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法学研究生论文

法学研究生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6:27

法学研究生论文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1篇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作为当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历史赋予了其这个使命。国家交给了这个重任,人民寄予了这个期望,应该“主动服务”,而且不仅要服务需求,还要创造需求、发展需求、引领需求,不仅要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种现实的需求,还要引领社会未来的需求方向。这里提及的“主动服务”,那就要求研究生具有主动服务的技能。目前,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往往是把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后,选择某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培养出来的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种地、病理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给农作物看病、园艺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种菜等问题,与研究生培养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通过研究生的课程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这也是今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由来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目前“项目教学法”在德国已经普及,国内学者对国外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已基本能及时了解。但结合中国高校研究生教学的实际,对引进的理论与方法加以改造和调整,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在初级阶段。

三、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

农业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紧随农业科学前沿,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和毕业论文研究中的问题为目的,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原有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按教材或专题讲授、学生进行综述性汇报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的,而这些基本偏重于理论,缺少实践。由于学校和导师为了取得较高的排名和研究成果,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内容过于狭窄或专业化,许多研究内容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对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依据农科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在产学研结合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把科研和生产实际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本论文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为例,简要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第一,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进行了分析,将整体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如生防菌的筛选与复筛、生防菌拮抗机制的测定、生防菌发酵工艺的研究、生防菌剂的应用研究等几个项目,包含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大纲的关键内容。第二,由于研究生数量较少,学生以3~5人为1组,以抽签的形式选择相应的项目。第三,学生在网络平台及图书馆的期刊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分工合作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验方法的学习。第四,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案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论证和必要的指导。第五,学生分组按实验方案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进行咨询与指导。第六,学生将实验过程及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

五、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研究生专业课程选课人数少,分组存在困难农科类研究生专业课选课人员较少。目前,农科类研究生课程选课从2人到30人不等。如果人数较少,以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就难以分组进行,组数较少,也完成不了整体的教学要求。因此,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应该规定其平均每年选课人数达到10名以上才可以进行,这样至少3人以上为1组,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部分研究生课程分解成项目难,不易操作农科类的研究生课程类型和内容不同,有些课程不易分解完整的项目,即使可分解也较难操作。因此,有些课程不适合开展项目教学法,如各学科的研究生班讨论、高级植物病理学和作物高产理论等课程。能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应该是应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有些基础性和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则不能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改革。

(三)增加了教学经费研究生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部分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但在项目形式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组进行项目操作,原来可能教师开展3~5个正常实验就可结束课程,而项目教学法,学生分组操作,可能1个组就得把原来3~5个甚至更多的实验整合在一起去完成1个项目,因此需要的实验经费要比正常的教学多出几倍。如果学校不给予额外费用,将无法开展项目教学法。由于经费问题,建议一个学科仅开设1~2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给予特别资金支持,一方面避免开设课程过多,学生准备时间长,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少而精达到最佳的上课效果。

(四)教学方式灵活,不适合常规教学管理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开放式教学,学生查找资料,整理和制作汇报材料,是不需要进入课堂的,而进行讲授和项目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项目某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协调。如果不能根据正常的上课时数来进行,就无法达到学校常规教学的要求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学校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和考核方法,促进健康良性的发展和完善。

(五)工作量增大和时间增加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打破教师原有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规律,教师要额外准备比原来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案,而且实验员要准备正常实验课几倍的实验材料,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实验室的空闲安排教学时间。因此,学校应该在工作量上予以增加,充分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学者克拉克(2001)曾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李阿利等(2010)研究认为,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缘于目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真正树立研究生的主体观,要以确立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唤醒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激活研究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陈晓爱和邓宇斌(2008)研究认为传统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存在缺少创新性、灵活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在多种学习模式理论的启发下,提倡在课程设计时要灵活、合理地进行优势整合,倡导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2篇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科技异化;消费异化

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劲旅,高举其批判理论的大旗,积极关注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尤其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及人的非人道化的危机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形成了其闻名于世的“危机理论”。“生态危机”理论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重要部分。这一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缜密地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真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危机,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之后,在经济领域其他重要矛盾的交互作用下,必然爆发经济危机,这是引起资本主义社会崩溃的内在动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并没有发生威胁到资本主义生存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和社会福利政策,既纠正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改善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地位,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增加,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的迹象,相反却有进一步在全球发展的态势。

这种情况引起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的关注。他们认为,“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指出生态危机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资本主义是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危机四伏、人与自然矛盾恶化的罪魁祸首。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在其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中,阐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从自然界中的分离和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和支配,但是科学进步也进一步加深了人类社会中的劳动异化,使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工具更加完善。弗洛姆曾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不断实行军事化,大垄断组织和军事官僚在政治上专横跋扈,各国都在加紧备战并制造破坏力越来越大的新式武器,毫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毒化和污染环境。这些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已经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加深并更为恶化。马尔库塞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生态危机是一种制度危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工业和商业强占了迄今为止还能涉足的自然区,这一切较之于奴役好不了多少。这方面的斗争是一种政治斗争,对自然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资本主义经济有关,这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今天我们必须反对制度造成的自然污染,如同我们反对精神贫困化一样”㈣”。在他的《反革命与造反》一书中,他作了进一步阐述: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不仅使资产阶级通过高生产高消费疯狂地剥削和掠夺无产阶级,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还利用技术理性使大自然屈从于商业组织,迫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了的自然界,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危害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哈贝马斯认为生态危机是晚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因为“随着资本的积累,经济增长自发地获得了制度化,以至于根本不存在任何自觉控制该过程的可能性。通过系统竞争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资本主义首先追逐的经济增长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这种全球普及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指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同时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消费行为,认为科技异化和消费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异化”原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常见的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客体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异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通常运用异化这一范畴来描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病态。其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曾用物化、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人的非人化和社会各种畸形化。他提出:“人的异化是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也是“从马克思以来第一次被当作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批判的中心问题”。在生态危机理论中,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和消费异化状况严重,正是二者导致了生态危机。

1.科技异化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

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人类运用它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并实现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与此相伴随的却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及一系列全球性生态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称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又反过来损害、支配、威胁人类的现象为科学技术的异化,并断言: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角度,科学技术的异化过程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科学技术异化的最终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

首先,科技异化造成了对人和自然的双重统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实现的人类从自然界的分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日益增长的统治和支配,在人类的解放方面并不带来必然的进步,相反,却导致了对人的压迫。“人对自然界(人类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统治的代价是劳动在社会上和心灵上的划分,这种分工使人类受到越来越大的压迫,甚至当它在为人类的解放创造日益增长的潜力时也是如此”,“所以,虽然启蒙精神的理性主义提高了人统治自然的力量,但和这种作为罪恶之源的劳动分工一起的。是人同自然的异化”。今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理性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统治权力,这种权力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的统治,而且还表现为对人的统治。所以,科技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对人和自然的双重统治。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马尔库塞也指出,技术理性本身就是意识形态。不仅技术理性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统治的既定目的和利益,不是从技术之外强加上的;而是早已包含在技术设备的结构中。技术始终是一种历史和社会的设计;一个社会和这个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兴趣企图借助人和物而要做的事情,都要用技术来加以设计。他还指出,科技异化所导致的普遍的负面效应就是日常生活的全面物化,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成为了物的附庸,而物成了人的主人。弗洛姆则指出,科技异化如同一个幽灵徘徊在我们中间,它生产出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和自由的“被动人格”。

其次,科技异化直接具有破坏作用,危及生态和整个人类社会。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以科学技术作为直接生产力的社会化工业大生产所造成的。这种生产既依赖于自然,又影响自然。作为直接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既增强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也强化了人们的贪欲。在科学技术运用不当和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会造成不良后果,产生由高生产、高消费所引发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危及人类社会和未来的问题。凭借科学技术,人们奴役自然,使其服从于自己的目的,直至这种奴役愈来愈严重地破坏自然。马尔库塞指出,技术理性统治造成了对人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剥削与破坏,这种统治“正在产生更高的合理性,即一边维护等级结构,一边又更有效地剥削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并在更大范围内分配剥削所得”。弗洛姆认为,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界的欲望和对自然界的敌视态度使人变得十分盲目,而看不到这样一个事实:“自然界的财富是有限的,终有枯竭的一天,人对自然界的这种掠夺欲望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他看来,事实上,现代人在技术上的进步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也带来了爆发核战争的危险,而这两种危机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2.消费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张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认为,不仅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处于异化状态。更为重要的是消费领域的异化状况严重。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拥有了高度的精神文明。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物质消费,消费活动已经完全违背了真正的人性需求。消费原本是满足人们需要和达到幸福的手段,然而却异化为人生的目的。消费异化使人只重物的占有而不重人的生存。注重追求金钱、荣誉和消费,而完全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及深层的情感体验能力,还丧失了与这些体验相伴随的喜悦与悲伤,造成了人的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消费异化正是重占有生存方式的重要表现。正是这种贪婪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人对自然的剥削和掠夺,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从弗洛姆、马尔库塞、莱易斯一直到阿格尔,都十分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异化问题,他们根据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建立了独特的消费异化论,称“消费异化”为“异化劳动的合乎逻辑的对应现象,是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所忽视的一个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人们完全拜倒在商品拜物教之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莱易斯继承马尔库塞关于“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的区别,指出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制造出的“虚假需求”使人们满足于追求无休止的消费,从而导致生态危机。弗洛姆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利润和强权三大支柱之上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是重占有品格导向的温床。这种占有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贪得无厌地盘剥自然,把自然视为可以无止境掠夺的对象,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发。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建筑在高生产与高消费的基础之上的,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倾向,而这种浪费倾向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而且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它“使消费者不尊重劳动和人创造的成果,它使消费者忘记了在他自己的国家和更贫穷的国家中还有许多衣食不济的人,他所浪费的东西对这些人就可能是最珍贵的东西。他赞同马克思等思想家的看法:奢侈和贫穷一样都是巨大的负担,甚至奢侈比贫穷更可怕(奢侈是指多余的富足);这种奢侈最终将导致贫穷与痛苦。对此,他忧心如焚地提醒世人:如果人类继续浪费地球上的资源并破坏人类赖以自存的生态基础,人类的灾难很快就会到来。“我们面临的可能性:50年之内,也许在更短的时间内,这个地球上的生命将要停止存在。”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并未停留在愤怒地批判与声讨上,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和抑制生态危机的思路与方法。他们认为,只有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建立人道的消费伦理方式并且以科技的人道化发展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1.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

法兰克福的思想家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一切已经丧失了理性。繁荣带来了异化,科技进步导致了人性的毁灭,因此,只有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同现有的所有事物彻底决裂,否定并摧毁一切社会文明,包括建立在文明和科技之上的社会制度,重建一个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性得到改善的人道主义的健全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自然,消除生态危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赞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的思想。马尔库塞认为,自然革命的问题在于人本身,首先要从改变人,改变现存社会造就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类型和生理机制人手,进行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自然观革命。这场革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和克服异化,使自然获得解放,人道地占有自然。弗洛姆则同意罗马俱乐部代表人物梅萨罗维奇和佩斯特尔等人的观点,认为应当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同必须注意全球性问题的伦理方面,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建立崭新的、真正人道主义的伦理学、改变人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在他看来。对人类存在的真正威胁之一,是西方社会内部道德力量的衰落,即资本主义社会大批大批地生产出奉行极端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异化的消费人,他们甚至对能够给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命造成威胁的核灾难和生态灾难的可能性都漠不关心。因此,要使西方人摆脱困境,关键就是对人进行心理变革和道德更新,这是进行社会总体变革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只有人的心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社会才可能出现。”

2.实现科技的人道化发展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现代科技在生态上的失败,并不能说明科技本身是反自然的,或注定要污染环境。技术理性之所以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理性内在的工具主义特征。所以,只要能使科技理性摆脱其工具性与功能性,重新确立其启蒙时期的批判性、否定性,就能使它从现在的统治与奴役的工具变为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手段。马尔库塞强调要发展新型的人道主义的科学技术,它意味着“科学合理性的继续应用将会达到一个终点……科学谋划本身将对超功利的目的、对远非统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生活艺术’开放……科学概念可以设计和规定一种自由的、和平的存在的可能现实。”简言之,在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注入的是新的价值观,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运用所追求的内在目的。基于这种认识,马尔库塞还主张对自然界进行“美的还原”。他说:“如果艺术还原成功地把控制与解放联结起来、成功地指导着对解放的控制,那么在此时,艺术还原就表现在对自然的技术改造之中。在此情况下,征服自然就是减少对自然的蒙昧、野蛮及肥沃程度——也暗指减少人对自然的暴行。”哈贝马斯则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理性逐渐丧失其批判功能而局限于工具特征。这时,技术手段与“人类有机体之中的有目的—合理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内在联系。因此,不能简单地抛开现在的科学技术,而要依靠交往的合理性来抵制工具理性和计算理性的扩张和蔓延,即通过交往活动,主体同时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打交道,并服从相对应的真理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要求,以挽救工具合理性膨胀所导致的牺牲道德实践和美学实践的恶劣后果。同时,控制科学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速度,避免科学技术产生负面价值。

3.提倡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和需要价值观,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方式

面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资本主义要求高生产和高消费的内在规律固然是引起生态危机的最终原因,但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异化也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还必须消除消费异化。弗洛姆提出,应当重新规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健康消费方向,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方式,抵制重占有的价值取向,发扬重生存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充分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以最大限度的生产和消费为目标,这样才能避免消费异化,“才能避免一场精神上和经济上的灾难降临”。马尔库塞也认为,要建构一个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主客观需要,人不再是消费商品和实现利润工具的健全社会。为此,就必须变革人们的消费观,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进行一场“消费革命”。“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奴隶状态的觉悟……最可取的目标则是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抛弃抑制性的满足”。同时,要建立符合“生态学规模”的生产方式,它将是规模小,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需求程度低,对自然危害较轻的状况,能够克服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弊端。他还相信“由于废除了贫穷、大量的浪费和资源的破坏,一种人类真正能够决定自己的生存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找到的”。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方法,力图以现代生态学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面临的生态灾难。虽然生态危机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主张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通过心理革命和道德更新来完成人与自然的解放。另外,他们也没有具体谈到环境伦理的建构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从制度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进行研究,为我们正确了解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战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以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人们从自然界攫取资源的能力大大超过自然界再生增殖能力以及人们补偿自然资源消耗的能力,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大超过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于是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的报警接踵而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恶化,生态危机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首先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显露出来。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无疑把握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敏锐地抓住了因科技进步和消费主义而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及生态危机问题,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休戚相关性,揭露和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的掠夺性利用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所有这一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借鉴他们的批判资料,可以深化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提倡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同时。却一方面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具有污染性的产业,甚至转移其生产和生活垃圾;另一方面又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其核心点正在于捍卫资本的利益。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生产实习的创新思路,将其应用于生产实习,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化工实习,培养学生对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了解化工生产安全知识及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认识化工过程的主要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化工工艺和工程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接近生产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能力上都能得到发展。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快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乖滋进步对高级专门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因此,我院在对化工系学生的培养方面非常重视化工实习这一环节。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化工实习的特点认为,受到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情况的制约,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化工生产典习的砚状和存在的门

(一)实习基地的确立。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首先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企业对学生去实习有几方面顾虑:害怕发生安全事故、害怕影响工厂紧张的生产和劳动、怕技术核心外泄等等。因此,每年所联系的化工企业都属于被动的接收,而非主动接受,这样必然使生产实习受到限制,往往使实习变成了变相参观,降低实习质量。

(二)生产实习经费紧张。随着扩招,高校实习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加之现在的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实习收费标准和住宿费用,使得整个实习费用上涨,而学校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和物价上涨速度,造成实习经费不足,因此只能缩短实习时间,这样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的生产过程,而是走马观花。

(三)师资问皿。在生产实习中,由于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出来的,实践工程能力欠缺,对现代化生产不够了解。也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够强,而且很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当中。

(四)安全和纪律问硬。刚下厂的时候,同学们对工厂充满好奇心,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所去的企业现代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化工生产的一些弊端在这些企业里往往尤为突出。例如:跑冒滴漏、不良气味等等。因此往往没过两天,很多同学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再深入学习了,容易出现开小差等现象。这样不但会使得有些同学实习完成不好,而且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造成生产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达不到我们最终教学目的。为此迫切需要对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严肃地对待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实习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完成这一实践教学环节。

二、创断化工生产实习t的方法研宪

(一)要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内实习墓地的建设。今天,企业己经不再承担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再加上经济利益是企业重中之重、生存之本,使得企业不欢迎实习队伍也是在所难免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力量强和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对企业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研究的支持。只有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在生产实习中搞好碑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好双方互惠互利的纽带,生产实习基地是完全可以逐步建设起来并稳定的。同时,高校也要“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校内企业,加快建设校内的生产实习基地。我们学院这几年一直在建农药厂,此措施可解决校内实习基地。

(二)建立离索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知识丰富的教师会正确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设备、管件、工艺、仪表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启发学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传授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无法检查、督促学生对现场知识的获取:再者就是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没有责任心,走马观花,对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把学生交给工厂以后就开始袖手旁观,不管不问、不件促检查,这样势必会影响实习质量,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首先要选择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是指导教师要在下厂前对所要实习的工厂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主要设备先做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下厂后能够及时的给学生布置任务。第三就是在工厂实习期间,要尽可能地保证工厂提供讲解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专业对口、对生产情况了如指掌,且表达清楚和相对稳定。

(三)提前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良好的开端则预示着成功。为确保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主要带队教师应在学生去实习前到实习地点考察和了解住宿、饮食以及就具体工作安排与工厂协商。并对实习点的生产状况、工艺路线特点和设备、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方面进行了解和掌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在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开实习动员大会,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珍视实习机会,努力向工人师傅学习,强调纪律和安全。之后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要求他们要发挥好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监督作用,要求他们要按照“一看、二想、三讨论交流、四记录总结的模式来做。: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培养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小学不习惯预习,初中学生预习很重要,指导学生应,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要有目的地去预习,使学生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对每堂课的只是体系有清晰的认识过程;(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要掌握数学思想。(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尤其数学根本不做笔记,时间长了脑子一片空白,因此,数学课也要做好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知识体系、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时,教师用一些提纲或表格,当堂记着知识要点。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在看书,笔记,慢慢琢磨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指导学生做到:(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课后要花大力气辅导,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

对新生讲清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从而教师也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相互适应。再说学生们也互相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5篇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6篇

关于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尽管关于“研究方法”的书已经很多,上面已有所论述。同时关于“科研、学术、学位论文写作”的书籍也不少,分层次列举如下:主要供本科学生阅读的著作和教材有: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2002)、周开鑫《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2006)、石坚、帅培天《英语论文写作》(2010),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第三版)(第八部分)》(2009),以上四本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邹申《写作教程(第四册)》(2007)、程爱民、祁寿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2005),以上两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丁往道等《英语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版)(第八章)》(2011)、刘洊波《英语学术论文写作》(2004)、黄国文等《英语学位论文写作教程》(200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编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2001),以上四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国文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2006),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霖欣《英语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教程》(2008),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列举教材尽管主要供本科生阅读,里面论述研究方法不是很多,更多谈到是如何写作,但研究方法也有所渗透,本科生需仔细学习,研究生也有必要温故知新。供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参阅的教材还不是很多,主要有冯翠华的《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英语科研论文写作概要》(2003)。也有将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融合在一起谈的,诸如:文秋芳教授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04)。可是这些“科研、学术、学位论文写作”书籍里面没有一点不谈研究方法的,也很难找到只谈写作一点不涉及研究方法的书籍,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既懂研究方法又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正是每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努力的方向,如果要达到这一目的,英语专业学生应当至少研读其中两三本书,只有这样才会达到融会贯通,最后逐步掌握。

关于研究方法与学科

当前的学术研究很多是跨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很值得关注,下面只阐述一些学科,并列举它们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书籍。语言学方面:张廷国等《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2008)、梁茂成等《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教学实践系列语料库应用教程(配光盘)(》2010)等。社会科学方面: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2006)、林聚任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04)、(美)威廉劳伦斯纽曼(W.LawrenceNeuman《)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2010)、(英)希拉里阿克塞和波德奈特《社会科学访谈研究(》2007)等。社会学方面: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1997)、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2009)等。教育学方面:陈时见《教育研究方法》(2007)、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2005)等。教育与社科方面:(美)贝尔(Bell,J.)《教育与社科研究入门指南》(2004)等。心理与教育方面: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2004)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风笑天《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社会调查方法(》2012)等。上面只列举了几个学科的一本或几本关于本领域的研究方法书籍,应该来说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或翻译出版的系列丛书《万卷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丛书》,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汇集了多个学科,目前已出版了约97部。可以说当前学科间在研究方法上是相互交织,相互借鉴,学科间并不能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一个研究方法的网,已难以分辨。甚至一门学科固有的研究模式和方法都变成另外一门学科的研究的方法了。在鲁子问等著《外语政策研究》第一章第三节外语政策的研究方法里列举了四个,分别是政治学方法、语言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而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要做跨学科研究不关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其文章的科学性也很难得到保障。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有何共性?有啥联系?如何进行自身的整合以及与论文写作的有机整合?能否找到蕴藏在其间的规律,英语专业学生都该好好思考,以能更好地学习研究方法,最后能活学活用,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未来的研究工作。

结束语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法学研究生论文第8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7-03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将研究生教育做好了,我国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研究生教育有了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导致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不能完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笔者做过长期的思考。在阅读费孝通先生的《留英记》一文时,受马林诺斯基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笔者所讲授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法很难用一个词来完整地表述出其含义,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其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第一次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时,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7名同学,学校将该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课,共16课时。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没有机械地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而是按照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做了调整。

笔者将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三阶段为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第四阶段为指导学生课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笔者所在学校寒假较长的特点,笔者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第一学期课程后,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笔者召集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课题研究》课程的7名同学进行课堂讲授,首先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学术界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本方法、途径;其次,笔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十个选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进行,但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利用电话、电子邮箱和QQ等通信工具随时与笔者联系,以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寒假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是认真阅读一到两本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以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是进行田野作业,调查家乡建国以来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民间文化事像的变迁状况,并搜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地方文献;四是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所调查搜集的资料,撰写学术论文;五是在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制作用以课堂报告的PPT。

第三阶段是课堂报告和讨论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正式上课时间里进行。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果,笔者并没有在一开学就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论文初稿发给其他六位同学,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六位同学的论文和资料,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继续修改充实论文和PPT。经过两周的准备,从第三周起开始正式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两课时,每次上课首先由一位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一节课。在学生报告结束后,主要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报告的学生同时做出解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倾听,只是不时地插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会结束后,笔者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学生的论文和讨论会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评点,并要求已做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继续修改完善论文,未做报告的同学课下好好准备。

第四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修改完善论文。做过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修改完论文后,再交给笔者,笔者再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规范撰写,直到修改到笔者基本满意为止。对于其中质量较高、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几篇论文,笔者向有关刊物推荐,结果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都非常高兴。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

实践表明,将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研究生教学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课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从选择课题到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使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环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课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囿于学生的基础问题,课题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确定,需要由教师设计,但每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由教师分配,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改动,教师只是介绍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题。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就有兴趣,有动力去进行研究。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使讨论能够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讨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讲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授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着重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论文的能力。第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报告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相启发能力。第四个环节则通过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教与学基本上是单向性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变成科研过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教与学由单向性关系变为双向性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一方面,学生活跃性的思维所形成的新观点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研讨式教学适应于小班教学,不适合于大班教学。课题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做到。笔者以前在上大课时,也曾尝试过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因为难以掌控,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不得不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题研究类课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有研究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此教学方法不适合那些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类课程。

3.对学生的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最后的论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考核学生的论文,就可能使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论文写作,就不能调动学生对待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综合素质的目的。

4.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课题研讨式教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费时较长。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必要的掌控。如果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掌控,那么,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都要尽心尽责。

5.在设计选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题目不能太大,要尽量小一点、具体些。如果题目太大,学生难以做精做细,会流于泛泛而谈。二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题目使学生有条件去完成。笔者在设计课题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尽量选取那些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但还有研究余地的课题。如果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进行研究。如果学术界已研究的很成熟,那么学生只能重复前人的观点,不可能进行创新。二是田野调查的时间和经费问题。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不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田野调查,至于经费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设计的课题尽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间,在家乡完成。

俗话说,教无常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笔者的探索,学生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留英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46-272.

[2]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

[3]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4]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58-61.

[5]王玉.对研究生专题研究导向式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4-48.