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我班级管理论文

我班级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8:19

我班级管理论文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1篇

(一)和谐管理理论概述

和谐管理理论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运用系统论的思路,其核心特质是将自身定位为复杂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可以表述为:组织领导依据组织的战略愿景,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阶段的和谐主题(HT);根据和谐主题(HT)确定和则(HP)与谐则(XP)体系,并通过和谐耦合(HC)机制,实现组织管理活动的高绩效;解决了现有的和谐主题之后,又会产生影响系统演化的新的和谐主题,通过新一轮循环实现新的主题和谐,如此循环往复,循环优化,实现系统不断优化发展的目标,如图1所示。其中:和谐主题是指特定组织情境下,实现组织战略愿景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和则和谐则是和谐管理活动中优化控制机制和能动演化机制;和谐耦合是组织管理者通过和则与谐则两大体系围绕和谐主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转化与整合。

(二)新时期班级管理引入和谐管理分析框架的必要性分析

1、和谐管理学科特性更适合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实践致力于多变环境下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和谐管理理论以其独有的系统性、包容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为导向把学校内外部环境、战略导向同和则、谐则及互动耦合机制的有机结合,纳入一个管理系统,使它对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实践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2、引入和谐管理理论可以确保班级管理与战略环境的对接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以和谐主题作为管理定位及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在班级管理和谐主题识别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在班级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分析的基础上,以学院(系)、学校乃至社会的愿景、使命、战略意图等为依据,可以从根源上保证班级管理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个人发展目标、社会要求趋于一致,实现班级管理与战略环境的有效对接。3、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可以提出更系统的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和谐管理理论强调从“人”、“物”及“人”与“物”的互动三个方面认识管理的影响因素,不仅主张通过制度、流程、结构等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而且强调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并通过“人”与“物”互动的耦合机制提高管理绩效,我们基于此可以提出更系统的高校班级管理策略。4、依据和谐管理理论可以建立起高校校园危机管理评估体系依据和谐管理理论,我们通过对高校班级和谐管理体系中三个一致性关系(即S与EOL的一致性; HT与S的一致性;HP、XP及HC与HT的一致性)的判断,可以为班级管理的评估提供一个系统的参考框架,建立起完整的高校班级管理评估体系。

二、构建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体系

根据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我们可以从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通过确定和谐主题、设计管理机制、制定评估体系三个阶段,构建出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系统。

(一)确定和谐主题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和谐主题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班级外部环境(E)、内部状况(O)、领导特质(L),以及战略愿景(S)等因素。班级的外部环境包括学院(系)、学校、家长、社会等环境因素,受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信息化技术蔓延的影响,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趋势,对班级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不仅要求班级安全稳定,学生成长成才,而且还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性,构建和谐发展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可以描述新时期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体系的和谐主题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二)设计管理机制

围绕新时期班级管理的和谐主题——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我们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和则(HP)、谐则(XP)和耦合(HC)机制体系,使组织实现主题和谐(HX),从而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高绩效(P)。1、构建和则体系构建和则体系,我们需要针对新时期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和差异化特征,着眼于班级管理工作中,与人相关要素不确定性的消减和利用,为班级学生发展提供和谐发展的环境空间,以解决由于动态环境复杂性和领导能力局限性而产生的程序性管理不足。具体包括:加强使命和愿景教育;发扬民主,调动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班级环境;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构建班级心理契约;树立标杆人物和事迹,发挥正能量,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形成等。2、构建谐则体系针对新时期班级管理过程中确定性高、可察、可控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我们构建谐则体系,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运作程序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谐则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成员的分层管理模式,促进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抓好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成一支爱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学生干部队伍;制定出一套符合科学性、政策性、严肃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形成“家长——学校——学生”的有效沟通机制和班级日常管理活动即时处理机制,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等。3、构建和则与谐则的互动耦合机制高校班级管理和则与谐则的互动耦合机制,是指以“民主化和差异化”为特征的“能动致变的演化”要素与“制度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设计优化的控制”要素围绕“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这一和谐主题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策略性思考、程序性思考、文化及人际思考、系统性思考等环节。具体内容包括:班级规章制度与激励政策的互动;制定导向性制度,激发使命意识,促进愿景共识;促进班级制度与文化的建设和协调;协同班级制度的强制力量和文化的诱导作用;通过师生积极的舆论和和谐文化推动民主化、差异化管理制度的构建;不断地实现班级优良传统和文化形式转化成制度等。

(三)制定评估体系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2篇

2006年,我校做出了构建三维德育模式的实践。三维德育模式的三角分别是:业余党校、德育导师制和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这一维,当时着重提出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如今7年过去了,随着教育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有了新的需求。

故此,我们需要对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特征进行重新归纳与梳理,形成一套能指导班主任实践的理论方案,以促进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

一、研究过程

我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优秀班主任的学生自主管理经验进行采集、归纳,在查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管理理论,主要采用了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实物收集法、观察法、类属分析法、情境分析法。

(一)被试

根据对分管德育校长、政教处主任的访谈确定优秀班主任的标准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近三年内获得县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近三年内所带班级获得县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称号;近三年内在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获得县级以上奖项;县名师。确立了17位老师作为研究样本。被试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者的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自编的访谈提纲、实地观察记录表、资料编号记录表。

(三)研究程序

1.访谈、观察、实物收集

访谈、观察和实物收集由4名课题组成员担任。在实施前,对他们进行了质性研究方法的简单培训,培训内容为《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部分。

访谈录音全部逐字逐句转录成文本文件。研究者对照录音资料对所有的文本进行核查、校对,以保证转录的还原性和转录信度。

观察主要是对被试者所在班的班级活动进行观察,包括班会课、跑操、军训、运动会、参与校园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并依据观察记录表做好观察记录。

实物收集主要是收集被试者工作经验总结材料、班级建设相关的文字材料、照片、视频等。

2.资料编号

为收集的每一份资料进行命名,并建立资料编号系统。本研究中资料编号系统包括:资料编号、资料名称、资料类型、资料提供者、收集资料的时间、收集资料的地点。共收集资料53份,其中视频资料5份,电子杂志2份,演示文稿22份,文档15份,工作表5份,录音4份。累计文字10万余字。

3.资料分析

(1)“核心词汇”提炼

将资料中有意义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将这些有意义的信息以新的方式组合、浓缩,形成资料中有意义的码号。下表是对资料登录后所提炼出的核心词语。

表 2 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中的“核心词汇”

以“沟通”为例说明“核心词汇”的提炼有以下三个内容。

A5 几种必须开展的谈话:班委个别谈话、临界生个别谈话、特殊学生个别谈话、任课教师个别谈话。几件必须亲力亲为的事情:家校沟通、周末家访、下寝。

A3 问卷调查:包含的问题有,你喜欢的老师有哪些特点?你希望自己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如果需要为班级作出贡献你愿意承担什么责任?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期冀的班级:“团结、温暖、勇敢、有秩序的班级,我讨厌一切上课无纪律的班级。”“有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团结的班集体一定是大家所共同期盼的。但拥有良好的风气也甚为重要。”“我希望老师们是导师也是朋友,良师益友的影响是终生的。”

A7 重视沟通。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与家长学生沟通;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老师的教学情况;掌握学生家庭与生活情况。

不仅同一位被试者在不同的材料中反复提到,而且不同的被试者也多次提到这个概念。因此,我们将“沟通”作为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核心词汇之一。

(2)类属分析

“类属”是比“核心词汇”更高一级的意义单位,通过对以上“核心词汇”的归类,确立了四个类属。

表3 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的内涵

例如,关于“设计”有以下几个内容。

价值观 “带钉子的这种人,如果是品行上的问题一定要强,这些是原则上的问题,一定要把它打掉,比如说抄作业,作弊。”

“那我们现在这个JS(学生姓名)不也是这样的,初中你们就知道的。他也是成绩好嘛。他们老师允许他迟到。这个我就说不对的,你这是给他特权呢。其他同学也迟到,他就说,你迟到,你跟他成绩一样你就可以迟到,我就说这个不对的,这个是唯成绩论的,我说我带他首先看的是他人,人品。”

制度建设 制度化的措施,像班规的话他们都有自己定的。常规的这些都有的,我是这样的,一个我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定,第二个是班干部,我上次开会也讲了,我在班里要跟他们商量,起始课。第一节课非常重要的,我基本上是要准备一下的,就是我将做到怎么样,我希望班级里面怎么样,这个是基本要跟他们讲好的。

班工作会、制度建设 几种必开的会:班会、考试分析会、周工作会,几份必须制定的点名册:早自修点名册、午休点名册、晚自修预备点名册、周六周日点名册――预防管理真空、学科作业收缴点名册。

(3)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方式,如前因后果序列、时间流动序列、时空回溯等。本研究采取时间流动序列进行分析。表4为走向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历程。

表 4 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的历程

表4中,时间节点的数量视班级情况而定。学生的自主管理并非班主任的不管理,而是班主任通过前期大量的管理工作发现了学生的优势、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内驱力受到激发。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逐步放手,最终实现由某一部分人的自主管理到每个人的自主管理,是由个体内部动机驱使。

三、研究结果

通过把班级组织与“欣赏式探询”组织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他们都把组织视为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组织,都强调组织成员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以汇聚更广泛的帮助组织发展的智慧,同时也促进了组织成员自身的更新和发展[1]。因此,结合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本研究以“欣赏式探询”理论作为建构理论的理论框架,提出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的“4D循环理论”。表5为我们研究出的“4D循环理论”结果。

表5 高中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建设“4D循环理论”内容

这个循环过程的中心是班级建设的阶段性主题。阶段性主题的方面可归纳为几个:习惯养成、班级文化、纪律卫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学习。每一个方面又可以细化为无数个小的主题。例如,学习可以细分为:理综学习、临界生学习等;习惯养成可以细分为:按时就寝、不迟到早退、文明礼仪等各种小的主题。■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3篇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改革的论证途径

论证途径之一:以新课程目标、任务、要求等直接改造班级管理,可称之为“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

论证途径之二:揭示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间矛盾,可称之为“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制具有矛盾性[1]。

论证途径之三:展示新课程引起的班级管理新局面,可称之为“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如研究性课程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的调整问题[2],以及“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后,原来固有的常规班级被打乱……临时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3]。

论证途径之四:论述新课程理念与方法对班级管理的建设性意义,可称其为“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生活较之传统教学也较为民主和谐的情况下,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群体的凝聚力有所改善[4]。还有学者从隐形课程的角度来探讨班级管理[5],认为镶嵌在班级中的物质、制度、精神等隐形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政策层面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新课改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而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出的调整,对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导向性。

“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体制性约束角度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取向、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复杂程度、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变化后,班级管理思想与方法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否则就会约束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课程改革的结果出发来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任何改革都会在消除旧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倘若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便会受到各方面抗拒。

“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强调的是新课改与班级管理追求目标的一致性:新课程倡导的人文、对话、参与、合作、情感等理念,与班级社会学诉求高度一致,对班级管理具有建设性作用。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改革的再思考

四种动因构成了较全面的班级管理改革论证逻辑,但仍需进一步思考:新课程对班级管理改革还构成什么契机?对班级管理二重任务有何影响?四种动因都是从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联系中进行探讨,没有跳出关系范畴。将二者置于第三者视角下,还可以追问,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是否具有相同的推动因素?这种推动因素对班级管理改革有何启示?

1.新课改为构建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历史条件

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经历了理论建构、小规模适用、制度性支持以及大面积普及等几个阶段。从部分欧美国家情况看,班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课程,而是个别学习、课堂纪律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例如,西方国家早期推动班级编制和班级教学改革的因素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的班级管理变革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纪律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推动班级管理变革的主要是日益恶化的儿童生长环境。而那些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的国家,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内容与管理过程方面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以班级管理重要主体“班主任”来说,仅有个别国家设置了这种专职管理教师。以班级管理主要客体来说,我国班级管理在相当长时间里,会继续面对像今天一样的庞大管理对象。国外的班级管理缺失课程推动背景,而我国班级管理具有独特性。思考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地域与国别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班级管理改革缺乏急迫的推动理由,改革理性自觉不足。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文化与学习方式改变,使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提上日程。

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与新时期管理精神的结合问题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中的权变思想。现代班级管理在经历了技术理性时代的“科学管理”之后,迈入了“行为主义+人文主义”管理的新阶段。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能从历史中获得应时应地因人而变的“权”谋智慧,还要能把握时代赋予的管理理念,将权变、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高度融合起来。

(2)通过班级管理,在现代社会人才规格基础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问题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继承“温良恭俭让”的个体品格、“老吾老幼吾幼”的家庭与人际关系、“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公民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意识等。

(3)探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班级管理规律问题

我国的班级管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将会面临着独生子女的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怎么在班级管理中消除独生子女特有的养尊处优感、自我中心意识、责任心弱等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4)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未来趋势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某些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干涉,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深感恐惧,试图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手段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怎么引导他们透过种种表面现象,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养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都是班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话题。此外,受制于我国的发展水平,国内的矛盾也比较多,怎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班级管理者深思。

(5)克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效管理”乃至“反管理”现象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师道尊严思想、教师个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无效管理和反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无效管理是指没有效率和效益的管理,如有人说,“许多班主任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却没有成为学生管理、教育的专家……这种‘管理’的价值到底有多大。”[6]“反管理”指的是违背管理伦理的现象,比如,“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老师竟然给学生的脸上刺上‘贼’字……”[6]

2.新课改对班级管理的二重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班级管理具有班级经营和服务教学的任务:班级经营的任务在于构建一个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环境;服务教学的任务是为各科教学提供支持性、建设性的氛围。无论是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大教学观,还是以泰勒等学者为代表的大课程观,都反映出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的联系。课程与教学不仅作为整体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子因素也构成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态势,要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的物质空间、班级编制、班级规模、班级规章制度、班内小组的划分、班际之间的互动等等也能有相应的变化。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教学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过程。这些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相比,具有基础性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全新的、难度极大的挑战,服务教学的任务也会随之复杂化。比如说,对话教学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为主要中介进行的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的方式”[7]。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与方式,主动为对话教学营造合适的环境,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特殊要求,及时跟踪与了解对话教学的效果,在感知教学中出现信息、情感、意义的阻碍时,能及时向科任教师进行反馈,并随时协调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等。再以“探究学习”为例来看,在一些资源短缺的学校,班级管理者需要配合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在班级组织创立之初,班级的教学功能是优先于管理功能的。尽管在班级组织的改造中,尤其是受德国实验教育学派的影响,班级本身的社会学意义被逐渐认识到,但作为教学组织形式而发挥作用始终是班级的一个核心功能。我国的班级管理工作已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但主要集中在班级经营之上,因此,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怎么为教学服务之上。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在继续探索班级经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方法和规律问题,以及不同教学与学习方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问题。

3.班级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历史推动背景

21世纪后的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民主化、公平化进程稳步推进,文化的多元性日趋明显。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失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在加剧,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处在重新布局之中。为了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为了在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中胜出,世界各国都将“科教兴国”作为治国方略,大力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从哲学层面上看,21世纪的课程都在大力汲取存在主义、诠释学、现象学、伦理学、美学以及后现代哲学等思想,在课程的基础领域,人文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接踵而至。一种基于本土性、复杂性、非线性、差异性,追求人文、民主、合作、发展、创造、意义的新课程图景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班级改革和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背景:近代班级的产生源自当时的社会需要——班级制度普及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革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个别教学的低效之间的矛盾;现代班级的同质编制、科层管理、学生自治与选举,其实也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管理主义以及社会运行模式在班级中的移植。当前的班级管理改革趋势同样受到社会政治建构、经济运行模式与思想文化潮流的影响:人文、民主、合作、发展以及对意义的追求恰好也是当前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显然,课改与班级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因子,都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思想在不同领域内的体现。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既有垂直关系,也有平行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跳出课程改革与班级改革的垂直关系,从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共同的历史驱动力上进行班级管理改革,不仅可以将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融入班级生活,反过来也为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与此同时也不会陷入“唯课改论”的窠臼。

与社会变革保持一致意味着我们要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我国改革的进程,在班级这个“微型社会”,营造出人文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发展的生活环境,将能否培育出符合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人才的管理视为改革的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到了改革的反面。在新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关系上,还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审慎的态度,班级管理既要为新课改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同时也要杜绝狂热地随着新课改翩翩起舞的现象。班级管理有其特殊规律和特定范畴,其中有些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需要在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改革;有些范畴和课程与教学的交集不甚明显,不能牵强地将新课改作为这些范畴的改革理由。以新课程话语来推动班级管理改革,不能全部班级管理与经营的规律,也不是必然要将新课改思想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慎建波.浅议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理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2] 杨小全.研究性课程的班级管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 刘翠鸿.校本课程开发中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湖南教育,2003(20).

[4] 姚抗美.课程改革实验中“班级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 李显成.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隐形课程的作用.教书育人,2004(6).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二、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因此,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应兼具针对性、时代性、启发性。在班级管理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选为教学案例的材料和资料很多。具体而言,可用作案例的资料有以下几种。

(一)文本类

文本类的案例主要指的针对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文本资料等,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之友》杂志上面的典型案例和一些论述班主任工作出版专著等。

文本类案例资料在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时以具体现实的案例为素材进行论述。班级管理学的核心是探讨班级中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主观性,如何将这些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解释理论运用与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涉及班级管理理论教学需要以具体的实例或者特定情境为蓝本,才能使教学生动和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设计方案时以文本为案例。在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案设计时,需要讲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设计方法等,这一切的教学需要进行训练,可以以基础教育的实际作案例,阐述班级管理的方案设计,否则很可能纸上谈兵。

第三,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时选用经典的教育案例。如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来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此加深理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第四,在考试时也可以案例内容作为考试题目。在班级管理学的考试中,我们可以在试题的设计上做了尝试,将以往的偏重理论和记忆的题改为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案例内容来设计题目,改变以往学生只背答案的局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视频资料类

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政策,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视频资料在网中得以呈现。在教学备课过程中,笔者就不断搜集这方面的质量优良的视频资料,为班级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再如,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加以阐述。

教学案例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紧密相关,不能选择与教学主题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案例材料,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取的案例在班级管理的教学中具有代表性,能真正反映价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让设计的案例能涵盖所要教学的知识,呈现与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班级管理情境和事件,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对案例的共同研讨。

第三,案例选取要有实用性。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必须切合时展的主旋律,必须将具体的班级管理内容跟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班级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或者观点来深入分析教育发展中的评价问题。除此之外,选取的材料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案例必须是师生都能驾驭得了的,教师能娴熟和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学生也能将这些案例材料作为训练的材料。

三、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导言课中的使用

每一门课的前言或者导言部分对师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言课讲授得好有利于该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讲授和展开,导言课上好了,能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导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是否顺利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按一般的常规教学来说,大多数老师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时,基本上是先介绍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再讲班级管理学的的主要内容,然后讲学习班级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强调学习班级管理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没有什么新意,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导言课则会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堂课,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资料――《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视频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和启发,希望以此来完成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的讲授。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家,其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借鉴,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将一个大家认为是后进的班级带成现金班级。这样的案例切合学生的关注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提起学生兴趣。看完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并告诉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讨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针对讨论结果趁热打铁引出班级管理的概念问题,跟大家一起归纳出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核心,告诉大家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教育的发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觉得突然和乏味枯燥,大家也乐意参与讨论,课堂也充满了活力。接着,笔者又讲了这门课的教学环节与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看一看班级管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班级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通过班级管理学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呢”……就这样,班级管理学的第一节导言课在师生互动和理解中过去了,笔者感觉这样的上课方式是成功的,学生也很认同这种教学方式。

(二)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基础班级管理过程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课程特点使用教学案例。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案设计时候,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功班级管理设计教材上提供的案例跟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怎么设计班级管理方案;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的时候,以《班主任之友》上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首先了解评班级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使用设问诱导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等;第三,在讲授班主任工作时候,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教育现象为案例,例如,最近几年的最牛高考班等来解释说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等。通过这样的案例设计,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各种基础班级管理方案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案例一旦选取,就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师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案例解决教学中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教学案例不在多,而在精和透。第二,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第三,教师对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好像对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答案一样,惟其如此,才能完成对学生有效指导。

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因此,上述的班级管理学中案例教学就是在寻找理论与实践相接触与相互联系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2]伦肇亮.案例教学法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9,(3):40―41.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精细化管理;经管类创新班;成就动机理论

1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提出

大学班级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载体,是老师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媒介。“90后”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导致许多班级管理效力减弱。传统的班级管理存在班级管理目标虚化、班级管理过程僵化、班级管理方式行政化等现实问题,难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许多班级呈现集体“涣散”、“麻木”的惨状。然而大学班级是高校进行教书育人的最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归属感的基本组织,也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初级课堂。班级这一原来具有严密组织性、纪律性的集体组织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变革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力,是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和培养大学生能力的迫切需要。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管理精细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完善的教育管理理念。应用于学生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先进、完善的教育管理理念,对高校班级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级精细化管理也是未来学校教育及管理的发展趋势。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近年来,人们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者发现对于成就动机的培养只有在科学理论地指导下,系统地安排适宜于成就动机不同层次的具体训练,并同有效的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具体进步,体验到努力的有效性,通过学习的成功唤起积极的情感反应,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乃至整个自我观念,提高目标明确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行为及其结果。班级精细化管理,在学校层面上,是学校班级管理的创新,将整体提升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在教师层面上,可以为学生工作者的职业成长提供指导。在方法层面上,考虑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班级管理方法研究,为班级管理方法寻找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信、效度和可操作性。在实践层面上,试图立足于新的教育观念,进行班级管理实践操作的系统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固定的工作平台和长效的工作机制,也可在其他班级中示范、辐射和推广。

2以创新班为载体的班级精细化管理实践

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创新班建立于2013年,至今已经有4年的发展历史。创新班单独设置培养方案,实施“小班授课”和讨论式教学模式,每位学生配备特定专业导师,指导学习、科研活动,享有学校优势资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班学生是从大一新生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中面试选拔而出,他们普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英文能力较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较高,是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进入创新班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优越感,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意愿和竞争意识,对自身要求较高,对班级的依赖性较低。笔者在创新班创立初期就全面负责创新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既是班主任,又是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创新班管理需求,因而,一直在探索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四年的创新班管理实践中尝试运用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教练技术、团体辅导、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行指导,效果良好;在对班委的选拔、组建、培训、授权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一特征,笔者在成就动机理论的指导下,依托经管类创新班班级这一载体,探讨大学班级精细化管理问题,为改善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大学学生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事实依据。

3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

班级精细化管理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1)宏观层面:以成就动机为引导进行班级文化的塑造、班级凝聚力建设;促进班集体内部专业不同的融合;分析班级与外部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关系。(2)中观层面:①将教练技术应用于班委的选拔、培训、授权。②打造同质化寝室:以成就目标相似为原则给班级成员分寝室,大体分为考研、就业、创业三类,同类学生在寝室中相互影响,形成一定寝室文化。(3)微观层面:班级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学生,因此管理必须充分遵循每个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大一规划,确立成就目标;大二实践,调整成就目标;大三创新,丰富成就目标;大四定性,实现成就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性能力培养。(4)在精细化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教练技术等多种技巧和方法。

4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班主任和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将教练技术应用于班委管理和培训,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应用于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广泛的覆盖面,无论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研究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班级管理的中观层面———寝室管理过程中,理想状态是将成就目标相似的学生分在一个寝室,以形成一定的寝室文化。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现实难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个人意愿,另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硬件条件资源的限制,能不能进行这样的分配。此种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多年班级管理实践经验而来,还需要从实践中寻求经验、发现规律、不断加以改进。

作者:吴婷婷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DEBBIESILVER著.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引导学生迈向成功的策略[M].吴艳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6)

3黄磊、王英国,中国石油大学基于专业特色培养需要的班级精细化管理研究,2015.2

4神彦飞、金绍荣,大学班级管理效力提升:困境、模式与路径,2014.2

5刘开标,大学生班级管理“双轨”模式探析———对北京大学本科生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互动问题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

6高凌风、陈文亮,当代大学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6篇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5.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对于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调查,我们设计了六道题:“你觉得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哪一种?”有45%认为是“积极作用”,还有32%认为“没什么作用”,有23%认为起消极作用;关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主要途径”,有41%认为要靠全班同学的力量自主实施,有25%认为那是班干部的事,有34%认为要加以强制实施,班主任应加强优秀班级文化的传播;关于“你所在班级的获奖情况”,调查的三个班,有一个班不曾获过任何荣誉;谈到“班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占56%,还有30%表示有些希望;“你对你的班级或对你分管的工作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有56%“非常有”,有42%“有一点”;“你给班级或他人承诺的事是否一定尽力办到?”有79%表示一定办到,有21%表示尽力办。通过这六道题可以看出,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较为薄弱。

6.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设计了四道题:关于“班级开展文体活动的次数及学生的态度”,有1/3班级经常组织活动,但参加的人数少,只有25%热情高涨,偶尔组织的情况高达42%;在调查“部分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理由”时,选“活动质量不高,同学们不愿意参与”的占29%,说明学生中的三种意识几乎都是1/3左右,应该提高活动质量;关于“一个班级是否应积极开展活动”时,有68%同意,可见已达广泛共识;关于“班级活动开展方式”时,有34%认为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只有1/4认为学生担任主角,还有28%认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看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落实起来,老师还有诸多不放心。

7.简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调查设计一道简答题:如果你想对班主任、班干部、班级管理提些意见或建议,请写出来。对班主任的建议大致有:要理解我们,我们已长大;不要体罚,要相互尊重;多举办一些活动;教室办一个图书角;等等。对班干部的建议有:多数挺满意的;有责任心,但方法要改变;学习委员不称职等。对班级管理的建议有:举办一次艺术节,经常调位有利于眼睛健康,班貌布置应当定期更换,黑板报最好按小组出版……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很认真,体现了对班级的关心。

二、结论与建议

1.构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师生与生生关系调查显示,多数班主任已经与学生初步构建了平等、民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但也有部分班主任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代沟,这势必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2.班级需要形成充满正气的集体舆论与集体凝聚力学生普遍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归属感,这足以说明学生已认可班级是自己的班级、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但目前班级凝聚力还不够强,所以在下一阶段实验中,班主任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集体舆论导向和班级凝聚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应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协作,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在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的陈旧

教师管理理念因循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过分突出自己的管理地位,忽视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即使在班级管理中安排班干部进行一些管理工作,但其本质还是让班干部给学生传达教师的规定和要求。

2.管理方式的落后

教师在缺少充分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下,进行盲目的管理,主要管理方式一成不变,没有根据班级的具体特点来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变动。教师缺乏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是依照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方式来开展自主管理工作。

二、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改进策略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教师需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班级自主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水平,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认识到具有进步性和实践性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改善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质量地提高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革新班级管理方式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注重班级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水平,进而革新守旧过时的班级管理方式。教师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高中班级自主管理中,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制力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内涵修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我班级管理论文第8篇

根据2014年7月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整个网民群体中,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群体,占比25.1%。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他们成为网络上主要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支,从阅读新闻资讯、查阅资料、休闲娱乐,到交流沟通、网络购物等,几乎涵盖所有网络产品的使用。当前,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情况。那么,在网络成为“90后”大学生新宠并影响他们学习方式、交友方式、思维模式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央16号文件早就明确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2007年8月,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审时度势,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易班”平台并获得成功。“易班”全称为“世纪上海大学生在线”,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以上海市各高校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网络虚拟社区,涵盖了班级论坛、博客、网盘、互动社区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内容。“易班”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搬上了网络,是一种顺应时展潮流和适应大学生兴趣发展特点的举措。目前,上海高校已经普及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正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向全国其他省市推行。

2易班网络平台的特点

易班平台具有时空无限性、开放性、互动性、身份虚拟性、主体平等性等网络的一些共性,但也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

2.1突出了大学班级

易班系统是一个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一对多”的网络平台。易班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班级功能,能让每个注册进入易班的同学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班级。易班平台的诞生,使线下的行政班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班级。在这个班级中,成员有辅导员、易班长、同班同学。在这个平台下,可以进行话题讨论,可以利用相册记载班级活动,可以利用网盘分享学习的资料。正因为易班有丰富的功能,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进行班级管理,并能引导、督促同学们在易班平台上进行自主管理。

2.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易班的内容都是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学习、交流、娱乐、论坛等功能,几乎可以满足WEB2.0时代大学师生所有信息需求。例如易班论坛就有校园、社团、兴趣、站务4个大栏,其下又分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都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的。易班还设立学生工作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3具有公益性

易班是以大学生成长服务为核心的非商业性公益、服务型网站。易班采用了全市、学校两级架构,用户不仅能够在自己的易班级中讨论问题,享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还能走出班级和学校,进入覆盖全市的公共网络社区,实现跨校交流。让学生不但能掌握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更能了解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课件教案。易班集成开发了BB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还可在线互动交流、交换信息及资源等。所有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资源都是共享的,可以免费下载。

3易班网络平台下班级管理建设的实践

集教育功能、社区功能于一身的“易班”平台为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改变了单一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推进的管理模式。在该平台下,班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实现班级日常事务工作的信息化,提高班级的民主管理水平。

3.1易班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他们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心理。在易班上,辅导员就是班级的管理员,这样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可以另辟蹊径,创新管理的新形式。建立博客、微博。辅导员博客、微博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和知识的平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面对面”到现在的“键对键”,拓宽了教育工作渠道。它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其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会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其可以通过思想理论、学习园地、心灵导航、党团建设、团队辅导、休闲娱乐等主题内容展现出来。辅导员的个人主页往往成为学生们关注的对象,的博客、微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教委近几年连续出版了上海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论文集,可见博客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及意义。例如,一位学生对其辅导员上海交大医学院梁钦老师博文的评价是:“她的文字如泉,涓涓细流滋润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净土;她的文字如风,丝丝清亮唤起了我们对理想的最初渴望;她的文字如线,密密针线脚填补了我们匆忙却平淡的时光……”。开展网上主题班会或话题讨论。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开展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在易班平台上开展开放式的主题班会或者采取话题讨论的方式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争锋中达成共识,从中受到教育启发。辅导员可以主动设计学风建设、文明礼仪、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激励学生上进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找相关资料,并在班会后书写心得体会进行展示,这能够真实地反映同学们的心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点菜单式”的交流,学生需要讨论沟通什么和进行什么交流,满足各类大学生的“口味”。例如学生可以就关注的时事发表看法,可以与行政部门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班学生可以就实习、就业等进行讨论。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易班各板块的功能中,针对话题发帖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形式,所以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话题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吐露心声,并对讨论中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易班畅通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

当前,大学校园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竞争性日益增强,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特别是寝室矛盾变得突出,再加上来自学业以及将来的就业压力,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而班级在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迫切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易班是一个安全的空间”。辅导员可以利用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在,学生一般不愿诉说、在老师面前更不愿表达,往往更乐于在网络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通过学生的个人签名、心情、个人博客去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心理困惑。作为辅导员,要善于发现,了解学生的动态。遇到问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模块中的“私人消息”功能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及时沟通并解决他们的困惑。例如我校一名辅导员借助“易班”的学生微博和的“表情”,发现一位同学情绪非常低落,就立即进行危机干预,走访寝室同学,了解到是由于感情受挫所致,就在网上通过“私人消息”与该生进行交流,鼓励积极面对挫折,取得信任后当面与该生交流,引导其正确面对人生。

3.3易班搭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性强,集体意识淡薄。许多高校存在“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普遍缺乏沟通和交流,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日趋走向松散。班级成员缺乏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作为班级精神的班级文化逐步消退。班级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班级成员的团结,而班级缺乏一个使班级成员共同关注、交流的平台,缺少一个“家”。现在,随着易班网络平台的出现,为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例如,我们学院德语系一个班级就以易班为平台,通过展示班级风采、班级理念等方式,培养班级学生团队归宿感,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引领推动着学生前进。这个班级设计了易班logo、班级口号,展示了班级集体创意照以及每个寝室同学的合影,并把平时开展献血、科技馆志愿者、敬老院慰问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易班展示出来,形成了自己班级的一种文化。日语系有个班级就把精心设计的专业学习活动在易班上展示出来,例如有日本文化节、聆听学习讲座、日语配音比赛等活动,班级全体成员都以努力学习,建设优秀班集体为指导,并努力实现这一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型班级。每年我校易班工作站都会进行易班十佳班级的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各班级对易班的热情非常高,班级成员都积极参与易班班级的建设工作,展示自己班级的特色。这无形中增加了班级成员的团结程度,同学们为班级文化的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3.4易班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新工具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辅导员与学生比例逐渐扩大至1:150甚至更大比例。而且一个辅导员将带多个班级。在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完成,例如四六级报名、选课、考试通知、助学金申请等,辅导员工作一般是通过班会、电话、短信、走访寝室等形式信息,或是“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这一较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有时,学生会反映我们不知道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遗漏通知的情况,影响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易班平台速度快、使用方便,是解决日常事务的有效工具。辅导员可以利用易班的班级公告开展管理。班级日常通知、需要公示的文件,都可以通过班级公告发出,而且公告可以置顶,每个同学都可以看见,准确快捷且高效。同时,也可以通过站内私人信息的方式将班级的事务告知所有成员。班级成员登录易班之后,会有新消息提醒查看班级公告,实现了班级公告和班级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班级话题板块,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班级事务。比如班级要组织一次校外出游活动,就可以征求大家意见,共同商量形成一致意见。再如,有些涉及民主的问题,如推选班干、推优入党等可以通过发起投票形式完成,易班投票的实名制和一人一票制保证了投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大大简化了投票过程,实现了无纸化,给班级管理者和成员带来便利。另外,网盘功能具有无容量限制的优势,可以把常用的如课程表、奖助学金申请表、困难认定表、补办学生证流程、医保报销程序等放在其中,各种经过公示的文件、发出的通知也都可以放到班级网盘存档,可以实现永久保存,方便学生使用。

3.5易班记载个人与班级成长的新阵地

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易班平台能够记载个人与班级成长,成为个人与班级的电子成长档案袋。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的一员,都是班级的主人。易班平台把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共同去建设班级。每个学生所在的易班级不会随着大学的毕业而解散,能够共同见证学生个人和班级的成长,让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成为永恒记载。为了学生和班级的健康成长,作为长期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易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班集体的建设。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围绕学生成长的主题教育,辅导员可以在易班上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也可以在线下班级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并通过易班网盘、相册呈现在易班上。同时,辅导员鼓励学生利用易班分享自己受教育的感悟、自己大学成长的经历。例如,我院日语系、商务系一些班级,在开始建立易班时就充分利用易班开展教育,并注意收集资料,在毕业进行班级风采展示时,就把班级和个人“易”起成长的点点滴滴充分展现出来。有的同学感慨地说:“易班记载了我们的成长,大学三年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历历在目。在这三年中,时刻在想,要让自己、让自己所在班级变得更好,能够给自己大学生涯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4易班平台下班级管理的一些思考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