟水为基准,整平畦面。第2天将经“402”2000倍液浸过种、浸后洗净催过芽的露白种子播下,大田用种子7.5kg/hm2,播后塌谷防止雀鼠危害。②适时拔秧,适龄移栽。强化栽培半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2~15d,秧龄最长不能超过18d。由于秧田面积较小,播种密度较高,应避免秧龄过长,防止秧苗徒长,影响产量。

移栽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造林绿化工程 苗木移栽 技术水平 成活率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苗木移栽成活率的高低,在整个苗木移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移栽失败、预先枯死、假活等,而苗木移栽技术是我国造林绿化工程中最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因此党和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力对苗木移栽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苗木移栽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造林绿化工程的效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的前期准备工作

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步骤为:(1)要按照城市化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要求和规范方案以及实际的情况,先进行严格、规范的选苗,建立健全选苗责任管理制度,确保将责任真正落实在个人身上。(2)要加强管理,对每个部分都进行明确的分工,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苗木的成活数量。(3)要对苗木进行简单的修剪,重新塑形,例如:并枝、减叉、交叉等,这样可以保证苗木具有美观的形状。(4)在进行苗木移栽的前期一定要对定苗进行根部修理,将坏死的根、虫根、开裂的根、病根都剪掉,这样才能确保苗木能够平衡生长。(5)在苗木移栽之前先对造林绿化工程的场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尤其是建筑垃圾与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然后设置标高进行整地,最低高度为40cm左右,应50%浓度的多菌灵进行消毒,经过长时间的太阳辐射,能够疏松土地,改良土地质量,进行移栽。

2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的具体操作

2.1挖掘苗木

造林绿化工程所需的苗木数量以及当时的天气状况直接决定了挖掘苗木的数量和种植。在苗木移栽的过程中,一般都选择在移栽的当天进行挖掘,这样能够确保苗木能在短时间内就进行移栽,不仅避免了苗木根部长时间暴晒,同时也提高了苗木移栽的整体成活率和质量。选择进行栽种的苗木要求就是尽量选择土球根部直径大概为胸部直径的10倍以上,尽量选择土球不粗糙、光滑的,还要进行完整的包裹,以防土球的掉落。

2.2转移苗木

转移苗木是苗木移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整个运输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苗木轻拿轻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苗木根部和土球的伤害。例如:对于大型的苗木进行转移,可以用吊车辅助。

2.3种植苗木

将苗木转移到造林绿化工程用地之后,工作人员要当天进行苗木种植,科学、合理地进行栽植,确保苗木的整体质量,提高成活率。例如:如果造林绿化的面积过大,或者天气原因突变等外部条件影响了栽种进度,这就需要使用浇水灌溉的方法,确保苗木根系的湿润,防止苗木枯死。

3提高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要想提高苗木移栽技术水平除了上述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已经移栽的苗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形成一整套配套的措施,例如:苗木的浇水,苗木的施肥、苗木的盖膜、以及预防苗木病虫害等问题。

(1)苗木的浇水,主要是指在进行转移苗木之前就要在挖掘好的土坑中注入适当的水,确保水位不下降,同时在种植苗木的三天时间内,要适当的进行水分的补充,一般为两次,时间、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

(2)苗木的施肥,主要是指对已经栽种的苗木进行施肥,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类型,施肥的主要材料有农家肥、生根粉。以及磷酸、碳铵等。

(3)苗木的盖膜。主要是指在苗木移栽之后,对其进行保温、保暖、防潮、放湿。

(4)预防苗木病虫害。主要是加强加大对苗木进行物理防治,密切观察苗木的长势以及叶子情况。苗木移栽的过程中还应该防治自然灾害和特殊气候的侵害,例如:暴雨、雷电、大风以及干旱。当暴风雨将要来的时候,应该开排水沟,这样能够有效地疏通积水,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干旱气候下,可对苗木进行喷白,防治其树干和树皮干裂。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加快,造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创新苗木移栽的技术,提高其成活率,不仅要做好苗木移栽的前期工作,还应该切实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预防病虫害,科学地进行管理。苗木移栽技术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苗木移栽技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造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的积极意义。总之,造林绿化工程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需要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岛博.造林绿化工程中对苗木移栽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15):69-70.

[2] 金海星,李岩,霍志秀.苗木移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3(02):64-65.

移栽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玉米 单行起垄 地膜覆盖 全程缓控肥 井窖式移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65-01

在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探索“井窖式”移栽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项技术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田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德江县复兴镇堰盆村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试验农户郭从义,试验田面积0.11hm2,土质黄壤,前作玉米,海拔780m。

2.试验设计及概况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单行起垄地膜全膜覆盖“井窖式”移栽(以下简称“井窖式”)与常规育苗移栽作对照的大区对比,大区面积66.7m2,参试品种为新中玉801。

试验:采取按单行起垄地膜全膜覆盖“井窖式”移栽,并实行全程缓控释肥(起垄前亩施50公斤总氧分含量为40%(20-12-8)的玉米缓控释肥,),垄距2.7-3.0尺。玉米移栽叶龄2.5叶左右(3叶全展前必须栽完),采用烤烟专用移栽工具打孔,株距0.6-0.8尺,亩栽植3300-3700株。移栽时亩施1200公斤左右清粪水定根,确保成活率。

对照常规育苗移栽:移栽规格按行距2尺、窝距1尺拉绳定向移栽,移栽与试验同天完成,移栽时同样亩施1200kg左右清粪水定根,确保成活率。施肥采取:尿素20kg/亩、复合肥50kg/亩,复合肥全作底肥,同时亩施基肥农家肥1000kg,移栽后18天追施氮肥40%(尿素8kg/亩),兑清粪水淋施,大喇叭口期追施60%(尿素12kg/亩)作穗肥。

本试验因实行全膜覆盖、全程缓控释肥,因此不需再进行中耕除草与施肥,只于6月13日、17日分别施用30%三唑磷和3%纹曲克星进行了两次病虫防治。

试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照常规办法进行,于8月19日同天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生育动态

从表1来看,“井窖式”与常规移栽生育进程具有一定的差异,“井窖式”移栽没有还苗期,对照常规移栽的还苗期为4天;拔节与抽雄时间“井窖式”比常规移栽均推迟1天,成熟期也推迟1天,但大喇叭口期却提早了2天,成熟时期“井窖式”比常规移栽也推迟1天。

表1、生育期统计表

2.经济性状表现

从表2看,“井窖式”与对照常规的经济性状差异不大,除千粒重对照常规栽培略高0.6克外,其余各个指标数据“井窖式”均比对照常规要略高、理论亩产量“井窖式”752.6kg/亩比对照常规686.6kg/亩高66kg,其单株生产力“井窖式”为240.9g比对照233.9g多7g。

表2、经济性状统计表

表3、产量分析

3.产量表现

从表3看,“井窖式”平均亩产737kg比常规对照平均亩产672kg亩增65kg,增产9.7%。

从表4看,“井窖式”亩产值2314.2元,比对照亩产值2110.1元,亩增产值204.1元,亩投入“井窖式”虽然比对照亩均多增投入起垄覆膜成本110元、亩增地膜(约7.2kg)94元、亩增化肥(缓控肥)物质费14元,合计亩均增加218元。但“井窖式”亩均至少可节约(中耕除草与施肥)等劳工1.7个,节省劳工费用119元。因此,“井窖式”较对照常规亩均净增收105.1元,投入产出比“井窖式”为1:2.81比对照1:2.91低,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2.06。

三、小结

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玉米单行起垄地膜覆盖“井窖式”移栽育苗移栽比玉米常规育苗移栽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但节支增收效果不显著。另外试验为简单的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有待更进一步探讨。

移栽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水稻;覆膜栽培;直播;贵州册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30-01

Experiment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by Direct Seeding of Rice in Ceheng County

HUANG Ru-ze

(Ce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Ceheng Guizhou 552200)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by direct seeding of rice in Ceheng County showed that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by direct seeding had drought tolerance,no weeds,fewer pests and diseases,just the employment was more at the beginning,but on the whole,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by direct seeding had better effect than dry nursery and sparse planting transplant.

Key words rice;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direct seeding;Ceheng Guizhou

为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水平,促进册亨县现代农业建设,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种植模式,笔者开展水稻覆膜直播栽培试验[1-2]。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3年3―11月在册亨县者楼镇册阳村某农户家田块上,土壤属于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海拔为653 m,年均气温19.2 ℃,无霜期365 d。供试品种为准两优52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覆膜直播栽培、旱育稀植移栽(CK)。3次重复,小区面积28.8 m2(6.0 m×4.8 m),覆膜直播栽培设3厢(每个厢面宽1.4 m,厢与厢之间沟宽0.3 m,厢长6 m),处理间沟宽30 cm,重复间沟宽35 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小区安排在同一田块同一生产水平内,将同一处理的3个重复安排在一起,以方便管水[3-4]。

1.3 试验方法

覆膜直播栽培处理按照水稻覆膜直播规程进行播种,厢沟旁两边距厢面边沿5 cm开始播种,行距26 cm,每厢播种5行,株距20 cm,每行播种30穴,即每厢播种150穴,1个小区共播种450穴,即密度156 255穴/hm2;旱育稀植移栽处理采用宽窄行栽插方式移栽,密度同覆膜直播栽培,为156 255穴/hm2。播种的时间统一为5月12日。田间管理以湿润管理为主,做到沟中有水,厢面无水,以保持厢面膜内的湿润来对水位进行界定。在田间做好全程的调查记录,记录2个处理下水稻的生育及经济性状,适时收获并测产[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地膜覆盖与不盖地膜的生育期差异不是很大,覆膜直播处理分蘖数为234.45万个/hm2,旱育稀植移栽(CK)处理的分蘖数为220.65万个/hm2,前者与后者相比,分蘖数增加13.8万个/hm2;覆膜直播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旱育稀植移栽(CK)处理早3 d。

2.2 产量

由表1可知,覆膜直播栽培的产量为8 241.91 kg/hm2,旱育稀植移栽为7 813.73 kg/hm2,覆膜直播栽培比旱育稀植移栽增产5.48%。

2.3 经济效益

旱育稀植移栽要比覆膜直播栽培多投入1 275元/hm2,经济收入相差较大,覆膜直播栽培的3次重复的纯收入比旱育稀植移栽多5 986.65、6 271.80、5 378.25元/hm2,平均纯收入增加5 878.9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巍山县水稻覆膜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栽培比较好,能耐干旱、没有杂草、病虫害少,只是开始时用工要多些,整体上分析,覆膜直播比旱育稀植移栽效果好。在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寡日照),导致旱育稀植移栽处理前期干旱严重。

4 参考文献

[1] 李斌.密度与钾肥对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3):29-30.

[2] 吴美娟,黄洪明.不同免耕直播方式及稻草数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6(6):30-31.

[3] 熊克巍,刘归定,傅世好,等.杂交水稻直播的应用与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18-19.

[4] 刘少信.水稻覆膜直播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65.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